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門對比金剛經產生的疑問?

金剛經雲,若人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那凈宗提倡念佛法門,是不是以音聲求阿彌陀佛呢?(題主自然知道金剛經上的佛是釋迦摩尼佛,不是阿彌陀佛。但既然都是佛祖,為何會差別那麼大,以音聲求釋迦牟尼就是行邪道,而念阿彌陀佛就是往生的方法呢?)


抖個機靈,裝個13,

看了一大溜的答案——我皆閱盡未滿意

很費解各位大德居士們,

為啥講解念佛法門居然脫離了《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這等同於討論美國法制而不提《獨立宣言》嘛……

上原文!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 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劃重點了啊!劃重點!

都是考點!必考!

不複習的死定了!

一、二人相憶,二憶念深。

念佛,是憶念的念

啥是憶?

現在隨我說的開始想——想想自己的老媽

是不是自己親娘的樣子不加任何特效,Duang的一下出現在眼前?

髮型,容貌,膚質,甚至說話的語音語調,表情,完全不用構建就直接跳出來?

是不是感覺好像一下子是從後腦勺和後脖頸位置蹦出來的?

這就是——憶

現在——再想想自己中學班主任

那老太太,或者那老頭兒

是不是一點一點,像搭積木一樣,慢慢慢慢地,輪廓才清晰起來,

樣子才漸漸浮現起來,需要慢慢組建組合,描繪勾勒?

是不是感覺好像是在前額腦門的地方成形的?

這是——想

第一個重點,念佛是憶,不是想。

二、若眾生心。憶佛念佛。

剛才說了啥是憶,現在來看念。

念佛,不是唸佛,不是用嘴巴舌頭在那裡嘰哩咕嚕,

而是用心念去憶念佛。

中國字向來講道理,

念,當下的心

也就是當下的起心動念都是佛,這才叫念佛。

坐在那腦子裡開著奧運會,嘴巴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不叫念佛,

這叫叨叨佛,

如果有人坐在這裡叨叨你,你會開心嗎?

如果你不開心,為什麼要這樣對佛呢?!

剛才一起憶念了各家的皇額娘,

現在,我們試試來念佛。

是否能夠像憶念老娘那樣念佛呢?!

有幾個是要描繪金光袈裟大蓮花然後才有了佛的樣子?

是不是想起佛來都像想高中班主任一樣?

這是功夫不夠,什麼時候像想老娘一樣想佛,這就是念佛!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里說的特清楚,

佛念眾生就像老娘想兒子一樣,

但是眾生念佛就像學生念班主任一樣,

所以眾生都在佛的心裡,而佛在眾生的西天……

第二個重點,念佛,是像念老娘一樣。

三、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先來個名詞解釋。

《大般若經》卷四四九〈轉不轉品〉雲(大正7·264b):『如是不退轉菩薩摩訶薩,以自相空,觀一切法,已入菩薩正性離生,乃至不見少法可得。不可得故,無所造作。無所造作故,畢竟不生。畢竟不生故,名無生法忍。由得如是無生法忍故,名不退轉菩薩摩訶薩。』此謂菩薩觀諸法空,入見道初地,始見一切法畢竟不生之理,名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入菩薩正性。

不見可得,畢竟不生。

既然不生,那麼問題來了,還滅不滅咧?

當然不滅啊。都不生怎麼滅呢?

所以,無生法忍的意思,

近似地理解為,證得了不生不滅的智慧。

現在這句話,八個字,

前四個字是禪定,以念佛心,

就是剛才我們說的,像念老娘一樣來念佛的心。

這是禪定,歸到三十七道品里,

算正行、正精進、正思維,都對。

目的就是八正道最後一個,正定。

安住在像想老娘一樣想佛的境界里,這個就是正定。

就是一開始大勢至菩薩報告的,彼佛教我,念佛三昧的那個三昧

三昧就是正定。

現在有了正定,

下一步就是智慧,也可以叫正智慧,用以區別邪定所生的狂慧。

六祖說,定和慧是一碼事兒。就像燈和光一樣。是體和相的關係。

定的時候,其實是智慧在起作用,在發定。

慧的時候,其實是定在起作用,在發智慧。

所以原話說「定時慧在定,慧時定在慧」

那麼有了念佛三昧,有了念佛的正定,必然會生起正的智慧

好比有了燈,自然就有了光。燈是體,光是相。

那麼這個智慧叫啥——叫般若,翻譯成中國話,就是無上智。沒有再高級的智慧了。

有了正定,證得般若。然後安住在這個境界里,證得無生法忍。

重新串習一下!這是考點!重中之重!

