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經營個人的社交媒體,能夠不讓人厭煩,但是又能產生有效的互動?

作為即將進入職場的畢業生,個人一直在社交媒體上屬於潛水和無作為狀,可是善於運用社交媒體,經常髮狀態或者給他人評論的人,將來也會有各種的優勢。所以在此提問,怎樣經營個人的社交媒體,才能能夠不讓人厭煩,不產生炫文炫閨蜜炫旅遊的感覺,但是又能有嚮導性地跟周圍人產生有效的情感 信息等的互動。


謝謝題主的盛情邀請,我就以我的淺薄見識來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重新解讀一下題主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通過社交媒體與朋友之間互動,從而達到維持乃至提升友誼的效果,從而建立穩固的社交圈,從而獲得相應的附加價值。

個人覺得,由於科技的進步,人們極大的依賴各種社交媒體來進行日常溝通,通過朋友圈上的互動來維持彼此的友誼或者關係。大家在朋友圈曬的,無非就是飲食,旅遊,恩愛等一些生活中發生頻率相對較較小的事情。但是我們為了達到上面提到的目的,就需要仔細甄別發布的內容,接下來我想要用武大校花王燦燦為例,我們來看看她的微博:

她作為一個大學生,卻在微博上坐擁300萬的粉絲,這個粉絲量可是一個明星的配置。那麼她是怎麼成為一個網路紅人的呢,你看看他的個人資料「大四狗兼科林叔小老婆」,這不就是一些腐女,女中屌絲和女漢子說話的口吻嗎,當然她也一直以逗逼自稱。所以「美女+逗逼」的組合,無論在哪兒都是極受歡迎的。這也是王思聰的營銷模式,所以才能有一大波女性粉絲嚷嚷著要為他生猴子。

再有,我們來看看王燦燦的微博內容:

[圖片未上傳成功]

可以看出,她的微博都是些段子微博,這也與自己逗逼的定位十分相符,也最容易得到大家的好感。段子擁有娛樂大眾,互動性強,無炫耀性質等特點。所以,符合這些特點的東西,例如美食,無自拍的美景,有魅力自拍的美景,觀影體驗等,都是極好的。

現在,社交媒體的內容和受眾都有了,接下來就是互動了。點贊,評論,轉發,交流,四種方式互動性依次增強。

點贊:效用不大,就好象熟人之間見面時的微微一笑或者點頭之禮。

評論:就好比見面時互相打打招呼。但如果你的評論風趣幽默,且能踩到朋友的點,那這種互相之間的打招呼就變成了簡短的交流或者互相之間的噓寒問暖。

轉發:就好比A與B今天見了面,然後你把這次碰面的是告訴了C,然後 A從C的口中得知了B和C對於自己的討論。

交流:就好比今天兩人不期而遇,且有簡短的交流之後匆匆離去,晚上回到到家中,再主動聯繫對方,告訴對方這是一次多麼美好,多麼令人欣喜的不期而遇。

所以,按照這麼套路,去揣摩出適合自己的溝通交流方式。

最後,以自己的經歷為例,社交平台的交流就好比一次華而不實的展覽,只是為了對外做做樣子,真正的收穫並不大,多聊聊 QQ,多發發微信,多發發簡訊,多打打電話,還是最為實在的社交手段。如果能夠時常見見面,聊聊天當然是最好的。

祝願題主能化身社交交際花,收穫更多的友誼吧。


我覺得還是從個人的興趣角度下手為好。

就拿我自己的號來舉例:

我是微博剛出來不久那會兒就註冊了微博,當時根本都不知道怎麼玩,沒有人關注,也不知道關注誰,所以覺得在那上面很無聊,孤獨的感覺,當時的信息流哪有現在這麼「豐富」。直到2013年,那時候剛好是創業時期(並不是微博創業),平時也沒有什麼方式消遣閑余時間,於是時隔3年,我又撿起了微博。

剛開始的時候,也幻想著能把號玩大,但是無從下手,於是也只是簡單的更新一下私人心情,吐槽發泄什麼的,也偶爾轉發一下搞笑的或者關於NBA的消息。

直到,由於工作的原因,我玩起了Twitter,Facebook多種國外社交,也漸漸的意識到了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在這上面,你基本上可以了解最新的全球動態。

當然,你必須得選一個你關注的興趣點,一個人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去閱讀龐大的信息流。

前輩莊子老先生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翻譯過來就是 「生命是有限度的,而學問知識是無窮盡的,拿有限度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盡的知識,多危險呀!」 當然這個比喻也有點不妥,我們還是要活到老學到老,只不過要有選擇性的學,而不是泛泛而學.

