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找到自己熱愛並可以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


很慶幸我找到了畢生事業,是什麼支撐我一路走來的呢?

1、夢想

在大學期間我的夢想是在我的領域取得成龍、邁克爾傑克遜、柳傳志等所在領域一樣的成就,要想實現這個目標找到自己的畢生事業是第一步,可我還沒找到畢生事業,更談不上實現了,所以就積極的,不斷的去尋找、嘗試。我不甘心平庸,這股勁不斷激勵著我不斷向前。

2、積累

畢生事業沒找到是不是就可以不讀書、學習了?非也,不注重日常積累,別說實現畢生事業了,恐怕什麼是自己的畢生事業都找不到。

3、這件事能做一輩子嗎?

我不斷的在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答案是否,我會繼續尋找。我想要的不是一份工作,以我的能力找份養家糊口的工作不難,但我要的是值得做一輩子的事業,那就不太容易找到了。

4、思索

每天研究新事物,心裡不斷在想什麼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不斷的思索終有一天會找到的。

何謂尋路

看了我的尋路歷程,大家對尋路有了認識,現在開始談人生第二個重要階段25-30歲尋路。

尋路就是利用25-30歲這6年時間找到自己的信仰、使命,這一輩子追求的事業,找到自己喜歡做的,能發揮自己優勢的,值得用一生去做的事業。找到我幸,找不到繼續找,除非你甘心平庸,失去在19-24歲建立的初心。

畢生事業不等於朝九晚六的工作,如果一份工作可以讓你全身心投入,你又無比喜歡,又能發揮你的優勢也可稱之為畢生事業。畢生事業是外在表現形式,其內在思想基礎是信仰和使命,信仰和使命在之前的文章中討論過,大家可以再翻閱。也就是說在確定畢生事業以前,得先找到自己的信仰,通過把信仰轉換成使命,使命是完成信仰的責任,最後再把使命落地,找到現實的載體,這個載體就是畢生事業。

尋路過程中丟掉了什麼?

人尋路的過程就相當於攻打某個戰略高地的過程,有些人還沒到山腳下就放棄了,有些人到了山腳下抬頭一看,哎吆媽呀太高了,就嚇跑了,還有些人爬到山腰但再也支持不下去了也放棄了,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成功到達山頂。這就像我們剛畢業,意氣風發,指點江山,激情四射,過了3年一些人沒了激情放棄了當初的夢想,再過5年,又有一批失去了為夢想打拚的激情,10年是個坎,過了10年,大部分人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習慣了安逸,不願再為夢想再折騰,重新出發,夢想和激情只存在於夢中。追逐夢想的動力消失的根本原因是我們搞不定它,我們來看看我們是怎麼失去追逐夢想的動力的。

1、做著不喜歡的事

十八九歲我們尚小,沒有專業的概念,專業都是父母幫我選的,上了大學後很有可能自己不喜歡現在的專業,但在中國上了大學很難再重新選擇專業,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曾試圖更換專業,為此還到省教育廳諮詢但無功而返,只能接受現實。大學畢業都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但穩定的國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很難進,依然得靠父母安排,安排的工作是穩定,但自己並不喜歡,離自己的夢想相去甚遠,慢慢的也就習慣了這樣的日子,忘記了夢想的滋味。

2、我們就是那隻跳蚤

生物學家將一隻跳蚤放進沒有蓋子的杯子內,結果,跳蚤輕而易舉地跳出杯子。緊接著,心理學家用一塊玻璃蓋住杯子,於是,跳蚤每次往上跳時,都因撞到這塊玻璃而跳不出去。不久,心理學家把這塊玻璃拿掉,結果,跳蚤再也不願意跳了。其實,我們就像這隻跳蚤,一開始誰都有夢,誰也想實現夢想,但嘗試過幾次,遇到很多困難,跌了很多跟頭後覺得夢想實現不了了,就再也不願再挑戰自己了。

3、穩定壓倒一切

當我們擁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夢想就會和現實在心中較勁,夢想說我得放棄現在的安逸,追隨我的心聲,去實現我的想法,完成我的夢想,這個時候現實就會跳出來說,省省吧,你放棄了安穩的工作就面臨著從0開始,以前單位也回不去了,想想看你得冒多大的風險,激情在這種掙扎中慢慢褪去,過了35歲基本很難跳出來了。

