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時代的君主是如何處理兩個政治中心,晉陽和鄴的關係的?為何不直接定都晉陽?
北齊君主頻繁往返晉陽和鄴直接,大臣也要跟隨嗎?如何處理朝政?
謝 @寒鯤 邀,好久沒答題了,有點生疏,前面的敘述懶得看,直接拉到後面看結論
北齊統治的二京結構,脫胎於高歡時代的晉陽霸府,而其又雛形於爾朱榮。一般歷朝陪都設置是為了輔助都城,與首都呼應補充,處於副核心地位。北齊正好相反,是先有晉陽別都,後選擇鄴城為首都,也即是首都鄴城是為了輔助晉陽而設立的。
自北魏以來,向有二都結構。最開始是盛樂-平城,而後是平城-洛陽,高祖孝文帝遷都洛京時,就有人提議鄴城,為孝文帝斷然否決,蓋因鄴城向乃一隅割據政權之都,而非萬世之基。孝文帝經營中原,定都無險可守的洛陽,與門閥合流漢化,其意圖自是吞滅江左。孝文帝中年崩於南征途中,其繼任者宣武帝時期,遭遇鍾離大敗。韋睿打的元英、楊大眼僅以身免,北魏擴張陷入停滯,洛陽這個首都的位置就變得尷尬了。
接著六鎮亂起,大量北鎮武人流入山西,促使以晉陽為核心的爾朱榮崛起。爾朱榮在河陰之變後,回晉陽遙控朝政,遙制朝廷,親戚腹心,皆補要職,百僚朝廷動靜,莫不以申。至於除授,皆須榮許,然後得用。此時,晉陽才是北魏的權力中心。爾朱榮死後,其部將高歡擁立孝武帝,翦滅爾朱氏,領大丞相,以晉陽四塞之地,建大丞相府而居。又有爾朱榮前車之鑒,高歡決意遷都鄴城,以便控制。
高歡「以為洛陽久經喪亂,王氣衰盡,雖有山河之固,土地褊狹,不如鄴,請遷都」,但此舉激化了其與孝武帝的矛盾,孝武帝亦不甘心為傀儡,回高歡以「高祖定鼎河洛,為永永之基,經營制度,至世宗乃畢。王既功在社稷,宜遵太和舊事……王高枕太原,朕垂拱京洛,終不舉足渡河,以干戈相指。王若馬首南向,問鼎輕重,朕雖無武,欲止不能,必為社稷宗廟出萬死之策」。最終孝武西奔,高歡改立孝靜帝,北魏分裂。
這次高歡直接下令遷都鄴城,詔書下後三日立即起行。因為洛陽孤懸於河外,西有宇文泰、南近梁境,與晉陽形式不能相接。高歡霸府在晉陽,而魏帝首都在鄴城,這就形成了東魏的二京結構。該結構亦被北齊所繼承。北齊佔據的是山西河北之地,山西的根本即在於晉陽。晉陽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作為軍事基地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而河北則是北齊的經濟命脈,人口眾多,物產豐繞,鄴城是河北的中心,故而以鄴城為都是發揮其經濟作用。晉陽與鄴城相互補充,而又是以晉陽為核心,「軍國政務皆歸於相府」。
高歡及其子孫面對的外敵都是一樣的,就是割據關中的宇文泰及其關隴集團,晉陽是東魏北齊的軍事大本營,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出於晉陽,所謂「高祖以晉陽戎馬之地,霸圖攸屬,治兵訓旅,遙制朝權,京台機務,委寄深遠」,故晉陽乃是東魏北齊之根本。早年高歡親鎮晉陽,世子高澄入鄴輔政;高歡臨崩,遣次子高洋鎮鄴,征世子高澄入晉陽接班;高澄在鄴城遇刺後,高洋留妹夫楊愔鎮鄴城,自己去晉陽總庶政務。
自高洋建立北齊而後,北齊皇帝常年在晉陽與鄴城之間奔波,而且留晉陽的時間要多於鄴城。高洋本人崩於晉陽宮;其子廢帝高殷即位於晉陽宣德殿;孝昭帝高演亦即位於晉陽宣德殿,崩於晉陽宮;武成帝高湛即位於晉陽,其子後主高緯即位於晉陽宮。天子登基之地即在晉陽,即是晉陽乃實際首都的體現。
鄴城與晉陽都有官僚系統和軍隊,其區別在於鄴城有自東魏時代高歡遷都以來承襲北魏的完整的一套官僚體系、中央政府、士族官僚,這是政府行政的中樞;晉陽則不然,其脫胎於高歡霸府,更多屬於決策性質的權力核心,沒能力向全國推動政務實行,實施需要倚賴鄴城的官僚體統。即晉陽為核心制定政策,假手鄴城實施。
結論:
晉陽和鄴的關係如何?
由於有外敵西魏北周存在,晉陽的軍事集團一直是東魏北齊的統治支柱,晉陽勛貴集團的向背決定了軍國大事走向。晉陽以其地緣優勢,為軍事中心,而又支配了帝國決策,是其政治中心。
鄴城交通便利,居河北之中,河北少戰亂、多有植根數百年的漢人大族,人口殷實,是為經濟中心;其又有保留完好的北魏官僚系統,又為行政中心。
晉陽是核,鄴為輔助。
為什麼不直接定都晉陽?
