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看如果沒了補貼,新能源車產業會變「好」還是「不好」?

1.去年新能源客車「騙補事件」的出現

2.長期補貼使企業患上政策依賴症,缺乏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的動力和壓力

3.新能源車補貼體系導致許多本不具備研發能力的企業為了補貼而強行上馬,導致市場驅動力不足

如此看來,未來也是存在取消相關補貼這種可能的,那麼取消後,新能源車產業會變「好」還是「不好」?隨之而來的影響有哪些?


謝邀。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比亞迪這種全產業鏈自給自足的企業來說(比亞迪的手已經伸到青海,成立了合資公司,從鹽湖提煉鋰),取消補貼不一定是多壞的事;但是對於安凱客車這種完全靠補貼才能活下去的企業,就是滅頂之災了。

下面以安凱客車為例,說一下政策如何摧毀這些吃補貼就是長不大的新能源車企。

五個月前,我在我的年報專欄寫了一篇文章,來「抨擊」那些不務正業的上市公司,提到了完全靠政府補貼實現盈利的安凱汽車。詳見:那些吃「皇糧」的上市公司

然後到了九月份,由於新能源政策消息的推動,安凱汽車就以瘋狂的4連板打了我一個又一個耳光,4連板之後又繼續飆升,股價衝到12塊多。由於當時我在忙著梳理年報文章,沒精力細看。只是內心嘀咕了一下:這種靠補貼生存的企業也能成龍頭?抑或是我看年報看走眼了?

等我再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市場已經失去了當初的狂熱,飆升的股價也漸漸回落。既然是倡導價值投資,那麼一定要有價值才值得投資呀。市場在某些消息的刺激下可能會陷入狂熱,但最終會回歸理性。而這個理性,就是真正的價值:企業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

安凱客車有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嗎?

一、從未盈利過的主營業務

作為新能源客車板塊的「龍頭」企業,安凱客車五年來的主營業務全部是虧損的。這種水龍頭著實罕見,同是新能源客車概念的比亞迪、宇通客車等企業,主營業務均盈利並保持不錯的毛利率。

更為要命的是,雖然在強力的政府補貼支撐下,凈利潤勉強維持正數,但是安凱客車的營業利潤並沒有收窄的趨勢,而且還在不斷擴大:

在營收增幅不大的情況下,營業利潤大幅下滑,就足以說明這是一家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堪憂的企業了。

我用的數字是2016年及以前的,或許2017年翻身了?

根據2017年的半年報和三季度季報的數字,確實有了好轉,但營業利潤依舊是虧的。主營業務仍然沒有盈利能力,而且這部分減虧是建立在低質量的營收之上的。

為什麼我敢這麼下結論?

讓我們看一看安凱汽車連續五年來的經營性現金流量:

可以看出這是一家如果沒有政府輸血就會死掉無數次的企業。

2017年半年報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有了一定的好轉,是因為政府支付了一部分欠款。但是隨著客車的生產,需要向供應商採購,到了三季度季報現金流凈額又開始減少。

二、與營收高度正相關的應收賬款

真相藏在應收賬款里。

對於一家正常的企業來說,應收賬款是和銷售收入相關的,一般會等比例增減,但是在營收增加的時候,應收賬款不應該等金額甚至超額增加。也就是說,增加的賒銷不應該等於甚至超出營業收入增加的範圍。

但是,安凱汽車就做到了增加的賒銷大於增加的營收。

2016年安凱汽車較2015年增加了7.35億營收,卻同比增加了7.6億應收賬款。什麼概念?可以簡化理解為,安凱汽車2016年新增的全部營收均為賒銷,沒有收回現金!

