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精深練習?


UPDATE 2013.10.10 題主更新描述,我也跟著。沒有壞問題,只有不思考的提問人。我們不會恨工具的,而是使用工具的那個人。

加上行業這個限制後,也許又會有很多話說。我的專業是計算機。這裡就有很多情況。

多數人的接觸過程都是玩電腦遊戲,老師教,上機,考試。基本上這個軌跡教出來的計算機從業者沒有。

多數是什麼樣的呢?老師讓寫個程序A+B=C,有很多同學會寫出來A+B-C=0,AB/B+B=C ……這樣的同學都和老師關係很好,考試成績不錯,就業方向留校或者到科研院所,導師幫著介紹工作。我們那個時候,導師有很多自己開公司的。還有一類,A……*…C…%…B…%#%……)嗯,對的你沒看錯,他們寫的程序完全不是當時的我能看明白的。然後呢,他們都是自學成才的,現在各大公司的當家程序員。能這樣寫方程式程序的人都是天才。

然後說我的發展,程序還是寫了點,但是都無長性和朋友學了一陣網頁,也沒怎麼寫下去。相反的是,對於如何進行掐網線水晶頭(網線的有兩種線序)、網線的交連、直連在何種情況下應用,我卻是門清。交換機如何進行堆疊,我總想打亂進行測試一下。然後我就去了網路公司成了布線的小工。但是很少接觸那時侯被視為寶貴的思科交換機等項目。於是我又換成了SEO項目,由於懂得看網頁代碼,又能管理伺服器,又可以進行基礎建站。在前面的幾年,我找工作的確是很輕鬆的。可是呢,當百度開始虐中國千千萬萬站長的百度網盟出現後,我又換了工作。全職做起電子商務運營。

如此兩段經歷只是在證明:全憑興趣學習下的自然過程,內含很多性格因素,可以學好的部分進行自然探索的就是興趣所在。

在不斷的進行試錯的嘗試,就是精深訓練的過程。

以表象來判斷的過程我給出幾個互聯網下學習的幾個現象指標:

1.收集信息的能力。

都說現在是信息時代,如此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如果你還是一個孤陋寡聞的人那就說不過去了。

2.信息雜草的過濾能力。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在網上泡時間長了,一不小心就成為了人家軟文下的犧牲品,並且大呼上當。

3.領域下專業話題的資料匯總及提煉能力。

基本上就是列大綱的能力,也算是要點筆記的一種形式。但是這個過程不是一個短時間內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即使在互聯網時期內也是如此。例如,對待某一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就是經歷了相信教科書,傾向於反官方宣傳,到最後綜合認定,人無好壞,只有觀念的局限性。 屬於見多識廣後的一種自然產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4.可以進行邏輯性輸出,說白了就是寫相關專題有條理。

這個過程有人說是顯擺、炫耀的過程,而我則認為是一次對自己所學內容的檢驗與提高的過程。多嘴一句,你得不怕被人吐槽或者拍磚,因為當你說出自己的觀點時總有人躺槍。怕什麼,永遠不說出自己的觀點,你就不會犯錯,也不見得有多大的提高。

5.總結得出行業局勢或分布特點。

這個東西很多人愛看,因為看完之後複述一遍,就顯得自己很nb,很有專家范兒了。這種人多了之後,特別是在互聯網上,也會被人鄙視。所以,個人以為,還是悄悄的發布,宣傳的不要。

6.最高級境界,由現象到本質的看問題。總結出思維模型。

這個過程太太難了。像麥肯錫一樣,吹噓出MECE模型,金字塔思考模型,合其容易。這是萬眾挑一的事情。在一次次的衝鋒過程中,你會體會到思維的樂趣。

先聲明,這都是充分非必要條件。不是說你有了1-6的特點,就是精深了。

———————————————————————————————————————————

首先,強調一下,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是本成功學類的書,不要較真。另,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話,都說到起繭子了,估計你也不愛聽。

