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中國的房價漲到什麼時候是個頭,有可能下降嗎?
房價高的離譜,消費也也跟著蹭蹭往上漲,工資卻沒漲多少。富了國家,窮了p民,實體經濟沒人搞,有錢的都投資房地產了,發財的都是房產大亨。
坐標廣州。我11年買的60平房子,95萬,現在200萬。我隔壁的房子11年100平兩百萬,現在600萬。我把我的小破房租了3800,然後花了6500租了隔壁的房子,每個月多付2700就享受了差價400萬的房子。事實上,我還可以選擇每個月多付6000,享受差價800萬的房子。如果我要買下租的房子,我得最少每個月多付兩萬以上的房貸,是我現在多付的房租的10倍。有的人會說,買的房子會增值啊,租房的錢都白給了。可是,如果你不是打算賣了房子套現出國,那麼你賣房子的錢多半又是投入了下一套更好的房子,享受著房子的賬麵價值不斷升值後,背更多的銀行債務。中國的房產問題,總是容易極左或極右。多軍說永遠不會跌,空軍說馬上要崩盤。這就跟炒股票一樣,漲的時候覺得永遠不會跌,跌的時候覺得日子永遠沒完沒了。所以,股市賺錢的人。手段高技術好的人可以漲停板敢死隊,而普通小散就選好一隻股乖乖待著就好了。
同理,房產也是,如果你不是投資客,其實根本不用那麼焦慮,有能力就上車,實在買不到就力所能及範圍之內改善居住條件。國家都不讓有錢人輕易跑路了,誰又知道房產上面的錢還能不能最終套現?
還有人說戶口制度,上學問題。我好像覺著,現在明星名流的小孩都是選擇私立學校?雖然普通人沒法跟明星看齊,但是起碼反應了一個社會潮流,就是教育資源正在逐步脫離產權化配置,走向經濟化配置。你如果能支付起一年四五萬的學費的私立學校,其實並不會比一個五百萬學位房的公立學校差,甚至更好,因為家長的收入不能太低,起碼篩選掉了一批只有房而無其他的原著民。戶籍制度也是如此,北京或許很難,但其他城市並非只有房子一條路徑。我的朋友們有從廣州到上海,到深圳,到武漢,到南京的,基本都有公司的集體戶口提供。關鍵在於,如果你是個人才,自然有公司願意為了留下你而想辦法。綜上所述,我沒有那麼多大理論大格局,我只是覺得,年輕人的一輩子還很長,我們只用十年的時間,就見證了支付寶,微信,無人機,高鐵,共享經濟……的從無到有,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又有誰能知道未來會怎樣?中國的房地產像一列不知開往何處的列車,從啟動到加速到300公里只用10秒,快的讓很多人覺得趕不上。可是,列車再快也得靠站,也得加油加電加其他,沒上車的人不必恐慌,因為它不是諾亞方舟,不上就得掛;上了車的人也不必太驕傲,因為你總得下。把生活的快樂與悲哀全部建立在房子的增貶值上,不值得。只有我們一代代的人改變觀念,學會享受當下的幸福而不是傾盡上下幾代人的身家,透支未來幾十年的收入,中國這種畸形的房產現象才能緩解。現在的房價,連我這個曾經房價上漲的受益者都感到可怕了。
我有一套房子,可以賣1300萬,租9000沒人要,最後8000帶車位租掉了,還帶全套傢具。位置是某個不知道算幾線但房價一線的城市,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哪個地。你自己算下這個可怕的租售比。當然,我舉的這個例子略極端了點,越是貴的房子租售比是越低的,但便宜點的房子也不會比這個好太多。
我還記得十年前買的房子,那時候月租可以抵掉房貸,你掏個首付就可以,那時候我買房的心情是興高采烈的,因為我知道只要掏個首付,這房子就肯定是你的了,後面的房貸根本都不用管。
現在去買房,完全是賭未來上漲,否則怎麼算都很不划算。比如這種1300萬的房子,怎麼的你首付掏個一千萬,也要貸300萬吧?哪怕你就是貸300萬月供也要一萬六,離租金還差了一半。
一套這樣的房子可以直接消滅一個擁有千萬現金的小富翁。而且買完之後後面的日子還不省心,你還得惦記著每月貼八千進去。而且這1300萬的房子並不是什麼豪宅,不過一個稍微好點的三房而已,面積還沒到150平,12年也才賣300萬而已,你算算這才過了幾年?在算算,如果這房價本身不漲的話,或者哪怕一年漲幅少於一百萬,怎麼算都是虧本生意。
就這個租售比,就這個房價,再看看身邊上班的工資,是不是很有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感覺。
別說普通上班族了,就是發了點小財的人可能都很難買的起房了。
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現在有房的和無房的根本是兩個階級了。哪怕兩年前沒有這麼一輪瘋漲,沒房的上班的還看得到買房的希望,現在的房價,我真不知道那些沒房的怎麼上車了。哪怕最偏最遠的也要3萬一平,如果買個70平的,也要200萬。而且也沒新房了,二手房首付怎麼也要準備100萬。在看看這個地方的人均存款才5萬。
在回到我剛剛舉的那個例子,5年前一套位置非常好的三房不過300萬,而5年後賣1300萬。這5年老百姓收入有多少漲幅?大家心裡都有數。說房價一直都很貴一直都買不起的人,不是傻就是壞。
我認識的一些朋友中,有幾個拿了這個地方的雙百人才計劃的,不是本省的基本都走了,為啥?很簡單,完全看不到買房的希望,或者就算買的起,也不知道偏到哪裡去了。完了人家又不是本省人,幹嘛還留在這裡?就這樣的房價,居然還很多人大言不慚的說,買不起房的算什麼人才。難道人家憑本事念到博士不算人才,大字不識幾個的拆遷戶算人才?這種唯金錢論的價值觀大行其道,只怕也不是什麼好事吧?
房價上漲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多很根本的因素比如土地資源嚴重錯配,這些問題還是沒有任何改善,我也不敢輕易看空房價,但今天這個房價真的有種讓人恐高的感覺。
另外說一個好玩的,我記得十年前,網上基本都是看空的,那時任志強什麼的真是萬人唾棄。在看看現在,完全顛倒,任志強已經變成人所共知的英雄了,「買房就得聽志強」,都傳遍了大街小巷。以前網上還一堆看空派,謝國忠啊時寒冰啊曹建海啊,而且個個來頭都還挺大,那個臭名昭著的牛刀就更不用說了。現在呢?你還能在網上找到一個像樣的看空派嘛?連以前最頑強的看空派也都繳械投降了。現在網上流行的是各種炒房大神,網上要是敢發表點看空的言論,基本就是被罵的份。
-------更新的分割線-------
1,城市很多人都猜對了,上次看到一個全國城市租售比排行,這個地以1%的平均租售比榮獲冠軍。這個1%數據不知道準不準,但以我的經驗看,八九不離十。我這個例子雖然更高了點,但也沒差太多不是?
2,具體的小區,貌似還沒有人猜對,但我也大概都了解行情,很多評論的那些小區基本和我這種情況都差不多,這不也正說明我舉的例子其實是普遍情況,並非什麼極端案例。
3,1300萬不是報價,報價比這個更離譜。而是成交價。當然,現在行情冷淡,估計成交周期會長點,但行情擺在這。
4,另外還有指責我享受到房價上漲紅利,憑什麼還罵房價的。我都有點莫名其妙了。我都已經很壓著口氣了,最多算感嘆一下,這個行情,這個瘋狂勁,還有誰有勇氣敢罵房價?
