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易冷》這首歌,周杰倫和林志炫版本哪個更好聽?為什麼?
周杰倫在講一個凄婉的故事
林志炫在翻一本厚重的史書一個執著於小人物的無奈
一個相守著大時代的悲哀沒有高低
只有各自的領悟僅此而已我就覺得林志炫唱得沒周杰倫好聽,哪怕他唱功確實比周好。一首凄涼哀苦的歌,讓他給唱得那叫一個蕩氣迴腸啊……
知乎現在就是個粉絲團撕逼的地點。
首次聽周版本的《煙花易冷》時並不覺得這首歌有太多抓人的地方,因為情感起伏顯得太過淡定,也許是因為歌詞本身意境就有清冷、空靈的要求,也許也有周唱腔上難以把控到巨大且又細膩的變化。
直到聽到林翻唱版本後才猛然間發現這首歌扣人心弦的魅力,或許是我對聽音要求過高或者說更傳統,我覺得林版本的唱腔、節奏以及旋律的表達更符合大眾的聽音習慣,在直觀上的聽覺感受會優於周版本。
看到百度貼吧的一些看法後我才開始反思,確實這首歌詞的意境上是有要求的,林志炫帶帶有金屬質感的美聲唱腔音質會讓歌曲亮起來,但也會破壞一種陰鬱、冷清、孤寂、悲涼的氛圍。
但如果硬要說到對意境的把握,周版本的歌曲其實也是不盡人意的(以下單從意境這個出發點來講)
編曲上,周版本的速度是77拍每分鐘,林的是68,首先節奏過快就很難對有些詞句作細膩的處理,也不能體現「哀莫大於心死」的無力感。這也是林版本優於周的一個地方。
不過,在配器上,周以鋼弦吉他加鋼琴為主要伴奏織體,配合得有簫聲點綴來營造出了空靈的意境肯定是強過林鋼琴加弦樂再加二胡的。不得不說間奏中的二胡顯得過於矯情,當然這也是現場演奏所限制肯定不如在錄音棚的條件那麼完備。
其次周版本在副歌的最後一段加入了說唱,直接把人從悠遠寂寥的意境中強行剝離出來了。
再說到唱腔,周版本後口腔和咬字都很無力,是周一貫的風格,配合歌詞確實能表達出一些心悲無奈的感覺。但是歌詞中設定的第一人稱的人物主人公是一位將軍,過的是刀光劍影,戎馬生涯,以將軍之口唱出如此綿薄軟柔的唱腔其實並不匹配。
相反,林志炫的鏗鏘有力剛好能夠為將軍的語言性格作出詮釋,在唱歌的技巧上變化更多,使歌曲增加了更多情深意切的感受,但是林的聲線過於透徹、清秀,咬字上乾淨利落、擲地有聲,直觀感受更像一個以筆為武無懼生死敢愛敢恨的書生,類似於晉魏時期竹林七賢中阮籍的窮途之哭,文秀與狂放並存。
也就是說,周和林的唱腔其實都不是這首歌的最佳匹配,這首歌應該用一種帶著靠近中年人滄桑略帶氣聲的嗓音來渲染悲涼孤苦的意境,但也要有不問世事浮華、歷盡滄海桑田的冷靜、淡然的吐字歸音,既能表現出戎馬一生後的將軍的心理素質和性格類別,也能把遙遠年代舊寺古剎里的發問和自省呈現出來。
當然,還是要略帶一些文秀氣質的,因為從「緣分落地生根是我們」「等酒香醇等你彈一曲古箏」「跟著紅塵跟隨我浪跡一生」這些類似於對白的詞句中看出來相戀的二人生活是很文雅的,代表了將軍也是個風雅之士,談吐中會帶有文人優雅的一面,單從這方面來看,說林志炫的唱腔相對更貼切並不為過。
打了很久的字,腦子裡一團漿糊。現下能夠想到打出來的是這些,其實還有很多想說的,留到有機會一併打出來吧。
==================================================分割
個人認為林志炫版本動人心弦的地方:
1.開篇「繁華聲遁入空門折煞了世人」,林志炫入歌即用頭腔共鳴,音色洪亮,與簡短綿柔的弦樂前奏形成了強力的對比,猶如一聲古寺晨鐘撞開了萬籟俱寂,讓人心頭一震,千萬思緒隨之噴涌而出。這種感受就像是聖經里的開語:「上帝說『要有光』,於是有了光」。簡潔中透出一股磅礴的力度,先聲入耳,抓人心神。
