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這本書?
特別佩服雷軍的遠見,在人們都埋怨bat三座大山堵死了所有的創業道路時,他偏偏能看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iot的風口,bat抓住了第一個風口成為了巨無霸,他則抓住了第二個風口、第三個風口,為做強做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欽佩雷總做產品的理念,物美價廉,提高效率,杜絕溢價。他認為物美價廉的產品才會走的更遠,物美價廉會倒閉團隊創新,過高的利潤催生惰性,使公司競爭力下降。物美價廉對於企業對於消費者都是有利的。(但是卻會讓企業走的路更艱辛,讓消費者裝不了逼。)五體投地於他對待生態鏈企業寬闊的胸懷,帶領你強大卻不掌控你,用小米的資源帶你飛,模式、供應鏈、貼牌、研發團隊等等,將你先扶到巨人的肩膀上,只佔股,不決策,在產生分歧時,有時儘管知道你錯了,依然尊重你。在投資的時候,不是聊數字,而是工程師們在討論產品,不投賺快錢的,只投真心實意做有潛力產品的。在這個炒房興邦,實業誤國的年代,有這麼一個真心實意做實業的,要不是他說他財務自由只為夢想,打死我我都不信。小米生態鏈進入那個行業,攪動那個行業,典型代表插線板,提升了行業整體實力。亞洲經濟攪屎棍在國內這麼一攪,逐漸提升整個國貨的實力,新國貨由此而生。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把握時勢干出事業那麼你就是英雄。
平庸不可怕,比你牛逼的人多了就可怕了,比你牛逼的人還他媽不要命的努力這就恐怖了…雷總的每一步布局,圈子裡只有周鴻禕最先看明白,當時小米手機賣成本價,靠服務盈利,周覺查出這種模式的優越性,自己沒有徹底放開干,和別人合作做過特供機,自己遊說各大手機廠商,沒人信,當時正處於換機時代,安卓機價格貴的一匹,廠商躺著賺錢,死於安樂呀…據說榮耀是周遊說華為的結果。Ps:5.11深夜,想到什麼寫什麼,比較亂,將就著看吧。一次出差的機會看完了『帶有硝煙味』的《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心裡總是痒痒的,也想寫點什麼。雖然認識其中大多數人物(真是榮幸),也略知一些背後的思考(航母比喻,打群架理論,到最近的竹林戰略),但如此翔實的資料,全景式描繪仍然很震撼。很多案例和細節,像張峰總的『健身房』理論(詳見97頁),也確實很值得記錄和傳播。
簡單回顧一下,整本書分成了『生態篇』和『產品篇』兩節。前一節的生態篇,描述了小米生態鏈的發展歷程:從手機配件(離手機近的先打下來),到竹林生態(多品類擴張),再到遙控器電商(商業模式升級)。下半節描述了生態鏈做產品的一些經驗和思考:包括產品理念(品質消費)——產品定義(80%用戶的80%需求)——工業設計(極簡,自然,易懂)——品質把控(細節,用料,內測等)。
再次翻看這本書,包括附送的小冊子,感覺滿滿的『知識點』和『寶貴經驗』。原本就全是乾貨的書,再做提煉總結非常困難,而且信息損失很大,我認為沒有多少必要。我覺得有價值的『應和』應該是把濃縮的信息化開,使之更易被吸收。那麼如何才能化開呢?我認為可以從三個詞來看這數百個案例和經驗,分別是:平台,理念和信任。
1. 平台:高級的版本,叫生態。
前半部的『生態篇』基本在解釋生態鏈——這個小米內部的實體部門——其發展歷程,當前組織架構,以及如何與接近100家生態鏈公司進行配合。身處其中,可以感到這個『硬體孵化平台』功能齊全(大到產品定義,工業設計,供應鏈對接;小到專利註冊,出海認證)。跳出來看,這個平台更像是創業公司面對小米的介面,通過它可以調動小米網,雲服務,售後,門店等更多的資源。這一點書中舉了很多例子,這裡不再贅述。
平台更進一層,就是生態。這個生態包括很多個層次,包括小米本身,近100家生態鏈公司,生態鏈公司背後的供應商,圍繞生態鏈公司的投資基金,上市公司,商業媒體等等。這本戰地筆記能夠推出,小米生態鏈願意通過出書的方式主動對外宣講,也是生態逐步成型的一個標誌。
2. 理念:換個更常見的詞,叫價值觀。
理念這個詞其實是隱藏著的。全書,包括小米內部談的比較多的是『價值觀』。究竟是怎樣的『價值觀』呢?用雷總的話說,就是希望打造中國的Costco, 讓大家可以閉著眼在小米/米家商城裡買東西。貨真價值,童叟無欺。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小米還希望倒逼整個工業製造體系,讓中國企業能夠製造出好產品,推動中國製造業的進步(序言一:我的夢想,有點誇張)。
不得不多說兩句。這個理念看似樸素,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一方面,消費者的心智中,已經默認了優質高價(以各種奢侈品為代表),和劣質低價(動物園批發市場)。如果定位『平價』,該如何證明是優質的?另一方面,真的做到了優質平價,相當於自己主動犧牲了很大利潤(例如1699的掃地機器人),用真金白銀為價值觀買單,還是挺心疼的。
實際上,『優質平價』是整個小米體系的核心價值觀(至少是之一)。尋找認同這個理念的創業者(用書中的話講,叫做『情投意合,三觀一致』),也是建設小米生態鏈的工作之一。當然,就像找老婆一樣,這一點也不容易。
3. 信任:這是個很重很重的詞。
閉著眼都能買的商城,本質上是信任。『攘外必先安內』,找到這麼多生態鏈企業來共同奮鬥,也是信任建立的過程。書中多次提到了投資(可能是我太敏感了),包括『工程師做投資』,『尋找竹筍的方式做投資』等。同時還比較了小米做投資和一般財務投資人的差異。其實,個人覺得小米生態鏈的『投資』,其實是一種『結盟』,本質上是建立信任的手段(放在古代子女多的時候,估計可以用和親來完成)。
為什麼要先結盟呢?畢竟,大家做的是前所未有的事(升級中國製造業品質,做優質平價的產品和平台),其中困難多,時間長(做一款掃地機器人需要2年時間),如果沒有投資入股,如何建立這種信任?從小米的角度,這麼重要的產品/品類交給你,如果做一半沒完成怎麼辦呢?如果做好了不獨家豈不是虧了?反過來,從公司的角度,我投入這麼大,如果做好了沒有進入小米渠道怎麼辦呢?或者同類產品引入很多競品怎麼辦呢?在這種長達數年的合作,還是通過投資綁定比較牢靠。
對比一下日本。在鈴木敏文的自述《零售的哲學》中,講述了711為了提升炒飯的口感,和供應商一起研發專用的日式炒飯鐵鍋,花了接近2年的時間。最後成功地讓所有門店在售的炒飯,有了自己家做的一樣的口感。711多數供應商都是定製開發+專供的,但並沒有投資參股關係。在日本這樣『爺爺的爺爺就一起做生意』的穩定的社會中,信任相對容易建立,投資並不是必須的。相應的,生態鏈的另一條寶貴經驗在於,如何用投資的方式建立信任,構建業務合作的根基。
信任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可以傳遞。隨著體系的擴展,小米和生態鏈公司之間,生態鏈公司和生態鏈公司之間,生態鏈公司和外部合作夥伴之間,都在相互傳遞信任。由於有了共同的股東,價值觀,語言體系,生態鏈公司直接的交叉銷售,互聯互通,共享供應鏈等容易的多。外部合作者看到名片上的『小米生態鏈企業』,也會產生一定的信任感。
小米生態鏈伴隨著一路奇奇怪怪的聲音成長起來了,從「小米雜貨鋪」這樣的調侃,到現在「小米除了手機之外,都值得一買」。這樣的輿論逆轉其實很有意思,這代表著生態鏈的產品現在已經是一個可以和小米手機相提並論的存在了。甚至說,現在評論起小米,如果只談手機的話,會被認為是沒有見識,人人往往會說:手機已經只是小米很小的一塊產品啦!
