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諾獎得主理查德·赫克因無錢治病被菲律賓醫院拒絕治療而去世?
諾貝爾獎得主無錢付藥費遭醫院拒收 悲慘離世
中國日報網10月13日電 綜合外媒13日報道,美國化學家、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理查德·赫克10日因身體多個器官衰竭在菲律賓馬尼拉去世,享年84歲。據赫克私人護士稱,赫克因嚴重嘔吐被緊急送往一家私人醫院,卻因無錢支付藥費被拒之門外。(Reuters: "It"s very sad. He was relying on his monthly pension of $2,500 to get by," Nardo said. Heck died in hospital after suffering a bout of severe vomiting earlier this week). (The Washington Post: Reuters said treatment and care had severely depleted his finances). (國內媒體還是要漲姿勢). 2010年,赫克與日本化學家根岸英一、鈴木章共同獲得諾貝爾獎。
聽到這個消息的我是非常震驚的,因為作為有機化學領域的學子,Heck在這個領域的影響實在太大。
除了Heck獲得諾貝爾獎的Heck反應,也就是鈀催化芳基鹵化物與烯烴的交叉偶聯反應。Heck還是氫甲醯化的奠基人,同時也是Sonogashira反應的發現人之一。這些反應不但是近幾十年有機方法學的研究重點,還在全合成領域應用廣泛。而像氫甲醯化反應早就在工業上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可以說Heck一個人改變了整個領域,還有整個工業行業許多。然而可能與個人性格與經歷有關,Heck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他早年並不是一個學者教授,而是在一家Hercules的公司進行研發工作,這也是為何他會去研究在工業上價值重大的氫甲醯化反應。在60年代末,他在JACS上連號狂發7篇關於Heck反應的獨立作者報道,引起了轟動,才被德拉華大學聘為教授。可以說他並不是一個典型的「體制內的學者」。Heck為人非常的謙虛,低調,內向,甚至到了謙卑的地步,這可能都與他的工作經歷有關。其實在他獲得諾獎也收到了很多榮譽和讚譽,但由於他自身也很淡泊名利,又極為內向,他並沒有像其他諾獎得主那樣」利用自己的價值「。相反,他退休之後,跟隨自己菲律賓的妻子前往菲律賓退休了。
可見Heck是非常厭惡social的。在美國科學界,social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雖然Heck作為從公司出來的研發人員,但他並沒有利用自己的發現反過來進行橫向投資賺錢。這也導致了他退休後幾乎沒有別的收入來源,甚至不能像其他諾獎得主那樣光開開講座,佔一個榮譽教授的位置。他很愛自己的妻子,跟隨妻子去了菲律賓,遠離了美國學術圈。然後在兩年前,他妻子的去世給了他巨大的精神打擊,再加上自己的疾病,他已經開始精神不正常了。這也一定導致了他悲催的晚年生涯。
美國學界許多人都在奇怪為什麼Heck不回到美國,可以想像,要是Heck回到美國他的境遇至少不會如此凄慘。據Heck私人的護理護士說Heck一直想回到美國,但至於他為什麼始終沒有回到美國而留在菲律賓,就不得而知了。
而在菲律賓,由於沒有及時找到公立醫院,私立醫院又不願賒賬,導致疏於治療而去世,實在是這個為了科學奉獻一生的人最大的悲哀。現在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科研課題組,是靠著Heck的成果而生存著的。突然發現有點矯情……原答案:只有傷心,毫無緣由的悲傷。在看到這條問題的時候正在食堂排隊買飯,看到一條答案,眼淚嘩的就下來了,止都止不住。其實沒有覺得什麼好評價的,作為一隻化學汪,上課並不怎麼好好聽課只能自己看書的學渣,我對於這些反應真的是深惡痛絕,有時候甚至會在想那些科學家為什麼要發現這些反應,特別是反應機理。特別是Heck發現的那些反應機理我一個都不懂。但是無論如何,對於這些科學家,尤其是得過諾貝爾獎的化學家,我總是懷著無限的崇敬,無關外貌,無關財富,甚至無關人品。僅僅是因為學識,僅僅是因為這些發現帶給科技的發展。有人說,沒錢就是看不了病,這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是乞丐還是諾貝爾獎得主。
