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和瓷在文化上的差異?

為什麼瓷器相比陶器總感覺更為精緻? 這裡面有什麼文化背景上的差異嘛?


陶與瓷的區別

古時由於條件限制製作器皿的溫度並不高,所以最早出現的都是以粘土配合低溫燒結而成的粗製陶器。隨著時代變遷,燒結溫度提高而形成緻密性較高的瓷。每個時代對陶和瓷都有不同的特徵改進.

1. 燒成溫度不同:

陶器:800~1100度

瓷器:1200以上

2. 硬度不同

陶器:由於燒結溫度較低,坯體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問。胎體硬度較差。

瓷器:瓷器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硬度比陶器高。

3. 原料不同

陶器:一般粘土

瓷器:針對性材料,以高嶺土做坯

4. 透明度不同

陶器:不透明

瓷器:具有半透明特偵

5. 吸水率不同

陶器:大於10%為陶,

瓷器:小於0.2%

介於兩者之間為半瓷

6. 含鐵量不同

陶瓷:一般在3%以上

瓷器:一般在3%一下


瓷器的淘洗用料和燒成溫度都比陶器要高。瓷器不吸水,陶器會吸水。先有陶器後有的瓷器。我們到了乾隆時期歐洲才開始大量自主生產瓷器。瓷器也算是中國第五大發明,因為密度的關係以前歐洲的啤酒杯都要安裝金屬的手柄不然裝滿後一拿手柄就斷了。所以當時瓷器到了歐洲他們認為是神物,奉為「白色的黃金」


文化的差異基本是建立在陶和瓷的物理和化學區別上,上面的回答很詳細了。

所以文化上可以這樣說:一般製造難度越大、花費越高、工藝越精細的東西越有可能被高端用戶接受並壟斷,而相應高端用戶為了區別自己和其他層次用戶的不同就會賦予自己和自己所處的生活越多的文化含義,因為他們掌握了所謂文化的解釋權。

陶和瓷不同就是這樣的。一個下里巴人,誰都用,什麼都能做;一個陽春白雪,誰都想用但不一定都用得起。可以用一組組的反義詞來簡單說明:粗和細、賤和貴、流行和罕見、樸素和精美等等,雖然是相對意義上的,但基本可以說明情況。


因為先有的陶,後有的瓷,技術發展了。


可以看看紀錄片 《瓷路》


陶器到瓷器是逐漸進步的過程。

一件東西的產生必然是因為時代的需求,以前的人打獵吃生肉,因為有了火,開始吃熟食了,然後陶器就誕生了,因為要盛東西,陶器就創造出來了。愛美之心自古有之,會拿石頭獸骨啥啥的做飾品裝飾,這說明人有審美,土陶用久了大概覺得不好看,燒著燒著發現了釉。然後發現釉的應用,吸水性、光澤度等等不一樣了,當然要優勝劣汰。

人類始終是一個進步的狀態,從野蠻到文明,人們不斷掌握新技術,同時也產生了氏族,現在說就是圈子,一個圈子必然得有個領頭人,然後階級就演化出來了。階級的產生導致差距,差距用什麼來表現呢?吃穿用度最為直接。

這種差距的出現促進了人類不斷的探索創新,瓷器自然越做越精細,越來越美,不僅分官用民用皇家用,在用途上分為觀賞、實用、祭祀等等。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文化背景差異。個人小見解,自會有不足和誤解,僅供參考。


連中國英文來歷CHINA都是瓷的翻譯


推薦閱讀:

人們對於嚴肅音樂和對於其它藝術門類中的較嚴肅作品是否懷有不同的敏感度和評判標準?為什麼會這樣?
亞洲有哪些好的爵士女聲推薦?
冒險島當年為什麼要大巨變?它又是如何從一件藝術品淪為快餐遊戲的?
有哪些文藝作品,是服用過藥物才體會到創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懷、真諦、狀態或境界?
有什麼好的冰島音樂推薦?

TAG:藝術 | 歷史 | 文化 | 傳統文化 | 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