當然,手機依然是小米最核心的產品,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情是,手機業的變化和驚喜已經越來越少了,人們對於生態鏈里各式各樣的智能非智能的產品更加感興趣。與此同時,人們對於生態鏈也抱著一種神秘的態度,平時只看到上線一個個的產品,但是其背後的產品故事,商業邏輯,並沒有一個渠道去了解。
生態鏈戰記這本書,就為了圍觀群眾描繪了一個全面的戰場直播。
生態鏈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其實就是與主流產品完全不同的設計,性價比其實都在其後了。米家檯燈,插線板,充電寶,米家電飯煲,在第一眼看到產品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從內心深處湧起一種感覺:好清純好不做作!跟其他的妖艷賤貨不一樣!(王大鎚臉)
首先從顏值上做到了與眾不同,然後再一看價格,心裡就有了買買買的衝動。消費者畢竟是看臉的,產品做得好看,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一種對於品質的信任。這是一種超乎品牌的本能思考,一家企業用心製作的產品,如果外觀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肯定內部下了更大的功夫,不然造一個繡花枕頭敗絮其中,一用就出問題,有什麼意義?
在網路上關於生態鏈產品在設計上的執著,很多人覺得不理解,覺得有時間搞設計,不如妥協一下,提高良品率,增加利潤,還少費點勁。
所以這種人就是沒追求,沒夢想的。
小米生態鏈的存在,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來說都是瑟瑟發抖,小米沒有殺進來的時候,日子美滋滋的,拿老舊的設計,老舊的標準,反正可以都可以賣出去,消費者也沒有更高的要求。小米一殺進來,消費者立馬砸了一堆全新高度的要求過來:
你怎麼沒人家好看?你怎麼沒人家功能多?你怎麼沒人家便宜?
這個現象其實很有意思,非常有意思。
一般我們認為,推進市場進步的都是行業內最頂尖的廠商,他們推出新的產品,新技術,重新定義產品,這樣的話就達到了教育市場的目的,消費者這時候就明白,噢,有這個技術,這個技術好用,我要這個產品。但是小米生態鏈的企業其實都是新生企業,甚至有些產品是第一款產品,就做到了教育市場的作用。典型的比如紫米的移動電源,青米的插線板,一出現就成為爆款,震得整個行業瑟瑟發抖,業界大佬紛紛跟進。
這個以往幾乎不可能的事情,現在生態鏈做到了,原因就是所有的生態鏈企業要加入生態鏈,首先要認同小米的價值觀,也就是說具有小米基因,才可以加入生態鏈。
小米利用自己在供應鏈多年的資源和經驗,幫助生態鏈企業做設計,做品控,跟廠商談合作。純米做電飯煲賺到第一桶金之後,問德哥該做什麼,德哥說:趕緊投資研發,投資人才。
奔跑!
奔跑,就是小米系深深刻在骨子裡的基因。
拿最好的材料做產品,壓低價格,獲得更多的用戶,做性價比產品,薄利多銷的同時不斷投入研發,在市場上不停奔跑,不停學習,一刻不停。就是有著這樣精神的生態鏈,才能倒逼產業舊巨頭們改變,加入到小米的奔跑中來,不然就會被小米甩到後面去。
小米之前退出了米家有品APP,很多人形容這個APP是安利神器。很多時候只是給同事朋友下載一個,他們就會不停發出感嘆,第二天就看到他們在收印著小米logo的快遞,又一次被小米月光的同時,感嘆這個APP有毒。
其實一六年各大媒體唱衰小米的時候,有一個觀點非常熱銷,那就是:性價比用戶沒有忠誠度,他們只認性價比。而在17年,小米給這個觀點一個非常霸道的回應,那就是:性價比用戶有忠誠度,因為小米的性價比一直是最好的。
從手機行業來看,之前跟小米手機拼性價比的幾家,要不轉了方向,要不已經偃旗息鼓。確實只有小米將性價比堅持了下來,還發展出了蓬勃的生態鏈。性價比從一個中性詞,營銷辭彙,發展成一個貶義詞,被認為是偷工減料的象徵,到現在被小米徹底改寫,成為了一種米粉與小米之間的信任。
小米的產品在做的時候考慮的就是高品質和性價比,消費者在買的時候就不用思考那麼多,只用考慮自己需不需要。這個語境中,性價比就是一種信任,小米出的就可以買,不用考慮值不值,反正比較下來也沒有敵手,就算一時有,也堅持不下來。因為小米性價比的本質是效率,從供應鏈的管理,小米網的渠道創新,到小米之家變態的平效比。小米在各個環節上把層級做到極簡,高品質的同時用大而穩定的訂單來縮減成本。
想做性價比產品,跟小米拼,可以,虧本就行了。要想和小米一樣,做性價比的同時,還要活得好好的,就要學小米的效率。如果學不到,就只有虧死。如果學到了,那麼小米推動產業進步的目的就達到了。
所以這一整個就是陽謀,不管你跟小米打還是不打,都是小米贏。
而生態鏈的企業一家家增多,當一家旅遊公司也加入生態鏈的時候,大家才反應過來,小米生態鏈覆蓋的地盤似乎太大了。
上一場米家發布會裡,德哥亮出那張小米智能家居活躍地圖時,一個現實擺在所有人的面前,現在小米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家居廠商了。
以小米手機為核心,智能家居為中層的外圍,是一個被認為是雜貨鋪的類別,生活耗材。
凈化器可以賣濾芯,電飯煲可以賣米,掃地機器人可以賣刷子,每個產品同時還在根據數據和用戶反饋不斷更新,優化並推出新功能。和小米的手機一直都有更新一樣,小米系的智能產品也在一直更新。在一個高頻率地與用戶互動的過程中,用戶對小米建立了非常深刻的信任。
這種信任反映在用戶頻繁購買小米產品中,也就是雷總一直在說的costco模式。
也許到了以後,用戶不管想要什麼,不管是產品還是服務,小米都有相應的生態鏈公司,用戶不用思考性價比的問題了,直接選擇小米。
消滅性價比這個概念,就是小米做性價比的終極目的。到以後乾脆需要什麼都在小米買,連消費這個概念都消滅了,缺啥自動下單就行了。
當然,這種信任也是小米七年如一日做產品才換來的與米粉的珍貴信任。雷總一直在說,用感動人心的產品來獲得用戶。
也許小米2S到今天還有五百萬台手機在活躍,就是最好的印證吧。
————————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409036
書剛到,看了一點,佔個坑,慢慢寫。
小米 ≠ 小米手機,小米≈小米生態。國內最喜歡的企業和最喜歡的企業家,13年開始布局IoT,成績顯而易見,服!小米生態和小米手機一樣,我告訴你我是怎麼玩的,但是你還是玩不過我,還很有可能把自己玩死。
具體體會看完再補。我自己都想跟自己點贊了
我居然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就把筆記看完啦。
不上課的時候,天天抱著kindle,熬夜看。。。我都忘記上次我熬夜看書是什麼時候了
作為一個學生,我不敢說看懂了《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對於「生態」二字更不敢妄加揣測。
在這個只想結合書中內容和我個人經歷談談團隊建設、小米的方式擊穿行業(下次寫)。
該答案與大學生團隊建設密切相關,「筆記」關聯度較低,,期待乾貨的人,可能讓你們失望了,提前向你們道歉並建議你們繞行。
我當時看到這個差點就哭了。
以下內容我不知道大人們能不能理解,因為我們和你們的生活真的很不一樣
——————————————————
在大學,社團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誰經歷誰知道,特別是社長。
如果你告訴我,你是某學生會部長、主席,我會比較欣賞你
但是你告訴我,你是某社團社長,我真的對你無比佩服。
為什麼?社團團長和學生會部長有什麼區別?學生會的不應該更厲害嗎?
