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出不了像古希臘、羅馬、德國那樣一代又一代的偉大哲學家?
給我的感覺人家的哲學家,理論家一代又一代,層出不窮!
為何我國一直討論的哲學,似乎好像一直停留在先秦時代的那些「子」們,比如老子,孔子,莊子....?而且為什麼我們國家出不了那種像康德,馬克思這種思考和分析很詳細,很深入的哲學家?我覺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進步,首先是哲學思想和理論的進步,只有先想到,才能做到。要是老出不了這樣的人,那社會還能進步嗎?
一句話答案:西方的大學傳統教授的核心是神學、其他諸如哲學、數學、工學等等都有所涉獵,並立不悖;而中國的太學設立之初就是教授五經為核心的儒學,其目的在於養天下之士,為政府培養基層官員。西方不只是哲學家層出不窮,科學家、數學家也是層出不窮的,當然,產出最多的是神職人員,但是大部分國人都不喜歡強調這一點。這是因為西方大學的設置便是如此。而我們中國因為太學設置如此,所以產出最多的就是大儒,儒學理論也是不斷地推陳出新。當然,現代的中國人一眼就能看出儒學理論的發展方向是越來越趨向於服務帝王統治,服務於控制被統治者的思想觀念。很多人為此批判儒學,但這正是太學設置的目的所在,儒學的發展不過是實現了它本來的目的而已,儒學不應該接受這種批判。
所以比較而言,西方設置大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牧師和神職人員,次要目的是為了證明上帝的偉大,從動機而論,可以說是為了維護教會的利益所在,而中國設置太學的出發點便是維護君王的統治,這兩者很難說誰比誰更高尚,誰比誰更世俗。
科學和哲學的發展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科學和哲學的發展反過來幾乎摧毀了宗教,宗教勢力是日益衰落,教會當初放了科學、哲學一碼並不是明智之舉,這不符合它自身的利益,教會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說是失策的,是愚蠢的。相反,中國的統治者是遠比教會聰明的所在,特別是獨尊儒學後,封建綱常理論是日益深入人心,帝王的統治也愈加安穩,儒學是取得了成功的,但對於整個中國而言,科學和哲學的養料就全被拿走,整個中國的利益反而陷入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結果。 某種程度上,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無神論國度,而是沒有信仰的國度,太過於執著於世俗的利害整日忙碌,而沒有閑暇關注整個世界的狀況。而國家設置的太學又是以服務政治為核心,出不了離經叛道的哲學家也就不足為奇。題主先把時代理清楚,古希臘羅馬對應春秋戰國,思想成就差不多,可以稱之為原始哲學,現代哲學在文藝復興之後發生,對應中國明清。明後期王陽明之後,本來活躍要出人和思想的時候,清的統一導致戛然而止,大家都陪滿州貴族玩了。所以中國轉彎了。
中國古代的思想體系其實已經十分完善了(在現代角度下是否正確就是另一說了),題主不解為何都已經是現代社會了,能拿的出來說的還是老子,莊子,孔子這幾位。但兩千多年前的這幾位先生,的確就是中國哲學的根源所在啊,那有談事不問根源的?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就有集體主義色彩,這一點其實很值得探討,其實在我看來,現代社會最珍貴的一點是民權的興起,民權興起於西方,也是現代文明誕生在西方的最大的原因。中國自先秦以後,一直都有一套思想體系傳下來, 這既帶來了總體而言的統一,並且鞏固了封建時代的社會穩定。 但這也導致了社會整體思想體系趨於封閉,即使是發展也是在原有基礎之上,而最要命的是,有時候這發展甚至是倒退的。 而西方最大的特徵是相對開放的社會氛圍(文藝復興及以後)中國傳統中更講究集體主義,這在儒學發展之後,幾乎是與生俱來。這在發展當中,既有好處,也有壞處,難以說的清。稍微總結了一下中國傳統社會下社會主流思想未發生大變革或者說類似於西方文藝復興民權興起的那種進步的原因幾點原因。1:中國文化根基傳承於先秦時期的儒道,這兩個學說又被後繼的統治階層大肆推廣,在根本上就為後來文化奠定了基調,而且關鍵在於,老莊,孔孟這些人,奠定的基礎太高了。後人難有超越。先秦時期真實情況如何,無人知曉,但以《道德經》為例,其中關於世界論述之深遠,為人不爭境界之幽遠豁達。常人看《道德經》或四書五經,知其然,但能知其所以然的,又有幾個。2:封建統治下的趨於封閉的思想環境,在任何一個封建時代,如前文所說,皇帝最怕的就是民眾想入非非, 這一特徵一直到今朝都有。而關鍵在於,執政者既怕民眾想入非非,但也怕民眾啥都不想。因為啥都不想的後一步就是胡思亂想。
儒學能被後來的統治階級採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學在其思想中,很大程度上就給封建下的皇權統治帶來了思想合法性,這要比歐洲的神權合法性要高的多了。這也是中國能夠有天下一統傳統的因素之一。
