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萬達獲得 IBM 在中國雲服務運營權,推 Watson 人工智慧服務?
萬達獲得IBM在中國雲服務運營權,將推Watson人工智慧:萬達網路科技集團與IBM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將進入公有雲業務領域,為企業提供IBM的雲服務。通過此次合作,中國企業將獲得相關的IBM雲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及IBM Watson人工智慧系統、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
繼上周五騰訊雲計算以0.01元中標廈門政務雲後,雲計算市場又一個大事件進一步坐實了競爭的激烈。
3月19日,IBM官方發布聲明稱和萬達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萬達將在中國推廣IBM的雲基礎架構即服務、平台即服務(IaaS和PaaS)以及IBM Watson、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萬達用資本引入技術,IBM靠技術借力本土資源,在商業轉型簇擁的雲服務市場中,這份合作協議是兩家高調入局的一步。
根據合作聲明介紹,萬達目前已經在國內部署了多個雲數據中心,此次合作之後,這些數據中心均將接入IBM的雲平台技術,基於IBM人工智慧基礎Watson的各項技術將會陸續引入,最先打頭陣的是Watson基於自然語言交互的對話功能,主要服務對象將針對中國企業。
這次宣布合作的萬達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是去年10月萬達產業結構調整時從萬達金融中拆分出來的部分,獨立之初的口號是要打造實業+互聯網的大型開放平台,旗下有多線業務:飛凡信息公司、快錢支付公司、徵信公司、網路數據中心、海鼎公司、網路信貸公司等等。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應該是飛凡信息了——這家公司就是那家傳說中的萬達電商。
想要實現萬達「互聯網+」夢的飛凡公司在過去幾年的成長經歷十分曲折。2014年電商熱時,萬達、騰訊、百度三家巨頭斥資50億成立了飛凡電商公司,「騰百萬」三家中萬達持股最高,達到70%。這個互聯網天團的組合併沒有走的很遠,經歷了多次高層人事變動之後,大眾甚至還沒能開始在上面買東西,電商生意便不做了。
面對阿里、京東兩座大山,這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已經漸漸淡出了大眾視野。但是萬達似乎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互聯網+」夢,電商切入實現「虛實結合」的路似乎不是那麼順暢,To B 成為了飛凡的新方向:
去年8月,飛凡投資了互聯網智慧停車平台ETCP;今年3月2日,萬達合作中國銀聯,將銀聯的金融資源應用在萬達的消費場景,可以說是線上線下支付的打通;今年3月12日,萬達網路科技在一場黑客馬拉松大賽上透露了區塊鏈布局,並將發布萬達區塊鏈交易平台,用整體解決方案吸引實體客戶。
而萬達王健林在2017年1月的萬達年會上也表示,飛凡計劃於2017年進行首輪私募。同時,飛凡將力爭在2018年實現盈利,2020年利潤超百億並最終實現獨立上市。
實體經濟和互聯網的打通主要通過技術銜接,像萬達這樣的實業公司想要入局,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合作科技公司,搭乘技術順風車。這樣看來萬達網路科技會與IBM合作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另一方面說,IBM可以說是雲計算領域的老牌選手,創立之初IBM的雲服務就已經是全球範圍內部署規模最大雲服務提供商之一,在179個國家提供超過100項服務,Watson的人工智慧API作為主要的吸引源。
在世界範圍內,與IBM在雲服務國際市場競賽的還有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但在國際市場的風生水起未必意味著在國內也能取得同樣效果。
中國公有雲市場正在迅速增長,有數據顯示,截止去年增長率已經達到79.8%,市場規模突破70億美元,能在其中站穩腳跟,對自己的國際競爭力也是一筆不小的加碼。但由於受到政策的限制,外資企業不能獨立在中國開展雲服務類業務。亞馬遜、微軟和IBM的雲服務都通過與本土IDC合作實現其業務的落地。雖然這些外國雲在企業出海、人工智慧和技術先進性上有不錯的優勢,但在本土依然不敵阿里、騰訊等玩家,
實際上早在2015年10月,IBM就攜手中國IDC服務提供商世紀互聯,將雲計算平台Bluemix正式引入中國市場,但是這一合作似乎沒有為IBM公有雲在中國帶來迅速的擴張。IBM並沒有公布在此次與萬達合作之後,其與世紀互聯的合作是否將繼續進行。
萬達則急需技術內核來真正實現「互聯網+」的口號,而IBM需要進一步滲透中國雲計算市場,一個資本大鱷和一個技術大鱷一拍手就這麼愉快的決定在一起了。
------------------------------------------
更多精彩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PingWest品玩(wepingwest)
再一次,知乎上的藍標號和非藍標號出現了重大意見分歧
哪個秀才又在知乎說俺工頭壞話?What are you 說啥呢?俺都聽到了。這塊磚就是俺們工地搬的,工頭跟俺說了,好好乾,把王老太爺的新園子修的整整齊齊的,過年就跟王老爺要個大瓦屋給你回老家娶媳婦生娃娃。這磚頭還木搬幾塊呢,就說俺糊弄王老爺,思聰少爺啊,您可得替俺作主啊。這磚頭可重了,天天木日木夜的搬啊,臨睡前還給你爹轉發朋友圈,給你微博點贊。您給俺一片京城瓦,俺就拚命給您碼,您給俺一塊上海磚,俺就賣命幫您賺。就這些壞人,俺都認清他們的模樣了,一看就是隔壁馬老爺家裡的,話說你們這幫人算命的現在也掙不了幾個銅板,買的起村頭房山花橋的茅草屋么?咱工頭還在招工,要不來俺工地咱一起為社會主義建設搬磚?
