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的自然語料在學習過程中有什麼優勢和不足之處?

補充1:這裡的自然語料是指:authentic materials,即英語電影,美劇,演講,脫口秀等網上的影音資源。

補充2:這些資源對於英語學習,有什麼優勢和不足呢?


我學習外語時很大的一部分是通過電影,電視劇,音樂來學習。

優勢是:地道,無論是口音方面,語速方面還是辭彙方面都會接近本地人實際語言習慣。比課堂上學的東西實在多了。

文化,一般電影里/電視劇里多多少少都會提到/涉及到各種歷史和現代的文化主題,人物,事件可以幫助你一邊學習語言一邊了解本地的文化 (也是課堂上很少教的那些事兒)。

交往,如果想交外國朋友的話, 對他們流行文化有所了解會使你更容易跟人家相處, 英國人不太喜歡討論歷史,政治,治學(起碼與比較陌生的朋友不願意聊)但是很樂意討論電影,電視劇等等。

不足:

中國比較不方便的一件事是很多外國電影都有中文字幕,這對學習很有害。在你以為自己在傾聽時你的腦子其實已經自動開始讀下面的漢字。 所以為什麼有些中國學生雖然看很多英語電影但是覺得聽力還是沒有進步。

這樣的練習是』被動『而沒有 』反饋『 如果跟外國人進行交流或者做一些電腦練習的話一邊聽一邊說不僅更積極但是會驅動你的Muscle Memory,更容易記住生詞和常用句,更會意識到語法的重點。 也要按照自己的水平進行, 中級英語看電影/新聞如果太高級的話也是白看了,我開始時就看 』喜洋洋與灰太狼『或者 』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之類的東西,慢慢提高能力。

學壞!如果看的都是愛情片,搞笑片或者犯罪片,你可能對英國產生了很多誤解。 我記得第一次來中國很多人問我英國的生活是不是就像Skins那樣。我也是醉了。。。 還有我一個朋友,原來非常喜歡英國電影的Cockney一直想模仿英國的現代流行語。 現在自己都沒法看他發的微信,FB什麼的那樣的英文跟神經病似的看著都不舒服。 看東西得話也得看一些正式,教育之類的 (我很喜歡David Attenborough做的紀錄片)。

總之來說, 多聽多讀多說多寫,只能對你的語言水平有助!加油哦!


瀉藥

優勢是讓你在沒有出國的狀態下處於native的語境中 這裡的不足我理解為 如果只靠這些而不背單詞不閱讀不自己寫作能不能學好。很難。如果只是借著字幕看 看完不把不認識的單詞記下來 不把沒見過的口語用法記下來 不校正那些自己發錯音的單詞 猶如走馬觀花 幾乎沒有什麼卵用。建議將辭彙擴充到一定水平再看 不要盯著字幕 而是在字幕的幫助下將每個單詞都聽清。


優勢是量多易取得,然後五感調動不枯燥使得學習不枯燥,同時你可以通過對比修正提高自己的語音語調語用。劣勢是這些對於真正學好一門語言是遠遠不夠的。

掌握一門語言並真正可以得心應手地運用並且成為一個在其語言環境中well educated的存在需要大量的學習和積累甚至於天賦。語言史,語音學,語義學的學習是必須的,文學作品的廣泛閱讀和精讀是必須的,文化歷史發展的掌握也是必須的。這些東西在國內頂尖的大學的外語專業都不一定全部學得到學得精。

不過題主也不用太在意畢竟外語對於大部分人只是一個工具,不搞研究也沒必要學那麼精。題主所提到的資料好好利用的話還是足夠和外國人隨便聊聊了。


單純使用自然語料有一些缺點,這些缺點正是我反對單純靠閱讀小說、看電影等學英語的原因。(當然,小說、電影也有很多優點,只不過優點比較明顯,所以放到結尾再說)

我把缺點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語料本身的先天缺點,這樣的缺點是很難避免的。第二類是使用方法不當造成的缺點,這些缺點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避免,或減少危害

先天缺點。(為什麼「先天」兩個字給人一種神功的感覺……):

