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古生物有什麼重要的發現嗎?

最近少有聽到相關新聞了,確實少有進展嗎?


我就說兩個關於早期生命的大新聞吧。

(一)藍田生物群

2011年安徽皖南藍田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宏體生物群,裡面有宏體藻類,還有疑似腔腸動物(可見觸手與消化道)。藍田生物群時代差不多6億年,和甕安生物群差不多一個時代,但是甕安的化石主要以疑似動物胚胎為主(也可能是藻類)。啥是宏體生物,就是肉眼可見的生物,要是專業點就是大型的多細胞真核生物,在此之前公認最早的宏體生物群是埃迪卡拉生物群(其中的阿瓦隆生物群5.79億年,一直被認為是最早的。)

藍田生物群中的藻類:

藍田生物群中的疑似動物:

藍田生物群復原圖:

(二)中國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

在此之前我國雖然有埃迪卡拉型化石的報道,但是沒有地層露頭的原始層位上發現化石的報道,2013年在湖北宜昌三峽秭歸燈影組碳酸鹽中發現了很多可以與澳大利亞、納米比亞相對比的埃迪卡拉化石,其中還有很多奇怪而無法解釋的。這些化石發現時代是埃迪卡拉紀晚期,551~541百萬年。

三峽地區典型的埃迪卡拉化石:

三峽地區燈影組發現的新類型的埃迪卡拉生物分子霧河管:

參考文獻(圖片均來源於參考文獻中):

Yuan Xunlai, Chen Zhe, Xiao Shuhai, Zhou Chuanming, Hua Hong. 2011. An early Ediacaran assemblage of macroscopic and morphologically differentiated eukaryotes. Nature. 470: 390-393

袁訓來, 陳哲, 肖書海, 萬斌, 關成國, 王偉, 周傳明, 華洪,2012:藍田生物群: 一個認識多細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新窗口。

Zhe Chen, Chuanming Zhou, Shuhai Xiao, Wei Wang, Chengguo Guan, Hong Hua Xunlai Yuan. 2014. New Ediacara fossils preserved in marine limestone and their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Scientific Reports. 4, 4180; DOI:10.1038/srep04180.


謝邀~說幾個關於寒武紀大爆發的新聞吧~

近幾年雖然澄江生物群熱度正在減退,但是高端論文量仍然驚人。截取13年來幾篇,當然因為答主了解並不很深入,所以介紹盡量扼要,想了解更多就去看論文吧~

1.揭秘寒武紀大附肢節肢動物真相

2013年nature上的「Chelicerate neural ground pattern in a Cambrian great appendage arthropod」一文用澄江變態的保存(沒錯保存了神經==)揭示了長久以來有爭議的大附肢節肢動物(就是有一對特化的大附肢啦)的可能親緣。標本顯示他們在神經連接上大附肢節肢動物與螯肢動物有極大的相似性。(奇蝦就可能是大附肢節肢動物的特別一份子,這項研究有趣喲)

2.寒武紀節肢動物的心血管系統

13年nature的「An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arthropod cardiovascular system from the early Cambrian」一文則再次表現的澄江保存的逆天性,這次的研究對象是寒武紀節肢動物撫仙湖蟲Fuxianhuiids的心血管系統

補充閱讀「Specialized appendages in fuxianhuiids and the head organization of early euarthropods」密恐福利

3.威瓦亞蟲謎底揭曉

2015年的「New reconstruction of the Wiwaxiascleritome, with data from Chengjiang juveniles」為百年以來威瓦亞蟲分類的爭端划了句號,原來威瓦亞是軟體動物與環節動物共同的干群旁支