這個怪現象,要從國家四部委聯合發布的一個文件說起,由於前些年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惜血本,導致很多企業騙補,於是政府發布了《 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雖然打擊了騙補企業,但也誤傷了一些真正在新能源領域潛心耕耘的企業,比如比亞迪,現金流狀況加速惡化。

對於安凱客車這種幾乎完全依賴政府補貼的企業來說,打擊是巨大的。當然,粗看F10是看不出來其中的影響的。

應收賬款迅速增加,大大提高了壞賬風險。安凱客車高度依賴於政府採購,從其公布的客戶資料看,前五大客戶佔據了超四成的營收,這應該是各地的公交公司。

根據新的補貼政策,這些新能源車的補貼款要在運營三年後才能到位,而大部分城市的公交公司財務狀況也不是很好。因此電動大巴的生產商要墊付生產,資金壓力非常大。

2016年新增的營收幾乎全部是這種情況,並沒有帶來真正的經營改善,卻帶來了不確定的風險。畢竟,現在動力電池這麼暢銷,供應商的欠款是不可能長期拖欠的。

據2017年半年報,2017年上半年,安凱客車共銷售各類客車 4,198 台,同比下降2.87%;實現銷售收入237,669萬元,同比增長33.57%;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878.4萬元,同比下降249.89%。

截止2017年三季度季報,安凱客車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達到了逆天的177天,接近半年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可以顯示出該公司的非常慘烈的財務狀況(這不是安凱客車獨有的現象,由於政策影響,新能源汽車整體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都比較高)。

由於大多數行業都存在信用銷售,形成大量的應收賬款,如何能更快將這些應收賬款收回變為真金白銀對公司持續運轉至關重要,如果周轉天數延長,回款速度變慢,公司將不得不通過借債等方式來補充營運資金,會造成成本的上漲和經營的被動。在相同行業內,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越短的公司通常有較強的競爭力。

同時,安凱客車的資產負債率也連年上漲,2016年超過83%,資產結構相當糟糕。

三、飛速增長的財務費用

雪上加霜的是,由於新政策改為先發貨後給錢,汽車廠商需要墊資生產,安凱客車的財務費用也大幅攀升(2017年為1-9月份累計數)。

2017年1-9月份,財務費用已經逼近驚人的7000萬,較2015年全年暴漲了近6倍,要知道安凱客車的凈利潤2013年以來從沒超過5000萬。

對於主營業務沒有真正的盈利能力的安凱客車來說,新政策的實施,無異於釜底抽薪。

四、總結

安凱客車年產量1萬輛左右,其中純電動車有4300輛。

由於拿不到更詳細的數據來分析非電動車的盈利水平,但我從政府補助清單上來猜,安凱客車的燃油車也是賠錢的。

與國內同行們相比,只有安凱客車的主營業務利潤是虧損的,這足以說明問題。對於其他廠商,政府補貼屬於錦上添花,而安凱客車則是雪中送炭指望政府補貼過年了。

在政府補貼的維持下,多年來基本能保證凈利潤勉強為正數,但是由於新政策帶來的巨大風險和不確定性,以及政府補貼的連年下降,如果不在生產經營上真正研發並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將來可能發生的壞賬準備以及財務費用,都將成為吞噬安凱客車微薄凈利潤的黑洞。


瀉藥

先上結論,補貼停止後,新能源車發展將維持原樣

知乎上一個重要的點先問是不是,再問有沒有

首先看新能源車發展本身,其實作為車本身,電動車也好,插電車也罷,已經發展的差不多了,談新能源車的發展基本上等同於在談電池能量密度是否還能提高,以此為基礎,再談電控電機底盤和其他作為汽車部件的優化,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補貼了科技樹就升得快,不補貼了科技樹就不升級了,不能簡單地如此理解。

除了以上的解釋,最根本新能源不會停止發展原因有三:

一,未來一定是新能源的天下,這幾乎是板上定釘的事,因此國家不會停止對其的投入

國內的新能源發展先不談,先看國外,特斯拉電池工廠虎視眈眈,ABB沒有一家敢懈怠,發達國家如果未來幾年內被model 3佔領我一點不會驚訝,這幾乎就是三體里的降維攻擊。互聯網公司的理念是傳統汽車廠商的軟肋,後者即使有想法,也沒有辦法付諸實踐,要開發一款與眾不同的新車會遇到太多太多的阻礙,反過來前者的攪局靠的就是跟「傳統」不一樣,像極了當年蘋果和安卓,大肆屠殺諾基亞和塞班的景象。

