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解讀高房租引發零售業「關店潮」現象,零售業會成為第一個房地產泡沫的犧牲品嗎?它的未來在哪裡?

今年以來,我國多個城市出現了超市、百貨「關店」現象,而物業租金過高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記者調查發現,大型商業房屋租賃期限一般為10年,租賃期滿後,大批無力承受續租期租金飛漲的商業企業可能陷入「關店潮」。與此並存的是,因住宅地產調控後投資轉向等原因,商業地產投資已出現「泡沫化」傾向。 via http://news.chinaventure.com.cn/20/162/1378785518.shtml


關店潮帶來的是市場的自我調整,優勝劣汰。在熱度達到一定程度後,商業市場將會迎來一段調節期。形成新的商業機制。

首先、物業租金對於百貨、零售造成的影響確實很重要,但是放開來看,租金的上漲卻和國內商業業態構造雷同、定位不清晰、同質化競爭激烈、重開發不重運營等外部因素相掛鉤。

其次、租金飛漲的一個原因是商圈的成熟,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過多的資本競逐,而資本競逐的原因又是商圈的完備、成熟、客流的固定、消費群體的定位、消費能力的增長。當同質化嚴重的商業遍地開花的時候,對於消費者的引導作用偏低。特別是在城市交通不健全,交通成本過高的影響下,消費群體考慮的因素就轉向商業體系完備、交通成本較低、同等商品購物花費較低等使用條件。客流會不斷的向其集中。這時商家就面臨一個選擇:是要高增長的客流而帶來的銷售增長,從而導致成本的增加。還是選擇次級的市場進入培育期,從而降低成本的開支。而很多的商家在沒有對自身發展有著清晰定位、產品選擇上缺乏差異的時候去選擇擴張。穩妥的方式就是進駐成熟商圈,降低培育風險。所以在資本不斷的追逐下,租金的攀升也是可以預見的。而對於商企來說,在前期國內商業發展不全、信息不對等、電商較弱的時候,客戶的自主度也較低。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用戶的需求將得到釋放,對於商品的要求較高。百貨等零售商如果以不變應萬變,帶來的不是發展而是淘汰。高漲的租金相對應的不是高漲的銷售,甚至銷售的下跌。支持不下去也是理所當然。

第三、商業運營管理水平的低下。商業物業泛濫的今天,大批的商業建成投入使用,一方面物業招商競爭激烈,另一方面商企選址無所適從。一個新的商業從開發→培育→成熟往往要經過幾年的時間,期間涉及的商業調整、人氣聚集、商業管理、工程管理等不是一蹴而就。物業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商圈的成熟度。而很多開發商急上馬、急建設、急銷售、急回款。對於後面的運營沒有思想準備。這也導致了商戶的犧牲。

隨著市場自我調節機制的啟動,整個市場將會進行一波大換血,商企會加重對商品的關注度,形成市場的細分已經新品牌的建立。而物業也會加重運營管理的提升。


零售肯定不會消失。只是比例會越來越小。在此基礎上大略分析

  1. 24小時便利店。分布廣、即時便利的特點註定網購、電商永遠不可能取締它。深更半夜,穿衣起床奔向便利店的速度,遠遠不是集中貨物快遞運輸做得到的。
  2. 商場、超市。歐美已經出現了我暫時稱為「體驗式」的商場、超市,商場內部有巨大的觸摸屏可供多位客人查詢所需求的物品的詳細信息、擺放位置,甚至可以直接支付、選擇送貨上門。高科技、自助式增強用戶體驗,如智能的屏幕、機器人導購,舒適的環境,更多的創意、特色或者是物品搭配出售都是較為垂直化的電商難以企及的{宜家就是一個好例子,把卧室、客廳等區域的傢具搭配成套展示但卻拆散出售,既提高了用戶體驗(有良好傢具做配套,風格一致,任何單品展示效果都是一流),又額外展示、增加了銷售機會(本來顧客想來買張桌子,但是看到桌子上的檯燈和桌子非常匹配,可能順便買了檯燈)}可以讓顧客有意想不到的體驗、讓顧客不僅僅是為了買目標物品而來,而是創造一種類似逛街一樣的一種集享受、娛樂、購物的綜合性一體化的行為。(依舊舉宜家的例子,許多人周末就是去逛街一樣逛宜家,並沒有購物的目標,僅當做娛樂項目來參觀、欣賞。)

出路大致以上兩點。簡而言之,要麼做大,做全,做好體驗,要麼做小,做即時,做便利

-------------------------------------------------------------------------------------------------------

關於零售,果斷要@汪惟 大神不吝指教啊


謝邀請。

我認為可能還有兩條出路。

1. 盈利差的可以轉移到電商。或者在小區放棄門面房,租一個倉庫,上門送貨。

2. 盈利中上的,可以考慮會員積分等粘性較高的制度,商品上加強與周圍大超市的互補。


關店潮其中原之一有資本推動價格虛高有關。從2006年起的房地產價格一路走高,到2008年加工業外流,再到2012年的實體經濟惡化,可以說是資本推手在背後推動著大宗商品、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價格的高漲,造成了幹啥都不賺錢。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原因就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現在是資本說了算的時代。


小餐廳收的影響才明顯。


不一定非要實體吧

物業租金對零售利潤的擠壓,在電子商務不斷發展的今天,為傳統零售業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某種意義上算是犧牲品吧,房地產業到了一定發展階段,作為一個外部因素刺激了零售業的內部資源優化配置。而反過來,這一部分的優化升級又使得商業地產投資尋找新的點。

不過按照我朝現狀,特別大規模的估計不會出現,政府還是會採取措施。但還算是一個信息吧,對於商業地產投資的發展方向,很難說,但是對於傳統零售業,可能結合線上,以o2o形式,把零售實體店更多作為一種配送倉庫的形態;另一方面,留下來的實體店不斷地優化,合併。

這樣之後,商業地產投資,也會趨於冷靜


零售店的銷售競爭,無論在哪個階段都是常態現象,它並不是導致關店潮引發的關鍵。

關鍵在於人口的流動所造成的高房租。

當一波波的人都湧向一二線城市的時候,由於供需關係,導致房租漲價,面臨更多的城市人口增多,房租只會漲不會降。

既然房租都漲了,沿街店面的房租肯定會漲。現在的房東們沒有大神們那麼強大的經濟學理論,對他們來說,住房漲價了,商鋪也要漲價,而且是大家一起漲的勢頭,反正無論怎麼漲仍然會有人租,最後就會造成零售業的成本上升。

工資漲幅趕不上物價上漲,導致消費能力的一定限制,商品零售利潤跟不上房租漲價,當然會出現虧損,虧損無法支撐就直接導致關店潮。


我所在省會城市一網點一下子從25萬一年上漲到35萬 什麼行業能突然暴增出來40%利潤啊......


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也正是我在立項時極力避免的一點,畢竟不為別人打工了也不能為房租打工啊

但是商業地產有其特殊性,屬於稀缺資源,如果深究你會發現其與住宅地產間的關係,所以關鍵在上面

畢竟,已然不符合市場規律了,只能將錯就錯,至於在哪個點爆發,我不認為是商業地產

習慣性干預你沒辦法


唉,因果關係都搞反了,大家親眼看到關店潮了嗎?你家附近買不到東西了?

記住,高房租是果,不是因!


推薦閱讀:

做一個收銀員能學到什麼?
7-11為什麼這麼成功?
「新零售」是什麼?有哪些要點?
即將參加優衣庫的面試,該如何準備?
胖東來新鄉店為什麼這麼深得人心?

TAG:市場營銷 | 商業 | 零售行業 | 商業地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