突然收到很多感謝。在此和感謝的同志們說聲不客氣~~
剛賣了房子 。又把店也轉了 (有人問為啥轉店,實體店現在很不好做,雖然盈利,我因為個人原因沒什麼時間管,營業額每年都在下滑,同一商場的店換了又換,朋友的店一個接一個倒閉,我把轉店的錢資助我媽接了一家幼兒園,其餘貸的款,那些說盈利不可能轉的估計都沒開過店吧?轉店相當於你啥也不幹 拿一年多利潤 還沒有風險 當店性價比不高的時候 轉是最好的選擇。有更好的投資渠道為什麼不轉? )
關於房子,我掛的價格比本小區市場價 低了15%甚至更多(因為帶30W裝修和完美戶型)。即便如此,賣了房子也有一種搶了銀行的感覺。
我之所以這麼做。因為我覺得房價快要見頂了。我不懂經濟 我只是個做生意的。 我看到的是政策一直在把資本導向需要去庫存地區的一手房市場。 庫存去得差不多了 價格變成天價的時候 開始限購限售讓你無法套現。穩住天價,才能讓不限購的地方繼續大賣。政府好賣地還債。地方債務大,不是開玩笑(我們這村裡做海鮮生意的一群人,一個區政府下的賓館欠他們上千萬貨款十幾年了,總算還清了,我想和現在地方財務充裕有莫大關係)。[願答案中此處有表述地方稅收和地方債務的關係,知識沒了解全面 表述有誤,所以刪掉了。]雖然限購限售只有幾年,但對種韭菜來說時間充裕。縣城 郊區不限購的樓盤 徹夜排隊在搶。多少人是全家賣血為了一套房。一輩子還債為了一套房。需求快要被被榨乾了,就因為有市區漲到幾百萬的房子勵志,才讓他們搶縣城郊區的房子搶得瘋了似的。
當然見頂未必會大跌,但我認為橫盤時間會很長很長。直到經濟復甦,直到產業轉型,直到債務規模縮小到沒有風險。能否穩住,看上面手段了。
有人說政府不是萬能的,我非常贊同,但上次房價暴漲的確是政府一手主導的,控制房價上漲比控制下跌容易得多。所以它想做什麼 和它做到與否還是要分開看。再堅固的大壩也有決堤的時候。所以其實想知道房價會不會繼續漲 看上面態度就能看出來。上次房價調控,持續了4,5年。多少投機客止損離場,多少中介艱難維繼。政府現在既然決心調控,這種環境下還看多,你不是跟我黨對著幹麼? 這次暴漲比上次更猛烈,帶來的隱患更多。需要更長時間緩解。所以我上面說如果局面穩住,那會橫盤很長時間5年,甚至更久。
房價有區域性差別,但前一段時間一起暴漲過的區域將來的走勢可能是一致的。
我賣房子這段時間,所有來看房子的(本來就沒多少) 基本沒有手上握著現金的,全是換改善房的,或拿家裡的以舊換新用來結婚的。現在房價貌似很高,但感覺就在有房的人手裡流動(抱歉,有誤導,此處應為二手房),而這批人手上大多沒有現金,反而很多背著一身債。除了國企事業單位 公務員。 其他群體不僅有債,甚至工作和生意都很不穩定。
看多的可以捫心自問一下,如果不是沒地方住了,就你們當地的房價,你敢不敢咬咬牙再買一套。不敢買,就別說自己看多了。你內心深處是恐懼的。你看多,只是因為你已經持有房產,或是對房價已經絕望了而已。說到人口凈流入 土地稀缺,現在的價格,大多流入的人口一輩子都沒機會考慮買房子,所以我認為流入人口幾乎影響不到房價了。君不見,多少外來務工的住在地下室,我丈人家小區地下室全是這些租戶。他們賺幾年錢就回老家蓋房子去了。我一初中同學,他爸媽在本地呆了二十幾年了,這也要回老家蓋房子去了。就算通脹,你覺得怎麼通脹才能稀釋這房價?估計得是惡性通脹了吧。可看看這些年蔬菜水果的價格 我真沒覺得通脹有多嚴重。我是比較信會橫盤的,但假如進入下行通道,我猜測就在某些地區被限售的投機客或一些投資機構批發的房子滿出售年限的時候吧,青島地區 差不多在2018年末,2019年初。雖然不滿年限也可以掛出來賣 但風險大 不能過戶,很少有人敢買。而且據代理我房子的中介所說 本地查他們賣不滿兩年的房子查的很嚴。
純屬瞎猜的,感覺一下買了幾套 十幾套的投資客們把二手房一下放出來套現還債,總有一定可能性會影響價格。房價太複雜 影響因素甚多。
無論打不打臉,我起碼不是鍵盤俠,看空 我就賣。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和猜測,不喜隨便噴,不要帶髒字不然問候你全家
題外話
覺得知乎都是寫段子的人為什麼還要上知乎呢? 我才賣了一套房子而已,有好幾套幾十套房子的有的是。又不是北上廣 ,120平,均價還不到兩萬,我寫段子為啥不寫個漂亮點的,寫得自己這麼窮。關注房價這個問題,就是賣房前為了了解下後市走向可能性,後來看到刷出了這個問題,隨手一答,以抒胸臆房子過戶還要幾個月,屆時我的資金暫時不放任何理財,觀察一年再做打算。因為我相信全球通縮的觀點,所以不信貨幣會變廢紙。
有穩定收入,暫時不害怕通脹。將來房子漲到1000萬一平,我也不後悔。你總把現金去對標奢侈品,你肯定失落啊什麼今年首付,明年全款。你怎麼不看看大白菜今年一斤,明年還是一斤。遇到菜農瘋種的時候,可能還兩斤沒有開放的思維,怎麼找更好的投資機會
有什麼好後悔的.....搞不明白談點個人想法。
第一,從供求來看。人口沒有大增長的趨勢。儘管二胎放開,但這一輪房價上漲沒有中因為二胎的因素而漲的原因不多。同時,二胎沒那麼多,比想像中少。另一方面,城市化進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城市化程度已經很高,城鎮化速度也很快,新征地,農村土地整理後多出的土地完全能跟上城鎮化進程。供求矛盾並不非常突出。第二,政策因素。土地財政之後是否會改革?以土地出讓為地方主要收入來源的局面是否會改變?改革後,市場繁榮後,是否會變成以國地稅收入為主要來源的地方財政?18億土地紅線是否會突破?第三,投資需求。當下房價的暴漲一定有很大程度的投資成份在裡面,投資一定會套現,何時套現?套現時,會不會出現無人接盤?第四,貨幣價值。房子作為硬通貨存在已久。這是建立在貨幣貶值的基礎上的,接下來,貨幣是否會繼續貶值?第五,新技術影響。新信息技術出現以前,沒有人會料到傳統銷售會受到如此巨大的影響。接下來會不會出現影響房地產的新技術?比如在房屋建築技術上的突破,銷售上的變革,產權形式上的變化?第六,觀念的影響。新一代年輕人以後怎麼看在個人資產中占如此巨大比例的房產?這六個問題誰能搭這個便車回答一下,就可以推測一下未來房地產走勢了。
答題不多,被贊很少。能圓個心愿被贊一個嗎?手機打字很累的。我作為一個90後發表一些內心的想法,目前在上海工作兩年了,工資不高也就七八千。在上海租房子住,房租支出大概是一個月2200左右房間較小。
兩年前剛到上海的時候徐匯梅隴的房價是四萬多一點,現在已經是五萬了,但已經沒有剛來時那種驚異的感覺:反正左右都買不起,隨便他漲到十萬我買不起,反而有點看熱鬧的想法了。
現在對房子的想法嘛:上海的肯定買不起,不過現在還年輕再拼幾年再說,要是發達了就買,不過個人不是很喜歡上海,想積累幾年就離開。
至於老家不是特別想回去,我父母一直想我回家,而且說老家的房價最近也一直漲催我買,我老家沿海三四線小城市,家裡也不是鎮中心什麼的,可是門口新小區的房子也要一萬二一平了,我媽想我買這樣的房子。
對於國內三四線房價我真是不看好,一方面地廣人稀需求不多,一方面年輕人留在老家的只有一部分,這波房價如果跌下來三四線肯定是最慘的,一二線需求擺在那了不用擔心。
再說說我家情況,家裡因為門口新小區的問題,我家要拆遷做綠化地,雖然沒什麼拆遷費但是地基分了兩塊,加上奶奶家的有三塊地基,自己建房子的花費也不愁,所以我對這種商品房小區一點想法沒有。
個人目前事業還在上升期,想再上海工作兩年了積累經驗以後轉去杭州,畢竟杭州的房子更有買得起的希望,而且杭州離家也近,就算不去杭州也希望去武漢重慶這樣的二線城市生活。
最後總結一下,個人做過三四年的股票交易兩年的外匯交易,對於行情看來都是駝峰式的,沒有隻漲不跌的行情,只是這波行情周期長了
點而且,不過引用前輩一句話,漲的有多少跌的有多少。而且近期中國房價因調控處於一個橫盤階段,橫盤是我最喜歡的行情,1橫盤是我最擅長的交易策略施展的時候 2橫盤後一般都是行情反轉的時候。 橫盤時間越長後邊行情走的也就越長。
最後總結一下:純粹交易技術面來看,後面橫盤後是漲是跌誰都不知道,反正換我遇到這種大漲後的橫盤肯定死做空 。 還有就是作為90的想法,我對房子不是特別看重1.家裡有房子,實在不行回家住2.我可以租房子,而且我喜歡旅遊喜歡到處看看,有沒有房子影響不大,有最好,沒有也不在乎。
活一輩子不容易,我想多看看這個世界,我不會為了一套所謂的房子搭上我一輩子去做房奴,該瀟洒一點就得瀟洒一點。
。。。ps還有兩個月就訂婚了,我女朋友對房子也不是特別在乎。07年,15年的股票牛市,全民參與。07年遇到過瞎子問路找證券公司開戶,在大廈二樓,我拉著手送上去的;15年遇到過KTV小姐請教該買哪只股票,讓她連喝六杯,告訴她快到頂了,不如賣了換成現金,她很失望。
目前的房產牛市中,無論是朋友聚會,還是坐計程車,還是跟客戶閑聊,幾乎必然說到房子。以前小姐大都說,父親生病家裡有個弟弟上學要用錢,弟弟畢業後攢點錢回去開個服裝店。現在很簡單,「存夠錢買套房就不做了」。
大家都認為房子會永遠上漲,理由至少1024個,根本不可能下跌。
在資本市場,普通人的記憶力跟金魚一樣,很短。漲個一兩年就以為趨勢永遠不會停下來了。
經濟與市場周期上下波動。無論此刻他們朝哪個方向運動,都會有大多數人相信它們會朝這個方向永遠走下去。這樣的思想非常危險,因為它會擾亂市場,將價格推向極端,引發多數投資者難以承受的泡沫與恐慌。
——以上就是俗話說的「買漲不買跌」。
不講98年新興市場泡沫破裂後,上海都很多爛尾樓(02年我在徐家匯10樓辦公室窗戶往外看,目光所及,六個爛尾樓,03年開始復建或拆除)。海南當時幾乎爛光了。知乎大多是學生沒有經歷過。
就說03年至今這波大牛市,05-06年跌過,08-09年跌過,11-12年跌過,每次下跌都有早期業主砸售樓處的新聞,你如果真的關心房子和糧食,一定還有印象。
什麼時候就變成:中國的房價一直漲,停不下來了呢?
