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與四線城市在各方面都存在什麼差別?為什麼人們要湧向一線城市?

朋友前段時間從大城市來這裡,說「這裡太美了,跟歐洲的小城鎮一樣」,放鬆了幾天。但自己處於事業的上升期,34歲了還想到大城市闖闖,可真的理由不充分,卻心有不甘。

希望大家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來談談。

==================

請各位答主看清楚題目再回答,許多答主答的都不是一線城市和四線城市的區別。而是市級地區和縣鄉級地區的區別。


我用自己這些年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們一個我自己的答案。

1.

我和建哥的小學,是在一所希望小學裡上的。

二年級的時候,縣裡要組織各小學搞合唱比賽,我和建哥都參加了學校臨時成立的合唱隊。

但因為窮,請不起專門的老師,所以只能放學後自己練。

學生們根本不會唱歌,那種旋律複雜的歌曲練都練不來。

最後選了一個很多山裡小孩兒都會的民歌童謠,勉強唱整齊了。

到了比賽那天,每個人要穿黑褲子、白襯衣、白膠鞋。

許多人都是去借別人家或者穿父母的,長的長短的短。

膠鞋也買不起新的,回家洗了又洗還是沒辦法洗白,只能互相用粉筆在發黃的地方塗了很多層,一路走一路掉灰。

比賽的地點是縣裡的禮堂,那是我們第一次去那麼高級的地方。快到我們唱之前,我和建哥因為緊張,一起去上廁所,在門口正好碰到幾個縣裡城關小學的小孩兒,年齡跟我們差不多,但個頭比我們高了一大截。

他們也是來參加比賽,穿著嶄新的黑西褲白襯衣,擦得發亮的黑皮鞋,還系了漂亮的領結。

看到我們的樣子,眼裡露出明顯的鄙夷和瞧不起,使勁把我們往外推,不讓我們上廁所。

我和建哥稍反抗了下,就被他們推在地上,塗了粉筆灰的白膠鞋也被踩黑了。

我們不敢哭,也沒有告訴老師,就那麼忍著淚憋著一口氣唱完了整首歌。

2.

後來,我和建哥一起考上了縣裡的初中,又一起考入了重點高中。

那段求學的日子,除了學習成績,我們一無所有。因為貧窮和老實,曾很多次被縣裡的孩子欺負甚或敲詐。

那些當年欺負過我們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有的是縣裡的領導,有的是當地沙廠的老闆,有的開著公司,有的炒著房地產。。。

我很想告訴你們,這些孩子因為不學無術所以長大後一事無成,最後坐吃山空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但那是童話,真實的現實就是——他們在縣城裡過著遠比很多人要輕鬆舒適的生活。有關係的,進了政府部門,有錢的做起了生意,或者子承父業開起了公司,他們早早的買了房買了車,娶了漂亮媳婦兒。

說真的,人們很多時候都低估了這種四線城市裡人情關係與父輩資源的威力。

在小地方,這兩者的聯手,可以輕易堵死你憑藉個人能力超越他們的機會。

我毫不懷疑,如果當年我和建哥沒有考上大學,或者畢業後回去,很可能今天也就是在他們手下做事或打工,為了每個月兩三千塊的收入,拼盡全力。

3.

幸運的是,我和建哥考上了大學。

進了大城市,見到了更大的世界。

而建哥高考考的並不好,最後只能去了天津一所三本院校。

畢業後從很基礎的工作開始干起,一年的工資還不夠回家一次花。

但現在也已經是一個房地產公司的小領導,一個月可以在天津買一平房子了。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努力,我們終於在大城市裡站穩腳跟。

我現在可以說,我們一點也不比那些小縣城裡的公子少爺們過得差,那些兒時的貧窮和屈辱,就像是上輩子的回憶那樣遙遠。

我們的下一代一出生就將毫無疑問的成為城裡的孩子。我一定會教育他:不要去瞧不起或者欺負那些農村來的孩子,因為你每天習以為常的東西,在他們那裡可能就只在幻想里出現過。

這些年裡,生活教會了我很多道理,其中一條很重要的是:不要矯情。

窮就要承認,沒錢就要努力去掙。

這沒什麼好丟臉的。

在自己還很年輕,家裡還很缺錢的時候,找個小地方,養養花草,看看書,旅旅遊,唱唱歌,告訴自己:我在詩意的生活。

或許,很可能是你還沒有見識到這個社會殘忍的真相,更可能,你以為生活巨大的不幸絕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

我曾經也這麼認為。

4.

父親重病的第三年,是我最艱難的時候。我在這城市裡舉目無親,沒有誰可以依靠,每天都在苦苦掙扎。有天夜裡,在醫院陪著父親做完手術,然後坐車回單位,在一個公交車站換乘,看著面前燈火輝煌的百米高樓和人來人往的街頭,清冷的夜色里,我蹲在地上哭成了一個傻逼。

我那時候還不明白,我為什麼一定要過這麼艱辛的生活。

現在我明白了:因為,你沒有選擇。

總有一些人,無論在哪,都只能拼盡全力的活著。

說實話,北京的生活真的很難。

我也並不是雞湯販賣者,沒有什麼一步登天一夜暴富的「成功學」經驗。

我有的只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往前走,一點一點的積累。

我想起來,小學二年級時,我和建哥曾參加過的那次歌唱比賽。

我們沒有鋼琴伴奏,沒有好看的西裝褲和白襯衣,白膠鞋被踩滿腳印,唱的歌沒有複雜的和聲,甚至都沒有什麼旋律。

那只是一首很土的兒歌,但我們卻唱的很認真。

最後的結果,我們拿了第一名。

從那時起,我就相信,只要給我們站上舞台的機會,我們並不比任何人差。

而大城市,就是這個舞台。

———分界線————

新書出版,歡迎大家閱讀點評

《所有的奮鬥都是一種不甘平凡(夢想有多麼珍貴,奮鬥就有多麼艱辛。知乎大神【李栩然】誠意解答人生困惑!)》(李栩然)【簡介_書評_在線閱讀】 - 噹噹圖書


小城市只有三種像樣的職業:醫生,教師,公務員。


幾張圖,幾個側面理解什麼是馬太效應:

1、2015財富世界500強中國企業前十
(注意總部所在地):

2、中國211和985大學分布圖·前數字為211大學數量,·後數字為985大學數量):

3、互聯網公司分布排名(2015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排行榜(附名單)前50名統計):

北京 27家

上海 9家

深圳 4家

廣州 4家

杭州 1家

4、2014年20家頂級投資機構投資項目分部:北京54%,遙遙領先;其次是上海

5、中國互聯網協會、拉勾網、易觀智庫聯合發布《2015中國互聯網招聘行業報告》顯示,北京互聯網從業者佔全國35.5%

中國960萬平方公里,一個北京佔比就超過1/3,這是什麼概念?

互聯網人才、創投機構、大型公司都聚集在北京,生產要素都集中在北京,馬太效應很自然。你說你在駐馬店搞互聯網創業,一找不到技術人員,二找不到投資,搞什麼搞。

6、(作為結果的)2010年中國城市凈流入人口前30

北上廣深的房價之所以高,因為它們集中了中國最優質的政治資源,中國最優質的商業資源,中國最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中國最優質的人力智力資源。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大規模向資源聚集的地方集中。


女票的會計證要從南京遷回我們長春。在南京算上來迴路程一個上午辦好了。落長春的時候弄了一個禮拜都沒弄好,各個部門踢皮球,也說不明白。

在蘇州的好哥們提取公積金,全程下來沒用幾分鐘完事。我在長春,前年提公積金的時候發現提公積金的地點又變了,連續三年,一年一個地方,這次搬到長春的最東邊。然後到了的時候告訴我又多了一項契稅發票,需要去長春最西邊的產權交易中心列印。我又驅車一個小時到了最西邊的產權交易中心,幾十個窗口只有兩個在辦公,一百多人排隊辦理業務,然後可以看到辦公室里一堆閑人有說有笑。到了我複印兩張契稅發票,整個過程一分鐘,排隊排了三個多小時,複印費兩塊錢,手續費四十七。又花了一個小時趕回公積金提取中心,這麼一天就又沒了。

新房下來落戶口,派出所里的戶籍警察一副恨死我們辦事人的表情,右肩膀的警銜是別反的,小心翼翼的問一句話要皺眉頭好幾秒才愛答不理的回你一個字,輕輕的根本聽不清。我覺得這樣的戶籍警察在一線大城市應該不會有。

還有很多事,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但是在公權力的使用方面,小地方真心是噁心到極致。

更新。

評論里有人談到長春不是四線城市啊,南京也不是一線城市啊。這裡我只是對比兩個有差距的城市,並不想狹隘的來談一線和四線的差別,也不想雞賊的編故事。我完全可以把南京和蘇州換成深圳或者北京,把長春換成某四線城市,並不違和。

有人談到自己在大城市辦事也遇到很多費勁的事,在小地方也有很多順利的事。我作為單個的個體只能談我自己的經歷,你遇到的是你的經歷。我當然只能說我看到的。


作為一個在四線小城市的人,來現身說法一下。

我出生在一個父母都是公務員的家庭,在這個小城市裡,父母算是混得很不錯的一對。

但我從小就不想過這樣的生活,當一個公務員,過一眼看得到頭的生活。

我身邊很多同學,他們去了北上廣,去了美國英國日本。他們有的很優秀,有的家裡很有錢。有些同學選擇去大城市裡拼搏,有的選擇讀碩士讀博士。

我在本科三年級的時候,都想考碩士,然後去留學。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做一個能用文字吃飯的大作家。但現實就是,我每年的稿費算算,就七八萬。

