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林憶蓮在《歌手 2017》第七期演唱的《藍蓮花》?

林憶蓮這一版改編幅度特別大,演出後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所以想聽聽大家的想法和意見~

《歌手》純享:林憶蓮《藍蓮花》


太好了。太好了。

我個人聽完之後,感覺是,這不僅是本場最佳,更是本季最佳。

但是,一翻周圍許多朋友的評論,卻發現有過半的朋友不喜歡這個版本,認為改得太炫技複雜,還是喜歡原唱的樸實感覺。

可是原唱,到底是什麼感覺呢?

原版在吉他掃弦的行進感中,情緒的唯一高點,只在於「藍蓮花」三個字,和描述生活的種種幽暗彷徨時的麻木、無趣形成了非常極端的對比,彷彿是在不停的低頭跋涉中,終於找找到一個出口、發現自己正在通往出口道路上的狂喜。而另一個妙處,在於歌詞處處寫的是「我」,用的卻是「你」,彷彿自己和自己內心的對話,又彷彿是重獲新生後對重生之前的自己的微笑寄語。當然,這樣的處理是極其個人化的,折射了許巍心靈危機後在佛的妙諦里找到歡喜和解脫的心路。因而這也是可疑的——大眾喜歡這首歌的表達,不可能同樣是這個原因。許巍的《藍蓮花》,和你們喜歡的許巍的《藍蓮花》,也許不是一回事。

至少,許多人在唱起這首歌時,突然爆發的「藍蓮花」常常讓我覺得有幾分幼稚,有一種「熬到放學就可以去打遊戲了」「996拼三年哥就能逆襲了」的既視感。它有一個沉重的、好k的主歌,彷彿每個人無法抽離的、千頭萬緒又無比瑣碎的、甚至平庸到讓人舒舒服服的自暴自棄的生活。它又有一個高於生活的高潮,當我們唱到「藍蓮花」三個字時,實際唱出的是一種叛離,一種逃跑,一種夢囈。詩與遠方、自由和理想,一直都是和現實對立的,因此才可以如此毫無顧忌地歌頌、佯醉地發泄,彷彿那句「我是要當海賊王的男人」,許多人念來,不過是用這點別人的熱血,當作自己的安慰劑。這是空洞的。

所以林憶蓮對這首歌的完全顛覆,讓我如此目瞪狗呆,這首歌居然能唱出如此豐富生動的內心世界,如此完整不空洞的情感線索,如此蓬勃一點都不廉價的正能量。

誠如耳帝所說,「這個表演簡直就是一組套曲的精簡版,就像是發了一張名為《藍蓮花》的EP」。那麼把一張ep的內容濃縮到一首歌里,難免會像第三季譚維維所做的那樣,情感線索過多,破壞整體感。

可是至少在我看來,這首歌的發展是一個順理成章的自然展開,當然你不能把它像原唱那樣放在背景中聽,跟著節奏一路西行;而應當如同觀看一齣戲劇,凝視地、屏息地,看這朵蓮花綻放時每一絲脈絡的舒張、每一抹顏色的漸變、每一瞬的堅定和絢爛,你一定會聽到這花開背後震耳欲聾的梵音唱響。

第一幕

人聲先起,鋼琴織入,整體音色清涼柔軟,林憶蓮的氣聲引導著細膩的吐字,耳語般,更彷彿深夜的自言自語,一樁一樁的把記憶中的不堪與坎坷攤開整理,一條一條的去撫摸已經癒合和正在癒合的疤痕。

唱到「心中那自由的世界」時,那種渴望而無法觸碰的感覺,讓人想起了《悲慘世界》中,方汀在絕望無援的深夜,獨自唱起的哪首《I dreamed a dream》。那清澈高遠,永不凋零的東西如此美好,它真的存在嗎?它已被現實吞噬了嗎?它能再被尋回嗎?

