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或醫務工作人員面臨的困難都有什麼?
2016年7月,全國排名TOP30的A醫院所在地實屬了「藥品零加成」醫改。上圖是醫院醫改前後各項收入的比例變化。A醫院實施醫改後,內科、腫瘤科住院病人的人均醫療費和醫保自付比例均有下降,腫瘤科住院病人的人均費用下降了15%;外科和監護病房人均醫療費用略有上漲,總體收支平衡。A醫院是醫保控費先進單位,不存在亂收費的跡象。該院最近因為實現了大額醫保限額結餘,同時醫保病人人均費用符合醫保管理部門的標準,獲得了有關部門的經濟獎勵。
(嗯,當地醫保定額結餘最多的那家醫院,人均費用超標。於是醫保部門懷疑他們推諉醫保病人……六十年代創作的日本小說《白色巨塔》中,作者借書中一位民營醫院院長之口說出了「自從有了全民醫保,醫術就從仁術變成了算術」的佳句。過了五十多年,這句話仍然有現實意義。)
「零加成」醫改旨在斬斷醫院的藥品收入,突出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大家讀圖,可以看到醫生診療收入占醫院總收入的比例在改革之後猛增了6倍,從改革前的0.22%上升至1.34%。護理費佔醫院總收入的比例漲了一倍,從改革前的1.2%上升至2.45%。手術費佔醫院總收入的比例上升了60%,從3.23%上升至5.11%。儘管同樣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治療費佔醫院總收入的比例從改革前的12.03%下降至改革後的9.11%,但是檢查費、床位費等項目的比例也下降了,改革並沒有專門針對治療費!
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耗材費佔醫院總收入的比例從15.02%上升至24.52%。雖然耗材收入占醫院總收入的比例並不是所有項目中增加最多的,但是帶來的收入增量最大。耗材消費的增量有多種因素:
1,醫學技術進步帶來的客觀需求。實施一台手術,醫生用手術刀劃開病人的皮膚後,要一層層的切開黏膜層、漿膜層、肌層,這個層那個層,暴露手術部位,完成手術,再一層層的縫好。過去,醫生每切開一層組織就要先塞紗布和棉花壓迫止血,再用止血鉗結紮住出血的肇事血管,再縫合出血點。在那個時代,每一台大手術都是「血海手術」,做一台腫瘤根治這樣的大手術要大半個科室的醫生出動,稍有差池病人就因為術中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了。手術完成既定目標,還要把切開的黏膜層、漿膜層、肌層,這個層那個層一層層的再縫好,每層可能縫上千針,費時費力不說,手工活難免導致病人術後肚皮里各種漏和各種瘺。病人術後恢復慢、住院時間長,一不小心就死了。現在用電刀和其他止血材料止血,採用各種吻合器縫合,手術難度大幅下降,醫生效率提高。以前牽扯半個科室的大手術現在可以只牽扯兩三位醫生,過去一天做一台的手術,現在一天能做兩三台。
2,醫院開展了新的診療項目。比如說,目前全國三分之一的癲癇病人經藥物治療無效,這一群體有200萬人。隨著老齡化的發展,全國帕金森患者不斷增加,傳統的內科治療只能緩解癥狀、延緩病情進展,病人的生活質量很差,各種併發症纏身,影響壽命。近年,醫院開展了腦深部電刺激(DBS)手術,很快手術量達到全國TOP10,改善了大量癲癇、帕金森症、多發性震顫病人的病情,但是每台手術需要的耗材售價至少10萬元。還比如說,通過腹腔鏡微創技術,以前住院一個月的手術現在住院十天左右,很多過去要卧床多天的病人現在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動。通過介入技術,冠脈搭橋、心臟瓣膜置換這樣過去需要開胸的大手術也可以通過一個小切口解決,很多因為體質太弱無法承受手術只能保守治療(等死)的病人絕路逢生。
