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上海人比中國的其他地方相對更歧視外地人是真的嗎?

我本人去上海旅遊並沒有感覺到。但是社會問題只有長居才能有深刻體會。所以想問一問,是真的存在這種普遍現象嗎?


去年回國後,對人生和世界充滿了絕望,在寫好我自認為的最後一張專輯後,我準備尋找一種不那麼痛苦的方式離開。

上海的幾個好友在察覺到我的不對勁後,邀請我來上海住一段時間,去與留那些之後的事情由我自己再慎重決定。那個時候的我已經沒有了感情,可本身還是一個重感情的人,於是去年 5 月隻身去了上海,在上南路和靜安寺住了一周多。那些天,我都會坐地鐵出行,因為本來也不認識路,也沒有打開手機看地圖的習慣,所以想在哪個站下車就在哪裡下車, 切身體會了一下這個城市的擁擠與美好。

我一直都很明白,一切所謂的體驗城市,實際上都是在體驗和這個地方的人,所產生的各種交集和交流。

和很多人一樣,曾經作為遊客在上海待過幾天,去過外灘、南京西路、東方明珠、城隍廟,這些遊客一定都會去的地方。只是那種感覺很怪,人潮人海多與你一樣,四周都是在拍照留念的人,所以你能明顯的感到自己就是個遊客,大家都是在這兒各種花錢去買服務而已,所以沒辦法去切身體會融入到這個城市中,並長久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就像曾經在 Fisherman』s Wharf 一樣,耳朵聽到的居然有很多中國各地的方言,要不是眼睛看到的碧海藍天,鼻子聞到的不一樣的空氣,我絕不會相信自己是在三藩。

印象最深的是在上南路的一家好德便利店買煙。22 塊,我掏出一百塊,大媽非常嫌棄的問,沒有支付寶啊?我說沒有。微信呢?也沒有。大媽態度一下變得非常火氣,嘲諷我說,支付寶微信都沒有,濃還出門買什麼東西?你們外地人就是這麼麻煩。

我說支付寶微信裡面的錢是錢,我手裡的錢也是錢啊。只是我沒有手機支付的習慣,如果你實在是介意支付方式,我只有給你一百,你充到我支付寶里,不過這和我來自哪裡沒有任何關係吧。

大媽呢喃了幾句我聽不懂的上海話,但明顯的能感到要麼是在抱怨,要麼就是在罵我,然後一把搶過我手裡的現金,從收銀櫃里找了一把零鈔,直接扔在了桌上,然後雙手交叉倚靠在身後的貨架上,扭頭不看我。

我拿起錢,數了後依照自己的原則,對大媽說了一句謝謝你,然後離開了便利店。出門吹起一陣風,一個白色的塑料口袋從我面前孤零零的飄了過去。

非常應景。

在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這個事情的原因是什麼,是歧視外地人?不是的。我覺得原因可能是因為大媽過得不幸福。在便利店的工作本來就非常辛苦,不只是每天工作時間特別長,還有便利店 24 小時白織燈和外面分明的晝夜反差太大容易造成人神經衰弱,也有可能大媽家裡還有老人需要贍養、小孩需要供養,一家人生活可能也不太如意。總之,種種原因讓大媽剛剛暴走了,所以我不能把理由歸咎到歧視上。

同樣我在接收了負能量之後,也不能把消極帶給我將要遇到的下一個人。

後來有一晚在朋友家促膝長談,他拿出一塊瓦礫給我,敲了敲,有音調。朋友說,這是從冰島撿回來的,你看,一塊瓦礫,也有那麼好聽的樂音,你是一個做音樂的人,為什麼就沒有想到過要將更多好聽的聲音挖掘出來,帶給世人?

這一個理念,成了我決定活下去的意義。後來我找到一個在上海做音樂版權的朋友,問他公司還招人不,他說哎呦熱烈歡迎大神來加 Buff,於是我第二個月就正式來到了上海。後來我們把歐美的幾個知名金屬大廠和電子大廠旗下的藝人上千張專輯都帶到了大中華區,又上架到了網易蝦米 QQ,國內總播放量破了億,不過這個都是後話了。

進公司的時候,我就問了一個上海人同事,說上海人歧視外地人,這件事是真的嗎?

他想了想,很肯定的說,嗯,是真的。

我說那你歧視我不?

他連忙驚呼說,樹哥,永遠都不可能!

我說,那這句話就不成立嘛。

來上海工作這件事也非常有意思,5 月來過後我就回了四川,前公司是 6 月的某個禮拜五給我出的 Offer,問我可不可以下周一上班,我說為毛,他說好結算工資,我說行,配合一下公司的制度吧。然後買了第二天的機票飛上海,因為那段時間暴雨,結果禮拜天快天亮我才到浦東機場。睡醒後下午出去租房子,也許是上天的眷顧吧,我下午就租到了房子,大概 70 平米一個人住,租金也非常可觀。

在家知道自己將有可能會到上海去租房子的那段時間,我在各種網站上看了很多來上海工作租房的親身案例描述,很多都不可避免的提到了上海人歧視外地人。只是我自去年在好德買煙之後到現在,就再也沒有遇到過很明顯的提到「外地人」這種略帶歧視的詞語。

我一直覺得這和我的理念有關係——溫柔以待。我相信,當我溫柔的對待這個世界,世界一定會溫柔的對待我。這四個字,是某人讓我用淚與生命體會到的,並且烙印在心中再也不會忘記。

今年房子一年到期後,我對房東說,謝謝你將自己的房子借給我一年,住在這裡也非常開心,我還能繼續住嗎?房東是上海本地人,有數套房子,他說,我和我老婆都非常喜歡你,這個房子,只要你願意,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我們永遠不會漲你租金。今年過年我沒有回老家,房東還開車過來接我去吃年飯,有時候他搞到一些好東西還會問我有沒有需要,有需要的話就開車給我送過來。