現在扯回家庭因素,我的家庭對我影響很大。因為父母都是體制內穩定的職業,所以我對穩定天生就有一種極為敏感的訴求。我沒辦法做一個自由職業者,沒有一份穩定工作,我會十分緊張。

在這個小城市裡,我算家庭條件不錯,家裡有百來萬,夠我去留學,夠我去拿我的青春和家裡的積蓄賭一把。很多和我差不多的孩子,都這麼做了,無可厚非,消費的起,也可以賭一把。

我算了算成本。我在國內的大學,是個普通的一本。我要出國,並沒有太好的選擇,很有可能就是一年花二三十萬長見識。

又或者,我去一個大城市裡闖蕩,等著有一個有戶口的男人看上我,然後我拿父母的積蓄去和男方共同付首付。

當然,我是獨生女,我父母為我付出一切都心甘情願。而這些錢,是我父母一輩子的積蓄。

我用之有愧,所以我決定,在家工作賺錢。我最後在家這邊,考了一個金融類的參公單位。有時間去寫一點稿子,我就過著,在一個小城市裡,拿十幾萬的輕鬆生活。

我可以完全獨立,給家裡買點東西,有時候算算,覺得自己畢業第二年,有十幾萬積蓄,再貸點款,就可以自己付首付。可能我一生走到盡頭,也只能每年有這麼多錢,但我覺得安穩。

這不是因為我有多孝順,只是因為,我覺得不該讓爸媽和我一起擔驚受怕。我深知,我去一個大城市,做一個櫃員或者保險推銷員,再加上稿費,一年賺十幾萬,可能還是存不下錢。我爸媽會因為我沒有結婚,每天在外吃快餐很多瑣事著急到上火。

我留在一個小城市裡,拿還不錯的收入,做穩定的工作,用自己的愛好賺點稿費。確實買不起幾萬的包包,湊合能買起香奈兒的口紅 。我晚上回去會看書,努力考證,好好寫稿子。有時候看動畫片,看電影,也能消磨一晚上。

在單位,做完工作,和比我大很多的叔叔阿姨談他們孩子考上什麼好學校,和同齡人談該買個怎麼樣經濟實惠的車代步。

我有不錯的朋友,大部分和我從事同樣的一眼能望到頭的工作,讀完大學或者碩士回到家鄉,選擇穩定且沒有挑戰的生活。有的很快結婚,和老公愉快地裝修房子。

我們周末下午,去必勝客要29一份的下午茶,聊一下午。有時候去唱歌,六十塊唱一下午。或者淘寶上買30塊的電影票,一起去看電影。冬天過年,全家一起去三亞租房休假。

在小城市裡,我們不去泡吧,在夜店裡不是有錢的土財主,就是全城聞名的交際花。我們討厭喧囂的環境,討厭喝酒,艷遇,我們鄙視約炮,鄙視不自愛。自己不會那樣做,也不會在這裡面選取對象。

我們多半也會選,家裡是公務員,自己也是公務員的男人結婚。

然後兩個人,為十年一次的升遷歡欣鼓舞。萬一升不了,也沒關係,總之不會過不下去。

我們看書,打球,跑步,過一種無功無過的生活。我們看微博知乎上很多人,嘲笑我們這種人,穩定地窮著。

但這又怎麼樣呢?我們沒大部分人想像的那麼不求上進,也沒大部分人想像的那麼窮。我買不起一百萬的車,我買個二十萬的車就夠了啊。我買不起五萬的包,買個五千的湊合一下。

為什麼我要選擇這種生活?簡單的說,就是我認為,這是我的能力範圍內,我能過的性價比最高的生活。我不知道,我有什麼需要被鄙視的。難道比我掙得少,在大城市裡住地下室,高喊著夢想的人的夢想是夢想。我住在一百平米的房間,開著經濟適用小車,做著公務員的事,寫著自己想寫的稿子,這就不是夢想?

我的夢想,就是每天都能過的好一些,離夢想近一些。我的稿費能從一年七八萬,到一年十來萬,就是我的夢想。我的工作做得不錯,人際關係處理好,領導賞識我,家庭幸福,父母健康,這就是我的夢想啊。

我不覺得這很容易做到,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有很多朋友,他們在北京上海香港的金融街,一年拿一百萬。可是我做不到啊,我也想過穩定的富著的生活,但我懷疑,我要去大城市,很可能要過不穩定的窮著的生活。

這不是夢想的問題,這是概率的問題。我認為我現在的選擇是概率較大的幸福指數比較高的生活,所以我願意放棄,在大城市一夜暴富的那百分之一的機會。

我願意為了這種安逸和穩定的窮著,放棄一線城市的資源。為什麼呢?因為一線城市的資源,也是給有錢的,有能力的人的。我可能一生一世,都無法在這些人里。或許可能,那為什麼不拼一拼呢?我不想磨得十指見骨等六十歲去買一個別墅,我想現在就賺有限的錢,享受有限的生活,維護卑微的小夢想。

然後,看著我的孩子長大,看著我的父母老去,過一種有限幸福,有限風險,有限富裕的生活。當然,我也希望最後我的孩子變成精英,去在大城市裡年薪一百萬。但如果他不想,我也支持他,在一個小城市裡做一個小公務員,練練書法去健身房跑跑步。

---------------------------------------------------------------------------------------------------------------------

因為之前題主問地方的差距,我就以四線小城市的生活來說了一下自己的生活感覺吧。差距我不知道,因為我沒在北上這種地方待過很久。但可能有些地方引起了大家的誤解,我來解釋一下。我的情況有點特殊,我畢業是在一家股份制銀行工作的,然後考上地市的參公單位,離開了原來的單位。所以收入高,是過去的銀行收入高。

當時我那個工作做的也還不錯,各方面很順利,但我最後放棄,有兩個原因。第一,我怕我年齡大了,任務完不成了,單位會逼走我。不要懷疑我說的真實性,我親眼看到很多人做不下去走了。所以對我而言,我受到很大的衝擊。雖然當時我做得很好,但我怕我將青春和時間都放在這個單位,它會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拋棄我。最委屈的時候,是我生病了,領導對我說,別給大家添麻煩。不是這個單位領導太壞,是因為工作性質就這麼可怕,大家都很難請假。第二,因為我的夢想是做一個寫手,但這個工作太忙了,我沒時間寫稿子。我斟酌了一下收入,覺得參公單位畢竟加班少點,稿費可以補上缺的收入,所以我辭職了。

我寫這個文,並不是鼓勵所有人去小城市生活。我只想說,城市和夢想,沒有任何關係。你可以為夢想去大城市,也可以為了夢想待在小城市。我真的不會後悔,因為我知道,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或許待在過去的單位的確會有更快的升遷城市也更好,可我最想做的是一個寫手。但我又沒太大的勇氣做一個職業寫手,所以我選擇一個折中的方式。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這樣做很沒出息,但有時候犧牲一個不錯的工作,也是為了完成一個夢想。就像有些人,選擇去一個比較穩定的單位,是因為想要有時間去陪陪家人。我鼓勵我身邊的朋友去外面拼搏,也接受我朋友和我一樣考了一樣的單位。

我想說的是,無論你生活在哪裡,都可以有夢想。你在哪裡做什麼工作,穩定不穩定,都和夢想沒任何關係。我沒因為回家輕鬆一點點,我上班結束,要考證要寫文,很累很累。我有的朋友,下班還在複習考研。哪怕是一眼能看到頭的公務員單位,也有很多人在努力,想升成科長局長,想往上走一走。而且公務員不好考,考起來真的也蠻累的。

所以,我佩服所有拼搏的,有夢想的人。不管他在哪裡,做什麼事。求同存異,覺得哪裡好都不是問題。但是每到這種問題,就會有人指指點點說,小城市的人都是懶得拼搏沒有理想的鹹魚,還有什麼你們都穩定地窮著。誠然,有在大城市為了夢想打拚的很多人。

但對有些人,我只想問,你在大城市裡私企做一份3500塊一月的財務,每天下班拿可憐的工資買星巴克看肥皂劇,這叫有夢想么?大城市有lv有賓利有奢侈品,你所謂的夢想,就是看著這些奢侈品拍照然後做白日夢告訴自己他們遲早屬於你?別說沒這樣的人,我見過很多為了夢想在大城市裡吃喝玩樂,每個月讓父母貼錢的孩子。

我覺得過來人,有必要給還沒工作的孩子一個較為客觀的建議。我寫這些東西,不過是想告訴很多還沒畢業的孩子,慎重選擇你要走的路,別因為別人的看法影響自己的決定。夢想沒死的任何一天,你在哪裡都需要努力。不要覺得,在大城市裡,就能紙醉金迷能輕輕鬆鬆有好的結果,也別覺得,小城市就是鹹魚生活的地方。沒有不好的地方,只有不好的你自己。做錯選擇的時候,耽誤掉的就是青春和時間。


暑假回家的第一天,我知道了為什麼我要去大城市生活了

從列車下來的一刻,我不禁打了個顫,嘶……好涼啊,我的家鄉果然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終於回來了。除了火車站,迎面而來的是一夥計程車司機大叔,大叔們爭先恐後地問我:「姑娘,到哪兒去啊?姑娘坐不坐車啊?」他們笑容可掬,而且用著相當接近普通的普通話,這讓我心裡感慨:文明化和城市化的痕迹在故鄉也越烙越深了啊。我一邊抱歉地擺手一邊笑著說:「不坐了。」我要坐汽車回小城,汽車司機是我提前聯繫好了的。

到點了,司機還不到,給他打電話,他在電話里急躁地說:「哎你在哪兒啊?我不是讓你在XX大樓對面等著呢嘛?」我說沒錯啊,就是大樓XX對面啊,後來我才知道,他說的對面是斜對面。Ok,我趕緊按照他的指示拉著箱子跑,他把汽車停在十字路口上,紅綠燈還在不斷變換著,我要穿過的路是綠燈,早已等久了的車不斷地從我面前經過,我只能停下來耐心地等,而他卻在喊:「快點快點!」我抱歉地對司機說:「等等!這兒有車啊我過不去。」他不管那麼多,嘶吼著:「你快點,這兒不允許停車!」我心裡冒出一陣火,有輛車的司機大概看出了我急著要過馬路坐車,停了下來。我這才順利做上了車,回了家。

一路上,我不住地在想:你明明知道十字路口紅綠燈前不允許停車,你還要停在那裡?我的面前有車經過,難道我也要跟你一樣傻逼地不看紅綠燈燈橫著過嗎?你違反交通法規怪我走得慢害你停的時間太長咯?

