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薄伐獫狁,至於太原」中的「太原」的地理方位?
《詩經·小雅·六月》有「薄伐獫狁,至於太原。文武吉甫,萬邦為憲。」句。其中太原是指哪裡。
《公羊傳》《穀梁傳》中有注「中國曰大原,夷狄曰大鹵。號從中國,名從主人。」這裡的大鹵據錢穆先生考證為現太原市西南。而《史記》中則有「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既太原,至於岳陽。」這裡的太原則為宗周西北。所以請問各位認為詩句里的太原是在哪裡。
今甘肅鎮原。
爭取周末找時間細緻說一下。
這是一個地名考證的好問題,既然提到「薄伐獫狁,至於太原」,那麼我們仍舊需要從原始文獻出發,對《詩經·小雅·六月》中所指「太原」如今所在地進行探究。
先看《詩經·小雅·六月》(注意筆者標黑加粗處):
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騤騤,載是常服。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於出征,以匡王國。
比物四驪,閑之維則。維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於三十里。王於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廣,其大有顒。薄伐玁狁,以奏膚公。有嚴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國。
玁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於涇陽。織文鳥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啟行。
戎車既安,如輊如軒。四牡既佶,既佶且閑。薄伐玁狁,至於大原。文武吉甫,萬邦為憲。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飲御諸友,炰鱉膾鯉。侯誰在矣?張仲孝友。
其中按照時間順序,獫狁軍隊行進路線在詩中有描寫:「玁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於涇陽······」(據地圖大體如下圖)
但這裡要提出李峰的《西周的滅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供圖這裡面的行軍路線不是太準確,為什麼呢?
按後來出土的《兮甲盤銘文》,如圖:
全文如下:
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於(彭衙),兮甲從王,折首執訊,休亡敃(愍),王賜兮甲馬四匹、軥車,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責(積),至於南淮夷,淮夷舊我帛畮(賄)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責(積)、其進人,其賈,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則即刑撲伐,其隹我諸侯、百姓,厥賈,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蠻宄賈,則亦刑。兮伯吉父作盤,其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
這裡可以看到周宣王五年三月,此時周軍與獫狁軍隊第一次接觸的戰役發生在彭衙,而這裡的兮甲就是吉甫。
即獫狁軍隊行進順序如是:焦獲------鎬、方------涇陽------(後續行軍地不明)------彭衙
而《詩經·小雅·六月》所敘述的宴會場面應該在周宣王五年六月。
那麼根據上面的信息,獫狁軍隊和《詩經·小雅·六月》中的吉甫發生接觸戰鬥的地點首先應當是在彭衙,也就是說獫狁到達涇陽後,後續向彭衙進發,最終與周王室軍隊在彭衙發生了大戰。毫無疑問,根據《兮甲盤銘文》最後的結果是周王室軍隊取得了勝利,隨後周軍沿著涇水,將獫狁軍向涇水上游趕,一直趕到了「大原(太原)」。
這也就是《詩經·小雅·六月》中所說的「薄伐玁狁,至於大原」之意。
那麼這裡說的「大原」究竟是哪裡?