4.新的奇蝦

拉杆蟲(音)在2014年的發現「Brain structure resolves the segmental affinity of anomalocaridid appendages」不但為奇蝦家族添了新丁,也為奇蝦動物與葉足動物的關係提供了一些奇怪的腦洞

~~~太多了那,未完待續咯~~~

題主可能覺得跑題,這些小動物有什麼可算做重大發現的。不過如果他們加上時代背景:寒武紀大爆發。那此類研究成果頻頻登陸Nature 、Science系列刊物也不為奇怪了。


我個人認為,沈樹忠院士團隊的張以春副研究員等人,通過拉薩地體和藏南動物群的對比,發現中晚二疊世拉薩地體的動物群已變為暖水動物群,而藏南的動物群依舊為冷水動物群,所以認為拉薩地體此時「緯度相對較低,已向北漂移」 or 「古氣候發生變化」。若是前者,則在中二疊世,新特提斯洋就已經打開。就是個非常重要的發現。

Yuan D X, Zhang Y C, Zhang Y J, et al. First records of Wuchiapingian (Late Permian) conodonts in the Xainza area, Lhasa Block, Tibet, and their palaeo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s[J]. Alcheringa: An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alaeontology, 2014, 38(4): 546-556.


長著蝙蝠翅膀的恐龍——奇翼龍

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員和臨沂大學鄭曉廷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對一件珍藏於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的恐龍化石進行了研究後發現,這種生活於1.6億年前的小型恐龍具有像蝙蝠一樣的膜翼翅膀。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奇翼龍」,成果發表於2015年4月30日在線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這種長有酷似蝙蝠翅膀的恐龍再次刷新了我們對於恐龍的認識,從恐龍到鳥類的演化過程中可能經歷了多種多樣的飛行嘗試。

奇翼龍腕部的一個棒狀長骨結構,類似結構從來沒有在其他恐龍當中發現過,但卻在一些會飛的四足動物的腕部,或者肘部,或者踝部附近存在,這些動物包括蝙蝠、翼龍和鼯鼠等,奇翼龍腕部的棒狀結構和日本鼯鼠腕部長著的棒狀結構尤其相像。在所有這些動物中,這種棒狀結構都支撐著翼膜,用于飛行或者滑翔。在奇翼龍標本上,研究者確實也在棒狀結構和手指附近發現了殘缺翼膜。這意味著奇翼龍有著和鳥類及其恐龍近親完全不同的翅膀,它的翅膀像蝙蝠和其他會飛的四足動物一樣,主要由翼膜構成,而不是像鳥類及其近親那樣主要由羽毛構成。

這張圖片顯示奇翼龍翅膀(a)與其它有翼四足動物(b和c)的對比圖,蝙蝠的翅膀是圖d,鴿子的翅膀是圖e,翼龍的翅膀是圖f,日本鼯鼠的翅膀是圖g。

奇翼龍頭部化石近照

有意思的是這種翅膀的結構和西方神話傳說的龍倒是很類似。


挺多的,比如奇翼龍的發現暗示恐龍演化為鳥類的過程中不僅只嘗試了羽毛,還有別的方法。


這答案現在成了南古所成果彙報展。。


那啥,我說句題外話

我媽是遼西北票農村長大的

是的,就是那個滿地化石後來發現了中華鳥龍的地方

她小時候的日常是玩石頭

掰開,樹葉,扔了

掰開,魚,扔了

掰開,什麼鬼,扔了

要是留下來就好了……


我想吐槽,除了業內人士會關注本行業的信息,現在的群眾不愛看科學發現啊,不愛看科技項目啊,但凡有此類項目報道,底下噴子們一水的亂噴,什麼騙經費啊,專制國家啊,山區孩子還吃不上飯啊,外國出個科技新聞,不管他們看懂了沒,清一色的美帝掌握核心科技。新聞媒體也要吃飯,也要活著,只能去著力報道群眾愛看的,緋聞啊,強拆啊,社會陰暗這些東西,因為大家愛看


昆明魚:已知最早的脊椎動物

奇異東生魚:已知最早的四足動物

中華侏羅獸:已知最早的真獸類哺乳動物

古翔獸:已知最早的有滑翔能力的哺乳動物

獺形狸尾獸:已知最早的水生合弓綱動物


以2015年為例

大新聞一

中國科技大學提出2.6億年前生物滅絕新機制

中新社合肥11月25日電 (楊保國 吳蘭)記者25日從中科大採訪獲悉,該校科研人員提出距今約2.6億年的中-晚二疊世之交滅絕新機制,富含硫化氫海水的上涌或是重要因素。

化石記錄表明,距今約2.6億年的中-晚二疊世之交發生了一次生命大滅絕事件,造成了大量珊瑚、腕足、雙殼類等動物的消失。中國已故著名古生物學家金玉玕院士首次提出這一生命滅絕事件的全球意義,並在廣西來賓地區建立了該時期全球對比標準剖面(又稱「金釘子」剖面)。

在過去20年里,科學家們對世界各地這一滅絕事件的原因和機制展開深入研究,認為其機制主要包括海平面的大幅度下降、長期的寒冷氣候、峨眉山火山的大爆發等。但科學界對此一直存在爭議。這次生命大滅絕的機制探討亟待新的手段和思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殼幔物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沈延安教授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多硫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中-晚二疊世之交生命滅絕機制,取得了新的認識。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地球科學權威期刊《地質學》上。