我至今,還沒有見過哪個地方的人們比我們這裡的人們更遵守一套約定俗成的「潛規則」的。小時候,我不懂,所以以為那就是對的,比如只要乘客上車的速度夠快司機就可以在十字路口紅綠燈前拉人,比如過教師節全班大部分學生要給老師送錢。一個小學生500塊很平常。我記得小學時班上的一個同學教師節送了老師個音樂杯,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同學們,以後要送就送點實惠的,這個東西不實惠,家裡沒地方放。」呵呵。後來,我越來越覺得生活中的很多事不對,但我的認知還是很窄、力量很小,我只能小心翼翼地生活,在「規則」與「潛規則」的邊界摸爬。我自以為考上了大學就可以逃離這些東西了,沒想到,我回家的第一天,這樣的小事就讓我泛起了往日的記憶,讓我很快明白了,為什麼我要去大城市生活了。

當然,小城裡不乏樸實善良的好老師,也不乏遵守規則、脾氣正常的好司機,這樣的人常常能使我們心靈得以慰藉。但是,太少太少,環境影響人甚至決定人的思想、思維邏輯、處事方式和風格。讓我離開這裡去往大城市的理由,第一條就是,我與這裡的環境氣質不符。

因為這裡不是一線城市,所以它的資訊總是落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它閉塞的環境氣質。當大城市的人們在討論哪篇公眾號文章火遍朋友圈,哪個網紅比較厲害的時候,這裡的人們才剛剛知道有微信這個東西,知道它是聊天的工具,與QQ差不多,但更隱蔽。於是,這裡的人們總顯得開化的很晚,不論老人還是小孩,都有種萌稚感。他們總是將一些資訊的尾巴撿起津津樂道著,以為那就是時尚,那就是潮流。

它是一個小城,小縣城,所以人們更多地討論的不是文化、資源、環保、學習、藝術,而是吃穿住行。大多數家長,包括我的母親,都認為業餘藝術愛好沒用,認真學習考上大學將來想幹啥幹啥。偏偏我又是個文藝細胞極其豐富的人,小時候喜歡唱歌跳舞之類的,但全都被扼殺在搖籃里,妹妹與我的境況一樣,在小考後的這個暑假裡,想去學吉他,被我媽生硬地拒絕,理由和十多年前一樣。他們永遠不知道,一門藝術特長會給一個孩子的成長帶來多大的營養,那豈止能用考多少分數來衡量?她會花錢給我們吃好的、買好的、用好的,但卻不肯為我們的業餘愛好投資,原因有兩個,一是家裡條件確實不夠,二來是我媽的思想,但即使我對她說,發展業餘愛好不需多麼昂貴,我可以不要好吃的好穿的,被同意的可能性也是很小。

讓我唏噓的是,高考完後,我媽讓我去學跳舞,我不去,理由是都這麼大了骨頭長硬了,能學成個啥?我媽說其實有門才藝挺好的,我登時就想起了小時候我要去學才藝的時候我媽生硬的拒絕,心酸,然後我說:「不去了,可以省錢,省下後買幾件衣服。」如今,妹妹重蹈覆轍,而我媽,依然覆轍重蹈,這更讓我心酸。這十多年來我媽的思想固守不變著,也和這個小城的氣質一樣,安穩、趨靜。

而我,在上大學兩年後,愈發地嚼出自己的脾性來了,由內而外。我不喜歡閉塞與滯後,(不是空間地域上的)我喜歡開放、民主與自由(資訊、文化上的);我不喜歡一成不變、日復一日的生活,我喜歡不斷創造、甚至創新,它使我生命永葆新鮮血液滋養。我愛安穩,它讓我心態保持良好,讓我無憂,這樣我才能將更多的心血投入到創造中,比如對文字;但更愛鮮活,安穩有保障的生活只能做後盾,真正不斷滋養我靈魂的,就是鮮活的人和事,鮮活的創造。如果沒有前者,我會花心思和精力去找補,去平衡;但若沒有後者,我會很快地麻木,枯萎,心思和精力也將衰竭,誠可悲!

而鮮活,母庸置疑,只有大城市可以給我。我的脾性、性格,與大城市的氣質相符。

第二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規則。一個地方規則不夠通透時,「潛規則」才能有力量生息存在。我認為規則是文明化的重要標誌。大城市能最大限度地保證規則的執行,畢竟大城市代表著明面上的中國的發展進程。雖說中國的國情讓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人們感嘆:「中國是個人情社會」,靠人情辦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靠人情辦事的規則,不是嗎?

那個司機,在我上車後,還和我冷熱寒暄,讓我覺得鄉情未變。小城就是這樣,它讓你感受溫情的同時,抹殺規則,讓你在「不守規則」的責備中還未回過神兒來,就感受到故鄉的關愛,如果你不夠堅強,你一定會對著它的溫柔束手就擒,像我這樣,在溫柔與責備地反覆碾壓中成熟壯大起來的人,是一定會踏上離開它的大路的,因為,我很堅強。

如果你告訴我,大城市壓力太大、生活節奏太快,別把它想的有多好,那裡一定也有黑暗,只是你看不到。我還是上面的那些話,我選擇大城市不是因為它立馬能對我張開懷抱,給我多好的生活,而是因為它是一個平台,在那裡我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構建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想,只要我足夠堅強,生活會變成我想要的。至於黑暗,如果我倆見到它的黑暗的機會都沒有,那豈不是比身處黑暗更可悲?

我會為了我的生活好好努力的,就算有一天到不了大城市生活,我希望我有一顆即使在小城生活也能活出大城市生活的精彩的心,不要像這裡的多數人那樣,多少年的思想不變。

———————————————————————————我也來割個

大家也能看出來,這篇文章是我暑假時候寫的,已經兩個多月了,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收穫這麼多贊,這篇文章是我下車後思考了一會打開電腦 開始寫的,一氣呵成,然後直接把它貼在了這裡,謝謝大家的瀏覽,不論你們是支持,或是反對。

當時的評論有很多反對我的,所以評論區我給關了,因為我不想平白無故受別人指責,我只是分享了一下我的看法,為什麼就要承受聖母們和社會主義好青年的數落與猜測?

有兩種反對的調調很有意思:

1、說我不孝敬父母,父母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還舉了一個小女孩吃母親做飯的故事……拜託我也是正經的大學生,別拿這種老掉牙的故事來糊弄我並博取吃瓜群眾的贊同好嗎?請你回頭看看我在文中除了正面地說我母親在我成長過程中給我帶來的影響外,又說別的么?我有說我這輩子都不想回家了也不想孝順她嗎?難道她是我的母親,我就能忽視並忍受她曾經的錯誤做法嗎?不能,我要說出來,事實是母親的做法給我們的烙印已經留下,誰都知道不可能改變了,對啊,就僅僅是說出來,這就是我的分享,你們瞎嚷嚷什麼?

各位大哥大姐別這麼聖母行嗎?你知不知道雖然朱自清寫過《背影》,但他的父親確實很自私,後來為了得到朱自清的工作作了很多傷害他的事?

就在這裡指責我不孝的人,就你孝順的不行,你們和父母處的其樂融融,這會在家啃老呢吧?

2、說我太誇大城市的好了,怎麼不想想作個小縣城的公務員、好醫生、好教師好好服務社會,建設自己的家鄉……看到這裡我真的笑出聲了,大哥哎,沒看出來您這麼有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服務意識訥,聖母的很!那直接去維護世界和平,建設和諧社會吧!在這看這種非服務型的答案有什麼意思?

說正經的,我已經在文中說了,我為什麼要去大城市了,我還用了分論點,一二三地點出,詳細說明了我更適合的理由,「適合」懂嗎?我有說類似「我不管了,這輩子非大城市不去非大城市不住非大城市不工作和生活!」的話嗎?

當然,如果一個人能將自己的人生志趣與服務社會的崇高追求結合起來,那真的是再好不過了,這樣的人,他的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就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了,那麼他最終的職業成就其實是他人生價值最大化的實現。我佩服,但我很渺小,我做不到。既然做不到,我做點我喜歡我擅長我適合的總可以了吧?

