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人處世,是表裡如一好,還是外圓內方好?


讀歷史,看到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十餘載之後,在范蠡和文種的幫助下,終於復仇成功,大敗夫差,順利平吳,成就大業。大功臣范蠡對鐵哥們兒文種說,老哥啊,咱們走吧,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這個人,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以共患難,但絕不是能與你我共享富貴之輩啊。文種不聽,范蠡只好留下書信自己閃人了。

如今之人,只知勾踐卧薪嘗膽、蒼天不負苦心人、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勵志,只知范蠡能急流勇退、曉得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大智慧,卻不知范蠡能從勾踐的面相中看出勾踐的為人與日後的陰狠。

帝王之術講究恩威並重、牽制平衡、我的心思你來猜。殊不知,再有城府、泰山崩於前而不動聲色的帝王,也終究逃不過一個「相由心生」。長頸鳥喙、鷹視狼步的勾踐,早已在眉目表情之間,透露了他不容旁人酣睡於榻前的內心。范蠡懂,所以早早的逃了,終於免卻了被賜寶刀自刎之禍;我想文種他並非不懂,只是仍然會對人心抱有幻想,抑或就是心存不甘,自欺欺人地做著榮享富貴的春秋大夢,所以最後迎來了當初勾踐賞給夫差自赴黃泉的那把刀。

其實,所有的博弈,最終都是自己跟自己的博弈。而自己跟自己的博弈,無非就是自己所願想與自己所判斷之間的一場拔河比賽。

所以,表裡不一、內心信奉一套標準、做事奉行另一套標準的人是最最痛苦的,因為每遇到一件事,兩套標準都會蹦出來相繼拷問你,究竟選哪套?是按照自己願望的那個標準走,還是按照世俗認可的那個標準走?你來我往,好不熱鬧。竊以為,這種折磨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痛苦,這是人給自己的桎梏,也是在人間便生生品嘗了十八層地獄的種種酷刑。上刀山、下油鍋,也不過如此吧。除非,你內心信奉的,早已弱弱地在另一方面前繳了械、投了降,最終就像闌尾一樣退化了原有的功能,只保留著一個小小的存在,向人證明著,它曾經存在過。哦,不對,闌尾尚且還有自己的功能,能在炎症侵身的時候,給主人擋一把病害,那繳了械的信仰呢?無非是留在內心那個小小角落裡,冷眼瞅著你一次次退讓,最終底線盡失、敬畏皆無,然後在你借酒澆愁、悔不當初的某個夜晚,適時地蹦躂出來,笑話一遍你的可笑行徑罷了。

世上之事總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算計別人的人,最終一定會被人算計;不懂得厚待自己的人,最終一定會死在自己手上。所以,何必讓自己那麼尷尬,去受那兩套標準的夾板氣?放過自己,也就成就了新生。


這兩條似乎不衝突。

外圓內方,我認為是 「思考——表達」 的方式。一種觀點,考慮的時候要立足於某種或堅定、或公平公正、或底線等等的準則之上,根基沉穩,然後盡量利用對方容易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其理解。

這就是外圓內方。(PS:我認為這詞是中性詞,沒有褒貶的偏向)

用委婉的方式,讓對方懂得我此時心中所想,這難道不是表裡如一么?

比如我覺得某某是個大傻X(假設對方真的秀逗了):

立足點是:你丫就是一傻X,這事兒明明是這麼辦。

說出來就是:「你看待此問題的角度略奇葩吶,落枕了?」

真的是委婉的表達了對對方智商的擔憂之情。

因此不覺得有衝突。


為人,表裡如一。

處世,外圓內方。

較好


圓是表達方式,方是中心思想。


通過幾個小故事希望能夠給題主一些啟示。

清朝時期,官員之間互相賄賂成風,「別敬」、「程儀」,已然成為了官場潛規則,打麻將、送書畫、夾銀票,大家都想著法兒的向領導送禮。

有一位道員收到了一份來自富商的委託,請求獻二十萬兩銀子給督辦商務大臣祝壽,和銀子放在一起的還有其餘名貴禮物若干,目的是為了藉機請求在海州開礦。道員心想這主意不錯,我不僅給上司送了錢,自己還有一筆跑腿費,絕對不虧啊。