然後說練習這事兒。我上高中時,曾經有一個數學老師,說自己小時候差得離譜。那時侯,家裡窮,也沒啥好玩的,他就天天看數學書,照著上面的題進行演算練習,結果有那麼一天突然間,無論是哪裡的數學題他都會做了,就像打開了天眼一樣,進入了另一個境界。

這個例子說明,普通人,重複練習到一定量後產生了這種自我認知上的變化。會提升到另一個程度。

但是,這有一個前提,練習者是發自內心喜歡他所接觸的這件事物。我上學時也曾經見過同桌的女生,只要老師講過的英語習題她從來都不會錯的,可是沒講過的基本上就沒見過靈活運用的影子。

具體的練習過程需要進行具體情況的具體分析,不同的事物總有很多細微的差別,鑒於本人的生活經歷限制,寫不出集大成的文章出來各位就當參考看看吧。

以如何做筆記為例。

1.練習階段。習慣的養成是高中階段老師的培養。其實就是康奈爾筆記的雛形。那時候沒網路,講如何學習的書也只有科利華的《學習的革命》這種騙錢的。稍微有同學開始出國留學,可我跟人家關係不好,並且不聊學習的內容。如此這般保持到了大學。在這段最大的特點是不停的進行模仿,但不能僅僅停留在形式上的模仿。

2.比較差異階段,第一次輸出。上大學我屬於那種開始翹一兩堂課,發現沒什麼問題,然後就全蹺課的那種學生。可是考試還是要通過的,那就得在自學突擊上下功夫了。在這個每年一度的考試月上,我在和同學交流如何自學的過程中,發現了各自筆記的差異,並且在互相講解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當初的習慣能帶來哪些好處。例如,補記內容的在思考對理解性記憶的好處,如何更好的索引系統。這裡的重點是需要體會出為什麼要這樣練習,即知其所以然。

3.更進一步的訓練階段,工作筆記。由於當時上大學的時候網路資料還不是很發達,資料也偏,有高價值的資料不多,(即使現在的網路中有價值的中文資料也不多。)所以在工作後的第三年,我才知道以前用的筆記形式是康奈爾筆記模板,在國外一直是進行科研及大學生記筆記的形式。並且開始進行GTD系統及日程式筆記模式。這一次是更進一步的筆記嘗試,並且康奈爾筆記並未被我拋棄,是化用在了新的筆記形式當中,格式不變,留下大量空白進行備註。嘗試的方向,提高效率、改變應用場景及形式。

4.不斷的總結思考,並練習。在對筆記的鑽研過程中又涉及到了更多的形式及更多多未接觸到的領域。例如,針對筆記形式的研究,我發現了新的筆記形式進行思考sketch-notes,也即視覺思考模式,這對我們中國人被應試教育束縛後的協調訓練;還有在研究如何堅持記筆記、並更好的輔助記憶時,接觸了到了心理學及腦科學、神經學(關於髓鞘質的內容,在參考過了心理學中的腦科學或者神經學的科普讀物後,我判定這本書為什麼是成功學類的書),如此便了解到學習的本源在於認知的學習,也即如何學習學習的過程,cognitive psychology的內容。也即在這一過程一直是在進行2、3的重複過程。

筆記內容的認知,我都寫成了博文,告訴了大家筆記術_文藝復興咖啡室 。

關於視覺學習的部分,請看我的知乎專欄 庭鐫齋--知識管理PKM、時間管理實踐GTD知識 - 知乎專欄

PS:這一過程中由於接觸面過多,如何不失去方向而流於表面則需要定力,讓自己保持專註。

PPS:我個人一直是在交流中學習效率最高。所以,我非常喜歡大家有不同的意見都發表出來,告訴我,在這交流的過程中,更加的鍛煉自己的思維邏輯與能力。

謝謝。


1.高度專註很重要,每天要抽四到六小時不受干擾脫離網路的時間,集中於要練習的方向。

2.了解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的區別。狀態平平可以呆在舒適區,起碼是在鞏固舊知識和培養思維習慣。一般應該多呆在學習區,進步最快。偶爾涉足恐慌區讓你了解到自己的無知。