我本渺小如鼠,奈何螞蟻叫囂著要與天公試比高。


1、

好多次跟我爸通電話,聽筒那邊總是斷斷續續,就像磁帶卡殼一樣。我說:「找個信號好點的地方打來吧!」我爸無奈地說:「咱這邊就是這樣的,我用座機打吧。」

那邊確實是那樣的。我們住著電梯高層,信號照樣不好。去鄉下我妹家也是,電話打著打著,那邊聲音就會卡殼。我妹說,你去三樓,或者把頭伸出窗外會聽得清楚點。我只能苦笑。

那還是一個還沒有公交站牌的小鎮。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坐著那種招之即停,要下車就喊「停車」的所謂公交車。的士既不會打表,也不會在鎮里穿行。它們承擔著跨區運輸的功能,一排排停在出鎮的那個十字路口。並且,所有司機都會拉滿四個人才願意開車,除非你願意承擔四個座位的運費。

所以,你沒有私家車和摩托車,在那種地方就寸步難行。去十公里以外的海邊,你不開車就只能坐那種臭不可聞、座位破爛的中巴。沒錯,你去婺源這種地方旅行肯定坐過這種車。

然後,那邊體育場的跑道是鋪沙子的。每次跑完回家,我的鞋子都會變成水泥色。在這座小城裡生活的前19年,我的雙腳也從來不知道,跟塑膠跑道接觸是一種什麼樣美妙的感覺,那些年我們踢足球,都是用兩台單車、兩個書包、乃至兩雙球鞋當球門。上大學後,我人生第一次看到標準的400米跑道和人工草皮足球場。那時我恍然就有一種去到職業體育場的感覺。但在珠海,很多人行道都已經鋪上綠道了。

……

公共基礎設施這種東西,需要足夠的需求來平攤成本。一路公交車如果只有十幾個人坐,自然不會開通。沒有那麼多人跑步,自然更不可能大興土木地去鋪綠道。所以,基礎設施的匱乏,說到底原因就一個:窮。

而這些設施本質上也是一個區域的生態,就像森林裡的樹木、河道、草地等等。重不重要,看的是你的社會屬性。魚當然最在乎有沒有好的水,但獅子卻一點都不在乎。我爸媽並不關心住的地方有沒有地鐵、高鐵和公車。事實上,他們去了廣州也永遠都是打的。地鐵於他們而言就像迷宮。公車也要連上查詢系統才能熟練使用,那對他們來說就跟編程一樣難。但是,我們這些已經習慣了城市生活的人,離開了那一切就會像盲人出門沒了拐杖一般。

2、

我媽幾個月就會來跟我住一段時間。有一次她說:「這邊的人真老實。一塊九的東西,你給兩塊,他一定會找給你一毛錢。」聽這話的感覺就像是:「我發現了一個驚天的規律,星期一之後一定是星期二。」

我說:「這不很正常嗎?」我媽說:「咱那邊買菜買水果,兩塊五的東西,一定會騙到三塊錢。」

你可能會覺得,被騙五毛錢是小事,但那體現出一個社會對契約和規則的漠視。明碼標價是交易得以進行的根本。如果沒有默認的契約,菜市場賣橘子都需要公證人,這交易成本可想而知。我好多次去三線城市旅行,那邊的的士司機都會直接開價,有的甚至帶著囂張的語氣說:「打表我就不去。」這時候扯皮乃至換車的時間精力,就是交易成本所在。

但在城市文明成熟的地方,一切彷彿已經自動化了。有一次我去辦駕照,排完隊後十五分鐘就拿到。我爸在電話里聽了好驚訝:「珠海這邊辦事真透明,在潮陽怎麼也給你拖十天半個月。」

事實上,在老家呆久的人沒有規則意識,只有潛規則意識。我有一次在老家醫院看病。我爸問我,有沒有給醫生小紅包。我說沒有。我爸說,要不等下補送吧。我問,補送了有什麼好處嗎?病都看完了。我爸說,沒啥,就是對醫生的一種尊重。

人對潛規則已經產生敬畏,而非被強迫遵守,那是多麼可怕的事。

潛規則的產生,除了熟人社會對契約精神的漠視,也有經濟不發達的原因。我大學畢業那會,老家一個正科級幹部,工資就是兩千多元。但是,那種幹部開著幾十上百萬的豪車。錢從哪來的?三歲小孩都知道。我爸有個同事平時幹了很多私活。他帶著無奈的口氣跟我說:「在咱這種地方,普通政府機關職工一兩千的月收入,不抱大腿,不偷干私活,根本活不下去的。」

大城市並非沒有潛規則和貪污腐敗。但最起碼,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事,大多政府機關辦得都挺順暢。最重要的是,那種地方滿足了我們通過技能換取等額報酬,體面地工作生活的願望。我們不需要鑽規則的漏洞,不需要找靠山,就可以過一種白領的生活,哪怕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日子還是能勉強過下去。但小城市的潛規則,關係網則滲透到職場的中下層。

相比之下,你的技能未必有那麼值錢。那種地方可能還沒進入成熟的工業文明,哪有什麼互聯網企業,什麼高附加值產業。

3、

有一次我在珠海打的。上車時司機還抽著煙,然後他問我:「我可以抽煙嗎?」他這樣問讓我有些驚訝。然後我很坦白地說:「能不要就不要吧。」我一說完,他就把煙頭掐滅。而如果你用美團叫過外賣,估計也曾因騎手的禮貌而讚嘆不已。

真的是,大城市的體力勞動者都比小城市的中產階級素質高嗎?實際上,監督系統起到很大作用。誰願意為了貪圖那一瞬間發泄的快意,連差評的污點都不顧了?但文明人的自覺,就是在這種體系中潛移默化出來的,久而久之它就內化到你的行為模式里。

是的,沒有人是生來就文明的。我小學時去深圳旅行。某天我喝完飲料,就把玻璃瓶往馬路上扔。帶我的叔叔說,幸好沒警察看見,這在深圳是要罰款的。

20年了,我一直沒有忘記那一幕。這當然不是因為沒被罰款後的心有餘悸,而是因為不文明的羞愧感。但這又有什麼辦法?我在老家多次見過一些父母跟孩子說,吃完打開車窗把垃圾扔了。至於打開車窗扔煙頭的,那更是不計其數。在那種地方,學校總需付出額外的努力,才能把你的不文明矯正。

後來,我深圳的姑媽跟我媽聊起這些事,就覺得孩子們的自覺很不可思議。「我的孩子們,就算沒人看到,也會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我要是隨地扔東西,他們還會教訓我,媽你素質怎麼這麼差。」

所以,深圳、珠海是名副其實的花園城市,我媽去了澳門和香港,就對那裡的乾淨整齊嘖嘖稱奇。「地板就跟家裡的一樣乾淨。」但在老家,公園、體育場和馬路都是走一段就會有垃圾紙屑。

4、

今年年初二的時候,我堂哥在酒桌上跟我媽說:「嬸嬸,我今年生了兒子(他之前兩胎都是女兒),所以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現在就看你兒子了。」聽了那話,我氣地用衣服上的帽子蒙住頭裝睡。因為,堂哥可以說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對我進行綁架。我的人生有沒有任務,難道還是你說了算?我親爹都不敢跟我說這樣的話,你是誰?但悲哀的是,他那種綁架別人的說辭,在鄉下的語境恰恰是一種「關心」人、會做人的體現。他一開口,就自然地帶著輿論的優勢朝我壓過來。

沒錯,我認為不干涉他人私生活,是人際交往的底線,但我爸卻覺得,那體現出城市裡人際關係的冷漠,小城鎮的人則比較懂得互相關心。

小城鎮就是這麼一個分裂的世界,一方面它努力在邁向現代化,人的意識卻依舊停留在農村的熟人社會。熟人社會沒有平等,沒有隱私,長輩決定晚輩的人生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陌生人社會是原子式的,熟人社會卻靠血緣聯結。你不是獨立的個體,你只是家族的一部分。從社會意義來講,你就像是某個機體的一部分,並沒有獨立人格。想要生存,你就必須遵守共同的規則——諸如生育、婚姻乃至工作的社會習慣。

但在城市裡,不過問他人隱私和私生活,是人際交往的底線。在單位的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同辦公室的同事的收入,過多打聽他人收入也會遭到反感。在廣深和珠海也不是沒人問你有沒有對象,催促你「該找了啊」,但那就像是「你吃了沒有」似的寒暄。你說沒有,對方也不會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你。

事實上,大城市有著很高的離婚率。我採訪的對象里,有一些甚至離過兩三次婚。我們部門還有個同事會在辦公室里津津樂道自己的約炮史,我們也津津有味的聽著。你會因此跟這些人保持距離,並在背後對他們口誅筆伐?那你在城市根本就不用混了。

5、

從生物屬性來講,所有人都屬於同一物種。實際上,不同膚色的人之間的共同之處也明顯大於差異。但人是有社會屬性的,這導致血緣接近的人都有可能是不同的社會物種。那時候,你不願意回到四線城市,不過就是因為不適應罷了。一頭獅子只有在叢林里才是百獸之王。把它扔到水裡的話,可能連章魚都敢欺負他。

知名媒體人龔曉躍說,回到家鄉,你只是一個闖入者。是的,你不適應那裡的物理生態,更不適應那裡的人際規則。你哪方面都和它格格不入。在城市的時候,所有人都認同過問隱私、逼婚是不道德的。但在小城鎮,你就是不肯對這些忍那麼一口氣,反而就是你不會做人。

沒有辦法,在小城鎮,規則是代代相傳並被所有其間的人默認的。你自以為自己是城裡來的,有修養有學識,在那裡卻得不到一丁點認可。城市和小鄉鎮本就是截然不同的世界,有被時空割裂的迥異規則。

從叢林到河流,你要麼適應,要麼溺死。正因如此,你不願回去,或者回去了之後又逃了回來。


【原答案已修改】

很多人寧願背井離鄉也要去北上廣打拚不是沒有原因的…

沒錢沒權的窩在小地方一輩子就這樣了,子孫也將會是這樣,但如果去更大的地方拼還有希望。

大城市啊,只要你努力奮鬥麵包總會有的。

最後:

我馬上要步入社會了,說出這些只是希望很多類似於這種小縣城的孩子都能夠好好學習…

不說改變社會吧,至少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看到很多人都了解這種社會環境的時候我突然挺難過的…真心希望這種狀況以後可以少一點!