只要黨政穩定,從長遠看房價必然是螺旋上升,就像股票一樣,道瓊斯指數22000了,恒生指數28000了。
未來上證指數也會上20000的。
但是要多久呢?中間要經歷多少次腰斬呢?誰也不知道,很多次就對了。
美股現在歷史最高位盤旋,大樹不會長到天上去。這波大牛快10年了,連波像樣的回調都沒有,快到頭了,很嚇人。很可能會帶來大家都意想不到連鎖反應。但金魚們想必以為美股會一直漲下去,根本停不下來。
資金供給過量時,投資者要通過接受更低的收益和更低的安全邊際來爭奪交易。當人們想買某種東西時,他們以競爭性標售的形式競爭,出價越來越高。實際上,出價越高意味著回報越少。
普遍忽視風險,會產生巨大的風險。「不會出問題的」「價格不高」「總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格」「如果我不趕快行動,別人就會買下它」。這樣的說法表明風險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當投資者心理極度樂觀、市場「完美定價」時——建立在一切會永遠好下去的臆測之上——就是資本消耗的前兆。因為投資者的預測過於樂觀,不良事件時有發生,過高的價格僅在其自身重力下就有可能崩潰。 要對你周圍人們想花掉資金的迫切程度保持警惕。
中國目前房價嚴重透支未來行情。政策得當的話加上外圍配合,穩住5-6年,等整個社會經濟水平跟上來,算是成功軟著陸。
如果實在穩不住,我其實還可以給政府支一招,那就是:停牌。目前的限購限貸各種嚴苛的政策就帶有這個意思。再極端點,就是像股票市場停牌一樣——停止交易——價格永遠躺在那裡了,不會有絲毫波動。
如果經濟基本面跟不上來,甚至惡化——政府又沒好的辦法——我估計房價會從高點回調30%左右。為什麼是30%?更多的話,就虧到銀行啦。當然最高點買入的,跌去50%也是有可能了。
90年代日本跌過70%,台灣跌過一半,香港從98到03跌了60%,泰國比香港還慘……
你說上面這些都是資本主義制度,好吧:
廣州從93到03跌了十年,價格從7500跌到3800。93年的7500跟今天的75000相比,多還是少呢?那03年的3800跟今天的38000相比呢?
11年溫州的房價四萬的跌到兩萬,最高價十萬的跌倒三萬多。
房價要下跌,地方政府無能為力——那些說政府不會讓房價跌的人閉嘴吧——政府沒那個能力。
反對分子也許會說中央不會讓房價下跌的。可是老大都說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先不說中央有沒能力控盤,關鍵是沒意願啊。
財富不會憑空增加,所有人都得便宜的交易市場是不存在。
目前來看,房產市場就是所有人都得便宜啊。就跟牛市時候的股票市場一樣,所有人都賺到了錢——那到底賺的是誰的錢呢?
等到現金都進去了,槓桿也加無可加了,就是自重超出負荷要崩盤的節奏。
漲的越高跌的越狠,所以政府限購限貸防止過份上漲,都是為了保護民眾在下跌的時候不要摔死。很多人還憤憤不平,責怪攔著他發財。
從1987年福布斯開始發布世界富豪排行榜,日本人堤義明連續四年榮登世界首富位置,其後的91、92兩年世界首富也是日本人,名字叫森泰吉郎。而這幾年時間,正是日本房產泡沫崩潰前最瘋狂的時期。日本人揮舞著鈔票,買遍全球,號稱東京地產價值等於整個美國。
那麼是不是,日本人可以把東京賣掉,買回美國?真那樣的話,日本人也不用整天擔心 在地震帶上的小島會不會有一天沉沒的問題了。
知乎上有人算過北京光住宅總價值就有8萬億美元(不算商業、工業地產),如果要把賺到的錢拿出來,就要賣掉。賣給誰?誰來接盤?沒人接的起。
日本泡沫破滅以後以後,就再也沒有人登上過世界首富的位置。
前兩年的王健林、今年的許家印,都坐上過中國首富。我估計,等這波瘋狂過後,未來不會再有地產商人坐上首富位置了。
如果不交易,就是紙上財富啊。相當於股市裡那些老莊股,籌碼都在自己手裡,想拉多高拉多高,自娛自樂,就是沒人接。
假如——國內國外市場在向壞的方向形成共振,後果不堪設想。
有人會指望政府再次大放水,讓全民買單。
全民買單救房市——那誰吃虧了呢?
難道是沒房子的人為有房的人買單?
可是沒房的人本來就沒錢,怎麼買得起單呢?
所以啊,最後被收割的還是自詡為中產的那些韭菜啊。富人和窮人日子該咋過還咋過啊。
另外,房子不是古董,不會越老越值錢,只會越老越貶值。我們所說的房子產權70年,其實一般使用壽命大概30到50年差不多了。還有所謂的學區、地段,也會隨著城市中心的遷移而發生改變。因此,就算房價未來一直螺旋式上漲,不代表你的房子會跟漲。
講個真實的故事,送給那些說不買房子找不到媳婦的人:
年輕時,大家都用傳呼機的年代,每天喝酒打牌跳舞泡妞也是爽。
一天一個經濟條件並不太好的哥們兒說要去買個手機——那時候手機絕對是稀罕物,學生中我只見過學院學生會主席有拿一個。
問他為啥,他說你們都能泡到妞,我泡不到,拿個手機會容易些。另一哥們就罵他:我們連拷機都沒有的時候不是照樣泡妞?你以為拿個手機就有用?
事實證明,確實沒用。
~~~~~~~~~~~~~~~~~~
評論區很多同學問剛需怎麼辦?幾個選擇:
1.居住是剛需,擁有房產產權算不上剛需。
就像出行是剛需,擁有私人飛機不是剛需,就算對首富來說也不是,雖然馬雲馬化騰王健林許家印都有。你甚至連自行車都不必擁有,可以騎共享單車。四五十年前自行車可是結婚必備三大件之一。
就像受教育是剛需,上名校不是剛需。那些拿學區房說事的,覺得幾百萬幾千萬買學區房是為了孩子,其實我看都是因為覺得房子會漲。孩子可以讀書,房子可以升值,又可以住,一箭三雕嘛。其實私立學校不用學區房的,學費也就幾萬到幾十萬,教學水平不會比公立差。十年前,我老闆新加坡人,上海租房住,孩子送去上國際學校,學費一年十幾萬吧。
2.不認同第一條的,那就趕緊努力掙錢買房
3.因為戀愛婚嫁對方要求自己買房的,那就換個沒這要求的對象。或者不談戀愛,或談了也不結婚。
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跑個題,最近時間線上老是刷這個房價的問題。看漲,看跌得吵得不可開交。
沒意思,真沒意思。
說實話,不管看漲看跌,我就服兩種人。
一種,看跌的敢把手上所有房產全部拋售了,出去租房住的。比如 樓上的@愛吃糖白兔大奶 我真就服他。
另一種,看漲的敢借錢貸款繼續買房的。
就這兩種人。
其他人BB來BB去有啥意思?更何況好多吵得熱鬧的是估計連售樓中心都沒進去過,一份房屋買賣合同都沒簽過,手印都不知道按幾個,按哪裡的人。有意思嗎?在這裡看漲看跌扯破天了。大多數老百姓怎麼看?看熱鬧唄!