3.要學習先進的訓練方法,並融入自己的訓練體系

4.要不斷分析找出自己的弱點,通過針對性訓練逐步消除

5.一定要堅持,時間積累很重要,量變引起質變


就像產品經理這個行業從業者的好壞不是混工齡一樣

學習只有方法好壞沒有長短之分


我不知道精深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稻盛和夫提到的「精進」,針對精進,我個人覺得節奏很重要,

在專註於一件事情的時候,身體的節奏、思考的節奏是平緩的,身心為平靜的,簡單舉個例子,在游泳池裡,深吸一口氣,進行潛水,保持身體的自然放鬆,可以感受到類似的狀態。希望對你有幫助。


可以讀一下:學習的藝術 (豆瓣)

作者是國際象棋特級大師,N年的美國冠軍,距世界青年冠軍只有一字之遙(對手提和,他答應即可為雙冠軍,但他否決了)

失敗之後轉向另一項運動:太極。

三年後,獲得太極世界冠軍,並在之後成功衛冕。

此書是他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自醒與感悟。像他那樣在兩方面都達到頂尖的人難找,而願意把經驗寫出來的就更難了。

其他答案里提到的練習,細節,訓練,總結等,他書中都一一提到,更好的是有練習時,受傷(挫折)時,比賽臨場時心理變化的描寫,絕對值得一讀。


單純而又專註


書裡面不是有嗎?你在這問也是白問---------一個從未這麼做過,或者從未觀察和研究「這麼做的人」的人能給出答案嗎?

所以,你這個問題很欠思考。

書上不是說了,先模塊化,然後細化,不斷嘗試強化。說白點,就是沒啥技巧,精益求精就行了。這個我深有感觸。一開始我就是屬於這種做法,效果非常好。但是我後來接觸一些東西--------他們都認為應該符合認知理論,容易接受,這樣水平才能提高-----也就是把問題變得容易(所謂的銀彈)。現在覺得這點未免想的太簡單了。事實上問題永遠都是複雜的,大部分東西你都沒辦法用通俗的方式表現----------而且最重要的是人的能力的提高都是來自於純粹的磨練。

這是一種實踐,如果你注重實踐就必然會發現這個的。你可以假設你要做什麼,做這個需要哪些能力。這些能力需要哪些技術和細節,我又該如何去學習這個細節。這個細節又能分解成哪些部分,這些部分哪些地方是我不擅長的。這些能力和細節之間是如何聯繫的,我如何去強化這種聯繫。當然,這背後最關鍵的是練習。

除了,批評使問題容易這種錯誤想法之外,我認為所謂的舒適的學習區根本就是謬論;同樣,事先高屋建瓴也是錯誤的做法。實際中,沒有人能夠做到這點。因為,練習本身可以讓人安定一些;而且根本沒有人能夠讓自己始終處於良好的狀態之中;再則,找到這種學習區本身就是練習的結果。你要知道,就算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運動員也會起伏不定,這是正常情況。企圖通過好的學習區來幫助提高完全是自找麻煩------真正的了不起的人物都必須承受不舒適的環境。如果你檢驗自己,你也會發現,如果一個問題你沒有去解決,可能以後你還是會有覺得困難。相反,你超越了這種麻煩,反而會覺得麻煩是一種有利的機制-----分開低水平和高水平----低水平覺得是阻礙,高水平覺得是機會。

1萬小時理論只說明一件事,它否定了天賦的主導作用,至於是多少時間根本不重要----因為達到1萬小時的人會繼續下去(個人認為這是這個理論比較荒謬的地方)。我覺得你看書不仔細,書上都寫明了普通練習和精深練習的區別的。普通練習就是沒有任何挑戰,做的完全是已經會的,而且沒有更細化----同時總量不夠(這是顯然的,沒有細化,沒有加強,當然練習的量要小很多)。


1.不專註就算花一萬個小時也沒多大成就。2.具體方法么,你是哪個行業的就去問身邊的這個行業的牛人,別問知乎。


剛剛昨天看完丹尼斯.科伊爾的(一萬個小時天才理論),正好可以在這寫一篇總結。總結的問題如下:何為精深練習?精深練習的本質是什麼?激情是什麼?什麼是好伯樂?