我的心愿是祖國繁榮昌盛,世界和平!


為啥大家都只從事業奮鬥的角度來說呢?

難道不是因為大城市生活更方便嗎嗎嗎嗎嗎????????????

-----------------------

插在這裡更新一下好了

評論區引起了一些討論

首先聲明,雖然我在一線城市生活,但我並沒有因此認為這是更正確的選擇。

知乎是發表個人見解的地方,彙集不同人的不同看法從而引發思考是這個社區的宗旨。題主提問了很多人寧願累都仍然湧向一線城市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所以我提出這個現象背後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這裡的生活更便利,更多元化,更多優質選擇,吸引著追求更好生活品質的人來發展。

舉個例子,

一個超豪華六星級酒店總統套間,和一個三星級標間放在你面前,告訴你免費住,你選哪個?

應該99.9%的人會選擇總統套間吧?

那這時改變一下條件,入住三星級標間免費,但是入住總統套間需要先洗30天廁所,而且洗完廁所還只有70%的概率能入住,你選哪個?

這次可能有的人覺得如此長時間洗廁所不可接受,反正三星級標間該有的都有,就是睡一覺而已,何必呢?就選擇了三星標間。

而有的人覺得,雖然要熬一陣子,但是回報有70%的可能是巨大的,我願意試試,為了更好的選擇,我願意試試。

兩種選擇都沒什麼對錯,滿足了自己心中的期待就好。

最可怕的是選了總統套房的看不起三星標間的安逸,一邊擦著廁所一邊鄙視已經在吹空調的安然享樂的人家。

或者選了三星標間的又覺得選總統套房的都是傻子,看著他們努力的背影嘲笑他們是浪費青春的螻蟻。

個人選擇而已,何必?

------------------------------------

以下是原答案

拋開那些什麼人生可能性,混吃等死之類的毒雞湯論調,最基本的一點,一線城市生活方便啊!!

就算你在四線小城市混得風生水起,你很有錢,人脈杠杠滴,每天飯局跟各位大佬約約約,好了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帶著老婆孩子準備週遊世界了,

買機票的時候,你就傻眼了吧

哪,個,國,際,航,班,不,用,到,北,京,上,海,廣,州,香,港,轉,機??

所以雖然你不差錢,但是旅個游這麼折騰是不是很坑爹呢?

(舉個栗子想表達一下一線城市的方便而已,不要死磕說你家鄉也有某航班好嗎?就算有,有這幾個城市的班次多嗎?)

就像市中心的房子永遠比偏遠郊區的房子要走俏是同一個道理,

郊區的空氣辣么清新,生活辣么悠閑,交通辣么通暢,價格還辣么便宜!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買市中心的房子呢?

我告訴你啊,

為了下樓就有山姆沃爾瑪百佳吉之島和各種全家711喜市多

為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線,想去哪裡就去哪裡的方便和自由

為了看病能到三甲醫院最快得到靠譜的治療

為了可以買到國內外從三線到一線的快時尚或者奢侈品牌的衣服鞋子包包

為了孩子未來的教育,有更優質的教育資源選擇

再拋開這些物質化的東西

我們談談人口素質

1.別的地方我不太清楚哈,至少深圳現在推行斑馬線車輛必須禮讓行人,不讓要扣分。以前這種待遇嘛,得在發達國家才有。

2.大城市裡大部分人還是能遵守排隊規則,主動排隊有秩序,大家都能儘快辦事。回到家鄉小城去,亂糟糟的擠擠更健康,真的很糟心。

3.個別小城市尤其鄉鎮縣城區域的衛生規劃不好,人們也愛隨手丟垃圾,經常看見路邊滿地的垃圾,臭烘烘的髒水流了一地,蒼蠅滿天飛。

4.安全也是個問題!我去年才剛回過一趟老家,三線城市,舊式樓房的樓道牆壁上塗滿了「迷幻藥chun葯,電話xxxxxx」「出售模擬qiang支,電話xxxxx」 拼音是我打的,實際在牆上就是明目張胆的寫。真實性未知,但反正我在廣州深圳大部分地方沒看過(可能老式城中村裡也會有)

最後,通俗一點

沒有什麼大道理,

人往高處走,這,是,人,的,本,性。

我目前座標深圳

我周邊的人從來沒在糾結是回家鄉三四線城市還是留在這裡的

他們都在糾結,是初中就去美國,還是大學再去美國呢?(?????)

背井離鄉,語言不通,文化不同,甚至還要面臨某些歧視,仍然義無反顧。


有的人的惡意真是無法估量!

回答一個問題,從省會城市調到縣城,一個工作上的感受,就算有可能不成熟,就會招致惡毒的回復。裝逼?原來這樣都算裝逼,那為他感到悲哀,連份可以裝逼的工作都沒有!

縣城是我的家鄉,是我心心念念努力面試好幾輪調動回來的。哪裡都有哪裡的好處,我對現在很滿足。

這個平台是大家交流的平台,不是某些loser發泄現實中的不滿和失敗的平台,請自重。

難聽的回答已刪,畢竟,不能和那些人一般見識嘛,我們的征途是。。。。。。

我在平安保險,做的內勤,上周才從省會城市調到小縣城。

遇到了一個辦業務的客戶,合同到期,第二天來公司問錢為什麼沒到賬,為什麼沒有簡訊通知,和業務員大吵大鬧,衝到我們內勤辦公室嚷嚷,我們好言勸到會客室,各種安慰各種解釋各種解決辦法一概不聽,只是大聲罵平安以及平安的工作人員。

有一句是他說,別以為你們都是念過書的就欺負我們,告訴你們,你們不行,你們怎麼怎麼不行之類的。

我有點生氣,就說那您兒子也是念書的吧,您兒子也不行了?

他大概四十多歲的樣子,帶著兒子來的。

他回了我一句,你們誰也比不上我兒子!你們這裡最高的人都比不上我兒子的手指頭。

聽完這句話我沒忍住笑了。

後來同事覺得我剛來又是女的不希望我受他辱罵就讓我回辦公室了。

在辦公室仍然能聽到他在大吵大鬧大聲罵街。他兒子覺得很尷尬,向我們工作人員道歉,他攔著不讓,還罵得更凶了,他兒子也生氣了就要走,他直接說,兒啊,爸給你跪下了。。。

後來被勸走後,在前天事情終於查出來,原來他的存摺更換過,公司當天就把錢轉過去,只是被銀行退回了。於是我們的業務同事叫他來給他看郵件,說明情況。

他仍然一副老子最大老子是上帝的作派,我不聽我不聽我不看我不看,業務同事生氣了,你愛看不看!他突然換了個態度把手機拿出來說,看,我兒子考上香港大學了。

滿辦公室人苦笑。我在心裡默念,希望你兒子以後找個好工作,不用面對你這種人。

從省會城市調回縣城,有兩個很明顯的感受,

外勤業務員和客戶的素質都普遍偏低。

職場不規範,不整潔,內勤辦公室也整天被客戶和業務員弄的雞飛狗跳,無法安心工作。

而這些在省會城市職場是不存在的。

這是我感受最鮮明的地方。

已經安慰了自己好幾次,不要和這些人一般見識,不然我不也成了自己討厭的人了!

畢竟,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呀!


年輕的時候沒嘗過燈紅酒綠

年老了就體會不到閒情逸緻


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一個可以給你工作,一個給不了。就這麼簡單,其他都是扯淡。


作者:孫晴悅

鏈接:二十幾歲住在哪裡對你有多重要?

