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和中藥有多大關係?
近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1年度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理由是「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由於拉斯克獎被許多人認為是生物醫學領域僅次於諾貝爾獎的大獎,屠呦呦的獲獎在國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國內有的媒體在報道這一事件時把青蒿素稱為中藥,並說它讓人們重新燃起中藥創新的希望。其實青蒿素不是中藥,而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單一、結構明確的化學葯。有很多化學葯最初都是以植物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達菲,我們不能因此就說它們是中藥。
所謂中藥,應該是指中醫傳統上使用的、用來治療相同疾病的藥物。中醫雖然傳統上也用青蒿治瘧疾,但是中醫所用的那種青蒿(又名香蒿)並不含青蒿素,已被證明對治療瘧疾無效。青蒿素是從與青蒿同屬的黃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醫幾乎不用黃花蒿入葯,用的話也只是用來「治小兒風寒驚熱」,從不用它治瘧疾。青蒿素一開始也稱為黃花素或黃花蒿素,後來為了表明其與中藥的關係,才統一叫做青蒿素,再後來乾脆在藥典里把黃花蒿改叫青蒿,定為青蒿的正品,讓人誤以為青蒿素真的是從青蒿提取的。即便黃花蒿被用來代替青蒿使用,裡面的青蒿素也起不了作用,因為中醫是把藥物煎成湯藥來治瘧疾的(最著名的是以青蒿、知母、桑葉、鱉甲、丹皮、花粉煎成的青蒿鱉甲湯),而一旦加熱到60攝氏度,青蒿素的結構就被破壞,失去了活性,殺不死虐原蟲了。青蒿素的發現是許多人分工合作、相互競爭的結果,究竟誰的功勞大,至今爭論不休。不過,大家都公認屠呦呦起到的關鍵作用就是發現青蒿素受熱就失去活性,想到了要用乙醚提取。屠呦呦稱,她是在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一書中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說法,才恍然大悟不能加熱青蒿。由於這個故事,人們會說青蒿素的發現至少受到了中醫的啟發,葛洪也因此成了「東晉名醫」。其實葛洪是個煉丹的術士,《肘後備急方》則是收集民間的偏方,並沒有用到陰陽五行、辨證配伍,與中醫中藥沒有關係。事實上,葛洪記載的這個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瘧疾,也是很可疑的。青蒿素幾乎不溶於水(所以屠呦呦才用乙醚提取),用兩杯水(東晉的「升」很小,當時一升大約相當於現在的200毫升,也即一杯)浸泡一把青蒿,即使用的是黃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能達到藥理濃度的青蒿素。如果葛洪只記載了青蒿能治瘧疾,我們也許能認為有其合理性。但是葛洪共在書中搜集了43個治療瘧疾的偏方,其中有草藥,也有巫術。青蒿一條是其中很不起眼的,只出現了一次(而草藥「常山」出現了13次),也沒有說其療效有多靈。即使葛洪記載的青蒿偏方真的對治療瘧疾有效,它並沒有被葛洪特別關照,在隨後的一千多年間,也差不多被淹沒了。雖然某些中醫典籍中也會抄錄它,但是並不看重它,只是作為文獻備考。中醫和民間仍然不停地在尋找治療瘧疾的方法,屠呦呦課題組搜集了808個可能抗瘧的中藥,而同時的雲南小組搜集的中草藥單方、驗方竟多達4300餘個。這麼多的偏方正說明沒有哪個有突出的效果,否則就都用它了。而當時的實驗也證明它們無一有效。的確,雖然偏方如此之多,在歷史上中國古人從來就沒能抗擊瘧疾,每次瘧疾流行都死人無數。