晉陽是軍事的大本營,以其四塞之地為軍事立足,為與關中對抗自有地形優勢。但晉陽並不具有向外開拓進取和控制帝國腹心地帶的作用,作為首都控制力不足;二是晉陽並無足夠的官僚系統支撐帝國日常行政,所以定都於鄴。
北齊君主頻繁往返於晉陽和鄴,如何處理朝政?
晉陽勛貴的領袖如段韶、斛律金、高叡等,都是皇族貴戚,北齊皇帝依靠他們控制晉陽軍方;
當北齊皇帝在晉陽時,則留信賴的心腹鎮鄴,處理政務。
=============
有評論讓我看看洛陽的地圖,那我就把地圖放在上面,看看洛陽是不是無險可守、孤懸於河外,西有宇文泰、南近梁境,與晉陽形式不能相接
首先,因為北齊是禪讓自魏朝,還有當時鄴管轄的景縣,是高氏家族祖先生活的地方,所以鄴保留了都城的地位,但實際上北齊的皇帝除高洋在鄴接受禪讓外,都即位於晉陽,北齊的最高軍事機構設在晉陽,宗廟設在晉陽,就很能說明問題了,晉陽才是實際的都城。第二,當年高歡選擇鄴為東魏都城,也是為了便於晉陽控制,因為晉陽可以通過上黨全面壓制鄴。但是高歡終不敢背負謀逆之名,於是效法當年曹操,也是從洛陽遷鄴,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此外,選擇鄴為都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穩定中原的士大夫,因為河南的士族大多被高歡強迫遷往鄴城,而晉陽是鮮卑貴族的力量核心,在無法調和矛盾的情況下,為了穩定占人口多數和經濟文化優勢的漢族士大夫,只能分立兩都,並尊鄴為都。還有就是鄴位於太行山東,開拓性強,晉陽位於山西高原,防守性強,歷史上多選擇開拓性強者為都,但是北齊以軍代政,晉陽為軍事中心,鄴的軍事防禦性很差,所以晉陽為別都互為依靠(注,晉陽為別都,而不是陪都,兩個是不一樣的,別都是第二首都的意思,而不是輔助鄴的都城)。到高洋強迫元善見讓位於他時,高洋基於以上原因延續東魏的政策。但是,我前面也說了,鄴是尊為都城,很大程度上是禮儀性質的都城,實際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在晉陽,但是鄴有大量河南士族,為了適應這種特殊的政治環境,北齊設立了鄴京尚書省和并州尚書省兩個並立的中央政府機構,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鄴京尚書省是高齊控制中原,安置河南士族的機構,而并州尚書省則由高齊核心統治集團人員控制,維繫高氏政權,兩個尚書省都是中央最高行政機構,所以北齊皇帝不得不頻繁往來於二都處理政務,但實際上由於最高軍事機構在晉陽,北齊皇帝居晉陽時間遠多於鄴,因此并州尚書省實際上發揮的作用更大,畢竟都是核心統治集團的人擔任職務。
主要是為了提高糧食有效利用率而不得已做出的權衡。古代物流效率十分低下。在沒有穩定漕運,需要翻山越嶺運輸的地域,運輸過程中糧食消耗極大。因此城市能支撐的人口極為有限,也因此都城很難同時作為經濟中心,政治中心,軍事中心同時存在。因為這需要大量的糧食供應,每一個中心都意味著大量的人口也就是糧食的支撐,一旦發生局部動亂,切斷物流線路的糧食供應,首都極其容易發生糧荒,造成統治崩潰。對於全國性統一政權從可考的周代開始,經濟中心和政治軍事中心就是分處兩地。西周到唐代政治軍事中心為長安,經濟中心為洛陽。宋以後政治軍事中心轉移到河北,經濟中心轉移到江南。解放後物流技術迅速發展。北京也就有集政治經濟軍事中心為一體的趨勢。作為統一政權,可以實現從全國徵集糧食,所以尚可做到集政治中心和軍事中心於一體。作為割據政權,能徵集的糧食總量有限,同時要應對其他勢力的威脅,這時必須考慮物流供應的效率,減少運輸途中的浪費。也就意味著要在軍事中心和政治中心上進行某種程度的權衡。對於北齊來說,晉陽四面環山,糧食運輸成本極高,糧食供應可以滿足其作為割據政權的軍事中心所需的人口,但不足以支持其同時作為政治中心所需的人口。所以歷代許多軍閥從晉陽起家,但一旦發展有可能逐鹿天下的割據政權,沒有以晉陽為政治中心的。究其原因還是糧食供應的問題。沒有誰不希望自己的都城集是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教育中心等等一體的。之所以做不到,還是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
先拋個磚,隨便說說哈。
晉陽乃創世之地龍興之所,是中原紛亂時悶聲發大財的好地方。而一旦掌握河北,則地理位置稍偏,通訊不暢的問題必將出現,遷到四通八達財源廣進的鄴勢在必行。但是鄴也並不會是帝國的終點。倘若北齊能統一長江以北地域,為了方便統治關中地區,遷洛也會出現在日程表上。個人認為重心在山東 所以定都在鄴 便於統治山東地區
推薦閱讀:
※介紹一些秦漢史方向好書?
※如果古代有精神病醫院,那麼會有哪些著名的病人?
※如果你穿越到1936年,成為日本天皇,你會怎麼做?
※如何評價周厲王?
※歷史上存在通過詩朗誦折磨囚犯的刑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