二,碳排放。正基於第一點的前提,國家降補甚至停補新能源只是表象,別忘了還有碳排放這一關,這是個死命令,無法動搖。後者可以繼續有補貼,來支持新能源的開發。同時,兩年前大部分車企的新能源規劃也得繼續,不然沒法過碳排放這一關。

三,電池本身的發展

好在目前的人類社會用電池的場景太多了,電池行業會不斷發展,以此也會不斷帶動相關技術領域的借鑒,電動車賣的動賣不動,電池都不會停止發展


沒有補貼,才能趕走投機者,才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強烈呼籲儘快取消補貼,改為碳積分制。


謝邀,為嘛回答了比亞迪之後有這麼多新能源的問題……我不懂汽車啊喂………

首先明確觀點:在國內能有新的技術保證石油自給自足或者在國外能用人民幣買到石油之前,新能源車替代燃油車是在國內不可替代的趨勢,這點和環保無關。

1.這裡的新能源車泛指「不用石油」車。

2.中國不是石油主產出國,自給自足不可能。

3.石油目前為止的交易方式,要麼用黃金、要麼用美元,都是國本。

4.從汽車在國內的銷量和發展來看,基本和外貿順差的發展一致和美元儲備增加的曲線相一致。

5.新能源車主要是節省美元、黃金、石油的消耗量。

6.在國內大量依靠火力發電的現實狀況下,電池車環保並沒有太大意義(但是對於夜間電能的利用是有很大好處的,這個在局勢上說,是高於環保低於國家戰略的)。

7.可以預見,如果石油一直綁定美元和黃金,新能源車作為節流石油美元黃金消耗,是國家級的戰略目標,這個目標並不以技術上的局限性、環保上的長短改變。


新能源汽車普遍成本都很高,所以缺乏市場競爭。沒有補貼的話很難持續下去,國家出個補貼只是增加個幾率而已,畢竟萬一補貼的一百個項目中出現了一個劃時代產品呢,雖然幾率很低,但不代表沒有。如果取消後,這些所有產品研發基本靠那些汽車行業大佬來做,市場就會缺乏活力。可以說有補貼的存在,汽車大佬不敢鬆懈,因為萬一那些項目中出現了一個足以替代他市場的項目呢。所以,我認為補貼可以,但應該有個度,比如成立一個協會來審核那些項目有潛力,對有潛力和效果成績出眾者給予相對多的補貼,對於潛力較差,且難有成績的項目給予相對低的補貼,甚至停止補貼


蟹邀

現在整個新能源產業都是靠騙補貼生存的,因為在經濟上新能源本來成本就高,不補貼根本活不下去。如果國家哪天窮了不給補貼了,我們那些搞新能源材料的師兄師姐統統去喝西北風好了。

新能源一直以來吹捧的優點都是什麼再生、環保、可持續發展之類的廢話。從來沒有新能源鼓吹過自己成本低。

對於汽車來說,也許油電混合動力的車在市區可以省點錢,純電動車誰買誰虧。想省錢請上柴油。

一旦失去補貼,那整個行業都去喝西北風好了

===============

另外廢話一句,現在的政策是補貼新能源,不補貼混合動力,不得不讓人懷疑是不是某些要害部門收了黑錢了


瀉藥。補貼只能被看作是行業驅動力,不是救死扶傷。從長遠看,一個行業不能自身造血,就會自然退化,因為那是違背市場規律的。除了企業需要有危機意識,政府也要分析行業的發展前景,無限的補貼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瀉藥。

取消補貼是一定的,只是早晚的問題。

新能源的種類在這裡就不作多述,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想要知道補貼取消以後新能源行業是好還是不好,首先我們要知道政府為什麼要大力推行新能源。

中國的石油質量是比較差的,一半靠進口,如果遇到戰爭,我國石油儲備只夠用三個月。然後就是石油枯竭這個全球都會面臨的問題,石油用一點少一點,美國1973石油危機應該都知道吧。真要是打起來了,再牛逼的坦克飛機你也得餵飽他。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力推行新能源是大勢所趨。