1.你認為的意思不一定是真的意思。很多時候,就算是你熟悉的單詞,由於搭配的不同,意思和你以為的其實並不一樣。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 try. 大家在中學也許都學過 try to do 和 try doing 的區別。

try to do的意思是努力做某事。例如 try to clime the mountain,努力去爬山

try doing 意思是嘗試著做某事,看看有怎樣的結果。例如 try adding some salt,就是往食物里加點鹽,看看味道會不會變好

很多語境中不會像上面兩個例子那樣意思區別那麼明顯,而是往往兩個意思都說得通,你如果不知道兩個意思不同,在閱讀、看電影過程中基本很難區別開兩個詞,反而會通過不斷的閱讀,加深你的錯誤印象

再來一個例子,start a family. 看起來好像是和某人結婚組建家庭,但實際上意思是有第一個孩子。同樣也是很多情況下,你誤解的意思和真正的意思都說得通。

2. 不利於掌握語法。語法方面主要有兩個問題

①有些語法規則不是唯一的,是比較靈活的。用A也可以,用B也可以。比方說虛擬語氣,If I was/were better qualified, I"d apply for the job. 這樣的句子中,其實was 和 were都可以,不過用 were的時候更加正式,顯得把握也比較小。你在閱讀、看電影時,看到類似的句子,一會was,一會 were,如果不知道具體語法規則,只會困惑,或者以為兩者意思一樣,其實卻是有細微區別

②通過閱讀、看原文電影產生的語感,只能告訴你怎樣寫是正確的,卻不能告訴你某種寫法是否錯誤。你接觸的都是正確的用法(當然即便是英語為母語的人也會犯錯,但是畢竟比例小,就忽略不計了),是不會知道你沒接觸過的用法是否正確。

舉個簡單例子,appeal 這個單詞大家都認識,但是當這個詞表示「呼籲」的時候,卻是不能接 that 名詞從句的,也就是不能用 he appealed that ...來表示他發出了怎樣的呼籲。因為 appeal 表示呼籲的時候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後面不能加 that 引導的名詞從句。你可能在閱讀中N次碰到過 appeal 表示「呼籲」時的用法,但是讓你自己用這個詞寫作時卻還是可能犯錯。

另外,光靠自然語料,你恐怕也無法意識到不及物動詞後面不能加名詞性從句。你也許知道不及物動詞後面不能接名詞作賓語,也知道名詞性從句就相當於名詞,但恐怕從來沒有把這兩點結合起來考慮過。至少我之前沒有。你在特意學了相關語法點的情況下都未必能反應過來的知識點,難道指望能通過模糊的閱讀來掌握?

使用不當造成的缺點:

3. 材料選擇不當,有大量非正常用語。例如太古老的材料,太黃色暴力,與日常脫軌太大的材料,例如上面提到的《南方公園》。這些材料是給高級英語使用者學慣用的。

4.還有上面有人提到的中文字幕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的。看我的這個帖子如何從英文電影中學習你期望得到的東西? - 未某人的回答。

5. 很多人的閱讀都會集中注意力在閱讀上,而忘了注意語言形式。這是很難避免的。你讀一篇文章,半小時後,你可能都不記得這篇文章用的是一般現在時還是過去時。因為中文沒有這些語法,單複數、時態這些東西,閱讀的時候因為能讀懂自然就忽略了。

隨便問個問題,恐怕就會難倒很多人——請問 0.5 這樣的數之後名詞加複數還是單數?0之後呢?-1之後呢?

你真的在閱讀中、聽力中沒遇到過這些問題嗎?很有可能是遇到過的,只是沒有注意,就忽略過去了

至於優點嗎,上面已經說得很多了,真實地道的語言啊之類的。就不多廢話了

掌握基本的語法(高中語法)後,大量的自然語料或許能讓你的英文上升到80分的水平,但是剩下的20分,必須要通過有意識的閱讀高階語法、用法方面的書。英漢雙解詞典也是必不可少。另外還要習慣多用google搜索各種語法問題

比方《中式英語之鑒》,《英文疑難詳解》,《詞語翻譯趣談》之類的。題主自己上豆瓣搜這些書,然後就會有相關書籍推薦。


本文轉自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 lxg-milk-----------------------------------------------

本來邀請被我忽略了,我以為這個問題很明顯不用特意來回答,結果 @浪人王老漢這廝又邀請我了,都是自家兄弟我再忽略邀請不地道

題主說原版語料,那麼我們這裡就默認為所有的材料,包括錄音,視頻,文字,都沒有中文字幕或者中文翻譯,才能算原版語料。否則你看著中文字幕或者雙語字幕的視頻說這是原版語料,那沒法說了