在我看來,好人和壞人,外地人和本地人,這樣的概念都是相對的,所以我對每一個人都是同樣的態度,就是認真的、好好的對待每一個人。

當時我來上海,只背了一個包,需要置辦一些生活必需品。在網上買了很多東西,收貨地址全寫的在上海自己的家,那個時候還沒有自提櫃,同事小妹很不理解,問我為什麼不留菜鳥驛站,你看你到家都晚上 8 點了。我說我鄰居會幫我接快遞的哈,同事因為知道我鄰居都是上海本地人,所以依然呈不相信狀。就像我很多在上海工作非本地籍的朋友,他們經常會告訴我的「忠告」一樣:在上海你要注意下本地人,特別是大媽大爺,他們是不怎麼待見外地人的。

但事實是,鄰居不但幫我接快遞,偶爾他們還會給我送點吃的、老家鄉下自己種的菜這些非常「原生態」的東西,我記得有一次還給了我兩個煮好的自家玉米。我來不久後,大媽們給我介紹了這邊社區的負責人,說都打好招呼了,以後濃有啥事就直接找她,辦起來快一點哈。有時候社區有什麼大媽大爺的娛樂活動還會問我要不要也去參加……前陣子我樓下的阿姨對我說,你樓上住了個單身姑娘(我樓上有套房子也是這阿姨的),我去幫你問了下,她說你一頭金黃長發,感覺很輕浮,不願意和你交往。

啊?

阿姨說,看你一直單身嘛,我們幾個阿姨商量了一下,覺得那姑娘蠻適合你的,就沒給你說悄悄去幫你說媒啦。天啊,我連忙說謝謝謝謝,不要不要,愛情這事情搞得好就是一輩子的事情,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阿姨答非所問的說,還不是因為你的形象給別人感覺太輕浮了。我笑著問阿姨,我輕浮嗎?阿姨拍了拍我肩膀說,不會,因為小周你是個好小伙。

可是濃一頭金黃長發很容易給別人留下不好印象啊!

上個月因為酷熱難耐,剪去了長發,小區里的阿姨大叔,大媽大爺看著我第一句話都是,喲,差點沒認出來,終於剪去長頭髮啦?真乖!

哈哈。

我的上海本地鄰居都對我很好,是因為我做了什麼嗎?我不覺得自己做了什麼,我就是在做我自己而已。剛搬來這兒的時候,樓上樓下的鄰居我都挨個去拜訪了一下,介紹了一下自己,也表示很開心從今天起就和大家成為鄰居啦。我是一個連路旁的一棵樹都會去問好的人,比如會感謝不同的大樹讓我看到了不同的樹影斑駁,讓我感到了來自於自然和生命的美好,雖然偶爾也會覺得這樣的想法有點中二。我碰到鄰居也會問好,不是鄰居的小區住戶如果眼神不小心撞到了,也會笑著微點一下頭表示招呼,不會快速的將眼睛移開或低頭。進出小區碰到保安會笑著打個招呼說一句「你辛苦了」,最近我每天進出小區都是騎車,因為保安服特殊的造型,所以最近我就單手敬一個禮表示「你辛苦了」,有意思的是保安們也會回敬我一個禮,然後大家在一個一瞬的時間裡相視一笑,各自又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有時候我做了什麼糕點,也會請鄰居品嘗一下,樓下的大門鎖不好開,就順便去抹一點油,停車場發現有單車倒了,也順便去扶一下。我樓下有一個老太太喜歡去撿塑料瓶子,我知道後就把自己每次喝完的瓶子都收起來,裝在袋子里,然後悄悄的放在她門口。

其實這些都是一些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是一些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就是當我真正熱愛自己,熱愛生活後,我發現自己的內心會主動的去熱愛身邊的一切,並且會去主動的感受美好。當我發現自己心中有愛,想通了很多後,發現很多事情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集交往交流,這並不存在地域差異,哪裡的人都是人,都是一樣的。我想很多人都可能這樣認為過:

「如果我對這個城市還存有留念,一定是因為那裡還有你在。」

其實都是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羈絆啊。

和我同層的一戶上海本地鄰居,是一對夫妻,剛來的時候,阿姨平時和我講話就是一口上海話,管你聽不聽得懂,當然我一個字都聽不懂。後來熟了,我就去請教她說上海話,偶爾我會教她做四川菜。現在我們碰到的話,我會用上海話向她問好,她會用非常不熟悉的四川話回應我:你吃飯沒得?

哈哈,很開心。

除了鄰居,我在菜市場買菜,從一踏進市場,路過的攤位攤主都會和我打招呼,有些還會發煙給我,但這也是一部分。上個月房東專門請假一天陪我去辦居住證,辦事人員隨口問我為什麼想要辦居住證,我說因為我符合要求啊。辦事人員鄙夷地說大家都符合要求,不符合的跑來這裡幹啥?

我笑著說不是,因為我要去芬蘭演出需要簽證,辦簽證需要去戶籍所在管轄地錄指紋,但如果有了居住證我就可以在上海錄指紋不用飛回家了,省的機票錢可以吃好多頓飯了,該節約就要節約嘛。然後辦事人員說喲你這小夥子不錯哦,然後主動要了我微信,說之後有啥問題可以直接問她。

我在上海跑過不少政府機關辦事,無一都覺得態度和效率都很高,不會萌生特別的性幻想,比如想操他大爺之類。就我個人的體會來說,上海是一個講規則的地方,作為一個普通平民,但凡做事情按規矩來,基本上都不會遇到歧視和怠慢。當然,前提是你也得按照這個社會的規則來。

比如我經常遇到的例子就是坐公交車。公交車停站,開門,關門,準備發動的時候我到了,招手,公交車無視你直接開走了。這件事可以分成兩種思路來看:我在四川就沒遇到過這樣的,你是不是瞧不起我們這些外地人;下一次我早點到。

有第一種想法的人不佔少數,但這個屬於自己強加給自己的歧視暗示。第二種是最簡單有效的解決辦法。

反而是我老家,辦事情全靠關係不講規則,說到底不想回去也有這個因素在。

這個國慶同樣沒有回四川,上海一個植物園老闆還邀請我去他園子里坐一坐,挺有歸屬感的一件事。而我現在就在一堆花花草草里在寫這個回答。

這個問題是去年剛來上海那會兒關注的,也是不了解,想看看其他個人案例。現今望著外面秋天陰沉的雲,這一來,都已經一年多了,認識了很多上海本地人,從 20 到 90 歲的都有,想必是可以來談一下自己的感受了。

其實,如果這個命題是合理的話,那麼歧視問題一定是我走出家門後產生的。因為我家的電視機絕對不會因為我是外地人,就讓 300 個電視頻道天天滾動播放新聞聯播。

只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只要大家不張口,誰知道誰是哪裡人?

