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其難度在哪裡?原理是什麼?

補充一個視屏鏈接:左手畫圓,右手畫方 視頻


謝邀 @劉柯

看了一下題主給的視頻,當即就想給這個視頻差評,兩隻手根本不是同步運動的,這樣的「左手畫圓,右手畫方」難度不高,稍加練習應該都可以達到。

那麼同步進行的「左手畫圓,右手畫方」的難度在哪裡呢?關鍵在於「雙手同時進行著朝向衝突的動作」。

下面開始講原理。

雙手在執行大腦發出的指令的時候是存在競爭關係的,比如說你想去拿桌上的杯子喝水,是用右手呢?還是用離更近的左手呢?雖然多數人根本就意識不到這樣的競爭活動,但是腦成像研究證明了這一競爭關係的存在。

腦成像研究表明在手部運動過程中,大腦運動前區(premoter cotex,負責運動的高級區域)的激活往往是雙側的。但其實這些運動通常都是由單手完成的。雙側的激活很可能反映的是對所有可能動作的計劃,這些動作可以實現抽象的目標。這一激活最終會偏向於活動手對側的運動皮質,這是兩隻手競爭後其中一隻手勝出的結果(見下圖)。

而這一競爭過程可能是由另外一個高級運動區域所控制的——輔助運動區(supplementary motor cortex,SMA)。雖然SMA的主要輸出源是同側的運動皮質,這一區域同樣有經過胼胝體至對側S A和運動皮質的投射(多數是抑制性的)。因此,一個半球SMA的激活不僅促進了對側身體運動的執行同時抑制了同側身體進行類似的運動。

在「左手畫圓,右手畫方」的例子中,我們可以將這種雙手的衝突看做是兩個運動目標的競爭。兩個任務都要激活雙側半球。從它們的激活模式來看,免不了相互之間有所干擾。

上述的假說的關鍵是「胼胝體」會傳遞抑制性信息,所以為了驗證該假說可以考察裂腦人會不會存在類似的現象(如果不會就說明該假說是對的)。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個實驗(下圖),可以明顯的看出,當進行朝向一直的任務的時候,正常人和裂腦人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務(即兩隻手同時畫圓或者畫方);但是當進行朝向衝突的任務的時候,只有裂腦人能很好的完成該任務(即證明了上述假設)。

該研究還有一個額外的發現,雖然裂腦人使用雙手的運動不再有空間的聯繫,他們的雙手是同步運動的。也就是說運動的空間加工和時間加工是分離的過程。(額,這個好像與本題沒有多大關係)

PS:我嘗試解釋一下,彈鋼琴的人為什麼可以左右手進行不一樣的動作。首先,我不會彈鋼琴,但是我學過基本指法,從基本指法來看,彈鋼琴的時候手指的朝向是基本相同的,都是向下按壓,所以按上述理論是可行的。其次,雙手彈琴也不是個簡單的活啊,不是隨便練練就會的,需要每隻手各自的極高的熟練程度。最後,也許高級的鋼琴的技巧中確實存在朝向衝突的情況,但是鋼琴家的手太靈活且對琴譜太熟悉,足以將這個動作拆分成兩個動作,即在時間上是不同步的,從而降低了對動作的影響。

參考資料和圖片均來自

《認知神經科學——關於心智的生物學》 Gazzaniga著 周曉林、高定國等譯。


同時做兩件或以上的事情本來就會相互干擾。你可以自己試試看,同時畫,畫的圓會像方,畫的方會像圓。單手畫圓,單手畫方都會比兩手同時畫要好得多。

左手畫圓,右手畫方要做到比較好首先你要足夠熟練。例如你如果記筆記的方法不是那麼熟練的話,最好先集中精力聽清楚老師的講課內容,而記筆記熟練的學生就能很輕鬆的一邊記筆記一邊聽課。也就是說你要同時做兩件事情,前提是至少有一件你是熟練的。

