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藥的藥理是如何起作用的?


不談中醫,就談葯,我來籠統的概括下吧,具體的單味葯可以搜谷歌學術~

一、①寒涼葯

多數寒涼葯對中樞神經系統呈現抑制作用,如金銀花、板藍根、鉤藤、羚羊角、黃芩等。可抑制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的合成,降低交感神經活性,對自主神經系統具有抑制作用。

寒證或陽虛患者基礎代謝偏低,多數溫熱葯可增強能量代謝。

②溫熱葯

多數具有中樞興奮作用,如麻黃、麝香等。對交感神經-腎上腺系統有一定增強作用具有興奮效應。

熱證或陰虛(盜汗自汗)患者基礎代謝偏高,多數寒涼葯可抑制能量代謝。

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主要通過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及下丘腦-垂體-性腺軸。

二、

①辛味(厚朴蒼朮砂仁):化學成分主要為揮髮油,其次為生物鹼、苷類等,具有發汗、解熱、抗炎、抗病原體、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調整腸道平滑肌運動等作用。

②甘味(甘草白朮):化學成分以糖類、蛋白質、氨基酸、苷類等機體代謝所需營養成分為主,具有增強或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影響神經系統、緩解平滑肌痙攣等作用。

③酸味(五倍子)、澀味:酸味葯主要含有機酸類成分,澀味葯主要含鞣質,兩者具有收斂止血抗菌抗炎等藥理作用。

④苦味(黃連黃芩):主要含生物鹼和苷類成分,其次為揮髮油、黃酮等,抗菌抗炎止咳平喘致瀉,另有苦味(黃連)能堅厚腸胃一說,黃連素片~黃連小檗鹼

⑤鹹味(昆布海藻):主要含碘鈉鉀鈣鎂等無機鹽成分,抗腫瘤(軟堅散結)、抗炎抗菌致瀉(芒硝)

中醫粉勿關,我們談的不是一個東西。


舉例說明吧:

導讀:中醫在歷代的發展中,誕生了許多方劑。這些方劑至今仍有效的應用在臨床上。那麼,我們的祖先是怎樣創製出這些方劑的呢?倘若能夠知道他們創製這些歷經千年還能在臨床有效運用的方劑的方法,我們就可以更準確和靈活的使用這些方劑,並且,自己也能夠創製出類似的方劑來。本節,就此作些探索。

桂枝湯被譽為傷寒第一要方。所以我們首先來看看桂枝湯。我們的老祖宗怎麼就想到把這幾味藥物給放到一起組成桂枝湯的呢?

要研究桂枝湯,當然《傷寒論》的條文最為權威。在《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第五》篇中有下述的條文: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注之。方一。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口父口且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縶縶(下面是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便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症尤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方二,用前第一方。

從上面的條文中,我們看到,桂枝湯是用來治療太陽中風的。可是,什麼是太陽病呢?在《傷寒例第三》這篇中,有下述的條文:

從霜降以後至春分以前,凡有觸冒霜露,體中寒即病者,謂之傷寒也。

從霜降至春分,那是太陽寒水主氣的區間,而太陽寒水,相應於人體,是手太陽小腸經絡和足太陽膀胱經絡。

該篇中還有下面的條文:

凡傷於寒,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若兩感於寒而病者,必死。

尺寸俱浮者,太陽受病也,——

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也,——

尺寸俱弦者,少陽受病也,——

尺寸俱沉細者,太陰受病也,——

尺寸俱沉者,少陰受病也,——

尺寸俱緩者,厥陰受病也,——

在這一段中,人體經絡的名稱依次出現,且不多不少,正涵蓋了人體所有的十二正經。所以,很明顯,《傷寒論》書中所說的太陽病,就是人體太陽經為風寒之邪侵襲,致生疾患。上述桂枝湯條文中的太陽中風,也是指的風寒之邪入侵了人體的手太陽小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

人體太陽經為風寒之邪入侵,出現的癥狀為:發熱,汗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鼻鳴乾嘔,頭痛等。

從癥狀上判斷:汗出、惡風,那必然是風邪開了皮毛、使得經絡中津液外泄的緣故。自然界風的特性是風為百病之長,其性開泄。風邪入侵人體,能夠開人皮毛的。嗇嗇惡寒,那是同時也受寒的緣故,冬天么,天氣寒冷,風邪入侵,必挾裹著寒而來,只是風在扮演主要角色罷了。

要除人體太陽經的這種風、寒,且從皮毛入侵的風寒,什麼藥物最合適呢?

風屬巽木。考察自然界的物產之中,雖然天麻等「有風不動,無風自搖」,常常被認為可祛人體內、外風,但真正的可祛除外風的藥品莫過於桂。呂氏春秋云:桂枝之下無雜木。桂樹是容不得其它巽木在周圍存在的,故必能祛風。

桂主要產於南方,南方後天離火之地,所以桂得後天離火之氣多,其性熱,能驅寒。南方,也是一年四季,也有冬天,雖然短些,但也有太陽寒水主氣的季節。桂樹經歷太陽寒水的季節,故而也能夠入人體的太陽經。

取一小截桂枝嘗嘗,你會發現它的味極辛。前面我們討論過,辛味,入通於肺,而肺主皮毛,所以辛味的東西都能夠到達人體的皮毛。

能入太陽經、能除風、能驅寒、能到達人體皮毛,對於太陽中風,恐怕很難找到比桂枝更確切地藥物的了。

桂枝產於南方,得後天離火之氣,其主要進入的經絡並非太陽經,而是人體少陽經。其味辛,藥效趨向於皮毛,因桂枝的導引,人體的離火之氣會隨之湧向皮毛。對於皮毛,這固然有好處。就象戰場上,前方的士兵多,固然容易打勝仗。然而,不道情非得已,恐怕沒有哪個將軍會愚蠢到把絕大部分的兵力都投向前線,以至於後方燒飯的人很少的。人體的離火,在人體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有一部分為釜底之火,用於腐熟水谷。因桂枝的導引,人體大部分的離火,湧向少陽經,趨於體表,這腐熟水谷的功能必然就要受影響。為了驅散體表的風寒之邪而竟然讓人消化不良,這可不是好的醫生。那麼,怎麼辦呢?