有人說「繁華聲遁入空門」這個詞句原本就是一個由「繁華聲」的嚷歸入「空門」中的靜的感受,所以應當是用平穩冷靜甚至凄涼的腔調來唱才是符合意境的。此言也有道理。
周版本的前奏是用鋼弦吉他分解主音的七和弦加13音,又以長混響+延遲回聲的鋼琴做出旋律,勾勒出一種清冷幽森的氛圍,再加之節奏穩定,聲音清脆,猶如木魚敲打聲,此時周杰倫似波瀾不驚的平淡人聲一入歌立刻將整個佛寺古剎的環境躍然耳前,凄清十足,禪意悠然,這種氛圍更符合大家對歌詞直觀的整體認知。
但其實林版本的高聲誦喝並非是破壞語句中的禪學意境,相反,他將「遁入」一詞詮釋得更為精準。
中國佛學禪宗的傳承,不立文字,以心印心,講究「頓悟」二字。(掉下書袋說說背景,《煙花易冷》又名《伽藍雨》,取自典故《洛陽伽藍記》,而洛陽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寺院,也是禪宗的發源中心。)
頓悟的過程雖然是靜默的,但是歷史上禪宗的傳承除摩柯迦葉在釋迦摩尼前是微笑得法外,有更多的僧人是以另一種方式獲得了頓悟:
一個人若到了頓悟的邊緣,這就是禪師最能幫助他的時刻。一個人即將發生這種飛躍了,這時候,無論多麼小的幫助,也是重大的幫助。這時候,禪師們慣於施展他們所謂"棒喝"的方法,幫助發生頓悟的一躍。禪宗文獻記載許多這樣的事情:某位禪師要他的弟子考慮某個問題,然後突然用棒子敲他幾下,或向他大喝一聲。如果棒喝的時機恰好,結果就是弟子發生頓悟。這些事情似乎可以這樣解釋:施展這樣的物理和生理動作,震動了弟子,使他發生了準備已久的心理覺悟。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第二十二章
於此一言,我覺得林志炫開場的」棒喝「之聲,在意境上是要高於周杰倫的」哀抑「之音的。
當然一切只是我個人妄自推測,覺得道理可以如此言說,也符合我個人審美過程中的「移情」。至於林志炫本人在編曲、琢磨唱腔咬字時是否有此考慮,我並不知曉,也無關緊要。
2.副歌部分
在副歌部分的處理是林志炫被很多人所詬病的地方。
首先從詞上看,是一種孤獨冷清的情景,但林志炫咬字有力,成阻清晰,除阻明快。韻音明亮飽滿,使得整個腔調擲地有聲。這是名族美聲唱法的要點與優美之處,林志炫有較好的美聲基礎,唱腔中自然而然地帶有這樣的古典風味。但一般人會聽到這樣的唱腔會感到過於古板、舞台化,顯得不隨意,不自然,沒有正常交流的傾訴感,也就更難說起去表達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聽到的哀愁之聲。(所以有人覺得《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感覺在彼歌中很好,在此歌中則是讓人難以接受。)
雖然流行唱法(換言之沒有固定唱法)中開心就亢奮,幸福就輕快,痛苦就聲嘶力竭,悲傷就泣不成聲,憂愁就黯然無力絕無問題,但情感的表達並不是唯一標準的,個人更傾向於以」有意味的形式「來呈現內容更符合藝術的表達方式。
接著說到歌手對情感的判斷處理,我反而覺得這一部分是林志炫情感拿捏尺度精準,把握聲音控制技巧精湛大師風範的體現。