3,醫院提高了服務標準。比如說,以前多人使用的超聲手術刀頭,腹腔鏡及微創耗材,現在為了杜絕院內感染,用一次就丟。一台手術結束,護士們忙著銷毀幾千元的手術器材,避免二手耗材外流。自然,耗材使用量就上去了。
4,社會人士難以理解的原因,歸因為亂收費。比如說原先九毛九的病人身份識別腕帶,有的縣醫院改用了五元的,理由是可以刷二維碼,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山東蘭陵縣人民醫院被曝亂收費 - 山東 - 舜網新聞
儘管有許多合理因素,耗材使用量的激增仍然瓜田李下(畢竟有不合理的嫌疑)。比如最近的貴州省,醫療支出一年增長18%,高於國家醫改辦年初要求的10%,就要嚴格限制耗材了。貴州省內要嚴控耗材
當前,醫務人員勞動價值仍然僅占醫院收入的一小部分,這就是醫務人員面臨的最大困難。很多情況下,醫務人員出賣的不是勞動,而是各種消費項目。因此,醫患雙方難免存在利益不一致的現象 。損失了藥品銷售的優厚純利,醫院賣哪樣服務賣多了又會有限制。醫務人員面臨兩難選擇。要不然為了救濟勞動價值和確保醫院正常運轉,忽悠病人多消費,導致和病人與政府的關係對立,要麼受窮。
科研與臨床的困境。
不像其它回答說的那樣,
錢,其實並不擔心,現在哪個職業在讀研讀博期間有高工資的。忙,也不擔心,年輕的時候不多拼一拼才是遺憾。我們院脊柱外科年手術量近萬台,科里的教授副教授都沒有休息日,這個早就是約定俗成的事了。我身體吃得消,也不太擔心。真正擔心的是,
前幾天,導師跟我說,現在讓我就先別管臨床了,別上手術了,去實驗室做實驗吧。畢竟想要畢業後能去個好的醫院工作,最重要的東西,不是你的手術技術、臨床能力。——是看你的科研成果。他也是為了我好。讓我專心做實驗,寫文章,拿專利,以及參加他正在編寫的書。希望我在身上能多加些籌碼。將來找工作方便。
但這也是所面臨的困境,如果選擇了去臨床工作,那麼在每年一萬台手術的科室工作,四年時間我能練就非常好的手術技術和臨床醫術。但……那我很有根本競爭不過其他人,最後找工作時,可能會灰頭土臉。如果去了實驗室,那四年出來,可能會有一份比較光鮮的簡歷,但可能能連最簡單都縫合都做不好……
謝邀。錢。
1 日益增加的門診量和有效的人手之間的矛盾2 醫保控費和必要治療費用超支之間的矛盾3 規培周期增加而收入不見增長的矛盾4 科研和臨床兩個都要抓與有效的時間精力之間的矛盾5 微薄的收入與海量的工作無限的加班之間的矛盾
6 巨大的執業風險與微薄的收入之間的矛盾
。。。。。規培政策,患者的不信任和一些患者的蠻橫態度真的是一天遇上一個整天心情都不美了。比別的專業長很多的上學年份。不高的工資。。。。。。。但是,作為醫生,治好患者的成就感是別的專業比不了的,很偉大,因為有些時候,是救了一條命。
謝邀。病人及家屬的態度和依從性,同事之間的工作默契,還有醫院對一線的待遇,這三樣稍稍有點偏差,工作的難度就蹭蹭往上走……
醫生被要求單扛著一堆的責任...護士在超過自己工作範圍和工作量的工作..藥師閑著、外部無壓.內部背鍋..中國的醫療就是靠普遍實踐從而大規模應用...大量人口限制了醫護在各方面的進階..這方面在基層醫療機構體現相當明顯..