但是不管再怎麼熟練也是多少會相互干擾,也不會比單手畫來得好,說明了注意力的集中性。有些學生會喜歡邊聽音樂邊做作業,他們覺得這樣能以比較愉快的心情來做作業。但如果不是因為環境特別吵雜只能用耳機音樂來屏蔽的話,我還是建議學生最好找一個安靜的環境專註的完成作業。

左手畫圓,右手畫方最大的困難在於佔用了同一感覺通道,我們通過練習能夠同時做很多事情,例如我們可以邊唱歌邊彈吉他,邊騎腳踏車邊哼歌,甚至邊看電腦邊喝咖啡邊打電話。但這些能夠較為輕鬆的做到除了熟練之外,他們佔用了不同的感覺通道,唱歌是聽覺,彈吉他用手的觸覺。左手畫圓右手畫方用的都是手,佔用同一感覺通道,所以比其他同時做的事情更難做到熟練。


能雙手協調(比如彈鋼琴)是因為經過練習之後變成自動化加工(automatic processes)了啊,不能協調是因為沒有練習過沒有自動化,就是控制性加工(controlled processes)了。人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嘛,如果一件事經常做就會自動化減少認知資源的佔用,如果沒怎麼做過一開始就會佔用很多資源啊,慢慢練習就會好啦。

畫圓畫方這件事,單從認知層面上來說呢,既要控制左手畫圓,又要控制右手不畫圓,然後還要告訴右手畫圓,左手不畫方,這就很難了,本身控制非利手就已經很費勁了。。有沒有人做過練習的事情呢,有的。Neil Albert和 Richard Ivry(2009)就做了這個讓參與者畫U畫C的任務,結果發現就是練過的不一致的畫法(比如一個U一個C)會表現更好(時間段,畫得好),但是沒練過的還是那樣,而一致的畫法(都畫U或者都畫C或者左右對稱的)就一直很好

神經層面上來說,楊釩的回答應該至少是一種情況,畢竟切斷了來自另一隻手的干擾嘛。

想起我之前玩 2 Cars 的時候,一開始也覺得很難,但是習慣了將注意力分配給左右視野並且分憋控制兩側的手的話,就很簡單了,左後發現好像一百多分之後車速就不再增加了,然後再玩就很無聊了_(:з」∠)_

如果這個遊戲設計成左邊控制右邊的車,右邊控制左邊的車,說不定會更難吧。。

但是說到左右互搏,就不由得想到異手綜合征(alien hand syndrome)患者的一隻手好像不歸自己管一樣總會做些怪怪的事,患者覺得一定是手被別人控制了或者手有了自己的意識。當然這種現象有幾種可能的病因,胼胝體只是其中一種,剩下的有空再搬好了。。。

說到管不住,就難免會想到亨廷頓氏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患者的肢體會不由自主地動起來,我學的時候還是講說紋狀體病變不能抑制潛在運動blahblah,相反的是,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的患者是紋狀體病變不能發起運動,具體機制以後再搬吧。。

總之,運動控制的過程真的很複雜呢。。。

這個問題最膚淺的答案參考維基就好,如果要問「人的認知資源大概有多少?」、「神經層面上是怎麼體現的?」那就不夠了。。。不過研究inter-manual interferrence and bimanual coordination的人還是很多的。。

Automatic and controlled processes (ACP)

Albert NB, Ivry RB. (2009). The persistence of spatial interference after extended training in a bimanual drawing task. Cortex, 45, 377-385.