弄不明白保准死!

無一倖免!無有活口!

絕對不打妄語!

1、通過功夫的深入,像念老娘一樣念佛

2、得到這樣念佛禪定而生起般若智慧

3、證得這個般若智慧而得無生法忍

4、證得無生法忍名不退轉菩薩

到這裡,才開始有了解脫輪迴契入清凈涅槃的影子。

不是圓滿涅槃哦!只是開始涅槃哦!

沒有無生法忍不要提涅槃,那只是捏個盤,還可以捏個杯,捏個碗……

四、督攝六根。凈念相繼

念,就是想老娘

那麼我此刻可以想老娘,過一會兒可以想老爹

雖然都是念,但都是生滅的。

凈念,一定是真正乾淨的念。

一定是通過像念老娘一樣念佛,

而最後證得的那個「清凈」的念。

為啥加個引號?因為一說清凈,他已經不清凈了。

當然也可以叫空念,也要加引號,因為一說空,已經不空了。

這是念佛的終極目標,大勢至菩薩也說了,由此入三摩地

三摩地就是三昧,就是正定,就是般若,就是不退轉菩薩,就是開始趣入涅槃……

有過很多大德描述過這個真正的凈念,

我就不列出來了。

不是因為懶,關鍵是有人看了去攀緣心作祟,貪心作祟

順著文字相去找境界,那絕對不是凈念相繼,

那是24K的五陰著魔!

所以,

督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攝攏過來,

凈念相繼,一定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現在回到問題,

金剛經里說的,色見我,音聲求我。

因為眼睛可以看到的色塵,耳朵可以聽到的聲塵

是生滅的,是有為法,是有來有去的。

所以佛說,用這些有來有去的東西,是見不到真正的佛性的,

如來在這裡理解為佛性。不具體指代某人。

啥叫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說通俗點兒——來了么?好像沒來。走了么?好像也沒走。

所以,如來就是指的那個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佛說這句話的根本含義——

用生滅的有為法,無法契入證得不生滅的無為法。

再看念佛法門,

用念佛的方法,來借假修真,以幻修幻

以契入那個不生不滅的無為法。

所以金剛經那句話正好是念佛法門最好的註腳,

念佛出了什麼聲音,念佛看見了什麼彩光,念佛聞到了什麼味道,

統統都是行邪道,統統都見不到佛性,統統都走錯了路……

所以念佛法門不是用音聲求阿彌陀佛,

而是用音聲通過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求自己不生不滅的真正佛性智慧……

最後解釋幾句

1、念佛法門,念什麼佛都好,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甚至於持誦釋迦佛名號,觀世音菩薩名號,都是念佛。

2、佛在哪兒?六祖說,心外無別佛。念佛是心在念佛,是調伏自己的狂心,狂心頓歇,歇即菩提。有人說我對藥師佛有信心,念藥師佛行不行?當然行!那念葯是否能否證無生法忍,證不退轉菩薩。答案是肯定的,必然可以!從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里,也沒有明確告知大勢至菩薩念的一定就是阿彌陀佛。佛是自性佛,是自心佛,念自己的佛。而具體那尊佛,只是個方便。目的是把東西吃到嘴裡,用筷子,用勺子,用刀叉,都好。喜歡用哪個,哪個就是最好的。

3、念佛法門不完全等同於帶業往生。念佛法門是成就自性三昧,念佛成佛。帶業往生是藉助阿彌陀佛的大願,被接引到西方世界繼續修行。一個是直接畢業,一個是找個中轉站,去了再繼續學。兩件事情完全不衝突,也不矛盾。至於說,證得念佛三昧的是否一定可以往生。這個是必然的,經文里有。但是,但可是,可但是,念佛往生的是否一定得念佛三昧。這個真不一定。下兼容的原理大家都懂。