這兩種組織分別代表了大學中兩種常見的組織形式:興趣驅動型團隊、利益驅動型團隊。
當然,我在這裡說的不是說學生會工作的就沒有興趣了,只是個人覺得更多的目的還是「當官」,(至少我們學院大二有人為了留副部,換了一個部門)
興趣驅動型團隊:輪滑社、街舞社、吉他社。。。這些社團啊,剛開學招新的時候,簡直了,人山人海的,到最後堅持訓練的又有幾人呢?
相比於歷史協會、口才與演講協會相對來說就門可羅雀了
說了這麼多,我就想告訴所有人,組織管理這種興趣驅動型團隊真的特別難。
大家都是為了一個興趣來的,每個人的興趣程度不同,你又沒有約束她們的權利,超級隨意。
你可能覺得無所謂,她們愛來就來,不來又不影響你
那民樂團、管弦樂團呢
周六排練來一波人、周日排練又來一波人,每次排練「大有不同」
作為團長,你考慮最多的就是「絕望」。
本來我以為作為一個領袖,你做好了,大家自然會看到,並和你一起努力做到更好,現在想想這種想法愚蠢又幼稚。
我曾經去詢問過一個親自建立了我們學校橋牌社的社長,關於如果在大學高效的管理「興趣驅動型團隊」,當時得到了這樣的答案。
因為自己大二成立了一個社團,所以我對這個問題感觸頗深。感覺像一把手把孩子拉扯大。卸任時有種把閨女嫁出去的感覺。現在呢,卻覺得很是不如意。之前朋友圈裡轉發過一篇文章。《我不想讓社團毀在自己手裡》,很大程度寫出了我們這些興趣驅動的人的心路歷程。當然,我還有一些私人的見解和補充。首先,你選擇的同伴必須對你搖從事的團隊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愛,並且願意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去推廣和管理。因為沒有利益的驅動的親光下。個人情感因素(喜惡,榮譽,面子之類)才是重要驅動因素。然後必須要有嚴格的管理措施和規章制度,一盤散沙的組織真的很難存活下去。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層必須足夠優秀和有很強的責任感,這樣別人才願意跟著走下去。
覺得有比較眼熟的地方嗎?
就像書里提到的「按照找老婆的標準去找團隊」
組建團隊真的超級難。。特別是在大學
在行業中,老闆給員工工錢,可以炒掉員工
在大學呢。。。真的很難
比賽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興奮啊,幾個小夥伴覺得這事能成
幾天之後
「哎呀,不好意思,前兩天我家人來學校看我了,這個策劃寫的不好你別介意啊」
「哎呀,不好意思,前兩天我大姨媽來了,不舒服,這個策劃沒寫」
「哎呀,前兩天我和我女朋友吵架了,策劃你寫吧,我沒心情」
excuse me?
我找的是隊員還是大爺?
還有一點,像小米最初的創始人中,有編程的、ID設計的,每個人的分工大有不同,每個人分管一部分,在自己主管的地方,自己就是老大
可是經管的學生呢。。。替代性極強。專業性分工特別低(我不知道別的專業是什麼情況)
會計的學生不能做營銷方案?還是金融的學生不能報賬?
大家的主人翁意識或者是責任心真的不夠,出了什麼事情,總是覺得是隊長的錯。
(我只能說的都是基礎的一項項目和策劃,像是期貨、外匯、金融建模的比賽還是專業性極強的)
我自己還有科研項目,團隊5個人,申請書準備了9個月,團隊成員換了一波又一波
如果我早看到「筆記」的話,可能在團隊建設上就不會犯那麼多錯誤了吧。
如果你也是經管的學生或者是社團骨幹成員,我們可以交流一下,吐槽一下那些「討厭」的人
如果你感覺自己是我說的那種「討厭」的人,那就看看筆記,然後去向你的隊長、社長道歉吧
他們真的很不容易。
走上社會,就會發現沒有人會在寵著自己,縱容自己的偷懶了。
超前的生態——小米生態鏈
我是一名發燒友,自從用了第一部小米手機以來一直處於對小米的高度關注狀態。因為我知道,小米會改善我的生活,會讓更多的人享受科技的樂趣。所以,當我看到《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出版的時候就發誓一定要拿到這本書,最後我如願以償。
雷總曾經說過,像小米這種類型的企業需要花10至15年才能被世界看懂,這是因為小米的模式太超前了。這本書能讓讀者更超前的了解小米及其生態鏈,了解小米在物聯網方面的布局以及做產品的理念。
「效率」是雷總近年來反覆提到的一個詞,他把這兩個字歸結成「小米模式的本質」,這就是小米用互聯網思維去做產品的目的。此外,我覺得羅振宇說的:「小米的本質是硬體軟體化。」同樣值得大家思考,未來是萬物互聯的時代,小米正在孵化一家家物聯網企業,這些企業在小米的支持下定義產品,把產品做到符合小米「極致」的標準,各位讀者可以在書中深入了解和體會。這本書如作者洪華博士所說:「是一本姍姍來遲的書。」原計劃2016年10月出版,但是一再延期只是為了更清楚地審視這個超前的「物種」。也幸虧它姍姍來遲,讓這本書變得更加乾貨滿滿。
書中甚至有在2017年米粉節期間發布的幾款產品的圖片,並且附上了小米生態鏈獲得國內國際的設計大獎的產品清單。小米的設計已經在國際上逐步取得了一席之地,這背後有設計界中的精英,除了德哥(我十分佩服的設計師)還有孫鵬、李寧寧、夏勇峰這些對產品要求嚴格的人組成的生態鏈管理團隊。我相信未來小米生態鏈的產品在他們的把關下一定會取得更驕人的戰績。 小米對於生態鏈企業而言是一艘航母,其孵化出了一批生猛的創業公司。如何把這些公司的力量凝聚起來並且產生強大的效應,是小米生態鏈的主要工作之一。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德哥是如何運用「軍事理論」的打法把小米生態鏈做強做大,讓這些公司形成一種竹林般具有頑強生命力的集團。在逆境中小米生態鏈不乏有幾百萬元的損失(這些我們普通消費者幾乎是看不到的),但是為了品質,小米生態鏈不僅僅把自己逼瘋,甚至把代工廠的負責人都逼哭,最終才換來了廣受好評的產品。看到書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時,我不由得想起雷總說過的:「我們要做感動人心的產品,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這就是小米的精神,小米生態鏈不僅僅是在做一款款符合小米變態要求的產品,更是承載了小米的情懷,各個兄弟公司在「戰場」上堅守陣地,榮辱與共,為的是新國貨的崛起,為的是改變中國的製造業! 小米生態鏈有「比小米還小米的」紫米張峰,有查遍全球電飯煲專利的純米楊華,有德哥的老朋友智米蘇峻,有已經上市的青米科技......他們都繼承著小米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對產品品質決不妥協,對設計追求自然的極簡與和諧,對產品定價是十分厚道。書中德哥討論了小米會不會崩盤的問題,相信大家看了以後會深有體會。小米生態鏈遠沒有外界想得那麼簡單,它是不斷進化的,它將成為商界又一經典的範本,即便有人模仿,也難以超越。 未來十年是大消費的十年,人口紅利將會不斷湧現,小米生態鏈可能會對螞蟻市場加強火力,這對中國的消費升級是有絕對促進作用的。現在依然有很多人不了解小米,雷總也曾在幾年前多次提出大家對小米還存在很多誤解,看完這本書你應該能深刻理解到小米生態鏈的魅力。 