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康熙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

這兩部電視劇,都倍受大家的喜愛。很好奇,兩好相比,優劣何在?


應該和《大明王朝1566》相提並論的清宮戲是《雍正王朝》而不是《康熙王朝》。


這是大明王朝在知乎上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沒有陳道明,《康熙王朝》基本屬於國產二流電視劇二月河小說的精髓完全沒有體現出來。反倒是《雍正王朝》,雖不及大明,但也完勝康熙。


大明王朝好評。裡面那群太監真的是演得一手好太監!


我覺得從編劇深度上講,大明王朝可以甩康熙王朝幾條街。

但從史實上看,康熙王朝時間跨度大,概括了康熙從太子道老死的一生,所以各歷史事件都沒有深挖,坑也不大。

而大明王朝1566,從標題就可以看出是著重講某一年的政治鬥爭,這也是為什麼劇情深度會比康熙王朝深,但也正因為劇情深度深,某些地方的坑也比較大。

比如,嘉靖痴迷於修道,不怎麼上朝,但是大明仍然在他的掌握之中,這些都是事實,但劇中嘉靖上朝的頻率是不是大了點,公共場合露臉有點多,而且過於機智,情緒波動太大了。

再比如,海瑞是清官沒錯,剛正不阿也沒錯,但歷史上一個只認死理的人,死板到近乎無情,各地官員小吏都不待見他,斷案也並不秉公執法,而是「與其冤屈貧民,寧願冤屈富民」,手上應該有很多冤案,但是劇中各種正直,機智,深諳官場之道只是不願同流合污,就是一瑪麗蘇。

再再比如,胡宗憲,全浙江就他一人不貪污,全劇他最牛逼,上承聖意,下體民情,一副病怏怏的身體卻有驚人的能量和決斷力,又超級一瑪麗蘇。

再再再比如,嚴世蕃貪沒錯,但有那麼蠢嗎,有那麼帥嗎,他難道不是嚴嵩背後的智囊?長得丑但是很陰險狡詐的那種?讓人一想起來就毛骨悚然的那種?

再再再再比如,徐階高拱張居正退居二線了,看著前面幾位主角興風作浪,自己就是個小馬甲?

所以,從歷史坑上講,大明王朝無疑坑更大。

然而並不妨礙我認為他是歷史劇中最好的一部。

有點黑,習慣性作風,有講的不對的地方見諒,我是真的大明王朝的粉!


雖然兩者都有不符合史實虛構的成分,但是《大明王朝》會出現康熙出征時指著一條路說「五百年前,成吉思汗就是從這條路打進北京城,滅亡了南宋半壁江山」以及孝庄太后動不動一句「我孝庄……」如何如何這樣的奇葩台詞么?

補充,我查證了一下,發現我把康熙那句話記錯了,還給他修正的合理了一些,其實原話是這樣的「這條古道,五百年前,鐵木真就是從這打進北京城,使大宋王朝剩下了半壁江山」

最後再補一張圖


這兩部電視劇不太好比。套用長者的話康熙王朝是康熙的個人奮鬥史,大明王朝1566則是歷史的進程。康熙王朝如同超市書架上的勵志奮鬥文,讀完渾身雞血 大呼一聲再續五百年!大明王朝1566則是現實寫照,看完會驚嘆 我大清亡了?!

先吐槽下康熙王朝吧。在康熙王朝前,曾經熱播過金庸的鹿鼎記所以大家看到鰲拜,陳圓圓,吳三桂絕壁不陌生。那麼問題來了,上面提到的BUG我孝庄,這種口頭禪可以忍 攻打台灣的時候鄭經還沒死是怎麼回事?這個不是粗心可以解釋的吧 然後我印象很深的是鄭經自殺的時候說的分裂言論:我寧願把台灣給荷蘭紅毛子,也不給康熙大辮子!就是要影射李登輝賣國也不能黑我們延平郡王后代啊!拍歷史劇帶一點藝術化,戲劇化處理我都能接受 大明王朝里虛構的也很多比如YY李時珍,海瑞,王用汲三個毫無關係的人的關係。嚴世藩進內閣,張居正提前進內閣。歷史的虛構也是要按照基本法的,但從對待歷史的態度來看康不如明遠甚!

