如何看待眾貸網的倒閉及其後續影響?
今早中央2大量報道了眾貸網的倒閉,以及網貸。你如何看待?
看到很多知友對眾貸網的倒閉及眾貸網與有利網是否類似,有利網(有利網 - 互聯網理財新渠道)是否也會跑路等問題很感興趣,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很不好意思的一點是我直到昨天之前都不知道有這麼個網站叫眾貸網,只是昨天上去看了一下他們的網站,下面的文字是我基於對P2P行業的基本理解的一些判斷。
P2P行業會經過一個大面積的洗牌幾乎是個必然的現象,就像團購洗牌一樣。所不同的是團購行業的洗牌可能不會對社會造成多麼巨大的影響而一些P2P的倒閉、跑路勢必會讓社會大起波瀾。歸根到底,玩團購門檻高,不融個幾千萬美金的團購網站都不會被人記得,虧了、倒了,吃虧的也只是風投,大部分團購的管理者還是比較靠譜的,至少知道把消費者之前存的錢還給大家,所以消費者除了一聲驚嘆「又倒了一家!」之外沒有什麼損失。而P2P不同,雖然我覺得這是個門檻極高的行業,可是因為看上去也只不過是要個網站,所以很多對互聯網、對金融理解並不深刻的從業者蜂擁而入,就好像開個網站錢就會自動流進來一樣。技術不行怎麼辦,那就網上買搭好的;有安全漏洞,無所謂;風控能力不過關,沒關係,賭一把!各種盲目興奮過後的結果當然是
– 理財人也不傻,所以根本沒錢流進這些網站。那怎麼辦?開秒標(網站自己借錢,只借1天,利息很高,類似於倒貼理財人),高息(一路到28%的都有),用種種手段吸引大家投資,可是錢拿來了後,內功不行生意還是持續不下去啊。怎麼辦?跑!由此,誕生了眾多的「跑路貸」。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P2P平台,一邊對接個人理財人,一邊對接借款人。看上去兩邊都是剛需,市場無比美好,其實呢?做好一個P2P平台是個難度非常大的工作。先看借款人那端,一個P2P平台要能有規模必須有源源不斷的借款人,而且這些人不但是要借,更重要的是得能還。前期考察,徵信,貸後的維護,催收,樣樣都是費力不討論好的活兒,容易做么?肯定不容易!再看理財端,的確,現在大家沒有理財渠道;的確,現在大家熟悉網購了,有可能嘗試在互聯網上理財;可是大家並不傻,一個網站是不是認真做很容易就看出來了,一個商業模式是不是具有可持續性,短期攢眼球的噱頭能否持續很容易判斷,想騙錢,真的不容易!更何況,作為網上理財這樣一種新生的產品形態,教育市場很費力,甚至都不是砸錢就能解決問題的,畢竟靠大家投資的網站對轉化率的要求一定比對觸及面的要求大。所以仔細研究下來,P2P天平的左右兩端都不容易做,什麼都做兩端都可能是高成本。一眾想渾水摸魚的平台倒閉、逃跑是必然的。因為他們的做法違背了商業最基本的邏輯,任何有悖於商業邏輯的做法不是長期的龐氏騙局就是短期的卷錢跑路。
所以這就回到了之前和大家討論的一個問題,P2P,尤其是網上的P2P究竟應該是否靠譜?我的判斷很簡單,那些聲稱100%本金保障但是全靠在互聯網上審核借款需求,賺取百分之幾的平台費的網站最終會不可避免的陷入倒閉的怪圈。為什麼?因為只收3-5%的平台費,卻要擔保100%的本金風險在邏輯上就不合理。3-5%的緩衝抗風險的能力太差,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像宜信這樣線下高利差的反而安全的原因,因為利差大,抗風險波動的能力強(當然宜信也養了20,000人,成本很高,凈利差到底有多大沒有人知道)。什麼靠互聯網技術的手段降低違約風險的都是騙人的。那麼為什麼有利網好像既沒高利差又可以擔保本金呢?答案其實不言自明了,因為我們的線下合作的小額貸款公司有高利差,擔保也由他們提供,我們只向線下的合作單位收很小的平台費,權責相符,邏輯清晰。更重要的是,與我們合作的小額貸款機構是受金融辦監管的,逾期率,貸款質量等受到嚴格監控,出現道德風險的幾率小得多!而小額貸款在中國的前景怎樣?應該說像與有利網合作的小貸公司這樣的連鎖集團化經營,只做5-7萬的微小貸款的前景非常好!因為他們的可複製性很強,利差收益,ROE都很高,與銀行沒有任何競爭,符合國家對扶助弱勢群體的要求。
所以我的結論是眾貸網倒閉後,一定會有更多的類似網站出事,行業的洗牌會繼續,馬太效應會加劇。但是,只要小額貸款行業繼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嫁接在小額貸款行業之上的有利網一定是平安無事的,大家可以放心:)影響就是給很多處在觀望期中的人止步不前,不敢涉足這類的投資。大家在接受新事物之前,可能更多的是去了解是否有負面的信息,所以這樣的平台倒閉會給這類觀望的人群帶去最直觀的危機感。
優勝劣汰。另一方面,市場估計會漸漸細分,例如利融網專註高學歷人群。
推薦閱讀:
※求大神推薦一款能夠流暢運行CAD之類的軟體的電腦,女生用的,預算一萬左右?
※在日本,iOS 手游的現狀是怎樣的?
※矽谷的軟體工程師收入情況如何?
※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如何看馬雲、雷軍這些人的成功?
※人體植入晶元技術,有多大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