原本儒家學說,即使是以現代道德眼光去看,也是沒什麼可挑剔的。在儒學當中,作為君王地位崇高及其合法性的最大理由是「仁政」」。儒家學說本身是十分圓滿自洽的, 其實在我看來,包括道學在內,表達出的政治理念,所描述嚮往的都是一種烏托邦式社會。但對於統治階級來說,肯定就只記住天地君親師了,並且出於天生的利己心理,儒學後面的發展就大多是在君王的利己心態下發展了。這樣發展的後果是社會統治更加穩定,社會文化根基更加穩固,但是以整體社會思想氛圍趨於保守作為代價的。這種環境下所帶來質疑精神的缺乏,又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儒學往腐儒方向的發展。而這又讓社會思想發展的更加封閉,這幾乎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一直等到近代西方的侵入才被打破。3:第三點是在我看來原因最大的一點,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種君子之道,而君子的定義,淺層是形式上的行為主義,深層是講究思想上的豁達與不爭的超然之境。君子之道誕生於儒道,但並不全盡於儒道,這以今天眼光來看。前者行為上的剋制,困住了大多數的有識之輩,而後者思想上境界的要求更高,這種人必定極為稀少,但也必定才華絕倫。這種人那怕是能夠看破被腐儒所影響的行為上的君子之道,所以他們就不追求這個啦。但他們講究思想上的超然性,或隱於野,或隱於市。但就是不會有一種老子就是要改變世界的理想,跑出來推翻腐儒之學說。對於這種人而言,說不清楚是被束縛,還是找到了一條路徑。中國從來都沒有邏輯學。中國討論抽象事物抽象概念,只能用類比,比喻的方法,把抽象投影到現實日常事物,用現實事物比附來推理。而西方很早就意識到類比比附不是邏輯。為什麼沒有邏輯學,我自己以為,中國對概念沒有嚴格的定義,都是「你懂的」。一個辭彙,對應不到一個明確的概念。尤其是超過日常生活常見事物以後,當涉及到抽象名詞以後,由於中國從來都沒試圖定義這些抽象概念,使中國的語言中使用的抽象辭彙,無法有明確的概念對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不是單為黑道德經,只舉個例子。中國古人其實也懂得推理,「因為—所以」,這種基本邏輯。日近長安遠,日遠長安近,這都是由現象推究原因的思考方法,與國外沒有什麼不同。但由於基本概念從
來沒定義過,使對抽象概念的推理成為不可能。中國的辭彙,只能描述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實體事物,從沒有發展到能明確定義抽象事物。中國古人提到的抽象事
物,都是沒有明確概念的「你懂的」。中國對抽象事物的定義就是「你懂的」。中國古代的詞典,對抽象一點的概念,解釋的方法就是比附,像什麼什麼一樣,用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實體東西去類比。而中國往往用類比代替定義和推理。中國沒有能力直接用抽象概念進行推理。因為抽象概念沒有定義過。中國無法討論一個抽象概念的「直線」。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中國由於沒有定義抽象概念的能力,一尺之椎無法推廣到抽象概念。世
界上的邏輯,最典型的就是幾何原本。幾何原本和中國學問最大差距,就是先明確定義了一些概念。幾何中的點,線,面,圓,都是抽象概念,都事先有明確定義。這種
定義不是像中國那樣,「跟長長的麵條一樣」,這樣糊弄人的類比,而是真正的定義。有了對抽象概念的定義,後面的推理才成為可能。中國從來沒發展出這種明確定義抽象概念的能力。我一直以為中國曾經最有潛力發展出邏輯學的是名家,討論辭彙與概念的關係。這是真正的邏輯的基礎。可惜極少作品傳世。
×××××××××××××××××××××××××××××××××××××××××××××××××××××××××××××××
也許和文言文過簡有關。不過話有說回來,為什麼文言文過簡,沒人說文言文一定要寫那麼簡,所以還是認識問題,沒有認識到那個深度。如果想寫繁完全可以寫繁。是你自己願意寫得簡。戰國文字描述得已經挺詳了。希臘文據說可以省略韻母仍然能懂,省略韻母也可以寫得很簡。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我覺得戰國文字已經能把事情講得很明白了,而且可以講得非常有文采了。更不要說七發之類的更不簡了。
到處是噪音,人沒法安靜思考
中國歷代的哲學家很少嗎?Category:中國哲學家
可見中國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哲學家,由於上個世紀種種錯誤的文化運動,導致今天國人對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知之甚少,所以才會有中國歷史上缺少哲學家/發明家/科學家/之類的錯覺。我來講一個個人的觀點,算是博大家一笑。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另一個問題:多少錢可以養出一個哲學家?