------------------------------重要更新------------------------------

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實際上是大腦在執行兩個任務,2010年4月16日法國科學家兩位法國科學家在美國《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399/n6732/full/399148a0.html,研究表明大腦無法同時做多件事情,平時我們所謂一心多用也只不過是快速地在不同任務之間切換。開車時打電話是因為不需要時刻把精力全部集中在開車上,看書時聽歌如果看得專心也不會注意到歌曲。

我們可以試下一手畫直線一手畫圓,非常簡單,因為畫直線的手保持著一種運動狀態(慣性?物理?),不需投入精力改變,就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畫圓中(勻速率勻變速運動?)。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大腦在一個時間點只能提供一種「加速度」,畫圓需要時時提供加速度,就無暇顧及方形中那個九十度變化,題目中的視頻也可佐證。

感謝塗帥提到了彈鋼琴時雙手完成不同任務的反例,我不會彈鋼琴無法解釋,在網上查相關資料發現國外不少人也認為那兩位對彈鋼琴的解釋不夠合理,提出了相同的質疑,卻無人回應。很有可能是這個理論有缺陷。答案不夠嚴謹僅望拋磚引玉。

------------------------------重要更新結束------------------------------

基於高中生物知識查資料作答僅求科普歡迎批評指正。

左手畫圓右手畫方正常人是無法實現的。首先控制「畫畫」這個運動的是大腦皮層的運動中樞,運動中樞對稱地分布在大腦的左右半球。神經中樞是神經細胞灰質(即胞體)的集合,它們對信息作出處理髮出指令,通過白質(即軸突)傳遞到目標細胞,軸突集合成束形成皮層脊髓束,就是下圖中的粉色線束。

我們看到有兩種皮質脊髓束,一種是左右交叉的叫做皮質脊髓側束,另一種是豎直向下延伸的皮質脊髓前束。而連接軀體及四肢的就是側束。因為其交叉所以控制右手的是左腦運動中樞,左手相反。如圖

扯了這麼多總算快到正題了-_-正如YARS所說,單核的大腦同時發出兩個不同指令是很困難的,但我們大腦分左右腦明明是雙核嘛……然而我們知道大腦兩半球分工有很大不同,要求兩個半球之間有聯繫協調,這時候本題的主角——胼胝體出現了(為什麼叫我這個名TT)。

大腦兩半球之間有許多神經纖維連接,胼胝體是兩半球之間最大的連合纖維,有它的連接兩半球能夠協調配合宛如一個整體。但完美的雙核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單核,大腦兩半球的連接機制無法同時向左右手分別傳達「畫圓」和「畫方」的命令(也許以後可以進化出來也不一定)。這就是我能給出的原理……沒有耐心後續內容可略去

那我們來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切除胼胝體會怎樣?!其實這種手術在已經進行過無數次了!為什麼?待我再扯一段。

有一種病叫做癲癇,基本癥狀就是嚴重的肌肉痙攣。肌肉收縮是因為收到了大腦發出的電信號,腦細胞異常放電就是癲癇的起因 。大腦皮層的一個半球中的腦細胞異常放電會通過胼胝體傳導到對側皮層,兩側相互激發會引起更嚴重的異常電流,引起全身的癲癇。於是在1962年就有一個勇敢的美國醫生為其癲癇病人切除了胼胝體,這個病人痊癒了!後來胼胝體切開術就逐漸流行起來。

再次回到正題,切開胼胝體之後能否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有一個病人在術後一隻手死死抓著他的妻子用力搖晃另一隻手在解救,還有時一隻手試圖把褲子拉下來,另一隻手卻使勁拉上去……

既然切開胼胝體後這麼牛,看這個答案的小朋友是不是等不及想要去切開了呢?千萬不可以……我們來看一位美國心理生物學家斯佩里做的腦割裂實驗(以下摘自科學松鼠會):

讓病人盯著一個大屏幕的中心看,在左半邊或者右半邊屏幕依次放映文字或者圖形。由於人的視覺會以中心為界限,左半邊屏幕上的圖像或者文字傳入右腦,右半邊傳入左腦,如此,裂腦人的左腦和右腦,就分別接受了右半邊和左半邊的信息,但是卻無法交流。有趣的結果發生了:

1, 當光束被打到左半邊屏幕上時,病人說他什麼也沒看見(左眼 =盲??)。但是,當要求病人指出光線的位置的時候,他竟然指出了左邊的光源位置 (「我知道那有一盞燈」),並且仍然強調自己什麼也沒看見(「我真的什麼也沒看見」)。看來,他的右腦確實是「看」到了光線,只不過處理語言的區域在左腦,因此他沒有辦法表達。

2, 讓裂腦人右手握住一個物體,蒙上眼睛他們能夠辨別,並且表達出他們拿的物體的名稱 (「我的右手拿著一個蘋果」)。但是,當他們左手握住物體時,他說他不知道拿的是什麼 (「我不知道我拿的是什麼」),但是可以從一堆物品中找出和摸過的相同的那一隻 (「哈哈,這就是剛才我拿過的那一個」)。雖然不能表達,但是右腦記得住觸覺?

3, 向屏幕上投影一個物體的圖像。如果圖像出現在右邊,他可以描述圖片的內容,比如,「屏幕上出現了一個汽車模型」。但是如果圖像出現在左邊,他說他什麼也沒看見 (「屏幕上什麼也沒有」),但是,讓他嘗試用左手挑出剛才出現的物體,他又能夠莫名其妙的選出那件物品,卻說,「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拿起這個東西」。說明,雖然不能用語言表達,觸覺感覺和視覺感覺還是能夠一致的。

4, 讓他的兩隻手分別繪製立體圖形,左手畫出的圖形有模有樣,而右手的作品卻毫無立體感可言。難道處理空間立體思維也在右腦?

5, 突然給一個女裂腦人左腦呈現一個裸體女人的照片,女裂腦人大笑,並說這個是裸體女人。而呈現在右腦,裂腦人說自己啥都沒看見,但是非常明顯的是,她開始莫名其妙地格格笑,問她笑的原因,她吞吞吐吐,然後說機器真有趣。這個實驗說明雖然右腦無法說出物體的名字,但是存在著情緒反應。

所以,千萬不要輕易切開你的胼胝體!

相關資料: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47806

http://www.suu.edu/faculty/barney/PSY%204320/Miscellaneous%20Documents/Split%20Brain%20in%20Man%20Article.pdf

Nobel Lecture by Roger W. Sperry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399/n6732/full/399148a0.html

圖片來源(有水印者不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www.qnr.cn/med/cano/201204


其實這個不難的 就是要堅持鍛煉 一段時間下來 你左右手自然會有平衡性。


我來回答一下彈琴的問題,看似左右手分工動作,其實不過是一個動作,比如左3右1,本來是分工動作,但練習慣這個動作,這個動作合併成了動作a,大腦不用處理左3右1了,只要重複動作a就行了,彈琴練習其實就是練習合併左右手的動作,我是從吹笛子上想來的,吹笛子時才不會去想我哪只手指要按哪個孔,只要想吹出哪個音,雙手手指自動各自運動到出這個音的位置,練習使然!彈琴不外如是!


速度慢點,頭腦保持清晰還是可以的嘛…

不過一般人的大腦沒法保持正常速度吧,可能確實佔用了左右腦的同一部位

所以小龍女和周伯通不正常= =


對於我來說最難的是分清楚哪個是左手哪個是右手


我實踐了一下,沒有那麼難。雖然畫得不夠完美,但能明顯分辨出這是方、那是圓。而且我覺得如果練個15分鐘,就能畫得相當好了。我想,大腦的確如solib所言,無法多任務並發,但大腦擁有快速切換任務的能力。

左圓右方這個任務對切換任務的能力要求並不很高。其實現過程可能大致是這樣的:

1.向左手下達畫圓的指令;

2.向右手下達畫直線的指令,並要求保持慣性運動直到下一指令;(理論上以上2個指令先後順序可以顛倒,實踐中我是1在前的,可能是因為2、3銜接效率比較高)

3.觀察右手運動速度,預測何時要轉90度角(這一預測也將被用在右手畫第2-4條邊時,包括決定最後何時收筆);

4.監視和調校左手畫圓的進程;

5.每到「環節3"中預測的時點時,切換到右手下達轉90度角、轉好後畫直線、保持慣性運動的指令。

整個過程是:1、2、3、4、5、4、5、4、5、4。

可以說是嚴謹而高效的。

以上。


圓方,你怎麼看?