我們知道,古人往往將大和太通用,兩者都表示大的意思。因而我們可以理解大原/太原即為大的平坦的土地之意。當然這是從古漢語的使用習慣來說。
然而光從字面並無法得知這個「大原」究竟在何處。
我們就要求諸於史書,翻閱與之相似的事件,據《竹書紀年》載:「穆王西征犬戎,取其五王以東,遂遷於大原。」
既然是西征,則大原斷然不可在鎬之東方,遂大原為今天之山西太原之說不足信。
《後漢書·西羌列傳》亦然載:「至穆王時,戎狄不貢,王乃西征犬戎,獲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王遂遷戎於太原。」
至於《嘉靖固原州志》記載:「周宣王時,獫狁內侵,至於涇陽。令尹吉甫伐之,至於大原,原之名始見於此,乃雍州涇河北之大原(今固原),非冀州(山西)汾水所出之太原也!」
筆者傾向於《詩經·小雅·六月》中所說的「薄伐玁狁,至於大原」之「大原」在涇陽之西北,斷非山西太原,至於是否是如今之「固原」,需要進一步考證。
第一,太原/大原是通名,不是專名。所以會存在不同文獻、不同地點有相同的地名。一如豫章、洞庭。
第二,把目光只放到「薄伐玁狁,至於大原=」,不同時代的學者已提出不少看法。
朱熹《詩集傳》:大原,地名亦曰大鹵,今在太原府陽曲縣。
顧炎武《日知錄》:大原「薄伐嚴狁,至於大原。」毛、鄭皆不詳其地。其以為今太原陽曲縣者,始於朱子,而愚未敢信也。古之言大原者多矣,若此是必先求涇陽所在,而後大原可得而明也。《漢書·地理志》:安定郡有涇陽縣,開頭山在西,《禹貢》涇水所出。……則大原當即今之平涼,而後魏立為原州,亦是取古大原之名爾。計周人之御嚴狁,必在涇,原之間。若晉陽之太原,在大河之東,距周京千五百里,豈有寇從西來,兵乃東出者乎?……若《書·禹貢》「既修大原,至於岳陽」,《春秋》「晉荀吳帥師敗狄於大原」,及子產對叔向:「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大原」,則是今之晉陽。而豈可以晉之大原為周之大原乎?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大太二字音本不同,《禹貢》「既脩太原」在冀州,《詩》「至於大原」在雍州。周都豊鎬,玁狁侵鎬及方至於涇陽,非自冀州太原而入。……涇陽東北至太原二千餘里,山川險阻黃河介其中,安得飭戎車,日行三十里,逐雍州涇陽玁狁由冀州太原而出乎?胡渭《禹貢錐指》:漢安定郡治高平縣,後廢。元魏改置曰平高。唐為原州治。……《小爾雅》雲高平謂之太原,則太原當在州界,非平涼縣,縣乃古涇陽,在固原之東。玁狁侵及涇陽,而薄代之以至於太原,蓋自平涼逐之,出塞至固原而止不窮追也。
按:《小爾雅》雲高平謂之太原,恰恰漢代有高平縣,即在今固原。
錢穆《國史大綱》:詩六月,尹吉甫伐玁狁
至太原。【朔方、太原,大體均在今山西省南部黃河北岸。……太原者,春秋昭元年:「晉荀吳敗狄於太原。」公羊云:「此大鹵也。」穀梁云:「中國曰太原,夷狄曰大鹵。」正指今解縣鹽池,則方與太原近在一地。】
按,錢穆持周人源於山西之說,因有此論。
李峰《西周的滅亡》:見圖
(圖片摘自李峰:《西周的滅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題主自言,請諸位指教
太原,本意為大面積的平原地形。但在記錄西周時期的史書中,太原在部分情況下應該可以被認為是一個特指名詞。在此,筆者認為所有與戎狄有關的地理描述中的太原都可以認為是描述有關蠻族或特指獫狁勢力範圍的專指區域。在此語境下,首次出現太原的相關記載應該是前文中提到的「穆王十七年,遷戎於太原。」由於前文指出此舉直接導致了周王朝與戎狄的接觸,所以應當認為太原比戎的前定居點更靠近周,準確來講更靠近鎬京。
