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和理解作者在《遙遠的救世主》一書里所提出我國文化是弱勢文化的理念和觀點?

《遙遠的救世主》一書里多次明確提出或者暗示我國文化屬於弱勢文化 請問該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如果按照作者的邏輯推導下去 弱勢文化==弱勢群體?所以我們是弱勢群體?


遙遠的救世主寫的是股市,那麼就拿最近的股市來說說。

最近的股市波動集中表現出散戶炒股的方式就是從眾。他們最擔心的是不要虧了本金。 這透露出一種傳統的時空意識。他們把本金看成一畝三分地,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就像面對年景的不確定性。既渴望保住自己賴以生存的本金/土地,又根本無能力獨立面對市場/年景的變化。 他們像農民播種一樣,把本金投入股市,然後就期待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種小農/小散的願望顯然是虛妄的,沒有人能為之提供擔保。一遇到壞年景,顆粒無收,只能靠朝廷救濟,政府做最終擔保人。題外話,經驗告訴我們,在開倉放糧的時候,先吃飽的總是行政官僚,北平無戰事。政府救市的時候,誰是最大得益者?

這種虛妄還體現在:把土地和本金錯認為永恆之物,這是一種傳家寶思想。如果說土地在一段時間內還是相對穩定的,那麼股市則是時刻變化著的。《活著》刻畫了這種意識,福貴念叨著 「小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再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等牛長大了,共產主義就到了」,這不就是我們散戶朋友們的心聲嗎?最終福貴的下場不就是廣大散戶的下場嗎?輕者腰斬,重者傾家蕩產。

農業收成的不確定性又促使人們自發形成合作組織,血緣宗親關係使這種組織更加緊密,在緩和人地矛盾的同時,也強化人們的相互依賴。一旦這種聯繫被現實絞斷,多殺多就出現了,甚至可以易子而食。

先人們並不蠢,只是習慣於自欺欺人。其實對造化弄人的體認也刻進了集體無意識,對一夜暴富的渴望就是它的表現。它與那種虛妄的願望是一體兩面的。

這一種非理性意識,是自古有之的,又從中生出古典神秘主義,不確定性被歸結為冥冥之中有某種力量,所謂的運氣或者命,主宰人世。

大洋彼岸深夜發,明天續寫非理性的現代變體陰謀論


豆豆的觀點受德國哲學的影響很大,與此類似的是台大李錫錕教授的Power(生命力)五階段文化觀:

P1愛情文化、P2部落文化、P3農業文化、P4戰爭文化、P5主觀文化……

(註:Communism被李劃分為P3.5)

下面是從外網搬運某台大學子的李錫錕政治學課程筆記,你可以參考一下

-------------------------------------

人是一種很需要「安全感」的動物。

面對種種不確定感的空白題,總需要一些意義來填空在心中,才能走得更踏實。

她到底喜不喜歡我?我這次會考幾分?排第幾名?我適合什麽工作?這真的是我要的嗎?我想要什麽?這種問句不曾停歇。駕馭不確定感、恐懼、焦慮會使得人生夠更有彈性、也會活得更精采。駕馭不安需要智慧;智慧從何而來?多讀書,而且是讀「對的書」。

台大政治學李錫錕教授:「目前教育最糟糕的地方是沒有能力給各位對得起生命的智慧。」就算有能力,也不敢教。因為會得罪太多宗教人士;得罪宗教人士等於失去一群選票。只好讓大家在黑暗中的摸索邏輯,沒有標準的答案,也沒有超然的環境,只能在書海中沉沉浮浮。

從170萬前的人類到現在,人從未停止探索生命的終極意義,摸索著這世界的邏輯。

發展出 P1愛情文化、P2部落文化、P3農業文化、P4戰爭文化、P5主觀文化……

每個階段都是人類的智慧結晶,都有突破性的發展和相對應的弱點,都對「生命是什麽?」重新做了不同的詮釋。不過即使到了最新的階段P5也不能唾棄P1到P4的成就,因為這全都是相輔相成的,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階段是不能跳躍的,就像人的成長過程一樣,是連續而不間斷的。

基於這種人的不安、焦慮、需求,發展出一系列的宗教(智慧):農業文化代表是佛教、道教;戰爭文化代表是基督教、回教;直到主觀文化信仰的科學和邏輯。每個階段都試圖對生命做出解釋和反省,雖然我們號稱走入P5的時代,但行為思考中仍透漏著農業文化的遺毒,持續不斷地受到往生者、神、佛的制約;限制我們的思維,沒辦法走出信仰的陰霾。

每個人都帶著有色眼鏡在檢驗自己和別人的人生;每一本書、每種信仰都是一副不同的眼鏡;就如同瞎子摸象一樣,這無關對錯。如果想要人生能發展的更好,一定要換個強大和健康的眼鏡來看世界,用邏輯來思考對與錯,這不是威脅而是誠懇的忠告。從此,對情緒掌握的更敏銳。警惕那些讓你感到無力的想法和低落的情緒;如果時間允許,別忘了回頭找原因;時間不允許,記得馬上調整想法和情緒。

信念一瞬間的轉換,你就是全新的人。

----------------------------------------

附原文地址(需要科學上網):

【政治學】面對生命的不確定感


小到個人 大到民族 都是文化屬性的產物

強勢文化成就強者 弱勢文化成就弱者

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文化 弱勢文化是渴望救主的文化

歪個樓 說說自己看遙遠救世主的經歷

大三 12年 讀第一遍 驚為天人 就像肖亞文所說 認識丁元英 就是給你打開了一扇窗 能夠讓你看見不一樣的東西 讓你覺 讓你悟 好多地方 似懂非懂 五台山一段 尤其雲里霧裡

