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文屬於全音素文字還是特徵文字?

看了兩個的維基說法不一樣啊...還有到底什麼是特徵文字,沒有搞明白(順帶說明下什麼是半音節文字更好)

謝謝各位


終於看到一個邀請我我能說上幾句的問題了。

題主所說的兩個概念之前不了解,我翻看了下維基,簡單粗暴的理解為,全音素文字是怎麼寫就怎麼讀,像拼音一般;特徵文字,是在字母上添加某些附號來表示一些發音特徵。

下面說一說在創製諺文時採用的原理。

首先模擬發音器官,創造了?,?,?,?,?等幾個基本的輔音,再根據發音的緊張,創造了?,?等與松音對應的緊音,(是因為發音器官有了緊張所以要寫兩次的意思),各松音的送氣音字母是在各自的松音的基礎上添加筆畫,便有了?,?,?,?,如?與?發音器官相同,只是?要多送一口氣,於是便在?上添加一橫來表示這口氣。

母音的情況相對簡單。由分別代表天地人的「·」「?」「?」三個符號間相互組合,來創造母音。其中「·」這個母音已經沒有了。

不難看出,諺文輔音字母的創造方法很符合特徵文字的定義。

再來便是全音素文字。諺文毫無疑問是全音素文字的,一個字母一個音,怎麼寫怎麼念,無需再贅述了吧。

我看來,或許這兩種定義不是相對的,它們所包含的文字的集合,應該是一種交集,而諺文恰巧是交集中的一個。

語言學方面不是專業的描述,還望專業人士指正。


太糾結這個沒意義,這種分類的定義不可能十分嚴格,會有模糊不清的有交集的地方。個人傾向於使用音節文字的概念。如同夏栩笙的理由一樣,否則很多人認為日語假名是音節文字就也不對了,畢竟假名有的都有濁化符號和半濁化符號,反而更像特徵文字了。

我倒是有個很不專業的觀點,就是表音文字全部分成全形文字和附標文字。能清楚的一個一個字數出來的例如拉丁希臘西里爾字母,假名和諺文字母,就屬於全形文字。阿拉伯文,天城文之流字和音節的概念不清晰,只能辨認文字主體和附標部份,這就算做附標文字。


其實韓文是有一種分寫寫法的,把字母按照發音順序拆開寫。二戰後的朝鮮曾經有限實行過,後來沒有推行下去。

以及韓文的正字法其實還是更多地照顧了語素,這也是韓文的連讀規則複雜的原因,實質上是為了語素拼合的時候省略一些發音。

一點淺見。


韓文是拼音文字,由不同的字母組合成一個方塊字,代表一個唯一的讀音。我覺得韓文是全音素文字。


這是兩種不同的分類,並不矛盾。

特徵文字是說他在造字上按語音規則,比如k是g加一橫,gg是g雙寫。類似假名用基礎字母加濁音肩點表示濁音也是其特徵成分。


我認為兩者都有。

前面幾位說的很好,我補一點自己的感受。

首先諺文全是音素組成的毋庸置疑。但在歷史的演化中,我認為他已經具有了一些特證文字的特點。

例如:聽見an和看見?。雖然它們是一樣的讀音,但明顯地,看見後者你能立即明白句中包含否定的意思。

再如sil?,這個字對我來說已經像「厭」字一樣,看見就可以直接明白它的意思了。

粗見望多批評指教。


我不認同以上答案。

韓語應當是音素化的音節文字。因韓文裡面代表音素的單位不是「字」,而是類似於偏旁部首,而文字的基本單位是字不是偏旁。韓語一個字代表一個音節,所以是音節文字。日語假名也是音節文字。

文字的類型究竟怎樣理解?比如我們都知道漢字是語素文字,是因為一個字代表了一個語素。我們不會說漢字是會意文字,或是指事文字等等,因為會意那些是造字的方法,涉及到字的理據編碼問題,是「字」再往下一個層次的東西。同樣的道理,看韓文也應該看一個字代表的是什麼東西,而不應該把造字方法和文字類型混淆起來。這裡面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字」究竟是個什麼概念?可以說,書寫時候最小的音形結合自由單位就是字。漢字的偏旁不是自由單位,你沒法把偏旁自由組合構造文字,也沒法說出偏旁的讀音。韓文的偏旁雖然有讀音,但是同樣不是自由單位,是不能自由組合的,一個字里偏旁書寫結構關係也不能隨便改變。所以韓文里的字並不是表是音素的那些東西。類似漢語的峰和峯,羣和群,韓文歷史上也有這類結構上的異體字,後來都規範掉了。

那世界上的其他文字又如何呢?拉丁字母一般認為是書寫全音素文字的。俄語也的確可以說是典型音素文字,一個字一般代表一個音素或兩個音素,這沒有問題。阿拉伯語就有些爭議。因為阿拉伯語字母代表的是輔音,母音是不書寫的。實際拼讀的時候一般一個字母的地方會讀出一個輔音和一個母音,所以有人認為它也是音節文字。大多數書都說它是輔音音素文字。


推薦閱讀:

中國朝鮮族為什麼也廢除了漢字,為什麼不恢復?
???/???(車),??? ?/? ?(暴)是發音訛變還是故作區分?與??,??原因類似嗎?
韓語里的髒話真的很匱乏嗎?
韓語句子中?是語氣詞嗎?要怎麼翻譯呢?還有-? ?,? ??等。?
古代韓語的敬語該如何學習?

TAG:語言學 | 韓語 | 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