我們都知道,對一個人的印象,來自於言談舉止,來自於外貌。而對一個人的固有印象形成,更多是來自這個人長期以來的言談舉止。

試想,我隨地吐痰張口就是一句爬你媽賣批,街上抽完煙隨手亂彈,這種人恐怕走在哪裡都是不受歡迎的。別說上海人,我在四川經常看到這樣的人,也會感到無限厭惡。我一直在想,不管我走到哪裡,首先我應該要做一個有底線的善良的人,我要對得起和我有過交集的任何一個人,因為拋開階層身份大家都是平等的。當我抱著這樣的理念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時候,別人對我的態度就會不一樣。

如果大家在肯定我的時候,順勢想起我是四川人而肯定四川,那就更好不過啦。在和上海人交流交往的時候,提到我的家鄉,我會告訴大家我的家鄉不僅山川秀美,還是個著名吃省,去了那是真的就不想走啦。我會給大家介紹,四川不只有成都,但出了成都你就再也吃不到地道的冒菜了。四川有很多很多美好的地方,想去看風景,就往上走;如果你是個重口味吃貨,就往南邊走。我會告訴大家,四川每一個市都有自己的代表文化和代表食物,每一個地方哪怕相隔 30 公里但做出來的菜一定不同口味:比如內江市的牛肉就非常好吃,而資陽市和簡陽市的羊肉又是其他地方你吃不到的好味道。

我會和非四川的人介紹每個地方,比如神奇的自貢、比如我從來沒看清楚過的宜賓(因為熱情的宜賓兄弟們讓我每次一到宜賓就落地即醉,然後醉到離開),比如燒烤最好吃的、人人天生就有一副好歌喉的涼山州,等等。因為對我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好的印象,加上我對自己家鄉的介紹,很多上海人都表示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四川走一遭。

我房東就是這樣,帶領一家人去四川玩,回來還和我分享自己的旅遊心得。這樣的事情可能在很多非上海本地籍朋友身上鮮有發生,但我們只要記得,溫柔以待,一定會有很多溫暖的事情發生。

我現在的公司,上海本地人的比例大概 2/3,我同樣沒有被歧視。他們在聊天的時候,會用上海話交流,大多數我還是聽不懂,但聽不聽得懂又有什麼關係呢?如果他們想和我交流,一定會用普通話和我說話,有些事情的本質,就是那麼簡單。

同樣,我問過一些中年人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外地人都說上海人精明這件事嗎?

他們給出的答案幾乎都一樣:知道的,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以前大家生活條件不好,經常都能看到一家好幾口人,老老少少,擠在幾平方、十幾個平方的屋子裡共同生活,廚房廁所還得一層樓共用。過生活,你說你不精打細算真心沒辦法活下去啊。後來很多人通過拆遷富了,有了好幾套好十幾套房子,但那麼多年的苦日子都過習慣了,有些習慣實在是改不掉。

我忽然也明白了為什麼我的鄰居老太太那麼有錢,還是喜歡去撿塑料瓶子來賣。我也明白了「排外」這件事的本質。

一個城市的資源畢竟有限,我爹經常還抱怨四川的房價都是因為來了很多外地人才被炒高的。換一個思維,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忽然來了幾千萬外地人,你會習慣嗎?

當年的印第安人也好,霧社事件的台灣人也好,在面對一群外來人進駐的時候,固定族群的「排外」之心同樣是會有的。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做到大愛,也不能做到人人都能站在更高的維度去全局解析問題,實際上每個人都只是想過好自己的生活罷了。我認識的一個做建築的中年人,原來是上海一個機電廠的工人,後來改革,廠子倒了,廠子原址變成了高新技術公司,從全國各地招來了人就職。

他說,廠子倒閉是時代發展必然會發生的事情,我也不能把自己下崗歸咎於外地人來搶了我的飯碗,只能怪自己就會這麼個手藝。

只不過我也知道,不是人人都能像他這樣想,但也許就有人會把問題歸咎於外地人來上海掠奪了資源。還是那句話,每個人都只是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而已。

而關於歧視的問題,這只是和個人有關,和一個城市沒有任何關係。我以前特別討厭成都人,因為成都人一聽到我們的口音不是成都的,就會莫名油然一股優越感,然後各種宰我們,哪怕我們都是四川人。

那又怎樣,都說自己是過日子混口飯錢,那出來混,要宰你就宰咯。三年前我和朋友從郭家橋北路川大南門,打車去金沙車站,不過就 30 幾塊錢路程,那操著成都本地口音的司機硬是把我倆帶去了雙流機場,車費 130,然後咬死說我倆就是要去機場,哪怕開門上車前我們還互相確認過目的地。

以前我遇到的成都人在聊天的時會說,你看誰誰誰是來自哪裡的,那個城市又是這樣那樣的不好,總之就是各種不好。

不過他們也不能代表整個成都,個人行為罷了,我還有非常多成都的鐵哥們呢!