題主所說的新能源並沒有說一定是電或者混動,那麼我給出的答案是一定會變好。

從大環境來看,直接從汽油車過渡到純電肯定是不現實的,所以有了混動的出現。在政府完成電動車的基礎設施建造,以及一系列製造標準和管控,再淘汰大部分廠商以後,補貼才會結束。那個時候買電動車就會站在和汽油車同等的地位上,充電樁和加油站一樣普及,吃個飯的時間充滿,我想大家也不會糾結你現在糾結的這些。但是我還是想說,電動車並不是前景一切美好!從某些方面來說,電動車的污染危害並不低於汽油車。電池的污染是一方面,還有一個是我國目前屬於發展中國家,大部分發電都是火力發電!簡單點說就是燒煤,燒煤各位知道吧,那個嗆的。。。。我國的煤很多還是劣質煤,會產生二氧化硫,有興趣的各位可以去看看柴靜的[穹頂之下],英國1952年霧霾事件,三個月死13000人,這都是前車之鑒。

當然,這些問題都不如拜託石油控制來的迫切,被別人捏著三寸這日子可不好過。所有國家的發展都是遵循這個軌跡,先發展起來,再去治理環境。電池可以研發沒有污染的,發電可以改用水力發電、其他的發電。真要是找不到解決方法,那時候說不定還會有其他的新能源出現,比如加水的?

一樣東西東西從無有,到最後讓大家去接受,這必定是需要多方的努力。首先政府出台免購置稅、免搖號,但是沒有產品也不行啊。造唄,廠家不上心怎麼辦,電池貴啊!補貼唄,有錢誰不要,拼了命造,大力宣傳,有錢掙還露了臉,多好。世界上這麼多款電動車,光我國就佔了最少一半。

那麼為什麼新能源的前景就一定好?

這只是政府的第一步棋。誰都不是傻子,都知道這裡面有想比亞迪一樣用心造車的,也有很多渾水摸魚騙補貼的,但是這都是可控的。看看幾年前的網約車市場,百家齊鳴,再看看現在,前段時間剛出台網約車管理條例。新能源也是一樣,等時機成熟,發個許可證:電動乘用車生產許可證。你沒這個證,就不能造。

再回到購車人的角度,等到電動車質量和汽油車沒有區別,價格一樣,充電便捷,還省錢。那我們現在考慮的問題,以後還會是問題嗎?

最後抖個機靈,電動車不一定會好,但新能源一定會好。

以上,歡迎指正。


未來電池成本:

在現有電池技術框架下,電池價格難以大幅度下降。據業界數據,鋰電池總成本的70-80%左右為材料成本,其餘為設備、人工、維護、能耗等成本。

鋰電池成本下降的大約一半可以歸功於鋰電池能源密度的提高,雖然能源密度仍有改善的空間(提高6-8%),但是原材料成本不降反增的情況下,鋰電池成本不可能繼續大幅度下降。

儘管特拉斯宣稱其電池成本可降到500元人民幣,但那是建立在有穩定的鋰元素供應,特斯拉電池廠旁邊就是超級火山有大量鋰元素,鈷元素,能滿足特斯拉一家工廠的幾十萬輛電動車產能。

但對於中國上千萬級電動車產能,消耗巨大的鋰元素,鈷元素,必然會導致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

即便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生產自動化,減少人力成本,提高產品合格率,但原材料的價格成本的上漲,抵消了生產上的技術進步。

在現有的技術框架下,預計700元/千瓦時將觸及成本「地板」。一台續航200公里的電動車,配備30千瓦時電池組仍要2萬元人民幣。相比廉價汽車整車成本才3萬元,電動車依然缺乏市場競爭力。

除非超級電池研發出現革命性的成果,或中國海底探礦發現某海底巨大鋰礦,鈷礦使得原材料成本下降,但短期內實現的可能性並不大。

因此,可以預計在未來5年里,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無法離開政府的財政補貼,中國新能源汽車之路依舊任重道遠。