兩遍副歌部分用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唱腔狀態,第一遍雖然音色依然明亮,但仔細一聽便會明顯感受到林志炫狀態之鬆弛、發聲之輕柔,憂愁憂傷之感油然而生。到第二遍時,聲音漸起,力度逐級加強,到後來聲如洪鐘,慟音長鳴,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了一個心志堅強之人卻莫可奈何無力回天的悲愴,和第一遍副歌形成有力的對比。最後在」城郊牧笛聲,落在那座野村「以一個明亮的全真聲的A音唱出」村「字,」緣分落地生根是我們「突又急轉直下,整個口腔喉部發聲狀態完全放鬆,甚至略微出現了氣聲,大有一種」罷了,認了「對現實的」甘於不甘歸於平寂「。在最後一句,」伽藍寺聽雨聲盼永恆「時,力度適中,回歸冷靜漠然,已然回到了遁入空門、浮世萬千卻於我再無瓜葛的空靈。
這種張弛有度,富於層次的演唱遠遠比只在編曲伴奏上作出改變能打動我。
「相同的話語,連說多次,情感層次豐富且合理,便是強調和升華。如大體相同卻又反覆言說,那便是嘮叨。」
3.」我聽聞,你始終一個人。/你仍守著孤城。「
每當聽到此處,便覺心頭一震。首先是周杰倫在」我聽聞「的曲調上有一個 5 353 2的滑音,顯得非常奇巧美妙,富有餘韻,耐人尋味。
林志炫唱到」舊故里草木深「的時候,尾音明亮敞開,到此處時,狀態一下收縮,」我「字重新以一個小三度的音程起音,變成了 35·353 2,氣息上產生變化,聽起來猶如一聲哽咽,讓人剎那間感到還有什麼比等待更讓人心腸寸斷的無奈?而我卻只是聽聞,期間的無奈、遺憾、愧疚、悲涼瞬間湧來。
曲調本就動人,歌詞極富思量,加之林志炫如此精妙的處理更是讓層次猛升。特別是在最後一段副歌最後一次唱到「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我聽聞,仍守著孤城。」時,兩句歌詞兩個樂段林志炫中間沒有換氣也沒有做停頓,除了顯示出高超的氣息控制能力外,更是讓歌曲中那種悲慟直問蒼天,卻因戀人苦等的愧疚發出一聲哽咽,強硬與纏綿,俠骨與柔情,躍然耳中,讓我首次聽到時不住大呼過癮,久久不能平靜。
還是做個總結
有個成語叫眾口難調,覺得好聽與否也要看個人具體的喜好,無所謂審美品位的高低。
辣條對湖南人來說是美味,但拿到廣東。WTF !
於我而言,在我需要閑暇放鬆時在兩個版本中選一個來聽,我會選擇聽林志炫的版本。
僅作討論,並不強求所有人認同。
周杰倫的好聽,就像下雨一樣。
明明還是周杰倫版的好聽!
受歡迎是因為他參加的那個節目;你是沒有經歷過,這首歌剛出來時候的生壙的
無邀照謝。簡而言之,在第一次聽到林志炫的版本的時候頭腦里真的是萬條草泥馬飛過。《煙》這首歌,在鄙人看來是杰倫中國風裡面最有意境的一首,沒有之一。這首歌的原名叫《伽藍雨》,說的其實是發生在深山裡一座破落的古寺里發生的故事。周杰倫唱的是一座破敗的古寺,是到處是蜘蛛網,一進門都能看見漫天飛舞的灰塵那個級別的破敗。簡單的配器(聽起來簡單而已,這首歌的編曲其實一點都不簡單)營造出濃濃的凄涼的味道。而林志炫硬生生地把這首歌唱出了5A級風景區的感覺。
很難說誰唱的好或者壞,但是林的版本真心對這首歌有所破壞。
先簡單評述一下,晚一點填坑。林志炫版本就像一個第三人稱局外人假裝有感情的講述這個故事(唱腔浮誇炫技)。
老周版本更像以第一人稱當事人心態,就像故事裡的老僧那般看破紅塵,在蒲團上波瀾不驚的緩緩敘述自己的故事。 孰優孰劣懂的人自然懂 大部分人都喜歡林志炫版本也正常,因為我們本來就處在一個浮誇的時代 堅持認為喜歡林志炫版本的人略顯膚淺,聽音樂只能停留在誰嗓子好誰唱歌技術高的幼稚層面。殊不知音樂最重要的東西是一種叫樂感的玄妙東東。簡單的幾句口齒不清的哼唱,簡單的幾個和弦就能勾起你無限想像。 估計喜歡周杰倫的都能懂我說的是什麼意思。 聽上海一九四三就是有隨著音樂穿越時光的感覺。 聽漂移就是有一種駕車在漂移的感覺。 而且這還是老周並不出名的音樂作品。 平心而論中國作曲人能給我這種感覺的只有以前的老周一人。 現在的老周只能呵呵呵了。這就像是李清照寫了繾綣悲戚的《聲聲慢》,非要用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那種恣意昂揚的語調來念一樣,圍觀群眾為顯自己見多識廣格調出眾,還美其名曰說是大氣磅礴,奔騰豪邁。