第二幕

隨著鼓點和電吉他的切入,暖色調開始進入了音樂,rnb的基調中,情感也開始從嘆息迷茫走了出去,開始了思索。林憶蓮的表情開始綻放出笑容,福音式的伴唱進入,彷彿在不斷的追憶和詰問中,已經走向了和自己的和解。一路走來,經歷了那麼多風雨起伏,有什麼幽暗是穿不過的呢?有什麼迷惘是走不出的呢?其實藍蓮花不在那又高又遠的地方,就在心街之上,最唾手可及的柔軟牆角,伴隨著這漂流的生命,不斷成長、默默開放。當你低頭的瞬間,你就會看見它,你就會看見一路走來的自己,那些清澈,那些自由,那些美好,也並不在遠處——它們一直被你緊緊的攥在手裡,從未放開。或許我們都是渺小和平凡的,但這一路的堅持,豈不就是每朵偉大的小小藍蓮,值得我們會心一笑?

第三幕

「穿過幽暗的歲月,也曾感到彷徨」這兩句尤其的妙啊,首先在旋律上,原曲從4進行的旋律變成了從6開始,下沉的旋律線也反轉成上揚,彷彿剎那間過度到了C#的小調上,伴隨著鋼琴織體,產生出一種柳暗花明、曲徑通幽的輕快奔跑感,就如同心思澄明、進入了從未到達的心境,清風吹過,俯看過往那些迷茫絕望,已不再傷感,一種頓悟的感激和力量從心底升起——

涅槃。

升Key,合唱團的大聲合唱,高音自由飛翔,用淚水澆灌,用歡欣照耀,用磨難和坎坷滋養,終於片片綻開。這裡,是一種何其痛快的歌頌和禮讚,禮讚的對象,不是什麼遙遠的夢想,不是什麼虛幻的寄託,而是自己,一路走來變得如此強大而釋然的自己。此時,如何不自由?現實的藩籬荊棘在這領悟中不再冷峻,世界如同一片平坦的原野,任憑奔跑馳騁。

此時的藍蓮花,它不再需要空谷幽藍、聖潔高傲、可望而不可及。它盛大開放,它光芒萬丈,它盡情舒展。是的,此刻,林憶蓮,就是那朵藍蓮花,藍蓮花,便是憶蓮本人。

G5?不在炫技,只在盡興。

當然,這種西式的福音式的禮讚,用來搭配蓮花這麼一個東方式的意象,有些人確實會不習慣。

落幕

最後,心中的嘉年華落幕,夜色重臨,林憶蓮如此沉靜準確的回到G3的低音,這最後一句「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看似與頭一句遙遙呼應、非常相似,但此時不論從精神、眼神到咬字上,都更加堅定,更有答案。這句很空泛的話,也因為前面不斷的求索、思考、領悟落到了實地,自由不在離群的求索,不在桀驁的與世界格格不入,不在現實和艱辛的反面,而在我們心懷堅定走在的每一條路上。這不僅僅是林憶蓮對自己內心的點頭勉勵,也是對每一個在現實中有所不甘的人,真誠的提點和祝福。

這首不到五分鐘的歌,那種掩映錯落的層次,那種意料之外的發展,那種豐富充盈的精神內涵,都有十五分鐘甚至五十分鐘的意韻,渾然就是一部說盡她人生的大電影。演唱能力和成熟心靈的完美融合,讓人感到這一場的林憶蓮,是凌駕於技巧與設計之上的唯一的神。


其實這首歌編排最令大多數人詬病的是沒按原曲鋪陳,改編傳唱經典衝擊了歌曲的刻有印象,所以才會有比較兩極化的討論。我覺得藝術不是直觀的,林憶蓮眼中的藍蓮花,不見得就是許巍筆下的描繪藍蓮花,但這並不妨礙歌手對一首歌自身情感的寄託和基於過往經歷的二次解讀,假設沒有聽過原版,你是否能夠理解林憶蓮的表達呢?當然,誰都有權利可以不喜歡這個作品,但要說「這個歌就是必須保持那個樣子,必須是那個風格,絕對不能改!」未免也太過偏頗了。同一首歌的詞曲,經不同歌手編曲演繹後,為何一定要固執於原版的意境?音樂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歌唱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最後,我很喜歡這個改編,非常直接的展示出她內心飽滿的聲音色彩和鏗鏘堅定的音樂人格。跳脫原作來看情感鋪墊樂句表達聲樂技術幾乎無可挑剔,為黑而黑真的沒有必要!


