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中國大陸只有寬頻上網採用了包月或包年制度,手機運營商仍然按流量收費呢?


主要還是玩兒不起,國外有較多副面報道,移動無線網路在開放包月業務之後基本處於崩潰狀態。最近的是台灣的中華電信,WCDMA建網之後用戶數一直無起色,在缺乏對市場消費行為深度調查的情況下鋌而走險,開放了不限流量的包月套餐,結果網路負荷在多數地區驟然上升,引發大規模客戶投訴甚至網路崩潰。中華電信在長期經營WiMax等無線寬頻技術的經驗和基礎上尚不能承擔如此後果,可預見無限包月計劃在中國大陸之不可行。

從技術上講,就是這幾位所說的,無線寬頻技術總體建網成本較高,數據傳輸信道比固定寬頻的傳輸條件相差很多,以調製方式為例,在光纖和銅纜(包含Cable和雙絞線、以太)中現有技術可以輕鬆跑到64QAM甚至128QAM,而空中介面多數普遍停留在QPSK,相差好幾十倍。有利必有弊,無線寬頻著重解決的是隨時隨地,而非高速數局傳輸,魚與熊掌往往不可兼得。


固定互聯網的不限流量(或者設置一個很大的上限)模式形成有其歷史原因,比如網路泡沫初期思科鼓吹的免費模式。

移動互聯網流量定價模式一方面是因為其每兆比特成本天然較高(如果以後普遍採用 WIFI 可能會迅速下降),另外一方面移動互聯網業務每兆比特的收入水平也天然較高(想想簡訊幾十個位元組就要收一毛錢)。短期內移動互聯網這種成本-收入的結構不會打破,長期看來,肯定會下降。


我一定要回答。

固定寬頻包月和手機無線寬頻(就是移動上網)按流量收費都是歷史慣性,至於形成原因和未來發展趨勢各有不同。

所謂歷史慣性,就是從一開始就是那麼收費的。例如固定寬頻,撥號時代就是包月的,ADSL還是包月,光纖還是包月,所以就一直包月了。別以為運營商不想按流量收費,也別以為做不到按流量收費,只是一個慣性問題。手機上網其實有過不同的收費路徑,最早也是按流量收費,但是沿海地區出現過按時長收費的套餐,因為當時的上網速度非常慢,並且不需要保持always online,所以推出時長收費也是一種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市場化行為。後來的發展學習國際運營商的按流量收費,就一直沿用至今了。另外說一點,按時長收費至今仍然還有,因為用戶不願意更換套餐運營商無法單方面取消,實際上大家可以想一想,時長計費(不是包月)真的是非常不划算了。

未來發展趨勢,很多人提到了國際經驗。不錯,我國運營商確實處處在學習國際運營商,但是也必須要結合中國國情。下面說幾點個人結論,不必盡信。

第一,短期內手機流量絕不會包月不限量。國際主流運營商走過包月不限量的路子,但是大部分都取消了,或者修改條款了。原因有很多,成本壓力,網路壓力,公平使用原則等等。再加上中國消費者的精明,我相信國內不會有包月不限量的套餐出現。但是或許會有其他替代方案來滿足用戶大流量使用的需求,例如包月不限量但達量降速方案,或者包月限量達量加檔方案等等。

第二,未來一定是以G為單位的。本來這次4G套餐就應該是這樣的,但是最後一刻中移動還是把套餐改成了600M全國流量加400M本地流量,真是令我大失所望。假如套餐就3檔,1G/2G/5G這樣多麼簡介清晰明確高端大氣上檔次。

第三,未來的接入設備會越來越多,不光光只是按照比特量來收費。例如接入設備也會收費,例如為某設備流量提速等等。Kindle有一版就是亞馬遜為用戶的流量買單的。

第四,流量的計費方式也會越來越多,因為流量會被細分。看書的流量和聽音樂的流量會不一樣,網購的流量說不定可以申請去購物網站提成,例如淘寶為用戶流量買單。將手機做熱點的流量和手機直接上網的流量會不一樣。

不過,總體上,流量資費會越來越便宜,這裡重點指單價。如果你需要使用越來越大量的流量,你所花的錢不一定會越來越少。


我匿名。。。。

第1:包月是一種趨勢!國內運營商一定會在3年內實現包月制的。而且現在部分地區的部分場所已經實行了免費制度(就是不計算在你的流量內)

5年後的2016年6月補充,還沒有實現。。。。

第2:包月的難度在運營商角度來說是網路鋪設的時間問題,包月之後的帶寬需求從經驗值來看,可能是在1000倍以上。目前國內的3G網路根本無法實現(國家讓最有經濟實力進行網路擴張的移動公司使用最落後和最不可靠的國產的3G產品TD,恩讓無力擴張和管理問題一大堆的聯通來使用WCDMA,現在也就是電信靠譜一點了。。),TD的帶寬是不夠的。。。不知道國家為什麼不一步到位推廣4G。。。。