謝了個邀~1.技術層面——醫學是落後學科,是踏著死人、誤診、誤治才走到今天的,作為醫生,需要克服層層的難關掌握很多的原理才可以治療一個疾病,就像高考數學題,需要你動用很多的知識,不同的是,數學題不會可以放棄,醫生是不可以放棄的。2,社會方面——首先是醫患矛盾,不多說,誤解太多,畢竟患者是外行,各行各業都存在外行誤解內行的情況,不同的是醫生自帶「高大上」光環,以及「看病貴」光環,直接導致了患者「老子花了這麼多錢你說治不好?!」的暴躁的心理狀態。其次是國家政策,現在醫保對老百姓說,去看病吧,國家給你報銷呢,然後轉過頭來對醫院說,老子今年就給你幾百萬的限額,超了的你們自己掏!然後醫院胳膊擰不過大腿(事業單位你們懂的),然後壓力下移,開會給醫生說,你們誰特么超老子扣誰。so,產生了這樣一種狀況——老百姓來了,說,大夫我有醫保,配點葯/做個體檢/生病住院,醫生心想,我擦,這才上半年醫院額度就用的差不多了,咋整啊,說,你去外面配吧/沒藥/沒床位/用自費葯吧。老百姓說,你們醫生真特么黑,不給我用報銷的,用這麼貴自費的,肯定拿了提成!!!!!醫生心想:提NMLGB!
懂了嗎?醫生是為醫院背鍋的,醫院是為醫保背鍋的,根源是國家的制度和財務問題。不過沒看到誰去鬧衛計委,都是來砍醫生。。。。
3,生活方面——和普羅大眾對醫生的印象不同,中國醫生的待遇並不理想,舉個例子,我在一個二甲醫院,一個闌尾手術,手術費不到600元,只有5%計入獎金,學了練了那麼多年,一個手術就給你不到30塊,現在點個外賣多少錢?這還是順利的,萬一不順利,有任何的併發症,患者和患者家屬能接受么?讓你賠點錢算輕的!4.法律層面——你侮辱警察,侮辱子弟兵,是會直接抓起來的,醫生挨打了居然還要賠錢?呵呵噠,醫生和老師就是這麼的法律邊緣!汪的一聲哭了出來
要面臨的困難,太多了。沒有總結過其他人,題主自己來甄別共性問題
1、手術要比導彈還要精確
2、病曆書寫要比推理小說還要嚴謹
3、溝通能力要比演說家還要健談
4、體力要比民工還要充沛
5、心理承受能力要比地下黨還要強大
6、至於薪酬,說好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呢?
大亂之後有大治 ,冬天之後是春天:或許,現在就是「大亂」時期吧。
醫務人員面臨的困難很多,可謂舉不勝舉,總體來說有幾個:
一,收入與付出的不平行
醫生培養難,培養時間長,具有很高的技術壁壘;且醫生工作量大,對身體素質也具有很高的要求:全世界均屬於「精英行業」,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無疑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心血。然而醫生收入低,尤其是光明收入低下,幾乎可以忽略的診療費(本人 15元/人次,計提0.5元/人次)、查房費、搶救費、護理費等等……這造成了絕大部分醫生的收入僅處於社會中游甚至中下游水準,難以獲得體面的生活。此謂之困難一。
二,評價體系與診療技術不平行
合理的考評體系,應該是醫生診療水平越高,服務患者越出色,職稱地位越高。然而現有的評價體系,卻多以論文、科研水準為導向。這就造成了會看病的,爭不過會發論文的;會開刀的,拼不過會搞研究的——最終結果是「劣幣逐良幣」,醫院不再是醫院而是科研基地,也導致醫生不以患者滿意為導向,甚至對患者態度冷漠,忽略了「醫學」最本質的東西。此謂之困難二。
三,法律評估與醫學不確定性的不平行
醫學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然而中國特殊的「舉證倒置」,讓醫生畏首畏尾,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僅如此,還平添很多不必要的負擔——醫生將大量時間精力投入醫療文書,法律文書(禁止離院責任書,醫患溝通文書,各種手術、檢查同意書等等、各種病重病危同意書,方案選擇書等等);促使醫生為了避免漏診進行「大檢查」,增加醫療負擔。不僅如此,法律和醫療鑒定有偏袒患者的傾向,造成「按鬧分配」「有糾必賠」,客觀造成了醫院不敢收重病人、疑難病人,造成了住院困難,加劇了醫患矛盾。此謂之困難三。
