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羅振宇的001號知識發布會?

今天優酷直播,羅振宇001號知識發布會,大家如何看待。 @騰訊科技 @新經濟100人 @新聲財經

得到辦了個知識發布會,發布了12款知識產品和1個總編輯

5月18日晚,由「得到」App主辦的「001號知識發布會」在北京維場39.9度空間拉開帷幕。羅振宇攜手李翔、薛兆豐、寧向東、卓克、嚴伯鈞、羅永浩、徐小平等7位「知識生產者」及特邀嘉賓曾鳴,共同發布了12款知識產品。深圳衛視和優酷對這場發布會進行了現場直播。在發布會上,羅振宇宣布《李翔商業內參》的作者李翔正式入職「得到」擔任總編輯,同時《李翔商業內參》第二季將免費。


新版本成功學,暢銷書視頻版,音頻版。


「得到」的商業模式,說一千道一萬,就是將別人嚼過的「知識」包裝成「產品」進行售賣。

不對羅振宇個人進行評價,只說這種「知識產品」是否科學,或者說對用戶能力提升是否真正有效。

個人認為,很科學,也很有效。不過前提是,只針對本來就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有效。

從前我一直認為,吃別人嚼過的饃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斷章取義的危害我們都見識過,何況是幾萬字的內容濃縮成二十分鐘的速食。別人的轉述再精彩,也是經過刪減的殘次品,不可避免地會加入轉述者或多或少的個人理解在其中。隔著玻璃看鵝毛大雪,你永遠感受不到刺骨的寒冷。

有時候作者所真正想要表達的觀點也許就隱藏在不經意的細節里,只有通過深度閱讀,聯繫上下文,才有可能發現其中的秘密。

然而反觀人類文化傳承的發展,一瞬間豁然開朗。

語言的發明使人類從萬物中脫穎而出,而文字的出現,讓人類從蠻荒真正走向了文明,文化第一次能夠以文字的方式得以呈現和傳承。磅礴的文化不用再口口相傳,「一對一」的傳授模式變成了「一對多」。

這意味著什麼?很明顯是學習效率的提升!

計算機的出現也是如此。

再看羅振宇的「知識產品」,不就是為了「提升學習效率」而存在的嗎?

如果你真的把「牛人專欄」「每天聽本書」等產品當成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類產品對你最大的幫助也是唯一的幫助,就是幫你提升學習效率

你需要做的就是在千萬本濃縮的轉述版本中,找出你感興趣的或者對你有用的那幾本,然後買回來去精讀,去理解,去消化,最終變為自己的思考成果。(牛人專欄也是一樣,幫你找到興趣點,然後自己深度挖掘)

以上只針對擁有獨立思考意識和能力的人。

僅此而已。


我心目中的羅胖

---------------------------------------------------------------------------------------------------

羅胖還是非常會創造「新概念,新認知」 的,其實應該叫「快概念,快認知」 ,類似於ZARA,穿不了多久。

羅胖是很快的,變得快,當然這是由於他自我認知迭代速度快,今天可以打昨天的臉,甚至是往地上摩擦。還記得那時候 「我就是您身邊的讀書人嗎?」 記得 「社群經濟,供養的邏輯嗎」 記得 「 U盤人生嗎? 」 記得 「 內容電商嗎?」 記得 「 papi醬那支廣告的無限可能嗎?」

你說他「你丫說話不靠譜」,他說「對不起,之前哥們我真錯了!」然後補一句「你看,現在這個東西才是最好的」 (他真是發自肺腑的)

這次發布會也就算圈了個新認知了,估計靈感來源於另一個老羅,長談的時候錘羅也說了,自己開發布會的廣告效應,讓自己的企業省太多錢了,作為老羅家的兩個准相聲演員,用同一個招也就不奇怪了,當然從發布會或者演講來說,個人感覺「得羅」笑點略少於「錘羅」。

001發布會的目的

---------------------------------------------------------------------------------------------------