這首歌需要聽第二遍,因為需要仔細去品。Sandy這首歌的演繹毀譽參半,因為像許巍這種人格特點強烈的歌手的歌曲不好改,即大家所說的「超越不了原唱」。單從悅耳程度來講,這首歌的演繹不一定能讓所有人接受,但從技術程度來講,這首歌的演繹登峰造極。並且我認為,林憶蓮將這首歌唱出了四個層次:第一層次在講述自己的少年時代,懵懂、稚嫩,所以演繹起來也平鋪直敘,也最貼近許巍原版;第二層次是剛剛步入樂壇,青澀、彷徨,情緒稍加強烈;第三層次便是講述李宗盛時期的自己,同時也是這首歌情緒最強烈的部分,撕心裂肺、百轉千回;最後兩句輕聲原唱,返璞歸真,講述的是如今的自己。所以林憶蓮將自己的一生唱進這首歌里:一個背負家庭重擔、被夥伴嘲笑為「醜八怪」的女孩,跌跌撞撞闖進了歌壇,大紅大紫,遇見了那個她本以為託付一生的貴人,三十年的歷練讓她終於成為了華語樂壇金字塔頂尖的那幾個人的其中之一。最後洗盡鉛華,回望自己的人生,唱出人生的感悟。所以我認為這是符合她人格氣質的一首歌,就像第一場,所有人都以為她會使勁渾身解數放大招,而她卻選擇了一首「不必在乎我是誰」。這兩首歌更像是唱給自己,她想讓大家忘記她是誰,忘記她是天后,忘記她曾經是誰的妻子,她只想讓大家知道,她是那朵盛開著永不凋零的藍蓮花。


且不說這個作品是否值得第一(給藝術作品一個精確的排名這件事本來就不大靠譜),但不得不說,這首藍蓮花是本場最讓我觸動和回味的作品

我的理解和大多數心平氣和的樂評相近,不值得多說:我認為許巍的藍蓮花是多次反覆,而重點在於「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 天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無牽掛」這四句,意在描述玄奘西行的篤定和虔誠。而Sandy的版本這把這幾句歌詞完全解構重建。如果不嚴格的把她分解為4個段落,從Sandy的咬字和輕重處理,隱約可以感受到,第一段的重點在於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 ,是玄奘出發前暗下決心的堅毅;第二段的重點在於 「穿過幽暗的歲月,也曾感到彷徨」 ,是行途中的苦難;第三段在於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地清澈高遠」 ,第四段在於 「盛開著永不凋零藍蓮花」 。因此,這個版本是極具電影畫面感的:玄奘背著簡陋的行囊,踏出長安城門,望著漫漫長路,眉頭深鎖暗下決心; 一路上越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但心中仍懷揣著對自由世界的嚮往;最終最終,踏上那片清澈高遠的土地,涅槃重生,聖光普照!此時我心裡已經腦補出一部名為《玄奘西行》的大片的終極預告片,我想如果有神剪手能以現有電影資源剪一個MV,以此版為BGM,定當萬分驚艷(黃曉明那部不錯,原電影就已拍出MV的質感,哈哈)。

這個先抑後揚的編排確是造成如今兩極化評價的原因之一。想必許多看直播的觀眾,在聽了前半段就已給她打了個負分,並拿起手機在微博上狂吐槽了,因此錯失了這前後反差帶來的震撼感,也無法體味這當中的精妙。而現場觀眾和另一些對原唱沒那麼根深蒂固的聽眾則不得不,或者更能平心靜氣的欣賞全作。