現在我倒是很理解這些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要麼就是眼界狹隘,要麼就是某個來自那個地方的人,給他們造成過很不好的印象。總之,一定是來自於個體,而非來自集體。

我們只能說,誰誰誰看不起某個地方的人。如果這個誰,恰好是上海人,就不能因為他來自上海,就說上海人看不起某個地方的人。不是這樣的,不能以偏概全,個人只能代表他個人,不能代表整個地區。

至少他也沒有上升到可以代表一個人可以代表某個地區的境界啊。

我沒在上海生活之前,也覺得上海應該就是個加強版的成都,其實不是。後來我回四川,去成都玩,發現我所遇到的成都人大多也不再像以前那樣了。

是大家都改變了嗎?我不覺得。可能是因為我改變了,可能是我有了更寬闊的眼界去看待世界,去看待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去看待自己。

只不過讓我很糾結的是,在生命中遇到過的女孩子,對我都說過一句相同的話,就是在我身上感覺不到和其他人的不同。

因為我很有可能對門口保安的態度,和對女朋友的態度區別不大。雖然都是好,但沒有什麼差異,女朋友不能感到自己在我心中所佔的份量,也會感覺自己沒有存在感。道理我都懂,就是自己現在不知道如何去協調自己,所以也不敢再交女朋友。

我只是覺得,世間萬物生靈,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這個宇宙中,大家在一起共同呼吸,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所以大家應該和諧相處啊。同時我不能去傷害任何生靈,因為我們本質上都是一樣,作為人類,應該多一點愛。人類的能力非常強大,要儘可能的去保護自己能保護的每一個生靈。

生命個體差異非常大,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宇宙,組成這個宇宙的就是個人的三觀,所以想改變誰都不容易。有些人的行為可能破壞了某種社會或倫理規則,但只要沒有觸及到我們的底線,有些能讓就讓,不必要計較得失,自己也會活得洒脫不少。

但無論如何,我都要溫柔的去對待這個世界,這既是我的自我救贖,也是我生而為人所要堅持的信念。雖然我還做得不夠好,偶爾會因為以前抑鬱症的緣故,意識深處的邏輯會混亂,讓我焦慮急躁……

可能我接觸到的上海本地人還是少數,不能通過我的經歷來以偏概全。但不管是哪裡的人,前提都得是人,拋開地域,拋開身份去交往,會發現很多被忽略的美好。會錯過大樹下斑駁陽光的人,也會錯過代表生命的太陽,在大地上畫出的一幅幅美好的畫。

對這個世界的人,對我們自己身邊的人,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愛自己,愛生活。

想要砸開一堵牆,只需要一個東西,就是源自於我們內心的真誠。當然也有我們死活都砸不開的,那些世界觀本就和你不同的牆,就別砸了,繞道而行吧。

溫柔以待這個世界,世界一定會溫柔的對待你。

10 / 10

修正了若干標點符號,川大南門地址「磨子橋」已修正為更準確的「郭家橋北路」。

這篇文章寫於 10 月 2 日,發布後就去機場接媽媽(我媽說來上海慰問國慶不能回家的空巢青年),然後這些天也在和媽媽一起遊玩上海,所以發布後一直沒有返回檢查編輯。前幾天中秋節,同樓層和樓下的鄰居給我送來了剛出鍋的餅,每個餅裡面的餡兒還都不一樣,樓下阿姨告訴我說每年中秋家裡都會炸一些餅,趁熱吃,熱乎的時候最好吃。我還在和我媽說這是不是上海本地人過中秋節的家常方式。

今晚再次讀了自己這一年多的經歷,也看完了每一條留言,想到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到特別溫暖,然後我對媽媽說,謝謝你從小就教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我媽在追劇,看都沒看我,很淡定的脫口就回復我說,還不是因為老娘成為了你的媽。

哈哈哈我媽給我打了一張哲學牌。

願所有人安康,幸福!


是真的。去年夏天我在上海,去個便利店買東西,結賬的時候,收銀員用上海話說:「十一塊。」我想確定下,就隨口用普通話說:「十一塊是吧?」結果收銀員聽出我是外地人,馬上改口用普通話說:「十二塊。」

憑什麼我們外地人就要多付錢?


12年前,從去位於巨鹿路的上海文聯辦事,因為穿的比較土,個人形象更土,人丑,滿臉匪相,一口北京衚衕音普通話……好傢夥,那叫一個四處碰壁,連文聯門口看大門的老大爺對我都趾高氣揚的。

08年7~9月,為了躲奧運,到上海住了幾個月,基本還如此。

最近一次是今年上半年,上海比較典型的對待外地人和外國人的兩種態度,看我一身土氣、說北京腔調,基本不理我;一起浙江金華,坐高鐵用身份證購票,見到我是美國護照,立即就熱情起來了,諮詢移民、留學、買房,以及打聽我這種北方土匪究竟是怎麼偷渡到美國去的原因……

上海人、北京人,普遍存在的地域歧視,基本相似,主要集中在兩類人:

一是各自的中下層平頭老百姓,無權無勢。本地的父母官,都是外地人,對此有或多或少的不滿(我見過最愛家鄉的一類上海人,是主張上海「自治」,言語中恨不得立即恢復公共租+法租界的政區模式,對香港是需要「通行證」的特別行政區,自己不僅不是特區,外地人還不需要通行證就可隨便進出一點,非常不滿)。

都是在社會金字塔最底層奔命掙扎的群體,最喜歡通過歧視外地人來尋找虛榮的優越感,也只能通過嘲弄外地人來尋找戶籍出身的這點優越感,比如不久前在微博上很熱鬧的「羊大爺罵人視頻」,那個張口就是「我身份證110開頭的」白頭髮老頭,以及在我本問題下幾個熱愛家鄉的ID。

一旦連這點優越感都體會不到,這類人的玻璃心便要粉碎了。

在這點上體現出的歧視,表現很一致:「本地有戶籍低端人口,歧視外地沒戶籍低端人口」,除了身份證是110/310開頭的這種優越感,以及號稱純正的鄉音以外,也沒啥能拿出來炫耀的了。

最尷尬的是:在經歷過一次次城市大拆遷與大規劃後,那些從上只角,遷到浦東、松江、奉賢;以及從二三環里,遷到通縣、昌平、亦庄的人們,本身已經淪落到他們曾經特別看不起的「鄉下」與「城外」,而「城裡」與「上只角」,則到處充斥著不原生態、不會說高貴的滬語和京腔。在最近十幾年裡才遷進來的外地新貴。