房價漲上天了,你敢把你那獨一套賣了換錢瀟洒去?有這個膽?
房價跌白菜了,你認為你終於有錢可以抄底兩套?市場經濟都這地步了,你還不擔心你下頓稀飯能不能多加個窩頭,還有心思去抄兩套白菜房子?
真有誰能預測了,那不瞎貓碰上死耗子。就是真神人,該請去中央經濟研究中心的智囊團了。
在網上誰都是專家,都能來預測下房價。君不見那麼多預測房價的經濟專家被打臉啪啪啪的,疼啊。別吹,實際行動才對。看跌的,趕緊去賣房。什麼?自己手上沒有?沒關係,你爸媽總有房子,一定要千方百計說服他們,趕緊讓他們賣咯。看漲的怎麼辦?能買趕緊買啊,借錢貸款買啊。
你問我看漲還是看跌啊?我TM還在還房貸呢。
最近幾天有幾個新聞值得關注,一是南京新發豪宅被排隊搶購,二是上海湯臣一品突破天價達34w/平。第三條新聞如圖——市區老破小賣不出去,而北京上海的房產交易二手房其實要更多的。應證了我在文章主體中的兩個結論:
1. 高端住宅市場化,愛怎麼漲怎麼漲,最好上天;2. 市區老破小賣不掉,拆遷也沒啥指望,註定要砸。關鍵詞:貨幣供應;政策導向(土地·財政、城市化、債務·風險、經濟結構、限制交易);中等收入陷阱;租售比;人 口結構;技術發展;消費觀念
一. 貨幣供應
稍微做過些分析的人都知道,2015-201717這一輪房價飛漲的最大原因是連續多年的貨幣寬鬆政策導致的。今年Z·F已經明確表示寬鬆周期結束。同時,美聯儲開始加息,美國進入縮表周期,我們這時候還超發貨幣就會導致資本外流,不然你以為外匯管制是怎麼回事(就是因為追隨李嘉誠腳步的人多了)。所以什麼貨幣超發,通貨膨脹的言論可以休矣,那是過去,不是未來。
朋友圈裡好多中介發廣告,天天說「Z·F濫發貨幣,你的錢再留著就會變成廢紙了,你看又要發出來多少多少萬億了」。想想看20年前的100塊,夠我用一年的,現在的100塊吃頓飯就沒了,挺有道理啊啊啊啊。但這一點是真錯怪Z·F了,錢還真不是想印就能印,不然就瘋狂印錢,每人發一箱,然後到美帝歐洲去買買買,每個人都穿奢侈品了。上一次濫發金圓券的主,現在還在對岸呢。
人民BI跟美元是錨定匯率的,08年搞出的4萬億是當時歐美經濟危機,國外資金湧入避險,以外來資金為基點發出來的。現在我Guo的投資收益遞減,美Guo加息周期,資本從我Guo流回美Guo,當初印出來的人民Bi是不是要註銷掉?不然就貨幣貶值啊加速資本流出,危險更大!
如果沒有外匯管制(這是個假設前提),資本大量往國外流出(別覺得不可能,Li嘉誠、Wang健林就做過這樣的事),保持匯率和消費市場穩定的方式你們覺得會是什麼?很可能的方式就是在限制流動的情況下讓資產價格直接蒸發掉一部分,也就是說300萬億的房地產資產,直接揮發掉50%,市場需求貨幣就減少了150w億。結果就是房價斷崖式下跌,資產價格快速下降,術語表達就是硬著陸。也許這有點聳人聽聞,但你別覺得不可能,連任志強都說「對於Z`F來說,房地產就是夜壺」,夜壺的屬性是什麼?就是要尿急的時候往裡尿,尿完就踢到床底下,第二天倒掉洗乾淨重來。怎麼判斷這一輪的調控政策只是尿完了踢到床底下,還是要起床倒尿了呢?那要看這一輪經濟周期是否結束,拐點是否到來。我的觀點是數量投資型經濟到頂,要起床倒尿了!(至於理由下文會提到)Z·F還是很人道的,現在通過鎖死交易穩定住資產價格,然後在這幾年搞產業產業創新升級,以產生新的投資增長點(比如人工智慧、新能源等)以吸引住這些即將外逃的資金。
二. 政策導向
A. 土·地·財·政不可持續,現在Z·F 要當房東和房東的房東。
任志強在之前的調控周期都曾說過我國房價不會跌,因為地·方·財·政來源大頭是土地出·讓金,都給他說對了!可是土地是有限的,土·地·財·政終結是遲早的事。那麼接下來Z.F會幹什麼來保證財政收入呢——收租+收稅。不然你以為「租售並舉,租售同權」在大會期間提出來是怎麼回事?Z·F當房東,以確保穩定且持續的財政收入,低價轉讓的永久租賃地塊,Z·F肯定是大股東,你所看到的開發商,不過是操盤的而已。另外構建「穩健的房地產市場」,房產稅呼之欲出。因為房產稅不僅是財政創收的工具,更是平衡財富的重要手段,至於為什麼要縮短貧富差距,後面會再扯到。
為什麼現在不全面徵收房產稅?好問題,一方面是因為政策制定時有阻力,你肯定要問阻力哪裡來,縱觀歷史上哪次改革與變法沒有既得利益搞事的。你以為那些「房``姐」「房``哥」手上幾百套房產真的是TA自己的?另一方面,徵收房產稅,房子的持有成本進一步上升,難說在短期內形成拋壓,硬著陸。
但長期看,土·地·財·政會變化為租金+稅收+土地出讓收入。因城施策,對於土地緊缺的城市,收租和收稅傾向就更嚴重。很多人會說,房產稅會轉移給租客,有這種觀點的真是so na?ve,租金根本就不是房產成本決定的,而是租客的消費能力決定的。不然租售比那麼低?能收高租金,房東們都是菩薩心腸故意收低的?笑話,還不是因為空置率高加上租客的工資收入有限。
未來勞動力的減少(租客減少),加上Z·F推出的租賃住房,這些租賃住房一般在更好的位置,一室戶的小戶型相對於炒房客的3室2廳來說更適宜打工者居住,更重要的是租售同權的複雜手續在Z·F主導的租賃住房裡更容易解決,你還覺得你的房子能租出高價?可以預見二手房的租售比會進一步下降,能不能收到房租都是問題,還想著轉移稅負成本……too young!
B. 城市化進程會放緩
「中等收入陷阱」這個話題可真不是蓋的。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很符合我Guo現在國情。隨著十幾年的快速增長,勞動力成本也迅速上升,製造業面臨發達國家的技術碾壓及貧窮國家的低人力成本的絞殺。越來越多的低端製造業在往東南亞國家轉移,你現在是不是能看到越來越多的made in Vietnam了?未來幾年可能會更加明顯。
隨著下一輪技術革命的到來(人工智慧),發達國家的領先優勢會進一步擴大,千萬別覺得我們有高鐵、共享單車、在線支付、外賣快遞就技術領先了。就拿晶元的核心技術來講,絕大部分都是美國和日本的。前陣子看到連我Guo都可以餃子工廠無人化,以後這樣完全自動化的工廠會大量出現在發達國家,因為可以不考慮人力成本。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的失業。這雖然有點杞人憂天,但肯定是Z·F會考慮的問題,研究一下墨西哥、巴西、馬來西亞等國家的經濟發展歷史就會發現,大部分國家都還陷在「中等收入陷阱「里,而且他們都經歷過像我們一樣的飛速發展時期,飛速發展過的並不只有我們國家。
好多人把上海房價對標美國紐約、日本東京、中國香港……其實我國在發展層次,收入水平上,更應該對標的是墨西哥城、巴西的聖保羅、里約熱內盧、馬來西亞、莫斯科。你說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難道他們國家的人就不認為這些城市是國際大都市了?別說我Guo目前的發展水平難以對標日本、美國,就是能夠追一下台灣和韓國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就算順利挺過了中等收入陷阱。看看這些國家及地區最大城市的房價,所以你說上海房產有沒有泡沫?有,而且大了去了!
