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鋼琴真的有「童子功」嗎?

之前一直相信有。但是最近開始懷疑童子功這個說法的正確性。有沒有可能只是因為有「童子功」的人總練琴的時間相對比較長而已?換句話說,假設有100個人,他們的總練琴時間都是1w小時,那麼在這些人中在孩童時期分配更多的練琴時間能在彈鋼琴這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嗎?


其實有一種觀點比童子功更可怕,就是「成年人學鋼琴還和小孩子比什麼,你的目標不應該是達到專業水平,而是彈彈《卡農》、《夢中的婚禮》來自娛自樂。很多成年學習者也都這麼想,這才是他們學不好的真正原因。

教唆別人放棄,是國人的劣根性之一。中國如果都是這種人,就永遠也沒前途。

回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1. 鋼琴有「童子功」么?

有,但是遠遠沒有人們吹的那麼神。童子功的價值只是體現在長期練琴的鋼琴家之間的差距。

2. 沒有「童子功」的人也能達到演奏級的水平么?

可以。鋼琴是絕對符合10000小時理論的。即使是30歲以後開始學,只要經過長時間訓練(deliberate practice)也可以達到專業水平。


肯定有童子功,但是應該這樣考慮問題:

1. 如果你是18歲以後開始學琴,你肯定當不了鋼琴家,鋼琴家哪有那麼好當啊?我還想當呢,而且還有很多技術比我好的人不也沒當成嗎?這個職業就是頂端職業,人數極其稀少,如果水平或運氣不夠,是沒人花錢來聽你演奏的。

2. 如果你足夠努力,起碼考過十級是毫無問題的,十級在業餘水平里還是很高的了,彈奏常見的世界名曲、流行音樂都不成問題,成年人學琴要麼是自娛自樂,要麼是學成興趣愛好,彈給好朋友和家人聽聽還是不錯的。


童子功有沒有?

有,手指機能、音感樂感。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學習正確的基礎上。

童子功是不是後天絕對無法彌補?

不是,如果接受的引導正確,本身又擅于思考,這個學習過程是可以通過略高於童年練習時間彌補的。

總結一下,本身學習態度端正(小孩子更多體現在家長約束矯正)、教師教學嚴謹思想端正,這才是學琴成功的關鍵。所以有些家長如果抱著隨便學學找個人教著玩玩的心態去學琴,童子功就是扯淡。

刨除極個別的天才。成年人學琴幾乎成不了鋼琴家。但事實上有童子功的人也幾乎全都成不了鋼琴家。

為什麼鋼琴家都是有童子功的人?

別逗了,不是因為人家有童子功才成了鋼琴家,而是人家從小到大都比你更努力好嗎?有句話怎麼說的,「比你有天賦有才能的人比你更努力」,這才是真相。

我不想舉什麼例子說我有一個朋友、有一個同學、認識一個人…xx學琴xx年考了xxx、xxx學了多久多久成了鋼琴教師、xx十幾歲學琴彈的可好了。每個學音樂的人身邊或多或少肯定都有過這樣的特例。不講這些人的天賦如何。無一例外,這些人都有過人的毅力,他們練琴比別人刻苦,學琴比旁人認真,如果你也付出了同樣多的心力,你也能這麼成功。

除了一些天生音痴或手指、耳音或智力有缺陷的人,只要你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你都是可以取得一定成就的。

所以別把學不好琴歸罪於沒有童子功。學了很多年都練不好琴說明幼年沒被開發好的不是手指而是腦子。如果你不願意承認天生比別人欠缺了智商,那麼原因只剩下一個:因為你懶。


補充:

找5組實驗對象,每組10人。

區別是年齡不同:第一組5歲,第二組10歲…第五組25歲;

其它條件均相同:從未學過鋼琴,老師是同一人,練習量相同,教學計劃相同;

5年後,觀察學習成果,看看初學年齡對學習成果有什麼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這樣,也未必能得出什麼真正有效的結論,因為還有很多因素沒有考慮進去,很多待觀測量的概念本身並不明晰。既然這都不行,那更不用說只根據個人有限的日常經驗的得出結論了以及那些想當然的「自造概念」了。

