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求助】如何通俗易懂的講解馬哲中的對立與統一?

周三上課要用,急求,謝謝各位大神了……


謝邀。

首先指出,「對立統一」不只是馬哲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規律,而是客觀事物固有的一種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可以概括為: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等領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內在的矛盾性,事物內部矛盾推動事物發展。馬哲只是把這種客觀事物固有的規律反映出來而已,古今中外,對客觀事物這個規律進行反映、闡發的人很多,從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巴門尼德、柏拉圖到中世紀的庫薩的尼古拉,再到德國古典哲學的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對這個規律的認識層次不斷上升,不斷深化全面化……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是站在這一哲學認識論主線上,對這個規律的認識的再深化,再提高了一個層次!

中國從古到今以來對這個規律的認識史就更加歷史悠久了,認識也就更加豐富,更加豐富多彩,從「易經」陰陽八卦,到《道德經》,再到《太平經》,再到宋朝理學朱熹第一次提出「一分為二」這個概念,不自覺地闡發出了辯證法「對立統一規律」的一個層面,另一個層面是「合二而一」。「一分為二」突出矛盾的鬥爭性(對立性),「合二而一」突出同一性(統一性)。上世紀30年代,毛主席在學習《列寧哲學筆記》中的辯證法基礎上,結合十年來的革命鬥爭經驗,總結了中國歷史上對「對立統一」規律的認識論,在《矛盾論》中把中國哲學史上的辯證法進行集大成,爐火純青地闡發了矛盾辯證法,「一分為二」等等。

中國人自古以來對客觀事物「對立統一」的規律認識是相當自覺的。中國哲學中固然少了西方哲學的形而上學史,失去了超出經驗範疇進行邏格斯思維的形而上意識,但也因此避免了「形而上學」的片面化、孤立化、靜止化思考問題的痼疾。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善於「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動態化地看問題,聯繫起來看問題。比如在禍中看到福,福中看到禍……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遺產。

直到現在,這種「一分為二」「陰陽」「兩點兩面」化思考問題的模式仍滲透到傳統文化和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比如民間把能「通冥」的巫師稱為「陰陽」,也就是他們可以看到「陰陽兩面」(「辯證的視角」,哈哈),其他人只能看到「一面」(凡夫俗子視角「形而上學」,哈哈),這雖然有某種程度的封建迷信臆造成分,但這種凡事看「兩點兩面」的認識論很符合辯證法。

還有過年時候,全國農村就「流通」兩套貨幣……這也很「陰陽」,很一分為二嘛!

還有,最普遍的就是中醫。把陰陽、虛實「對立統一」理論全面地貫徹到中醫學說方方面面……

「對立統一」規律時客觀事物固有的規律,無處不在。也很好理解。恐怕不用再通俗了吧?作為中國人,稍微涉獵一點傳統文化,稍微接觸一點農村的傳統民俗,稍微接觸一點中醫理論,就一點就通嘛!


推薦閱讀:

馬克思認為萬物皆有兩面性,但是兩面性是主觀客觀結合形成的性質,因人而異,所以這句話錯了嗎?
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為何不把馬恩原著或其節選作為必修課?或者毛澤東選集?
如何評價「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論」?
人民到底是歷史的決定者還是烏合之眾?

TAG:列寧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