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為什麼一定要用Force Touch而不是長按來呼出菜單?
01-08
在iOS設備里,長按就可以呼出隱性二級菜單,為什麼Apple Watch不使用長按,而非要重新發明Force Touch?有什麼必要?
可以和長按拖拽這個操作共存。順便一提,ForceTouch彈出菜單這個力度的要求有點大,初期會讓人非常難適應。
update: 2015.4.18
昨天再一次去專賣店,把玩了一個鐘頭Apple Watch,驗證了之前對Force Touch的理解,甚至還超出了期待:Force Touch響應速度確實可以很快,只要你用力又穩又准;但更多情況是,你會感覺這塊屏幕是個有真實彈性的玻璃,真實的物體被按壓下凹都有個過程,Apple很好的模擬還原了這個過程:當按壓的時候,整個屏幕界面用動畫呈現出被按壓後凹陷的圖像,你越壓下去,界面越凹陷,直到出現菜單,同時,Taptic Engine給你一個觸覺反饋,好像你把一個物理的按鈕按下去了一樣,這種觸感和按壓iPod classic的滾輪,MacBook的觸控板挺像。整個體驗完全和長按是不一樣的,就跟你在真實世界按壓一個機械按鈕一樣,非常自然。我想這種對真實世界物理質感的模擬,才足以讓Apple自豪宣稱,引入了一種全新的操控體驗。-----------原答案------------
原理上來講,Force Touch是壓力感應,長按只是傳統的點按結合點擊時長判斷。Force Touch可以在用戶體驗上,比長按有這些提升:- 響應速度,Force Touch是可以即刻響應的(目前沒有Watch真機,去試試新發布的13寸MacBook Pro的Force Touch觸摸板就知道了),只要比點按加大力度;長按要滯後個1、2秒,別小看這1、2秒,Apple Watch給開發者的指導原則是,做5-10s一次的查看操作,不超過30s的動作操作;
- 長按在以往的PDA上,已經約定俗成是界面控制項的上下文菜單(相當於滑鼠右鍵),原理上來說,長按的操作對象肯定是和點按一樣,是一個鏈接、按鈕等控制項;而Apple Watch對 Force Touch菜單的定義是整個界面的上下文菜單,而不是界面上某一控制項的上下文菜單,所以,Force Touch不會按到界面上任何控制項,符合Apple Watch定義的操作的預期;
Force Touch結合Taptic Engine,是Apple人機界面交互的下一代關鍵元素,未來的MacBook,iOS設備都會配置,它的想像空間遠不止彈出一個上下文菜單那麼簡單,比如按力度調節筆觸大小的繪圖功能,比如增加觸摸操作的新組合手勢(單指/兩指用力按?),比如操作反饋(iMovie上已經實現,當視頻剪輯拉到影片末尾時,會有觸覺反饋提示),還有更科幻的,在玻璃觸摸屏上,模擬各種實物材質的觸覺反饋。
就像為什麼當年蘋果要用多點觸控來滑動放大手機,直接用個按鍵不好嗎?
這個技術在目前蘋果只能幹這些事,但有很廣闊的前景,誰也不知道開發者們會想出什麼有趣的功能
實際上手錶上「長按」操作永遠是個備選方案,主要因為這種交互操作在手錶上的成功率較低。使用手機時,握持和點按都是同一支手;然而手錶上大部分操作都需兩隻手配合完成。大部分時間(比如散步時),兩隻手難免發生相對移動。即時長按大只有1~2s,手指在光滑的錶盤上也幾乎很難保持靜止,長按的成功率較低。Force Touch可有效解決成功率的問題。只需找塊Moto360,長按換個錶盤就可以輕鬆理解了:)
前幾天試用了13英寸的MacBook Pro,有一些動作需要相當用力才能觸發,一開始會不太習慣。不知道Apple Watch上需要的力度會不會輕一點。
我覺得手錶是一種戶外移動界面,而且可操作面積比較小,長按的話穩定性其實不好,容易造成誤操作或操作失敗。當然替代force touch的辦法也不少,只不過噱頭不夠入不了apple的法眼罷了。
用力大小對於人來說是一種很自然的動作,而長按則不是。force touch真正的威力應該 當它能較準確分析出用力大小的時候,即有更多的壓力感應階數。就像三星note系列電磁筆一樣、其實那也是一種force touch 只不過不是用手指實現的而已。推薦閱讀:
※想買蘋果手錶,又擔心別人說我裝逼怎麼辦?
※如何評價 Watch OS 2 的寫法?
※San Francisco Text 字體包含 G1、G2、G3 字重的意圖是什麼?
※如何看待 Apple Watch Series 2 新的白色陶瓷機身?
※Apple Watch與Moto 360哪個更值得買?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AppleWatch | ForceTou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