想要評價學習材料的質量,我們首先得明白一個概念:fluency

fluency一般人理解為說話語音流利,這樣太片面了,尤其是在英語作為外語的教學中,fluency更加是沒那麼簡單

並不是口語說溜了就是fluent。而是在口頭和書面表達時,能極其熟練地使運常用辭彙、短語、搭配,在表達某一特定意思時,以native speaker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或幾種方式,自如表達,這樣才算fluent

所以fluency不僅是流利就夠的,還包括了內容上的準確和得體

嚴格來說,講得再溜,寫得再快,語法再完美,但是用法不合乎習慣,語體選擇不合適,那就是沒有做到fluent

以國內的語言環境,要達到fluent,意味著兩點,一是語音準確語流順暢,二就相比較要難的多,也更重要的多,也就是語法和表達法的充實程度——即我們老生常談的所謂主動辭彙量的問題

主動辭彙也不是說你會用這個詞就算主動辭彙了,你必須正確的使用這個詞,而且還知道這個短語的場合和禁忌,這樣個要求就更難了

所謂原版材料的優缺點,也是相生相伴的

1,原版材料資源豐富,可以提供大劑量的輸入語料,這是優點

但是題材主題內容種類繁多,級別參差不齊,低水平的人用原版語料很不適合

我找不到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成年人放在原版材料的常速環境里就一定不能像小孩那樣來學好英文,我只能從我個人的教學經驗來談,成年人的學習心理是個很微妙的東西,挫折感要保持在一定範圍內,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完全沒挑戰,所以對大部分人來說,直接看自己看不懂的原版材料,其實是不合適的

2,原版材料的語音輸入豐富龐大,很容易通過模仿和沉浸來加強自己語音方面的fluency

但同理,因為口音很龐雜,對於基礎不太好的同學,不知道選擇哪一種,可能今兒模仿BBC,明兒模仿VOA,今兒看兩桿大煙槍,明兒看南太平洋紀錄片,還在納悶為啥都是英音這兩者差異這麼大,聽上去怎麼感覺有點像東北話和蘇州話的區別

3,內容語體方面,有大量原版的東西當時是好,但是語料雜亂,作者用詞帶有個人特色,可能讓你搞不清楚到底哪些是需要重點掌握的關鍵表達法。如果學習者悟性不夠,看美劇的最後只學到幾句罵街,看報紙的學到些又臭又長的政治英語

這些東西不是不要,更不是不好,而是不夠。這些都是極好的材料,但是缺乏條理,讓人不知道怎麼選擇。我個人建議首先要系統學習,打好紮實基礎後再廣泛接觸這類材料。在完成系統學習後,回過頭去把這些材料總結梳理一遍

所以需要注意的就是:1系統學習;2學好後再去整理大量語料和大量積累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系統學習打好基礎的那一關還沒過,不太適合一頭扎進原版語料里

系統學習這塊我平時講的足夠多了,包含了語音語流和內容上的兩塊,感興趣的直接參考這個pdf即可

英語類問題答案集錦 系統化.pdf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 lxg-milk,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自從我看了南方公園,

我知道了很多我不知道和我不該知道的辭彙...

比如「磨豆腐」其實就是「剪刀」......

不足是,自己沒有經常使用會很生疏,很難形成系統的知識鏈接...

所以一定要多看啊,量變才是最重要的!!!


這道題激起了我學習英語15年的回憶,自己來答。

首先想從個人角度區分一下自然語料中正式和非正式的問題。

正式自然語料:正式演講,紀錄片,新聞類……

非正式自然語料:美劇,大多數電影,脫口秀,歌曲……

簡而言之就是口語的正式與非正式形式。

很想說「前方高能!!!!」這麼一句,因為有很多話可說,希望盡量寫得不枯燥。

那麼,在把自然語料劃分為兩類之後,開始分別說說他們的優缺點~

講故事前說一句,請自行對號入座好嗎!雖然文中都是以第一人稱「我」來講述這個故事的但是我相信這當中一定有你的身影!看故事要投入,要有共鳴!!