從節奏上來說康熙王朝的時間跨度大畢竟描述從康熙登基到駕崩的事,即便對歷史不了解從頭看也是挺不錯的。至於大明王朝的歷史一般電視機的觀眾不熟悉,電視劇也是虛構的一段改稻為桑 時間跨度非常小,但劉和平的功力以及電視劇的剪切讓我當初不熟悉嘉靖一朝的都有興趣看下去。陳道明在康熙王朝里的個人光環太強,而大明王朝處處是戲從嘉靖的道士皇帝到內閣撕逼大戰,即便是鄭必昌何茂才這兩個渣(相對於嚴嵩)我也感到 貪官也是有水平的。

如果想沉浸在中國夢,那麼康熙王朝講的除鰲拜,平三藩(這個地方劇里也說了是康熙的敗筆)、收台灣、準噶爾絕、雅克薩保衛戰絕壁可以讓你YY。相反大明王朝則描繪的是一個內憂外患,權臣當朝,民不聊生的黑暗封建君主專制年代,而直臣海瑞敢於直指一切的根源 君權!康熙王朝是中國千百年的帝王崇拜的延續,大明王朝是在現代民主社會對政治、對歷史的思考


簡單一個結論,二者均是值得一看的國產歷史劇,但把《大明王朝1566》和《康熙王朝》提在一起,高下立判,孰高孰低,無需多言。

需要討論的是高在何處,低在何處。

《康熙王朝》的標題即主題,主要是描述一個帝王的文治武功,通過其一生展現建國之初的大清帝國的風風雨雨、權臣之勾心鬥角、政史之得失。總體上是描寫盛世之成就。

《大明王朝》的副標題是《嘉靖與海瑞》,這個副標題簡單卻貼合中心——全劇以此二人展開,陰陽君臣,展現的亦是大明之王侯將相販夫走卒,揭露的是當世之昏聵,揭示的是昏聵之根源。

在主題上,二劇已分高下。


兩部電視劇都看過,只是看的時間點不一樣。

投入:基本上大明的戰爭場面跟逗著玩似的,而康熙投入要大得多,起碼還能看見騎馬溜草原什麼的。

劇情:然而,我想說大明的劇情上政治深度上是康熙不能比肩的,這自然取決於我們神一樣的編劇劉和平先生(南開兼職的歷史教授)。

演員:康熙的演技部分的精華都在陳道明先生和斯琴高娃老師身上了,我對其它演員的記憶有,但不深刻。而大明相反,我記得很多角色的精彩表演。大明對人物的刻畫要更加深入,這一定上也是由於編劇的出彩加上各位老師們的精彩演繹。

配樂:我對康熙的BGM印象都來自於片頭曲了……我對大明的神配樂依然記憶猶新,尤其是各種交響樂亂入居然毫無違和感的時候,我為劇組的想像力所拜服。

服裝:對歷史研究毫無研究,感覺看著都像那麼一回事兒。大明1566本來就窮,服裝不多也是可以理解的。像陳寶國先生成仙一樣幾套衣服印象真深刻。康熙服裝上多得多,尤其是重要時刻(大婚、登基)的幾套衣服,感覺很像真的。值得一提的是康熙裡面擔任服裝設計的正是劇中的容妃(李建群),當年扮演容妃時已經40多了……ORZ

化妝:大明男人戲居多化妝要求不高。康熙棒棒噠。

道具:對歷史毫無研究……不過對大明皇宮的幾個道具印象真深刻,不知是否確有此物,比如嘉靖用的那幾個仙器。康熙裡面給器具的特寫鏡頭還少,因而沒特殊的印象。


從一個點就能立判高下。

康熙怒斥群臣,爸爸收拾了鰲拜,吳三桂,又是打仗什麼。合著是你們這些臣子百官在拖我大清的後腿。

我康熙大帝偉光正,愛民如子,是痛心疾首。

而大明王朝最大的boss則是嘉靖帝。

整部劇的高潮是海瑞懟嘉靖。

民生困苦,天下不治,這口鍋和皇上你有很大的干係啊。


沒太高的文史知識,簡單聊聊,大明看到30集,有點追不動了。所謂評價應該就是對比了吧。

首先都是反映現實的歷史劇,至於史實方面個人覺得兩個都是編的居多吧,期待有歷史大神解答。小白就跳過這一段了。

然後看不起康熙的原因首先應該是編劇:比起劉和平,朱蘇進是不討喜的,畢竟那個:編不好可以罵爹,有點過。而且後來的三國也是用力過猛,但是,我覺得康熙時候還算是保持一個比較好的狀態,這插一句,朱蘇進參與過《讓子彈飛》的編劇,可以不喜歡人家的風格,但不能說人家沒水平吧。

接下來說道具台詞等問題,這一點算是互有優劣,大明在硬體方面有點欠吧?知乎有關於大明服裝的討論,而且每每出現一些西洋風格的背景音樂不知道是什麼含義,但是台詞我很喜歡,古色古香自然天成,人物性格也都各有特色,尤其是:鄢懋卿,冒青煙一句,尤為欣賞,嘉靖是皇帝,而且洗好修仙,所以他的憤怒不應該也不會吐髒字,於是有個這麼個冷幽默,冒青煙,什麼地方冒青煙?接下來的行動不言而喻。

康熙那邊據說是容妃負責的服裝,看起來起碼雍容華貴,至於台詞,說好的是親民,說的不好就是檔次略低,說明珠和姚啟聖是兩隻刺蝟,明珠是八爪章魚,這也太直白了吧,而且康熙皇帝對於動物世界的了解是從哪來的...