這次001發布會把 「終身學習者」,這個漂亮的帽子,送給了用戶,買個訂閱帽子就帶穩了。

講真,我自己買了很多訂閱,買完竟然會有種成就感,甚至立馬就會有種老子學會了神奇感覺。其實很多訂閱也只看過幾期,大多前面不錯,後面就充數了,特別是發散型的內容,畢竟1年下來,篇篇都是精品非常之難。

每天5分鐘商學院,每天10分鐘北大課,10分鐘通匯古典音樂,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產品和概念還是花了心思的。1年下來,在得到花了2000左右,用得最多的時候就是入廁和開車。

為啥搞001發布會。由於之前優酷的視頻節目消耗過多的時間和資源,而且都是一些老觀眾,這樣對於拉新來說,投入產出比不行了,節目也就停了。變成得到內1天幾分鐘的音頻。順便也把人都拉到app里去。

然後本期待通過公眾號和APP用戶口碑相傳,嘗試了幾次分享轉發,估計效果不佳,畢竟這種碎片知識,大多是談資,或者說裝逼用的,哥幾個討論個議題,你闡述的觀點,他們都知道出處,還是挺丟人的。

「昨天看了個有趣的科技故事,巴拉巴拉」 「別說了,卓老闆聊科技吧,那期我看了。。。。」

於是乎,長談的採訪啦。。。黑馬營的活動啦。。。羅胖馬不停蹄啊。。。估計曝光效果都一般,於是乎有了這次的001發布會,同時一直在加強和電視台的合作,畢竟電視人出生嘛。。。為了拉新,羅胖真停不下來。。。365讀書的訂閱 買1分享1。就知道這傢伙有多饑渴了。。。

這發布會的開頭相信對於熟悉羅胖套路的用戶覺得挺乏味的,畢竟都是些老套路了,後來徐小平和曾鳴的訂閱還是挺有吸引力的。

未來的羅胖

---------------------------------------------------------------------------------------------------

按羅胖的套路,估計以後長談和001會交替著搞,找大咖出短篇訂閱,咖有時間就電視訪談,咖忙就懟在一起搞個發布會。幫助大咖做點「知識分享」積德積人氣的高尚事兒。

當然有的大咖不圖那幾個錢,其實可以考慮訂閱大咖後,如果你分享得到訂閱的專欄到你的微信微博,那麼大咖將捐出你的訂閱收入,以你個人的名義,捐給貧困山區建校助學。這樣類似的套路羅胖肯定會玩出來。因為他想拉新呀。。。。。

羅胖說過,正規教育這事他不幹,因為模式容易複製,並且系統的真正改變整個產業的教學內容製作的難度太大了。那麼估計說白點,他以後就是幫大咖出小書了。成功人士都想出書的,真正系統的寫1本太難了,還不一定賣得好。得到裡面開個短期的主題性專欄,花個2,3個月的時間把人氣變個現還是挺好的。咖也會帶來新人,羅胖就開心了。

總而言之,電視訪談、明星專欄,才是羅胖推廣APP產出最高的方式。我感覺,他應該悟到了,單車共享經濟過了,粉絲共享經濟學馬上要到了。。。

羅胖從 『您身邊的讀書人』,升級成 『知識服務商』,之後迭代為 『優質內容分發平台』 的時候 「 周杰倫陪你玩遍全球流行音樂。」 這樣的合作專欄也就應運而生了。

得到起來後,公眾號慢慢的存在的意義不大了,60秒的語音都有可能轉到得到去了,然後慢慢的取消這個折磨自己多年的玩意兒。

----------------------------------------------------------------------------------------------------------

你入坑了嗎?這比英雄聯盟買幾個皮膚划算多了哈。 當然,比知乎里同樣看碎片知識貴多了。。。不過畢竟花錢了嘛。。逼格肯定高一點點。。要知道,他還送了個帽子。。。。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你嚮往真正的力量嗎?

不,我渴望奶子!

沒關係,我給你講個故事.......

我給你帶來了12個「美女」,不不不,是十二位各行業大咖,完美治癒你「間歇性躊躇滿志 持續性混吃等死」。

你想掙錢?no problem!

我這有徐小平《創業學》助你走向人生巔峰,對,沒錯,你就是下一位創業者,你一直去往創業的路上!談笑間幾千萬訂單搞定,出入豪車美女,當然最主要的是,你會很有錢?

