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文簡化滿文的現象該怎麼看待?

我是錫伯族,先學的錫伯文,現在才接觸滿文,發現閱讀產生了很多不便。

比如 ak uju,錫伯文不分陰陽性,一律寫成陽性單輔音 k,而且減少了一個argan;

貌似還有像滿文打手 tvmvi,錫伯文直接寫成 dumbi。

不明白這種簡化是優化呢,還是造成喪失了陰陽性的美感呢?具體區別有哪些?


謝邀。

最近太忙了,簡單說一下。

首先,ak uju 這一點我覺得分不分陰陽寫法沒那麼重要……傳統上雖然區分,但是規則非常奇葩,與一般字母的陰陽性規則非常不一樣——比如說凡是e後面的單輔音k都寫陰性(可以理解),但是tek寫陽性(exo me???);第六母音v後面的單輔音k寫陰性(…)——這類規則還是有一些令人費解的。

再者,多看一些清代文獻你就會發現,其實清代人早期也沒有把這個事情分的這麼清楚。比如manju gisun i yalun中雖然說ku gu hu後面的k寫陰性,但是實際上也有很多人寫成陽性,比如說雍正有一個硃批裡面的hukxembi就是寫了陽性的k:

這就說明單輔音k的陰陽性區分度在實際運用中並沒有那麼高。

因此,錫伯文統一使用陽性k也算是一個利好的行為——但是減少一個argan我覺得很不科學。這個是因為陽性K字頭本身應該是自帶一個argan的,放在字中里就是有兩個argan。這一點你可以對比一下ka與ke在字頭、字中裡面,後面母音子牙的寫法和位置即知。這一點我在簡要談談對滿文字母的一些體會一文中也有所提及(可以順帶思考一下文章最後的問題)。

當然了,從文字簡化的角度而言,可能科學不科學也沒有那麼重要……

錫伯文的很多更改,細究起來不算是太觸及本質的問題——比如所謂取消第六母音,實際上是因為第六母音與大多數輔音都少有拼寫的情況,絕大多數真正有拼寫的音節還是正常寫的(比如kv gv hv是正常保留的)。

還有一些更改我覺得挺有必要的——比如完全區分f w兩個字母(fi fo fu也出頭)。儘管清代只有fa fe出頭,fi fo fu不出頭的原因是因為沒有wi wo wu(這一點從當時的語音角度而言也是有道理的),但是現代辭彙徹底區分的好處是在音譯的時候可以更方便。

另外一些字形上的區別(比如j在字中下傾的寫法;母音後面雙寫i中一短一長的寫法),我個人認為這是個字體上的問題。錫伯文標準字體受到清末手寫體的嚴重影響,所以這樣規定也不算是意外(私以為這個字體非常丑)。

總而言之,不吹不黑,看多了就習慣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李冰冰國外輸液扎針被扎出血?
如何評價劉若英的歌曲《後來》?
如何評價《童殿》?
如何評價戴佩妮及她的音樂?
如何評價Lana Del Rey的新專輯Honeymoon?

TAG:正字法 | 如何看待評價X | 文字改革 | 滿洲文 | 錫伯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