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scrum工具大家有什麼推薦?

有方便,操作簡單的工具推薦嗎


Worktile 團隊對於開發和Scrum的一些理解,希望有所幫助,我們的方案叫做:開發,從未如此清晰

關於開發,我們已經有了太多的方法論和工具,這之間其實很難說哪個方法論是正確的,哪個工具是最好用的;其實開發是「任性的」,它沒有定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過程是否高效,除了團隊的內功實力這個決定性因素之外,還取決於整個流程是否是清晰的。高效總是伴隨著清晰而來,清晰的目標,清晰的計劃,清晰的職責……而這也是Worktile採用看板的原因,直觀可視的結構將原本錯綜複雜的流程變得清晰;而高度模塊化的特性,又可以讓一個個項目不再僵化,變成可以流動拼接的系統。

我們下面就以Worktile本身的開發作為例要介紹一下怎樣apply Worktile in development 。

流動的系統

我們的開發流程是利用六個項目構成的一套開發系統,這六個項目分別是,路線圖Roadmap,靈感Ideas,計劃Planning,缺陷Bugs,設計Design,開發Development。這六個項目中,以開發項目為核心,其他的項目中的任務通過篩選匯總,最重構成可執行的開發計劃。這個系統的構造為:

而讓該系統得以運轉起來的,就是其中各個項目的任務卡。每個任務卡代表了一個單一的功能、優化點乃至bug。以任務為驅動的Worktile,賦予了任務諸多的特性和功能:

這可以讓一個任務所攜帶的信息變得十分的精確,並且表現力豐富:

  • 任務標題可以簡要概括某個功能點;
  • 任務描述可以作為詳細的解釋;
  • 任務檢查項可以分拆一個比較大的功能,或者用於標記開發中的注意事項;
  • 任務分配讓責任到人,功能由哪個工程師負責開發一目了然;
  • 關注任務可以讓PM或者team leader跟進開發進度;
  • 截止日期可以敦促工程師應該在什麼時間完成;
  • 任務標籤將開發的優先順序醒目的標示出來;
  • 附件可以用於添加輔助資料或者圖片;
  • 如果需要溝通,使用任務評論會非常便捷。

而通過任務(或者整個任務列表)的跨項目複製或者移動,這些任務就可以猶如血液一般在這個系統內流動起來,讓整個系統煥發出活力。

管中窺豹

【開發Development】是開發過程中最主要的項目,也是落實計劃的最前端。通過重點介紹這個代表性的項目,也可以一窺整個開發系統的運作模式。

該項目由技術負責人負責,新的任務來源於系統其它五個項目的匯總,其中的任務分為以下幾個列表:

要做:每周的例會上確定新一周的開發計劃,然後將【計劃Planning】【缺陷Bugs】【設計Design】中的相應任務添加到該列表中,並對新添加的任務按照優先順序排序,但在這個階段並不進行任務的分配;

進行中:一個功能進行設計或開發的時候,將其從要做當中拖拽到當前列表,然後分配給相應的工程師進行開發,並指定任務截止日期;

待測試:開發完成的任務會進行到待測試列表,由測試人員負責質量保證;如果測試有問題,則退回到進行中,由工程師去處理;沒有問題的話,就可以推進到下一階段;

待發布:測試人員檢查沒有問題的任務會移動到當前列,等待部署發布;

已發布:對於已經發布的特性會進入到當前列,一般會把已發布任務在當前項目保留1個月左右,確保沒有問題後,歸檔已發布的任務。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產品是對應多平台的,可以將開發分為多個項目,這樣可以讓開發更為清晰,比如【Web端開發】、【iOS端開發】和【Android端開發】。

庖丁解牛

除了上面介紹的【開發Development】,這套系統的另外五個項目分別承擔著各自的功用,並且各具特色。

【路線圖Roadmap】

這是一個中長期的產品路線圖,一般可能會包含未來長則一年,短則一個季度的重點功能和版本規劃。主要由產品經理負責,其中的任務既可以按照功能模塊劃分,也可以按照版本進行劃分,目前Worktile團隊按照功能模塊進行劃分。

【靈感Ideas】

這裡面主要是匯總來自於團隊內部,或者是用戶的比較好的想法或者靈感;並且我們會使用三列表將這些想法進行分類:功能設計是分別針對功能和設計的想法的收集列表,而Magic Points裡面則是用於收集一些比較新奇有趣,又充滿人性化的小亮點。

【計劃Planning】

這是一個中期產品計劃的雛形,主要是由前面兩個項目中的任務「匯流」而成,周期一般為一個季度或者一個月。這個計劃其實可以說是整個系統中最難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因為這體現出了產品規劃和用戶需求的取捨與平衡。一個產品的發展過程其實就是一直尋找這兩者平衡點的過程。所以在制定這個項目的計劃的時候,往往也是最為耗費精力和討論最激烈的時候。

