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的第一部經是《華嚴經》嗎?


佛陀說法並沒有說「來,今天我們來講某某經。也不會說,今天的講稿就叫某某經了」。我們看到的佛經,都是佛陀涅槃以後,通過阿羅漢弟子們集結而形成,併流傳下來的。

佛陀般涅槃以後,阿羅漢弟子們第一次集結佛經,當時還沒有文字、紙張,集結的佛經是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被記誦傳播。而集結的第一部佛經就是北傳的《雜阿含》雜阿含經也就是對應的南傳的《相應部》莊春江工作站。


而第一次說法,佛陀說了什麼呢?

引用《印度佛教史》([英] 渥德爾 著)的段落

考慮首先向誰說法,佛陀想到了阿羅陀(aràda)和郁陀蘭子(Udraka),但有神靈(devatà)告訴他這兩人已經死了。他想起了成道前在漫遊和修苦行時五個同伴,運用他的神通發現他們在波羅奈(Vàrà?asi,今貝拿勒斯聖城)附近,如是決定往那裡去。途中遇見邪命外道(即正命論者)的郁婆伽(Upaka),這位沙門師稱讚他滿面春風表情愉快,問他從學何師之教。佛陀答言,他無所師從,他已經解脫,已經漏盡,已經成道。這位邪命師是個懷疑派,但說「可能如此」,搖搖頭,從另一條道路走掉了。這也可以解釋為一條邪路:這種含糊其辭無疑是有意的,郁婆伽的反應象徵有些人還不願意了解這種新的學說理論。

佛陀在波羅奈附近的公園中(今名鹿野苑Sarnàth)找到幾位舊友。首先他們有意對他不禮貌,因為他拋棄從前和他們共同修習的嚴格苦行,而退回到他們認為凡俗的生活。這裡提到佛陀曾經試驗過、結果認為無用而放棄了的極端苦行主義的傳統,後來成道證覺倒是在吃適量食物、過適中生活中得到的。這種苦行傳統在我們所引用的經文中還沒有出現過,只在此處稍有觸及,可是在較後期的許多經文中都是常見的。

然而當佛陀到達時,老朋友們都身不由已很尊敬地接待他,而且成了他的學生。佛陀給他們講解(如前所述)如何既具生法,見其無益,而得滅法……如是五人正智生起,了悟一切:我等解脫,已成定局,此人間世乃我等最後生期,更無他生他世。

從這裡起始,為了求得關於佛法理論最初是如何編製的各部派共同一致的意見,我們要引據另外幾種原材料。從此我們關注的不是佛陀口述後來弟子們記憶的那些事件,而是由弟子們直接回憶記載於三藏中有關他們的導師傳法事業的細節。上座部三藏在經藏中有一段初轉法輪的記載。一段類似的記載也見於同一三藏的律藏中,是在敘述成道後的經歷中夾雜出現的。另外三個部派(一切有部、化地部、法藏部)的律藏在漢譯大藏經中都可以找到,其相應部分都有這整個故事的類似記載。這三個部派都屬於上座部集團。對於另外一個早期部派大集團大眾部,我們必須轉到較晚很久的原本,其支派說出世部律藏中的「大事記」,梵語原文尚可找到。雖然公認它比大眾部的原始戒律晚出很久,但是可以幫助顯示這個故事為早期部派所廣泛接受。(大眾部三藏的經藏部分今天已經找不到了。)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上座部的經文:

「世尊(Bhagavant,佛陀的尊稱)於此(波羅奈近處園林中),告五比丘:我等出家,若彼二端,不應追求。二端云何?一者處情慾中,終朝享樂,粗俗凡庸,無益於幸福。一者,雖曰虔誠,而實自虐,痛苦粗野,無益於幸福。諸比丘眾,此二極端,絕勿趨求。有中道焉,如來(tathàgata,即佛陀)所闡,可致正知,可獲妙悟,導人於清凈圓照,平等正覺,涅槃寂滅(nirvàna)之境。諸比丘眾,此乃中道,如來所教……如斯無上妙法,即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避免兩個極端,自苦自殘與放縱情慾,顯然是對他的舊夥伴們批評他墮落倒退最恰當的答覆。兩極端之間的中間路線八正道上面已經提到可以導致清凈寂滅。以下經文詳釋四諦,可以留待討論教義理論時去研究。


由此可見,佛陀第一次講法的對象是五比丘,而講法的主要內容是:中道即八正道、四聖諦。


當然不是,佛經都是記錄佛一生的言教,是由阿難如是我聞後,經大阿羅漢集體確認通過後集結出來的,然後才起的名字,起名是為了背誦方便。就好像孔子不會跟弟子說:來來來,我今天給你們講《論語》一樣。

華嚴經據說是阿難和諸大菩薩在大鐵圍山集結,然後500年後,經龍樹菩薩於龍宮取出。

而取出的時間點,剛好是釋迦牟尼預測的正法末期,像法初期。

因此說:「像法初期,人間出現的第一批經典包括《華嚴經》」,或者說「末法時期,大部分人認為《華嚴經》為佛說的第一部經」,會更準確些。


是的,佛說的第一部經是《華嚴經》。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之後,馬上進入禪定,用21天的時間給大菩薩們講《華嚴經》。《華嚴經》開頭的經文已經說明這了一件事。另外,佛教有一個著名的偈頌,總結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的時間和內容,如下:

華嚴最初三七日,

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說般若,

法華涅槃共八年。


抖個機靈,是《法句經》。佛陀用了一生講《法句經》,原因很簡單,法句經的意思就是「悉達多名言錄」。


雜阿含經


是雜阿含中的轉法輪經。


推薦閱讀:

三惡道的眾生是怎麼出來的嗎?
遮詮、不二論是回答佛教問題的金鑰匙嗎?
大乘佛教的疑問?
佛學中分別心是什麼?
佛教不承認客觀存在嗎?

TAG:佛教 | 上座部佛教 | 大乘佛教 | 佛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