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時期,波斯與希臘羅馬的差距在哪?

亞里士多德之流為何看不起波斯和東方民族?請指教。


現在一題多問是流行嗎?題目問差距在哪裡,問題描寫又問「亞里士多德之流」為什麼看不起波斯……題目也沒給出具體時間,我就根據亞里士多德理解成亞歷山大征服期間好了

關於看不起……因為波斯缺乏武德口牙,而且很多政治制度和文化細節在希臘人眼裡看來更是費拉不堪的野蠻人。當時波斯的弱雞早已名聲在外了,甚至早於亞歷山大的遠征。波里比阿總結下來主要是兩個事情讓希臘人意識到了波斯的軍事羸弱程度:在401-400BC年期間,色諾芬帶著他的人穿過了整個小亞細亞,但幾乎就沒遇到過什麼像樣的軍事抵抗。二是396BC年,斯巴達國王阿格西萊二世入侵小亞細亞然而幾乎可以說把呂底亞和卡里亞總督泰什勞斯底(Tithraustes)和弗里吉亞總督法那巴佐斯( Pharnabazus )摁在地上來回摩擦,而且真的是來回,先干弗里吉亞然後再干呂底亞,之後又北上干弗里吉亞完事後又南下繼續收拾泰什勞斯底……最後還是因為希臘本土的不穩定被迫放棄遠征回了希臘。之後幾十年里雅典演說家伊索克拉底先後給斯巴達王阿希達穆斯三世寫信和號召雅典的統治者團結其他希臘城邦一起去揍波斯,然而雅典在科林斯戰爭後也不夠實力去發動遠征了,於是338BC時年98歲的伊索克拉底便給剛剛在喀羅尼亞戰役中徹底擊潰雅典及其盟友並獲得希臘霸權的馬其頓王腓力二世寫了一封信,信中也是提議他將希臘聯合起來,向亞洲的「野蠻人」發起遠征。而波斯人在亞歷山大遠征期間不尚武而更傾向於使用陰謀以及金錢反間希臘城邦(331BC援助了斯巴達發動了梅格洛玻利斯戰役,被安提帕特旋滅)的行為更加深了希臘對於波斯的蔑視。這種蔑視在伊蘇斯戰役後,大流士竄逃的情況下亞歷山大寫給大流士的宣言中更能體現出來。伊蘇斯戰役後,希臘軍對大流士造成的打擊比屠殺親娘……哦不,大流士的母親西緒甘碧絲 (大流士他媽很生氣,甚至改認了亞歷山大當乾兒子,大流士死後她表示「我只有亞歷山大這一個兒子,他才是全波斯的國王」)、妻子斯妲特拉和女兒戰後都被俘了。當大流士寫信給亞歷山大表示願意割地與亞歷山大共治,賠款並贖回人質,與馬其頓交好結盟。亞歷山大完全不領情,在回信中曆數了波斯自古以來虛虛實實的對希臘和馬其頓造成的傷害,順便婊了一下斯巴達。在信尾,他對大流士這樣說,「親自到我這裡來要求贖回你的母親,妻子,孩童以及任何你想要的。你能說服我給你的我都會給。在將來你與我通信時,要以『亞洲之王』自居。不要以與我同等的身份給我寫信,而是要對擁有你所有財產的擁有者提出請求。如果不從,我必將你以違法者對待。如果你仍想對國王的頭銜有所宣稱,那就堅持住你的立場為之而戰;不要想逃跑,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我也必將追上。」