4、一個模子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維斯講過一個著名的寓言故事—《動物學校》,從這個寓言故事中可以看出我們的個性是怎麼被抹殺的。

「有一天,動物們決定設立學校,教育下一代應付未來的挑戰。校方擬定的課程包括飛行、跑步、游泳、爬樹等本領。為方便管理,所有動物一律要修滿全部課程。

鴨子游泳技術一流,飛行課的成績也不錯,可是跑步就無計可施了。為了補救,只好課餘加強練習,甚至放棄游泳課來練跑。到最後磨壞了腳掌,游泳成績也變得平庸。校方可以接受平庸的成績,只有鴨子深感不值。

兔子在跑步課上名列前茅,可是對游泳一籌莫展,甚至精神崩潰。

松鼠爬樹最拿手,可是飛行課的老師一定要他自地面起飛,不準從樹頂下降,弄得他神經緊張,肌肉抽搐。最後爬樹得丙,跑步更只有丁等。

老鷹是個問題兒童,必須嚴加管教。在爬樹課上,他第一個到達樹頂,可是堅持用最拿手的方式,不理會老師的要求。」

我們學校教育用一個模子培養我們,社會也經常把那些獨特的追求自我的人稱為瘋子、狂人,我們的家長也時不時的教導我們別想得太異想天開,有份穩定的工作多好。慢慢的我們的個性,獨特的特質,自我意識慢慢被抹殺了,大部分人不能倖免,只有少數人依然我行我素,因為他們心裡明白個性和獨特是實現夢想的利器。

5、內心壓根就沒強大起來

內心不強大追求理想一定走不遠,一些人也會拿自己的性格和缺點來說事,說我性格內向不善交際,說我有啥啥缺點,要是沒這個缺點就好了。其實這些都是與理想說拜拜的借口,真想行動這些限制可以突破。

動力是怎麼失去的那就怎麼把它找回來吧,只要你想!

怎麼找回驅動力?

我用了很大的篇幅在談塑心,來講內心,內心為尋路提供強大的動力和自律,內心不堅定遇到困難極易搖擺和退縮。只要一退縮,懶惰就會滋生,再重新起航已經很難。為在尋路過程中不失去動力就要不斷加油,具體方式參考如下:

1、保持頭腦靈活

保持頭腦靈活的最好方式是學習和不斷接觸新事物,防止頭腦呆化。本傑明·富蘭克林有許多光環與頭銜,他既是美國最受尊敬的政治家,又是成功的企業家;既是多產的作家,又是著名的發明家。10歲時就輟學當學徒的富蘭克林,除了愛看書外並未顯示出任何特殊天賦或能力,他是怎麼取得如此成就的?答案是富蘭克林堅持刻意留出1小時空白時間來學習,這就是著名的富蘭克林5小時原則,即一周5個工作日,不論再忙也留出一小時學習。

前段時間馬雲帶湖畔大學學員到海爾拜訪張瑞敏,張瑞敏說他一年要看100本書;巴菲特每天花5到6個小時閱讀5份報紙和500頁公司報告;比爾蓋茨每年閱讀50本書;扎克伯格每兩周至少讀1本書。富蘭克林的5小時原則說明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最聰明最成功的那些人,其實正是那些能夠持續用心學習的人。

2、不忘初心

你還記著你當初你夢想嗎?你的夢想是什麼?世間事務繁雜,險象環生,走著走著就忘記了初心,走得越長越久越容易忘掉初心,忘記了當初是為什麼而出發的。在行進的過程中,不管做什麼事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我的初心是什麼?我的夢想是什麼?跑偏了要糾偏,時刻鞭笞自己革命尚未成功,我要仍需努力。

3、轉換思維方式

面對困難時我們習慣說,太他媽難了,我做不到;當我們為夢想不斷奔波,吃了不少苦頭時會說我實現不了了;當生活給我們一個艱巨的任務,面臨挑戰我們可能說我不行。如果我們說不,大腦就會停止思考,停止了思考問題永遠也無法解決。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轉換思考方式,做不到,怎麼才能做到?夢想實現不了,怎麼才能實現?面對挑戰,怎麼才能戰勝它,用什麼方法?只要我們肯想,辦法總比問題多。