結果商務大臣勃然大怒,不僅斷然拒絕了富商的壽禮和要求,還彈劾罷免了這位道員。這並非做戲,在他的任上,他不僅拒絕了諸如此類的賄賂,連本可以收入的海關饋銀等也都悉數充公。他為官40餘年,到死房不增一間、地不加一畝,連喪葬費也多數是親友和門生資助的。

這個人的名字叫張之洞,曾經是清流派的首領,後來成為洋務派的代表人物,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人稱「香帥」。

同樣是在清朝,一個家住湖廣的老頭子死了。他生前做過很多惡事,在當地的名聲比較差,活著的時候還可以粉飾太平,死了以後卻沒辦法封住大家的嘴。於是他的土豪兒子決定用錢來解決一切。

他想了一個很實用的辦法——讓當官的給他爹寫墓志銘。當時湖廣兩地最高的官是湖廣總督,正好這位總督是翰林學士出生,文採風流學識淵博,寫個墓志銘分分鐘不在話下。

總督寫了嗎?寫了。當然了,要求有一個,潤筆費。這個費用很高,一個字一千兩銀子,堪稱一字千金。土豪為了漂白老爹,咬咬牙,給!

後來,這個總督成為了軍機大臣,官至體仁閣大學士。他的名字,我們之前也見過,張之洞。

收了這一大筆潤筆費用之後,他把這筆錢投在了興建近代工業上。

「香帥」風采,燦然若斯。

這裡衍生出來一個問題:我們用什麼標準去判斷自己的行為?

在日常行為的普通事件中,判斷對錯似乎顯得非常容易,例如偷竊是壞的,公正是好的。然而,涉及到更為複雜的具體情況,比如為身患絕症的女兒偷一根雞腿,比如不管員工家裡有人去世仍然堅持要按管理規章來批假……你很容易無所適從。

事實上,判斷行為對錯,往往比結果好壞要複雜得多。

在倫理學家看來,日常生活中的這些標準是有缺陷的:它們雜亂無章,甚至自相矛盾,彼此之間缺少系統性,因此在指導人們進行善惡判斷和行動選擇時,帶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東方,儘管不同學派對此的討論不一,但是儒家仍然建立起了一套比較成熟的道德體系來處理這個問題。

黃勉之當年問陽明:「『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事事要如此否?」

陽明答:「義即是良知,曉得良知是個頭腦,方無執著。」

黃勉之問王陽明,孔子說的無適無莫,以義來判斷,是不是所有事情的標準?

王陽明回答他這個問題時,拿收禮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別人送禮給你,有的情況是可以收的,有的情況是不可以收的。但是如果你執著了收禮或者不收禮,卻不按照實際情況出發,這個就是適莫,就是憑藉自己內心的厚薄喜惡來處理事情,就不是良知也不是義了。

你固執的覺得今天對的就一直對,今天錯的就一定錯,今天接受的就永遠要接受,今天不接受的就永遠不該接受,那就已經陷入了執著的怪圈,離真正的「義」,已經越來越遠。

就好像張之洞,清譽和民生社稷相比,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只要是我不為己謀私,一念從初到終都是良知,那便是孔子所讚揚的義。

天下無對錯,心中有對錯。心中的對錯,即是天下的對錯。

對,我不講道理,我只講良知。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良知行。


人是最不會讓別人快樂的動物。人如果表裡如一,就無法讓別人感到舒服,就沒法和人相處。所以為人處世,要講究生存的藝術。它不一定非得圓,也不一定非得方。只要能維持好周圍的關係,並且實現自己的追求,那該方的時候就方,該圓的時候就圓。


我覺得是外圓內方好。

本人目前是准大學生,那麼社會經驗也不是太多。

但是為人處世方面,也有些話說,深淺是否得當,完全沒有概念,分享一下拙見咯~

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啊,同一句話可能說給不同人,反應不一樣。

儒家講行中庸之道其實是頗有道理的。

外化而內不化。努力讓自己適應環境,語言行為上稍作修改,保持良好的關係。

我覺得有句話說的好: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同時,亦不能內化掉內心。我們心裡的本真,內心的底線,原則,不可以隨環境變化而做出退讓。