我相信領先於時代的事物,我支持小米,相信小米會繼續堅定不移地做一家很酷的公司。在你手裡的不只是一本書,而是通往未來商業世界的大門。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我心裡,小米生態鏈這本書對我的影響不亞於小米mix對我的震撼。15年雙十二冒著網上種種負面評論,1999元入手小米note頂配版,成為了米粉,一入小米深似海,從此手機買買買(給家人買的,本人的note還在服役)。也不只是手機還有小米生態鏈企業的各種產品,自以為對小米有所了解,但是看到這本書之後,還是大開眼界。了解了米家產品背後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小米生態鏈的商業邏輯,在許多方面顛覆我傳統的商業思維。有目標,有路徑,讓我看到了未來商業世界的大勢,以及小米生態鏈不可估量的前景。滿滿的乾貨。也佩服雷軍真是大度,真的不怕商業對手的像素級模仿。也許是自信,這些乾貨就算是天下人莫不知,但也莫能行。畢竟小米已經早已開始布局,這也是先行者的一定優勢吧。或許是小米在致力於共同推動新國貨的進步,相互競爭,才能相互進步,而且我確實發現老羅也在走生態化的道路,他在長談中也承認在鎚子去年的危機中找過雷軍,而且他們談的還不錯,然後老羅也要發布空氣凈化器之類產品。雖然我也不喜歡老羅。不過這是事實。言歸正傳,雷軍說他很孤獨,小米的商業模式需要五到十年人們才能看懂,這本書應該就是他所說的商業模式的淺析。期待著小米在未來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讓每個人都享受科技的樂趣」。 ————————分割線————————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本人文科出身,喜歡歷史,發現這本書里有一個小的歷史性常識的錯誤就是,小站練兵那一段里把小站練兵對歷史的影響加了一個李鴻章,而且已經給作者指正出來了。瑕不掩瑜,作者也是理工科出身,工作有疏忽,其他方面滿滿的乾貨。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的理解讀書使人明智的這句話的含義,強烈推薦知友看看這本書。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是我很敬仰的一位記者前輩和小米穀倉學院共同寫的一本書。它很系統,很生動地回答了小米生態鏈的思路,要做什麼,為什麼做,而且原創了許多商業理論,打法。推薦關注研究互聯網企業的童鞋一讀。
下面是我看完本書後寫的一篇書評,主要提煉了給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觀點。給各位做個參考。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書評:拉上77家企業小米到底要整啥?
兩天的時間我仔細讀完了洪華博士和董軍老師聯袂寫作的《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作者的文字讀起來簡直太暢快了!文筆之老道句句有感,文字簡練清晰,且生動有趣。
作者並沒有用華麗的辭藻,高深的理論來包裝這一套生態鏈的成長邏輯,而是呈現一個個真實、誠懇的小米故事。
01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的好奇心被一次次勾起。先後下載了小米商城、米家、Amazfit手錶APP,下單了小米掃地機器人。重點是,我弄清楚了小米手機、移動電源、空氣凈化器、電飯煲、以及毛巾牙刷之間的關係。原來小米不是啥都干。
手機、路由器和電視是小米公司的主打產品,而移動電源、空氣凈化器以及毛巾牙刷等都是生態鏈企業的產品。這是一本講述小米生態鏈模式打造和打法的作品。小米和生態鏈企業好比一個大家庭的兄弟。小米作為長兄,一方面為小弟們的發展提供後台支持,另一方面也樂見小弟們憑藉聰明才智取得更大成就。
02
雷軍的智能硬體夢想
每當提到雷軍,我們耳熟能詳的是風口理論,是小米產品的七字訣「專註、極致、口碑、快」。這一次雷軍沒有談這些,儘管七字訣依然是小米生態鏈所遵循的核心產品邏輯。在智能硬體領域,他的夢想是——推動中國製造業進步,讓消費者以很便宜的價格享受到科技的樂趣。他希望小米之於中國製造業,就像索尼帶動日本,三星帶動韓國那樣,助力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小米生態鏈的打造沒有一套預先成型的想法作為支撐,在整個互聯網的打法中也難尋借鑒。它是在真正的廝殺中逐步總結出的一些結論。
小米生態鏈用3年時間,孵化出了77家生態鏈企業,16家年銷售額過億,培養出4家獨角獸公司。智能硬體產業鏈上的成績,印證著這些理論的合理性和正確性。確實,小米生態鏈的這些企業每進到一個領域,就像一條鯰魚,嚴重攪動整個行業,讓傳統家電和初創智能硬體企業有時瞠目結舌。原來,100塊就能擁有一個手環,移動電源、檯燈也可以是藝術品。
03
竹林生態就是小米生態
近些年,哪怕你對科技很不敏感,也能感受到科技行業的殘酷和不確定性。許多偉大的企業莫名其妙轟然倒塌,一點迴旋餘地都不留。今天再風光再前途無量的企業,都只不過是各領風騷三五年。
聰明優秀如小米,對此參透。布局生態鏈,其實就是在布局未來,在尋找彎道超車的機會,躲避風險。書中很清晰地描述了小米生態鏈的成長理論——竹林效應。
如果說傳統企業可以比作松樹的話,小米生態鏈上的企業比作竹林再合適不過了。傳統企業所謂百年老店,要枝繁葉茂獲得成功都要經歷很長時間。而竹林企業在今天的境遇完全不同,一夜春雨大量初創企業就長起來了。小米這片竹林的成長依賴地下強大而發達的根系,這些根系在地下交錯成網,為地上竹林提供豐富的養分供給。
提供養分的根系就是小米公司。生態鏈企業負責做好產品,拚命往前沖,衝到行業第一第二的位置。小米在後面幫助他們定義設計產品、打通供應鏈、並允許使用小米、米家等品牌,大量資源共享出去。而且,投資不控股。
到頭來,小米和這些生態鏈企業互相成就,互為價值的放大器。在汲取了小米的支持和成功經驗後,生態鏈企業飛速奔跑,佔據一個個行業排頭兵位置,成為翹楚。同時,生態鏈企業也為小米貢獻了收入,讓小米保持高速增長。小米藉助生態之手成功布局未來,拿到未來物聯網風口的船票。
04
做大眾市場,做核心需求
在本書中,小米對產品的較真和永不妥協,也讓我印象深刻。他們「偏執」地認為,要回歸產品的本質——做產品就要做用戶核心功能,守正方可出奇。做大眾市場,而非功能花哨的小眾市場,不躲不閃正面迎戰。也即作者所說的「滿足80%用戶的80%需求。」
同時,小米還認為高利潤不是企業長期發展之本,高效率才是。小米堅持誠實定價,將價格定到最低,不做高利潤生意。當前全球最常青最優秀的企業都是在做低利潤生意,比如Costco、沃爾瑪都以高效率、低利潤、低成本著稱。另外,高利潤容易讓團隊懈怠,容易做「溫水中的青蛙」。
小米戳破一個真相:誰說中產階級喜歡貴的產品?中產階級喜歡的是性價比高的產品!那些賣的非常昂貴的產品,有些是因為知道自己產品不夠好,即使賣便宜也不一定有人買,不如賣貴一些。
低利潤的心機還在於,價格降到最低,也能有效阻絕競爭對手的入場。當競爭對手一衡量成本,發現低於小米生態鏈的價格生意沒法做時,自然會放棄對這個領域的競爭。