大新聞二

中國發現全球最早人類化石 或改寫「人類來自非洲」

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官網消息,10月15日,《自然》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劉武、吳秀傑等在湖南省道縣發現47枚具有完全現代人特徵的人類牙齒化石的研究論文,表明8萬至12萬年前,現代人在該地區已經出現,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現代形態的人類,對於深入探討現代人在東亞大陸的出現和擴散具有非常的重要意義。

大新聞三

南京古生物所在海洋氧化與生物協同演化方面取得進展

南京古生物所通過中英合作在距今6億年前後海洋氧化與生物協同演化研究方面獲系列新進展

通過中英合作在距今6億年前後海洋氧化與生物協同演化過程研究方面獲得系列新進展。研究表明,早中元古代(18億—10億年前)全球淺海陸架地區廣泛存在的有毒硫化海水在新元古代早期(10億—8億年前)已經消失,新元古代中期大冰期(雪球事件,7.2億—6.3億年前)之後全球海洋氧化程度快速增加,至寒武紀早期(5.2億年前)海洋的氧化水平達到現代海洋的水平。這種海洋氧化過程與距今6億年前後包括動物在內的真核多細胞生物演化過程在時間上高度吻合,為揭示發生在該時期生物快速演化與寒武紀大爆發之謎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同時,他們還提出和論證了該時期生物協同演化新的假說,認為動物及其生物擾動作用的出現是地球—生命系統在前寒武紀—寒武紀過渡時期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鍵因素,並標誌了現代地球—生命系統的出現。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等雜誌上。

其他新聞包括

中國發現世界最古老的桃核化石,證明桃子起源於中國

考古確認陝西龍崗寺遺址百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

———————————————————————————————————————————

古生物研究的特色之一就是樣本(化石)是王道

所以重大發現必須依賴於化石發現,而厲害的幾個所,除了第一個,其他全是依賴化石群發現。

古生物領域中國比較厲害的幾個機構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古生物

http://www.nigpas.cas.cn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人類

http://www.ivpp.ac.cn/

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澄江化石群http://www.yklp.ynu.edu.cn/

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PISNU)-遼寧化石群

http://pi.synu.edu.cn/html/GSWYJS/index.html

這些網站上都有最新成果,以第一個為例

附上一個特殊的人

2013年:鳥類的進化過程——始於四肢均有翅膀,到後來僅前肢有羽翼。

早期鳥類雖然與恐龍和鱷魚一樣還使用兩個卵巢和兩條輸卵管,但它們已然像現代鳥類一樣,只保留了一個有效的卵巢和一條輸卵管,

其第一作者均為民科鄭曉廷


老家地處粵北地區石右灰岩山區,上世紀80的八十年代,,在山頂發現了一個象水魚烏龜樣的大石頭,手腳頭尾均有,中間肚處有條白根下來,有五六十斤,我將其扛回,埋於地下有近3O年了,我在想,此東西可能就是生物化石,說不定現在的陸地原來是大海洋。


貴州關嶺地區高超的雕刻技術,會讓新的化石不斷的驚艷面世


好像是去年吧,說發現了一種新的古猿,好像是你現在最早的古人還早的動物


只知道昆明魚

大一的時候舒德干給我們還講過


舒德乾的海口魚和昆明魚,尤其是昆明魚,寒武紀的脊椎動物。


謝邀…

這個也太多了吧,脊椎和無脊椎都有很多發現,無脊椎不太了解,脊椎動物的話可以整理重大發現的一個表格。

反正先佔個坑,慢慢整理再發。


好像是去年吧,說發現了一種新的古猿,好像是你現在最早的古人還早的動物


聽說最近在遼西又發現了大型食肉性恐龍,異特龍。


推薦閱讀:

如何平衡GDP與科研:貴州甕安挖掉6億年的寒武紀化石考察點?
目前以殘缺的化石作為滅絕生物的分類依據會不會存在許多謬誤?
距今15.6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為什麼是「大型碳質膜化石」?這個發現將會產生什麼影響?
科學家是如何分辨出恐龍足跡與坑的區別?
這是什麼石頭,是草化石嗎,有沒有價值?

TAG:史前生物 | 地質學 | 地球科學 | 化石 | 古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