什麼?創業不夠你的雄心壯志?

沒關係,小兄弟 《羅永浩·乾貨日記》 、 《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 都是你行走江湖,殺人越貨,裝逼之利器!你看要不要來一本?

還在為學歷低而苦惱嗎?還在為身處鄙視鏈的底層而苦惱嗎,撩妹只能聊望著榮耀自己光輝時刻嗎?來得到,你也可以身處鄙視鏈頂端!藝術與科技,是不是虎軀一震,感覺自己的思維已經飛躍到人類的終極目標?是不是有拯救宇宙的衝動?我這裡有幾本 《卓克·科學史》、《嚴伯鈞·西方藝術史》 ,你不看真的太可惜了!

什麼?工頭喊你搬磚?老闆喊你回去加班?

沒時間看書?

我早就為你這樣的奇才準備好了,我這邊乾貨語音一年365塊,一天也就一塊錢,你可以盡情在擁擠的公交車、地鐵上鄙視身邊哪些LOW逼。是不是很划算?

我這還有很多「美女」,不不不,各種知識泰斗,學術巨匠,創業專家,藝術大師供你臨幸,小哥哥,要不要過來玩一下?不要998、不要888、不要365、每天4.9就能讓你爽到不能呼吸。

你是掃碼呢?還是掃碼呢?還是掃碼呢?

——————————————————————————————————————

豹倩,我只想好好看好一本書,可能看完一本花掉一個月

我不是終身學習者,我只間歇性躊躇滿志的技術屌絲

上了得到平台,女神也不會理我,更不會走向人生巔峰

這些大咖跟我無緣,

我還是回去敲我代碼,每天排隊領盒飯好了,

沒錯,我只是條鹹魚!


上下班大約兩個小時的地鐵路程,我聽完了001號知識發布會

摘下「終身學習者」這頂高帽子,挪開「大咖」這頂光環,撕碎無數堆砌在一起的形容詞,我不禁對這場發布會產生了一些疑問

一問得羅,用戶真的能夠得到嗎?

無論是大咖加盟還是精心準備,無論是完整體系還是高端內容,所有的這些你宣傳的內容總結起來,無非就是「優質的知識資源」。我沒有付費訂閱,資源質量不好多做評判,姑且算你是全宇宙最好的知識資源,而且你又做了一個全宇宙最好的平台進行知識輸出。但是對於用戶來說呢?只有輸入的知識算是「得到」嗎?只能算是「聽過」吧。

有個學生曾經問我說「老楊啊,你說我多多少少學了十年的英語了,怎麼現在跟老外打個招呼都費勁呢?」我就笑,我說「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了,你那哪是學了十年的英語,你就是上了十年的英語課而已~」

學校的體系不完備嗎?學校的教材不科學嗎?學校的時間不充足嗎?學生得到了多少呢?完整時間深度學習做不到的事情,碎片化的學習時間能夠做到多少呢?你們如何保障用戶能夠「得到」呢?

二問得羅,你是知識的生產者嗎?

當初聽這場發布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看到了「知識生產者」這個稱謂,第一反應,嚯!好大的口氣,我可得學習學習。說到這裡有個梗,前段時間我出家教的時候還跟學生開玩笑說「我不生產知識,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 :-)

不管你是什麼學科的研究者或者是什麼行業的從業者,只要你提出了一些東西,然後這些東西被傳承下去,你就可以算是知識的生產者,但是你把別人的知識分類,整理,打包,加料,然後粉飾一新,這個不算。

就好比一個農民,他將種子種進土地,長出了糧食,他是糧食的生產者。但是農民自己不餓,而餓的人手裡又沒有糧食,於是出現了一個人,他從農民手裡購買糧食,洗凈,打包,分裝,賣給需要的人,他是糧食的生產者嗎?不,商人而已。

三問得羅,這真的不是生意嗎?