4、拿到獎賞

有時候我們會很貪心,巴不得目標能立刻實現,目標越大實現所需時間越長,可我們就想立刻看到最終結果,直奔大目標而去,最後灰頭土臉回來了,大目標沒實現,信心也沒了。在之前寫的《我們為什麼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中介紹過習慣是怎麼形成的,是什麼驅使我們去做一件事,是對做這件事獎賞的渴求,一上來就奔大目標而去很難拿到獎賞,幾次拿不到獎賞就會沒有耐心,失去動力。這時需要我們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小目標容易實現,實現後拿到獎賞會增加我們做事的信心,然後再實現再大一些的目標,以此類推。

5、做自己

從小到大我們都習慣了比較,小時候父母、老師會把我們和別的孩子比較,說誰誰誰學習好,我們也會把自己和別人進行比較,看同學現在混的多好月入幾萬,走在大街上也會把自己的汽車和別人的進行比較,比較來比較去慢慢的失去了自我,比較本質上就是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這本身就是一場不公平的競賽,我們試圖通過模仿別人來提高自己,但我們錯了,能讓我們過得更好的捷徑是做自己,我們身上獨特的特質、優勢能讓我們脫穎而出,獨特就是我們做的比別人好的地方,也是培養和提高我們自信的地方,更是我們實現夢想最好的工具,如果憑我們獨特的長處都無法實現目標,短處更無希望,不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獨特的能力,堅持做自己才是王道。

選擇畢生事業的原則

你要問我,我的畢生事業是什麼?這個我真回答不了,答案只有你知道。我只說一些選擇畢生事業的原則,供大家參考:

1、喜歡

有一句被講濫的話,我再講一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一件事情有興趣才會主動去做,才會投入精力去研究、學習掌握這件事的核心規律,不斷重複也會做好並不會厭煩。講到這也許你還是不能確定自己喜歡什麼,興趣在哪兒,我再把喜歡這個原則再進行細化。

如果你喜歡做某事,從心理和行為上都有特徵表現,這些表現包括,積極主動、帶來樂趣、久做不累、全身心投入等四個方面,可以用這四個方面來衡量判斷你是否對某件事喜歡。

2、優勢

優勢有兩個特性,一是獨特,如果我有人有那就不是你的優勢;二是突出,如果人有我有就要比別人水準高很多,在某個領域某個範圍成為專家,如果自己具有他人不具備的能力得達到社會普遍認可的水準。你同時具備了這兩個特性,才能說明一種能力是你的優勢。否則就是自欺欺人了。

3、價值

你喜歡做一件事,並表現出獨特的優勢,是不是就能認定這件事是你的畢生事業呢?不一定。喜歡做一件事,並表現出獨特優勢,還要看做這件事能不能養活你,另一個要看對別人來說有沒有價值,再具體一點說就是別人願不願意出錢購買你做這件事產生的附加值。如果做一件事雖然你喜歡,也具有獨特的優勢,但不能靠此養活自己和整個家庭,別人也不願意出錢購買那就不能確定是畢生事業。如果具備了這兩點是可以確定是自己的畢生事業的,但這份事業能做多大還要看另外一個因素。

4、時代

張瑞敏有句名言就是「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就是說一個企業做什麼事業,能做多大完全取決於所處時代。在清朝肯定沒有智能手機產業,但茶葉、陶瓷貿易很突出。一份事業能做多大取決於你能否發現,並抓住所處時代的機會。

綜上所述,如果你具備了以上三個要素,你可以成為優秀的管理者或者領導,但只有同時具備了四個要素你才有可能開創偉業或成為領袖。

事業在哪兒?