直到1950年,全中國還有瘧疾病人3000萬,每年病死數十萬人。有人以青蒿素的發現來說明「西醫西藥沒進入中國時,中國人也活得好好的」,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事實是,沒有一種中藥能夠有效地治療瘧疾,這個史實很能證明這一點:1693年,康熙皇帝患瘧疾,所有宮廷御醫和民間中醫都束手無策,最後是靠吃法國傳教士提供的金雞納樹皮粉末治好的。從金雞納提取的西藥奎寧進入中國後,成了最受熱捧的、最著名的藥物之一。在京劇《沙家浜》里,新四軍賴以治療瘧疾的藥物是奎寧,而不是青蒿或別的中草藥。青蒿素是「文革」期間集中全國力量用人海戰術研發出來的。動用了數十個單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員,用5年的時間篩選了4萬多種化合物和草藥,最後才發現了青蒿素。中醫和中醫典籍提供的眾多藥方沒有派上用場,和拿著一本《中國植物志》一個一個往下篩選的效率差不多。有人從青蒿素的發現認識到「中藥是尚未充分開發的寶庫」,中藥中當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還未被挖掘出來的化學葯,但是青蒿素的發現過程恰恰說明想從中醫典籍的記載中找到真正有用的藥物極為困難。青蒿素髮現之後的40年間,雖然有無數的科研人員試圖從草藥中再創奇蹟,卻再也沒能找到第二種能被國際公認的新葯,也就並不奇怪了。
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後的發布會上,一位印度記者問道:這次醫學獎的結果,算是對傳統醫學的一種承認嗎?諾獎委員會的成員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並做出了解釋。圖文來自於果殼網微博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後的發布會上,一位印... 來自果殼網
屠呦呦教授領導的團隊將一種古老的中醫療法轉化為最強有力的抗瘧疾葯,使現代技術與傳統中醫師們留下的遺產相結合,將其中最寶貴的內容帶入21世紀。 ——「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
好吧,我做為一個中草藥專業的畢業生(這點容易被嘲諷,此處自動免疫),雖然專業課內容早就還給老師了,雖然在網上中醫藥無用論占明顯上風,但是我還是想表達一下我的觀點——嚴格意義上講,青蒿素不能算是中藥,只能算是「中國研究出來並命名的葯」,但是它是中醫理論的一次發揚,和中藥有用論的論據。
首先說為什麼不能算是中藥,對於中藥的認識,題注中說的很清楚了,「中醫傳統上使用的、用來治療相同疾病的藥物」,那麼顯然,目前的證據都指向傳統中醫中使用的「青蒿」使無效的。那麼青蒿素的發現,就成了一件徹底的基於現代藥理學、有機化學等等學科基礎上的一次藥物發現,跟中藥是沒有直接關係的。但是不要忘了,我國的植物學起步之晚,以及在之前並無系統的植物學,我們現在熟知的界門綱目科屬種都是近現代才開始系統建設的。這裡面有極大的可能,在建立植物分類時,將青蒿與 黃花蒿與傳統中醫藥里的青蒿與 黃花蒿搞混淆了。這個暫且不論,無頭賬。再說為什麼青蒿素的發現是中醫藥有用論的佐證。比如,當我發燒的時候,醫生在了解病因後,可能會給我開尼美舒利,也可能告訴我吃柴胡口服液。柴胡中含有的柴胡皂苷也許就對症了。但是中國古代的醫生是不懂柴胡皂苷的,古代也沒有這個叫法,那時候人們只是知道柴胡這個東西能退熱,恩,那就用吧,至於是哪個成分起的作用,不知道。後來我們建立了系統的學科,從西方引進了有機化學,用現代的儀器分析了它的有效成分,發現了是裡面的皂苷、甾醇、丁香酚一類的東西在起作用,於是就說中藥沒有用,是中藥裡面的東西有用?顯然不能。