前面介紹過白芍的藥效分析,如果大家沒有印象的話,可以回頭去看一下:

白芍主要產於浙江,此地為先天離火之地,後天震卦之地,所以此地生產的白芍還入離火之三焦與膽。胃為釜,釜底有火用於腐熟水谷,此火正是離火,所以白芍確切的作用區域應是胃底火處。

你看,白芍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吧!所以在應用桂枝時,配上白芍,恰可以解決驅風寒影響飲食消化的問題。兩者聯合,則前方有足夠的士兵殺敵,後方有足夠的士兵保障後勤供應。

在桂枝湯中,還有生薑、大棗、炙甘草。《傷寒論》的處方中,有很多都有這三味藥物。

甘草,號稱國老。國老,當然是和事佬了,性格太偏的人是肯定當不了和事佬的。甘草極甜,香味極濃,長於沙土之中。可以直入胃土,打開胃的經絡。我們說,胃,其實與五臟六腑都有氣息沿相關的絡脈相通,這些絡脈並不總是開著的,而且開很多的。所以,藥物入胃後,常常並不能直達其相應經絡,迅即起效。甘草卻能迅速入胃土,打開胃的領域,從而使得隨之一同進來的其它藥物能夠直奔各自的經絡通道,快速起效。所以,《傷寒論》的處方中,常用到甘草。同時,《傷寒論》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外寒通過皮毛入侵體內,所用的藥物常常使得人體之氣趨於皮毛。這些藥物從胃中經過,也很容易挾裹胃氣離開自己的地盤而外出皮毛過多,而影響胃的功能。用甘草不僅可以讓藥物各循其道,同時也固攝了胃氣,坐守胃土,不使胃氣被別的藥物之氣裹挾而走。

生薑,其功效前面有過介紹。它裡面有姜乳,這姜乳可是坎水之精的。桂枝辛熱,可入太陽經驅寒。在首先進入胃而未進入太陽經之前,它的辛熱同樣可以給胃與坎水交界的坎水帶來不良的影響。所以,用姜乳先補益些,所謂生薑辛潤,其潤正在於此的。

大棗,我所理解的大棗,是那種紅棗,味甜、果肉褐色,色赤、為一種長刺的樹的果實。味甜,說明它入艮土;果肉褐色,通脾氣;紅色,通於肺氣;有刺的樹之果,說明還通肝氣。紅棗,能夠入胃土,而與肝、脾、肺之氣相通,其實是可以實胃與這些經絡相通的經絡通道,從而使得桂枝等辛散的藥物,不要對這些經絡中的氣產生不良影響,預防在先。

其實,一個方劑的配伍,我們可以想像成打仗的。比如說,前線有敵人來犯,作為將軍,必然首先要分析來犯的敵人,然後選擇合適的人去前線。人各有性格,適合派去前線對付來犯之敵的士兵,並不一定自己就是完美的,象和事佬那樣的。他們出發後,必然經過胃這個交通的要道,會首先對胃本身及其周邊地區產生種種不良影響,所以,在作戰計劃中,這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選擇合適的其它人初始與派去前線的士兵同行,以監督並防止他們對胃及其周邊地區產生騷擾。所以,古人說,「用藥如用兵」,那真是一點也不假的。既要派士兵去前線殺敵,還要不讓士兵沿途經過的地方民眾受騷擾,更要考慮後勤的連續供應,哪一個環節少了,都會影響成功地希望。處方用藥,也要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不能只看到疾病,而看不到人體的其它相關地方需要保護。

知道桂枝湯的這種處方思路,對於臨床上應用桂枝湯是否很有好處?桂枝湯如此,其實,其它的方劑,也是如此,可以採取同樣的思維進行分析。同時,我們在臨症時自己處方用藥,也可以同樣學這樣的思考方法,盡量方方面面都考慮到。------說不定,你的哪個得意之作因為在臨床應用的卓有成效也會象桂枝湯這樣流傳千古,拯救無數患者呢。


無論是草藥,礦石葯,動物葯,還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其本質上都是物質,對機體(人或病原,本質還是物質,不是風也不是邪)產生了影響,外國也用植物葯(或者其主要成分,物質),中藥里也有單體化合物(或者以其為主的化合物),不管你用陰陽五行寒熱虛實解釋還是用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闡述,我大中藥就是用某生物鹼把細菌細胞膜幹掉了,人也就看起來不那麼上火了。所以說,葯就是那個葯,病就是那個病,藥理也是一樣的藥理。長白山的水和阿爾卑斯山的水,一樣都能解渴


推薦閱讀:

中醫有沒有"不能"治療的疾病 ?
現在中藥免煎顆粒效果怎麼樣,怎麼看待現在有些醫院用免煎顆粒代替中藥飲片的現象?
中醫真的有效嗎?是否伴隨副作用?
濫用中藥真的會導致肝衰嗎 ?
傳統劑型與免煎顆粒的優缺點?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