5年後的2016年6月補充:猜對了,帶寬需求果然在1000倍以上,網路直播興起,4G時代才實現了微信的火爆

第3:全麵包月之前(4G時代才能實現,而且就中國來說,還需要實現G級別傳輸設備下移),估計是分檔下移,部分省份已經開始搞了。。。就是給包月設置一個價格門檻。

5年後的2016年6月補充:猜對了,現在運營商已經開始建設10G接入設備了。


按流量收費——最下流的計費方式,沒有之一

講這話的時候,都不帶情緒的。

一是因為時間太長,有各種適應,雖然是被動的。

二是因為不指望說誰下流誰就會馬上收手。畢竟除了中國流動中國流通等幾個賣家外,你沒得選。

但聲音還是要發的。

免得賣家以為全世界都在閉眼享受這種貌似長期無法改變的下流方式。

都習慣說「流量」了,不僅是中國流動和中國流通等賣家,百姓們也這樣說。

只能這樣說,因為並不知道其他能說啥。

你一個月用多少流量?
月末了,我流量沒多少了。
你WIFI密碼多少,給我省點流量。
不敢看這些,流量遭不住
你好土豪哦,買這麼多流量,能暢著用不?
……
調教得非常到位。

流量,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從賣家得到東西得付費,文明以來就沒異議。

私下交易方式沒人能管,憑眼神放電也好,憑拋媚眼也好,全憑你們雙方喜好。

但對於公眾消費,全世界計費方式熟知的就兩種:

實物消費,以實物量計費,

買大米計量,買土豆計量,買汽車手機計量,無非斤兩長短個數。

服務類消費,以服務時間計費或以次數明碼標價。

按摩算時間,理髮按次數,或者看電影按次數,哪怕寬頻也是按時間包月或者包年。

就算是現在的消費很綜合,但細分來也不會在這兩種外。

那麼,流量是屬於哪種?

不是在此來要概念和定義的。

承認,流量是一種量,也可以量測到。在技術統計和管理監測上是有用的。

但把這種量用來計費,就是耍流氓了。

說下流一點不為過。

很簡單——作為一種量,流量雖然可以量測到,

但是它

用沒存量的東西來計量,這辦法可謂盤古開天唯一樣,而且精彩的是,對賣家來說無存量,但到消費者頭上就變成有存量了,有限量了。用肚臍眼想這事,都可以結論為耍流氓。

別急著解釋和反駁,我會把所見耍流氓的圓場說法幫賣家都列出來的。

1,之前有網上有人質疑過為什麼要用流量來計費這事,被人簡單粗暴地嘲笑式反駁了:供電局用電錶查用量也不就是這種收費的嗎,有什麼奇怪的。

且不討論用這種方式反駁的人是真的簡單天真為賣家圓場,還是本身就是賣家的人,光憑這種反駁的類比就可以一大耳刮子扇他臉上再說:好意思說電錶!對電廠來說電錶讀數流走表示的是用一度少一度,用一瓦少一瓦,得不斷的生產來保證供應。那是有存量的。

流量?流了1M,少了什麼?需要再生產來保證供應不?

如果此時他還會強辭說:投入設備不需要錢嗎?那看電影,看有線電視,服務商也沒少什麼存貨啊。

可以再一大耳刮扇上:那你特么乖乖的跟看電視一樣按服務時間收費啊。

按「量」收費,擺著一副有存貨的樣子。

還取了個名字叫「流量」來表示確有其事。現在想來,其實早用名稱告訴了我們,這就是下流的量。

2,有人用寬頻和手機上網作比質疑:寬頻包月包年已經實施很多年了,為什麼手機還要按流量收費。圓場者說,寬頻是有線的,手機上網是無線的。手機上網用流量計費而比寬頻貴很正常。

那請給我解釋一下廣播免費,有線電視收費這事。

3,還有一種圓場的說法是:又不是只有我國是這樣的,全世界都按流量收費。

其實這種解釋顯得特別流氓。這也叫理由?