05
用軍事理論做商業,軍事輸贏才致命
小米還提出了用軍事理論做商業,這是本書中非常有名的一個觀點。一個時代最先鋒的理論一定是軍事理論,因為商業的輸贏要錢,而軍事的輸贏要命。軍事的理論更具有先鋒性。本書中,作者講到了軍事理論運用的幾種打法:小站練兵;特種部隊,精準打擊;蒙古軍團。
小站練兵起於清末袁世凱的北洋新軍。當跨向一個新的領域時,與其改造舊部,不如在體系外組建一支全新的團隊,往往成功率更高。
每一支生態鏈團隊在發掘、組建時,都是各個領域的頂尖高手,有經驗,作戰效率高。假如從手機、手機周邊、智能硬體以及生活耗材這些領域都由小米來做,那得是多麼龐大的一家公司?龐大容易帶來臃腫,已無需多言。特種部隊,再加上小米平台的大數據優勢,才能所向披靡,爆款頻出。
就像一粒種子,遇到了肥沃的土壤,要風有風,要雨有雨,怎能不豐收!
來源:微信公號--閑話曉茶(ID:xianhuaxiaocha),歡迎來探討~
一、如果你聽過德哥的演講,你會感覺這本書沒有寫全,有所保留。二、不過從互聯網智能硬體的行業來說,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教科書。其中裡面的理論,例如1,竹林效應
2,螞蟻市場
3,特種部隊
4,做80%的人的需求
5,精準打擊
6,首戰即決戰
7,每個時代的軍事理論就是這個時代最新進的理論。都會對讀者很有設啟發。三、如果說黎萬強的《參與感》是一本很好的互聯網營銷書,那這本《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就是一本很好的互聯網產品書。四、小米無論營銷,產品,還是價格都顛覆了傳統,都成了很好的案例並且出了書。目前的小米之家是小米在渠道上的新探索,已經很成功,相信也會出書。那這三本書將會成為4p上全新的案例和教科書。附德哥的講課
小米的生態鏈布局現在已經很明顯了,於是乎小米官方出了一本書。我買來讀了兩遍,配合我之前瀏覽的知乎上有關「小米生態鏈」的絕大多數的回答,寫了一個總結。
先調侃一下這本書:
小米還真是滑頭呢,讓我這樣的,在用過小米生態鏈產品之後對小米生態鏈感興趣的人,再去花錢買小米出的書;然後,書中一通軟文+硬廣誘惑我,讓我又去買更多的小米生態鏈產品,這個賺錢方式,真是,妥妥的榨乾我的錢包啊!
問題是「如何評價《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這本書」,針對沒讀過這本書的人,我簡單概括一下這本書的內容;針對讀過這本書的人,我談一下我讀得時候的思考和疑惑,期待和大家探討;我覺得,我還沒有去評價一本書的水平。
先針對沒讀過這本書的人:
這本書解決了許多我之前關於小米生態鏈布局的困惑。比如,知乎上有人說:「小米這個根本談不上生態鏈,只是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單品而已」;也有人說:「小米這個不夠開放,何談生態?」。(我就不@這麼說的同學了)針對這兩個問題,這本書都有解答。
從2013年年底,雷總看到了智能硬體和物聯網的趨勢,開始提前布局物聯網。認為物聯網階段是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之後,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小米寄希望於這個階段,繞開BAT,彎道超車,在Costco等企業的商業模式上更進一步,改變中國製造業,成為一家萬億級大公司。這本書就是從戰略(生態)層面和戰術(產品)層面,講解了小米這三年多在物聯網生態鏈的動作與進展。當然也提出了一些現今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對未來下一步的思考,比如:管理模式的改善、如何保持先鋒性等。
書中提到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小米公司的本質是:效率。
電商模式,提高效率;(減少中間環節)
精品模式,提高效率;(減少資源分散)
品質較高,提高效率;(減少售後成本)
激勵模式,提高效率;(打下來的是自己的江山)
投資孵化,提高效率;(專業+輔助才是最快的)
低毛利率,提高效率;(低毛利率強迫自身必須保持長久的戰鬥力,保持高效)
好產品,低價格,迅速開拓市場,贏得用戶的信任。(口碑、性價比、品質,這些綜合起來,就是用戶的信任,減少了營銷的成本,提高效率)
最終目標:提高效率!
企業是提高社會效率的組織,企業是否優秀不在於比別的企業贏利更多,而在於是否比別的企業效率高;
小米生態鏈的定義:
小米生態鏈公司不是小米的部門,也不是小米的子公司;小米對生態鏈企業也不是單純的投資,更不是OEM和ODM;兄弟公司
u 小米生態鏈是一個基於企業生態的智能硬體孵化器:(開放,幫忙不添亂)
1. 投資占股,但不控股;(不添亂)
2. 輸出方法論、價值觀,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定義產品、主導設計、協助開發、背書供應鏈、提供銷售渠道、營銷支持、負責銷售和售後(部分產品));(幫忙)
3. 是獨立的公司,除小米和米家品牌之外,同時研發和銷售自有品牌產品;(開放)
u 小米的三大投資圈:
1. 手機周邊;
2. 智能硬體;
3. 生活耗材;
u 小米的價值觀
1. 不賺快錢;
2. 立志做最好的產品;
3. 追求產品的高性價比;
4. 堅信互聯網模式是先進的;
5. 提升效率,改造傳統製造業;
資本是建立關係的一個紐帶,還需要價值觀、產品觀、方法論的傳導,才能使整個生態系統繁衍下去。(即穩定的合作)
u 小米生態鏈已有的財富
1. 人才、優秀的隊伍;
2. 有熱度的品牌、社會關注度;
3. 大量且整齊的活躍用戶;(約兩億,大部分為17-35歲的理工男,活躍度很高,價值觀一致;近年來,年齡段在拓寬,且女性用戶增加)
4. 電商平台;
5. 供應鏈能力;
6. 資本;
7. 信譽;(用戶的信任+產業端的信任)
8. 做產品的方法論;
u 竹林理論(生態系統)
1. 小米做投資像尋找竹筍(可以快速突破的創業項目);
2. 做一個泛集團公司,風險對沖(林比木更穩定);
3. 以小米的品牌做背書,成長後然後反哺小米的品牌;(互利共生)
4. 自我完成新陳代謝,有退出機制,有收口,才能形成閉環;
5. 生態內的競爭;
以下還有很多內容,我就不啰嗦了,看過的都知道,沒看過的,還是應該自己去看才好。
針對讀過這本書的人: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有以下的一些問題。
書中有這麼一段話,「雷總的初衷很簡單:我們要把硬體產品用接近成本價的方式銷售,架構一個萬物互聯的平台,然後在上面做增值服務,增值服務是什麼內容並不重要,按照互聯網的基本原理,只要能夠聚集海量用戶,就能夠有變現的無數途徑。」
這句話突然讓我想到了小米電視。知乎上對於小米電視的開關機廣告的吐槽,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的。我的疑問是,增值服務的內容真的不重要麼?電視廣告的體驗真的好么?小米未來主要的目標用戶是誰?這些人的需求是什麼?小米長期的目標是什麼?