其實呢,你不過是會錯情表錯意,詞不達意的局外人而已。不是所有的酷炫就代表能力,不是所有的大氣就該褒讚,脫離實際背景談感情,都是烏托邦的左白和扯淡。
林志炫
這個回答我之前當文章發在豆瓣上過,現在來給回答下問題好了~
幾年前的某天,我坐在家裡沙發上和我媽看第一季的《我是歌手》,看到了林志炫的第二場。林志炫是我和小夥伴公認的會唱的人,小夥伴是合唱隊的,所以評價歌手的時候非常客觀,尤看技巧音域真假聲之類的高端指標,林志炫自然是一等一的高手,在那季中可以說傲視群雄。不過林唱歌也有一個問題,因為技巧高超,以至於絕頂極寒,傳達情感並不理想,甚至經常出離情感,仙風道骨有餘而煙火氣太薄,歌曲都太有距離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林志炫作為流行歌手並不算成功,也是情有可原。不過似乎也算是特點了,如果碰巧遇到需要表達出離的情感,玩忽的強調,飄渺的希冀,雜陳的肺腑,林志炫的嗓音就可謂天成了,我很喜歡的比如《沒離開過》(出離)《浮誇》(玩忽)《鳳凰花開的路口》(飄渺),就可以歸類為這種調調,當然還有那次我驚為天人的《煙花易冷》(雜陳)。
作為周杰倫的名曲,遺憾而慶幸的我在聽到林志炫現場版之前沒有聽過。這首歌意境高闊,詞尤極佳,竊以為同出方周組合的多首經典中國風也難出其右。不過即使是這樣的高桿之作,也能被提攜更上一層樓,確實難得至極。我相信即使事先聽過周杰倫版本,我也會被這次的林志炫演繹所折服。
林志炫這個版本到底好在哪裡?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在聽了兩個版本後馬上就跑到網上去看了評論,果然齊刷刷的就分成兩派各執一詞。我鍾情於林志炫版本的原因,卻不是大家都在討論的唱功和情感表達。而在分析林志炫版本之前,我想解讀一下周杰倫的原版。網上有很多支持周杰倫的人分析說,這首歌周杰倫非常巧妙的運用了自己嗓音的特點,把哀婉纏綿的情緒表達的淋漓盡致,這是非常準確的評價。在經歷了《菊花台》後,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的咬字逐漸發生變化,有他原來的經典唱腔發展演變,在《煙花易冷》中最終成型。首先他把口腔打開了,開始儘力模仿大陸官話較為靠後的發音方式,尤其注意了幾個後鼻音的發音,不過還是有些與眾不同,而在這首歌里和旋律居然配合的非常妥帖,絕對有錦上添花的效果。
而文山兄實在是大才,他的遣詞造句功夫了得我們早就知道了,但這首詞寫的神形兼備,意象鮮明,文辭優雅,音韻和美,完全達到了「賦比興」俱佳的高度。清華校歌賽曾邀方文山作為評委,我有幸一睹才俊,可卻是其貌不揚,而有此大才,真是令人驚異。袁騰飛先生曾嬉笑港台娛樂沒有文化,不懂歷史,不過熟悉港台電影流行樂的人應該都能提出質疑,因為有很多新老人才國學底蘊深厚,引經據典也許不如大陸學究,但風骨更接近古君子。試問早一點,大陸有誰堪做出「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豪情面對萬重浪,熱血像那紅日光」這樣瀟洒的詞句(黃霑),而晚近一些,又有誰能說寫的出「繁華聲遁入空門折煞了世人」「紅塵醉,微醺的歲月,我用無悔刻永世愛你的碑」呢(方文山)?