不說了,娘又打電話問啥時候娶媳婦了?思聰少爺,往俺背上再添幾塊。一切都是為了 New Business
萬達和IBM的戰略合作,一切都是為了 New Business
報告完畢 over ~~~
簡要回答,預計這是一個失敗案例。
先看看雙方提供的各是什麼,萬達提供雲計算中心,18摸提供Watson。
這下問題簡單了,萬達是計算中心的大玩家嗎?顯然不是,向好里說,萬達在這個領域最多是初涉嘗試。向壞里說,萬達其實就是個外行。即便是雲計算的基礎設施領域,萬達也缺乏行業經驗,缺乏相關人才,缺乏高層真正的理解,缺乏公司對此持久投入的必然性。而18摸,不知道在宣傳多年後的今天Watson有沒有做到對中文的支持?當然,即使不看好,首富這點學費還是出的起的,恭喜18摸的大單。個人判斷:不樂觀
一個做雲計算做不好 一個做電商啥也沒做出來 弱弱聯合。。。
萬達雲今天剛剛解散。。。估計談崩了。
技術基因這個東西真的不是能買來的,同樣是做商業的,亞馬遜和萬達,不是一個層面。
萬達缺一個把握互聯網命脈的人,高互聯網像綠頭蒼蠅亂撞 而且領導人也沒有耐心。
不要用商人的思維邏輯去看待技術情懷,要不生活會變得不幸福。
恐怕萬達和IBM最想攻略 政務雲 吧。
不是很看好萬達。 萬達電商高薪聘請的三任CEO都玩砸了,說明互聯網項目不是萬達光砸錢能玩好的。 雲服務最重要的是海量的用戶信息(大數據)和使用場景,騰訊和阿里的雲服務之所以在國內做的好原因。
2017年3月19日晚,中國雲計算戰場增添了一名來頭十足的玩家,IBM。消息稱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將通過此次合作,把IBM雲基礎架構即服務、平台即服務(IaaS 與PaaS)以及IBM Watson、區塊鏈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以公有雲服務的形式引入中國企業。
所以萬達得到了什麼?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萬達科技所相關的項目。第一個說的肯定是飛凡,該項目是一種「實體場景+互聯網」的服務運營商。以實體商業經營和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整合互聯網技術和資源,為實體商業的經營者、商家和消費者搭建一個互聯網開放平台。
飛凡的主要服務範圍為購物中心搭建Wi-Fi、Beacon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停車、找店、排隊、電影等服務,增強消費者線下購物體驗。於是我們再來普及一個雲業務所帶來的好處:降低計算量部署成本,簡化運營管理。此外,公有雲的特點是敏捷度高,擴展能力強。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出雲業務的融入是飛凡商業模式所需要的,或者我們可以說它是必備屬性。其實說到這我們不妨多談一下IBM公有雲的特點:IBM擁有一個模塊化雲管理平台,以下簡稱為PMC。這個平台為專門企業提供基於開放技術 OpenStack 的企業級基礎架構雲解決方案。
那麼PMC能夠帶給飛凡的大致就是通過集成BSS和OSS系統的公有雲平台加速傳統IDC供應商的雲轉型,另外則是降低前期投資壓力。
第二個受益的在我看來會是萬達徵信。萬達徵信服務有限公司為萬達金融集團全資子公司,該公司數據來源於萬達商家和萬達旗下銷售體系中的個人消費記錄。眾所周知,徵信體系正在往精準化發展。也就意味著需要平台通過大數據和消費數據去深挖,從而形成剛才我們說到的精準評估。
IBM雲業務有一套企業級的解決方案,包括數據服務、分析服務、數據託管、Cloudera託管、MonoDB託管,還有Riak託管。萬達網路科技為萬達徵信提供計算量以及解決方法,剛才我們也說過了,徵信依託的是消費數據,由此可知其平台需要很高的負載能力。所以,IBM本身的基礎架構可能也是萬達網路科技選擇他們的原因。
於是此時我們就不難猜測第三個受益者:快錢。快錢公司是一個互聯網金融平台,2014年和萬達達成合作,業務覆蓋了移動支付、融資信貸、投資理財等方面,是基於實體產業的互聯網金融平台。鑒於所對應服務和萬達徵信類似,這裡就不多做贅述。
所以IBM得到了什麼?
