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大部分建在沿海?對外發生戰爭會不會首先遭受攻擊?
2016年9月2日國家統計局發文表示,中國的國家石油儲備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中國已建成舟山、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和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總共八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總儲備庫容達到2860萬立方米。前七個為地面庫,黃島為地下庫。利用上述儲備庫及部分社會企業庫容,中國實現儲備原油3197萬噸,比2015年發布的儲備原油2610萬噸高出587萬噸。
實名反對 @wuweilxl 的答案,不要每個問題都要扯到政治,愛國,貪腐和高管是sb這種方向。你要是真牛逼就去改變這個社會去,只會在知乎上宣傳的你陰謀論有個p用。—————————————————————————
不僅僅是中國,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把自己的石油戰略儲備建在海邊或者是石化產業附近。
美國的90%戰略儲備是在墨西哥灣沿岸的德克薩斯州以及路易斯安那州。主要儲存在5個地方:德克薩斯州Bryan Mound(存儲能力為2.26億桶)、Big Hill(1.6億桶),路易斯安那州West Hackberry(2.19億桶)、Bayou Choctaw(7500萬桶)、Weeks Island(7200萬桶),總存儲能力7.5億桶。這些儲備基地既臨近碼頭,又距大型煉廠不遠,還有發達的管道設施可以快捷地把儲油傳輸到用戶手中。而德國是在威廉港附近,加拿大,墨西哥和摩洛哥都在海邊。那麼為什麼大家都願意把石油儲備基地建在在戰爭期間易被打擊的地方呢?因為石油儲備本生就不是為了戰爭而準備的。戰略石油儲備是國家對石油的儲備,以應對短期石油供應衝擊(大規模減少或中斷)。它本身服務於國家能源安全,以保障原油的不斷供給為目的,同時具有平抑國內油價異常波動的功能。
戰略儲備的主要經濟作用是通過向市場釋放儲備油來減輕市場心理壓力,從而降低石油價格不斷上漲的可能,達到減輕石油供應對整體經濟衝擊的程度。據美國能源部的分析,石油價格增長1倍,GDP將下降2.5%左右;每桶石油價格上升10 美元,將給美國經濟造成500億美元/年的損失,經濟增長率將減少約0.5個百分點。美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制度的目的,正是為了供應美國在危急時刻的燃油需求。
也就是說,原油儲備是為了支持戰爭前的石油供應,而不是戰爭中的石油供應。石油儲備選址遵循的一般原則是:儲備費用最低;安全可靠程度最高;地質地理條件最合適;儲存和分配石油的運輸條件最便利。其中相對重要的是後兩條,因為合適的地質地理條件不僅可以減低儲備成本,還可以提高安全可靠的程度。石油儲備的主要目標是在進口原油中斷時,能迅速把石油儲備供應給煉油廠,為此,儲備基地是否有方便的儲、運條件至關重要。你把石油儲備設計在大山裡,到需要時發現運出來要個半個月,那還有什麼用?舟山。大連 鎮海 黃島蘭州 等等
對應鎮海煉化 大連西太 黃島大煉化 蘭州石化廠等千萬噸級別大煉油。
就是產業鏈的原因 無他
原油離煉廠越近 成本越低這些戰略石油儲備是在原油供應因各種原因中斷的情況下應急的。絕非戰爭石油儲備。你所擔心的戰爭威脅當然會有。不過中國自身的石油產量足以供應軍隊使用。
建在沿海可以降低儲備流通成本,最大限度發揮對經濟發展的護航作用。
打仗不靠它。一個簡單小模型。產油國與工業國AB兩國之間有一段距離,由於投送能力限制,三方軍事互相不夠成威脅。
A原油儲量30天。產油國對A禁運30天,A國崩潰,產油國以此為要挾索取利益,A國不敢不從。
B國原油儲量90天。B國對產油國制裁60天,產油國崩潰。B以此為威脅,產油國不敢不從。現實國際社會比此模型複雜得多,但原理相通。公司負責過幾個戰略儲備的設計和建設,自己參加過一個戰略儲備的建設,國儲局的非官方小道消息是敢炸戰略儲備的基本都是全面戰爭,建哪都沒用。局部戰爭沒人敢炸這個。但是更重要是還是考慮有進口和外輸的方便。不過內陸的戰略儲備也不是沒有比如說蘭州,和一些大山裡面的基地(不過都是成品油和燃料油)都是有的。
運輸方便,進出口方便。而且那是民用居多,真正的軍用庫官方是不會透露在哪的。
此外你可以關注這幾個地方,附近有煉廠或油田或是其它的石化行業有關的事物。何況上面也說了,既然選擇炸油庫,那就是大事了,建哪也沒用。再說這年頭戰爭真的容易打起來嗎……補充一下,戰略這詞真不一定完全和戰爭掛鉤的,如戰略合作。以及我認為即使是在戰爭中也不應該優先打擊這些民用設施吧。這就好比有人說發生戰爭敵國來炸三峽大壩一樣
在沿海的的只是你能看到的~~說多了都是套路。
運輸成本也是成本
從國內政治來看,這說明戰爭是愛國人士的選擇,不是顯貴的選擇。
從戰略的角度講,戰爭開始時,你在國際政治層面就已經輸了。
這麼簡單、淺顯的問題你們也問?
這麼簡單、淺顯的問題你們也問?
這麼簡單、淺顯的問題你們也問?
涉嫌國防秘密,大家還是不要在此帖討論了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