現在仍然有很多的中藥藥方在使用,很多中藥的有效成分也被系統的檢測和查明,也能夠有效的提取,在使用中 的時候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熬一鍋湯水了。有效成分們被精確命名,但依然改變不了他們曾經存在於某一碗湯水之中的事實。在目前治療癌症時,普遍採用的化療,其中能夠殺死癌細胞的,就是其中的一兩種藥物,但是為什麼還要輸一整天的液?其中使用的A為有殺死癌細胞的,但是A有強烈的副作用,所以需要用B來控制它的副作用,但是B也不一定夠,所以要用C來輔助它,不過可能要先輸C,再輸B,因為CB不能直接混合。這種治療方法從國外傳進來,人們覺得真牛逼,不過這種做法在我國古代被叫做「君臣佐使」,具體體現就是在煎藥的時候,有藥引,有先煎,有後放,有不能同服。那到底是老外學習了中醫,還是東西方殊途同歸了呢?中醫藥這兩年被否定的太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人們逐漸的發現了它的不嚴謹性,和其中的太多的經驗操作,不像西方醫學(準確的說是現代醫學)那麼嚴謹。但是醫學中總有很多小病是根據病人病情和體質來臨床決定的,我們一定遇見過,在打針的時候,醫生想了想,有給你加了點藥量;這跟中醫說的多喝一點有什麼區別呢?有很多的葯是要精確到毫釐的,巴豆半斤這樣的恐怖笑話是很少發生的。
我一直覺得,人們在否定中醫和中藥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分清楚否定的對象,中醫藥是傳統醫學,他跟以前歐洲不敢吃番茄是一樣的;而我們現在所講的「西醫」,應該是「現代醫學」,用現代去否定古代是沒有意義的,他們是一脈傳承發展過來的,就好像,我們現在翻翻QQ空間的黑歷史,就認為自己永遠是個二逼?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基本藥物名錄。這部名錄裡面沒有一個中藥、中成藥、中藥注射液,如果世界衛生組織要推廣中醫,怎麼不放中藥到基本藥物名錄裡面嗎?有人找到幾個與青蒿素相關的化學單體抗瘧葯,說這就是中藥。青蒿素是現代醫學從黃花蒿裡面提取出來的化學藥物,跟中醫有什麼關係?有人說屠呦呦受葛洪啟發才發現青蒿,這又跟中醫有什麼關係呢?
- 葛洪是一個煉丹術士,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醫。他寫的那本醫書是煉丹術士收集民間偏方,並不是什麼中醫典籍。
- 葛洪同時記錄了數十種抗瘧方子,甚至包括一些很荒誕不羈的抗瘧方子,比如「日始出時,東向日再拜,畢正長跪,向日叉手,當閉氣,以書墨注其管兩耳中,各七注,又丹書舌上,言子日死,畢,復再拜,還去勿顧,安卧勿食,過發時斷,即瘥」,就是徹頭徹尾的巫術。他以及後來的中醫都不知道哪個方子(包括巫術)能真的抗瘧疾,而且葛洪以後上千年,他的青蒿抗瘧方子也沒有被其他中醫採納成為主流抗瘧方,被遺忘在角落裡。歸根結底,中醫沒有本事來評價藥物的療效。
- 葛洪的抗瘧方子根據現代醫學的理論,也不可能產生足夠的藥物劑量與療效。屠呦呦試驗了上百種方法,最後找到用乙醚來萃取青蒿素,葛洪有用乙醚嗎?
- 本草綱目裡面提到的青蒿,是不能夠提取出青蒿素的。能提取青蒿素的是另外一種藥材叫做黃花蒿。
- 康熙治療瘧疾。當時集合全國最有才的中醫,也治不好康熙的瘧疾,怎麼當時沒人用葛洪的抗瘧方?最後靠傳教士進獻的金雞納霜才治好康熙的瘧疾,否則大清國歷史要改寫了。
很明顯,青蒿素就是一種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現代藥物,跟中醫沒什麼關係。如果沒有現代醫學,中醫再過一萬年也搞不出真正有效的方子。
青蒿素是醫學成就,跟你中醫有屁的關係。
還真是這麼回事,人家大蒜精,魚肝油,維生素片才是營養學的產物,你們吃的那幾千年的飯只是造了幾千年的大糞而已,與營養學有屁的關係。
這麼簡單的邏輯都掰扯不清楚,就好意思討論青蒿素與中醫的關係,還要不要臉了。
這篇文章至少有兩點不妥:一是葛洪並非屠呦呦才成為名醫,人家本來就是。二是葛洪記載的是絞汁服,並不是青蒿浸水服,是服青蒿汁,而非浸泡青蒿的水。
中醫與青蒿素的關係差不多是蘋果與牛頓三大定律的關係。
用中藥的成份效果去談中醫藥,那就是在耍流氓!