四,大眾文化層次與醫療理解的不平行
這個現象其實很普遍,不僅是中國才有。大眾不能理解醫療的局限性,認為進了醫院就得好。溝通不易,造成了很多不理解與糾紛。然而中國醫院矛盾沒有解決渠道,往往靠吵鬧解決,讓我們醫生整天提醒吊膽,戰戰兢兢、此謂之困難四。
其實,醫務工作人員面對的困難遠遠不止這些:比如醫護人員與領導人員比例不平衡;醫護正當權益(如休息,年假,加班工資等等)保障不到位,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但我相信,隨著民營資本的進入,醫療市場的逐漸放開,醫生這種具有很高行業壁壘的特殊工種,將具有更高的議價能力。這些人為的困難,終將隨著時代的潮流,而逐步改善。
謝邀。
概括的說,醫生的困難在於,背負著社會的大山前行卻又無法放下。
兩句話:
1.操著賣白粉的心,掙著賣涼粉的錢。
絕大部分醫生處於醫療行業金字塔底層,利益分割由「風險-資本-勞動」鏈條傳到金字塔底部的時候,已經所剩無幾,同時金字塔底部勞動人民基數又大,一定是不夠分的,分到手也寥寥無幾。
醫生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勞力又勞心,但付出與收穫不相符,價值被高度壓榨,生存空間狹小。
我所談的並非強調醫生收入低,而是勞動力投入產出性價比極差。
2.網傳馬雲談員工離職原因: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乾的不爽
醫生群體的性質在選擇這個行業的時候就奠定了基調:大部分醫生有同理心,隱忍,易管理。
同時醫療行業尤其是大型醫院門檻較高,行業壁壘森嚴,民營醫療發展又不健全,導致一部分醫生敢想不敢做,敢怒不敢言。即使被壓榨,也無從反抗。
別說錢的事情了,看一看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才有多少醫生挺身而出?
無關對錯,每個人都做出了自認為最合理的選擇。
如果你還是個學生,就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假如不想離開醫療行業,現在努力學習,做一名合格的醫生。同時不和社會脫節,除了看你的學校和老師給你看的東西,也要看一看那些學校不教給你的東西——當今飛速發展的醫療行業有沒有自身突破的可能性?
困難的解決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的是吾輩不懈之努力。
我就是學醫的 會碰見各種各樣的病 有時候也挺煩的尤其是碰到小孩子 我都無語了 他們也表達不出來自己那難受
瀉藥~
剛寫完兩份大病歷,都已經這個點了,還看到評論區里滿滿的吐槽……真的是也很絕望啊(可我有什麼辦法呢.jpg)
看到評論說了很多醫務工作者的困難,那我就說一下醫學生的困難吧!
首先,是教材的落後與臨床的脫節。拿來「八版教材」看一眼,滿篇的錯誤啊,記得當年生化那一本書,我挑出來了十多個錯誤反饋給了出版社。現在的國內教材很多都是抄襲國外的,而且更有甚者是東拼西湊,翻譯的拗口不說,章節之間毫無關聯,引得我們上課的時候很多老師都對教材破口大罵……逼迫得很多老師都不得不自己製作講義和ppt,完全脫離了課本。
第二,是老師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的衝突,這一點在醫學教育上表現的很尤為突出,有些老師把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上,教學那叫一個一塌糊塗啊,上課照本宣科,把課講得跟老太太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逼得我們不得不自己想辦法。而臨床醫生們,臨床工作就很繁重了,再加上科研,能放在教學上的心思有多少,可想而知。
第三,是醫學教育模式的弊端,目前,國內主流的教育模式就是最新推出的5+3,很多地方都在改革,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理論課的課時壓縮到了極致,以我所修的某臨床課為例,一節理論課老師能講160多頁,上課完全就是在翻書,大量的知識和有限的時間以及理論授課與臨床實踐之間的矛盾是醫學教育之中的主要矛盾,但這一矛盾仍然沒有很好的解決。
