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的「字型大小」、「行距」和「段距」是最易於閱讀的?西文和中文是否有不同的標準和最優值?
有沒有相關的研究?
有沒有移動設備上的相關研究?
我們將「易於閱讀」理解為「可讀性(readability)好」,來限定這個問題的範圍。
首先,很肯定地說,中文與西文的文字設計(typography),在把握可讀性這一方面,是有很大差異的——同樣好的西文版式設計,照搬到中文中,會出現不少問題。這主要是由西文與中文兩種文字本身的視覺外觀差異造成的——比較直觀的一種看法是:拿漢字跟英文相比,漢字更傾向於「圖形/圖像」化,英文更傾向於「音節」化;漢字本身的筆畫構成複雜,造成單個字比英文的單個單詞更為複雜,同時,漢字的字與字之間,造型的差異也可能更為懸殊;還有一點就是,漢字的每個字都往往被設計成佔據相同或幾乎相近的空間範圍(一個方塊),英文則完全不然。
回過來再說可讀性本身。
可讀性在文字設計中,不單純由字型大小、行高和段間距這三個指標控制;事實上,有另一項很直觀的指標,就是字體本身設計的優劣。
如果僅考慮字型大小、行高和段間距這三項:
// 方便起見,數值化地考慮它們,以「點(pt,point)」作為度量單位- 這三項的數值指標相互「聯動」,且不可「等比例縮放」——也就是,不是說「9pt字型大小+16pt行高+16pt段間距」合適,就代表了「18pt字型大小+32pt行高+32pt段間距」也合適;
- 這三項的數值指標根據不同的字體選擇,需要相應變化;
- 即使是相同的字體選擇,在不同的開本(以及相對同一開本所設計的不同網格),需要相應變化;
- 即使2和3兩項都完全一樣,根據文本內容的不同,以及內容受眾的不同,也需要相應變化;
- 正文段間距(以及分欄情況下的「欄間距」),應明顯大於字型大小值;
- 某些級別相對高的標題,與其後續正文段落的間距,應在5的基礎上,更為顯著地加大。
最後說點相對「實際」的。
可讀性的把握,不通過大量反覆的測試,不通過設計師長久的文字設計經驗積累,是很難一蹴而就設計出「黃金數據組合」的。但是,有一些東西還是可以簡單來「模仿」的:
- 一般來說,常規正文的字型大小,在9pt~12pt為宜,其中,9pt~11pt相對更適合西文,10pt~12pt相對更適合中文;
- 基於1,如果做版面比較緊張的文字設計,可以適當再縮小0.5~1pt,例如雜誌和報紙等;
- 行高選擇為正文的1.6~1.8倍,將會是比較舒服的,如果版面緊張,可以適當縮小的1.2~1.5倍;
- 基於3,「可以縮小」的情況,一般是指選用了西文的Serif類字體或中文的「宋體類」字體,Sans-serif或「黑體類」的正文字體,不適宜縮小行高,反而需要更多地加大行高;
- 正文段間距,可以簡單地取為一個空行(也就是與行高相等),這是比較常規也比較合適的做法;
- 為幼兒及老人進行文字設計,可以盡量靠近上述幾點數值的「上界」,甚至,可以略超出上界一些;
- 結合開本和網格,如果頁邊距相對寬大,則可以適當減小正文內的「間隙」(也就是相對縮小行距及段間距,但一般不建議隨意調整字元間距——也就是西文typography里通常說的kerning和tracking),反之則應增大;
- 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做一些實際測試,用自己的眼睛來親自感受是最佳的——找一台相對清晰的印表機,列印出幾組數值組合的文本來,親自比較一下(有條件的話,可以找該文本的受眾來簡單測試一下),最快速也最方便。
這是可以寫一本書的問題,而確實也有很多涉及這個話題的書可以參考。期待涉獵較廣的朋友來提供書單。
總的來說,字型大小(size)越小,字距(tracking)應當相對越大,行高(line height)也應該相對越大。反之亦然。
具體的數值依不同的媒介、環境、內容和字體等因素而不同。字型大小是個極其自由的數值,完全根據你的需求來確定,可以去參考目的類似的設計。
字體的默認字距一般是為正文優化的。
西文的基本行高通常是字型大小的 1.2 上下,而中文因為字元密實且高度一致,沒有西文的上伸部(ascender)和下延部(descender)來創造行間空隙,所以一般行高需要更大,可達到 1.5 至 1.8 倍甚至更大。
段間距和段首樣式關係很大,從 0 到 1 倍行高(相當於空一行)都是常見的數值。