【缺陷Bugs】

這個項目匯總了用戶反饋的Bug,按照反饋的問題針對的平台,可以分為【Web端】、【iOS端】和【Android端】三個列表;考慮到用戶反饋渠道的多樣性,用戶反饋同樣可以使用一套系統來支持,這個我們下面會詳細講到。而經過檢測確認的bug,就會最終放到開發裡面去修復。

【設計Design】

從設計角度和用戶體驗角度對產品提出的優化建議。

這幾個項目按照我們最開始介紹的架構,通過任務的流動成為了一個整體。

從用戶到產品

用戶反饋在一個產品初始的快速成長期可能不是很被重視,一方面是這一階段產品的「規劃儲備」還是足夠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用戶反饋的樣本量比較小,無法形成有一定基數同時又可以提煉出價值的用戶反饋;但是隨著產品的不斷成熟,用戶量的積累,對於用戶反饋的響應、分析並最終體現在產品上,就變得愈發重要。所以收集用戶反饋,開發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對於一個較為完備的用戶反饋系統,一個項目可能會顯示的很吃力,所以我們同樣可以使用多個項目來構建。

【反饋收集】項目,可以將來源於後台、社區、QQ群、微信、微博的反饋,按照反饋的問題針對的平台,可以分為【Web端】、【iOS端】和【Android端】三個列表;收集來的建議或者缺陷反饋,經過測試、確認之後,確定有價值或者需要列入開發計劃的,可以分發到各個開發項目中。

當然,這樣整體看下來可能會覺得有些複雜↓↓↓

但是開發流程的複雜程度,是取決於你對開發計劃的精細化要求的,如果產品很簡單,甚至團隊規模較小,你甚至使用一個項目就可以完成開發。

關於會議

必要的會議溝通,是保持團隊處於同一節奏,並且推進多個項目之間流轉的重要環節。目的的不同、與會人員的不同,也就要求採取不同的會議形式。

周一產品例會

與會人員為產品部的所有成員,由PM來主持。明確未來一周的開發計劃,推進開發系統內任務的流轉,並且在【開發Development】項目中,明確開發的優先順序,給任務進行分配,設置截止日期。

周五總結例會

與會人員為PM、公司各個部門的team leader、CTO和CEO,會議由CEO主持。首先產品部需要總結過去一周的開發進度,讓運營市場部門可以獲知當前狀態,進而可以配合進行一些用戶運營和市場活動。

周三Tech Share

這是公司內部進行的技術分享,主要是產品部參加。這是一個主動分享和討論互動的內部沙龍,每期由不同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做分享,幫助大家在自己的領域之外有所提高。

一些經驗

  • 這套系統內的項目要盡量採用統一的優先順序標準,換言之,就是這六個項目要用一套【任務標籤定義】。只有這樣,不同項目內的任務在幾個項目間流動的時候才會非常順暢,不會因為標準不一造成什麼問題。

  • 每周在開發的【要做】中,僅添加一次任務,不要讓工程師們覺得工作總是一望無際的,讓他們看到一個個可以完成有限目標,最終,這自然會彙集成為一個Big Dream!

  • 完成的任務別急著歸檔。對於已經完成的開發內容,都不要急著在路線圖、計劃或者開發中去歸檔,可以保留一段時間,比如一周或者一個月,這樣可以便於我們回溯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成果。

  • 無論你想把這套開發系統弄的多麼的精簡(比如一個項目)或者多麼複雜(三層以上的項目),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這套系統是不是讓你的開發變得更加清晰了?為了確定這一點,你要檢視一下,在這套系統之下,你的團隊目標是不是清晰了,讓你的開發計劃是不是清晰了,並且讓你的團隊職責是不是清晰了。如果沒有,你就需要作出調整。


分實體工具和電子化工具:

實體工具:故事牆,用戶故事卡,燃盡圖等等

電子工具: Trac, Redmine用於項目管理和缺陷管理;CruiseControl,Hudson用於持續集成;Git,SVN用於版本管理;MediaWiki用於知識管理

以上工具都是免費的

BTW,樓上推薦的Jira也不錯,pivotaltracker不要用了,我個人覺得不好。


以前用過ScrumWorks。Basic edition是免費的。

最近在使用禪道系統,是個開源免費的(也有更強大的付費版本),擴展性偏差,應對大公司需求可能不足,對小團隊來說還是相當好用的。


2015年11月8日補充

沒想到多了好些答案,而我的回復還是0支持,呵呵。

敏捷宣言就講:個體和互動 高於 流程和工具

這是一個各有所好、見仁見智的問題,此題的各種答案也都是推薦各種工具,但問題是這些工具背後的理念、假設的操作方式是否與你的適用場景相吻合,都需要去琢磨。挑選工具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尤其是給非常多人的大組織挑選工具,最好是多多嘗試,再做決定。而且,最好是允許團隊使用不同工具,但要能夠把你們需要的信息匯聚起來。