跟中醫理論沒有關係,中藥庫的功用是縮小了篩撿範圍,作為一個千餘年來靠窮舉和試錯得來的倉庫,相當於做了一次粗揀,使得屠呦呦及其同儕起始點的範圍大大縮減。
題主麻煩把中藥的定義(中藥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認識和使用的藥用物質及其製劑。)、解釋(中藥是在西方醫藥全面傳入以後,為了與西藥加以區別,因而作為我國傳統藥物的總稱。中藥所使用的藥物大多數源於我國天然產物,也有外國產的,還有少數化學藥品。因此,中藥既非天然葯的代名詞,也非單純地域概念)研究清楚了還有找個學過醫古文的幫你解釋一下葛洪《肘後備急方》里關於青蒿的文字描述至於青蒿里有沒有青蒿素,請至少貼一篇相關SCI上來,謝謝
中藥和西藥到底有多大區別?
首先是理論的不同中藥,是指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用於預防、診斷、治療或調節人體機能的藥物。
西藥即為有機化學藥品,無機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 (內容來自百度百科)請注意「中藥理論指導!!」。
所謂中藥理論指導,也就是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即所謂的西醫)是兩回事情。概括地說,中醫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西醫則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人生病則是因為陰陽失調引起的。中藥理論則建立在中醫理論之上,認為藥物中含有「陰、陽」兩氣,陽虛補陽,陰虛補陰,通過藥物的物性平衡人體中的兩氣,從而達到陰陽平衡(身體健康)的作用。
更何況,題主提到的,其實葛洪是個煉丹的術士,《肘後備急方》則是收集民間的偏方,並沒有用到陰陽五行、辨證配伍,與中醫中藥沒有關係。其次,二者對於「提純」概念的不同理解
在藥店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XX中成藥的說明書上明確註明XX(藥物名)提取物。許多人根據這種想法,順其自然地將青蒿素歸結為青蒿的提取物,並將之歸為中藥一類,其實並不然。西藥中也有其植物提取物,如當年治好康熙帝的西藥特效藥金雞納(即奎寧)實際上也屬於植物提取物的一種,從金雞納樹的莖皮和根皮中提取,分離得到。而中藥中的提取更多的是對於藥材中水分的去除,現在很多中醫也會賣一些粉末狀藥物,用干藥草研磨製成,不需熬煮,可以直接用水化服。工廠製藥則另有方法,一般是利用濃縮液和酒精進行水提,取其清液即為藥物提取物,其成分冗雜,與西藥強調的提純完全是兩回事情。中藥提純,是為了方便患者服用,西藥提純,則是為了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最後,青蒿素到底是哪來的
青蒿素是從植物黃花蒿莖葉中提取的有過氧基團的倍半萜內酯藥物,熔點156-157℃ ( 水煎後分解)。水煎後分解 !!!題主也在題目中提到,青蒿素幾乎不溶於水。。。
綜上,可以得出青蒿素的發現和中醫之間的關係:中醫書上的某些偏方啟發了相關團隊,為團隊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無他。私以為,它們並沒有關係,我也不希望它們有關係。如果非要說它們的存在的那麼一點聯繫的話,我只能說,機緣巧合。
青蒿素按照我對中醫的本質的了解,它並不是中醫思維的產物,它更像是為了迎合現代醫學而出現的東西。它的成功,在我看來,會帶偏很多中醫方面的人在以後的道路上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這是我所擔心的,這也是我希望它們並沒有什麼關係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希望現在討論中醫西醫的人,都想一下中醫西醫的本質。關於這一點,個人有些拙見,在下面的鏈接里。歡迎大家前來討論。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499226/answer/153752425?utm_source=com.ucmobileutm_medium=social借用2個鏈接科學網—青蒿作用發現的先後:余亞綱、顧國明和屠呦呦