所以,越是在高速的信息時代,「精挑細選」 尤其變得重要!

於是,我從自己最突出的三個興趣(籃球,音樂,電影)里,挑出了電影為主的路線。

值得一提的是,你選擇一個興趣必須是你熱愛的,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然後自己在這方面還剛好有點談資。不然,很難堅持下去的。

比如我,大學大部分的時間花在看電影上了,剛開始被基友拉上看電影的時候,每天逛豆瓣,8分以上的電影接連著看,反正坐電腦面前的時候不是在看電影,就是在下電影。

昨天在我的私人公眾號上又寫了篇觀後感,然後朋友分享到她朋友圈的時候寫的文字描述就是 「文作者花了 7,8年本該撩妹的時間去看電影了

所以仗著對電影還稍微有點談資,就選擇了這個方向。

為此,我首先把微博ID換了,之前我都叫一些文藝的名字比如「故事の小黃花」 「壁花開在隔壁」。後來換成現在的 「低俗影迷」 。發現改了還是有好處的,給人一種直接明了的感覺,這個PO主是跟電影有關的。

簽名也改成對ID的一種嘲解吧:「如果電影是一門藝術,我們就是低俗的旁觀者」

基本工作做好了,就是開始去關注一些電影相關的大號了。

剛開始追求數量,通過搜索「電影」之類的關鍵詞,關注了大批的微博。後來慢慢地發現很多營銷號其實根本就不是在認真的更新關於電影的信息,全都是互抄,然後互相轉發一些「九宮格」最佳影片,必看飆淚影片,9大不可錯過的高智商電影之類的。連文案都木有,只有「轉發」或者「Mark」 「馬」。通常這種微博下的粉絲也是一些不怎麼關注電影,或者一類習慣性到處「馬」 資源的微博玩家,其實最後真正看的沒幾個,

上一段只是我個人瞎猜而已,請勿對號入座 :-)

於是,我又取關了一大批,最後留下了一些認真熱愛電影,並在分享有質量的電影知識和信息。而我要做的就是多參與他們的評論,只是點贊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你評論也要針對性的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或者對原博信息的一些補充擴展。

事實證明,我的做法是對的,他們遇到感興趣的也會回復。這樣有互動,算是進步啦,不可能一下子就起來的。

當然,每天的更新是必須要做的事,直接轉發,或者自己上傳視頻,原創文章等等。

更重要的一點是寫影評,我沒有什麼經驗,所以基本上就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觀影體驗。前段時間又自己弄了個公眾號來寫。本來一直就想弄個地方來記錄自己看過的電影,所以就乾脆弄了個號,自己隨便寫,記錄每一部看過的電影。

同時,我也發布到微博的頭條文章,豐富一下我的微博內容。

有時候,不知道是容易自己意淫過度,還是怎麼滴?就是把握不住這微博熱點分方向。

明明自己認為寫的好的博文,就是轉不動,石沉大海。有些意想不到的居然還轉起來了。

比如這個:

但是最新更新的《追兇者也》的影評卻沒有動靜。。。

所以,如果你想玩大,最好是不要太主觀,要及時抓住熱點。當然對我寫電影信息來說,一些什麼IMDb,爛番茄網站都是必逛的信息資源地,當然還有論壇,下載資源也要有自己的一套方式。

-------------------------暫時更到這。。。。有進展了再來--------------------------


推薦閱讀:

如果可以 想對21歲的自己說什麼嗎?
平面設計是否必然是一個迎合需求的過程?
有沒有中年轉行,並且取得開掛人生的人?
做技術一年,轉了銷售,問問前輩們真的走對了么?
矽谷碼農升薪的途徑和速度是怎樣的?

TAG:職業發展 | 社交媒體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