但是醫院,不管是私人醫院還是公立醫院,都是指「以向人提供醫療護理服務為主要目的醫療機構」,目的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我絲毫不能理解僅僅是一時付不成醫療費就要硬生生的看著這個老人等死。至於費用,只是一時付不起,就像有一個答案說的,我們每一個學化學的孩子都捐一塊錢,不管多貴也是能集齊的吧。
不管說的再多,Heck已經走了,做什麼都是無濟於事,只希望不會有下一個人再因為這樣的理由被生生打入死門。看到這一條,突然想說點沒用的。非常非常跑題。
他在我眼裡是一個真正意義的科學家,他把某電池的效率由1%直接提高到7%。他天天穿個花布衫子,脖子上掛個瘸腿眼鏡,六十多歲了還親自做實驗,我有一次親見他跪在地上弄儀器,什麼都不管不顧的,眼睛裡只有那點實驗。但是呢,他在我們學校的職位就是個researcher(可能有變動)。為什麼呢,第一,他之前是搞研究的不是搞學術的(非體制內),第二,他脾氣像小孩也很bossy,跟誰都能吵起來,所以他人脈不大行,也沒有自己的大組。第三,他不太會講課,思路很快,沒有耐心,那課講的呦,選他課的一半都退了。必修的只能哭。
他把電池效率從1提高到7已經是二十幾年前的事情,當時他在瑞士本行業大牛的麾下,按他的說法,踏踏實實的實驗結果是6%左右,發表出來是7%。實驗全是他做的,後來的功勞,名字,諾貝爾提名,都是那位瑞士大牛的。他還在我們學校,跪在地上做實驗,每天騎自行車來回,職位是researcher.
不善交流,不「自我發展」「自我投資」的科學家,連學校都鄙視。
但是他不在意。他們不在意。
我是活在學霸中的學渣,所以一天天注意到的都是這樣的細枝末節,注意到這些只知道做實驗搞研究,其餘都不在意的人,給世界帶來的巨大變化。
說的都是題外話,但是Heck這件事讓我立刻想起了他。
我想他即使知道了他的晚年像heck一樣潦倒,他也還是一切照舊。他不是高尚,只是他們就是這樣的人。
最後,樓下居然有人猜出來是誰,這麼偏門也有人知道世界真小,請你們不要說出名字。。。 我會刪噠。。。起初看到這個問題我沒什麼反應,因為作為一個離開化學已經很久了的前化競狗,我似乎不記得有這樣一個人。
直到後來看到有人答了「鈀催化芳基鹵化物與烯烴的交叉偶聯反應」,我才想起來,那不就是這個反應么:
R-X+RCH=CH—&>RCH=CHR
這是每個化競狗都學過的偶聯反應啊。
剛剛忽然發現我和Heck的生日是每年同一天。
這種時候反而不知道該說什麼。願老爺子走好吧,你愛的人在天國等著你去陪她呢。我現在做的就是一個heck衍生反應…Heck老爺子作為有機界祖師爺級別的大佬,晚年居然如此凄涼,化學狗的境遇可見一斑。希望老爺子在天堂能有無限的物料設備和無限的PhD給他搬磚,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不說別的,在中國,任何人處於他這個身體狀態時被送到醫院,幾乎都不會被拒診。
咋一看,心理咯噔一下,化學諾貝爾獲得者都窮死了,我等小輩豈不是就是掉入深坑裡?再一看,原來是個人原因。不過真是可惜,諾貝爾獎獲得者啊,就這樣死了,如果發生在中國……畫面太美,至少醫院會被輿論給壓扁,有時候不是瞧不起菲律賓這類國家,化外之地不懂人才的珍貴啊。
急救時還要先收錢,這是違反人道主義原則的。任何人在那個狀態下送到醫院都不應該拒診。哪怕Heck老爺爺真的最後付不起了,全世界化學狗一人出1美元也能湊出來。
活生生一出:菲佣慘無人道不救窮苦百姓
前幾天看到新聞,看到幾個關鍵詞就感到情況不妙。
He retired in the Philippines in 2006 along with his Filipina wife, Socorro Nardo-Heck. Socorro died two years after Heck won his Nobel prize, said Michael Nardo, Socorro"s nephew, who had been looking after Heck since his wife"s death. The couple was childless.