我還是住宿舍的學生,我沒有長時間使用過小米電視,自己沒有體驗過具體投放的廣告都是什麼類型的,但是據官網描述為「第三方廣告,且不可更改、刪除」。
當然,這本書也提到了,「智能硬體成為精準電商渠道;比你更懂你的電商模式;做事要有先鋒性,小米做生態是先鋒,下一步做遙控器電商也是先鋒。」
我不是很理解「遙控器電商」和這個電視廣告有什麼關係?對於先鋒性的事物,有爭議是很正常的,對於「遙控器電商」我也是看好這個未來的。但我覺得,現在的電視廣告和我所理解的「遙控器電商」沒有關係。
小米一方面提倡不賺快錢,不浮躁,立志做最好的產品,但另一方面又說:「做硬體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經驗必不可少,因此我們很少選用沒有任何經驗的應屆畢業生」。誠然,在創業初期,成熟的經驗會大大提高成功率,降低各種成本(試錯、培訓等),但我認為,在公司成熟穩定之後,一個不願意培養新人的公司,不是一個浮躁的公司么?
小米一方面提倡坦誠,忠誠,提倡銳意進取,但另一方面又在四處挖「一個可以抵上一百個的好的工程師」,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對跳槽的鼓勵,不願意培養亦或是不歡迎沒有經驗的但銳意進取的年輕人。
最後,吐槽一下這本書有關於歷史的引用,「李鴻章」,「松樹般的明朝」等。我覺得,不如不引用。
後記:
我是小米的忠實用戶,小米1S是我的第一部智能機,隨後的小鋼炮、移動電源等產品奠定了我對小米的信任。其後也買了小米的產品無數,但直到2015年,在讀了某一篇報道雷總有關Costco的演講之後,我才意識到,並開始關注小米的「野心」,即所謂的小米生態鏈。在買了小米空氣凈化器2之後,在使用了「米家」這個APP之後,發現了「米家商城」這個電商平台,確實有一點被驚訝到了。然後,我隔兩天就逛一下米家商城,看看有什麼眾籌的新玩意兒,大概能用得到的,就支持一記。後來,就有了「米家有品」這個專門的電商APP。在使用過若干(十來件吧)生態鏈產品之後,我表示非常佩服。這些產品,不能說沒有問題,甚至說每一件都有一些小問題(至少是被我遇見了),但總體來看,每一件都是瑕不掩瑜的。(舉個具體的例子,詳見我對素士牙刷的評價)。
隨著小米的生態鏈布局的愈發清晰,半個月前,我瀏覽了知乎上關於「小米生態鏈」這個問題下的幾乎所有的回答,然後買了這本書,讀了兩遍,又做了一遍總結。
我以前對同學都是自稱「小米腦殘粉」,但以後我希望把腦殘這兩個字去掉,因為我希望我在支持小米的時候是動了些腦子的。雖然我認知有限,但我有思考過。歡迎探討!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到這條問題,大家可以討論一下和《參與感》這本書的異同。
作為穀倉學院的僱員來答一發吧。私以為:硬體創業者必讀。
首先要說明的是,《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這本書並不是小米出的,而是小米生態鏈穀倉學院出的,兩者有區別。什麼區別呢?就像是小米手機和小米生態鏈的產品,比如充電寶,是紫米生產的,但受小米認可,有小米的品牌背書。小小透露一下,雷總在武漢演講的時候急調了600本戰地筆記送人,說明起碼雷總是認這本書的,公司上下還是挺為此高興的。
接下來,我要安利一下這本書,你們準備一下~
其實想說的就兩件事,什麼人適合看這本書,以及為什麼。個人覺得,一切對小米感興趣的人士,米粉,想要學習小米的創業者,不看這本書簡直就虧大了。因為你再也找不到一本如些詳盡介紹小米生態鏈的書了。
過去三年,小米生態鏈陸續發出產品,米家品牌,米家商家,米家眾籌,米家有品,一樣又一樣的新東西冒出來,但即便是知乎上最資深的米粉,往往也很難講清小米生態鏈究竟是怎麼回事。而且小米生態鏈還一直面臨著外界的質疑,比如剛開始小米開始做手環、充電寶和凈化器的時候,正巧碰上手機業務有點掉,主流輿論甚至認為雷總背離了自己的互聯網七字訣,變得不專註,也不極致了。這類誤解的代表,就是大家調侃的小米百貨公司,感覺小米什麼都在做,而且進入一個行業就會讓傳統勢力瑟瑟發抖,所以價格屠夫這個帽子那時候也扣得比較多。
這個時候小米能怎麼辦呢?小米也很絕望啊……開玩笑,這是不可能的,為了讓外界更多地了解小米生態鏈,2016年4月小米生態鏈穀倉學院就開始啟動戰地筆記項目了。看完這本書,基本現在市面上對小米生態鏈的誤解都不會再對你產生困擾了。
看了書,你會明白小米不是啥都干,移動電源、空氣凈化器乃至毛巾牙刷,它們背後都有清晰的邏輯關係。看了書,你會明白小米生態鏈公司能成,決不是靠的價格,背後是雷總的夢想——推動中國製造業進步,小米從來沒有背離極致和專註,相反,小米生態鏈正是像素級複製小米經驗的產物。
最重要的一點是,戰地筆記對所謂小米模式做出了拔亂反正式的闡釋。在過去,由於市面上僅有《參與感》在介紹小米,然後各類外界的出版物如《爆品戰略》,又將小米模式簡單粗暴地總結為爆品策略、互聯網營銷。現在認為小米不過是一家營銷出色的公司也還大有人在。
不是說爆品和營銷不重要,而是說這不是小米模式的核心。小米模式的核心是什麼?是打造產品的能力。其實這個道理說起來很簡單,產品不好,營銷什麼都是白搭,這是常識,不知道為什麼外界對小米還是有那麼深的誤解。
全書有一半都是在講怎麼打造產品,乾貨啊,同志們,真正的都是乾貨。而且真正如德哥(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所說,那真是真金白銀換來的血淚經驗。
硬體創業有多苦逼,真是誰干誰知道。曾經有一位小米生態鏈產品總監跟我說:互聯網寒冬的時候,有的創業者不得不拿出自己的積蓄去補貼公司,聽著挺慘的是吧?但其實這說明互聯網項目還是相對輕鬆的,因為在寒冬的時候,他們只需要一點點糧草(個人積蓄和投資這個真差太多了),項目就能夠活下去,就能撐到明天。但硬體項目不是這樣,幾千萬下去,可能一點效果都沒有。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說,硬體創業除了小米生態鏈內部,外面其實一片荒蕪。這也是生態的重要性,全書另一半,就都是在講生態。
所以尤其是創業者,不看這本書真的是虧大了。這些經驗的總結,可說是別無分號。現在知乎上對小米生態鏈公司有哪些都鬧不太清楚,因為這些公司大多成立時間不長,很少面向外界發聲,更別提向外界輸出他們做產品的方式方法了。而這一切,都由穀倉學院整理好了,都出書了,你說你還要啥自行車啊?