來源:十點讀書

因為,你年輕時候居住的地方,影響著你的一生。

以下正文

很久之前,讀過海明威的一句話。

「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麼此後無論你到哪裡,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

後來我有一個朋友真的搬去了巴黎。後來,她的朋友圈裡全部都是街拍,巴黎街頭的咖啡館,塞納河邊的畫板,打扮精緻的老婦人,踩著滑板呼嘯而過的年輕人。

她去巴黎之前有著體面的工作,薪水頗豐,她在CBD上班,住在陸家嘴滿是老外,租金不菲的小區里。周末和閨蜜們shopping,買她愛的鞋子包包,然後在周一到來的時候,繼續加班賺錢。這是特別上海的風格。日復一日,日子過得有風有雨,但沒有巴黎。

她想起了海明威的這句話。

她說,如果我年輕的時候住在過巴黎,那麼人生到底會有什麼不同。

她就這樣去了巴黎,用存款交了學費。租住在市中心的一個小小的閣樓里,每天除了去學校上課,還要去甜品店打工賺一點生活費。晚上打工回來踩著舊式木板爬上閣樓,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和她在上海的生活完全是兩個模樣。

我問她,所以,巴黎究竟有什麼魔力,能讓人此後的一生永遠懷念,或者說,能深入骨髓地去影響一個人。

她說,不是巴黎。是你年輕時候居住過的地方。

我好像懂了。

你年輕時候去過的地方,居住過的城市,它們都深深地影響著你。巴黎也好,紐約也好,北京也好,又或者是大理,桂林,和我們居住的三線小城。

因為每個城市都有它與生俱來的氣質,並且這樣的氣質將在你年輕的時候,悄無聲息地浸潤你,影響你,改變你。

這個去了巴黎的姑娘,一改在上海時候快節奏生活,高頻率消費的模樣,好像住在巴黎,整個人都和這個城市一樣閑散慵懶了起來,卻又帶著一絲不苟的精緻。現在,她在塞納河邊跑步,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停下來摸摸路邊的小狗。

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去甜品店打工,因為以前她看不上這樣的工種,以前加班做項目到半夜,她蓬頭垢面穿著人字拖在高級寫字樓里吹著冰冷的空調。

現在即使白天上課再疲累,哪怕只是去甜品店打工,她都會打扮精緻,她認真地擺弄著蛋糕的紙托,仔細地調烤箱的溫度,她對每一個客人發自內心地微笑。並且,直到晚上下班回到小閣樓里,眼線都不會花。

她變得細膩而美好,變得開闊而篤定。

她說,這是你二十多歲的時候,一個城市對一個人的改變。

如果你問我,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來說,什麼最重要。

那麼一定是,眼界。

有一個師妹對我說過,這輩子最不後悔的事情,就是去美國讀了研,在紐約生活了兩年。哪怕是文科碩士讀的感覺像是用生命換來了一個學位,但是紐約生活令她終身難忘。這個城市的包容和多樣性,讓所有的文化和價值觀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紐約有紙醉金迷的模特圈娛樂圈,那裡流行一句話,「如果你能夠讓紐約知道你的名字,那麼全世界都將知道你,因為這裡是紐約。」

紐約也有各式各樣的NGO,他們為不同的弱勢群體代言,如果你看到一個哥大女生放棄華爾街優渥的offer而去了NGO,這一點也不奇怪。

「紐約聚集了各式各樣從五湖四海過來的人,不是聰明人沒有資格住在紐約,這裡的每個人都有他們的才華和故事。紐約就像裝了一個沙漏,過濾掉了無聊的人,剩下的都是漂亮又聰明的人。」

師妹說,她終於在一個遼闊的世界裡,發現人和人之間是如此不同,大家想要的東西也是如此不同。

如何才能有更寬廣的眼界?

我想,關於到底大城市好還是小城市好,那個永恆的問題終於有了一個很清晰的答案。

如果有機會的話,千萬不要貪戀安逸和溫暖,你要在年輕的時候,住在一個大城市。

它給你多樣化的價值觀,它告訴你人生不是只有一種活法。

之前也寫到過,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什麼樣的體驗。有一個答案令我印象深刻。

「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所謂天然正確和絕對政治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在這個充滿偏見,不理解,甚至一見不同便惡言相向的時代,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不同的活法,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它直接決定了你的氣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懷抱負。

然後,你就不必去理會三線城市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因為她們並不知道30+的姑娘,有事業,有愛情,多姿多彩地生活著,還抱怨時間不夠用,還有太多精彩沒來得及去體驗的大有人在。她們驕傲地活在商業社會以及她們想要的愛情里,和世俗想像的大齡剩女的慘淡現狀根本就是兩個世界。

然後,你也不必去理會小學同學對你說,那個小城市裡的機關里是多麼的其樂融融,他們下午三點,還組織一起打羽毛球呢,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在大城市努力工作的爽感,那些你的計劃書被採納,那些你做出來的產品居然有幾千萬用戶,那些辛苦工作犒勞自己買買買的時刻,他們不懂。

你只有早早看見過最好,享受過最好,體驗過最好以後,你才有資格說,我選擇在大城市生活,還是選擇在一個寧靜的小城市裡生活。你只有見過一切,你才有資格選擇。

認識一對三十多歲的記者夫婦,他們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北京以及歐洲工作,跑會寫稿寫深度觀察,至今你在網上搜索他們的名字,百度出來的稿件有幾十頁。在三十多歲的時候,他們選擇去廣西定居。如今,他們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寫字畫畫,教小孩子彈琴,那是一種走過世界的篤定,安然偏居一隅。

如果你二十多歲的時候,去過最美的地方,看過最美的風景,看到過這個世界是如此的壯麗而遼闊,看到過這個世界上的人是如此不同。

那麼你會安然接受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和苦難。因為如果歡樂必不可少,那麼我們也應該能夠坦然接受暫時的挫折和困難。

你心裡會明白,你見過這個世界上的好,你見過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你知道你值得一切更好的東西,所以你會更加篤定,更加心無旁騖的努力。

如果有一天,我回到聖保羅,看到之前住過的公寓,去過的露天咖啡館,見到天生樂天派的巴西人,我想我一定會感慨,原來這麼多年,它一直都跟著我,整個拉丁美洲都一直跟隨著我。它們帶給我對生活的啟發,帶給我的熱情和豁達,決定了我一生對待生活的態度。


不是為了過的更好,只是為了讓我更好

在一線城市,我沒有活得很好,甚至活得並不好,但我願意在這裡揮霍我的青春,因為追求,因為未來還有可能。 ——活在一線城市的小白領

在四線城市,雖然不太繁華,但基礎設施到位,生活安平靜好,有親人有愛人有工作,許多人一輩子追求的生活,夫復何求? ——活在四線城市的公務員

你一定看過這樣的辯論題:現在的年輕人,是選擇一線城市好,還是四線城市好?但是即使這兩者有再大的優點和缺點,這兩個選擇都不乏有人選擇,並不為所動。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是,在深圳辛苦多年買了中小房的兩夫婦,賣了房子回到四線城市的家鄉,隨手就買了四套大房子。一時間群眾嘩然,許多人開始問自己,在一線城市這麼拼死拼活真的有意義嗎?我們在四線可以活得很好了。不得不說離開一線城市的人里,許許多多是在現實中消耗掉了自己的熱情。

正在熱播的《歡樂頌》講了都市裡的幾個女孩子,她們中有白骨精,有小職員。樊勝美出身農村,她掙扎在紙醉金迷的上海,一心嫁個有錢人,擠破頭去蹭高級派對,可直到爸爸中風哥哥打人要賠償,引以為豪的老總男友卻急著和她撇清關係,這一刻生活支離破碎,虛榮和高傲被碾壓,選擇大城市,是為了什麼?

有些人勸孩子不要辭職去大城市,說「夢想從來不是閃閃發光的,是沾著灰塵淚水伴著孤獨絕望的。」但他們或許不知道,有些人是因為夢想去到大城市,但有些人,卻是為了生存才去的。

沒錯,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像小蚯蚓,一失業就嚇的直哭,「我的物業都還沒交呢?我都沒錢吃飯了」。但大城市的薪水也更高,像樊勝美,要貼補破敗的家,為了大城市的薪水,她只能一次又一次,重頭開始。大城市的可能性也越大,像關關,「我想回家考個公務員,可我爸媽說了,沒出息的孩子才回家呢」。

我在廣州。傳說的「北上廣」,傳說中的競爭激烈之地。比起留在家鄉過安逸生活,選擇城市的女人,始終需要擔心房租,擔心工作,擔心家裡人逼婚,擔心周遭發生的一切。最常見的就是今天還擁有一切,年輕,美貌,前途無量的工作,無可挑剔的男友,明天就失去一切,失戀,失業,錢包被偷。

而更讓人心動的是,家鄉發展也很快,投資項目增多,基礎設施齊全,娛樂設施也大把,每次回家都會覺得其實我們這些在外漂的人,還不如家裡的年輕人會享受,進個酒吧都戰戰兢兢,看到價格還要喊怎麼這麼貴,而那些孩子隨手就能丟出一張餘額過四五位的會員卡,出門必有車,吃飯必進店,我反倒覺得我是小城市出來的沒見過世面的小土鱉了!所以誰敢說小城市一定不好?多少人都在糾結呆在家鄉的同學朋友賺的更多,玩的更好?