其實,這版藍蓮花是否能改編的更討喜一些呢?答案是可以的,把第一段去掉,拓展第四段。賬面上,有更多的高音和修飾;而直接感受上,更流行更搖滾更歡快更直接更單薄更渲染出藍蓮花的聖潔更貼近原唱。然後呢?然後呢?結束也就結束了吧,不留下太多值得咀嚼的東西。

大多理性的批評指向編曲的過於碎片化。某些程度上我是同意的,這是篇章化處理帶來的難以避免的弊端吧。比如你把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四個樂章濃縮到5分鐘的表演里,大多是難以讓人接受的——這本就與流行音樂的短小精鍊相悖的——但未嘗是一種有創意和膽量的嘗試。但僅有創意成就不了佳作,Sandy為了抹平這種難以避免的斷裂感,用心地對各種音樂元素用了較合理的安排,是層層推進的。微博網友@MEWsic (也就是知乎網友@木一 )的評論我是較認同的:

「開頭用細膩的抒情聲線結合相對溫柔黯淡的背景,為這首歌鋪陳出人性化的脆弱美感。而後加入RB,一來承接前段的抒情,把情感往前稍微推進一些,二來用節奏元素承接後來的全面綻放。第二段副歌之後,用升調與慷慨的高音把曲子推向最後的自由釋放階段,最關鍵的是福音的Call Response和背後激昂的鍵盤,一股慷慨的信仰之力與自由之味讓藍蓮花的綻放格外耀眼,彷彿源源不斷的強光不斷迸射而出。」

雖然這樣的處理沒有達到百分百的效果,但已將碎片感降至一個可接受的程度(最起碼對我而言)。個人建議,這版藍蓮花的改進在於把作品時長延長(還不足5分鐘實在太短,人家張傑第一場都到6分半了),更大的篇幅更能承載這份厚度,也能稍稍抹平這碎片感。

Sandy在VCR里也說了,許巍的藍蓮花深入人心,如此大刀闊斧,也許很多觀眾一時難以接受。Sandy闖蕩樂壇30年,果然很懂觀眾,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但為什麼難難難以接受呢?這版藍蓮花的編排與華語樂迷固有的審美是不符的——聽友們更傾向於 「扁平化」 的作品,直接的情感衝擊。然而, Sandy的這版藍蓮花不僅僅是一首歌,混合了ballad、RB、搖滾、福音等音樂元素,構建了一個從隱忍拼搏到絢麗綻放的人生故事、一台mini的音樂劇,它比原版要厚重許多許多。因此,這個作品的欣賞價值遠遠高於她的娛樂價值——這也是樂評人對她極高讚美而吃瓜群眾卻一臉嫌棄的原因。 但吃瓜群眾們,請相信,當你吐槽完冷靜下來之後再欣賞這份作品,她和二眼美女Sandy一樣,是二聽佳作!

另一種批評的聲音則指向於原作意圖的背離了。首先,我認為意圖是沒有背離的。兩個作品都很貼切「玄奘西行」 的主題,只是表達的重點不同。原版重在精神、重在求道之心;林版重在故事、重在求道之路。前者是詩歌是散文,後者是小說是戲劇。個人認為沒有太大可比性,就如李白和莎士比亞沒有可比性一樣。

而「改編必須忠實於原作」的觀點,我認為這是一種價值取向,而價值取向是難以改變的,也是無法比較的。就如我們對處女座那麼無可奈何,但又不能批評什麼(處女座的對不起了...)。但還好世界是包容的,接受不了就移動一下滑鼠點「下一首」就好了。

可是那些單純的說「我更喜歡XXX的」,就沒有意思了。審美是個人的事情,沒必要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別人。理性的探討才能理解內涵,才能吸收養分,才能進步。華語樂壇的困境需要音樂人和樂迷的共同努力,歌手在進步、在突破,樂迷們也要跟上啊。

七期以來,顛覆改編的盛夏光年和藍蓮花都面臨爭議。我蠻喜歡這些爭論,批評有多尖銳,讚美就有多動聽,有爭議的藝術作品才有價值,才能推動進步。但喧鬧的爭論只在當下,時間會給好作品一個公平的蓋章。野花如此,蓋亞如此,藍蓮花和盛夏光年亦如此。