@虎皮紗 的回答說的很好,拿從小學到大的人,跟成年之後才開始學的人相比,只能得出不靠譜結論。

如果「童子功」只是指學習時間很長的話,那從5歲堅持學到35歲的人,應該去對比那些從30歲堅持學到60歲堅持人。

————————分割線————————

要說明鋼琴學習中是否存在「童子功」現象,得靠設計實驗,拿統計數據說話。

光看個人身邊得案例,無法控制變數,說明不了任何問題,能得出各種五花八門、甚至互相矛盾的各種結論。

即便是資深鋼琴老師,也不見得能得出有解釋力和預測力的結論,因為這跟演奏水平和教學水平都沒關係。從紛繁的案例中得出有效結論,跟科學素養和邏輯能力才有關係。

另外,「手指靈活性」也是比較模糊的概念,任何正常成年人的手都是長年在做各種複雜的動作,比兒童靈活多了。很多彈得不錯的琴童,連筷子也拿不好。在劉謙眼裡看來,郎朗的手指一點都不「靈活」。。。


童子功還是有的

首先,小孩學琴手指拉伸的好,跨度可以達到手指最大承受範圍,長大以後再拉伸就不會有那麼好的效果了,筋已經完全成型,拉伸效果不會太理想

其次,對於不是絕對音高的人來說。從小學是要比長大後學更容易建立音準的概念的。

最後,我們假設一個成人和一個小孩智商差不多,學琴時間一樣,用功程度也差不多,成人肯定比小孩要來的快,但最後肯定是小孩完勝。

總結,童子功還是有的,但成人的發展空間沒有小孩大。

Over!!!


樂器的演奏技巧有很大一部分是手指機能的訓練。而手指機能的形成需要在手指發育完成前就開始。這種機能的訓練就是「童子功」。過了這個年齡就是所謂的「手已經硬了」,在後期技巧的提升上很容易碰到「天花板」。


謝邀、

「童子功」這種東西確實是存在的、雖然跟後天的努力(我認為後天是指12歲之後)分不開、但也絕不是簡單的練習時間就能彌補的、

幼年時期的大量簡單重複的訓練帶來的肌肉記憶與演奏習慣、包括認譜習慣等等、都是後天的練習所難以培訓出來的、幼年時期的「完全服從」「完全相信」和「心無雜念」是成人學琴時普遍難以做到的、

而且從幼年開始培訓、不僅可以在手指機能還沒有發育結束之前完成很多複雜的技術培訓、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幼年時期的接受能力也能強大到足以多次適應多種不同演奏方式的變化(比如換老師和強行修改某些技術問題)

所以同樣是1w小時…對於別的技能可能差不多、鋼琴就算了吧、這是個需要簡單重複大量訓練的、有時候跟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沒什麼直接關係、


兒童學習鋼琴在肌肉力量塑造,速度和韌度上確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其二聽覺塑造的最佳時期也是八歲之前,但這是針對「鋼琴家」的標準。一個成年人在「1萬小時理論」下完全可以把鋼琴學的很好,至少能達到大眾意義上「彈的很不錯」這個標準。

但是如果作為職業教育(以鋼琴演奏職業),技術訓練和塑造基本在16歲左右會基本成型,因為成年後指頭力量和肌肉可塑性會差很多--通俗的講就是不會那麼靈活了。從這點上來講確實無可彌補,所以童子功在專業教育里就成了「必需品」。

延伸一個話題,目前為什麼成人鋼琴學的好的鳳毛菱角,歸根到底,人的自我約束力是有限的,何況這個年齡你爸媽也打不過你了....