這裡就順道要說一下,為什麼這本書是由我們穀倉學院來出了。因為我們就是一家(驕傲的)小米生態鏈企業啊。
不得不說,穀倉在小米生態鏈中還是挺另類的,因為其它兄弟公司基本都是做硬體產品的,唯獨我們是一家輸出小米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公司,用德哥的話說,對內是指導員角色的公司化,對外是小米價值觀的放大器。
什麼意思呢?其實2016年的時候,生態鏈公司也有好幾十家了,這時候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要統一大家的價值觀,傳達小米的方法論。但為此成立一個部門,放在小米大樓里,就很沒有意思了,於是生態鏈成立了一家公司,一方面cover住了各項活動的成本,另一方面還可以對外。
因此和其它兄弟公司不同,我們的產品不是硬體,而是一本書。這本書從2016年4月份就開始著手採訪,實打實的鮮活的一手資料,很多東西你是真不可能在媒體上看得到。前後做了一年,中間各種迭代,德哥說,這本書就是你們的產品,而它是講如何打造產品的,所以你們要用小米做產品的方法來做這本書。回頭看看,基本做到吧,兄弟公司打磨一個產品的時間至少也得是一年以上。
最後再說一個安利這本書的理由。這本書有兩位作者,其中一位就是我們穀倉的CEO、院長,洪華博士。為什麼提老闆呢?因為老闆不僅是這本書的執筆人,是小米打造產品方法的研究者,更是這套方法的實踐者。在過去的一年,穀倉不僅出了這本書,還按照書中的理論和方法孵化了三家小米生態鏈企業。其中一家已經發了產品,可能米粉朋友會知道,就是貝醫生牙刷。
對於這個,老大是這麼說的,光說不練假把式,我們既然研究出了小米做產品的能力,不親身驗證一把怎麼有說服力?在我看來,這個說服力還蠻強的,貝醫生牙刷當時破了米家生活類產品的眾籌記錄,最近也在米家有品上賣了。
所以,良心推薦創業者看這本書,看完如果對小米生態鏈產生了認同,這說不定就是你成為一家小米生態鏈企業的起點。
看到了,占坑,看完再來回答。
謝邀。
正在看,占坑,幾個月後回來填
觀感:
一、事實證明不拚命的企業根本做不大,想要命就別去小米。
二、事實證明沒有足夠的資本不要去創業,沒有人脈不要去創業,這本書已經赤裸裸告訴你「資本投給熟人」以及「不要計較眼前的利益」,這個明顯不是大眾群體能玩的。
三、小米確實是一家很偉大的公司,因為這樣的成就確實了不起。
PS:
以小米的國企,他的目標絕對不是成為BA那樣的巨頭。而是成為國企。
全中國唯一的國企,因為它的目標就是控制中國人的全部生活。
如果有機會,也可以當一下球企,就祝它成功吧。
這幾天抽時間看完了,感覺還不錯,讓我對小米之後究竟能做出怎樣的結果、市場對小米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充滿期待。
等現在不理性的風潮散去,不論結果如何,小米都會是一個極具啟發性的經典案例。------------------------------------------------------------------------以下為自己的總結,有誤之處歡迎指出。簡而言之,小米生態鏈奉行的是「竹林理論」,小米與其生態鏈的關係分三個階段:孵化,互助,繁殖。
a:孵化階段,小米為其它企業提供幫助:從設計,到供應鏈,到質量把關,到銷售渠道等等,為初生的生態鏈企業在這些方面提供便捷,使他們快速成長; b:互助階段,生態鏈企業發展達一定規模,成為一個實力上足以自主的、在該領域領先的企業,通過與小米的合作互助,在品牌建設、銷售等方面互惠互利,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c:繁殖階段,已成型的企業再循環往複,幫助新的生態鏈企業,擴大品類,在其它領域重複之前步驟。而這就自然的衍生出來許多問題,而小米也在奔跑中不停地探索、修改自己的答案。我有印象的如下:
1. 小米與其生態鏈更多依賴的是價值觀一致。生態鏈企業是一家獨立的企業,小米對其只有建議權,而不是決策,小米也支持生態鏈企業去構建自有品牌。小米佔有15%-20%的股份,所以生態鏈企業能發展好,對小米也是有利的。2.小米與其生態鏈企業品牌形象上是相關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小米對產品質量的把控、代工廠資質的監督都是很嚴格的。而如果小米崩盤,很大可能也會是因為質量問題產生的信任危機進而整體崩掉。3.小米信奉的是用價格厚道的真正滿足80%人的80%需求的產品去佔有市場、提升體量。體量上來後,許多別的問題就自然迎刃而解。集中力量做爆款,就可以分攤高昂的設計費用,就可以提高供應鏈話語權,就可以降低單個產品成本。4.速度是關鍵。現在許多領域,國內市場還是處於「螞蟻市場」的狀態,有許多小的廠商分食,卻缺少大體量的公司。而小米進入後,就可以以物優價廉的優勢,迅速佔領市場,並提高整個行業的水平。但,這就需要速度。能否快速地佔領一定的市場份額,繼而對上層供應商提出要求,反向促進上層供應鏈的升級,實現共贏,速度是決定因素。5.小米之家。小米之家的未來,不僅是小米系商城的展示處,不如說,它所代表的「新零售」,在小米生態鏈的未來發展中佔有核心的位置。小米想做的,是類似於xxx之類的打通線上線下的自營平台6.性價比。性價比,一方面是快速佔有市場,另一方面,在於逼迫企業自己極力提高效率,同時,不至於過得太舒坦,永遠保持緊張感,減少犯下的錯誤。7.其它。設計風格以及小米所傾向的審美、外觀與實用的佔比;還有對品質與細節的把控、反過來對上層的要求提高、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等等等等。這些就不說了。暫時就這麼多,都是憑印象寫的,肯定有所錯誤和很多遺漏。歡迎大家補充。
最近在讀這本書,謝謝幾點感想:
- 雷軍對物聯網的判斷很精準,投資團隊搶先一步在市場上搶公司、搶項目。
- 小米的工程師投資團隊很厲害,好產品好技術是根本,加上小米的產業鏈、資金協助,不成功都很難。就像騰訊遊戲部門推出的一些遊戲,遊戲本身好玩再加上騰訊龐大的用戶群。
- 一個企業不能只靠單一的產品,小米的投資也是為了自己,說不定下一張船票就在投資的公司里。戰略合作越來越重要,現在國內的app大多開始接入第三方app,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生。比如最近摩拜和幾家各種行業的公司戰略合作。
- 小米基本不在自己公司內部抽人組建新團隊,而是投資其他團隊;騰訊是公司內部幾個小團隊競爭,最優的產品取勝。
- 一切不以好產品為基礎的營銷,都是耍花招。
未完待續,謝謝。
小米喪心病狂,居然這樣洗白自己? 至少看標題,大家都會認為,這本書講的是小米這三年來的發展歷程,看完以後我發現這是一本有點「喪心病狂」式地在為自己「洗白」的書:上半篇解釋小米公司和小米生態鏈公司之間的關係,小米品牌和米家品牌的關係,小米為什麼要搞生態,是怎麼搞的,最後搞出來的結果是什麼;下半篇告訴大家自己的產品是怎麼設計出來的,是死磕細節,真材實料,品質至上,最後誠實定價來的。
簡直分分鐘黑轉路人路轉粉,米粉再轉腦殘粉的節奏啊。實際上是這樣嗎? 不妨看看一些事實。
小米從2010年10月發布第一款手機到今天已經走過了6年,雷總從2013年底捕捉到物聯網風口到今天已經過去3年,用4年時間把手機做到了全國第一,花3年時間瘋狂布局生態鏈,投資77家公司,30家公司發布200多款產品,4家生態鏈公司年入過億,1家年入過10億。生態鏈公司進入了傳統製造業,攪動了傳統企業的舒適區,迅速打下市場,成為行業第一第二,舉些簡單例子,小米手機橫空出世,所有的山寨機哭了,小米移動電源推出,所有移動電源公司哭了,小米插線板逼公牛改變,小米彩虹電池與南孚…… 小米憑什麼,像一個百貨商場一樣抗衡中國傳統製造企業?小米想幹什麼?或者說,雷軍想幹什麼?