別跟我說這些都跟錢沒關係!哲學家,音樂家,數學家,地理學家統統都要吃飯!再聰明的大腦要是必須一天十多個小時在地里勞作也就根本談不上什麼成什麼家。因此,養成一個了不起的「家」除了要有有才能的人以外,更加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金錢投入!當然除了錢,時間也非常重要!換句話說,必須要有一大群人,一出生就有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以及用不完的時間,於是他們把這些多餘的精力和金錢用在了某個方面,成了大「家」!問主問為什麼中國似乎哲學家比羅馬少,看看中國和羅馬的社會結構似乎就瞭然了。中國自秦始皇就開始著力於消滅貴族階級。兩漢的宦官和外戚你死我活,唐宋明清的官僚因為科舉風水輪流轉。如果沒有了貴族這一階層,如果富貴不能過三代那麼請問誰會安心地去關心宇宙蒼生呢?就像今天,家長們逼著孩子高考,表面上看是限制孩子的天性,然而背後的願意不是家長殘暴,世俗而是這個家庭一點都不富裕,孩子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從小康變為貧窮。生在這樣的家庭里,指望一個孩子成為哲學家,音樂家,甚至科學家都是不大靠譜的!回來看羅馬的社會,羅馬有貴族!而且這個數目一點兒都不小!這一大票吃飽了沒事兒乾的貴族就是各種思想產生的源泉!你看我們的春秋戰國是不是也百家爭鳴?對,那個時候是有貴族的!而且貴族是世襲的!
記住,世襲很重要!因為它能確定無疑地告訴你,你就是可以任性地揮霍!試想,紅樓夢裡的賈寶玉若也是代代世襲制度下的一代,你看他還不要逆天?我不是在歌頌貴族制度!我只是在說一個事實。即便是今天道理也是一樣的,科學家的每個科學實驗其實都是在燒錢!燒的都是納稅人的錢。可是如果一個國家不花大錢養著這麼一堆竟燒錢的科學家,這個國家顯然是沒有希望的!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已經成了一個嘗試,但在兩千年前卻不是這樣的!兩年多年以來,世界各國都認為科技的停滯意味著人類只能利用現有的這些資源。因此大家考慮的都是如何建立一個完備的系統,能夠在有限的資源下穩定運作!
羅馬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到他們滅亡都沒有真正意義實現大一統。因此也沒有機會消滅貴族。而中國,早早大一統,通過不斷的制度改進和創新,創立出了一套完備的封建制度!
在這個制度里,帝國儘可能的不養閑人,這樣才能把所有人力調動起來。你想安靜的做個貴族,對不起,那是不可能的!制度上基本已經安排了你三代不幹點兒什麼就必然衰敗。所以在一個上上下下沒有多少富貴閑人的國家,要出一個奇葩的「大家」還真的是挺難的。
儘管中國歷史上有大饑荒,有人相食之的悲劇。但總體來說,中國古代普通百姓的生活是比歐洲人要好不知多少的!完備的封建制度雖然缺乏創新但在維持人們基本生活水平上其實是做得更好的!道理很簡單,一個沒有世襲貴族的國家,一個通過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的國家,怎麼都會比生而是賤民,一輩子都不得翻身要好得多。此外從人口上就可以直觀的看出中封建制度的優越性!
凡事都有好壞,更有創造力的社會可能意味著動蕩不安以及更高的風險。缺少活力的社會雖然乏味,卻能給人以安定感。
此外,不需要過多抬高羅馬希臘,他們的文明其實已經滅絕了!所謂的文藝復興不過是掛著羊頭賣狗肉!以當時歐洲的情況來看,即便沒有這些羊頭,狗肉還是會賣得出去!lz 這算是西方中心論?