鋼琴演奏,

除了作曲,音樂分析,音樂表現之外,

剩下的是手部純粹的運動動作能力,

這個能力是由,

手部大量時間運動累積的動作自動化「訛稱:肌肉記憶」構成的,

而這些動作自動化的表現,

是由手指機能局限的。

「手指機能最粗糙的表達,就是彈得快和響,且不累」

為啥說童子功,

是因為「傳統學習」

必須有大量無干擾的時間來練習累積,

通過練習曲目中的技術型中的動作自動化中的手指機能,

說實話,效率不高,

因此需要大量的時間。

所以按有效練習時間,

可以逆推到四五歲之前,

因此被「童子功」這種地攤武俠辭彙概括。

總結一下:

童子功不能速成,

因為不確定你是不是處男處女,

但手指機能可以有效速成,

從而影響動作自動化的高效率完成,

從而影響到技術型的高效率完成,

從而影響到曲目的高效率完成,

但需要的老師極其專業。

歷史上違背「童子功」這種國產地攤武俠文化概念,成為演奏大師的有很多,挑幾個有名的。

李斯特的學生,馮·彪羅

自學成才の,布倫德爾

某位十八九歲開始學琴,後在茱莉亞任教的教授。

至於劉夢捷這種重病復生,回復能力の就更多了。


我是相信童子功的。鋼琴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體育運動。在體育界,我相信大家都一致認為,優秀的,成名的運動員都是童子功。因為有些複雜的技術難點,都在成年以前克服的差不多了。如果成年後再去訓練,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

其實不光樂器,任何技術,只要你堅持個五年十年的,就算不是大師,也是個高手


不存在童子功,在所有技術明確的基礎下。成年人擁有著遠超孩童的練琴效率以及效果。

拿我的手上最懶的成年人(40歲)作比較,對比8歲左右最勤奮小孩。半年效率超過8歲孩童2年進度。

成年人具備更好的身體素質,在耐受力上比小孩子強。

成年人具備更好的心理素質,

具備更好的手型發育程度,

具備更好成熟的智商,有著更優秀的理解能力。

唯一不同的是,成年人有著全面以及自主的判斷能力。

這是大部分老師不願意教學成年人的最主要的一個因素。

為什麼呢?

有著自主判斷能力,對於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困難是相當清楚的。這個時候,成年人就需要老師把問題來解決。

但是絕大多數老師自己問題怎麼解決都不知道!

國內的主流教學,就是以高抬指、手指發力貼鍵連奏作為最後的遮羞布。把鋼琴演奏的所有問題,歸咎於這個問題。

但是發力的強弱,斷連的處理,雙音、三音半連接全連接,音階琶音快速跑動,八度、震音、顫音等等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高抬指能解決的了的么?

而小孩子就好辦了,沒有自主分析判斷能力,手難受也沒辦法表達意見,家長就是被老師忽悠著。不負責任的說小孩子有天賦啊,有能力啊,家長一高興,就買琴了。

這是對於那些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

成年人學不到東西,按著學手難受!這樣的前提下叫他們買琴?不買琴那群人還願意教成年人?

而且,看看中國學鋼琴的成功率。

是十幾萬幾十萬,才有一個兩個把鋼琴這條路走到頭。

其他的呢?

多少人是買完樂器,考完級,所有附加價值被榨乾後迅速而果斷的被拋棄掉?

還有我的個人經歷來說。

我的鋼琴進步最後的進步,經歷過一個把以前學習的東西徹底拋棄,從新開始,從基本功重頭練的時期。

半年時間,在徹底改變了原有發力習慣的情況下,我進行了一次極限突破。

以演奏速度來說,以前是最高速度是一分鐘930,彈到手難受到不得了,寫字5分鐘無法堅持。

後來是重練後2年,速度達到的1分鐘2400,提升如此巨大,根本與孩提時苦練出的能力是無關的。

相反我現在的演奏的問題是,以前習慣的演奏發力模式,對我現在的演奏發力模式產生了很壞的影響,尤其是左手,一不注意就又是緊張。

彈鋼琴沒有童子功。

如果真說有,也只是你早一步進入了這個專業而已。節省了大量時間而已。


感謝邀約。從小時候開始學入門比較快,相信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瀉藥。

答案是肯定的。

手指機能(運動能力、爆發力、準確性、獨立性等等)和對聲音的感知能力(比如絕對音感)均需要在幼年時期的得到充分的開發。成年之後再訓練往往事倍功半,其所能達到的上限也大大降低。