接著說說表現力,或者叫鏡頭?這方面我覺得大明略勝,中間增加的黑白畫面很有衝擊力,能夠在劇情之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問題是後面是不是用的有點頻繁?有時候觀眾可能有印象的地方也要再來一遍...比如楊金水裝瘋一段,要是連貫的是不是好一點?康熙那邊就不用說了,很常見的畫面,就是有幾個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光沒調好,南巡有段,拍康熙看起來是夕陽背景,但是轉到屬下彙報又成了下午的光景,還有幾個地方也是。

再接下來說說人物,比起沒頭腦和不高興,我覺得用中二病和傑克蘇更好一點。海瑞同志在極端不利的環境下,利用大明律多次險象環生,而且舌懟無數人,大有諸葛孔明復生之意,因為只看到30,所以後面不太清楚,我覺得這就是導演或者編劇的個人意氣,智力型海剛峰的剛就很難體現了,剛者,寧折不彎,既然智能解決那也就不需要剛了,不是說沒有隻能說少,非常少,也可能說個人理解不到位吧,中二和傑克蘇比例3:7吧,主角光環有點強。康熙是6:4,一直想當千古聖君,等到了不想當的時候才發現已經沒轍了,因為身邊的人都比較笨,所以實在沒有什麼可以秀優越的地方。總體是一個無奈成長的故事,女兒出嫁算是點睛之筆,在經歷了權臣、叛亂幾次洗禮以後,康熙已經很強大了,但是無論你覺得自己成長的有多強大,對手總能找到一絲軟肋, 也算是「 可憐生在帝王家 」的無奈 。

在這再插一句,康熙是幾十年的背景,大明是十幾人的背景,敘述側重不太一樣,這也就是兩部戲的區別了吧,比如康熙是RPG,其他人物都是NPC或者boss,在完成鰲拜任務之前吳三桂任務不能觸發;大明是RTS,幾家雖手速有先後但是都一起發展,就看操作和運營了。

最後說一說劇情,大明是官場做派,康熙走了個偏喜劇的路線,看大明,楊金水的裝瘋,沈一師的無奈,高翰文的落魄等等爾虞我詐都給你展現出來了,官場的鬥爭就是血淋淋的,康熙沒有,明珠審問索額圖那段,索額圖是罷免、逼死、流放的幾位巡撫,這血腥和殘酷程度不會低的,但是你看到的是兩個老頭在插科打諢,尤其在征討台灣一段,幾次征伐那都是血和淚,但是基本都沒拍,姚啟聖一個人都就算是帶過去了。

人物和劇情我覺得是難分優劣,見仁見智吧,再插一個,以前看過二月河的採訪,他對於康熙和雍正都評價不高,尤其是有個謝天下的劇情,他很不認可,但是雍正的評價還算不錯吧。

其實應該說說兩個局的神髓什麼的,但是因為大明沒看完,而且也懶得寫了,此處摺疊約八百字吧


為什麼這部歷史劇好看?因為它揭示了一些官場的現實(古今通用),因為它塑造了一些真實有血肉的人物,因為它的戲劇衝突不狗血。這三個優點其實是一體的。比如嘉靖,你很難說他是個「好皇帝」還是「壞皇帝」,祖國文藝作品裡必有的對人和事物的二元劃分在此不起作用。但如果我們能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就不難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了。

嘉靖中後期崇信道術,無心理政,因而二十多年不上朝,把國事交給以嚴嵩父子為首的內閣。他對嚴黨的貪腐肯定有所耳聞,只不過嚴嵩替他管了那麼多事,適度的撈點好處就睜隻眼閉隻眼。那為什麼不讓海瑞這樣既能管事又不貪腐的人來干呢?海瑞這個人,於古與今都是一朵奇葩,換句話說就是文藝作品裡的xx黨員。但嘉靖不是黨員啊,自己也想從國庫撈錢修宮殿不是。文武百官也不是黨員,讓海瑞凡事問大明律法不論人性的人管大事,大家是沒法活下去的。這裡就要說到大明律法和體制問題。古往今來中國的制度常是理想化的,即寄希望於官員的道德,而忽視官員的人性。比如劇中貪官鄭必昌就說過,一省巡撫一年俸祿才158兩白銀,而巡撫的權力想要貪腐幾十萬兩易如反掌。權力與待遇的巨大反差,世上除了海瑞沒人把持得住。並且貪腐也不是天下最大的事,維持國家機器的運轉則更加重要,所以嚴嵩的確是個合適的人選。