全文來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1441525

2018年電動車補貼政策:

2018年中國電動車補貼主要分為3部分:基礎補貼,續航補貼,廉價補貼。

基礎補貼:

基礎補貼為3萬元每台,電動車必須達到以下性能指標。如無法滿足任何一條指標,將失去全部3萬元補貼。

  • 續航200公里以上,時速達到120公里。
  • 快充40分鐘充電80%以上,家庭220伏電源8小時內充電80%以上。
  • 電池壽命500次以上,5年10萬公里電池保質期,結實耐用不出毛病。

以上「基礎補貼」性能指標是確保電動車滿足日常駕駛的最低要求。如果無法達標的電動車,就不要推向市場。因為性能過低的電動車,不但無法滿足人們日常出行需求,反而會給消費者增添負擔,所以大幅削減對續航短低速電動車的補貼。

續航補貼:

電動續航超過200公里,每提高1公里補貼100元。續航補貼最高金額為2萬元,電動車續航將超過400公里。

以此來鼓勵車企生產續航更高的電動車。例如:252公里續航的電動車,在200公里的續航基礎上增加52,可獲得5200元的續航補貼。

廉價補貼:

電動車售價低於6萬元,一次性補貼1萬元。

當售價低於6萬元,每降價1元,再額外補貼5毛錢。廉價補貼最高2萬元,4萬元以下的電動車可獲得全部2萬元「廉價補貼」。

例如:售價5.3萬元的電動車,由於低於6萬元即可獲得1萬元補貼,再加上5.3萬元售價比6萬元低7000元,按照「每降低1元補貼5毛」再獲得3500元補貼。因此,售價5.3萬元的電動車可獲得1.35萬元「廉價補貼」。

「廉價補貼」是最,最,最,最重要的補貼政策,電動車價格必須親民才能打開廣闊的低端消費市場,才能大規模化生產,並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生產質量,在與燃油汽車競爭中站穩腳跟,中國電動車產業才能做大做強。一定要讓車企生產更多性能可靠,售價在6萬元以內的電動車。

電動車平均可獲得約4.5萬元補貼:

「基礎補貼」為固定3萬元,「續航補貼」最多2萬元,「廉價補貼」最多2萬元,三項補貼總金額為7萬元。

雖然,7萬元補貼總金額高於2017年國家發布的4.4萬元補貼金額,但通常電動車無法拿到全部7萬元補貼,大多數電動車只能獲得4—5萬元補貼。

因為「續航補貼」與「廉價補貼」是相互矛盾的兩個補貼。續航里程越高,需要更大的電池組,製造成本更高,所以售價就無法過低,難以獲得「廉價補貼」。

高端電動車補貼金額:

例如:一輛續航400公里的電動車,比基本續航要求多出200公里。雖然獲得總價2萬元的續航補貼,但多出200公里續航所增加的電池組成本價格要高出2萬元補貼的一倍,接近4萬元。

例如:按每千瓦時電池成本1200元,行駛6公里來計算,每增加1公里續航所需的電池成本約為200元,所以每公里100元的續航補貼僅為電池成本的1半,另一半成本還要靠消費者來承擔。

這樣一來,續航在300-400公里以上的高端電動車,售價很難低於6萬元,無法獲得「廉價補貼」。通常會獲得3萬元「基礎補貼」,外加1—2萬元「續航補貼」,高端電動車一般可獲得4-5萬元補貼。

中端電動車補貼金額:

而「廉價補貼」在低於6萬元情況下,每降1元補貼5毛,但另外5毛的成本還是由廠家來承擔。不是所有電動車都能把售價降到4萬元,拿到全部2萬元「廉價補貼」。

通常車企會把中低端電動車售價降到6萬元以內,拿到一次性的1萬元補貼,並且會在降1元補5毛的「廉價補貼」鼓勵下,繼續降價幾千元,以提高自身產品的價格優勢,通常售價在5-5.9萬元之間,而不會一味的降到4萬元。