第四,是教育評價及考核機制的弊端,雖然大多數高校都在改革,但是形成性評價在醫學教育中所佔的比例仍然是微乎其微,老師與醫生的晉陞標準仍然是注重科研與論文,這就造就了一大批只會做科研不會教學生的老師,以及只會寫論文不會做手術的醫生。
還有就是醫學學費貴,培養周期長,與國際脫軌等等一些列問題。實在是不早了,先淺談這麼幾點吧,還希望各位前輩能批評指正。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別忘了點個贊,漲人品的哦~
謝邀。對於這個題目首先想到的還是老生常談的醫患關係問題。在剛剛過去的十九大期間,中日友好醫院院長王辰院士說到:「醫療問題的本質不是服務,而是照護。」「醫療服務業」這個概念本身沒有問題,服務本是指為他人做事,並使他人從中受益的一種有償或無償的活動。我認為重點應該是「使他人受益」,但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償」。因此就會有患者抱著這樣一種心態就醫:老子花了錢了,你TM就該怎麼著怎麼著!我曾在除夕夜值班時近距離體會過一次這種無奈,有一個中年婦女由於就診順序比較靠後,一直來來回回進出診室要求我的上級醫生幫她「插隊」,她這種行為顯然不應該得到支持,再多次嘗試未果後可能是覺得臉上掛不住了開始破口大罵,辭彙豐富之驚人,我的上級醫生很無奈也很委屈,說了一句「大過年的,都不容易,我們不也在加班加點的努力幫你們解決問題嘛。」該女子聽到這句話後有如神助,拿出了一種把1萬塊錢拍在我們臉上的氣勢說到:「你們有什麼不容易的,你們還掙錢呢!」且不說口腔急診的緊急處理都是對症治療,收費都是最基礎的;且不說我們都沒有趕上和家人的團圓飯;我們當時還餓著肚子,連晚飯都沒顧上吃呢…社會顯然狹隘的「認為醫患關係的醫療行為好像是一種服務,甚至有點像商業服務,這在根本上是不對的」。那麼何時醫生能真正得到患者的理解與尊重,達到一種友善的醫患關係,這是個問題!
我僅從整形行業說道一二。
最主要的是行業極其混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①非法游醫,焦點訪談多次談到過這個問題,很多非法的培訓機構七天速成班,在髒亂差的環境下互相扎針,用雞腿做假裝做雙眼皮,一周內學會做微整注射、學會做雙眼皮、學會做線雕······七天之後所謂「學成」,培訓機構還頒發證書,然後到底學會了什麼誰又知道?那麼這些七天速成班出來的所謂整形醫生都散布在社會哪個角落?
想想看,一個普通的醫學生培養大概需要多長時間?除開從幼兒園到高中這段時間,就大學本科、研究生也得七八年,再做一個實習生、醫生助理前前後後也得學習三年左右才能真正主刀做一些簡單的外科手術,在這中間還夾雜著無數大大小小的考試、培訓以及實操,絕非是七天速成能學會的。
②非法行醫場所,在美容院、美甲店做微整注射、做線雕,在髮廊做抗衰,在朋友圈約人上門做吸脂、做鼻子,在賓館給你做雙眼皮,只有你們想不到的地方,沒有他們做不到的地方。一般一個小一點的整形機構,專業整形醫生、正規材料、醫療耗材、消毒裝備、相關檢查監測設備、無菌手術室這些都是基本配置,每年在這些上面的投資都是以百萬計。美容院、美甲店、賓館、髮廊等地方是絕對沒有任何行醫資質的。
③非法材料,這種東西是非常恐怖的,因為哪怕是專業醫生都可能難以分辨真假,因為現在造假非常嚴重,除了材料不一樣,外包裝什麼的完全一樣,肉眼難以辨別,現在最直接的方式是通過藥品的編碼在葯監局上進行查詢,來判斷是否正規,但是這一方法很多人並不知道。
以上三點我們一般稱之為「三非」,通常三非是相伴而生的,非法游醫的行醫場所必定是非法場所,所用材料來源不明,稱之為非法材料,然而這些年受到三非侵害的愛美人士數不勝數,現在狠很多人談「美」色變,認為整形醫美行業都是如此,「三非」不僅可以直接性的傷害愛美人士,更加擾亂了醫美行業的市場,帶給我們很多不好的影響。破壞程度較大的整形修復手術以及愛美人士的不信任,把「三非」帶來的不良影響與不好的情緒上升到整個行業,一概而論。
那為什麼「三非」如此盛行?