現在,除了戶籍和口音外,再無任何優勢社會資源的高貴子民們,最喜歡、也只能通過他們最看重的身份證前三位數字、以及一口鄉音,通過對那些尚不具備這兩種資源的外地人表露出來的方式,尋找人生最後的一點快慰了……

一旦獲悉對方的身份比他還高,他的優越感、或者說這點可憐的快慰,會立刻消失;

第二類,則是剛獲得上海戶口的所謂「新北京人」、「新上海人」,唯恐別人不知道他成了上海人或北京人~

這種「新貴」,最擔心的,是他剛獲得身份證前三位數字、以及一口還不標準鄉音,會被更多人獲得,導致其不再高貴,表現出一種「奴才剛有幸做了主子,特別擔心其他奴才也升級為主子,導致主子的身份貶值,無法讓他體會做主子的優越感」的心態。這種人在「維護家鄉榮譽,清除外來人口」這方面,往往表現的更積極,比這個城市裡那些祖孫三代甚至四世同堂的的老市民,還要積極~


作為一個上海人,我不得不說,是真的存在歧視,但普遍不普遍,我現在還不確定,只能通過親身體驗來講。

先簡單說明一下我的背景,土生土長上海人,大學和第一份工作都是在上海,大學時身邊也是上海同學居多。上海話是母語,普通話雖然分不清前後鼻音,但一般完全聽不出任何上海口音。說明完畢。以下是我自己的切身經歷:

1. 小時候就知道,說一個人:「儂個則鄉下人。」(你這個鄉下人) 是在罵人。一般指對方土,沒見過世面。另外,這裡的量詞「則」直譯成普通話是「只」,而不是形容人的「個」。

2. 有次在外辦事,排隊。排我前面的是一個外地男子,排我後面的是幾個上海老阿姨。男子還帶著一個小男孩,應該是他兒子。他兒子很乖,不吵不鬧。但這位爸爸一看見兒子沒有站在自己身邊就會猛力地拉扯他和拍打他的腦袋。老阿姨就忍不住開口阻止爸爸打兒子。男子隨即停手且沒有辯駁。然後幾個老阿姨就用上海話說:「外地人是教育不來孩子的,有事沒事就打小孩。」 緊接著,幾個老阿姨又很親切地用普通話對那位爸爸說:「你還是要努力爭取個上海戶口,可以讓孩子以後在上海讀書。」 她們就這樣不斷鼓勵這位外地爸爸,並和他聊天,直到他辦完事離開。

3. 去年中秋節,我去第一食品公司買鮮肉月餅。我全程用上海話和做月餅的師傅說話。師傅態度也很好。然後來了個外地女生,用普通問:「你好,我想買鮮肉月餅。」 那位師傅沒有理她。女生又重複了遍。師傅就指了指收銀台,回答了句:「去那裡買。」 女生買完後拿著票回來,說:「你好,我要XX只月餅。」 師傅說:「你沒看見還沒好嗎。」 然後女生就不說話了。月餅做好後,女生又重複了一遍:「我要XX只月餅。」 師傅好像不大高興地說:「你沒看到我在忙嗎?一個個來。」

4. 昨天,和幾個同事去唱K,預訂了7點的包房。我們準時到。但被告知要等。等了大約五分鐘。我去問前台,什麼時候才有包房。前台一個男服務員說,包房都要等一會兒的。我說,可是我之前預訂了是7點。到這裡為止,我們都是用普通話在交流。但隨後他突然用上海話說,這個都要等的。我便也換成上海話重複了一句,可是我預約過了。他看了我一眼,然後不耐煩地對邊上一個女服務員說,你去處理一下客戶問題。於是我又用上海話對那個女服務員說:「為什麼我們預約了7點,到了卻還要等呢?」 女服務員一臉茫然地說:「對不起,請說普通話,我聽不懂上海話。」

以上就是我印象深的幾個事。對我而言,這些小事,反映了歧視的存在。但是不是普遍,沒有做過大量科學調研和訪問,所以也不好說。

我想說,有些上海人的行為和態度,確實讓我感到羞愧,沒必要為他們洗白。

至於帶有歧視性言行背後的邏輯和心態,倒是說不好。不排除有些人可能自己沒什麼本事,只好仰仗從集體的榮譽里找點優越感。而且我發現,歧視一般不會面向小孩子。這大概也可以解釋,這兩年隨著年齡增長,裝嫩對我來說,越來越難,所以講普通話時,遭遇來自上海同胞的差別化對待的頻率變高了。

最後,我還想說,請外地的朋友們也不要因此認定上海人都歧視外地人,或普遍歧視外地人。我自己,我父母,我上海的朋友同學,並不歧視外地人。我們只是討厭那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如果你插隊吐痰大聲喧嘩,放任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小便,乘車不懂先下後上急著衝上去佔座……那麼不管你是哪裡人,哪國人,來到大城市總難免遭人歧視。也請不要還沒來過上海,或者才來不久,或者只因為個別人的差異化對待,就一概而論說,上海人都歧視外地人,上海人就是那麼計較,上海人就是崇洋媚外,上海人就是排外……畢竟這樣說一點兒也不科學,還顯得自己特別不嚴謹。我真的特別不喜歡別人誇我時說:"你一點兒也不像上海人。" 這種感覺,就和被外國人表揚說:「我挺喜歡你,因為你一點兒不像個中國人」差不多。

啊,我好啰嗦。謝謝花時間看這篇長長的東西。

以上。


這個提問,我就說兩點。

第一點是,發達地區的人往往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相當一部分的本地人歧視外地人的現象。

諸如上海土著歧視外地人;北京土著歧視外地人;歐美本地人歧視亞裔;香港台灣人歧視大陸人。

對於這個現象,我個人是覺得可以理解的。反而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有些發達地區歧視外地人的現象很少?

第二點是,當大家討論一個地方出現的某種現象時,總會有當地人冒出來說那是一小部分人,那是個例,個例不能說明什麼。

可是,當個例現象達到一定程度時,還能老是用一小部分人來解釋嗎?