再細細品味,由歌及人。Sandy在前面VCR說,年輕時的她糾結、隱忍,40後的她自由、洒脫,這不是和這版藍蓮花如出一轍嘛, 這首歌唱的就是她自己啊 , 好一朵藍蓮花,隱忍破土,聖潔綻放!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 ,而在Sandy的歌聲中,我聽到的是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對自我的嚮往」。 如今的Sandy越來越自我了,敢於去表達自己,不刻意迎合,也不懼廣大群眾難以接受,不畏路人的批評指摘。她是唱給自己聽,唱給懂得欣賞她的人聽。藍蓮花就是林憶蓮的「自我」 ,是林憶蓮的嚮往與堅持。

一代世紀Diva,需要極高的音樂素養和唱功;而一代人的偶像,需要這份對自我的堅持,於是我想起了哥哥張國榮,想起了Michael Jackson,想起了Beyoncé。


許巍唱的是路上

林憶蓮唱的是在終點回望


太驚喜了。開始以為按原唱風格走。結果沒想到眼前大亮。完全可以當成一個音樂劇,一段抒情,穩定耐聽的低音,轉到爵士,編曲真的是無縫銜接,再接抒情搖滾,再爆發。

這種diva級的人聲和編曲的和諧度,有幾人能做到?

以前一直盼石頭給他來編曲,但是盛夏光年儘管好聽,但由於之前聽過女也版本,反倒遠沒藍蓮花驚艷。想起前不久回答了一個關於田馥甄唱「呸」,雖然作為田馥甄的腦殘粉。但不得不說,她跟林之間真的差100個蕭敬騰……另外,真的突然明白了,除了歌手本事要有過硬的唱功外,真的真的,不要弔死在一個製作人和為數不多的詞曲人身上……

另外,不得不感嘆,林真的是女歌手無可超越的典範,在和一個個不同的製作人的合作中,吸收好的氣質後,仍能保持自己獨特的音樂審美。論專輯質量,論歌唱水平。她真的無可挑剔。

請到她,作為歌手這個節目的結尾,也算華麗謝幕了。


很多人沒聽第二遍,多聽幾遍真的感受不一樣。這首歌真的很棒。


這一期中桐哥最喜歡的一首歌曲, 像極了一朵藍蓮花從含苞待放到最終盛開的全過程圖景。

第一段用鋼琴伴奏,弱唱,像極了一朵藍蓮花傲立霜雪,含苞待放。

第二段是RB的唱法,節奏越來越快,力度越來越強,正似那朵藍蓮花緩慢開放的過程。

第三段似乎是搖滾的唱法,鼓點越來越密集,蓮花肆無忌憚,完全綻放,我的眼前如同出現了一片花海,所有的花都在盛開。

而最後華彩的部分,有點像即興表演,正常的花在盛開之後會凋零,而林憶蓮演繹的藍蓮花在最後的部分並不凋零,而是永不凋零,頑強與命運抗爭,立地成佛。

許巍唱的是倔強,而林憶蓮唱的是悟道。

歡迎關注桐哥的個人公眾號#桐哥與你話長更# 桐哥與你話長更


一直在外面玩終於聽完了藍蓮花!來認真的發表下看法。

我偏愛這演繹,還羨慕。但可能大多數有藍蓮花這般理想世界的世人都沒能如願實現理想,所以如果要用共鳴來衡量,很多人會喜歡帶點迷茫帶點堅定的許巍,那種走在路上的感覺,這歌像帶走追夢路上的雞湯。林憶蓮的是故事,像音樂劇,用看劇的感受去看,自然會驚嘆。一個適合你帶在追夢的路上,一個適合你在一個劇院里去欣賞藝術。

打個岔。

創作者調用經歷聽聞想像才賦來作再粉飾以佳句辭藻一個作品就誕生了,華麗或樸實,自成風格。

歌者和編曲人拿到作品在已有的基調與詞開始「各自表述」,經歷更貼切的人更似在講故事,但稚嫩聲音也有其動人之處。不僅音樂動人,各式好的聲音也如如話美眷般美麗得可以直擊心靈。