公有雲是步入雲時代的一道門檻,跨過去才有接下來更深層次的雲業務。所以你能看到西門子、微軟、亞馬遜,無一例外地都是在強推旗下公有雲業務。就像我常說的那句話,雲本身不是計算,而是服務。而公有雲本身擴展能力強,在快速部署以及水平業務上就顯得非常迅猛。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雲供應商推廣公有雲,無疑是為了擴大其雲業務覆蓋面。基於不穩定增長,公有雲業務主要以服務中小型企業和創新企業為主。而中國大量這類企業就處於這種需要雲來幫助他們降低部署成本的階段,因此我們才說中國雲市場成長空間極大。
此處應該有疑問,「那私有雲和混合雲呢?」。私有雲不像共有雲那樣以不變應萬變,而是更加偏向於客戶需求,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私人定製」。私有雲以及混合雲在某種程度上對企業來說其實是一種本地服務,並沒有真正意義上那種端到端的感覺。
私有雲重心完全砸在了「服務」這兩個字上,所以這項業務的水平拓展能力遠不如公有雲。大量垂直化的東西被運用在後端,才能實現客戶前端給私有雲供應商的需求。同時,雲業務也受到企業業務線的制約。如萬達網路科技這樣龐大的業務線,私有雲是遠遠不能滿足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推測出IBM更願意把萬達當作一個介面去水平拓展公有雲業務。當然,結合藍色巨人自身屬性來看,我覺得他們其實是想讓客戶推崇他們那套對混合雲的理念:
即使工作量指定私有雲,有些更適合本地部署,而另一些 則更適合由第三方進行外部託管和管理。關鍵是特定工作 量的安全性、可擴展性、經濟效益和其他要求可指導企業 對各種雲類型進行選擇並針對其環境交付所需模式。這些 公司看到了使用多個雲模式的優勢,意識到雲計算的未來 不僅全在於公有雲或私有雲,而在於二者之間——混合雲。
另外則是萬達集團的體量大,在和萬達網路科技合作以後,客戶案例可以被萬達集團其他子公司看到。但是萬達集團也正在和阿里雲進行合作,多為物聯網項目,暫時和IBM的合作方式沒有衝突。
IBM其實也可以說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不過其雲業務似乎離我們還很遠。和萬達網路科技的結合也是一種增加彈性,積累本土資源的過程。現在這年頭真正推進業務的東西已經不再是廣告了,而是客戶案例。萬達在中國的地位,可以說是光擺個名字出去,這案例分量就已經足夠了。
到了最後當然也沒有忘記IBM的人工智慧,Watson。只是我覺得這個產品過於概念,短期內怕是沒有什麼大動靜。
作者:虎嗅網 鐵雄
IBM稱,雙方將通過新成立的合資企業Wanda Cloud Company,在中國提供IBM雲端基建及平台服務(IaaS及PaaS)。
IBM一位發言人表示,新合資企業將負責IBM雲平台在中國的分銷、構建和運營。
推薦閱讀:
※如果未來全面雲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將會是什麼樣的?
※知乎是用了阿里的雲服務,所以才經常宕機嗎?
※私有雲供應商對比?
※iPhone 中照片太多,該如何管理?
※到底什麼樣的網站才需要辦理ICP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