發布會中反覆提到,這不是一盤生意,這是一項教育工程,一項千秋大業。關注了你四年,終於做出了一款像樣的產品,可喜可賀,這是你的事業,但它既不是教育工程,也不是千秋大業。

一切教育的初心,也就是目的,是為了讓受教育者擁有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但是「得到」做不到,200塊錢的每天十分鐘做不到,365元讀365本書做不到。話又說回來3650分鐘真的能讀365本書嗎?也許可以,那隻能說明這些書真的不太值得讀。

就像看電影一樣,你讀了一篇影評就是看了一部電影嗎?影評再精彩,能有整部電影精彩嗎?影評再有趣,能有電影有趣嗎?365元買了3650分鐘的課程看起來好超值,但是換個思路,你花了365買了365個書評,是不是就不是那麼美好了?

能把鮑魚炒的飯賣到鮑魚的炒飯的價格,還那麼理直氣壯,還說不是生意?

後記:

真正的終身學習者可能是不屑於訂閱得到的,相比於知識本身他們更享受學習的過程,而訂閱了得到的人你們也成不了終身學習者,更多的人知識收穫了一堆茶餘飯後可以用來吹牛逼的談資而已。商品就是商品,你給他加持再多的光環他仍然是商品。

羅振宇是一個善於創造概念的人,小米做產品賣產品附贈情懷,錘羅做產品賣情懷附贈產品,得羅最厲害,創造包裝賣概念然後附贈情懷。

這個產品會火嗎?我覺得會的,因為有需求嘛,誰還沒有個需要吹牛的場合了?我正打算訂幾個看。

這個產品會一直火嗎?我想是不會的,當那些抱著很高期望的人發現這不是什麼靈丹妙藥,而是被人重新炒熱的冷飯的時候,就會歸於冷靜。

最後的最後,姓羅的都那麼能吹嗎?/手動滑稽

原文:

001號知識發布會觀後感 - 知乎專欄


一個偉大的銷售員


如果他說的是真的呢?


個人觀點:這場發布會,除了標題取得不太讓人舒服以外都還好,大多噴友所說的「碎片」知識本人並不覺得有何不可取,碎片有碎片的好處,一個非專業的人在了解一個行業都是碎片的了解,而且這些了解是可以在興趣激發,甚至在具體的生活中起到實際作用,有何不可?而且既然是發布會,只是告訴大家有這麼些東西,愛買就買。要說下發布會的名字我覺得羅振宇在這裡用了些噁心人的營銷手挽,在我眼裡他是一個可能真有對知識充滿追求、對社會有一定擔當的,過分激進的生意人


首先我感覺能引導越來越多的人聽聽書,引出一些思考,比全民吹捧戲子,比全民假大空愛xx教育強千倍。中國百姓整體認知素質確實不高,但也在一代一代的通過書來逐步提高,這是好事,然後書內容來講,看個人,有人非要信成功學,這也沒辦法,只能逐步過渡。對我個人來看,我只聽科普類的,科學家故事,一些哲學思考類的,其他的一概不碰。羅振宇團隊也趁機發一筆大財也是本事,沒什麼好嫉妒的,也順便讓知識更值錢,讓無數知識創造者更有回報,總體來看還是好事。不過怕一紙a4就給你禁了,或者強行讓你愛xx,呵呵。


讀者知音故事會的音頻版,視頻版。當代成功學。對了,還是收費的。


用得最多的時候就是入廁和開車。

這點比較贊同,對大多數人來說。


「知識發布會」這種主題確實是很有新意,大方向也很好,引發世人對知識的關注。但是他們把「知識」情懷喊得有些過分高亢了,卻又充滿了濃厚的商業氣息,這種感覺著實讓人不適。要知道,追求知識本是古希臘一種人文現象,是追求真理、實現「自由」理想人性的途徑。而不是出於一種實用主義的角度。即使如今實用主義盛行,也鑄造了許多輝煌,但實用的角度也是非常寬廣的啊,並非只是商業角度(個人是感覺得到的產品大多傾向於商務方向)。如今得到高舉「知識」這面大旗,本身是非常好的事,卻以這般狹隘的方式去詮釋。。。著實對不起「知識」這個詞,而他們所致敬的「終身學習者」,我認為稱為「終身用戶」可能會更合適。。。