在周穆王之前,沒有周王室對於鎬京西北的征伐,在其西北也並無太重的諸侯國守衛。只有原有的姬姓封國如召國、西虢國、已經衰微的共(龔)國。在穆王西征後,由於戎位置的靠近及周王室的衰微,所以導致了周王室逐漸對西北勢力採取防守或防守反擊的戰略,在此之後分封的秦國就有這種明確的針對性防守意圖。太原作為專有地名普遍有兩種解釋,一說是今山西太原南部。二是鎬京西北涇河上游地區。第一種解釋出自《春秋·穀梁傳》、《春秋·公羊傳》的注:「中國曰大原,夷狄曰大鹵。號從中國,名從主人。」 第二種解釋出自《史記》中:「治梁及岐。既修太原。《史記·夏本紀》引《尚書·夏書·禹貢》載「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於岳陽。」先對第一種解釋進行論述:《公羊》和《穀梁》中記載的大鹵,有一派觀點認為「大鹵」是今山西太原附近的區域,而從「(夷王)二十一年,虢公帥六師伐太原之戎,至於俞泉,獲馬千匹。」,於徵伐方面,戎對鎬京的侵略在此距離上顯得有些難以置信。獫狁需要至少經過十數個諸侯國的領地,跋涉五百餘公里才可能達到周的中心位置。從周對戎的反擊也可看出問題。上文所引史料中記載召公帥六師伐太原之戎,而召國尚在鎬京的西方,如果遠在大鹵的戎對於周王朝造成如詩中所描述的威脅,那周為何不令更近而更強大的晉對其進行討伐。從出處來看,有《元和郡縣圖志》:「《春秋》晉荀吳敗狄於大鹵,即太原晉陽縣也。中國曰太原,夷狄曰大鹵。按晉,太原、大鹵、大夏、夏墟、平陽、晉陽六名,其實一也。」而如果太原是在鎬京西北即涇河上游則對上述疑問可有較好的解釋。詩中記載,「獫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於涇陽。」焦獲澤,《鄭箋》載,焦獲澤即扶風池,位於涇河中下游,距鎬京約一百公里。涇陽,焦獲澤東南。召國,位於此說法中的焦獲澤正南約一百公里處。西虢國,位於召國西數十公里處。這樣的布局於金文、《詩》、《紀年》中的各方勢力更為合理。需要說明的是,虢國在西、東周歷史上共有四個,分別是西周初期分封文王弟的位於今寶雞的西虢國和位於今河南滎陽的東虢國,由活躍於厲、宣時期的虢公長父東遷建立的南虢國,和平王東遷後封的附於南虢國的北虢國。在此前史料中提及虢國的時間主要在懿王至夷王時期,此時東虢的世襲已經失考,可見其衰微。南、北虢此時尚未建立。所以此時所提及的虢國應是西虢國。由此,可看出獫狁或太原之戎的一條主要行動路徑順涇河而下進攻周。 綜上,太原應是涇河上游的一片平原地區,而固原地區則可以較好的滿足這一條件。首先,固原位於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在地理位置上較為符合。第二,固原地區於1981年發現了一座西周時期的墓葬[1] (《考古》1983年第11期,第982~983頁),而這比較符合太原在周歷史上的地位,即鼎盛時期對於異族監控的前哨。第三,《小爾雅》載,「高平即太原」,而巧合的是高平是漢代在固原地區設立的縣。所以不妨認為,固原即為當時史料中做為特定代稱的太原。中國曰大原,夷狄曰大鹵。鄭張尚芳認為大鹵是突厥語草原的譯音。
這些古書里所講的太原,按當時的意義來說,都是泛指高平廣闊的地形,是通名不是專名。還有,這高平廣闊的地形在哪兒?有些學者認為指令晉中盆地一帶,有的認為在今晉南運城盆地一帶。這是一個古今學者尚有爭議的問題。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是什麼時候開始對山水,寺廟等自然人文景觀進行廣泛收費的?是以什麼法理依據開始收費的?
※有沒有能夠了解建國後黨內故事的書?
※元朝為宋金遼修史,可否說明元朝統治者在心理上承認自己是宋(遼,金)的正統後續朝代?
※成祖皇帝為什麼選擇朵顏三衛作為大明邊境的屏障?
※歷史上有哪些「痴情人」,用現在的標準看卻是不折不扣的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