有此雙星並耀,不火天理難容。林志炫在採訪的時候也不由讚歎二人絕配,還透露出想請二人為他寫歌的意願,言語神態間滿滿的仰慕憧憬。林志炫於是選擇了這樣一首歌曲參加比賽,打動了無數觀眾,也掀起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網路爭戰。
接下來該說林志炫的版本了。網上很多人評論說喜歡這個有意境的版本,也有人不以為然,以其「太過直白」而力挺周杰倫的演繹,還有人評價林志炫的演繹更適合配合《漢武大帝》《雍正王朝》之類的主題,也是哭笑不得。細想一下,這個解讀是很有道理的,之前我也說過,林志炫最大的不足就是容易出離情感,把很多情緒上的東西消解在聲樂技法上,造成一種看破紅塵的感覺。但這並不能說他唱歌沒有情感,而且不僅這首煙花易冷,其他他希望演繹的歌曲,林志炫都傾注了情感在其中,只是他的表現方法太隱忍,情感被包裝的太好以至於消失了色彩。他上這個節目,選擇的歌曲可以說精挑細選,不投大眾喜好,不挑賣弄技巧的歌曲,直選自己最喜歡最想表現的曲目。《沒離開過》和《浮誇》之前在其他場合他有唱過,歌詞也是能引起他內心共鳴的,而這首《煙花易冷》,在採訪時他也特意解讀了歌曲的創作背景,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細節。林志炫書生斯文,平時也喜歡看書,他應該可以認識到,這個歌曲的內涵,自然不是一個簡單地「南北朝時期的愛情悲劇」所能解讀的。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是宋代司馬光的詩句。當年司馬光路過洛陽故城,看見的是草色煙雨,心中滿是興亡的感嘆。這種情愫,便是黍離之悲。中國的歷史太長,戰亂太密,營造太美,毀棄太多。羅馬滅亡了,尚有殘垣可以憑弔;中國那麼多的興衰之後,悲慘的是往往連憑弔的依託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中國人不善於保管器物實體,卻把一切都寫在紙上。
這青史魏書洛陽城,都寫了些什麼呢?這個時代很有趣,南北割據,五胡亂華,在民族的碰撞融合中,新的文化在繁盛,洛陽這座千年都城在這一世又一次到達了它的巔峰,北魏佛教日熾,洛陽城中建寺一千餘所,招提櫛比,寶塔駢羅,其中皇家寺院永寧寺中的寶塔,高140米,壯觀無比,達摩祖師曾到訪北魏,對於這樣的奇蹟,讚嘆不已。這一切記載在楊衒之的《洛陽珈藍記》中,楊衒之對於寶塔的表述詳實精細,深情令人神往,可是楊衒之的時代,這座偉大的建築早已化為塵煙,就連曾經輝煌無比的洛陽城,也被廢棄,「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楊衒之正是以黍離之悲,悵然而神往的回憶記錄下曾經輝煌的洛陽城。然而這個故事絕不會就此畫上句號,兩個世紀後,同樣的命運再次降臨到唐王朝的神都洛陽,才有了宋代司馬光的那首《觀洛陽古城》。這樣的故事,像永遠超脫不出的輪迴,作為中華文明的宿命綿延不息直到今天。
在滾滾江流般的歷史中,個人的悲歡有什麼意義呢?帝王將相,悍臣梟雄的悲歡尚且都被人付笑談中,無人問津的普通人,他們的生死,離合,悲喜就渺小的無法形容。可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如果有歷史的視角,就會將自己的悲喜放射到這滾滾的江流之中,眼看他翻滾掙扎卻也無能為力,在我眼中,這是這首歌曲最令人悵然的地方。
同是有情人的戰亂離合,若逢盛世,就能像唐傳奇里那般來個「破鏡重圓」,而在這亂世,卻只能苦等良人,嘆一聲「緣分落地生根」,自茲而去,天人永隔。誰沒有過青春,支撐著等待的信念是舊日繁華喧鬧市井的羨煞旁人,而現實卻是繁華落盡的蕭條,在這巨大的反差面前,任何個人的哀怨都顯得蒼白無力,任何命運都只是時光中裹挾翻滾的零落紅塵。
林志炫的版本,便有了這種看透了的悲涼。只有這樣理解,悲劇的意義才更加深刻;正因為這樣的理解,才要避免情緒化的代入。林志炫的「三無」情緒表現非常巧合的複合了這種要求。用一個詞形容林志炫的唱腔,華麗非常貼切,而在這首歌的演繹中,他很好地把握了情緒,是這種華麗帶上了頹敗悲涼的色彩。花開四季,落英尤美,因為美好而短暫的事物會引發人惋惜愛戀的情緒,而這也應和了西方對於悲劇美的見解: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摔碎在觀眾面前。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林志炫版本的編曲和配器完美的服務於這首歌的演繹。同周杰倫版的唱腔以及RB曲風搭配一樣,林志炫的這個版本,必須這麼配才有韻味。