車企通常會推出續航200-250公里,售價在5-6萬元中端電動車,這類電動車會獲得3萬元「基礎補貼」+(0元—5000元)的續航補貼」+1萬—1.5萬元「廉價補貼」,中端電動車總補貼金額約為4-5萬元。

低端電動車補貼金額:

性能較低的電動車所獲得補貼會大幅減少。因低速,短航程而無法獲得3萬元「基礎補貼」,但仍然可獲得「廉價補貼」或「續航補貼」。

例如:續航150公里的低速電動車,雖然無法獲得3萬元的基礎補貼(續航不夠200公里),但售價在6萬元以內,還是可獲得1-2萬元的「廉價補貼」。

總結:

以上三部分補貼涵蓋中,高,低不同檔次的電動車。雖然每輛電動車有最高7萬元的補貼金額,但大部分電動車產品只能獲得約4.5萬元補貼。這與2017年中央發放4.4萬元的補貼數額相近,並沒有增加財政負擔,但卻是更加有側重點,行之有效的補貼政策。

鼓勵車企生產性能可靠,售價在6萬以下的實用型電動車,開闊廣大低收入市場,讓更多低收入群體成為有車一族,提高全民生活質量。同時,補貼也鼓勵車企生產大航程的高端電動車。而減少不實用,性能過低能電動車的補貼,同時還能減少一些車企用低性能電動車騙補貼的現象。

可以說,新補貼政策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推動中國電動車產業,儘快規模化,量產化,實用化,走入日常老百姓的千家萬戶。


新能源的發展是未來不可阻擋的趨勢,不論是現在車載動力還是未來的民用電網。

國情的多煤少油,石油受制於人。

新能源的的補貼造就了不少企業的崛起,也給了許多沉迷於過去的老企業的打擊;長期的補貼不僅僅企業惰性會增加,競爭力會低下。

新能源的競爭是全球的競爭,每年都會有不少企業涉及騙補。依靠補貼來追平與傳統車的價格差距,這個都是非正常的。沒有了補貼,新能源車的各部件各憑本事來競爭,促使各技術的精進,降低成本也好整合供應商鏈也好。整個產品的競爭力上去了這個行業才是最終合理的存在。


不好,電池再牛逼都不行。

因為沒地方充電,別說車企給安充電樁,車企還能送停車位?


謝邀,本人是學風電的,對新能源汽車的了解也僅限於特斯拉和比亞迪,從題主的問題來看,個人認為是補貼是肯定要有的,但會隨著這個產業的發展,逐漸降低補貼直至沒有補貼。

各種企業也會受到市場因素的調整,由一開始的眾多企業蜂擁而至,到逐漸整合,形成幾家或者十幾家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生存,那些為了補貼而不思進取的企業會迅速被淘汰掉的。個人感覺有點像十年前的國內風電製造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到目前金鳳,運達,遠景等幾家企業佔國內大部分份額。這是一個產業走向成熟的歷程,也是這種需要國家力量才能迅速發展起來的產業的必然過程。


碳配額已經開始徵收意見了,作為補貼逐年降低的補充手段。而且,新能源汽車今年也有從零售市場向租賃行業偏向的傾向。


瀉藥。。。居然邀請我。門外漢哈哈哈哈。 那就說幾句吧,不對的也請批評指正。共同學習。

我沒有專門研究過,學的和主業也不是這個。各位看官看著權當一樂唄。另外 有的觀點和例子 和 內容原創者不是我,我也是吸收前人的經驗和知識總結出來的。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

結論: 短期的長期來看(硬要給一個數字,就十年內?5年內?)。取消補貼會導致目前的亂象稍微收斂和正常化一些些,。但是也有各種新興的「鑽空子」手法出來。不確定性會變大。

長期的長期來看(10年,幾十年)會變得好。時間越長趨勢越明顯。

原問題:

1.去年新能源客車「騙補事件」的出現

2.長期補貼使企業患上政策依賴症,缺乏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的動力和壓力

3.新能源車補貼體系導致許多本不具備研發能力的企業為了補貼而強行上馬,導致市場驅動力不足

-------------------------------------------------------------------------------------------------------------

1.所謂0到1最貴, 騙補 是存在,並且我個人認為不正確的,但是為了扶植和幫助這個產業起來,發生這種亂象 是大概率事件。加上各種鑽空子中國式佔便宜,很正常。這一步也是非常的。。好賺錢。越亂越好賺錢。

2.依賴症,可以留給時間去解決,自我糾偏的自然而然發生的。

3。 強行上馬,這是事實,不過我想舉例個例子,就是「供給側改革」 吃過辣條嗎?以前辣條都是小作坊,不幹凈,一個一個散裝賣也好。胡亂弄也好。市場殺的血紅。然後 衛龍 出現了 弄得標準化運作和 設計新包裝,搞得比以前那些小作坊都正規。衛龍成功的成為了辣條的一個領袖。

這就是一個例子,汽車界,亂象,魚龍混雜,然後 自己自我糾偏自我發展,然後出現一些真正有實力的廠商。 然後那些沒有實力的 死掉。 政府補貼其實是引了一個路子給新能源汽車,當然,它帶有政策偏好性。去引導一個政府想要的方向。

so 等這個基礎環境弄好之後 ,剩下的就需要企業自己想辦法去怎麼發展了。前期補貼很重要 提供一個生長環境。 後期也很重要 。要看企業自身的能力了。

美國矽谷,很多像特斯拉這樣的 新興企業,不一定非要是互聯網企業。我的意思是 美國矽谷提供了環境。他們在裡面廝殺,很多企業 朝生暮死。一瞬就沒了。然後 有能力的存活下來。

---------------------------------------------------------------------------------------------------------------------

解答一下其他相關的問題:

(都是個人見解,歡迎文明討論。)

關於趨勢:

未來是新能源的天下了。把能源作為商品出售這是一條路子。也是新的現狀。 新的發電技術的改良光伏太陽能,雖然目前的確還有待提高,不過這是未來的方向。

火力發電的污染的確有。不過 有一個觀點是 集中的排放和治理 比分散式排放和治理要好。另外 我國的煤炭儲量比較大,也就是說便宜,好用。 之前出了個新聞要化解煤炭產能的,估計煤炭還是未來一個主要的發電來源。

關於把能源作為商品出售,有一個觀點是,火力發電的那個電機,需要長時間的預熱才能夠產生出能夠使用的電流。幾個小時預熱?這個不清楚。 然後晚上用電量減少(白天晚上用電量的差別會導致能源的浪費。),電機產生的電就是浪費。然後電機減速。減速的時候 電機又是白白浪費很多能源。白天又加速,。。整個過程 消耗非常大。所以。電車充電可以緩解這一個情況。

電車的間接污染這個也是存在的也是急需改善的問題。

另外 自動駕駛遠沒有成熟,這是一個新興的市場並且 前提投入非常巨大, 目前現行的分時系統 microsoft linux unix 都沒法達到那樣的反應速度。(同時開著空調聽音樂然後系統還要檢測各種數據加速度距離感應。) 延時太大本身不能滿足自動汽車的要求。

傳谷歌在寫新的系統,從底層架構就開始改變。 so。。。。

觀點來源:微博@神嘛事兒 @38號美系性能控 @新車評yyp 以及各位奮鬥在一線的前輩們。


白紙上點一個黑點,大部分人都會注意到黑點而忽略了白紙。


你們要是肯花合資的錢買自主品牌的話,也不是活不下去。


推薦閱讀:

如果電量產能過剩,電價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
未來的飛機會使用何種動力?
國產電動汽車質量可靠嗎?如何看待江淮IEV5三里屯自燃事件?
如何評價劍橋大學 Clare P. Grey 教授提出的高性能鋰氧電池?
天然氣、煤層氣、頁岩氣之間有何關係、有哪些相同和差異點呢?

TAG:汽車 | 新能源 | 電動汽車 | 新能源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