亞里士多德本人對於波斯也是含有諸多偏見以及他認為大流士三世就是一個「東方暴君」。他在給亞歷山大寫的一封講波斯宮廷的信里把各地總督將領比作是「國王的奴隸」。而在希臘人看來,縱然希臘當時社會離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尚遠,但是遠比順從的波斯人來的自由。亞歷山大征服期間一次比較大的爭議便是他想在自己的國家內引入波斯的朝拜禮(proskynesis),簡單來說就是行禮者彎身親吻位高權重者的手指。但是對於希臘人而言,只能對神像行這種禮,而在波斯,這則是一種對社會高階級人士,尤其是國王行的禮。在希臘人看來,這也是波斯人的一種奴性,他們竟把自己的國王當做神一樣膜拜。而在亞歷山大的一次酒會上,哲學家阿那克薩圖斯不知是不是受亞歷山大指使,提出本身便是赫拉克勒斯後裔的亞歷山大在完成了如此大的功績後,理應獲得更高級別的榮耀對待,而朝拜禮則十分恰當。這話在說出後,立馬受到了以卡利斯提尼為首的馬其頓貴族的異議。卡利斯提尼斥責這種行為是不敬神的僭越,並提醒亞歷山大第一個受朝拜禮的是波斯國王居魯士,而也正是這種行禮導致了波斯人和米底人的奴性。並舉出歷史上的諸多波斯國王的敗績,無一不是敗給了自由獨立的人民:居魯士輸給了西徐亞人,薛西斯敗給了斯巴達和雅典人, 阿爾塔薛西斯二世敗給了斯巴達的克利爾楚斯和色諾芬,而大流士則敗給了亞歷山大,現在,陛下,您也想步這些被行了朝拜禮的人的後塵嗎?最後在爭議聲中,亞歷山大也只能作罷。

綜上所述,在亞里士多德時代的希臘人眼裡,波斯人就是缺乏武德,不敢正面迎戰只會擅長詭計,並充滿奴性的人,不像希臘人那樣自由而獨立。


西伊朗人和南歐人的共性在於,都是環地中海古代文明的繼承者,區別在於希臘羅馬去海外雄飛了,而西伊朗人率先征服了中東的各種古代文明,在其身軀之上建立了第一個多元帝國

希臘羅馬自身的創造性非常強,有很多古代文明沒有的東西。而波斯帝國作為一個整體,又可以方便整合各方面的優勢(「集大成」),但形成了某種程度上的故步自封,在古代文明的基礎之上建樹並不多。

希羅多德《歷史》中的波斯人的概念就包括了被波斯征服的中東民族。如果希臘人僅僅對波斯人本身有偏見還是不無道理的。

一個直觀的例子,文字。古典希臘使用第三代文字(克里特線A-邁錫尼線B-希臘字母或埃及聖書-埃及僧侶-腓尼基與希臘字母),而古典波斯依舊使用第二代文字(蘇美爾楔-古波斯楔)。當時的古典波斯帝國內文化程度最高的民族,應該是猶太人、阿拉米人和腓尼基人(中東希臘人不算的話)。

至於古典希臘一系,和阿拉米一系在當時孰強孰弱,那就見仁見智了,類似和新勢力和老學究的關係。

哲學,文學等方面,其實大家都有。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哲學、文學的體系化理論化都是在古希臘完成的。

科技方面,可以說,古代中東有技術無科學,科學起源於希臘

無論如何,等到亞歷山大時期,希臘文明可以說就獨步地中海了。

————————————————————————————————————————

希臘化時代,阿拉米一系的文明地位持續下降,而伊朗一系的文明依舊有發展空間

經過希臘化的灌輸,伊朗文明到了安息薩珊時代,算是可以與希臘羅馬持平了


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英國大使馬嘎爾尼來到中國,覲見乾隆什麼協議都沒達成,反而在下跪問題上來回扯皮,馬嘎爾尼離開中國時對中國的印象是一個不祥之兆: 兩艘英國軍艦足以對付帝國全部的海軍力量……無須個把月,即可摧毀沿海的所有航運,令靠捕魚為生的沿海省份居民陷入饑荒。