------------------相信如上這麼多答案也給了樓主一些感覺,工具這種具體的東西,每個人每個團隊都有不同的喜好和順手的工具,畢竟每個人的手也是不一樣的嘛。

鑒於這個問題十分開放,我會建議你們從使用低科技含量的白板(White Board)+便利貼(Post-it Notes)的方式開始,先用起來。你們會發現自己對Scrum應該如何運作、這些工具應該如何使用的理解也會不斷地變化,而在這個領悟和變化過程中,這種低技術含量實體工具無疑最能夠快速地響應。便利貼寫錯了?撕了重寫嘛!

待到有了一些經驗之後,便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對Scrum工具的非常具體的需要和傾向,此時,再挑選一款得心應手的工具,就很容易了。

這篇維基(獨孤求敗)與大家共勉:「獨孤求敗的武學,一生境界分為利劍、軟劍、重劍、木劍、無劍。「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而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最近看到的 targetprocess 不錯,網站 http://www.targetprocess.com 。自己的項目開始用它,之前用過Trello,不是不好,但太簡單了。

tp的關鍵是5人以下團隊終身免費,而且可以使用所有功能。

Ctrix 和 Cisco 的選擇哦


jira可以用插件,故事板,燃燒圖,分配任務都可以用。但是最好的scrum工具還是越簡單越好,越熟悉越好,比如白板,比如excel。


沒有用專門的敏捷工具,主要是redmine + 白板:redmine用於記錄故事和bug,白板記錄本次迭代的故事和燃盡圖。


TFS2010中有scrum模板可以應用,

http://blogs.technet.com/b/chrad/archive/2011/02/13/tfs-2010-msf-agile-vs-visual-studio-scrum-1-0-smackdown-planning-w-agile-part-iii.aspx

http://blogs.msdn.com/b/bharry/archive/2010/06/07/a-scrum-process-template-for-tfs.aspx

我們用的是Rally,不過這個付費,只是供參考一下。


http://Leangoo.com ,scrum中文網研發的,專註scrum敏捷!


根據我以前的經驗,我會給大家推薦Trello。

在使用Trello之前,我是用白板+站會的模式,有了Trello後變成了投影+坐會(晨會),但效率更高。

上面這個圖是我用Trello做的一個Scrum實例,格局和Scrum白板差不多,To Do、Doing、Done三列,大家把自己負責的內容添加卡片,每一個卡片可以@其他項目成員以及加截止日期,每天坐會(晨會)的時候,我會拿著手機或ipad接上投影儀,然後把這些內容投影到屏幕上,大家來review,在會前我會要求大家已經把相關的項目更新好,這樣站會的效率會高很多。

作為一個輕量級的工具,Trello還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對複雜工具天生免疫的我來說,它有的功能和沒有的功能,都恰到好處。


現在在用http://tower.im


推薦ScrumWorks,基本版免費使用,JIRA可以安裝Greenhopper插件,也能實現項目的敏捷管理。


Scrum在DevSuite中的應用的視頻介紹:視頻封面DevSuite 敏捷開發管理解決方案視頻


前提:典型的scrum推薦團隊size (6到9人),而且遠程,客戶和team沒法沒天都面對面在一起。我覺得Trello是非常好的工具。我們在多個項目里,和多個不同的團隊,都在使用。它本身的外在表象,本來就是board(牆)和card(卡片)。盡量簡單地去用Trello,不需要太多功能。

JIRA我覺得對這樣的團隊和項目,太大太重了


查看我的文章:產品研發團隊基於Worktile的Scrum敏捷開發協作流程


現在就用在線的tfs吧


推薦leangoo http://www.leangoo.com 敏捷開發必備的,永久免費呢


推薦scrumworks


xplanner,

bugfree,

twiki

review board


用過ScrumWorks Basic,功能方面嫩了些。於是團隊讓剛來的少年人練手,重新做了一套GScrum,挺方便的。


我們用微軟的TFS,不是很方便,但因為和代碼控制是成套的,所以就用著


拉塊白板放在團隊旁邊... 缺陷是不能同步PC, 如果可以接受照片就大家OK, 呵呵。


白板 + Excel + 郵件

————————————————————————————————————————

既然敏捷,我的原則是盡量不折騰未知工具,簡單工具不能滿足的話,則計劃自己開發。


推薦閱讀:

如何有效的在一個研發團隊中推行Scrum?

TAG:推薦 | Scr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