為什麼要出哲學家? 為什麼要研究科學理論 就因為中國近代屈辱百年 就追根到底 追到祖輩身上? 為了國家強大 文明先進?那麼中國即使沒有這些 從周秦漢隋唐到宋 咱不說世界第一 至少沒有落後 在亞洲也算是混的不錯 不停的輸出文化 要依據你的論斷 那中國幾千年從未進步? 早被人吞併了!lz可以看看為什麼中國沒有像歐洲那樣分裂成好多小國家?
中國為什麼中國自秦以來延續千年,同樣強大的羅馬今天卻不復存在? - 歷史現代文明都是建立在西方主導上的 從教育 思維方式 政治制度 吃穿住行 都是西方領導的 這樣問也不奇怪 哲學科學都是現代西方確立的標準? 用這個來套中國古代當然 是沒啥結果 可以看看 中國哲學史中國的哲學家叫做思想家更為恰當,每一個中國思想家都以自己的思想為行為準繩,這在只考慮思辨的西方是無法想像的,而且,西方整個中世紀將近一千年的時間,不僅沒有像樣的哲學家,就連史料都幾乎沒有,這也能叫一代一代的哲學家?中國的儒家思想從孔子到王陽明,中間的傳承從未中斷,這才叫一代一代的哲學家
中國哲學史恐怕題主都沒有看過幾本吧,後天考中哲,考完試回來和你談談人生。
你不妨先說說在你的理解中什麼是哲學?
這得多麼無知多麼自恨才能提出這種問題。
希臘自哲學肇源之初,就將人定為世界的客體,將目光放在整個世界上。因而,從自然哲學開始創建出了一整套哲學體系。
中國自百家爭鳴時起,目光就放在人類社會上,並紛紛將人看做世界的主體。因而,只能從社會倫理上建造自己的思想體系。罷黜百家甚於焚書坑儒思想的專制無疑極不利於大哲學家的成長。
哲學本身是西方的東西,偉大的哲學家自然是西方才有的。中國古代的思想不叫哲學,更不能叫哲學,思想家也不能叫哲學家,自然更不會是偉大的哲學家。你把他們叫哲學家不是對他們的侮辱嗎?西方哲學探究真理,東方的思想家眼理真理根本就不是個東西,結果也很明確,西方連「存在」都看不明白,他們用了個謂語介詞「being」來表示「存在」,看似高明,結果談到「存在」問題一幫子偉大的哲學家個個含糊其辭,到了後現代主義哲學,這幫哲學家被折騰惱了,開始批判自己,一批就批到自己的語言文字上來,說是造成現在西方這麼多問題的根源就是拼音文字惹的禍,講個「存在」用個謂語介詞,腦子越弄越不明白,甚至這造成了世界瀕臨毀滅的危機。中國古代的思想家不是哲學家,但這一點也不影響他們的偉大。
如果你舉英國或者法國的例子,倒還不好回答。但是不巧的是,你覺得例子還都不屬於一代又一代偉大哲學家。
古希臘的偉大哲學家集中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幾代人,當然亞里士多德去世之後古希臘還有很多優秀的哲學家,可惜這些人的思想大多失傳不可考了。以現在流傳的作品看,古希臘哲學的巔峰期還是挺短的,更重要的是,古希臘文明本身大概到東漢就衰落了。。
古羅馬更慘,居然在歷史、法律、詩歌領域羅馬人造詣都很高,但他們真心不擅長哲學。如果不考慮基督教傳統下的教父,勉強排的進偉大哲學家行列的人大概只有西塞羅、塞涅卡、盧克萊修和馬克奧勒留。
德國的哲學家倒是真心多、真心強,但是德國著名哲學家的巔峰粗略的從康德算到海德格爾差不多也就是兩百年時間。遲至啟蒙運動的時候,德國人自己還懷疑自己沒有研究哲學的天份,並認為德語是一門不適合研究哲學的語言。哲學這個詞是個舶來品,很多西方人甚至認為中國沒有哲學,但是現在這個問題基本不爭論了,沒有什麼意義。題主的困惑就在於總西方的哲學標準來分辨中國的思想是否屬於哲學範疇,這當然沒法比。
因為中國出了個秦始皇,使得春秋百家爭鳴的思想發展黃金時期過早的夭折了。歐洲從未出現過中國的大一統模式。至今也是這樣。
關鍵是中國也並不缺少大哲學家啊,也許只是了解的少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不推薦以叔本華的書作為哲學入門?叔本華在德地位如何?是否屬於心靈雞湯級別?
※請問,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關於叔本華的看法是不是偏見?
※在西方哲學史上,對「形而上學」有哪些經典的批判?
※如何入門現象學和存在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