1.何為精深練習:書中提到當我們想擁有一項技能,或是學會一首曲子,成為一個職業作家,一開始上來千萬不要拿來就學!最初要求我們先思考整個過程,自己在安靜的地方腦海中思考這一首曲子感受每一個音符,思考每一項技能!第二,要模仿,比如很多NBA球員喜歡看科比打球,一切的學習從模仿開始:第三:組塊分組化,將一首曲子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練習,注意是緩慢,重複的練習,最初的慢是為了讓動作發音精確;第四:設立超越自己極限的目標,不斷實踐,評估與目標的差距,犯錯,再糾正,最終在大腦形成神經迴路;第五:永不間斷,游泳冠軍菲爾普斯從七歲開始練習游泳,中間只歇息過兩天,他發現一旦休息一天,自己即可退步!第六:在設置好的三小時內精確的練習,每個人的處於學習區域的時間長短不同。因此總結了一下可歸納為:思考,分組,精確,緩慢,重複,評估,犯錯,糾正,連續!

2.精深練習的本質。我看到書中有一段話大致是:髓鞘質是人類溝通,學習,才能的本質!!!!我們很多已成習慣的行為,這些神經迴路已經被髓鞘質這個絕緣體嚴密的包裹著,我們總是發現在迫切的環境中我們的習慣仍能表現出來!而習慣的養成是長期積累,不斷重複的過程,那麼在精深練習裡面,每一次刻意實踐與糾正都是為了產生新的髓鞘質,包裹神經迴路,只有產生的迴路越多(因此一定要是精確的迴路),我們的表現才能精準!這要求我們要有擁有的慾望,刻意為之的意識!提醒:髓鞘質在三十歲以前是不斷再生的,再五十歲就開始消落,不過在任何年紀我們都能通過精深練習產生這一方面的髓鞘質!

3.激情。激情使人克服漫長苦練的煩躁,激情是我們未來的歸屬,激情是被激發出來的信號!你想讓自己成為怎樣的人?像保羅.薩謬爾森一樣的經濟學家?像黑曼巴科比布萊恩特,還是像路遙那樣偉大的作家,亦或是一位像馬雲那樣能說會道帶領團隊攀上一個又一個高峰的人!!!任何成為這樣的人的必經之路是:發出信號我想成為其中的一員,技能分組化,強化,攀登,評估,攀登,那山峰的頂上就是自己成為其中一員的自己!

4.伯樂是什麼?伯樂是教師,教練!他們不多話,他們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他們有資深的教學經驗。他們制定一系列的標準化培養模式,在教學中精確的看出學員哪裡沒有完成就說:加油,你可以表現的更好!你又唱對了,吃一塊糖!失敗了,別灰心,你很努力,你很勤奮,你可以的!!!對,伯樂在喚醒,將一丁點的火苗燃燒成熊熊之火!他們在喚出,他們關注後天的精深練習,而不是天賦而不是聰明,他們關注的是努力,精深練習,激情,走向成功!


推薦閱讀:

HR行業中哪些技能是加分項?
在未來,編程會不會成為一項基本的生活技能?
你的職業技能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你所在的行業里高、中、低收入者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存在?
如果LOL英雄技能能夠對友軍也有效的話,哪個英雄會最讓人頭疼?

TAG:職業技能 | 職場 | 行業 | 技能 | 提升個人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