那你肯定要問這跟城市化進程有什麼關係?巴西的大城市有啥?貧民窟!城市化+大量失業帶來的就是貧民窟,然後就是治安環境惡化,那麼誰還來投資呢?進一步會造成投資環境的惡化,形成惡性循環。這才是政策制定者考慮的問題,才不是一小撮炒房客的死活。製造業萎縮後,需要農村來消化大量失業人口,所以下一步,新農村建設肯定會提上日程。By the way,現在城市化水平已經不低了2016年已經達到56.1%,2017年更高(數據我沒找到就不瞎BB了)。
中等收入陷阱還有什麼?就是貧富差距!會造成什麼後果?仇富、犯罪、投資環境惡化、ZQ不穩定,難道你想看到無·產·階·級再來一次打·土·豪,分·田·地?所以稅·收·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肯定是即將到來的,房產稅必然會來!
C. 轉移·債·務·風·險。
前陣子爆出來Wang健林欠銀行2k億,然後知乎上炸群說「哇塞,他欠那麼多錢」。其實開發商都是借錢來進行開發的,拿房子和地抵押。地·方·Z·F要搞基建,修高速,修高鐵,修地鐵,也需要向銀行借錢。前面說過了,地方Z·F的財政收入大頭是土地·出讓金,就靠這來還錢。(其實銀行資產及債務很複雜,我這麼扯也只是為了簡單地說房地產這塊的事。)地·方Z·F還好,但是沒人買房開發商會破產、會跑路,銀·行拍賣抵押物也補不了壞賬,壞·賬如果太多了,多到老·百·姓覺得銀行有可能取不出錢來,就會去擠兌,這就是債·務·風·險導致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現在想想看2014年的行情是不是就面臨這種狀況?(我現在是菜鳥,那時候充其量只能是受精卵連蛋都不算,不然就登上人生巔峰了,可見學習宏觀經濟還是很重要的)。Z·F·怕就怕這個,才不怕你炒房客搞事呢。
怎麼樣能轉移債·務·風·險呢?讓房子漲價!我Guo人是越漲越買,於是15年開始政·策上低首付低利率讓大家買房,媒體上天天造地·王。加之這一波確實是中·國·人口適婚年齡群體(剛需啊)的高峰,於是炒房的,恐慌舉債上車的(剛需啊)全部殺進來了,房價不高才怪。大家想想看,這時候銀·行的債務會有什麼變化?開發商去了庫存(能還上錢了),Z·F·賣了更高價的地也能還上錢了。是不是債·務就不見了?才沒有呢,債·務轉移到買房的人頭上了。消費者把儲蓄(全家人的儲蓄)拿出來加上貸款(債務)買了高價房,對銀行的好處就是,首先儲蓄減少了不用擔心擠兌了,其次是債務在普·通·老·百·姓頭上風險比在開發商頭上要低得多,為啥呢?因為開發商能夠破產清算,個人不會!舉個例子哈,你在上海的房子價值600w,首付200w,欠銀行400w。假設地產泡沫破裂資產價格減半(這時候會伴隨大量失業),失業的你沒有了收入,斷了供,銀行拍賣你的房子(300w),你還欠銀行100w是不是就不用還了?想得美,還得還!否則徵信系統會讓你永遠不能擁有存款,不能坐車,不能開公司……永遠不能翻身!東京地產泡沫破裂後,好多人露宿街頭還在還著房貸。這麼一想,老·百·姓·是最理想的債務風險轉移對象。
從哪些現象去看這個事情呢?首先 這一波漲完後,Z··F當然還需要有地王,因為Z··F需要收入,而且這很可能就是最後一賺了,但是拍地的要求嚴格多了,小開發商很多即使有錢也拿不到地,因為他們不是理想的債務風險轉移對象,很可能破產清算,造成壞賬。而玩得聰明的開發商,就已經不會拿地了,比如萬科、潘石屹等(萬科今年初公開縮減薪金變相裁員,別問我為什麼知道的,反正不是猜的)。
D.改善經濟結構——投資主導型轉向消費主導型
其實改善經濟結構才是Z··F的中長期目標。用我三腳貓的宏觀經濟學知識簡單解釋下中國的投資主導型的經濟模式為啥到頭了(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正,我也是在學習階段)。我Guo改革開放之初,一窮二白,生產什麼都有人要,生產力低下,投資什麼都能擴大經濟效益,所以就是世界factory。但是投資是邊際效益遞減的,說個徐小年說過的例子(我稍微改版了一下),一個農民用牛耕田可以收穫1000kg 稻穀。給他投資一台拖拉機,他能收穫10000kg,如果給他投2台拖拉機,他只能產出15000kg而不是20000kg。投3台,4台……10台呢?投資收益比例逐漸遞減。收穫30000kg的時候,稻穀就賣不出去了,為啥呢?因為市場只需要25000kg的稻穀,你生產了30000kg 那你就得降價,收益就降低。再往下投,就是我們見過的資本主義世界的生產過剩。你以為特色xxxx就沒有這種問題?別逗了,你以為現在的供給側改革是怎麼回事?去產能是怎麼回事?
現在看起來,我Guo的投資型經濟是到頭了,邊際效益遞減已經特別明顯了,這也是為啥投資總是脫實向虛的原因,因為投資實業邊際收益遞減不說,生產的東西還賣不出去,賣不出高價。投資辦工廠又累又苦逼,還不如買房翻漲的收益,你說誰還辦廠?那你肯定說這跟房價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了,改善經濟結構是Z·F的最大目標,投資端已經見頂,現在就要改善消費端。可是房價這麼高消滅了大量消費群體的儲蓄不說,還限制了他們未來的消費能力(房貸不是錢啊)。所以接下來Z·F的措施是:高端住宅市場化,你愛怎麼漲就怎麼漲(反正數量不多),最好上天,徹底斷絕中產的買房想法,讓他們把錢拿出來消費(階級固化就開始了)。同時Z·F會主導租賃地產和安居地產,得讓這些中產有穩定的住宅,不然民怨沸騰啊。
當然除了對房地產的調控以外,Z·F不是還提倡萬眾創新嘛,搞高端製造,因為生產10000台蘋果手機和生產10000台小米手機的收益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才有消費升級的概念。可惜80後90後這一波勞動力的平均教育水平太低了,韓國能夠順利走過「中等收入陷進」很重要一個原因是他們當時的主流勞動力90%以上都接受過高中教育。我們這一波有多少在工廠上班的勞動力不是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的?你再看看00後的平均教育水平就很高了,這些有點扯遠了,但是我Guo經濟真正要快速轉型……呵呵,靠00後了。
E. 政策更支持新房
這個邏輯很簡單,現在限購的情況下,需求端大量減少,二手房和新房,Z··F在政策上肯定是支持新房,因為地產商有債務風險啊,有限的需求肯定希望先去給開發商去庫存,Z·F限制新房價格,導致新舊房價格倒掛,新房價格竟然跟二手房差不多,傻子才會去買二手房。那你肯定要說,二手房交易怎麼樣限制呢?稅收、貸款……殺招是最近新出來的限售。「房住不炒」說著玩的?二手房交易受限,炒房客還玩個屁啊,社會遊資就會止步或者抽離。要知道2015、2016、2017 年的房產交易里有接近一半是炒房資金(數據來源wind),是不是細思極恐,其實現在的限制政策也阻止了房價暴跌,炒房客們如果手上的房子質量很好,那還有救,要是品質一般就活該了。
那你要說房價真跌了,老·百·姓會鬧事啊。切,怕你炒房客鬧事?當初你們也是賺了錢的啊,現在只不過吐回來而已。你肯定要說,你們這些屌絲喊空房價,不就是為了跌下來自己去買么,這樣就跌不下來了!哎,你還真說錯了,越跌越沒有人買!
三. 人口結構
網上隨便搜一下我Guo歷年新出生人口數據就會發現,60-70年代,80-90年代是兩個人口高峰。隨後逐年減少,90後只有80後的80%,00後更少(出生率很輕易就能查到)。這一波房價的上漲,因為很多是恐慌性買盤(害怕上不了車)已經消耗了絕大部分的需求,80-90一代的人的住房擁有率是70%,而多方常對標的日本和美國是30-40%(數據是知乎上來的,也不知道靠不靠譜),這個數據即使不精準,但推導出購房需求被大部分消耗也是沒問題的,這時候還炒房,你指望誰來接盤?90後,00後新生人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大量減少。而且真要00後來接盤的話,他們的父輩是房產市場化的第一波受益者,家家都有房產,有的還不止一套,你讓他去接你的盤?除非你的房子真的好到不行,比如在花果山腳下的超級智能化住宅。
以上,現階段需求被大量消耗,未來需求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那投資還投什麼?