再來舉羅馬自己的例子,共和國早期的羅馬是由勤勞和愛國的農民組成。而帝政時,前者不見了,能看到只有莊園里無精打採的奴隸。對希臘和羅馬而言,波斯就是後者的模樣。


文化落後地區的知識分子精英對文明程度較高的外族存在偏見很正常,進士出身文化程度極高的耶侓大石征服中亞後在中亞波斯的史料中還是個粗魯野蠻痴呆蠢萌的文盲呢。


同時代波斯人應該也看不清希臘人吧


感覺還是把留言內容搬出來比較好,雖然並不是十分直接地回答了問題。(略有修改)

==========

這個問題太大了,回答起來全無頭緒啊。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別,做一系列博士論文都是綽綽有餘的,放到這裡問讓人無從下手。

直接推薦芬利的《統治史》吧,挺好看的,應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回答這個問題。

至於亞里士多德為什麼瞧不起東方民族,我不知道題主為什麼加了「之流」兩個字。人家對中國人並無敵意,實際上他對中國人也沒什麼認識,所以我們也不用替波斯人生氣。所謂東方人,基本上只是指波斯人和埃及人,尤其特指波斯人。古典的希臘不存在政治正確,蓄奴都沒問題,搞種族主義自然更是可以理直氣壯的。至於瞧不起的理由,無非是覺得波斯人並沒有自由啊,政體也看著不順眼啊之類。然而,希波戰爭時期的兩方,誰的文明程度更高,真的不好說的。

另外突然想補充一點:關於希臘人的奴隸制。希臘人之所以能堂堂正正地蓄奴,那是因為他們的哲學家們給奴隸制提供了在當時看來很充分的辯護——奴隸是沒有德性的,是沒有理智的,這種人並不適合當主人,只適合被統治;他們不適合做決定,只適合接受統治者的決定。這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兩個人的哲學思想一脈相承,大體上就是認為在政治分工中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不是一個人受到奴役才成了奴隸,而是因為他缺乏德性而只適合當奴隸,而且他當奴隸對別人和對他自己都是更好的安排。就好像鞋穿在腳上就是好的,放在頭頂就很糟糕。

這跟他們對東方民族的鄙視有什麼關係呢?因為波斯並不實行他們那種奴隸主民主制,缺少那種能夠自由地發揮自己的德性的上層,所以自然要受到鄙視的。

不過希臘人鄙視除了希臘人之外的所有人;不太正統的希臘人也要受到鄙視的。亞里士多德,一個出生在斯達蓋拉的馬其頓人,自己也總被不少雅典人認為是蠻子,比如德摩斯梯尼。

希臘那地方,不知道題主發沒發現,這套價值觀,這套思維方式,如今可以在哪裡找到?

世界從未變過。

hhh

==========

另外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補充一下在政體方面波斯和希臘的區別。波斯是人類史上最早的一個大帝國。一個帝國最顯著的特點當然就是「大」;大到波斯那種程度的國家,其境內又有複雜迥異的地形地貌、民族、語言等等,該怎麼管理呢?波斯的做法並不像中國一樣搞大一統,也不像希臘一樣允許每一個小的政治單元獨立運作,而是在統一的國家之下允許不同的地區進行高度的自治,所以波斯的政治體制在不同地區之間差異是巨大的。國王們也不打算去變更各地的政治體制,派駐各地的總督一般都只是統而不治;他們也不打算在各種宗教信仰之間強行推行某一種,雖然自己的官方宗教是妹控教。總地來說,波斯的統治相當溫和,是充分尊重了各地區舊有的習俗和秩序的產物,雖然他們並不搞希臘那種城邦民主。

另外,關於奴隸制呢,在波斯地區原本也是存在的。不過居魯士大帝在創立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不久便宣布廢除了奴隸制。這個時間大約比亞里士多德出生早了僅僅不到兩百年吧。相關的記載可以在「居魯士圓柱」上面找到,這部分內容被一些人稱為波斯的「人權憲章」。另外,那個圓柱的真品現如今擺在大英博物館裡。