大四又看了幾遍 同時把背叛看了幾遍 畢業後 13年 天幕紅塵剛出來 立馬買來看了幾遍 前兩本改編的電視劇也是反覆看

遙遠救世主裡邊的經典論述 更是背了下來 五台山論道最為詳熟

研究纏中說禪、豆豆、王志文、左小青就不表了

看了書 自然就開始模仿丁元英

自己和偶像一個模式 很少社交 剃了頭就是和尚 感覺好興奮

後來 學習纏師的解論語

讀到儒學剛猛 真正的大德都有世龍之象 這才感覺到 自己模仿丁 把自己封閉起來 路子走偏了 那就多交流 多做調研吧 真正厲害的人 可以同時做很多事情的 需要找到平衡 不會耽誤自己研究纏和禪的

寫了自己的經歷 是想說 直接說強勢文化 說不出所以然的 很可能像我一樣刻舟求劍

什麼是遵循規律?有文化 那非文化怎麼辦?這些 需要參悟 更要證悟 不如多做出一些成就 才會品出點味道


看完了電視劇《天道》,追著讀完了《遙遠的救世主》。

我不知道,12年前的一部小說,能對我的生活產生多大的影響,有多少指導意義,然而它實實在在的讓我迷茫了。一方面想從書中逃離出來,另一方面還想再深入的看看。這就是我的思考。

我的思考1:為什麼想逃離?

正是因為生活太不容易了,所以才需要靜下心來多多的思考。而試問又有多少人思考過明天要幹什麼呢?這個實打實的大巴掌打在臉上,讓人臉紅、也讓人臉紅。

馬太效應: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人物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底層的王廟村村民,中層的小老闆、白領等,高層的大老闆,能看到這篇書評的人,大概都是小說中的中層層次,生活條件遠遠優於底層的村民,也遠遠差於高層的大老闆。

在格律詩事件中的分工是這樣的:底層動手;中層動手加動腦;高層動腦。

其中,底層的動手和中層的動手不一樣,底層的動手是製造音響、機櫃賺錢,中層的動手是組裝音響、在北京開門面做生意賣音響。中層的動腦和高層的動腦也不一樣,中層的動腦是如何把音響組裝好、把生意做好,高層的動腦是如何搭建一個盈利的儘管醜陋的平台。

適者生存,從來如此。

我的思考2:為什麼還想深入的看看?

因為文中的商戰、愛戀、扶貧、宗教、金融、死亡,所有這些都超過了我2017年的能力圈,我不想它還將超越我2020年的護城河。

是思維的不同決定了層次,還是層次的不同決定了思維,這是一個先有雞先有蛋的問題。層次的不同,思維必然不同;思維的不同,也會改變你的層次。這不是一部修仙鬥氣的玄幻文學,但是現實就是比小說更加現實,強者簡單的一招一式,弱者卻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我不想跌落,我要不斷地思考。

我的思考3:人啊,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遙遠的救世主》的結果是:底層靠製造音箱、機櫃換來了金錢;中層中有人扒著井沿看一眼又掉下去了,也有人堅持到最後進入了次高層;高層把這個過程當做禮物送給了心愛的人。概括一點的說,不管你身處哪個階層,靠自己的勞動、思考、信任、堅持等等品質,都會有所收穫;靠別人的施捨,沒有自己深入的思考、堅定的信念,不僅不會有收穫,還會從井沿上掉下去,有的甚至掉到了地獄裡。

人,先自愛,才能人恆愛之。人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弱勢文化就是救主文化,就是對救世主的期待


這個問題我只是想了好久

後來想到,作者不通道家


倒是覺得和我作者的思維有關,譬如他把傳統的中國文化簡單理解為表面化,被三從四德,父慈子孝所束縛的東西吧,作者的年代大概就決定了,她看問題的態度,最近的《歡樂頌》也是這種,現在完全西化視角審視中國,更像是肢解傳統中國文化。而且本文作者內心的哲學,限於小說,這個人情社會可不是幾句尼采能改變的。如果換一個國家的文化。恐怕入鄉隨俗才是最重要的


題主,弱勢文化≠弱勢群體。文化於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雖然在書中,丁元英多次談到強勢文化,其實就是本位意識。然而,本位意識在清王朝之前,甚至在大清國也只是有那麼點影子,但弱勢文化的的確確統治了封建王朝以來的中國廣大百姓的思想意識。手機碼字暫不評論強勢和弱勢哪個更好,一切都應以時間地點等歷史條件為轉移,實事求是。借用書中一句話送給題主:施主,你著相了。


作者的用意,也是丁元英的期望,就是希望芮小丹覺醒,成為灌輸強勢文化的傳播者。弱勢文化不等同於弱勢群體,作者並不是這個邏輯,弱勢文化是期待救世主的文化,比如一個村裡的富農和貧農,他們都會期待救主,這個救主可以是風調雨順也可以是地方官員,但是明顯貧農是弱勢群體,而富農不是。包括地方官員,也期待救主文化,希望遇到賞識,或者行賄,或者造假。這些都是弱勢文化下的產物。作者的意圖就灌輸強勢文化,強勢文化是尊重客觀規律的文化,就是無論富農,貧農,官員,百姓都能夠按照客觀規律去辦事。


推薦閱讀:

如何使用马克·列文的《爵士乐宝典》(The Jazz Theory Book)这本书?
為什麼美國很多書都做成有聲書(audio book)?
如何評價《鄉下人的悲歌》這本書?
如何評價《參與感》這本書?
阿加莎,奎因,卡爾各自最好看的書是哪本?為什麼?

TAG:哲學 | 書籍 | 流行小說 | 人文 | 遙遠的救世主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