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政府」官方語言是滿文嗎?有沒有要求全民學習滿文?科舉考試用滿文還是漢文?


  1. 官方語言是滿文。所謂「國語騎射」,其中「國語」即為滿語。當然漢語一樣是官方語言。

  2. 不至於全民學習滿文,但是理論上在旗就要學。參見這個回答:元朝、清朝等非漢人統治的朝代,會強迫大家學習蒙文或者滿文嗎?
  3. 科舉考試用漢文。


這個問題其實沒啥意義,因為清朝沒有真正規定過什麼官方語言。

1. 政府文書:以滿文、漢文為主。

漢文文書在全國範圍內基本通用。滿文文書主要在旗人大臣與皇帝的奏摺往來、邊疆事務中使用。蒙文文書目前我只見過內閣一種叫「蒙古堂檔」的檔案里比較系統地保存了下來,至於具體與什麼有關,還說不好。

2. 官員之間的對話:漢語應該是用得非常多。

有的皇帝會刻意要求大臣用滿語聊天,比如那個經常強調滿洲舊俗的清高宗皇帝。

3. 教育:主要是漢文。這一點 @Hasuran Li 說得特別在理。

對於遠離旗人教育系統的大多數士子而言,他們唯一有可能接受的滿文教育便是庶常館的清語教習。所謂庶常,是殿試之後,對進士進行另一輪遴選(稱為「朝考」)選拔出來的一群人,數量比進士還要少。這些人(稱為「庶吉士」)在翰林院的庶常館教習3年左右,這段期間會學習清語。學不好的,可能會「革退」。

所以對於大多數老百姓而言,滿語教育的覆蓋面是很窄的。即便是士子,他們接受滿語教育,一般也得到進士以後。而在進士以前漫長的科舉道路中,大多數人,無論是州縣學還是各種其他途徑的生員,並沒有多少機會接觸滿語教學,自然更談不上用滿語參加科考了。如果有接觸,那麼一般是私人的途徑——康熙朝就有這種情況。


司馬亮同學說的好全面了~再略嘮叨兩句

1、首先,官方語言這個概念應該是近代以後吧(是嗎?個人覺得是),尤其是現代民族國家產生之後普遍使用的概念。在清代,應該稱為「國語」。當然,一開始的「國語」指的是滿語,不僅清朝如此,遼金等也是,用「國語」指代本民族語言。從官方語言的角度,清代應該有五種-滿蒙漢藏回,當然,這是在乾隆平準平回後確定的,具體使用哪種,視區域視時而定,滿語基本上貫穿使用,清末除外。

2、明確規定不要求全民學習滿文。這個記錄可在實錄和寄信檔(如果沒有記錯的話)見到。

3、科舉的話要看情況了。清代早期有滿洲榜,還有翻譯科,這些都是要用到滿文的,考個翻譯題什麼的……就大範圍而言,都是科舉。但是在一般的科舉考試中,是不用滿文的。只有在館選才會分流一部分人-清書庶吉士-去學滿語,但是越後來人越少,學的也越來越有怨言,以至於道光年間年停了。

PS.也有未被要求,自己好好學滿語的官員,而且是個福建人好像……

PPS.怎麼把回答弄到補充去了……被水逆了嗎?!


滿文沒有漢文歷史悠久,沒有漢文燦爛的文化!當時漢文化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使用人口也是遠遠大於滿文!


滿文對滿人,漢文漢人滿人都要學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羅伯特 赫德這個洋人?
清朝滿族人應該都會說兩種語言吧(滿語和漢語)?怎麼做到的?
如何評價恭親王奕訢的歷史地位?
古代妃子侍寢的流程是什麼?
怎樣評價清末的三位漢人大臣,左宗棠、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功過?

TAG:清朝 | 清朝歷史 | 科舉制度 | 滿語 | 滿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