科學網—屠呦呦隱瞞不報青蒿素髮明過程中他人的原始發明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屠醫生並不是傳統的中醫師,如果她真的按照傳統中醫的提煉方法來提煉的話,第一:不可能不成功,第二:藥效也會是普通藥效三倍以上。
其次,中醫講的是辯證,在人體和自然環境這個不斷變化的活性系統中調整,讓人體內外和自然環境達到一個平衡和諧的狀態,而不是誰壓倒誰,誰打敗誰。這個世界,甚至宇宙都是處在物質能量不斷轉化之中的,沒有什麼能保持永遠的不變,無論是形態,還是內在。自然環境中,包括人體本身內部充斥著無數的菌群,微生物,他們也在不斷的進化,更新換代,甚至每個人的體內都有一些屬於自己的獨特的菌群,這樣的情況大家用一種藥物治療就本身意味著有一部分人是不可能被治療成功的。看到很多人在爭論青蒿素算不算中藥的問題,在古代中醫的眼裡天地萬物無不可入葯,空氣也罷,香氣也罷,江河湖海之水,天降甘霖霜雪之水,植物夜露成霜之水無不可入葯。藥性有正反之別,但無好壞之分。作為中藥的首要條件是必須是有活性物質的能量,可以和人體產生效用。按照現在的中醫理念,青蒿素是被提純後固化的物質,已經不是中醫理念中上品葯的範疇了。
古代不是沒有提純藥材中單一成分的方法,沒有將提純某一味葯的某一種成分來作為發展方向是因為提純的物質是固化的,是器,而疾病,菌群,病原體,微生物,包括自然萬物乃至人體都是蘊含能量的活性物質,時刻都處著運動中的,瞬息萬變。以下器來治病養生本身就是下下策,一旦菌群,微生物發生改變,提取的針對性非常強的某單一物質就失去了作用。這始終是很被動的醫療手段,從疾病被發現,被研究,再找提純物來治療期間始終都是走在疾病的後面,被動的跟隨著疾病的步伐在走。這是下者器的治病理念。
中醫反對西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現在的西藥提取物的副作用,和西藥發展的不成熟,當西藥技術成熟到含有化學成分親近人體天然的系統的時候,中藥西醫的爭論都會消失的。而那個時候的西醫應該可以成功複製人體器官,甚至是人造人技術,只不過,能不能走到這一步猶未可知,創造是屬於宇宙的核心,不想去妄加評論。
按照真正古醫的理念,連所謂的中醫,西醫,中藥,西藥這些框架都是要化掉的,但是現在幾乎沒有人能達到這個境界,人心本自有別。
莊子說,無用以用方為用。這才是中醫的根本理念所在。從大局觀入手,從疾病的根源入手,用生生不息的理念來調和人體和外界的平衡。屠醫生採用的方法,是一個一個的去摳藥材的每一個成分,醫方。要知道,以現在的手段是不可能把藥材的全部成分全部解析出來的,因為分子,原子,粒子,可以無限分解,人類總是在打破自己過去的認知,了解更微小物質的存在。所以所謂的有效成分其實並不一定是這種藥材的真正核心成分。而,何所謂有效何所謂無效?這也不是永遠不變的。
醫方是千變萬化的,因為醫方是活的,醫方採用的藥材配伍也是活的。中醫本身的理念來自於宇宙的根本。以能量對能量。現在的西醫是注重癥狀加以治療,希望一種葯可以治療一種具體的病症
中醫這種根據個體差異量身定做的醫方,是完全不可能萬人一方的。屠醫生只是以西醫的理念在中醫系統中找一個成分,一個有效成分,一個元素分子式去直接摧毀病毒的分子式而已。所以屠醫生和中醫沒有多大的關係。屠醫生的青蒿素可以作為一個課題研究,但是對整個醫學和人體健康能起到的作用從時間來看,是短時間的效用。而傳統中醫的理念是大局觀為重,無論經歷多少代的醫者,中心理論都不會改變。屠醫生這個研究是西醫現代醫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學術課題。是有些報道誤導了大眾。現在中醫師不被信任是因為辯證不清,開方不明。但是不能因為某些人的不給力而說中醫是糟粕。如果說中醫無能,是糟粕,那為什麼自古以來日韓會當中醫是寶貝去廢寢忘食的研究?中醫是難成,但是成一個,每一個都是曠世大醫。