但這個國家畢竟是朱家的不是嚴家的,家天下的問題就是,整個官僚集團都是替皇帝打工的,自己利益為上,國家利益為次,這和皇帝是有利益衝突的。基於這個利益衝突,嘉靖也重用徐階一派,意在制衡嚴黨。對官僚集團的貪腐,既然無法制止,他就也想加進來撈一把。結果嚴黨胃口太大,分給嘉靖的少了,嘉靖才終於怒了,打倒了嚴黨。

這部電視劇好就好在它把這些關係演繹的淋漓盡致。陳寶國演的嘉靖無疑是個中核心人物,一個深諳權術,身居深宮又對上層官場洞若觀火,同時自身也相當腐敗的形象,雖然比歷史上只求修道啥也不管的嘉靖有所拔高(尤其是最後一集一下子拔高的太厲害),但著實堪稱一個十分有戲的人物。

第二生動的應該是嚴嵩,老奸巨猾的典型,表面文章做足,貪腐力求不留痕迹並且拿捏好皇帝的脾氣,面對對手徐階他也十分和氣,因為他明白這是皇帝的制衡,擠走了徐階還有別人。無奈嚴黨尾大不掉,兒子飛揚跋扈,鄢懋卿之流貪污又沒有節制,他一面要伺候好皇帝,一面又要給手下擦屁股,一把年紀了也透著無限無奈。

排位第三的應該是以呂芳為首的司禮監太監們。太監和大臣最大的區別是,他們沒有家族和師門之類的靠山,他們的生死富貴全靠皇帝,他們能熬下去也要托高級太監的照顧。他們和皇帝的利益衝突比大臣們小,這也是歷史上許多皇帝無比信任太監的原因。所謂的「司禮監批紅」便是一個例子,本該皇帝審批的奏章,20多年不上朝的嘉靖更不會看,全交由太監代筆了。離皇帝最近也是最危險的,他們戰戰兢兢夾縫求存。

另外不能不提的還有胡宗憲。雖然本劇也把他洗白了一些,但這個人物仍不乏代表性。毀堤淹田一案,他一開始被蒙在鼓裡,是個完全的受害者,但辦案時為了國策大局,還是包庇了江南織造局和浙江的省級官員。主持抗倭時,「國不可一日無東南,東南不可一日無胡宗憲」,而胡宗憲是嚴嵩的人。當嚴嵩密令胡宗憲怠緩剿倭,弄成長期戰事,這樣就沒人敢動嚴嵩時,胡宗憲從國家利益出發又斷然無視了。與海瑞那樣理想主義的直筒子清流相比,還是胡宗憲識大體懂人情會變通,這樣的人雖沒有海瑞那樣義正詞嚴,卻是能真正在複雜的官場辦實事的人。因為最懂官場又想做實事,他大概是劇中上下求索不得最危險最痛苦的一個人物。

而海瑞一家和李時珍之流我就看不過眼了,全一副黨員臉,從他們身上看不到真實的人性。這也反映了本劇作為國產電視劇在歷史觀上的一個短板,即還是寄希望官員能以海瑞為榜樣做無私的公僕,老百姓也是以攤上青天大老爺為福分,而並未探討如何從人性本質出發,來改進這個體制。

肥嘟嘟看電影 - 知乎專欄

微信公眾號 - 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考究黨說1566跟史實有很多不符,但在我看來是國內拍的最好的片子,我不想加之一。裡面的政治深度不是康熙能比的,但估計也是這個原因,1566幾乎沒怎麼得重播


劉和平和朱蘇進之間隔了100個於媽


康熙王朝 小時候看 當時覺得很好看但是長大以後在看 完全是高大全的塑造 對於深層次的政治鬥爭基本不涉及

大明王朝1566是25歲時看的 看完後實在是拍案叫絕 的確跟歷史不符 但裡面政治深度 人物關係 各種矛盾交織 都完全可以放到當今社會來看

再簡單說一點 康熙王朝看完後對電視劇康熙的評價就是他是個好人好皇帝 你們不要逼他。。。。一句話總結

至於電視劇里的嘉靖 我要寫一篇長論文才能不玷污原影視片里人物塑造的飽滿程度


第一個是殖民史

第二個是明代拍出來的為數不多的優質電視作品,嗯,唐伯虎點秋香那些不算。


雖然都有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地方,但是《康熙王朝》中的人物都不如《大明王朝》中立體豐滿,矛盾的複雜性偏弱。