另外,下圖還是可以參考下,美國朋友貼出的2015年當地服務商T-Mobile手機上網資費

之前:

至少有辦法,至少有「不限流量」這麼一個選項。

4,還有一種圓場:限制多點也好,免得你一天到晚把手機看著影響工作生活。

這解釋真讓人想哭,當然不是感動的。

賣家做這種考慮只會在相聲裡面出現。

講道理,除了上面那些不討好只討打的原因外,一些說得過去的原因還是有的,要不沒有一個稍站得住腳的理由就這樣十多年如一日的按流量收費是不是要遭天譴。

理由大致如下:

1,服務商不是慈善機構。

這個理由服。沒話說。

但在此質疑的不是收不收費的問題,而是收的方式問題。

2,還是拿寬頻作對比——寬頻用戶帶寬是獨享,手機移動終端使用的帶寬是共享,如果都不限流,會堵塞。對這一問題,目前技術上還沒解決。

這個理由第一反應還是站得住腳了。

但是容我多想一下,十多年了,技術真達不到嗎?

我們實在不願意承認這頂級服務商的技術人員是吃乾飯的。2G到3G到4G了,跟著就是5G……表明技術是在飛速發展沒有停滯過。

然而這方面卻告訴我們技術上還沒解決,是不是暗示我們這個理由還可以持續十年,或者乾脆告訴我們技術是有選擇性突破的

技術達到什麼程度了,可以如何解決,真不是可以拿來如我們這種門外漢討論的。服務商絕對比消費者清楚。要討論,Cable和雙絞線、以太、QPSK,隨便說幾個詞出來,消費者就只有神魂顛倒的仰望。

那些就算了,要不給我解釋下,諸如喜馬拉雅等很費流量的視聽網站,交8元錢包月就可以不計流量而隨意使用,這技術是如何實現的。

問題放這兒,有沒有解釋也罷。姑且認可這兩個理由。

但這隻佔全部理由的兩成。

還有八成的原因——

不覺得按流量收費是個完美的無底洞嗎。

這才是主題。

把一個沒存量的東西,假裝成有存量的樣子來計費,隨著受眾消費成本無限制的增加,而自己沒有對應的「量」的成本增加,這不完美嗎?把受眾調教好了,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電影院或許都會躍躍欲試,著手考慮按觀眾眼睛的通光量來計費,界時眯著眼看和鼓著眼看在費用上會有極大的區別,小眼睛的觀眾和大眼睛的觀眾完全不在一個消費檔次上。

天,想想都勵志。

誰願意輕易捨棄這個洞。

寬頻包月,電影隨便看,無限地下載,但一個月始終就那麼三五十塊錢。 想讓手機上網也包月?一天就24小時,一個月就三十來天,咋都有限。哪怕講200元包一月,那也畢竟有限啊。更何況有寬頻30元/月對比,還有相關政策要求,也不可能做得這麼明目張胆。

但是,用流量計費,真的會是另一片天地,局勢豁然開朗。

賣家可以製造無數的辭彙和花樣維護這個詞。讓你覺得就是一種真實的存在。

只要你還在張口閉口都是「流量」,這洞就還在。他的目的就達到了。圍繞這個洞,還可以有好多玩法給你看。

到營業廳去看看就知道,不用舉例。

彷彿有諸多優惠。送你50M,500M,甚至1個G。

其實送再多也沒問題,畢竟沒存量,畢竟你可以閉著眼睛一天用出50G毫不費勁。

女子一夜流量50G計費15425元

手機為何一夜欠7000元流量費

不到10分鐘 500元流量沒了:怒告移動-移動,流量,偷跑,狀告,運營商

這樣的新聞你看過幾次。

而那些偷跑掉幾百M的幾個G的根本就上不了新聞。

部份APP和網頁限制WIFI這種下流動作有沒有……

還有不少APP被「病毒」控制,後台大量偷跑用戶流量這樣的事件聽過多少。

都不敢想,製作這些偷跑流量的病毒最終是對誰有好處。別說細思,粗思都極恐。

不會在此說這些事是不是誰故意而為,只想說:

如果包月這些花樣都沒用

但是賣家不會,因為沒人把刀架他脖子上要他改,還因為除了這幾家你沒得選。

不知中國流動和流通不可不以正面回答:除了你們用這種無存量式計量外,能不能再舉出第二種。 如果舉不出,那這就是最下流的方式,沒有之一。

讓人覺得有希望的是,總理對這事也看不慣了,作為國家聲音提出意見,要求寬頻服務商提速降費。

這聲音2015年5月13日國務院會議上就發了。

強哥這麼忙,還要專門來提這事。

看來這並不是一種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奢侈消費,這是老百姓天天都會有的日常消費,涉及的各方面都不是個小事。

令人遺憾,如寬頻流量費用貴不貴、寬頻寬不寬這樣的問題,都需要大國總理親自過問,需要總理在會議上直言批評才能改進,而且還是不痛不癢的改,再加上此前有市民為了流量費清零這事打了幾場官司都打不贏的事,這都讓公眾感覺到,破除壟斷進行市場化改革的艱難。然而,正如總理在那年「兩會」時所講的,改革不是剪指甲,而是要割腕,再痛也要下刀。