說到這配樂編曲,端的是來頭不小。這梁翹伯在香港樂壇摸爬數年,練就一身絕世本領,《我是歌手》第一二季的編曲大多出自他手,正是他成功地編排保證了各路巨星的演出質量,而且屢屢令人眼前一亮。其實這首歌的編曲形式並非梁原創,音樂發燒友,尤其是喜歡純音樂和日本音樂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磯村由紀子《風居住的街道》,這首純音樂大概是這種風格的濫觴,因為之前的確沒有見到過這樣的編排。在《風居住的街道》這首樂曲中,鋼琴與二胡交替進行,互訴衷腸,宛如一對緣線相牽卻觸不可及的戀人;鋼琴娓娓道來,字斟句酌,講述了故事的經過,二胡纏綿悱惻,動情至極,哭訴著相思的苦楚,剛柔相濟,陰陽調和,境界大美。而《煙花易冷》也是類似,只不過這回,林志炫的歌聲變成了講述者,而二胡就像是那苦等多年早已不在人世的她所化做的冤魂,人鬼殊途,只能化作風雨搖曳,嗚咽作響,悲傷至極;林志炫的人聲,在這裡似乎並不是那個歸來的故人,而只是一個旁觀者。故人也許早已客死他鄉,不會再回來,而等待的人也早已故去,化作孤魂繞樑,久久不去,而這個旁觀者,無奈的講述著這個故事,心中充滿了悲涼,這樣的意境是非常難得的。
一首流行歌曲,兩出名家詮釋,幾番斟酌思忖,兜兜轉轉,化作了我們聽到的歌曲,和我這些斷斷續續的感悟。實在要感謝這麼多人的辛苦和巧思,造就了這樣一次審美體驗。其實說大一點,中華文明的美感也存在於這些體驗之中。中國人好懷古,因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中國歷史又長,文典又繁,天才又多,很多我們體驗的情感和想表達的意思,似乎總有人寫好,藏在浩瀚典籍之中。我能有幸能不厭其煩的閱讀,亦有能夠體會美好事物的能力,千年之後,還能按圖索驥,從一首現代創作的歌曲的獨特演繹,回溯至那個曾經繁華的都城,那在我的心中,永寧寺百丈浮屠,還有繁華的洛陽故城,便從未消失過,歷盡千載,依然熠熠生輝。
所以我偏愛給我帶來這種心靈體驗的林志炫版本的《煙花易冷》。我從來都不喜歡好漢歌式的嘶吼,不管什麼時候都是很用力的感覺。伊人深閨江南水鄉唱出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氣勢,還硬要扯是冷眼旁觀為國為民,有點沒意思吧?林志炫當時是在比賽,不是在唱情,比賽秀唱功就可以了,但是我始終覺得伽藍寺聽雨聲盼永恆不應該唱出壯士氣。周版本讓我感覺蕭冷,孤寂,等待。
林的版本讓我聽過以後不想再聽。
僅代表個人看法。說周先生不會飆高音的請你聽聽發如雪,不是所有的高音都是聲嘶力竭的。你誇林志炫水平高和我沒關係,別拿周先生作筏子。林的版本只聽了一遍就沒有再去聽。悲傷的極致是哽咽的訴說,絕不是磅礴的吶喊。並不是所有歌都適合拔高音。
首先對問題表示否定。其次,假設是肯定,只能說明林的聲音更大眾化,畢竟大部分人聽歌都只聽個節奏聲音什麼的,不在乎意境,比如各種神曲
看到一些人蠢得令人心碎,也是想說幾句了。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自己真的分的出來嗎?說林技巧多沒感情的,首先說得清楚啥技巧嗎?就聽感來說,喜歡死氣沉沉是你的選擇別人管不著。就各自的風格體系來說雞尾酒就沒有氣聲好?你開什麼玩笑。另外,這首歌歌曲意境是有一些悲傷,懷念,除了弔唁也可以悠揚感慨,不說難度單論處理的細膩也我就呵呵了,音樂是個主觀的門檻低的藝術但不代表無知也能表現得如此有理有據
對不起,林志炫的版本我兩句都聽不了
明顯林志炫唱的更好,非要鬼扯到什麼情懷上,也是醉了……
不能肯定樓上大多數答案,因為大家都是先聽周再聽林的。
我是先聽林在聽周的。周的凄婉哀怨,最後竟有一絲釋然豁達,是講自己的故事。林的有種讚譽崇敬之感,像是在講別人的故事。完全不同,都很喜歡。我先聽的是周杰倫的版本,但相比之下更喜歡林志炫的版本,不過這屬於個人口味,客觀的說,兩版難分伯仲,周的原版主一個「入」字,入戲,哀切;林的翻版則主一個「透」字,看透,滄桑。各有千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保加利亞妖王的表演?
※伍佰的音樂成就如何?他在音樂界的貢獻有多大?
※有哪些適合大眾欣賞的經典薩克斯曲目?
※自從2005年裴澀琪跳復古舞成名,至2014年在「小蘋果」MV中的特別出演,這期間她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哪位流行歌手與王若琳的風格最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