喜歡、優勢、價值重點說明自我特點,時代雖然能說明機會,但也不能幫助你找到機會。了解了選擇事業的原則還不夠,還得需要知道事業在哪兒,從哪兒尋找機會。

1、想像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並推動著進步。想像力才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很多首創的商業模式就是基於現實問題發揮想像力的結果。比如:阿里巴巴的B2B商業模式、Groupon首創的團購模式、推特的微博模式等等都是發揮想像力的結果。我們的事業在哪兒,事業在我們的頭腦中,擁有深度思考力是發現畢生事業的基礎。

2、哪兒有問題哪兒就是機會

我為什麼要開通這個公眾號,那是我深刻體會到在我成長過程中那種無助感,那真是求天天不應求地地不靈,在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只能靠自己摸索解決,所以我深感無助,只有體會過才知道無助感是種什麼滋味。我想解決的問題就是讓那些渴望成長的人不會再感孤單和無助,之後我會陸續拿出一套解決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解決人們多大的問題,多大痛苦的問題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解決的問題越大意味著事業越大。

3、優化

如果一件事你能做的比別人好,成本比別人低,並且別人難以模仿,同時具有一定的市場,那麼它可以作為你的事業。

4、沒人做

你發現一件事還沒人做,你去做成功的概率會更大。

5、保持好奇心

努力去尋找所處時代的機會,如果不能開創一番事業,那就加入處於上升期的企業。

6、站得高

不管是在民營企業還是在事業單位、國企我都習慣站在老闆或者是領導的角度看問題,這樣我看問題才更系統,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我現在寫系統性的文章也是得益於以前工作時的站位。站的高才能看的遠,看得遠才能培養自己的領導力、整合資源的能力、系統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思考方式,這些能力都有助於我們在職場上得到提升。上升到一定高度後再站到更高的位置看問題,以此類推,你會發現自己進步越來越快,能力越來越強。

如何一步步找到畢生事業?

大學畢業初入社會,沒有經驗,沒有資本,在這個時候不是你想做什麼工作就能擁有什麼工作,而是能獲得什麼工作就把它做好,不論這份工作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很多人都是用感情來工作而不是用頭腦來工作,用感情工作就是憑個人喜好來做事,喜歡的多做不喜歡的少做,感興趣的就用心做不感興趣的就敷衍了事,用頭腦來工作就是即便不喜歡這份工作也會去積極主動的用心去做,掌握這份工作最核心的東西。

用感情來工作的人沒想明白兩件事,一個是任何經歷都是財富,我從來沒想過當老師,但教書這2年對我幫助很大,我以前內向表達能力不好,通過教書我獲得3種能力,表達能力,把晦澀內容通俗的將的能力,演講不怯場的能力,表達能力是我的弱項,教書極大的增強了我的自信;另一個是你以為做一份工作僅是工作本身嗎?如果你這麼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你這麼認為那怎麼解釋一個人從一個領域跨到另一個不熟悉的領域依然還能做好?比起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鍛鍊出來的基礎能力,表面的工作可能變動,而這種基礎能力會隨之轉移,這就解釋個跨領域也能做好的原因。我們做一份工作鍛煉的並不僅僅是可以勝任這份工作的能力而是掌握工作背後的基礎能力,如果你用感情來工作那就永遠也掌握不了這種基礎能力,所以,工作不論喜歡不喜歡都應把它做透。

下面具體談談怎麼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畢生事業?

1、做好自己能得到的工作

做什麼不要緊,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基礎能力,了解自己的喜好,挖掘自己的優勢,了解外面的世界,這個過程都是在前一階段塑造的強大內心驅動下,用心、用腦完成的,粗枝大葉,沒有耐心完善工作細節,沒有深邃的透徹力下一步驟就無從談起。

2、建立信仰

進入社會工作3年以後就需要進行更深度的思考信仰是什麼?信仰和在19-24歲的塑心是不同的,塑心是建立個人品德,內在動力和階段性的價值選擇和導向,而信仰是整個人生的導航,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價值判斷總則,信仰決定人生的追求、意義和幸福感,建立內在的信仰人才會更堅定,而外在的物質性的信仰即便建立也容易讓人迷失。閱讀《為什麼你與別人差距越來越大,看完這篇就明白了》(點擊閱讀)詳細學習怎麼建立信仰。

3、把信仰變成使命

使命是實踐信仰的任務集和責任,沒有落實到使命的信仰只是空談。我的信仰是思想讓世界更美好,那麼我該怎麼落實信仰呢?為落實信仰我建立了知識共享的使命。閱讀《想改變世界,先拯救自己吧》(點擊閱讀)詳細學習怎麼建立使命。

4、再把使命具體到畢生事業

使命是踐行信仰的任務集,那具體做什麼才能完成使命呢?這就是畢生事業做的事。

5、確定畢生事業

我的使命是知識共享,但完成知識共享使命的畢生事業有多重方式,但我必須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優勢、價值、時代四個因素來確定合適自己的畢生事業。畢生事業包含兩個大的方面,要麼求職,要麼創業,通過喜好、優勢、價值三個因素可以衡量自己從事什麼職業,通過喜好、優勢、價值、時代四個因素來確定自己創業方向。


很有趣的話題,不是嗎?