四. 技術發展
投資投的是什麼?是未來!既然投的是未來,那就不能不考慮未來的情況及趨勢。隨著互聯網技術及高速交通技術的發展,CBD就會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我就問,現在你還會買商鋪嗎?天天接到什麼市中心商鋪的推銷電話你有想買的衝動嗎?這點馬雲爸爸是牛逼的,記得第一年雙十一大火的時候,他說他的目標是要消滅我Guo的高房價,還被好多人恥笑,現在再往後幾年看看,隨著勞動力平均素質提高,homeoffice、個體及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分散化辦公會越來越流行。CBD的功能,以後或許就不會那麼明顯了。而且技術是爆炸式密集發展的,第四次技術革命很明顯就是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谷歌已經可以讓計算機自學了),緊接著各種無人駕駛技術、智能交互技術會密集出現,那時候,還用得著擠地鐵到市中心的CBD,打卡進辦公室,對著電腦聽老闆瞎BB么?別覺得這是超級未來的事,技術進步的速度是指數級的,你看手機的變化,才幾年功夫?
那個時候房產有兩個地方比較值錢,一個是自然條件特別好的,比如花果山腳下、瑤池邊上,因為要居住品質,而且開發有限。還有一個就是上層階級集中的富人社區。CBD最終可能會演化成富人社區么?who knows,都是寫字樓居住品質談不上,很可能富人就會集中到自然環境好的地方,畢竟他們有資源優勢。CBD都不重要了,那一環二環三環還有意義么?因為圓心都沒了……市中心的老破小還想賣個高價,別做夢了,都是高價,改善型剛需買房總會考慮下居住品質吧!等著拆遷?也是妄想,人民廣場那邊的平房如果近幾年不拆的話,也許以後就要作為古董來讓人瞻仰了,永遠也不會拆,不是因為拆遷成本高,而是因為沒必要。
這應該會過幾年才會發生,但我肯定看得到,也樂意見到。
五. 消費觀念的變化
我們這代人都是儲蓄型的,我爸媽包括我自己都很典型,喜歡存錢。但你看看95後那一代,試想校園貸要是出現在我們讀書時候的校園會不會有市場?可能會有,但絕不像現在這麼大行其道,我們那時候有100塊錢,想的是花80塊,存20塊。現在的小朋友有1000塊,想的是再借1000塊,花2000塊。這個雖然短期內說明不了什麼問題,長期看等他們成長為購房主力的時候還會不會像我們這樣犧牲掉青春時光,拚命工作存錢為高房價買單?肯定不會!他們的生活重心絕對不會再是房子和車子,而是人生體驗與自我生活價值,這是消費觀念與生活觀念的整體變化。每一次技術變革帶來的物質豐富都會緊隨著文化哲學的發展和變化,你可以說我看的太長遠了,但是我覺得這就是可預期的將來,而投資投什麼?不就是未來么!房地產又是流動周期特別長的資產,現在還限售,別覺得紙面上的富貴就是你的。
每個時代總有每個時代的年輕人的壓力,我們父輩那時候結婚,縫紉機、自行車、手錶也挺讓他們焦慮的,我們這代人就是房子、車子。未來的孩子們絕不會為了房子耗盡青春的,炒房時代已經終結。他們的時代可能是為了購買一個智能的電子管家而殫精竭慮,有錢的買谷歌的,錢少的買科大訊飛的,買不了的就沒人愛結不了婚……
綜上所述,從投資角度上講,房子沒前途!
- 經濟發展是逃不開周期規律的,即使是特色xxzhuyi市場經濟。而Z··F政策制定都是圍繞周期規律來展開的,Party ZQ的穩定,社會秩序的穩定才是第一需求,而不是簡單的「房價跌了,大家會鬧事」。這個周期也許時間尺度上比較長,但是肯定是有的!我覺得周期拐點就在17-18年(我就圖個嘴炮)。
- 我Guo目前應該是滯脹期(投資和增發貨幣失效),這時候再增發貨幣已經起不到刺激經濟的作用而且會造成資本大量外流,美聯儲還在加息,央行也會跟著加息的(利率上浮只是開始)。接下來就進入通縮周期,現金為王,以後誰還跟你講錢會變廢紙,就呵呵他!
- 跟著Party的步伐走准沒錯,讓你買你就買,讓你別炒就不炒。跟Party對著干會有什麼好下場?
- 投資的投的是未來,多想想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科技、文化……
那麼接下來關於房價會發生什麼?
- 每次限購會壓制短期需求,導致政策鬆綁之後的下一波上漲。這個這次也可能會發生,但是肯定是迴光返照,隨之而來的就是洪水滔天(因為後續需求不足啦)。手上多套房的,可以趁這時候出手。優先層級還是新房>優質二手房>一般二手房,老破小註定要砸手上的,存錢好好裝修吧!
- 調控期期內橫盤或連續陰跌,只要不漲,開發商和炒房客捂盤的現金流就是負的(因為租金是補不了貸款的,好多連租金都沒有大量空置),開發商和炒房客的資金現在還扛得住,等時間一長流動資金枯竭,就得破產、跑路、哭!然後拍賣抵押資產,那時候政策還不鬆綁,就會有明顯的跌幅。還有一種方式擠泡沫,就是鎖死房地產交易,不允許資金流入,房產價格橫盤,但是通過長期的通貨膨脹來擠掉泡沫,看似現在的定向降准就有這個苗頭,但是這種操作方式難度是極大的,因為美聯儲加息周期內,通縮周期到來的情況下還怎麼通脹?只能是高新技術快速發展,投資有去向才有可能。
PS: 我既不是經濟學者,也不是房地產行業從業者。所以我的分析和觀點肯定有不嚴謹的地方,歡迎各位指導斧正,大家一起討論。
大家的評論我會盡量做出回復。但有些評論我連仔細看都覺得是在浪費時間,就算了。另外,我的觀點是炒房沒有機會了。但如果你要買房,錢夠了就去買,購買的時候更多關注居住需求,跟買車的心態是一樣的。特別是有點錢但是買不起一線的朋友,千萬別聽人忽悠跑去三四線做投資,除非你住過去,不然肯定套個你十年八年沒話說。
對比下香港就知道了。大陸住房問題跟香港一模一樣的問題。
香港住房問題有幾個特點:
- 房價奇高,摺合10萬人民幣/平方
- 香港土地開發率只有25%,對比之下深圳土地開發率50%,香港雖然有大量可開發土地,但是地權在香港政府手裡,香港政府每年供地極為有限,都天價落入幾大開發商手裡,開發商只要拿到地就可以獲得暴利,導致房價奇高
- 香港以環境保護的名義來解釋為何不大量供應土地,改善市民居住條件
- 普通市民終其一生才能還完住房貸款,實際上只是地產商和香港政府的債務奴隸
所以如何你問房價如何那麼高,無非就是兩點:1、限制住宅土地供應 2、不允許土地自由買賣,不允許興建私宅,土地全部由地產商壟斷建造住宅供應。
我們拿北京和香港對比下:
1、房價奇高,均價5萬+
2、北京土地開發率僅為12%左右,僅為香港的一半,北京土地供應自2004年之後就大幅度下降
3、北京還有其他城市,解釋不供應土地的原因是「耕地保護」
4、普通市民必須把父母輩幾十年的積蓄,加上自己未來幾十年的勞動收入才能獲得住宅,實際上也是債務奴隸。
所以,中國作為世界土地最廣袤的國家,住房只要允許土地自由交易,自由建設,房子根本值不了那麼多錢,大部分人住獨立屋(別墅)都沒有問題,但是中國的房子到底值多錢,普通市民是完全沒有發言權的,是當局說了算。
所以,回答中國房價的問題,這完全是一個政治問題,而不是經濟問題,在我看來,香港就是中國房價的未來,中國的房價只有在這種情形下,才可能下降:
1、維持10~15年的高峰,直到2030年中國實體經濟由於勞動力短缺崩潰的時候,房價隨之崩潰;
2、由於實體經濟被房價吸幹了資金,失去流動性,導致實體經濟崩潰,房價隨之崩潰。
總而言之,只有實體經濟崩潰的情況下,政府完全對經濟失去控制的時候,房價才會崩潰。
另一方面,當局為了實體經濟考慮,可能會控制房價,回吐一部分資金到實體經濟,但是不會太多,像香港一樣,讓實體經濟始終成為房價經濟體的輸血器,房價維持下一個較高的價位,普通市民成為終身的債務奴隸。
所以,你要清醒一點,當局根本不希望房價下跌,當局期望的就是我說的後一種局面。房價不是市場經濟,當局有決定權。你仔細想想誰能代表普通人民的利益?你就知道房價的走向了,你就明白我說的是什麼了。
記住,看人,不要看他嘴裡說什麼,要看他屁股坐在什麼位置。我們對比下蘇聯時期,人家也是社會主義國家,70年代蘇聯工人直接免費分配住房,住宅開支僅占收入的5%。以中國現在強大的基建能力,解決住房問題輕而易舉,只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沒有意願罷了。