病毒,細菌,病原體是不斷進化的,不是死靶等著你來打。西醫的提煉方法有它的優勢,每個學科的發展都有它自身存在的價值,但是人體和化學藥品還有一個相容性的問題。化學藥品被製成以後就是固化的結構,始終是死物,而人體,自然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固化的藥物用在人體首先需要的是克化它。但是它沒有代表自然能量的活性物質,對人體沒有什麼真正的裨益。化學藥品的原理是消減疾病但是同時作用於人體就是個損耗的過程。所以傳統中醫不認可西醫的某些方面,但是無論如何西醫也是在自身理念的基礎上不斷的發展進化的。雖然依舊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依舊在不斷的進步。只要真正的治病救人的目的在,從人類來講就有存在的價值。中醫西醫從來不需要分對錯好壞。西醫理論的出現是人的歷史造就出來的,論斷好壞還為時尚早,也不必要。
中醫西醫都是醫學範疇,都是以治病救人為目的,從這個角度說,中醫西醫沒有什麼區別。只是方法手段不同而已。中藥西藥也是如此。有些人認可西醫,有些人認可中醫,爭論在哪一個更能對人類有更多的益處和幫助,哪個方法理念更先進而已。這和其他學科的發展中的爭論都是大同小異的。
青蒿素的提煉不是中醫的勝利,也不是西醫的勝利,是西醫理念發展中一個發現而已,當青蒿素麵對的瘧原蟲如果發生變異了以後,西醫就需要重新去尋找治療的藥物了。所以青蒿素得到了一個獎項從時間上來看是西醫不斷發展中的一個成果。如果真是有為醫的志願,所謂的門戶,派系,乃至萬物的分別都應該放下觀點:青蒿素與中醫無關,與中藥無關。
中醫醫生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治療疾病的醫生;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使用的植物葯、毒藥、食物、針石、器具,包括人本身(導引按蹺、武術氣功等)等眾多物體。中醫治療瘧疾包括其他疾病都是以調整人體五臟六腑的強弱關係(即相生相剋)使之達到一個平衡,以喪失發病條件為治療過程。
即中醫理論認為人體之所以會生病,並不完全是因為病菌等異物(其實古代的人知道呼吸的空氣雖然摸不著看不見,但是『風』字表明他們知道有東西。)在人的身體里;相反,是這些異物一直存在,只是相當於滅活狀態,不能大規模進行繁殖,是人體提供了一個適合異物迅速繁殖的『場所』,即「培養皿……」。那問題來了,為何昨天/去年沒感染,今天就得了瘧疾了,因為去年昨天你還不是培養皿,你還並沒有給瘧原蟲等異物提供充分的迅速繁殖的條件。是你的身體發生了某些變化,五臟六腑的功能某個增強某個減弱,剛好造成了你的身體條件適合瘧原蟲繁殖,所以才得了瘧疾。那麼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中醫望聞問切,得到了寒熱虛實等癥狀,用一些植物葯,毒藥或者諸如灶心土、人中黃、爛棺材之類聽上去似乎人神共憤的東西進行治療,讓五臟六腑中虛的實一些,實的虛一些,熱的涼一些,寒的溫一些,以達到平常人的水平。那麼體質改善了,培養皿失效了,瘧原蟲還能繼續繁殖么,顯然不能,既然不能,那跟滅活了有什麼區別呢?青蒿素治療瘧疾包括西醫西藥治療疾病是直接對抗瘧原蟲以及其他細菌病毒等進行滅活。
此舉簡單粗暴,準確明了,似乎一勞永逸、無懈可擊。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消滅了一種瘧原蟲,還會出現千千萬萬種瘧原蟲;再如HxNx型病毒變種不可勝數,當時進行疫苗滅活,再次出現變種就幾乎徹底無效,甚至疫苗本身淪為培養皿。。。(我開玩笑了。。。)
所以,就看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了。
我是這麼看的:
1、人體包括幾乎所有動植物其實根本不是動植物本身,有研究不是說人=10%人自己+90%細菌么,可見人並不是非要把這些異物殺光才叫健康。人需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人也需要與病毒和諧相處;疫苗在滅活特定細菌病毒的同時絕對不可避免對人體內部諸多已經與人類和諧共處了xxxxx年的細菌病毒進行滅活。而人目前對這些人體自帶的細菌病毒的了解程度還非常低。根本不知道消滅他們的過程潛移默化影響了人體哪些機能。如果從現在開始每一種會造成人類疾病的細菌病毒都進行滅活處理,那麼人將與自然界中越來越多的細菌病毒進行鬥爭,而這一過程代表著人類將越來越容易得病。2、現代醫學進行各種研究所產生的利益巨大,匪夷所思。誰也不敢說自己的認識就是正義的,就是正確的。然而只有極少數人才能認識這一點。說回來吧。
青蒿素的直接使用是現代醫學無疑。絕非中藥。青蒿包括一切中醫方子所使用的植物葯僅僅是植物葯!