就像老有香港人冒出來說港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真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為什麼就不能承認這所謂的很小的一部分其實已經達到了必須重視的程度呢?


我們上海人各個區之間都互相看不起 沒空歧視外地人。


說點不同的。

我11年大三出來實習就來上海了,到現在也快6年了。

剛開始隨大流,也看到網上各種YP之類的言論,覺得上海好像是歧視外地人的。

後來慢慢的,自己年紀長上來了,明辨是非了,就覺得大部分上海人其實並不歧視外地人,他們甚至樂意幫你融入到大上海來,他們歧視的只是低素質沒原則的人,不管是哪裡人。至於那些網上各種噴YP的,我覺得背後坐著的要麼就是loser,要麼本身就是外地人。

另外,個人覺得上海人的處事觀念比較類似於日本人,但是又比日本人要好。總結起來就是,沒事互不打擾,有事按原則辦事,不影響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互相幫助樂於助人,我不佔你便宜你也別占我便宜,至於zf的便宜大家一起占吧。我覺得挺好。


上海的老外都歧視北京的老外。

你說上海歧視外地人不?


發現有一部分人對「外地人」這三個字很不滿,意思說「外地人」這個稱呼就帶著歧視。這是我之前從沒有想到過的方面。

於是就想說一句:外地是指本地以外的地方都叫外地(字典解釋),外地人是指除了本地人之外的人口。如果本地人去到了外地,那理所應當也是其他地方人口中的「外地人」。

不然呢?不然日常的口頭語中,對於這類群體應當如何表述呢? 「她是非本地人」這樣?還是像政府文件、公文里那樣——「她是非本市戶籍的人員」? 又或者「她是非上海人」、「她是外鄉人」、「外省人」?

如果真的這樣說了,會不會又有人覺得很做作很麻煩?會不會還有人覺得別人是故意這麼說,於是再次引起了不滿?心好累。。。


歧視歧視!去做頭髮理髮師要打我頭!


十個月前答題,當時這個問題下都沒人答題,複製了一部分資料給題主,因為是轉載的所以匿名,現在不知道怎麼火了,回頭一看,發現有趣的事情出現了。

重點提醒

這個回答精彩是在評論區,冒出一大堆日語母語級別的高手指責文章是編造的,故意黑上海。

今天再看了一下評論區,已經轉進到這是一個中國人,跑到日本網站故意寫了一個黑上海的評論。

以下是文章出處:2ch:我來隨便貼點中國的照片(五) - 第4頁 - 2ch中文網

256 :名無しさん :2014/03/20(木)21:14:59 ID:hUYvtJ4ag ×

物があるという意味ではやっぱり上海じゃないかな。

俺は上海人が嫌いだから居心地悪いけどね。

俺は中國生活最初の4年間四川で過ごしているから中國語が四川訛りなんだけど、

上海人はそんな俺を四川人だと思ってめっちゃバカにしてくるんだよ。

服買う時にお前こんなおしゃれな服見たことないだろとか言われたり、

交流會でお前みたいな田舎者が來るところじゃないとか言われたり。

上海人はとにかく排他的で、自分たちは中國人じゃないと思ってる。

上海人っていう一種の獨立した民族で、中國人とは一線を畫する

文明人で、どちらかと言うと日本人や韓國人に近い存在だと思ってる。

んで、俺が一番耐えられないのは、散々俺を四川人だと思ってバカにしたくせに

一度俺が日本人だとわかると手のひらを返したように媚を売ってくるところなんだよ。

日本人だったの~?私日本大好き~!今度連れてって!みたいな感じで。

上海人は本當利己的で排他的で、拝金主義で糞。

要說東西的話,果然還是上海吧。

我討厭上海人,感覺不好。

我在中國生活的前四年是在四川,所以中文裡面很多四川口音。

上海人把我當成四川人,被他們笑話了很多次哦。

買衣服的時候就會說,你沒見過這樣時髦的衣服吧之類的,

碰上交流會就會說,像你這樣的鄉巴佬不適合來這裡。

上海人很排他,覺得自己不是這個人。

上海人這種獨立的民族跟中國人劃清了界限。

自認為是文明人,說來就是跟日本人和韓國人一樣的存在吧。

所以,我最難以忍受的就是,明明開始把我當成四川人嘲笑,

一旦知道我是日本人,就180度大轉變,使勁討好我啊。

你是日本人嗎~?我超喜歡日本誒~!下次帶我去吧!這樣子的


在我看來,歧視的定義是這樣的:當一個人的某種行為引起了我的厭惡,我不針對這個人的行為做出反饋,而是在此人身上找出一個與行為無關的標籤,並從此先入為主地對所有帶此標籤的其他人心懷不滿,這叫歧視。

舉個例子,我大學有個室友,是一個身高170、四六分頭、上海籍、拍馬屁技術特別差卻熱衷於此、打著戀愛的旗號騙炮、絲毫不尊重女生隱私的大傻逼。

身高170、四六分頭、上海籍,這些是標籤;

拍馬屁技術特別差卻熱衷於此、打著戀愛的旗號騙炮、絲毫不尊重女生,這些是行為;

大是形容詞;

傻逼是他的名字。

你因此而討厭這個傻逼,沒問題;你因為他而討厭愛拍卻不會拍馬屁的、騙炮的、不尊重他人隱私的,也沒問題;但你如果從此鄙視身高170的、看不慣留四六分頭的、見到上海人就想上去抽人,那就是歧視。

所以,因為自己認識的一部分____地人或某個負面影響力特別大的____地人(如周立波)對外地人的歧視,而對所有還未接觸過的____地人產生「他們都歧視外地人」的偏見,這是對____地人的歧視。


上海人自己都不大看得上自己人,比如祖上非上海的本地人,老上海但窮且沒素質的下層人,鄉下(比如崇明)人……

所以外地人也沒啥可矯情的吧?