具體國家的分析前面幾位答主已經說得比較明白,這裡只作些關於古代史家東方觀念形成的流水帳式的補充。

現今可以被追溯到的最早的歷史學者是出身於小亞細亞希臘殖民地的希羅多德。他在作品的開篇這樣為自己的敘述作動機的解釋:「如此,人類的成就才不至於在時光中遭到遺忘,偉大而令人驚嘆的功業——有些由希臘人展現,有些則出自蠻族之手——才不會喪失它的光輝;尤其要顯示的是,這兩個民族彼此爭鬥的原因。」

希羅多德本人的出生地哈利卡納蘇斯應當在他出生前就已併入波斯帝國。因此,希羅多德也算是波斯的臣民(雖然他似乎只會說希臘語)。作為波斯的希臘臣民卻稱波斯人為蠻族的原因,也許要歸結於幾乎與希羅多德出生同時發生的、波斯大軍面對雅典率領的希臘聯軍的失敗。

在希氏的敘事里,波斯人與希臘人在政治和道德上的差異是強烈而令人印象深刻的。這不但是因為希羅多德沉醉於用荷馬式的語言進行栩栩如生的民俗志敘事,同時也可以被認為是他本人身處文化分水嶺而內心偏向希臘故鄉的結果。最遲從希羅多德開始,希臘人(甚至可以說西方人)試圖討論一類思想母題:自由與奴役,法律與君主意志,節制與奢侈,勇敢與膽怯……歸根結底,是東方與希臘(雖然斯巴達等希臘城邦之間也會被不同程度地進行比較)。

「軟弱的國家培育出軟弱的人民。」這種關於「亞洲的軟弱」的印象或者說是偏見被一直保存下來。下一位與波斯產生深厚聯繫的希臘史家是比希羅多德出生約晚半個世紀的色諾芬。他的作品《遠征記》在無意識中強化了後人對這一成見的印象,雖然這本書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很大的反響。該書的流行大約要等到半個世紀後的亞歷山大時代。作品本身可以算是色諾芬的自傳,同時包含了大量偶然的民俗志。故事裡含有希臘認同的情感和某種優越感,也有對波斯人背信的鄙夷。

與鍾情雅典的希羅多德不同,色諾芬更傾心於斯巴達。但不管怎麼說,身為希臘人的自豪感都是相似的。到了亞里士多德的時代,關於希臘美德的思想更加強大。似乎可以這麼說:對波斯乃至東方民族的鄙視,與其說是某種戰績上的優勢,不如說是出於道德層面上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並延伸到政治事務上去。這種優越感不只對波斯,而是對所有蠻族;也不只為希臘獨有,而是延續到今日。

亞歷山大最終沉迷於波斯波利斯的夜夜笙歌,將老師亞里士多德的美德勸誡拋諸腦後。凱撒和安東尼先後深陷埃及的溫柔鄉,甚至招致殺身之禍。美德的喪失大抵如此。


只說同時期的波斯與希臘

希臘思想多元,人才較多且城邦小效率高。人民個人能力較強,individualism始於希臘

波斯的優勢完全反過來,波斯是一個民族多元 政治開明但集權的帝國,波斯作為第一個世界性帝國,其對帝國各區域的管理能力不亞於羅馬,波斯帝國幾百年,大的民族起義卻只有一場。波斯是典型的道德社會,擁有比希臘社會更完善的道德體系(這貌似是農業社會的特點)


推薦閱讀:

為什麼歐洲很少有高樓大廈?
現在或以前的外國歷史上有沒有中央集權式的國家或政權?如果有,和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國家又有什麼異同點?
驚聞斯基泰人也是被中國從亞洲往西趕得,到底一共有多少蠻族是東邊混不下去往西跑稱王稱霸的?
為什麼阿爾弗雷德大帝是英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大帝」?

TAG:歷史 | 政治 | 哲學 | 民族 | 歐洲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