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使用這些植物葯,才可以稱之為中藥。否則只能稱之為植物葯。所以,廢醫驗葯本質上講就是廢除中醫。
屠呦呦先生受到古代中醫書籍的啟發,採用的是現代科技手段從植物葯中提取青蒿素,並使用現代醫學方法對抗瘧原蟲以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從而獲得諾貝爾獎。
以上。歡迎指正。上課學到這個題必須強行答一波為什麼屠呦呦可以發現青蒿素?因為她的名字 (??? ? ??)來自辜正坤老師的解答:因為屠呦呦的名字來源於「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她和小夥伴解釋名字來源的時候一定會這樣解釋 於是蒿字對她有特殊的意義 於是她就能從古醫書中一眼相中「蒿」為什麼不用「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解釋?對不起坤坤老師不想知道 (?′ `?)
【屠呦呦的獎盃】:誰指控了誰的自尊,長臉還是掌臉?
中國學者獲得外國人的嘉獎,當然是好事,因為至少獎金可是真金白銀,而且數目不小。然而這種萬人敬仰,喜大普奔的氣勢卻讓人擔憂:一個外國基金組織,真的懂中國醫學嗎?而且消息一經傳出國人萬人空巷,大喊這是中醫的逆襲和復甦的徵兆!對此,我只能說 呵呵 了。
當然說話得有根據對吧?給個理由先!好,我們來看看這位中國藥學家都幹了些什麼。
喜大普奔:屠呦呦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因發現了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而青蒿素號稱是治療瘧疾的最有效成分。
查閱資料得知,青蒿素是青蒿中的一種成分,對瘧疾有高效的治療作用。注意,說白了就是一種植物提取物,各位,是提取物哎,這跟中醫有半毛錢關係?!誰聽說過中醫治療疾病用的是動植物提取物了?這是分明是西醫的理論和手段好伐?
我們再來看看諾貝爾獎這些年都幹了些什麼:
最令人遺憾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原來拉爾夫·斯坦曼已經去世,而且就在頒獎儀式的前三天。
如果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在你身邊而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那諾獎歷史上最令人遺憾的事情莫過於,諾獎來了,而你卻在三天前離開了。
最「巧合」
1934年,諾貝爾醫學獎授予了三位醫學工作者惠普爾、邁諾特和墨菲,表彰他們在發現用生牛肝可治癒惡性貧血事件上做的突出貢獻。但事實上這三位醫學工作者的研究並非針對惡性貧血,而是缺鐵性貧血。奇怪的是,即便如此,他們的工作依然有成效。原來牛肝中就富含缺鐵性貧血所需要的鐵,又富含惡性貧血所需要的維生素B12。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不情願」
羅伯特·盧卡斯由於在理性預期宏觀經濟理論方面的成就而獲得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早在1989年她的前妻就已經預測到他會獲得諾獎,於是在他們辦理離婚手續時,提出「若盧卡斯在1995年前獲得諾獎,她應該分得一半的獎金」。在當時的盧卡斯看來,這就是個天大的玩笑,於是他答應了。1995年,盧卡斯獲得諾獎,欣喜之外,他不得不按照之前的約定支付前妻一半的獎金。
最「另類」
總是有那麼一些「另類」的人,面對殊榮不屑一顧。法國當代著名文學家讓·保羅·薩特就是這樣「另類」的人,當他得知自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即刻對外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此獎項,理由很簡單:謝絕一切來自官方的榮譽。
最「省事兒」
1901年,X射線發明人德國科學家倫琴收到一封來信,信中邀請他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這位教授回復了一封出人意料的信,說斯德哥爾摩路途遙遠,需要向校長請假才行,能不能將獎牌與獎金寄過來。瑞典的答覆是:獎牌不能寄,還是跑一趟吧。倫琴只好前往斯德哥爾摩,但他領到獎金與獎牌後就即刻打道回府,連獲獎後例行的講座也取消了。
最「奇葩」
你能過沒有手機的生活嗎?2013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機,以至於他未能在第一時間獲悉自己獲獎的消息,而是從鄰居的祝賀中得知自己獲獎的事情。
事實上,諾貝爾獎要真正頒發給真正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只是一個概率性事件。原因很簡單,諾貝爾獎的評委能力有限,要判斷各個領域的學術和實際價值力不從心;第二,從歷屆獲獎者的「奇葩經歷」我們不難發現,諾貝爾獎的評比完全是「一廂情願」,大多數時候自己要舔著臉給別人發獎,而當事人壓根就 不 知 道 有 這 回 事!這是何等的草率和魯莽?要評價一個學者做出的價值,卻從來不去了解他,甚至從來不去聯繫他,你憑什麼?