然而真正思考過的人又有多少呢?

下面分享一些我自己總結的感悟,希望能幫到你。

1.終身事業的定義是什麼?大體上來說,就是你一輩子都願意為之奮鬥的工作或者目標。你不再像個活死人般地去工作,成為企業運轉的一個無關緊要的零件。當你做的事情能夠帶給別人價值,也能夠讓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那部分得到填充時,這時候你可能就已經接近你的終身事業了。

2.在當今社會,人會在各種階段產生焦慮。但是為什麼會產生焦慮?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對自我的認識不夠清晰,也並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什麼。如果一個人對自我有了深刻的認知,相信即使有了焦慮,也不會在焦慮上浪費太多時間,而是把握當下,成為自己,從而獲得一種本質意義上的寧靜。

3.而找到終身事業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一個重大的阻礙就是如今穩定的工作與報酬。他們考慮到了各種成本的因素,為了規避風險,於是就不遵循內心的召喚,繼續在現實壓力的囚牢中掙扎。

4.每個有靈魂的人是能夠被另外一個有靈魂的人發現的。有靈魂則意味著你已經發覺了自己之前和其他人想的一樣,並期待之後的你能夠遵循自己的內心,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5.一個有遠見,有想法的人,需要將這些強烈的情感落實到行動中。找到一個和自己激情相契合的環境,才能夠促使他成功,不然,很可能會憤世嫉俗。但我認為淡泊名利的人其實最為可貴。

6.當一個人帶著靈魂去工作的時候,就能夠對工作充滿熱情。當沒有如此幸運時,他們會在兩種選擇中不知所措,要麼忽視靈魂,要麼壓制精神。

7.歸屬感,聯繫感,歷史感以及滿足感,對於工作來說似乎處於次要地位,但是這些靈魂的品質與美好而充實的生活息息相關。磨蹭拖延,三心二意,慵懶散漫往往是因為工作中靈魂散盡。

8.混亂是找尋工作靈魂的起點,當一個心理學諮詢師問你以下幾個問題,例如,你是誰?你現在心情怎樣?你父母是怎樣的人,最重要的是,你想要什麼?你害怕什麼?當你解答了這些問題,你的思路可能會清晰很多。

當你混亂的時候,發泄與頹廢只會讓你更加消極,最好的辦法就是整理線索並尋找處理混亂的辦法。可以用講故事給別人聽的辦法來整理你的人生選擇,你的家庭,你的事業以及其他那些在你人生當中重要的事情。

當你把故事講出來的時候,往往會像我現在寫作一樣,有各種意想不到的收穫。當你想到一件事情,卻憂慮不敢講出來的時候,你就要當心了,這件事情可能需要著重拿出來分享,而不是去逃避。

9.失敗將能夠指引生活步入正軌。比如如果你想去做銷售,做了段時間發現你的業績很差,這時候你雖然很煩惱,但是你卻至少知道你可能不適合做銷售。

10.一個人如果有足夠的想像力,並且在工作中能夠充分運用而不是依靠理智去抑制自己想像力的範圍,這時候就容易做出很多你看似完成不了的事情。

11.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對自己各個階段進行反思,回顧自己工作時的情緒,回顧自己的過去,因為這才是自己的內心所在。

12.重新與內心聯結。與內心聯結其實具體也簡單。你可以重訪自己長大的地方或者見見很久沒見的家人。從不同角度觀察熟悉的景點,傾聽過去的故事,從而觸動你的內心,讓你重新與自己的內心聯結。

13.青春精神和薩頓特質是完全相反的兩個詞語。但是如果能夠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會有這樣一句話,我想找一份自己熱愛並能夠發揮個人優勢的工作,與此獲得的薪酬可以讓我和家人過上舒適的生活。