聽眾就是你我,也不是你我,聽眾千千萬,在聽到歌曲的那一刻開始對號入座,有的是經歷和感情上的對號入座,有的是聽到歌曲的那一刻將歌手歸為心中所愛或無感的哪一類開始生成基本的評價。

這個和歌本身一點關係沒有,但是是覺得很有趣的感觸。

不過很多事也許用邏輯也無法解釋,用感覺和感性更能衡量。

開始說藍蓮花!我好喜歡這版本,也好羨慕這版本。

大多數人贊其為音樂劇分三段,年少憧憬,中年拼搏與實現的燦爛,老年歸平淡後心中仍所有激蕩。(看唱最後一句那個堅定的眼神啊..)

雖然體會因人而異,我比較贊同這種解釋,也是帶入這種想法去看的。

第一句起,像夜晚的遙想。第二個部分有一點變化,感覺到自己早上走在新的一天路上,仍然憧憬著還謀劃著如何去努力實現。

高潮部分有合唱,踏入社會你拼搏,還要自由,但你堅持下去了,你有過迷茫,但你燦爛,仍然忠於理想。

第四段老年回看,越過山丘般的不惑,哪怕還有眾多山丘未有越過,但堅持著的,一些沒有妥協的,卻減少了遺憾,心中依然堅定,沒有丟失。

看音樂劇一般啊,是理想世界。這藍蓮花可以說是更多人的理想,但實現的是少數,林憶蓮也許實現了,忠於了理想,也成為了一位當之無愧的Diva,

但很多人都不得不選擇妥協,許巍唱的是掙扎的自由,林憶蓮唱的是理想世界,但也許是她已經實現了的世界。

如果要在迷茫的時候去找個共鳴,找個吶喊,去聽許巍的吧,歌聲里找到「我」與「我們」。

如果想欣賞,想看看層次感,如果在共鳴外也想找一份藝術的歸屬,去看看林憶蓮的,看看「他們」。

祝願每個追夢的人最後都能有林憶蓮最後一段那個堅定的眼神。


雖然我很喜歡林憶蓮

雖然三弟穿得就像一朵藍蓮花

雖然她拿了全場觀眾投票第一和歌手互投第一

雖然幾乎所有的公眾號和電視觀眾都為之叫好

雖然......

但是,《藍蓮花》真的不適合用林氏氣聲這樣的唱腔唱出來

整首歌都感覺很拖沓,不順暢,《藍蓮花》真的還是許巍版本的最好聽,最舒服

還是要肯定三弟的精神啊,擺脫「芭樂蓮「的稱號,連續兩場唱了搖滾

但是我還是最愛「芭樂情歌蓮」,求下場回歸

以上


唱功很強大 畫風很奇特 整體支離破碎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對自由的嚮往…」我心中對《藍蓮花》的理解是兩個字——瀟洒。

兩相比較,更喜原版!

————————————

許版像走在路上的旅人,向你訴說他的心情。你能從中感受到他的追求,因為心中有那樣的追求於是坦然面對路途中的阻礙與疲憊依舊充滿激情,也因為有那樣的追求所以捨得放手、了無牽掛、一往無前。

林版更像是空谷幽蘭,你能聽到一朵花開的聲音。冰清玉潔、悠遠綿長,但千迴百轉夢醒時,其實是停留在原處回味著所追尋的狀態。

所以,這雖是同一首歌,卻被唱成了兩種類型,二者的意境相距甚遠,給人完全不同的體驗。

我的朋友喜歡林版,她說這個版本回味無窮,她單曲循環很多遍,在她腦海中浮現著這樣的畫面:「從林間清泉,潺潺流淌;到匯聚江河,百轉千回;最後奔向大海,洶湧澎湃。結尾處又好像是經歷風浪的海面恢復平靜,夕陽照射,微波蕩漾。」