一個cpu只能並發不能並行


缺少正確的方法

我當年的做法是:左手先開始畫圓,注意要不停地一圈一圈畫,當左手習慣這個狀態時,右手再開始畫方就很容易了


線程鎖,鎖粒度太大了,畫起來太慢,鎖粒度小了,鎖不住,畫出來的圓不圓,方不方

非同步調用,大腦發出指令,不能等手的響應


目前,可以雙手做不同的事的例子,其實是非常多的。演奏樂器、魔術表演、等等,但是這只是表面上的雙手做不同的事,它們都有共性,例如演奏樂器,小提琴為例子,雖然一首拿那根東西(不知道叫什麼),一手按弦,但是大腦其實對於這兩件事的認知是:這傢伙在拉小提琴,這一件事而已。另一個方面,可以理解為某一事對於大腦而言是慣性(傳說中的習慣成自然),完全不需要大腦的過多處理。以至於很多事情看起來好像某人一「腦」多用,其實是多年單身練就一身好功夫罷了。


只要分給左手和右手的時間片足夠短,那麼也能輕易讓肉眼看來認為兩邊在同時畫。

多任務系統就這樣的。


「左手畫圓,右手畫方」這個任務我一時間完成不了

但是

「左手畫圓弧,右手畫直線」我稍加練習就可以達標

然後

「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分解成「左手畫m個圓弧,右手畫m條直線」 就可以在結果上接近前者。期間大腦發出了m條指令給兩隻手。

我沒有回答題主,我只是好奇實踐了一下


左手畫圓右手畫方是要求大腦同時處理兩個任務。個人認為人無法真正地同時做兩件事,但人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完成這件事的。

所謂「熟練了就可以同時做兩件事",更像是大腦把兩件事組合在一起,當做同一個任務在處理。當然,在下沒有任何專業的知識,無法證明這一點。個人認為」同時做兩件事「的情況,應該是大腦對兩個任務做出了某種」同步「。下邊是在下以前練吉他彈唱的體驗:一開始,手和口無法統一,總是先彈出和弦,然後才唱出歌詞。這個時候,腦對於同時進行任務的處理還是」切換「,並非真正的」同時「。而」熟練「了以後,彈唱時往往是有意無意地走著拍子。具體一點說,在一首歌流程中的每個需要動作的時間點上,腦把要做的動作」打包「,發出一次信號,但動作有多個(按弦、彈撥、發聲)。這個時候雖然人同時做了多個動作,但大腦實際上只是在處理一個任務,即按著拍子發出信號。在腦」時間點「式的同步處理下,」彈琴「"唱歌"兩件事合併成了一個任務」彈唱「。

這個時候我們來用這個思路分析一下其他的情況。

1.雙手彈鋼琴。它與彈唱的情況是相似的,左右手是接收了以時間為單位的信號,做出了動作,腦仍然只是按節奏發出」打包「過的信號。

2.電玩。左手鍵盤,右手滑鼠;左手搖桿,右手按鈕,甚至每個手指都有其分工。在沒有熟悉,即還處在」切換「式偽同步狀態下時,我們肯定是手忙腳亂的。顧了左手顧不了右手,每個不同的操作之間都有思考的延遲。但熟練了以後,我們對於遊戲的處理方式就不一樣了 。比如fps遊戲中背後出現敵人的時候,我們一邊切回視角,一邊隨著視角的轉換遠離敵人,一邊開槍。在一開始,顯然這三個動作我們會分開做。但腦把」身後有敵人「的處理組合成了一個任務後,我們得以快速處理。