一、正式自然語料的愛與恨

小的時候,記得麻麻給她自己買了很多英語相關的書籍和音像製品(給我買的就是gogo學英語這樣的光碟= =),有什麼「世界著名演講30篇」這類的書+錄音帶(懷舊~),有英語新聞聽力blablabla,這些在我看來都是廢柴,似乎很厲害但是又不想去碰。然後小學忘了幾年級時,麻麻又給我買了一套《獅子王》原聲影帶的書+錄音帶,於是我就走上了模仿配音的不歸路。有意思的是,我發現麻麻好像也不會堅持看完或者過了一遍也就過了並沒有想要鑽研的意思,她還是會花更多的時間買DVD看外語電影(都是愛情片= =)。

在初中高中時期我也還是做了一些有的沒的的事情,這個下面說,而對新聞啦紀錄片啦都是毫無興趣,對一些高能的勵志演講還可以但是不會看更加正式的(比如就職演說)。我對自己的認知是十分清楚的:老娘就是不要看這些嚴肅無聊還一堆高難度辭彙的英語,老娘現在跟外國人交流都有問題聽什麼BBC,VOA!

所以十分自然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沒有紀錄片,沒有新聞,沒有高大上的演講。雖然學校有一個大神級學姐說去了CCTV希望之星參加演講拿了獎,每天看的都是英語新聞,和外國人交流簡直是cup of tea(最後果然去了斯坦福讀本),我都對自己說三遍「你不行!你不行!你不行!」

這就是正式自然語料的「恨」,我不愛搭理它,它也不愛搭理我,但是我就想像它是恨我的因為我自戀。

那麼正式自然語料什麼時候開始愛上我了呢?

當然就是我垂青於它的時候!

但是我喜歡上它可能已經是在大學後半部了,原因很無恥:我要考托福,需要練聽力。

就是從那時開始,我覺得自己太low,雖然已經和老外日常交流沒太大問題,可是想要表達自己想法時還是感覺腦子跟不上嘴,哦不是,是嘴跟不上腦子,最關鍵的是,聽力分數永遠23啊!!!為了打破這個魔咒,我開始聽TED,開始看紀錄片,還會聽聽VOA(現在都不是那麼喜歡聽新聞因為說得太快了而且本身對廣播沒有興趣還是讀新聞好一些-。-)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英語原來可以不以小癟三的腔調說"Hey, yo nigga mother*er",也可以不用天天大驚小怪地「OMG,what the hell」,也可以不每天看星星看月亮談詩詞歌賦「You need to find out who you really are, believe in yourself」,我們完全可以正常地說話,而且以極高(zhuang)端(bi)地姿態說,於是我的語言風格開始轉變:It is reckoned that....in that... In general...to be specific...

畢業之後,由於考了GRE(呵呵),我正式立志做一名學術工作人員,這兩句話似乎看來沒什麼聯繫,不過對我來說卻是有邏輯在裡面的。首先我還是拿出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精神去考這個試,我大量閱讀,讀累了就用那些正式自然語料補充(主要是紀錄片),我發現紀錄片和外國人的寫作的思路是很像的,雖然紀錄片有時候想要講故事沒有單純學術,但是思路是很像的,用詞也是很像的,語言也是蠻像的(尤其是採訪一些教授的時候)。我逐漸感受到了語言與思維之間的緊密聯繫,如果一個人的語言結構複雜(注意不是凌亂),那麼至少代表這個人思考的維度也不那麼單一,而對一個INFP來說,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似乎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不然對外界物質缺乏興趣,內在也匱乏過度的話後果會極其嚴重,所以為了解決自己思想空虛這一問題,我下定決心要解決自己說話簡單的問題。在解決這樣兩個問題的過程中,我漸漸開始發現了自己的學術心,和當年「老娘我就是不要學!」這樣的記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所以說正式自然語料的「愛」是它不斷地培養你的邏輯,去讓你的辭彙豐富,語言流暢,思維更有深度,同時像我這樣的情況,還會為人生找到方向。

總結,正式自然語料的優勢是在英語學習到一定程度上會極其有用,無論是對語言的水平的提高,思維能力的鍛煉,還有知識面的擴大都是一帖良藥。但是,弊端就在於,難度大,門檻高,有時顯得嚴肅無聊,需要費心費力且學到的東西可能比較小眾沒有辦法和別人交流。