最重要的是訓練自己對細節的敏感,並相信自己的品味。拉丁字編排的經驗,通常情況下,每行11-14個英文單詞為最佳,因為太長的話讀者在掃視一篇文章的時候很容易看丟。當然,這也要根據你具體編排什麼東西。如果出於特殊需要,那另當別論。至於字型大小,字距,行距這三個值是有關聯的。當字型大小小的時候要適當的放寬字距和行距,反之亦然,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最大限度的可讀性。比如,8號字,通常我會在 indesign 或 ai 的 字距微調選項里選擇「視覺」,然後再調整字距在5個數值以內。這個意思就是Geviert*(5/1000)。特別解釋一下Geviert的概念。Geviert就是一個長寬等於一個鉛字字高的正方形。在Adobe的編排軟體中,Geviert被分成了1000個單位。8pt的字,其Geviert就是8pt,那麼字距調整的這個公式就是8pt*(5/1000)。這樣才得到每個字之間的距離。
再說行距,跟上面提到的一樣,字越小,我需要的行距就越大,但這都是相對的。還要看具體的字體,印刷媒介承印物料等材質和外界因素。8pt的話,我差不多給到11.5~12pt,上面有人提到雙倍字型大小作為行距,太絕對,而且我覺得也太大。
至於段距,正常就是空出一行基線網格就行了。如有特別需要另當別論。
你可以看一下機場,鐵路系統的英文字體編排,字型大小很大,字距行距都比較小。這樣的做法是為了集中視線,最大限度的滿足現實功能。而捧在手中的書本則相反。
以上都是拉丁字體編排的一點點微薄的經驗。中文的橫排和豎排我不敢妄言。其實歐美有一種字體編排的專用工具尺,叫做Typometer,我有一把,邊編排邊研究怎樣使用。畢竟歐洲的點制跟美國的點制不同。樓主要在工作開始的時候在預設里把本次工作使用的點制設定好,是1pt=0.35146mm還是1pt=0.352778mm,這之後的工作都按這個點制來,才不至於出錯。
僅供參考當然有。西文的情況見這個問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21078 里 @Lawrence Li 的回答。
談一下字級,就算現在不拿鉛字排了,但印刷書在字級上依然沿襲過去的尺寸。
台灣這裡早些年都用五號字(=10.5pt),但隨著報紙用新五號字(=9pt)後,許多書逐漸跟進。當然啦,9pt版面較密,一頁塞得字數多些,現在很少看到拿10.5pt來排的書。不過談到閱讀是否舒適,我認為10.5pt較佳。
另外在行距上,則是1.7em為常見的標準。中文正文,以9-10磅字,行高150%-170%為佳。
對行距,字距了解不夠,這裡就粗略講下如何選擇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得根據讀者的視力和年齡來劃分。
1. 一般小朋友看圖較多,文字起輔助作用。錢鍾書當年就是因為看小書,上面字只有六號,把眼睛看近視的,所以照片上的錢鍾書都是戴深度眼鏡的。2. 學生和成人用五號字適宜,因為閱讀量比較大,如果採取六號字體,長期會對視力造成損害。如果字太大,每次所能見到的字數就少,需要不停翻頁,因此為了節約時間和保護視力,五號字是較好的選擇。3. 老年人由於身體各機能自然衰退,眼睛常會出現各種疾病,可以經常見到老人手上拿著放大鏡在讀書,所以字體選取四號適宜 。先把文件的實際大小定好,然後利用黃金比例等方法計算出合適的字號、行距等。針對電子的設計亦然,沒有絕對數值,應該根據使用情景而調節。
中文的內文排版大多數使用8-9pt的字行間距=字體大小*0.618+字體大小 黃金比
正文兩邊不要出現標點符號,不要出現單字行
中文比英文細一點,設計上,不要相差太多,或者反過來(對於排版來說)小5號是雜誌現在常用的,報紙一般是6號字,不過還要看字體,新報宋略顯大一些,如果是細等線黑,就顯小一點。現在雜誌和報紙好像多用這兩種字體做正文。
溫故知新,感謝樓上N多大拿。添加一小點,僅適用於無襯線體,如等粗的黑體字家族:常規排版的話,大標題間距要比字體預設小,為了使其形成塊狀視覺,易於增強識別力,抓住視線。而正文字體如果偏小點話子距適當加大,易於閱讀。
這個專業級別的問題,感覺上大家可以推薦下自己認為最適合閱讀級別的設置。感謝!!!!
想知道一般的帖子列表的行間距和字型大小的大小。謝謝
推薦閱讀:
※在沒有電腦,沒有PS,沒有激光印表機的年代,這種海報效果是如何製作的?
※書籍排版設計需要掌握什麼知識?
※有哪些適用於超寬畫冊排版的軟體?
※許多書籍排版時將章節的第一個字放大,這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
※如果要設計雜誌用的圖片,A4大小的需要多少像素大小和解析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