比起時間因素,生理因素往往更重要的。成年後的一年和幼年時的一年並不是等價的。

不過毋須氣餒。成年之後學雖然基本沒有可能達到頂尖水準,但是只要經過足夠的時間的系統學習,超過業餘十級、達到一個不錯的水準,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詳見我以前的一篇回答:學習樂器所謂童子功的實質是什麼? - La Valse 的回答 - 知乎


沒有。

我教過的學生當中,

大部分小孩和大部分成人彈得一樣爛,

小部分成人和小部分小孩彈得一樣好。

所以彈琴不是看什麼童子功,而是看學的是誰。

有些人就是能學得好,不管是從小開始學還是大了再學。區別在於成人後不一定有那麼多時間練。

當然,現在孩子們也沒什麼時間。

從小學,學得爛的那部分人,早早放棄了,你看不見他們。

能從小學到大的,都是學得好的。

倖存者偏差。


人總把自己的界限當成了事物的界限

— 尼采

很多人都把童子功妖魔化了。

成人學琴的上限雖然低了一些,但還沒有低到「練一輩子都不如一個普通10歲琴童」的程度。


三歲練到十三歲,之後荒廢五年,還是撿起來了,並且稍微練一練,水平不輸當年…

另外,平時對音樂也更敏感,聽歌聽開頭一點點或中間一個片段就能想起「這歌好像在哪聽過」(雖然曲名要反應好久);手指更靈活,長大了打字巨快無比,手眼協調能力也不錯;對語言學習更得心應手(這個有研究表明)…

不知道是不是題主說的「童子功」


成年人手指機能會退化是事實,但這種退化是否會很大程度影響鋼琴演奏並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比如童子功音階能彈到300速度,成人後訓練上限只有250。但實際演奏只需要180就夠了,那麼成人仍然可以彈到完美程度。

另外,很多鋼琴家60歲、70歲仍然能彈的不遜當年,難道他們的手就不退化么?如果是足球、籃球,那麼40歲了基本都要退役。既然鋼琴家高齡後仍能活躍在舞台上,就說明身體條件對彈鋼琴並不是關鍵的。


不說手指靈活程度這些問題了,畢竟上了大學才發現有的人只學了一年的鋼琴就可以和我這個學了十年的鋼琴考上一樣的學校。。

我是小學因為興趣開始在少年宮學的電子琴,電子琴可沒有手指力度或者技術什麼的大問題吧,有幸遇到一位好老師,由她帶我走上了鋼琴的道路。現在想一想,小學就可以彈奏現在大學彈的曲子了,可不就是所謂的童子功立得功?

在漫漫學琴道路上,不僅有老師教給你的專業知識,關於技巧關於情感表達,關於如何在台上表現自己,有父母給予對你興趣的支持,你從興趣到堅定學習的信念,你與每首曲子的溝通,時間越多,這些美好的事情也教會你很多,這才是童子功的重要意義吧。


童子功只是動腦的能力而已,彈鋼琴事實上是全身都在用力


我覺得童子功更多得體現在腦子上。


絕對音高會有差別,除非天生的好耳朵,八九歲以後開始也很難形成。


我覺得技術上肯定是有的


鋼琴家應該在20歲之前解決所有技術問題,你20才剛開始學,童子功是有的,較早練習一個樂器,隨著時間的推移,手部骨骼肌肉生長也會改變。成年後再練,手的形狀已經定型了,虎口也拉不大了,這就和跳舞劈叉一個道理。


推薦閱讀:

今年20歲,家裡有鋼琴,每周陪同弟弟去琴行,零基礎的我怎麼學鋼琴比較好?
如何判斷自己是真的喜歡鋼琴,還是一時心血來潮?
鋼琴應該如何養護?
初學鋼琴選哈農還是 Pischna?
音樂專業出身的怎麼看待大朋友學鋼琴?

TAG:鋼琴 | 鋼琴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