日本鹿屋市的聯排住宅
====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我的公號:奧秘探索(aomitansuo)
下降?下降這方面……下降是不可能下降的,這輩子不可能下降的,一帶一路又不會做,只有靠平穩房價才能維持(政府)財政收入這個樣子……房子漲價的感覺就和過年一樣,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半夜也要看房地產新聞,房子漲了時候的心情,比過年什麼的好多了。工作的時候很無聊,賺的錢少加班又多。進了炒房團以後發現裡面個個都是人才,不幹活又能賺好多好多錢,又不要看老闆臉色,超喜歡干這個的……
房價會不會跌是真的不知道,一個政策就可以把臉打腫。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作為國內投資和保值的一大標的,其本身正在被逐漸限制流動性和投機性,屬性上的確不再是最佳的投資/投機品。
樓上有一個點贊較多的提出了6個問題,這裡就順著思路答下去。
對於這個問題,單看漲或跌都會有片面的地方,我們不妨把兩者融在一起對比著看。
一、人口因素
看跌:
1.計劃生育導致中國人口增長急速下滑,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即使放開二胎政策很多人還是不願意生孩子。80後2.28億,90後1.74億,到00後就只有1.46億了。人口變少,需求變少,房子建了沒人買。
2.國家計生委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總人口會出現負增長,也就是說會有很多老人留下的房子沒人繼承,留下的房子越來越多,需求的人越來越少,供遠大於求,出現大量空城,租不出去也賣不出去。
看漲:
1.中國城鎮化遠不夠,發達國家的城鎮化平均在85%以上,而中國的城鎮率只有57.35%,想達到或超越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中國還有至少20年的路要走,發展空間還很大。
2.國家去年下發任務,有1個億非城市戶口轉化為城市戶口的指標。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必須有大量人進城,而進城的人戶口變為城市戶口後就沒有辦法回農村了,需要在城市裡買房,從而帶動城市房地產交易。
3.不管是老城區的改造還是新城區的開發,都需要人這一因素的加入。而驅動人到新城區或者離開改造區,都需要錢來解決,拿到錢的人大多都會想辦法買房子。
二、國家調控
看跌:
1.我們國家,大家都懂得,全看ZF是不是真的想管。調控絕對能管得住房價,比如北京房價連跌3個月,比如近日傳出的北京房價下跌2萬。
2.租售同權、共有產權房、只租不賣、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房源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在變相削弱房子的金融屬性,削弱房子的內在價值。
3.三四線城市房價是在飛漲,這波去庫存風過去,想再像現在這樣瘋長簡直比登天還難。
4.即將出台的房產稅,對未來漲價無疑又是致命一擊,加之限賣政策,5年內房子套不了現,誰還敢在本就不明朗的市場下購房。
看漲:
1.房地產是支柱型產業,與民生息息相關,民生又與社會穩定息息相關,如果突然大跌,社會動蕩可想而知。
2.地方政府靠什麼掙錢?賣地!所以,於地方政府而言,沒有打壓房價的動力。除非地方財政的到很好的解決,否則想通過地方政府打壓房價太難了。
3.調控短期內能抑制房價的增長,但是限購一旦放開,長期壓制的需求定會如洪水般爆發,房價將會比彈簧反彈還要瘋狂的增長。
4.樓市不景氣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在我們如今國際地位如此微妙的時刻,ZF不會眼睜睜看著這種事情發生。所以,一直房價只能穩,可以小跌,可以小漲,絕對不能大漲民生怨聲載道,更不能大跌危乎社會穩定。
三、土地供給
看跌:
1.中國人口密度143/平方公里,城鎮人均居住面積36.6平方米,宜居面積60%以上,這些數據還不足以證明中國不缺地?
2.國家普及城鎮化以來,就給我們釋放了一個信號,未來人口都會流向大城市,那剩下的農村、三四線城市房子沒人買,也賣不出去。
3.大城市的土地不可能永遠漲,很多地方都限價賣地,北京的限價8萬紅線,還有8月23號上海的的4塊租賃用地,都是黃金地段,樓麵價卻只有5000,這還不能說明問題?
4.土地政策正在改變,「輕租重售」將要被顛覆。尤其以深圳為主,明確表示未來五年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積不少於總面積的60%。
看漲:
1.一直在說中國地大物博,拜託,看看我國有多少人口再來說這個話好么。我國人均居住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數的三分之一,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大居住面積是長期以來的需求,而目前開發的遠遠不夠。
2.國家發話,要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不能動,所以農村用地擴建為城市用地的一定有個限額,但是城市建設不能停,需求也沒停,城市土地就會越來越稀缺,供小於求,房價還會降?
3.土地的供給是由國家控制的,每年讓出多少地也是ZF說了算,在這個過程中國家不可能一次性讓出很多地入市,不然很大可能造成房價崩盤,那又回到老問題,崩盤影響民生,造成社會不穩定,ZF才不願意看到一片混亂的局面。
四、貸款利率
看跌:
1.美聯加息周期到19年下半年,我過如今的國際地位,鐵定跟。而跟的結果就是利率上升,從而購房者負擔進一步加大,需求會因此擱置,從而房價下跌。
2.目前M2增速連續7個月下滑,6月份甚至首跌破10%,通過買房來抵禦通貨膨脹這一會說法自然站不住腳跟了。這個趨勢下去,2018年如果把錢放在自己手裡怎麼說都比放在樓市裡5年里提不出來要保險,所以更不會有人繼續買房,導致房子賣不出去,房價只能空置。
看漲:
1.加息唱得雖凶,回過頭來看房貸利率,依然是20年來最低的。哪怕我們再上調到30%,房貸利率也只有6.37%,就問怕什麼!
2.以基建為主的投資,08年的4萬億利潤早就變為日常,況且當年數據說明買房依舊是防止存款縮水的最佳選擇。
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們得微信公眾號:諸葛找房
重點是看城市人口吸附能力,簡單說春節比平時更熱鬧的城市房價基本都到頂了。
今年3月的時候 在公司和同事聊天 聊起房價 瞬間買房的和沒買房的就對立起來了 買房的認為一定不會跌 沒買房的認為一定會跌 前後不超過5秒 大家說說笑笑的同事就分裂成兩個階級 兩個對立面
從那以後 我才知道 階級是真的存在 階級利益也是真的存在也很具體你為什麼不問中國人民的工資要這幅鳥樣到什麼時候是個頭,
還會漲嗎?
不是發財的都是大亨,
是特么屁民被剝削慘了。
國進民退的道理不好多說,
你們自己去細細品味一下這局名言:
中國啊,等等你的人民。
是什麼意思吧。
怎麼就想不明白呢……
光房價跌,你除了能住上更好的房子以外,生活水平有實際提升嗎?
沒有的事嘛。
該沒錢吃不入味的料理還是沒錢吃不入味的料理,
該沒錢開豪車還是沒錢開豪車,
該沒錢去迪斯尼還是沒錢去迪斯尼,
我們要吃香的喝辣的玩爽的,得靠什麼?
靠房價跌買房?怕是你腦門被水泡發霉了,naive啊!
得靠漲工資!
--------------------------------------------------------
有很多人搞不明白說人人都漲工資就是通脹……
你們到底是怎麼理解漲工資的啊?