很多人都說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是大大地打了中科院的臉。這種說法更是離奇。我知道很多人的思考力有限,我們來講個故事好了。
很久很久以前。。。額。。。恆久恆久以前,有一天,在一片巨大茂密的原始森林裡獸聲鼎沸,因為一群由老虎組成的評委要為獅子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長跑大賽,獎品豐厚。消息已經傳出,一片嘩然。。。
看出其中的問題了嗎?老虎評委,獅子選手,這是張飛戰秦瓊的節奏不?而恆久恆久以後,這種鬧劇再次上演,不同的是,前者讓眾禽獸感到荒謬,讓被參賽者感到憤慨,而今日,不管是參賽者還是觀眾、路人都是一片歡喜雀躍。我對這種結局很吃驚。
縱然是中科院不識貨,沒有把屠教授選為院士,也犯不著我們的藥學家的價值就要一個國外團體來染指吧?縱然是國內人有眼不識泰山,外國人就一定旁觀者清,一眼就能穿透「當局者迷」的昏庸,找到失散多年的親人。。。額,學霸,發現埋沒多年的千里馬?從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真的就能代表中國醫學的最高成就了?那等於是說,外國人說的一切都是金子,中國人眼中口中的全都是。。。額,屎!
看到了吧,屠教授的成就被諾貝爾獎承認,並不是屠教授給國人長了臉,而是赤裸裸了打臉!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國外學者對諾貝爾獎普遍保持淡定和存疑的態度,對他們來說,它不過是一個然並卵的存在,得了,不能說明自己真的就成就逆天了,因此而自尊心爆表,揚言要改變世界;沒得,也不會覺得自己就一無是處,自己的價值就不存在了。這才是理性的態度,也是作為有價值有成就的學者應有的思考力。
很顯然,國人對此一片膜拜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我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到了何種昏聵的地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價值了,要讓別人來說,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舔著臉問別人:我到底是誰啊?我到底有沒有用?莫言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我們很冷靜地看到,其作品與「真正」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成就還是有著很明顯的差距,而且,莫言真的就代表當代中國文學的最高成就了?
最後,筆者覺得,判斷一個東西的價值很簡單:第一,不要問元芳,更不要問外人,看大眾怎麼看,帝國主義的1000座豐碑都抵不過人民大眾的口碑。第二,不要聽叫獸叫,把戒尺交給時間。用習大大在93閱兵演講中說到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
銀民萬歲!再加一句:時間萬歲!
掃描二維碼關注
我瀏覽了一下,只想說中國的教育系統里急需加一門方法論的課程,才能避免這些糾纏不清的連辯題是什麼都分不清的SB式討論。
個人認為其實西醫中醫是不準確的。應該是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才準確些。。起碼大家知道的傳統西醫治療黑死病的建議是不洗澡。。沒比傳統中醫強到哪去。。有差距的是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包括傳統中醫和西醫)。所以單純中西醫的說法覺得並不正確。。應該說這次青蒿素是現代醫學的結晶。
很多人又要把青蒿素歸於中醫藥的功勞了。什麼是中藥?這個不管產地是哪裡,只要它能以中醫的理論指導來進行疾病治療,那肯定是中藥,比如沉香。然而,青蒿素到底是什麼中藥?歸哪個經?性味如何?經靜脈注射的藥物,中醫經過了脾胃運化沒有?
推薦閱讀:
※作為一名中醫,為什麼厲子卿先生的所有回答我都不能評論?中醫白蒺藜博士、蘇碩士的為什麼也不能評論?
※該如何看待:《中國藥典》收錄有24種感冒藥(中成藥)加入了西藥成分?
※為什麼蛇杖是醫學的標誌?
※中醫博士都學/研究些什麼?
※目前,中醫是否進行中藥/治療方法的毒理學/副作用研究?
TAG: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