外界很多人看不懂小米,甚至同行也看不懂小米,不知道小米在幹嘛,它難道不就是一家做手機的公司嗎,為什麼搞的像個百貨商場一樣? 再看雷軍,一個金山上市後財富自由的人,在無所事事兩三年後決定有一個夢想,萬一實現了呢?2010年他的夢想很簡單,做最好的手機,做成全中國最大的手機公司,那個時候剛開啟移動互聯網時代,根本就沒有物聯網的說法,於是7個人組隊開搞,搞成了全國最大的手機企業,而等到手機做到最大最強了,雷總看到了物聯網的風口,開始做小米生態,他的夢想簡單:保持小米品牌的熱度,提供銷售流水的支撐,加大小米的想像空間。小米生態也是走一步看不已,一步步打出來的,做之前永遠想不到會做到現在這個樣子。而到了今天,雷總的夢想成了:改變中國製造業。現在,這是小米的終極夢想。 改變中國製造業?exm?
雷軍在2010年做手機的時候會想到改變中國製造業嗎?想不到,但從三年前開始布局小米生態,到今天所獲得的戰績,他看到了這種可能,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物聯網的時代即將到來,小米如今處於風口浪尖,它能否像索尼帶動日本、三星帶動韓國那樣助力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呢? 看完這本書我看懂了小米的模式,雷總組一個團隊來專門搞生態鏈,他們投資不控股,而且全方位支持生態鏈公司,包括品牌、供應鏈、渠道、投融資、產品定義、工業設計、品質要求,小米在2013年年底已有1.5億活躍用戶,有自己的電商平台,利用小米手機的先鋒性和勢能幫助產品獲得高關注度。生態鏈企業則只需要專心做產品,什麼都不需要顧慮,一款好產品甚至是爆品做出來以後,放小米商城上賣,瞬間搶佔市場。那麼這家生態鏈公司就算孵化成功了,而每一家生態鏈公司負責一個領域,他們會將這個領域的人才、技術、專利、供應鏈打通,這些資源又可以共享給小米和其他生態鏈企業,互相支持,迅速成長。 小米對生態鏈公司幫忙不添亂,投資不控股,產品做的好,拿出來就是上百萬的銷量,而小米投資的公司必須是和它有相同價值觀的,產品的品質,商品的定價,都必須符合小米的價值觀,因而小米官網上賣的東西,永遠都是性價比極高的東西,這也說明小米想做一個精品電商,即可以閉著眼睛選擇的品牌電商,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時間積累,慢慢為大家所接受。
當小米生態鏈公司打通一個個市場,小米成為大家閉著眼睛可以選擇的電商,它還只是一家做手機的公司嗎? 當然,小米依舊是專註於做手機的小米,但在做手機之餘雷總開始了生態布局,這種布局一旦引爆各大行業,中國的製造業轉型升級或許真的能夠在小米生態鏈的催化下到來。到那時,小米或許已經成長為一個龐大的製造業帝國,因為製造業各品類的市場第一第二都是小米生態鏈公司的話,這就不是一個可以輕易撼動的帝國。儘管這本書解釋清楚了小米和米家品牌,但小米和小米生態鏈的所有產品都流著共同的血液,共榮則榮,一損俱損。容不得一家企業出錯,姜兆寧說的很對,小米生態鏈這種模式,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小米崩盤就在於有連續的質量事故接連發生在各個生態鏈公司,但這幾乎不可能,因為小米嚴格的品質控制把關所有的產品,不容一絲馬虎。品牌的形成太難了,小米和小米生態鏈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但同樣,國人也是幸運的,有這樣一群小米人在堅持不懈地做著這些事情,他們試圖讓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而讓中國老百姓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就像那句話:做感動人心而價格公道的產品 又像那句話:讓人人享受到科技的樂趣 還是那句話:做一家米粉心目中最酷的公司。 小米很酷,身為米粉的我,很幸運~——————————————————————本來是發在多看閱讀app里的書評,有位同學希望我發過來,我就嘗試一下吧。
這本書沒有一句大道理,沒有一句偏袒小米,客觀真實
這本書實效性和實戰性都很不錯。我先看的小冊子《101條戰地法則》,然後一口氣逐字逐句把書啃完,一起花勒近3天時間。讀完到今天還剩下三個關鍵詞盤旋於腦: 效率、先鋒、竹林。效率指的是互聯網思維,先鋒指的是小米公司各產品上市運營的作戰原則,竹林指的是整個生態鏈生生不息繁衍和進化的最大可能性。和大雷雷一樣生於仙桃長於仙桃,所以對於竹林的印象挺深刻的–發芽吐新長大落葉新一年繼續發綠吐新芽或枯死,但是整片竹林會越來越大越來越茂盛。所以,小米用竹林來形容生態鏈感覺特別貼切也親切。希望小米在若干年後寫成傳記的時候有更精彩的故事!:)))
剛知道這本書(慚愧),現在去買。
還在看,先佔坑
這本書是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小米發布的米家399的IH電飯煲?
※【有品問答】你通過什麼方式來提升你的生活品質,都做了什麼,買了什麼?
※小米公司發展得很好,為什麼總是那麼多人和媒體在唱衰它?
※為什麼大多數人對小米的要求那麼高?
※小米軍工的可能性?
TAG:市場營銷 | 小米科技 | 書籍評價 | 小米生態鏈 |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