21世紀以來,整形行業以爆炸式的增長,是一個掙錢的行業。雖然相關部門一直在嚴打,但是投機取巧的人很多,東躲西藏幹壞事的人也很多,很多已經淘汰了的整形美容產品都被有心之人利用,比如奧美定、硅油、骨粉、生長因子以及假玻尿酸等,關於整形醫生很多非專業人士都不懂,覺得整形並不屬於醫療範疇(畢竟沒有醫保),但是整形包括整形外科、皮膚科(微整注射)全部屬於醫療範疇,從事整形的醫生一必須要有醫師資格證、執業醫師資格證,不然都屬於非法從醫。
畢竟現在的人思想越來越開放,想法也開明,關於整形接受程度很大,但是警惕性不高,很容易受到低價、「熟人」的欺騙。
我所遇到的,收到三非危害的人,有很多都是聽朋友介紹到某個工作室或者美容院做的失敗的,這些都是受到了身邊人的欺騙,或者說你身邊的人也不知道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有什麼作用。還有就是在朋友圈找人上門做的,還有在朋友圈、淘寶自己買藥品自己給自己注射的,對於這些,只能說一句心大!
那我們該怎樣預防「三非」?
拋開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以及政府相關監察治理,我們只能從求美者本身以及機構來預防了。
求美者本身,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自我保護意識,並且要正確的認識什麼是整形美容,整形美容是屬於醫療範疇的,並不是任何地方隨便一個人就能給你做的。
而我們,最主要的是要保障材料的正規與安全性,以及技術的安全性,一些淘汰了的材料與技術是絕對不會用,畢竟整形的前提是安全,其次才是美麗,當然最好的組合就是既安全又美麗。
說這麼多,總結一下,我們現在面臨的困難之一,就是「三非」帶來的極壞的影響以及高難度的修復案例。
以前的簽名是臨床科研兩手都在抓,兩手都在軟。其實擔心的是顧此失彼吧。畢竟任何其中一項想要做好都不容易,何況現在年齡大了,明顯精力體力可不如從前了。
謝邀成長周期過長別人成家立業,拿著一份能夠養家糊口的工資的時候,你還掙扎在貧困線上。
謝邀,對於我這個醫學生來講我的困難來自於窮,因為除了本科以外還要考研讀博,其實本科期間還好,研究生如果是專碩還與規培同時進行~還有日後的醫鬧也真的可怕
謝邀,人生第一次被邀。
本來想清新脫俗地說,現在的我沒有困難,但我騙誰呢,不過最難的困難,還是我自己吧。
由於我只是一個大二醫學狗,沒有大家的經歷和總結豐富,強行答題吧。
以下是午間小故事環節
上個暑假,當地醫院肝膽外科,帶我的老師姓陳,是一個除了髮際線靠後以外,很帥非常帥的老師。(髮際線靠後,話說是因為考研時候,一個月不分白天黑夜,不洗頭,毛孔堵塞,考研真可怕。(??? ))
有個門靜脈高壓的患者,是位很和藹的太太,但是她很怕疼,卻又很倔強地咬住唇,閉著眼睛,盡量不發出聲音,現在回想起來她還真是可愛吶。
那天要拔管,而且拔管以後要立刻縫線,考慮到皮下局部麻醉實在太痛。(要打三針,而且話說皮下是真的痛。)所以就直接拔管後縫上。
我就看著老師熟練地刺進去,可能是太疼了,那位太太實在受不了,鬆開了咬在口中的布條,哎呦哎呦地叫著。
「好好好,沒事沒事。」「好了好了,還有一針了。」「嗯嗯嗯,沒事的。」陳老師一直回應著她,好像在安撫一個受傷的小動物,手上的動作卻絲毫沒有停下,好像正在扎她的針不是自己拿的。
那時候,我感受到了一位主治醫師的溫柔。
如脈脈春風,冰雪也消融。
這位老師對我們實習見習的學生也很溫柔,仍記得當時講拆線的時候,極為細緻。
如果我想要成為這樣一位醫生,我需要學習的還有太多,需要不斷努力才行。不僅對病患溫柔以待,而且還能對操作不懈怠。
畢竟我還是一個在處死小鼠以後,會因為良心不安,雙手一直發抖地取股骨。(那一次實在讓它承受了太多痛苦,就不安了。)
所以我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應該是我自己,無論是與人溝通,還是知識的匱乏,還有自己體能的差勁,困難實在太大了。
你要問我還有什麼困難嗎?當然有。
不過那是我的父母需要克服的。
正如答題的大家所說的:錢。研究生起步,不封底的學習過程,規培工資又低,也不知道我爸媽養不養得起我。不過他們早就知道我會學很久,還要安慰我「沒事,老漢兒會努力把你供到讀完的」。
我還要在感動羞愧之餘,擠出勉強的微笑。瀉藥!