在國務院發聲要求寬頻提速降費的聲音下,服務商做了一些動作,比如沒用完的流量下月繼續用,但再下月就不行了。另外,又加了些贈送流量的方案。當然,贈送的仍然是沒存量的流量, 以顯示大方和誠意,形成「降費」。

搞了一些花樣,但始終圍繞著「流量」這詞,不會碰觸這洞的存在。

因為只要這洞還在,花樣就可以隨便耍,文章就還可以隨便做。

關於「提速」,對移動網路服務商來講,不說他也會積極地做,3G、4G,現在已經要推出5G了。速度是可以越來越快(之前說了,技術也許可以有選擇的突破)。但只要洞還在,對消費者來說,那就只是加快了墜落的進程而已。

也許在5G的技術下,新聞中隔夜跑掉的流量就不是50G了。

敢不敢保證下次的新聞主角不是你。

我們並不想多討論為什麼耍流氓,這並不有趣,也並非只是希望被耍流氓的時候手腳輕點,而是要求這種流氓動作別再玩了。

有總理都發聲在前了,做為消費者為啥不能響應。

所以,

聲音還是要發的。

免得賣家以為全世界都在閉眼享受這種貌似長期無法改變的下流方式。

聲音也是可以傳播的。

說不定強總理就看到了呢,說不定不久後就起作用了呢。

文章出自公眾號:stoneboxes

瀏覽原文請點擊這裡:按流量收費--最下流的計費方式,沒有之一


只是適合國情的政策,因為大多數用戶收入低,大量不了解網路的人會對流量收費的按需供給的本能抵觸,按時間收費,則會因效率的不同產生競爭,即你對網路越了解越可能下載到需要的資源、你對網路越花精力篩選越可能下載到需要的資源,有能力的人可以在相同時間下載到比其它人更多更有效的資源,如BT下載的風行便是基於這種心理,小白用戶可以不用擔心胡亂點擊而付出額外的費用,反正懂不懂都同樣時間一個價,這樣每個人 都 用的舒心且都以為自己是賺了便宜的,才會讓網路發展的這樣迅速。

手機流量計費只是因早期手機不是大眾消費品,而是類似奢侈品,而到現在流量上可作弊產生利潤的地方過多,如不足一分按一分收費,區分wap、net(現在已廢除),簡訊的高價、等,已成了壟斷產業鏈,而造成現在在技術匹配度上已不適合按時收費,否則便有網路承受不足、使用舒適度不夠等等使用不便。

感覺互聯網類似公益項目,手機聯網則是個人定製項目,隨著技術的進步、費用占收入比的下降,遲早會完全不再區分是寬頻還是手機網的。


目前的移動通信的帶寬限制還是挺大的,一個基站範圍內,用的人一多,所謂3G的帶寬也沒法保證了。所以,進行一定的流量限制,可以說是迫不得已的行為。


之前給電信客戶提案,議題是如何與競爭對手產生差異化。我們就提了一個關於流量按月售賣想法。提到客戶那裡。剛說出,他就反駁了一句:「打住!當初寬頻包月或包年售賣,完全就是因為上下傳達信息錯位才導致的。其實一開始就打算寬頻按流量售賣的。不知道怎麼搞的,就成了包年或按月了。


包月限流量的制度, 容易使用戶搞不清楚自己用了多少流量, 可能產生客訴. 包月不限制流量的制度, 是門虧本生意. 而美國的Verizon or ATT對於吃到飽的流量也都吃不消了(http://www.intomobile.com/2011/05/19/verizon-roll-out-family-data-plans-kill-unlimited-summer/).


國外我也沒看到哪有不限流量的。

所有的所謂的不限流量套餐都是有限制的,比如我目前使用的,限制在3G網路,上線為8GB。實際是,你知道他的下載速度是多少嗎? 1Mbps,你沒有看錯,1Mbps。當時我就震驚了。

我寧願回國用聯通4G的24元/GB,也不願意用這個讓我渣到抓狂的網。


就是有毛病,時至今日,移動網路和有線寬頻根本就是一樣的東西,它們的成本、原理、用途、速率都是基本上一樣的,手機和電腦區別也越來越小,可是(流量)資費卻差了上千倍,大數據時代寬頻不斷提速降費,可手機流量仍然20年原地踏步!

著實是病得不輕啊!


推薦閱讀:

怎樣創建一個很「酷」的公司?
二維碼的數量是有限的嗎?為什麼?
亞馬遜一直虧損,這部分虧損又是怎麼補充的?
請問為什麼清華北大盛產商界精英,卻沒有產生商界的頂尖領袖?
如何屏蔽小黃車App里鹿晗的語音?

TAG:移動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