然而,我們還是義無反顧的回了大城市。

家鄉是有大房子,也有娛樂,也有生活,但聊天內容枯燥乏味,三句內必問有對象了沒,薪水多少;娛樂項目單調無趣,彷彿就只是為了燒錢;還有隻跟你談房車經濟的男人;一看就知道工作內容十年不變的工作崗位。

而大城市的生活雖然壓力很大,但有瘋狂熱鬧的活動,你可以鼓掌,可以登台,可以起鬨,也可以安靜聆聽;有不靠譜卻很讓人著迷的男人,也有同樣迷茫但有趣的閨蜜,你盡可以講黃段子,詩詞人生,政治歷史,職場經驗,沒人奇怪,他們只會熱烈的和你討論。偶爾有些驚喜,認識一個好玩的人,做一個有挑戰的工作項目,吃到很美味的各地菜肴,未來充滿未知,因此就算現下並不太好,卻依舊充滿勇氣。

陶淵明寫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句子之前,也在官場中幾舉沉浮;蘇東坡寫出「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樣的願望前,也已聰明了一生;李季蘭寫出「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的明悟時,也是情場幾經波折。何必這樣早就過上暮年的生活,不曾經歷過,如何能有這些深切的體悟?如果不是天生就熱愛安寧淡泊,早早就跟生活妥協,消磨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其實並不是那麼讓人開心。

選擇機遇更大的舞台,並非每個人都是因為有很宏大的志向,也不是貪戀這樣的繁華,大多數人也還是普通人,也許為生計所迫,也許因夢想而追求,不管怎樣,只是覺得,我們應該去見識那些沒見識過的人和事,嘗試那些也許有用也許沒用的生活方式,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經歷的人。

日後也好和孩子們吹噓,曾經我……


本來我是不想摻合這種一線幾線的題的,因為生活在哪裡的喜怒哀樂都只有自己最清楚。

可是我真特么被那麼多身在一線的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和雞湯灌的都要吐了。

好像生活在北上廣就自動加成,身處一個不錯的平台就誤認為自己牛逼上天了,每天在大城市看見點名人說那麼兩句話就好像就默認是自己的人脈了,去參加點音樂會,看個首映,看點展覽都能看出優越感了,周末時間四處參加個活動打發個時間而已也能上升到感覺自己好有內涵,好有情趣。

然後坐幾個小時的地鐵回到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小屋,加班到深夜還把自己感動到不行,覺得自己真特么上進,真特么熱血。然後和一群同樣拚命的同齡人擼串之後,談論一下希望,吹一通牛逼,幻想下一個個風口就砸在自己身上,瞬間就出任CEO了。

拜託,先看看你的年薪多少年能在北京買到房再說吧。

不好意思,黑的人太多了。

當然,我不否認有些產業密集的紮根聚集在一線城市,比如互聯網,比如影視。所以會吸引大量的人才從業和聚集,最好的平台都在這裡,確實要來這裡。但這就是工作而已,我們來這學習,從業,不得不在此生活。

但這並不代表二線三線四線等等就沒有希望和那麼不堪了。相反,在小地方除了體制內,經濟急速上升的小城那麼多,我看到了大量的市場空白和商機,好多選擇了本地小城市的同學有安逸的,更多的是同樣不斷上進,開發小城新的商機並且賺的不比我少,甚至比我多很多。

就說最懶的吧,把大城市玩膩的很多花樣,降維植入小城市都會發展的不錯。

再說精神生活,在大城市群附近的小城,交通發達,出國旅個游,跑到大城市購個物,聽個演唱會都是極其簡單的事情。

互聯網和城鎮化的進程真的大大的縮短了小城與一線城市之間的不管是文化距離還是物質距離。

生活是靠自己去選擇和體會的,是選擇在大城市苦逼生活雞血奮鬥,還是過衣食富足,神清氣爽,混吃等死,奮鬥也不是只有在大城市才叫奮鬥。沒什麼高下優劣之分,因為自始至終,只有你的感受最重要,生活也有無數種可能,而這無數種可能同樣也可以在小城市發生。

說這麼多,其實就是說,要自己嘗試,自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喝點雞湯,人云亦云好像就非大城市不可,大家互相包容彼此的生活方式,在小城市混吃等死也沒什麼不好啊,我反對的是那些在大城市混的不怎麼樣還喜歡亂熬雞湯,自帶大城市優越感的人。

我出生成長於四線小城,學習工作在二線省會,現在在一線城市工作一年多,混的還行,但不亂熬雞湯,我認為最厲害的是想選擇在哪生活就在哪生活。要給自己最大的選擇能力,當然要有最大的實力。而不是被迫留在大城市,還要給自己給別人畫大餅,畫虛幻的幻景。

anyway,無論在哪生活都是冷暖自知,以及少喝雞湯,獨立思考。


已經這麼多回答,答了肯定也沒人看,但真的想說下。

我是從江西很小很窮的村莊(現在好很多)出來的,本科畢業就來到湖北一個三四線的城市工作,直到現在,房子四室兩廳一廚兩衛,有車有車庫,城市不大但環境還可以,年薪9萬加上一些兼職十幾萬,在你們大城市眼裡當然是不值一提的。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有每個人選擇的權利。可是我看的大部分回答中,各種貶低小城市,比如小城市太小太靠關係,小城市不講法,所以他們去大城市。小城市的很多毛病我不否認,可大城市也不是天堂,但是我希望不要身處北上廣深就把二三四線城市貶低、鄙視、踩在腳底下,記住,更廣大的普通民眾就生活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這裡也是很多人的家鄉。尊重別人的選擇,也是尊重你們自己。

在畢業的時候我父親問我為什麼不去大城市?我說我能力有限,每年湧入大城市的精英太多了,我無論能力和努力程度都讓我覺得,我沒有辦法在這幾個城市有尊嚴的活下去!

小時候,我初中走讀,每天天不亮起床,走近兩個小時山路到學校,下雨的時候要起的更早因為山路實在難行,到教室時從上到下寫著狼狽。所以,我不想去大城市,因為我不想每天和人去擠地鐵,擠完地鐵擠公交,最終到了一棟高樓大廈某層樓的一個小格子間,晚上再來一遍,回到幾平米十幾平米的出租房,這些都讓我會想起小時候的經歷,不,不,這種日子我一天都不想過,但這只是我的選擇。

每個人有每個人選擇的權利,但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無論好壞。我尊重也佩服你們在大城市奮鬥的決心和勇氣,但也請你們尊重我們這些生活工作在三四五線城市的小魚小蝦。


我,生長在五線小縣城,18歲去三線城市上大學,21歲畢業在2線城市工作生活一年多,23歲時去了一線城市,呆了兩年。其實這兩年生活挺好,見了很多世面,看了演唱會、見了喜歡多年的愛豆、一個人去了很多周邊地方玩……當然,也住過地下室。但是看看身邊大我十歲的同事,這可能就是我十年後的樣子,我是否想要…所以經過長時間思想鬥爭和思考,還是決定回歸2線城市,因為我感覺那裡最適合我。

現在25歲,回到2線,發現它已經不是當年的2線了,已經有1.5線的跡象啦....

雖然我的20-25歲很漂泊,但也正因如此我才清楚自己最想要什麼,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

正所謂25歲後要歲月靜好:敬養父母,烹調打掃,工作讀書,結婚育子,收起稜角,藏起瘋顛,安穩生活……我感覺一切都是剛剛好。(比心

有人問我,什麼叫安穩?

我所理解的安穩,是年輕的時候拼過一次,見過世界大概的樣子,

然後 心平氣和的過日子。(再比心 比兩顆

——————分割線——————

很多人對猜城市很感興趣,尤其是這個1.5線。我順便講一下

5線小縣城在大西北。總有人問我你那邊是不是沒水洗澡啊,是不是騎駱駝上學啊。。提起我的家鄉更是沒聽過,就不說了,說了你也不懂

上大學的3線是南方一個美麗的小城。很小但很有名氣。我上學那會真的小的只有一條主幹道叫解放路。現在已經很好了

提到的一線是首都北京,手機鈴聲至今還是我愛北京天安門,真的很愛

至於那個1.5線…每個人心裡都有屬於自己的1.5線,或是南京,或是杭州,或是天津,或是瀋陽。。。沒錯!我說的是大武漢,是我準備用餘生來感受的大武漢

---------------

揭曉了1.5線大武漢之後大家又貌似對那個3線南方小城很感興趣……

我以為那城市算三線不準確,還特意查了《2016年最新城市級別劃分排行榜》,三線妥妥的。

南方、美麗、小城市、很有名(或者這是我一廂情願,比較有名還是算的)、有解放路、三流大學……其實我說的已經很多了,再說下去校友就要來啦~


幾天前去上海見了我前公司的領導。她女兒剛中考結束。

領導和女兒一起討論,規划了女兒的升學之路。三個選擇:1.高中本科連讀,2.職業技術學校,3.中專。

所有選擇都是和女兒精心討論後做的。女兒學習不算差,屬於好班靠後的那種。

來自三四線城市的我自然帶著好奇,「中專也能進規劃?」

前領導說,她是這麼對女兒說的:「你出生在上海,從小就有更好的視野和更豐富的經歷。不用完全依靠分數去改變命運,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然後認真花心思去鑽研。比起讀個泛泛專業的大學,天天玩遊戲逛街,不如找個喜歡的技術專業去好好沉澱。」

也許這也是一個側面吧。不僅是一線城市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有更開闊的視野和更豐富的經歷。在關鍵時刻的關鍵決策,這些經歷沉澱下的智慧就發揮了很大作用。

我想到了自己,四線城市的小朋友。高中時沒有任何方向,只知道玩命自習。高考考了還可以的分數,無奈完全不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最後選的專業還是自己不喜歡的,大學轉了系,多讀了一年。嘆氣。


十八線小縣城代表人物 每次從帝都走回家高鐵加客車公交四個小時 普通車七個小時 重點是我家在河北河北

競爭本來就激烈 世家子弟像螞蟻一樣深入每一個國家機關

你會看著一個個比你還不學無術 油嘴滑舌 靠爹的人

居然要比大部分人生活的更好

起碼中層往上

最主要的是沒有 hot girl

你稍微看看藝術

想想 遠方

嘲諷的一堆堆

有什麼用

bababab

公務員是宇宙無敵的

公務員什麼都不用愁

總有些人

level低炸

思想貧乏

么有王小波

么有康德

么有美麗的外國友人

無知無畏

越是底層

越是誇誇其淡

意圖掌握國家政權

批評國家政策

尤其是中層成年人

蔑視年輕人

沒有能力沒有知識

只是熟悉潛規則

渾渾噩噩做工作

仔仔細細拍馬屁

內鬥嚴重

尤其看不起年輕人

早已給每一個

定了命運

善於八卦不善於思考

善於抱怨不善於讀書

戴墨鏡是裝逼犯

戴choker是狗鏈子

new banlance 的N

可以變換成56種不同的鞋子

寶馬賓士倒是有很多

就是從來沒見過

剪刀車門

不用想著

秀一把lv Prada

根本沒人認識

高中沒有自主招生

沒有校長推薦

沒有全國競賽

十年一個清華北大

老師的英語水平只是

把高中書以下的單詞都記住了

沒有high吧沒有清吧

沒有酒吧

奢侈品店?