只是每年過年回家,有些平時平易近人的上海朋友在朋友圈或微博會發路上或是地鐵上空蕩蕩的照片,說這才是真正的上海,希望上海永遠是這樣清靜的樣子。

已經在上海安家的我就覺得有點難過。

其實在上海這麼多年,我幾乎沒有感受過從人而來的歧視。第一個鄰居叔叔,是個典型的上海女婿,做飯遛狗做家務還要上班,妻子女兒都被照顧的很好,連我這個對門鄰居都受了不少關照。至今還記得他買菜回來對我招呼的樂呵呵的臉。

當時住的是盧灣區的老公房,有種七十二家房客的感覺,巷子里滿滿的生活氣息,樓下的流浪貓個個圓滾滾被喂得很好。

一次家裡貓丟了,我拿著手機照片下樓找貓,問了一句樓下陌生的阿姨,第二天對面樓的就找過來說看到了以為是野貓就放走了。我笑著道謝,頗有些受寵若驚。

還有去醫院排隊,遇到插隊的前面一個上海大叔就激動起來呵斥人家。人家也是上海人,理論幾句知道理虧就縮了。作為吃瓜群眾的我表示大快人心啊。

後來搬去崇明,房東媳婦是外地人,在家橫行霸道,聯合著婆婆擠兌公公。我們有時被殃及,很無奈,第一次感覺在上海作為外地人被歧視了。_(:з」∠)_

其實我覺得真正的歧視來自戶籍制度。我一個單身外地人被限購因此只能買個產權三十多年水電煤死貴的商住房,然後眼看著周邊住宅樓房價漲到八九萬一平,限購制度還他喵的更嚴了。去醫院一個手術上海人可以報銷掉三分之二(具體數字忘了),我只能在超出多少消費後打個八折?如果未來結婚有小孩上學估計只能去私立,那時又是一大筆錢,吐血。_(′?`」 ∠)_

還有很多工作寫明了只收上海人,人民廣場相親角只要上海媳婦的標註,明顯感覺到被排斥。

但是既然選擇了留在上海,肯定是這個城市的吸引力大於排斥的。本地人對外地人有些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舉個例子,就我一個廈大畢業生回母校還要和遊客排長隊,進門以後滿眼都是老中青熊孩子,昔日看星星看月亮談詩詞歌賦的大操場被當作幼兒園秋遊場所,回院樓還要老師親自下來刷卡開門(為防遊客亂闖統一裝了電子門)……我都覺得糟心啊……

我唯一希望的是上海這個城市,對於真正有貢獻又遵紀守法的外來勞動者,制度上多一些友善吧。


在阿拉上海,各個區之間都充滿各種歧視,誰有空歧視外地人?

以人民廣場為中心的「上只角」居民是優越感最強的。以前只有上只角的上海才算上海,其他地方去上只角叫「去上海」的。

原教旨主義的「上只角」範圍,只屬於南靜安、北盧灣,以及內環內東長寧、徐匯盧灣的肇嘉浜路以北地區。你說陸家嘴?不好意思,浦東的內環不叫內環,房價再貴也不算,湯臣一品也不算。

出了上只角,其餘上海老城區都算「下只角」。下只角之間相互也是看不起的,楊樹浦流氓,閘北滾地龍,浦東三黃雞,閔行大樣破。

比如說我310110的身份證,一直被我老婆的310101鄙視(?_?)

至於嘉定、松江、青浦、奉賢、川沙、南匯這種地方?統稱鄉下頭。

有人編了一首順口溜:

靜安的美女,閘北的漢,

閔行的傻子滿街轉;

長寧的花,徐匯的草,

張江的光棍滿街跑;

浦西的淑女,浦東的狼,

陸家嘴的男人耍流氓;

寶山的風,崇明的浪,

楊樹浦打架一起上;

盧灣的雞,虹口的床,

普陀的姑娘嚇死狼;

青浦的蔥,南匯的蒜,

川沙的姑娘不能看。

即使是生活在上海同一個區,不同祖籍的上海人之間還要相互歧視:寧波人說話像吵架,蘇北人辣塊媽媽,蘇州人軟綿綿,崇明人嗚小蟹(ha)。

總之我們上海人之間內鬥都有來不及了,沒空理你們外地人(?˙ー˙?)


月經貼啊, 何必在意這些?過好自己的日子唄.

作為一個在上海工作7年的外地人說說我的看法:

像我這樣 每天上班下班,周末休息 呆了7年,從來沒覺得被差別待遇啊。 有一件事 我有限的幾次去醫院排隊 有兩次被人插隊 一次是上海阿姨(上海話 和 醫生吵架,原因是上午排到,馬上就是她,結果醫生休息, 拒絕下午重新排,個人覺得還算情有可原),一次是非上海阿姨. 最搞笑的,出院窗口辦理是拿號排隊的,這位非上海阿姨完全不知道排號概念。直接把正在辦理的我 擠到旁邊 。遞上單據給正在給我處理的妹子。然後當然是 因為沒拿號被拒絕.

所以,你生活中真正讓你不爽的是 這樣的情況,無論哪裡人,他們公德心缺失,自私自利,眼裡沒有別人,更不會保持對他人起碼的尊重。隨意踐踏規則制度.

再舉個例子,也算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去年年底一起小事故,摩托車車主皮外傷休息兩個月。而我的車做了個500元無痕修復把小指大的淺凹痕修復下。摩托車車主在保險公司賠付前後做了以下幾件事

要求賠付年終獎 (拿不出勞動合同)

要求賠付4500/月 薪資 (拿不出薪資證明)

要求營養費醫療費 (皮外傷,自己當場站起來,來回溜達理論)

要求 保險公司賠付以上一切後,我作為個人再賠付他幾千塊錢,理由是 我的車撞了人(你特么倆車縫隙里竄出來撞了我好么,我當時只有20邁的車速常規右轉向),保險公司賠是他們陪,我既然撞了人,當然也要賠錢給他.

我當然從頭到尾沒給他好臉子,除了保險管的一概不理,並鼓勵他去訴訟我,能贏的話,訴訟費我都贊助.