你工資漲了,資本家又沒漲……
理想化的情況下,的確是通脹啊,但這個通脹是稀釋資本家財富的通脹啊……
你們不要把你們看到的資本家財富暴漲人民工資不漲的通脹來理解前者啊……
雖然字面上都是通脹……
其實買了房的,比沒買房的,更關心房價的漲跌,畢竟是投入了真金白銀的。
買了房的,主觀客觀都必須看漲。觀點無礙乎房價一跌,老百姓就要鬧事,中國經濟就要崩盤,現在買不起房的就要失業,那就更買不起房。還有就是房子捆綁了教育,醫療等等東西這類的說辭。
工人下崗潮那會兒,多少人沒了收入,吃飯都成問題,沒槍沒炮的,赤手空拳能鬧出多大事。頂多拉個橫幅,打砸個售樓大廳,聚眾上個訪,最狠不過跳個樓。白紙黑字的合同,房價漲的時候,開發商也沒跟你要上漲的收益,憑什麼跌了就要還你錢。
全世界各國都出現過經濟危機,中國也出現過,憑什麼到了這會兒,中國經濟就不能出問題。股市要崩,國家隊出手也照樣熔斷,樓市要崩,老天爺也救不了。不破不立,房價崩了,大不了一切從頭來過。
如果房價崩了,導致失業,那就回老家種田,不需要買房了。如果還有工作,那就先租房,合理房價下,想買套房比現在容易。
房子的確捆綁了醫療,教育等等的附加東西,所以一二城市就應該比三四線貴,好學校的學區房也應該更貴。這個貴是相對的,也是合理的。但是從絕對值上說,看租售比,這個絕對值的貴,已經超出了合理的範圍。這麼貴沒天理。看現在的架勢(摸索共有產權、公租房、包括水分挺大的租售同權概念),其實就是準備在房價上搞雙軌制。
1、房價只是個數字,漲得高未必能炒得愉快。2016年前三個季度的信貸數據一公布,明眼人都知道房產交易量肯定會大幅下滑,俗稱商品房流通性降低,各地調控加碼以後、網上給取得名字叫「鎖盤」,這個反應夠遲鈍的了。
2、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只是房價很高,可是手裡的貨不夠靚、未必能有很多人求著買。同時收款流程也會變得異常麻煩。我一直不喜歡鎖盤這個說法,確切說是鎖定價格。限購本身就是鎖定房價,越嚴厲的限購越能維持房價,頂多剛出台政策的時候萎靡一下下。
3、但是這一輪房價暴漲,國家的調控來得非常及時(這點肯定有人不同意,但並非本回答的重點所以不解釋)。然而多地調控升級以後,房價居然繼續在今年一季度往上竄了一個價位。尤其是北京上海這倆一線城市,均價已經這麼高、還能漲,漲得我都怕怕的好想把房子賣掉。
4、直到3.17北京再次調控升級,開始限貸,這才把瘋牛拉住。這也印證了一直一來的猜測:此輪房價上漲主要推動力是新加碼的槓桿資金,而非前幾年居民積累的儲蓄。
任何告訴你房價崩盤不會影響經濟的,都是窮瘋了胡言亂語。
5、所以老大哥很快拍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6、可惜暫時並無妥善方法能定義什麼叫「住」,什麼叫「炒」,什麼又叫「固定資產投資」。有的地方開始玩幾年內限制賣,這個雖然很露骨、但就明白告訴市場,在某些時候是打算剝離住宅的交易屬性的。也就是說,你買它的時候叫商品房,可是中間有那麼幾年它不能交易了、不算商品房,到期以後若無追加政策、那它又變回可以交易的商品房了。
7、而國家正在摸索一些長效機制,有消息說打算借鑒德國模式和新加坡模式。又比如前段時間很火的概念:共有產權房。
8、共有產權房的精髓其實就是跟政府合股買房,各佔一部分產權,通過這樣降低購房者付出的總價。條件就是此房不能出售,除非先按彼時的差價把政府那部分產權給填上。
9、之前任志強有個內部演講,裡面說了商品房修得不夠的問題。這話得正確理解,總量上看商品房確實不夠,因此引起搶購、也容易被囤積居奇,沒有很好滿足社會的需求。但是整個市場在取消福利分房以後只能通過購買一手或者二手的商品房(少部分依然保留的福利分房、集資房除外)來滿足住房需求,沒有別的路可走,這才導致房價問題怨聲載道。所以只提商品房不夠,就說它還沒有什麼泡沫,而故意忽略其他獲取住房的渠道,是偏頗的。
10、土地財政之類的話題扯得太多,不懂裝懂的人也多,比較無聊,今天不打算說。
11、大家是否想過,一旦長效機制摸索完畢開始運轉,那意味著什麼?各人玩各人的。不同的人買不同的房子,甲吃蘿蔔、乙吃白菜。
12、顯而易見的道理,社會上某些資源始終有限的情況下,追捧得人越多、它需要人付出的代價就越大。不管是優質的住宅、教育資源、還是醫療條件。所以即使成功地掰成雙軌制,也很難真正「同權」,便宜的房子只不過滿足一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罷了。其實也就類似香港那種「上車盤」,可能還不如。但最起碼「居者有其屋」這點還是蠻容易做到。
寫到這裡我覺得已經回答完了。可能還是有人問「房價會跌嗎?還是會一直漲嗎?」。我的答案是「各人玩各人的」。
賭5毛,2020年見頂。
房價是個信心的問題,你沒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那點鋼筋水泥值1000萬」這個問題?越來越多的人懷疑「學區房給孩子帶來的價值真的值幾百萬」?(畢竟某些大學拿錢是有渠道買上去的)。
當人們開始反思這個東西的價值的時候,它的泡沫就會見頂了。倘若是像「雞缸杯」這種玩意兒還確實存在稀缺性,但是樓房這東西,也沒什麼幾千年凝結出來的價值。
這個節點已經到了,以前說「一個月賺一平米」,現在都快是「一年賺一平米」了,還不夠荒唐?
到頭來,錢也未必靠得住,房子也未必靠得住。無論是什麼,到底是政府的一種承諾,這種承諾的兌現,需要社會的共識。
男人的甜言蜜語,到頭來兌現的有多少?能一直兌現下去嗎?換成是全國人民一起許下的承諾,這種承諾又能堅持多久?
人都是會變的,一群人難道就不會變?
到頭來還是自己,到頭來人生而孤獨。
降不到哪裡去。
問題是,每年增發這麼多錢,
價格不漲,就已經是跌了。
在有關房價的話題下面,往往總是屁股決定腦袋,買了房的唱多,沒買房的唱空。
從來沒有參與過房市話題,今天忍不住要【兩學一做】一回了。
首先吐個槽,在很多唱空的觀點中,總有人拿東京房價當論據,拿日本經濟停滯之前的東京房價來類比預言當前中國的一線城市房價。甚至很多空軍大言不慚的說東京房價是多軍的論據,搞笑,哪個多軍用東京房價做過論據的?
因為日本政治經濟跟中國根本不能類比。
首先東京房價從快速增長到長期停滯,體現的是日本整體經濟的不景氣,日本名義GDP從1992年以來,實際GDP從1980年以來,就陷入了幾乎停滯甚至衰退的情況。日本經濟從「失去的十年」到「失去的二十年」,只在90年代一度稍微轉好了幾年,跟中國總體的經濟形勢是不能比的。沒有大的經濟環境支撐,日本房價當然不能維持增長。
其次中國是主權獨立的大國,而日本本質上是個政治上不健全,受制於美國的非正常國家(日本右翼政黨的口號就是「國家正常化」),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既有內因,也有《廣場協議》類的外因,甚至還有中國經濟崛起的外因。美國要你日元升值就升值,匯率瞬間翻倍,想剃你的羊毛抓過來就剃。可美國叫嚷人民幣低估了多少年,私底下兩國討價還價、利益博弈交換了多少,人民幣匯率可以繼續保持基本穩定或者小幅的升值。美國何嘗不想像當年對待日本那樣拿中國來剃一次羊毛好讓自己度過經濟危機的寒冬,但問題是無論中國的政治軍事地位還是經濟體量,都不允許美國像對待日本那樣輕易拿中國剃羊毛。
再其次,還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優越性體現。日本在泡沫經濟初期,不是沒有政治家看到了隱患,不是沒有仁人志士發現了問題。日本也有很多政治家早年主張收緊以讓經濟泡沫軟著陸,但是短視的民眾決定了選票,更重要的是逐利的財團控制著政黨和政治人物,財團和選票不讓你收緊,哪個政治家有魄力有能力收緊呢?反觀現在中國,強硬的樓市限購和匯市管控,這種強有力的手段根本上講,是中國的政治體制能夠做到從長遠的角度籌劃發展,也具備獨立和權威的中央政府執行力。
馬上就要召開19大了,這是中國每隔5年最重要的一次政治生活,但恐怕很多人連5年前上一次18大的精神都還沒學習。(敲黑板)今天我來給18大報告劃個重點。
在18大報告中,在總結前五年工作之後,在展望未來發展,明確目標的部分,對於未來發展做出了很多規劃,但是全部都是方向性的,沒有具體的指標,唯獨只有一個目標是有明確的數據指標的,就是【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這句話放到房市中的意思就是,房價還是要保持緩慢上升,然後用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去把房價上漲的幅度消化掉。如果不出大的問題,中央會按照這個政策去進行宏觀調控。
回到本問題上來,目前一些靠譜的機構對下一步房市的預測,主要還是關注本月18號召開的19大,尤其是近一個階段政府限購,強力扼制房價上漲,房價處於一個被人為壓制的階段。那麼19大報告中對於房市是繼續進行強力扼制,還是稍微放鬆一下。就像被蛇咬傷的人,要在近心端進行紮緊血管,防止毒液流到心臟,但是過度綁緊也會讓肢體缺血壞死,隔一段時間也需要放鬆一下。
房市下一步的走向,最終還是要看大的方針政策。推薦閱讀:
※2019年,樓市的泡沫會不會破滅?
※武漢光谷東的中建光谷之星跟金銀湖的金湖聽語哪一套未來升值空間大?
※對於優客逸家最中肯的評價?
※值得在崑山花橋投資房產嗎?
※2018年到底應不應該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