你說的是傑克瓊斯和勁霸?

沒有地鐵

不用坐公交

你想去的地方一般都走的到

而且比公交來的快

媽的 寫啦這麼多

都沒人贊的話

知乎上就又多一個英烈

i need you

i want you

--------------------------------------------------華麗分割線=-------

第一次回答收穫這麼多贊

我是很興奮的。

因為原來抖機靈抖不過你們,

乾貨學識我就更呵呵呵了

想著怎麼報答你們

裸照?當然沒人看了

所以繼續說說這個話題吧

我第一次來帝都

就看到北京南北京西

每天都

有著數以萬計的人

懷揣著行李和夢想

都想留在這個都市

我當時就想著

有什麼東西吸引著我們

我才疏學淺

到現在

我也不能很好表達出來

評論里有說過

你擠過地鐵嗎

哈哈哈

四號線和十號線被支配的恐懼

我能說到下輩子

我曾經為了一個考試

花費四個小時

沒錯

單純的坐公交倒地鐵

然後再坐公交再步行

那次

我知道北京居然還有公交到不了的學校

5點下班

回家9點的事也十分正常

擁擠 冷漠

地鐵全是匆匆行走的人

沒有交談 沒有微笑

不說了

因為我說這種東西肯定說不過你們

我自已在樓下拍的 大家肯定知道這是哪個酒店

我就想著我以後得掙多少錢

才能每次出門住這樣酒店

我開始認為我只是喜歡這

高聳入雲的紙醉金迷

我們那沒有跨年的

來自五湖四海的人都在倒數5,4,3,2,1

那一晚

帝都是不夜城

凌晨3點

街上都是人

只有這一晚

大家互相微笑

招手祝福

HAPPY NEW YEAR

我是一隻愛國的兔紙

雖然沒有能力沒有才華

但是我還是喜歡我的國家

驕傲我的民族

維珍航空的

時候我多想為國家發聲

但是我什麼都不是

帝吧出征

我買了Vpn

積極投入進去

但是我發現跟一脈同胞

爭執不下

其實是很痛心的

而且十分無力

因為並沒有什麼用

他們還是無情的辱罵我

我不在意

辱罵我們的國家

我很無奈兼痛心

但是我看到魯迅先生

在熱風集中說到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寬慰許多(我小時候還想魯迅寫的亂七八糟的什麼,越長大越發現我真是個腦殘,到現在我也不能理解大師想表達的萬一,現在有人想從中學生課本刪掉魯迅先生文章,我真的很反對,這是民族驕傲的東西,這是那個時代振聾發聵的吶喊)

扯遠了

看那四羊方尊沒

我曾經幼稚想過

我偷了它豈不是發了

看過高曉松老師講過民國大師那期

真心的感受到

魯迅 胡適 梁思成 林徽因

這些閃亮的名字

後來我就去過幾個先生故居

但是沒拍照片

感動他們的時代貢獻

感動他們的精神洗禮

我真想坐在林徽因先生(尊重所以叫先生)家的客廳旁

聽下他們的

滔滔不絕 和 談笑風生

雖然我不懂藝術

但是我還是強烈安利

紅磚美術館

最好下午4點去

那種幽靜的流連忘返

那種痴迷的置身事外

還有我說要在斯台普斯看科比打一場球

科比退役了

我說要在內場第一排看周杰倫的演唱會

還是沒有錢

但是我可以遠遠的看上他們一眼

就一眼

就很好

就說到這吧,其實我想說的是,大城市的殘忍冷酷和小地方的窒息壓抑 大城市的高樓林立和小地方青山綠水 大城市的奮鬥競爭和小城市安逸舒適 大城市的精英文化和小地方的無知無畏 大城市的虛偽冷漠和小地方的親情關懷 等等 都是一一對應的

最重要的 是 你是 誰 你要什麼

我啊 我什麼都不是

我啊 我哪也去不了

我啊 就這樣吧


前不久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個初中同學曬了一張照片,是她和幾個同事的合影。點開照片,我發現在合影中還有另一個初中同學的面龐。她們現在都在那個家鄉小鎮上當老師,曾經同學,如今同事,看起來好不美哉。

合上照片,我不禁在想,如果我也像朋友圈裡的這位同學一樣,從上學到工作,十幾或幾十年,身邊的環境不變,圈子不變,我怕是會瘋了吧。

高中時候的英語老師,是一個個子小小性格怯怯的女人,雖然已經教了二十年書了,但接手一個新班級的第一節課時,她還是會緊張得臉紅。她不喜歡教書,也不適合做老師,她會常常感嘆如果當初沒有學英語,沒有做老師......也許今天,就都不一樣了,末了,她會說,我現在就盼著快點熬到退休了。

那時候坐在教室里聽著她這番話的我,總是會想,為什麼,明明也就過了還不到一半的人生,怎可以說起未來,如此蒼白絕望。

我一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也變得那般,一眼可以望穿接下來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的生活。我也從來沒有考慮過留在一個家鄉小城,覓一份教師公務員這般穩定又為人稱羨的工作,安度餘生。

穩定這二字,在一定程度中也許是好事,但也會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不知不覺中,就變得麻木而疲憊。去大城市追逐所謂的夢想,還是留在小城市坐享安逸,一直是朋友圈裡熱熱鬧鬧的話題。去大城市追逐夢想的,不停地轉發雞湯,以此佐證自己的選擇;在小城市坐享安逸的,不定時晒晒父慈母愛,還有家常便飯,一口暖湯,暗暗嘚瑟著生活的美和樂。大城市以北上廣為代表,在大城市,接受第一手資訊,也呼吸第一口霧霾;小城市以家鄉或家鄉附近的三四線城市為代表,離家最近,但機會也少。

朋友圈裡的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回家鄉小城,考教師的,考銀行的,考公務員的;他們的步伐也都驚人的一致,有分到母校教書的,有和老同學又考到了同一個銀行的......其實,這本也不意外,一般而言,如果上大學都在家門口的話,工作自然也不願走遠。畢竟,離家近的地方,離溫暖也近一些;離家近的地方,就彷彿有了盔甲,也有了軟肋。在離家近的地方,還有父輩為我們積攢下的人脈,有諸事皆能的行個方便。

沒有誰喜歡離家千里,隻身置身於繁華卻又冷漠的大都市,城市裡的每一盞燈與你有關,又與你無關;沒有誰喜歡離家千里,每天獨自坐兩小時的公交上下班,見證著城市的第一縷光與夜幕的降臨,耳機里的不知道哪首歌,就勾起了淡淡的思鄉情。

我們只是因為那多一份的公平,多一份的機會,忽略了堵到十八環的交通,忽略了PM2.5天天250的糟糕空氣,選擇了這個叫做大城市的地方。

我喜歡大城市的公平與機遇。雖說是金子便總會發光,但也要看你被擺在了什麼位置。曾混跡在幾個傳媒求職群里,絕大部分新聞編輯或記者的崗位,都在北京,但只要你足夠有能力,你便會有機會;而家鄉小城,更多的時候,不看實力,更看人情。在大城市裡,我可以接受最新的訊息,迎接最新的挑戰,自由選擇平台;在小城市裡,可能甚至有些職位,他們聽都未曾聽說過。

我也喜歡大城市的相對冷漠。我已然受夠了從小到大三姑六婆家長里短的議論,狹窄的圈子裡每個人都能將你的那點所謂過去如數家珍,每個人都很「關心」你的薪資待遇婚戀狀況,攀來比去是最大的樂趣與談資。我希望我能隱形於城市之中,與想說話的人說話,做想做的事。

你在小城市過著說明書一樣的生活,看第一眼,就知道整張紙寫著什麼。我去大城市過小說一樣的生活,悲時哀哀戚戚,笑時怒放心花,但不知結局是悲是喜。

你在小城市過著說明書一樣的生活,看第一眼,就知道整張紙寫著什麼。我去大城市過小說一樣的生活,悲時哀哀戚戚,笑時怒放心花,但不知結局是悲是喜。

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安逸,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精彩。

《奇葩說》「大城床or小城房」那期節目里,馬薇薇曾說得好。那精彩不是大城市的燈紅酒綠,不是大城市豐富便捷的娛樂與生活,不是在家能淘天下寶,也不是出門能吃天下菜,而是會遇到一種東西叫未知。我們不知道我們會遇見什麼人,發生什麼事,甚至不知道掉到哪個坑裡。我們人生的這本小說故事情節變幻莫測,不知道結局。

我希望我未來的三年,五年,三十年,五十年,都有不能預見的精彩,我也希望趁著年輕,能去看看這大千世界,種種不同。

願你在小城市生活安逸,願我去大城市逐夢成真。

————————————

去大城市追逐夢想,還是留在小城市享受安逸?


推薦閱讀:

剛畢業,三個offer,怎麼選?
隨著語音識別技術的發展,速錄員是否會在未來某天瞬間失去用武之地?
在什麼情況下 老闆會主動給員工加薪?
我現在的工作我十分不喜歡,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太難了,怎麼辦?

TAG:生活 | 職業發展 | 生活方式 | 生活經歷 | 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