回到發布會的情況。邀請的演講人講得確實還不錯,讓人聽了他的產品發布會心存嚮往。想法是很好,願景也很好,但關鍵是,這內容一些方面的設置都存在矛盾:

首先,內容設定過分看重實用主義,這本身抑制了學習的效果。真正能靈活運用知識的體現是,能將一個知識點靈活運用到多方面去。但是得到的知識內容都比較碎片化,每次一上來也是先從很實用角度切入。用戶馬上嘗到了碎片知識的甜頭,可這可能會反而抑制用戶對於知識在其它領域的運用。雖然說這更關乎於用戶個人學習上的自覺,但我認為,這本身不是一個好的引導方向。

第二,內容服務的時限過長,單位內容卻又「又碎又薄」(薄指難以往深的講)。這樣的內容服務設定不太符合人們的學習習慣。碎片的知識難以構建體系,薄的知識紮根不深不牢固,學習某一主題的時間過長易疲乏失去興趣。而且,這種內容服務所引導的碎片化時間學習行為,也不太合理。並不是所有碎片時間都適合拿來學習。進入高效的學習狀態需要也需要時間醞釀,這麼短的時間往往都還沒進入狀態就結束了,這造成普遍學習效率不高。這並不是一種高效利用時間的行為。這種碎片時間學習的倡導有矯枉過正之嫌。

第三,這種「學習服務」往往只達到學習的第一階。一般最簡的學習過程我們有:輸入、處理、輸出。這種學習服務,往往只帶你走到了第一階,提供了大量的「知識」給你。但是後面更加關鍵的處理、輸出過程卻並沒有引導到。這種學習引導,治標不治本,反而容易引起「知識恐慌」。而且,這種服務沒服務到位,只是餵飽了用戶的慾望,卻沒對用戶起明顯的充實作用(感覺就跟刷朋友圈的性質差不多),反而還讓用戶恐慌,這很容易粉轉黑誒。。。

所以總的來說吧,這場知識發布會,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引用一下莎士比亞的名言: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裡面空無一物。。。。


真佩服羅胖搞那麼新奇的概念和形式,但是大眾就是吃這一套啊。羅輯思維、得到app、跨年演講、知識發布會……我相信他還會創造更多

語音訂閱,碎片知識,大高帽就是刷新焦慮感,訂閱之後好像什麼都懂了

可是價格真的很貴,跟一本系統完成的知識書來說。

碎片的訂閱,哪裡保證的了不爛尾。書都不能保證。

可是把經典的書快銷化,這就是能力喔,互聯網時代就是這樣。

我不會訂閱,但我還是會學習羅胖的炒作概念,還是會關注他的平台拆解了哪些好書。

最終,只是一個平台、渠道、篩選器。雙向篩選器:平台篩選想速讀涉獵的人成為教徒,另一種人篩選書籍或主題,然後自己看書精讀。

會一直火下去的。


謝邀。

我對這種推銷成功學的東西不太清楚,因為不太感興趣。

很多人學蓋茨,學巴菲特,學卡耐基,但是他們變不成蓋茨、巴菲特和卡耐基。

記得白石老人有句話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送給那些希望把自己改造成某成功人士第二的諸位。


作為消費者,你覺得開心你就消費唄。。

曾經的羅輯思維聽眾,翻看過裡面推薦的書後再也沒有看過節目了。且不說有沒有讀透書,連書都沒有看完的人就出來胡吹,怕是失了臉面吧。

書山有路勤為徑,天上不會掉餡餅。


大致就是這樣:

問題:如何優雅的裝逼?

回答:謝邀!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線下版知乎?

————————

更正下應該像是迭代版的知乎,此處非褒義,中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們從小通過環境熏陶就學會了地道的母語,但是沒有系統訓練卻很難學好數學、經濟學、醫學等專業知識?
本需長時間思考、經歷、提煉才能獲得的智慧,現在卻能輕易的通過閱讀、網路取得,這對個人成長有哪些壞處?
如何通過微博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上網看到好文章、好網頁,你用什麼方法方便快捷地分類存儲下來?
如何評價終身學習?

TAG:知識 | 知識管理 | 羅振宇 | 知識變現 | 得到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