接著咱們談談左手畫方右手畫圓。有的人說熟練以後就可以同時去做,按前邊的思路來看,這的確是有可能的。但是這個熟練的過程會比彈唱、彈鋼琴、玩電難得多。畫圓和畫方本身是小事,但我們現在需要分析這兩件小事是怎麼完成的。

圓:以均勻的幅度改變筆尖的行進;

方:直行》轉》直行》轉》直行》轉》直行》轉;

這個時候,問題來了。方的處理方式簡單粗暴,動作很容易在時間點上進行觸發。但圓的處理方式卻很難用」時間點「。因為畫圓的時候,需要一直處理筆尖的方向。這個任務高頻率地佔據著腦子,它的時間點太過密集。前邊的大神提到大腦同一時間只能提供一種加速度,結合這邊的觀點,在下認為對於畫圓這種任務,腦是通過細化時間的切片,即加高處理頻率來完成的。要對這兩個動作進行」組合「,便要在處理圓的過程中的某些時間點想辦法把方的動作加進來。這跟在做高頻旋律吉他演奏的同時唱歌的難度有得一拼。當然,就在下看來,這件事是不是能辦到,就要看鐵杵是不是真的能磨成針了。


受過訓練是可以的,比如我們鼓手他就能做到。打鼓的時候兩手不同節奏,長期訓練因此他畫起來沒問題


有心理學理論(好像是 Nature 的文章)認為,人腦在一個時點只能注意一件事。

是只能注意一件事而不是只能做一件事。比如說,你的呼吸眨眼甚至抖腿,是可以和閱讀同時做的,因為你只需要注意閱讀這件事,其他的不需要注意也能進行。

按照這種理論,在一般情況下,所謂的一心多用只是注意在多件事之間不斷快速切換。

左手畫圓和右手畫方,一般來說是兩件都需要注意的事,因此很難同時進行。大多數做到的也只是注意在左右手的任務間快速切換,以至於看起來比較同時。比如題目補充的視頻,能看出來並非左右手同時畫。

但是,多任務同時進行,比如左右手同時做不同的事兒,是可以達到的。這或許並非是人腦可以同時注意多個任務,而是因為足夠熟練以至於不需要過多注意。例如彈鋼琴,人們常說肌肉記憶,這種情況下左手和右手即使不注意也可以依靠「慣性」運動,故注意切換不影響任務的流暢,顯示出同時性。再如打字尤其是熟練的盲打,隨著腦中想出一個詞,左右手可以「自動」分別運動並配合打出來,而此時注意可能一直在別處,比如屏幕或者思考措辭,這也是因為打字足夠熟練以至於打一個詞的過程中不需要注意。這些情況下,人腦可以僅僅瞬時注意並發布一個指令,然後注意轉移。

所以,按照上面的分析,如果左手畫圓或者右手畫方足夠熟練以至於不需要注意,二者應該是可以同時進行的。但是,畫圓畫方某種程度上比彈琴打字更複雜,因為彈琴打字主要需要位置熟練然後按就好,連續性相對較弱(不需要嚴格控制軌跡);畫圓畫方不僅需要考慮位置,還需要連續以一定的速度角度力度移動,且最終完美閉合,連續性較強,很難熟練到肌肉記憶的程度,故很難同時進行。


把左右大腦的連接切斷 就能做到了。 哈哈純TX


推薦閱讀:

精神鑒定是怎樣做的?
大腦對信息的加工方式有哪些?
如果人在做夢的時候突然無意識的死去,會永遠留在那個夢裡嗎?
海豚、鯨魚等腦比人類的大的動物為何沒有成為地球的主宰?
喜歡=多巴胺?

TAG:生理學 | 大腦 | 神經學 | 腦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