然而,在我看來,這個版本太拖沓、過矯情,雖多一份韻味,也夠「清澈高遠」,卻丟失了這首歌最核心、最純粹的閃光點——瀟洒。

許版一開口,一下子就打開大門,把人拉到追尋的旅途。人生啊,你要戰,我便戰!歲月曾幽暗、內心有彷徨,又怎樣?!只要還走在路上,心中的花就能因為追尋而永不凋零~每每聽這首歌,都能備受激勵、充滿力量。

而林版緩緩悠悠,這種忸忸怩怩的態度是「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嗎?」如果真的「了無牽掛」,這樣纏綿地吟唱、這樣悠遠地追憶又為了什麼?

(不是在黑誰,個人很喜歡憶蓮姐也喜歡她的很多歌,只是不太喜歡這首歌的改編風格,它與我對這首歌的理解相背離~)

「藍蓮花」是美,但其實更美的是「腳下的路」、是追尋「藍蓮花」的過程……是實在的行動,不止是內心戲!


我的評價:炫於器樂,削足適履,曲不達意。

當然,我本人也欣賞不來那些奇奇怪怪的時尚搭配 ,如果第一次聽到這個版本,我肯定不會聽第二遍。


說明了對聽眾來說唱功編曲都決定不了一首歌是否動人。

林憶蓮版本的《藍蓮花》可能唱功比許巍好,編曲比許巍好,到如果我當初聽的是這個版本我是不會想聽第二遍的。

從另外一個方面也可以說明現場觀眾可能確實是專業的,能打動他們的東西跟我們普通人不一樣,精緻的編曲,精彩的唱功都能成為他們投票的點。這首歌雖然普通網友大多數都覺得一般,但是專業的從業者貌似都覺得改編得很好很專業。


聽著挺……失望的……

包括上一場的盛夏光年

看到歌單時滿滿的期望 聽完只剩失望了……


作為在電視前聽歌的觀眾,我不喜歡。許巍的藍蓮花有當年的青春和回憶加成,林憶蓮的版本沒有一句能聽的下去,原因在於對每一句歌詞都有青春和回憶的期待,可惜她每一句都在提醒,這是她的藍蓮花,不是你的,唯一一首想快進跳過去的歌,可能專業人士會覺得很棒吧。


原版是一個狀態,sandy版是一個過程,各有各的抒發與感受


《藍蓮花》這首歌我覺得第一句歌詞就點題了。

就像一個孩子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你對自由地嚮往

那些長篇大論說唱的如何如何好,說能夠反覆聽幾遍,我是不認同的。

林憶蓮的《藍蓮花》,唱的是一個50來歲的老女人的藍蓮花。

但是這是一首年輕人的歌,就算是不再年輕的人唱,也要唱出年輕的心態。

如果說林憶蓮的《藍蓮花》演繹的好和恰當,我推薦一首歌《快樂的節日》,有本事把這首歌也來演繹一下。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倒過來同樣如此彆扭。

沒有那個心態,就別選這首歌啊。

林憶蓮的《藍蓮花》污染了這種年輕,怪不得我上初中的兒子說這首歌唱的這麼差怎麼得第一的?!林憶蓮是誰?

我只能對他說:你還是太連清了。


其實感覺原唱最妙的就是開頭那一句,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讓人覺得有一種很想拋下一切義無反顧的衝動??個人感覺是整首歌的靈魂吧!!!!剛聽完三弟演唱會,真的超級震撼,很厲害,無以倫比的現場。。。不管她什麼時候來開都要再去聽!!!!


這期唯一一首跳著聽的,居然是第一。。。。


推薦閱讀:

三個版本的《你就不要想起我》,你最喜歡哪個?田馥甄,趙俊,張傑?
如何評價梁博在歌手2017第10期節目上返場演唱未發布過的新歌《男孩》?
如何評價迪瑪希和尚雯婕的合作?
如何看待近日迪瑪希與哈國總統的見面?

TAG:歌手 | 音樂評論 | 林憶蓮 | 如何看待評價X | 歌手2017湖南衛視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