總而言之,幹什麼事首先要對的起內心,這是根本。

在社會中生存,我覺得還是圓滑一點吧。

表裡如一看起來好像很清高,但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一根筋,不懂得人情世故的表現,

給我一中頗為幼稚的感覺。

因為社會給我 的感覺是很殘酷的,不會說你高傲社會就退讓。


都好,關鍵是看他表現的途徑是否噁心。

我有個同事,人模人樣,處事給人的印象是剛正不阿,但是。。。,舉幾個例子加說明。

場景一:上班累了,哥幾個在一起聊聊天。領導的腳步聲傳來,這哥們正好以領導能夠聽見的聲音說:上班又聊天,能不能認真工作。。。

場景二:在辦公室打掃衛生,領導在場,這哥們說,晚上回去,我們也把宿舍打掃一下吧,看吧宿舍整的。。。等晚上回去,這哥們打掃個毛衛生。。。

場景三:領導讓我們把衛生打掃一下,這哥們立馬去拿個抹布擦桌子,把掃地拖地廁所分給同學,說的大義凜然。。。

場景四:分配原始記錄,抄完放假,這哥們說不能吃大鍋飯,分配到人效率高,但是原始記錄這玩意有的一份能夠頂其他的幾分。如果把混泥土,保溫分給一個人,抄幾天也搞不定,有同事對於這個問題提出質疑了。。。這哥們說,分給誰,他幫忙抄一半。。。

每改出一份報告,這哥們立馬拿過去,哪怕自己沒有抄完。。。就為了自己能夠有的抄,而其他同事手頭沒資料抄。。。

過一會,這哥們說資料拿回家抄寫,後來我們才發現這哥們資料都是挑過的,都是任務量最小的。。。

場景五:大家晚上去聚餐,完事以後,大家一起回去,六個人,打一輛車坐不下,只能是兩輛車,分好波後,這哥們立馬坐後排(坐後排不掏錢)。。。上車以後,司機說不打表,價錢偏貴,我們就下車了,這哥們立馬坐上另外一波的車上,留下兩人在冷風中驚呆了,真是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關於這哥們噁心的事還挺多,關鍵是他認為自己做的沒有痕迹,自認為情商高,把我們當傻逼。。。

圓滑和正直本來就不衝突,僅僅是達到目的的不同方法而已,重要這個過程不要以無辜的人作為踏板。

人都有正反兩面,那怕是我們認為性格冷冽的人,對他愛的人也會有溫柔。正直和圓滑亦是如此。

假裝有個二維碼。。。。

廣告欄:免費幫人發相親內容,個人信息私信我!親測,效果杠杠的,小妹加微信都聊不過來了。。。


我覺得兩者不矛盾,應權通變而已~


對外人、同事外圓內方的好,對家人、基友表裡如一當然好

外圓內方是處世之道。圓滑的做人(多對同級或上級),盡量少得罪人,低調。但做事要方剛(多對下級和自己),當機立斷,有一是一,原則。


看環境。但內心千萬不能墮落。


嘴巴甜一點,運氣就好一點


問心無愧最好。


其實我覺得我有點人格分裂,就是有時候做一件事時,我會懷疑自己這件事是真的出於我的本心還是因為我懂得人情世故。我覺得吧,在這個社會上,做人不一定要完全表裡如一。做人要懂得變通,懂得世間冷暖,人情世故,懂得收放自如,但是不能擯棄自己原來那顆善良的心。不能完全否定外圓內方,它並不一定代表狡猾耍奸、內心陰險,我們要學會趨利避害。要充分利用你的圓滑變通為你自己加分,這只是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啊~自己開心,別人也開心,何樂而不為呢?也為自己贏得了好形象。但是,圓滑變通要建立在一顆善良的心上,這樣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若是奸詐小人只會遭人唾棄!比如,你收到了一份禮物,你也要懂得還別人人情啊,要適時也回給別人一份禮物。


處事就得圓潤,有張有馳!怎麼適合社會環境怎麼來,沒有說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


推薦閱讀:

說一句你覺得很打擊人的話?
對班級幾乎沒有過貢獻的同學和副班長一起競選班長我們是不是就應該選副班長?
歷史上有哪些神反應如孟德(曹操)獻刀般急智的事?
一個樂於助人的人如何避免被當做濫好人?

TAG: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