Heck was often depressed after his wife died, Nardo told Reuters. He had been in and out of the hospital since 2013, when he survived a serious bout of pneumonia.....
相比之下Negishi老爺子醬油打的太好了,獲獎後幾乎環遊世界,每個國際會議都有他,雜誌慶祝他過生日還搞個專輯。。。
R.I.P.題外話:就憑馬尼拉的交通狀況,急病能活著送到醫院就已經把人品都用完了……
Heck反應啊,學有機的都應該知道它的價值吧真想保護這樣的人,如果我是他的妻子就好了。
如果他到古巴去,那麼也許能救活,畢竟古巴的醫療水平很高,而且價格也便宜,可以稱得上是物美價廉
我認識一個醫生,忙的,但也常受病家的攻擊,有一回,自解自嘆道:要得稱讚,最好是殺人,你把拿破崙和隋那(Edward Jenner,1749-1823)比比看……我想,這是真的。
拿破崙的戰績,和我們什麼相干呢,我們卻總敬服他的英雄。
甚而至於自己的祖宗做了蒙古人的奴隸,我們卻還恭維成吉思;從現在的卐字眼睛看來,黃人已經是劣種了,我們卻還誇耀希特勒。
因為他們三個,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大災星。
但我們看看自己的臂膊,大抵總有幾個疤,這就是種過牛痘的痕迹,是使我們脫離了天花的危症的。
自從有這種牛痘法以來,在世界上真不知救活了多少孩子,——雖然有些人大起來也還是去給英雄們做炮灰,但我們有誰記得這發明者隋那的名字呢?
殺人者在毀壞世界,救人者在修補它,而炮灰資格的諸公,卻總在恭維殺人者。
這看法倘不改變,我想,世界是還要毀壞,人們也還要吃苦的。 --魯迅當我看到這條新聞時,我感到很悲哀,難以名狀的悲哀,我怎麼也不會想到一個對自然科學做出如此巨大貢獻的化學家最後竟會是這般結局。許許多多的科研工作者在實驗室默默奉獻出自己的青春與才華,他們薪水和知名度可能都不高,但卻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所創造的社會價值不知要比那些娛樂圈明星高多少倍,卻鮮有人關注。。。PS:本來菲律賓在此之前就干過很多逗比事,這件事又讓我加深了對菲律賓的反感。
難以言狀的悲哀。老爺子年輕的時候供職於某公司,後來搞研究又獲得諾貝爾獎,按理說不該缺錢啊。就算突發性疾病,老爺子的家人,學生,同事難道連挂號費都拿不出來么。再退一步講,就憑老爺子的地位聲望,無論是捐款還是資助,也不至於沒救哇。只是單純的想為老爺子鳴不平。(在高等有機課上開小差刷知乎,忽然刷出這個話題,頓覺熱淚盈眶自慚形穢,算了,好好聽課吧。。。)
你這麼問,是想我們這些學化學的都轉行去CS EE嗎?
可惜啊,這麼優秀的化學家如此悲慘地去世了,命運就是這麼殘酷,一點也不給情面,誰都無法逃脫。赫克,你不會被我們忘記的!
這就是苦逼的化學磚工,哪怕到了諾貝爾獎的境界,依然會有如此悲慘的事情發生。。
在美國活的好好地非要跑到菲律賓去,這就是問題。別的啥都不想說,因為見過風風光光吃嘛嘛香的諾獎得主也不少了,無一例外大本營都扎在發達國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