《康熙王朝》中康熙政治方面就是勵精圖治文治武功無比英明、兒女情長方面從幼稚到成熟再到無奈。感覺最後容妃被罰被貶悲慘死去的戲份就是純粹湊出來的,一點都不自然。簡單來說,康熙不是人。

《大明王朝》中的嘉靖,在國家危亡、百姓生死、個人名譽、個人修仙、個人物質慾望(撈錢蓋樓)、與文官集團(清流)的鬥爭、對嚴嵩集團的厭惡容忍和清理、對司禮監內部不同派系(呂、黃、陳)依賴和利用,等等諸多方面和矛盾因素之間的糾結、掙扎、取捨和無奈。對應《康熙王朝》,嘉靖是個身處皇位的人。

再說一個相對單純的人物對比:

《康熙王朝》里的周培公和《大明王朝》里的胡宗憲,這兩人在歷史上都有功勞(軍工),但都不是功勞最大的。但在兩部劇中都演繹成為最忍辱負重、憂國憂民的砥柱中流。劇中兩人都有極高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敏感性。

《康》中的周培公面對的矛盾只是來自於滿人官僚集團的猜忌,而滿人官僚集團在平定叛亂上的目標與周是一致的;《大明》中的胡宗憲,除了面對倭寇,夾在恩師嚴嵩集團(不能辜負、不能違抗)、清流集團(政治正確但不能依附)、國家社稷(不能坑害百姓)、對君主的忠誠(不能揭穿嚴嵩集團和嘉靖在浙江撈錢分贓的事實),而這幾方面在「改稻為桑」和「平定倭寇」兩個問題上的目標是不一致的,胡必須在這幾方面考慮因素中做取捨,並且利用各種力量閃轉騰挪,以達到他認為對國家和社稷最有利的目標。因此,胡比周難得多,而他體現出的性格特點更為豐富多樣。

對海瑞《大明》中的刻畫也是多樣的。海瑞對嘉靖的做法並不認同,但對嘉靖本人卻是尊重或者說對帝制還是認同的;對百姓是憐憫的,但又鄙視其烏合之眾的特點,因此又有教化之責。也就是說,他雖然認為「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但是明白民眾不總是對的,君主也並不真的輕賤。海瑞,一個站在聖人立法角度俯視人間萬事的既理想主義而又現實的人。但是,對於自己的母親,明知不對,也要無條件的順從,又放棄了道理只講孝字。充滿仁愛之心又具有一絲殺氣。

《大明》整部劇里,性格最單純的反而是陳洪和黃錦兩個太監;而《康熙》里,單純得不像人的比如劉墨林、比如陳廷敬、張廷玉、葛爾丹、……

順便說說《雍正王朝》,矛盾衝突較《康熙》複雜,較《大明》還是簡單。而《雍正》的人物也不夠立體,正派反派對立鮮明。當然,《雍正》的出台有其政治大背景,就不多評價。


《康熙王朝》真是靠著演員帶起了一幫粉啊。

其實劇情真的是個坑啊。

編劇是朱蘇進個雷人貨啊。

雍正王朝論質量真的比康熙王朝好挺多。

能與劉和平一戰的,也只有他自己了。

不過說起來,大明王朝是劉和平自己純原創,雍正王朝是改編自二大爺的原作,縱使改了挺多,但大概窠臼還是有的,並不能完全代表劉和平本人。

大明王朝,劇情是劉和平的功勞,配上導演張黎對美術和畫面的優秀把控,加上一群戲骨,完全就是國產劇的標杆+教科書。

雍正王朝,群戲也不錯,但是配角有讓人齣戲的,外加主題明確,比起大明王朝的彎彎繞繞,更直白了。


大明王朝的戰爭場面有問題多少也是有些原因的,畢竟沿海抗倭和西征葛爾丹拍起來肯定不一樣。


1566的黑點大概只有戰爭場面了吧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2017年1月日劇《媽媽,我可以不做你的女兒嗎》?
霸王別姬里的程蝶衣吸大煙時有金魚的鏡頭,有何寓意?
如何評價寶萊塢電影《帝國雙壁》?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否被過譽?這部電影存在哪些瑕疵?
問如何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書評或者影評?

TAG:明朝 | 電視劇 | 影視評論 | 大明王朝1566 | 康熙王朝陳道明主演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