14.蘇格拉底曾說過,他是按照自己內心守護神的指導在生活。當他有壓抑的感覺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是不對的,而當他內心寧靜的時候,他就會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正確的。

15.直覺很難與恐懼和猶豫區分開來,只有經歷過多次嘗試,試著讓理性不去掌控你的生活,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判斷自己哪方面做的對,哪方面違背了自己的內心,就能逐漸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到底不該做什麼。

16.傾聽周圍朋友和家人的建議,他們的建議不一定是對的,自己需要加以選擇和區分,從而得到對自己有價值的建議。當工作出現抗拒的情緒或者無精打採的狀態時,往往意味著這份工作違背了你的初心。

17.當然有的人選擇報酬高的工作,過上優裕的生活,並在工作之外滿足自己對於終身事業的渴望。這往往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能夠達到自己的終身事業所要滿足的一個標準,這是自己的局限。這樣的選擇也相當聰明。

18.大多數人(我也是)在選擇自己的個人職業的時候,理智保守,並沒有一個放開的心態,他們依照外部的判斷做出選擇,不放任自己的內心,他們通過是否滿足工作的一些試驗和測試來指引自己,他們不相信自己內心的驅動力,於是造成了思維和行動的一個局限性。

19.終身工作應該首先通過直覺的選擇,接著在職業的走向中利用理性的計劃,判斷自己是否熱愛與此。自己做的事情別人未必覺得合理,但是做這件事情的原因在於,你知道這對命運的實現而言是有必要的。

20.多參加各類你沒有去過的活動,拓展你個人的愛好圈,拓展自己的人脈,從而得到更多你從未發現,又可能成為你終身事業的工作。

21.現代社會上的教育,往往是灌輸孩子技術和事實,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將來找到成功的職業,儘可能多的賺錢。但忽略了對心的教育,以及對個人內心力量和方向的啟發。

22.人生大多都在短篇故事中爆發而被銘記。

23.人們糾結於職業問題或者個人情感問題,是因為他們對自身的關注過多。而單方面的談話往往會讓這些問題更加嚴重(因為談話是孤立的行動),於是社區活動會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式。

24.工作即生活。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共有168個小時,除去睡覺的時間64小時,按每天八小時工作計算,大約要工作40小時,基本上工作就佔了你可以運用時間的一半。如果說你選擇的是讓你煩躁,得不到內心滿足感的一個工作時,你基本上等於是在浪費你自己的生命。

25.旅行對一個人的世界觀有著很大的影響,是一種很好的成人儀式。從小就應該鼓勵自己的孩子出去旅行,因為旅行對一個人成長的收益要遠遠大於旅行的支出。

26.永遠相信可能性的存在,在人生還沒有結束的時候一直要保持個人身份的一個開放性,接受世界,與世界聯結。

微信公眾號:jincheng_IT

歡迎關注交流 :)


夜深人靜的時候多想幾次,跟自己對話,是找得到的。想想從小到大自己最愛的事。

為難的是:找到畢生事業不一定能馬上從事,首先得解決生存問題,先談生存,才能求發展。這也正是我糾結的問題。共勉。


問問自己7歲時想做什麼。


絕大多數人的愛好就只是吃喝玩樂哦,只有極少部分人的興趣需要毅力吃苦來實現,所以最後他們成了科學家運動員企業家等等。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找不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是不願承認我們的興趣愛好就是吃喝玩樂。


遵從自己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


我們就像《螞蟻與蟋蟀》里的蟋蟀一樣

我覺得沒能把喜歡的事情變成工作的人

必須要做出決斷

是吧它當成興趣還是仍然把它作為夢想

把它作為興趣的螞蟻過得很幸福

但把它作為夢想的蟋蟀則陷入了沼澤

卷已經不再是蟋蟀了,她已經很多次的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雀每天熬夜,家森也在每天上班,只有我原地不動而已。

我也要儘快殺死心中的蟋蟀。


推薦閱讀:

什麼是成功,你的成功標準是什麼?
搬到富人區居住有利於事業和交際圈的發展嗎?
有個傻逼老闆是種什麼體驗?
異地工作,家庭事業如何選擇。?
你曾為了什麼放棄過什麼事或什麼人或什麼東西?

TAG: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