相比另外一位追尾我的小事故。我當時新車,牌照都沒上,對方全責,下來不停的道歉。我是怎麼處理的呢? 不停的安慰對方。

我是個懶散的人,修車2.7萬,我自己扛就算了,連讓對方走保險我都懶得去跟進,就這麼完事了。 所以你看這不是錢的事兒。

遇到臭不要臉的無賴,當然是打心裡鄙視的。遇到講道理的當然是好好相處之.

這一切都不關乎你我他是哪裡人好么?

然後說說我對上海人的看法。

我公司有比較熟悉的20幾位上海同事。我挑幾個印象深刻的說說. 我不去解讀,大家自己體會.

1. 家裡有六套房的妹子

面試是我給過的,因為她拿著前任公司領導給的推薦信,信里說該女生吃苦耐勞等等..

來公司三年,也確實如此,拼搏勁不輸任何人,走的比大多數同事都晚.

2. 愛喝酒,愛開玩笑調戲妹子一位,平時詼諧幽默,大家打成一團,從來不把我當老大看,經常在qq群發段子 ps圖黑我. 我們周五剛給他過了生日,黑了他一頓烤全羊:)。非常有天賦,學習能力的人。

3. 情商極高的另外幾個妹子,高學歷,漂亮的各大公司背景,工作中我看到的 三個字 :非常拼.

4. 很帥,感情又很專註的一位. 因異地戀最終分手,萬幸現在走出來了. 工作上也兢兢業業的 沒毛病.

5. 兩位 特別熱愛生活的妹子 ,小假期國內游,大假國外游. 這兩位一位是 默默的幫你把事情做了,一位是,工作起來像神經質,但卻是我遇到的最好的媒介bd之一.

我苦苦思索了下是否有因為外地人,本地人的原因導致什麼特別的事情,我想唯一一次是這樣的畫面

兩位同事陽台抽煙上海話聊天,我推門進入, 一位對另一位說,別講上海話了...

以上,後續有什麼想起來的再做補充


你們沒去過寬頻山KDS么?


是真的,不過相對而言沒有其他城市歧視上海人歧視的這麼嚴重。

比如很多地方會把「你一點不像上海人」當成褒義詞來對我用,我知道對方是好意,可還是滿頭黑線啊,設身處地想一下反過來如果上海人在酒桌上誇幾個北方人說「你們一點都不像東北人」,那可能會吵架吧。

年紀大的中老年確實會有部分人比較排外,年輕人的話就會好很多,這個是歷史遺留問題,三觀都是小時候養成的,之後的眼界越開闊越不排外,想想我們當年是怎麼看外國人的,現在又是怎麼看的。

話說又回來中國有不排外的城市/鄉鎮嗎?人和人大家互相不認識的情況下,不以貌取人的還能怎麼辦?兩個長相差不多的人一個穿得好,一個穿的破,一個講話和你一樣,一個講話和你不一樣。大家都會優先傾向前者,沒聽說過有誰公交車上會故意坐在陌生人旁邊。相比這種個人的喜好,國家政策上面的排外/歧視才是真的排外/歧視。。。


先說定義,再說結論。

如果說有一例上海人歧視外地人的日子,就代表上海人這個群體歧視外地人,那答案是有。

如果是「大部分上海人」是不是歧視外地人,答案是沒有。

那為什麼我們會聽到很多類似上海人歧視外地人的傳言不斷的在各路媒體(特別是自媒體)發酵?原因很簡單:上海人歧視與這座城市格格不入的不文明行為,恰巧做出這些行為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地人。

比如,我們討厭插隊,地鐵上先下後上,上車站兩邊,特別討厭地鐵上大聲講電話,一個人坐兩個位子,極度討厭地鐵上縱容孩子撒潑,隨地大小便等。

比如,我們討厭加班與畫大餅,認為這類領導/公司/老闆都是sb,「阿咋狸(騙子)開的公司」是一句抱怨。

比如,我們討厭「麻煩別人」,且討厭被別人麻煩,比如「兄弟,我下周到上海玩兒,能住你家麽?」

如果你說不行,你上海人不能討厭這些行為,哎,那好吧,上海人歧視外地人。

ps:我的資料庫只涵蓋上海80-95,不代表阿姨媽媽,我冊那看到阿姨媽媽也頭疼的不得了。

ps2:現在上海人才是弱勢群體好伐。我朋友和我講,外地人(中性詞)辦個暫住證就能上學,我們要找個好學校還要五斤夯六斤(吃力的)買個學區房。

以上,答主310。


要精確到個人來分析

另外早年間上海人對外地人的歧視主要是從蘇南、浙北到上海的人對從蘇北到上海的人的歧視

幾年前我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同事突然向我們借錢,關係好的一般的都借,我和他平時也沒打過什麼交道,就借了20元。

第二天他就沒來上班,溜回千里之外的老家了

我是不是該為了這20元追到他老家去?


我歧視在地鐵上撒尿的、占著位置睡覺的、隨地吐痰的、插隊的人

在某些人做出這些行為被我譴責後第一反應是:我因為你是外地人所以歧視你

個么就很尷尬了,看了下面的評論之後

答主看不起素質差的人。素質差的人被看不起了反應是:你看不起外地人。綜上兩條—沒素質的都是外地人。我這個理解有什麼偏差嗎?

我覺得是不是下次你這麼做之前我因該先說一句:這位朋友請問您是上海戶口還是外地戶口?如果是外地戶口的劃我先申明一下我並不是針對你,我只是說你這個行為沒有素質,我真的不是歧視你的人噢,即使你是上海戶口我也一樣會這麼說你真的要相信噢,你不要玻璃心噢!

但是說這麼多我又嫌麻煩,我也不想照顧你們的玻璃心,你愛怎麼想就怎麼想吧,反正你也打不過我。拉倒。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窮人會看不起富人?
中國為什麼總是出現地域黑?
難道沒有在外地居住的上海人遭受地域歧視嗎?
國外有地域黑嗎?
為什麼土生土長的廣東人把廣東以外的地區都叫做北方?

TAG:城市 | 社會心理學 | 地域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