很多,比如國家的規培政策,現在又有了3加n政策,感覺前途更未卜了然後基本工資又不漲基本就是操著做白粉的心,賺著賣麵粉的錢我很多同期朋友基本都轉行了我也是差不多今年吧……然後比較現實的就是醫患關係
越來越嚴重不是說某一方不好,只能說信任不夠,彼此不同心,所以容易造成各種關係不好吧,還有就是,我在臨床的時候發現的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就是患者總是喜歡想太多,把醫務工作人員想的太壞,好像我們就是想賺錢不要命的感覺……特無語,我之前遇到過一個老大爺,來看病,開完葯他問我們老師,他說,醫生,你說這些葯我如果不吃行不行,你開的太多了,#其實就四種葯#我就買兩個行不行,咱們對半一下,你賺兩個葯錢就夠了嘛!我老人家錢也不多balabala……什麼的當時我們就呵呵了……
不過說到底信任的患者還是很多的,以上只是少數個例其實醫生開藥根本沒有錢賺,而且每個醫院都是有指標的,可以這麼說,有些葯不是必須的你想讓醫生開,醫生還不一定能給你開,因為超過指標要扣工資的啊!建議你還是去藥店買吧……
還有比如,很多時候醫生為了病人著想,會建議患者去做一些治療,很多患者就會覺得醫生想賺黑錢,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了……其實醫患關係真的是現在醫療人員流失的最重大的原因沒有之一……
我大學的時候就親身經歷了我們學校附屬醫院某科教授被患者砍傷的事件,還有一些其他地區的各種醫患關係事件,因為每次發生這種事學校就會組織一次班會課,給我們學生做心理輔導,只記得有一年一連開了很多次除開這些原因,還有一點比較致命的就是夜班太多,but如果跟其他忙碌的職業比可能還好吧hhhhh
醫院的夜班主要是按科室安排,基本都是每周一次,急診的話,可能一周兩次左右,而且夜班內科還好,外科科室基本都沒得睡覺,急診就更不用說了……很多時候醫生都是上了早上的班,如果下午沒有手術還好,有手術的話,基本就是36小時的班無疑,因為並不是第二天交了班就可以走的,還需要查房,開藥,換藥,和家屬溝通等等等……基本做完這些就中午一點了差不多,所以,必須是36小時以上啊……對於女生來說,痛苦的大概就是老得太快吧……
小到家庭,如果對象理解還好,不理解的話,婚姻關係會很容易緊張,因為真的沒啥時間陪伴家人,如果你想好好工作,那可能你孩子的童年,會基本沒有你出現( ????? )對比外科,很多時候碰到急診手術,休息的時候也要on call
而且,如果碰到多疑的老婆或是老公,你幾天不回家,他可能會以為你出軌了……然而你可能只是幾天沒出手術室ˉ\_(ツ)_/ˉ
就是一種啞巴吃黃連的無奈……(;′??Д??`)
but
醫生真的是一個非常神聖的職業佛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啊!醫生一生少說也有幾百條人命了吧?(? ? ?ω? ? ?)?最後希望這個世界真的可以多點愛和信任真的推薦閱讀:
※如何看有些地方成立醫療公安局來解決醫患矛盾以及涉醫暴力案件問題這件事?
※作為醫生,你的職業生涯中有什麼讓你感動或者特別愉悅的事?
※值夜班醫生(非急診、ICU)其實是可以睡覺的嗎?如果不能,為何醫院方對醫生的勞動強度要求如此之高?
※《關於就醫求醫醫患關係的一些冰冷事實》的觀點是否正確?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