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駁日語漢字等於繁體中文的觀點?

說明一下吧 我在玩艦隊collection 有人傳教說這遊戲里都是繁體中文 我糾正他說那叫日文漢字 但他說日語漢字就是繁體中文 我該怎麼反駁他

如果我的觀點是錯的請反駁一下我的觀點 多謝


是時候祭出這張圖了。


一、日本新字體、舊字體都不同於繁體字。

舉今港台通用的繁體字對比日本新、舊字型:

竝(日本舊字體)/並(繁體字)

擧(日本舊字體)/舉(繁體字)

襃(日本舊字體)/褒(繁體字)

挙(日本新字體)/舉(繁體字)

気(日本新字體)/氣(繁體字)

関(日本新字體)/關(繁體字)

図(日本新字體)/圖(繁體字)

発(日本新字體)/發(繁體字)

闘(日本新字體)/鬥(繁體字)

……

而且日本也有合併的字,如「餘」、「余」合併為「余」,「豫」、「予」合併為「予」。

二、中文是「以漢字記錄的中國語」,而日本語也能用漢字記錄,就如同英語、法語都能用拉丁字母記錄,故稱為「中文」不妥當。

另說一下:大陸、台灣、香港,甚至不同時候的「繁體中文」用字都不同。如現在華文界通行「褲」,日本用「袴」;如日本用「縁」、「緑」、「衆」、「啓」、「為」,大陸用「緣」、「緑」、「衆」、「啓」、「爲」,台灣用「緣」、「綠」、「眾」、「啟」、「為」。


反例1:

日本語:経済 けいざい

繁體中文:經濟

反例2:

日本語:産業 さんぎょう

繁體中文:產業

反例3:

日本語:対象 たいしょう

繁體中文:對象

反例4:

日本語:台風 たいふう

繁體中文:颱風

…實在太多了,不勝枚舉,這也算是沒學過日語的人普遍的錯覺吧


對於我這種從小到大用簡體字,但又看港劇的繁體字長大,然後又在台灣進修日文的人悲催經歷來說,最有發言資格了。

其實台灣人也有同樣的迷思,他們認為日文那種半繁體字就是簡體中文。

作為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我,就以親身經歷舉一個日文漢字、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區別就夠了。

簡體中文:發 (出發、頭髮)

繁體中文:發(出發)髮(頭髮)

日文漢字:発(出発)髪(看比繁體中文少一點)

然後台灣人自己用簡字的時候就是用日文的発。

我都不想解釋,大家高興就好,因為我自己都已經快有漢字模糊症了_(-ω-`_)⌒)_,累……


油斷一秒 怪我一生 @Tariel


謝邀。不必反駁。他這種話說得就沒什麼水平,你反駁也好,不反駁也好,對你對他都沒有益處。

日語就是日語,漢語就是漢語。日文就是日文,中文就是中文。

至少在現代,兩種語文有著無可爭議的顯著區分。

混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語文,無知至此,還要向別人推廣,這樣的生活也太沒意義了吧。

他圖啥呢?樂趣在哪裡呢?

不值一哂。


那個人應該就是不認識繁體字並且也不認識日文,很有可能簡體漢字也不認識幾個,跟我以前一樣。其實絕大多數沒接觸過任何日文跟繁體字的人對日文漢字就是這麼個認識。

簡繁體字和日文漢字的難易程度就是 繁體字 &>日文漢字 &>簡體字

事實上是日本先推行漢字簡化的,然後過了若干年後,我國也搞起了簡化漢字的活動,並且搞得很徹底。

當然,最開始的參考就是日本的漢字。借鑒了日文漢字的簡化形式簡化了當年的繁體字,形成了現在的簡體中文。


不謝邀,題主可以讓他念一念下列所謂「漢字」:

峠 辻 笹 榊 栃 畠 匂 凪 凧 枠 込 躾 襷 辷 糀 樫 鱈 萩

以下從日本的維基百科搬磚過來:

和製漢字大多僅在日本本土使用。

例如「労働」這個日式漢字在中國和韓國為「勞動」、簡體字為「勞動」、不會使用「働」字,另外像「腺」「鱈」等一部分文字在明治時代以後由於與科學和近代社會相關,日本一時統治的緣故,日文翻譯為中文時這些日制漢字引入到中國和台灣地區等漢字文化圈並一直使用至今。


完全相同的字在中國大陸中文、台灣中文、日文中的不同寫法如下(這裡已經忽略了日本的以及中國大陸的漢字簡化等因素),請自行參照:


我們部門一直用google doc共享工作文檔,前段時間google doc抽風,多人同時編輯的時候日文輸入法會胡亂變換,我急著要把東西寫上去,就切換到中文輸入法,心想還是繁體保險點,然後再把中文輸入法切到繁體,死活用中文輸入法敲了一句日語上去,然後呢。。。大家紛紛表示看不懂。。。我當時覺得比較好玩,就又用簡體中文把那些漢字又敲了一遍,大家紛紛點頭,嗯,這下可以看懂了,我仔細一看,可不是么,其實簡體中文的漢字跟日語漢字還更接近些。。。


丼、躾

下次再有人這麼說就讓他把上面兩個字讀出來


首先你讓他定義一下什麼是「繁體中文」——香港的還是台灣的還是韓國的,是日本簡化之前的還是日本人現在用的,是清代的還是明代的還是宋代的還是漢唐的

這麼說起來甲骨文是不是也算繁體中文


是啊是啊,漢語拼音就是英語啊。


不要反駁。因為這事重點不在對錯上。

生活中很多事情並不是對錯為判斷標準的。


日本舊字形基本等同於傳統漢字(繁體),這麼説更確切吧。


其實就算不考慮字型差異也不行。

大丈夫。面白。結構。邪魔。流石。我慢。素晴。必死。勉強。殘念。留守。

這都是日常生活必然會遇到的日語漢字,不可能無視。

換成英文,你等於說連GOOD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的人懂英文,那不是胡扯么。


無需反駁,能玩艦娘的人會不知道和制漢字和繁體漢字的區別嗎?或許不僅明白這一點,簡單的日語語法也掌握了一些呢。那麼說只是為了降低傳教難度罷了……何況對於這個遊戲,你登錄進去會發現裡面確實都是繁體漢字,而且你還真能看得懂……


馬鹿


很簡單,日語:中國;繁體:中國。


來來來,念出來。


推薦閱讀:

中文、日語、韓語歌里時常夾雜英文,而英文歌卻很少出現外語的原因?
不會任何地方的方言是怎樣的體驗?
誰能幫忙翻譯一下圖片上的字?
如果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不停地變換語言環境,那麼18年後,會怎麼樣?
世界上有哪些冷門的表達意義特別的語言?

TAG:語言 | 語言文化 | 日語 | 日語學習 | 語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