二、非正式自然語料的情和仇

寫到非正式自然語料,就有更多的話要說(包括很多廢話),我就先從對非正式自然語料的「情」說起。

剛才說過,小時候麻麻特別喜歡買英語類的東西,我深受熏陶,於是自己當時拿著零花錢去買了此生第一盤外國歌手的正版音樂錄音帶:小甜甜布蘭妮的Baby One More Time(當時太純情了根本不明白這是神馬意思),然後回來苦學裡面幾乎所有的歌,導致了以下幾個結果:英語發音好,唱歌好(這可能是天生的,哼~),記憶力提升,學了很多自己當時都不知道是俚語的俚語,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最後一條,讓我進入初中之後看《老友記》看到半夜三四點才睡第二天只能補覺,因為當時是把《老友記》刻在ipod 80G里看的(滿滿的回憶),轉到裡面之後沒有字幕,我就硬著頭皮看了,心想也許看久了我就聽懂了,事實證明確實也是有點效果的,至少觀眾笑的時候我也會笑。就這樣《老友記》作為我的啟蒙教材,也就是非正式自然語料,帶領我更加深入探索美國人說話的方式,語調,用詞,等等。這無疑是一個好的開始。

到了高中的時候,我加入了樂隊成為主唱,我們排練的大部分是英文歌曲,毫無壓力。去了加拿大,和homestay同學談笑風生(這裡在吹牛逼),總之英語簡直就遍布了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這些無不歸功於我看的那些美劇,聽的那些歌。考試的時候,四選一的題我都是憑語感(當然語感也不總是正確的,中國的英語考試你懂的),寫作文也是口語化程度高(但是由於很多同學寫都寫不出來口語化的作文就讓老師看著很親切了),聽力也是so easy!

尤其是進了大學之後有時間了,美劇不知道已經刷了多少部,目前已經到了沒劇可看的狀態(當然並不是真的看了所有,而是自己認為好看的已經都刷完了,最近也就看看《真探》第二季)。隨著自己辭彙量的擴展,我學到了更多美國人生活中的短語,表達方式,俚語等等,這些都是正式自然語料無法提供的。這便是我對非正式自然語料的情,它讓我找到我的興趣愛好,讓我在被窩裡度過了無數個充滿歡樂的夜晚,讓我對英語考試不發愁,讓我更能了解美國人語言的文化。

然而!!!但是!!!凡事我們都要考慮coin的另一面。

可能正是因為看了太多美劇,同時本人也圖樣圖森破,我總是以為生活中的外國人說話也會像電視劇一樣,所以一開始我認識外國友人的時候我說話的語氣樣子都是很誇張的,而且有時還會爆粗口(後來就發現外國人好多都可有素質了並不是隨時都f word滿嘴跑),在我以為我了解了美國的語言和文化之後,我發現其實這是文化誤導!而且在十幾歲植根於心的思想很難逆轉,我以為美國人就都是花花腸子一夜情後來發現美國人傳統起來比我們中國人不知道傳統多少忠貞多少,我以為外國人什麼都願意去嘗試可是發現有些人還沒有我有冒險精神,這些文化衝擊讓我困惑過,甚至可能還在困惑著。

此外,當美劇看到一定數量達到一定水平了之後,你就會發現,看美劇也不會怎麼提高你的英語水平了,只能看個樂,難的還是不會說(因為不會那麼去在意每一句話了),簡單的不用學。

而且我也不願意說因為樂隊我耽誤了好多學習時間T.T在考試的時候雖然選擇題寫作題還不錯,可是一到閱讀題就錯錯錯因為這些非正式自然語料大多數的邏輯性比較弱(或者是我自己太弱而它們又不會給你指示),直到現在,我的邏輯都是薄弱環節(想必你們也看出來了)。這也就是我對它「仇」了,因為它好像在幾年之間突然把我變傻了……

先簡單總結一下,非正式自然語料的優點是入門門檻低,趣味性強,對了解外國人的語言和思維有一定指導性意義;而缺點是可能會有誤導情況(包括很多脫口秀看多了你就被搞的頭暈腦脹了政治立場都不明確了),容易讓人廢寢忘食(地看美劇而不幹正事),無法讓人得到進一步的語言和思維提升。

先寫到這裡,想到再刪改添加。


簡單回答下,優勢:地道、形象、有樂趣、補充科學文化等知識;劣勢:易被畫面和翻譯字幕吸引而降低了對語言的關注、以偏概全,判別能力不強的時候易產生一些固化認識。

學習英語的關鍵:循序漸進,堅持不懈,知行合一,注重語言的運用!


推薦閱讀:

CNN Student News 每篇有10分鐘。怎樣用它來練聽力,如果一字不落的聽下來豈不是要好久?
你體驗過的最好用的英語聽力APP是什麼?
每天學英語一個半小時,要多久才能勉強瀏覽 Quora?

TAG:英語 | 英語學習 | 英語聽力 | 英語口語 | 語言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