4、什麼條件可以念佛往生,本來這個和題目無關,多嘴說一句。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花中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當花敷時,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即為其人廣說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65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看到這裡很明白了,下品下生的條件是至心十念

啥叫至心十念,就是清清凈凈的念阿彌陀佛十聲。

在這個過程里,沒有一個妄念,沒有任何其他的念頭。

有人說,我可以啊,你聽著,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

抱歉,您這一二三已然是妄念了。

還有人說,我可以啊,頓時腦子裡倆小人兒,一個人念佛,一個人說,嗯,不錯,沒妄念,嗯。剛才也沒妄念,嗯,還沒妄念……

其實這第二個小人從頭到尾在妄念……

所以我不說往生有多難,

但是就我所見過的幾千上萬號念佛的人里,一個能往生的都沒有。

不是要打擊信心,念佛法門本身很方便很殊勝,

無奈於多少人修錯了方法。

吃錯了葯,怎能指望病早日好?!

吃錯了葯,不是葯的事兒,是人的事兒。

只要念佛念對了,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但如果行錯了路,只怕,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有人又要說,誰誰誰死了有瑞相了,

您這是以色見佛,以音聲求佛,後面咋說來的?

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所以,修行,最核心,最根本,最要命的。

一切考點裡的重中之重——

千萬別自己騙自己!

好啦!今天寫的有點兒多,

神神叨叨這麼一大篇兒。

沒智慧的隨類各得解吧……

有智慧的,阿誰見余開口來?!

PS。有人說我講錯了,和南公的講法不一樣。

我通篇沒有講過要怎麼念佛,出聲念,微聲念,金剛念,瑜伽念,蓮華念,持明念

這些具體的念法統統都不在考量的範圍里。

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念佛的方法,

誠然,如果一個方法誰都合適,那其實也是誰都不合適。

所以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念佛方法,是自己修證路上所要明確的一個重要內容。

用想念老媽的勁頭來念佛,其實就是粗念到細念。

密宗也叫粗觀生起次第和細觀生起次第。

壓根也是一碼子事兒,也從不矛盾。

一萬個人可以念一萬尊佛,一萬個人也可以念同一尊佛而分別有一萬種方法。有人說十五的月亮是圓的,有人說初一的月亮是彎的。難道因為他倆說的不一樣,就一定有個錯的嗎?!當然智者自會分辨吧……


念佛法門是特殊法門,不適合對比《金剛經》。

《金剛經》屬於《般若經》,是佛教里的中觀派,講的是「空」。它用的是破除的方法,把修行者建立起來的一切認知,悉數破除掉,一毫不留。但留一毫,就不究竟。

念佛法門是修行中的方便道,講「他力」,講「易行」。它用的是建立的方法,要修行者切切實實有信、有願、有行,三者具足,才可以往生凈土。

一個講破除,一個講建立,怎麼能統一起來?

唯有到了目的地,才能統一起來。就好比,從北京到上海,可以坐飛機,可以坐高鐵,甚至可以前一段坐飛機,後一段坐高鐵,但沒辦法在同一段路程里既坐飛機又坐高鐵。

不過,無論坐飛機還是坐高鐵,到達的目的地是一樣的。

這也是為什麼中觀派一般不提倡念佛法門。

聖嚴法師講:

在中國佛教的大乘各宗派,除了三論(中觀)派以及部分臨濟宗的禪士們,不用凈土的念佛法門之外,其餘諸家,幾乎無一不學求生西方極樂凈土的念佛法門。

要清楚佛教的宗派、發展、流變。天台和華嚴的判攝都不一樣,拿天台教義解釋唯識經典,一定有不契的地方,拿中觀經典來解釋念佛法門,也不合適。

就是這樣。

順便說個八卦。上世紀90年代,台灣李元松的「現代禪」社團十分風行,他在台北象山建了個「中觀書院」,2003年初,檢查出癌症,後來發現自己所學用不上,10月份,寫了一封懺悔書,解散現代禪社團,皈依弘揚念佛的慧凈法師,轉入念佛門,在當年彌陀誕日往生。現在台北象山,是慧凈法師住持的念佛會。這裡邊很多有意思的細節,就不展開說了。


這個問題的確是不少初學佛者十分困惑的:《金剛經》講的是空,《阿彌陀經》卻講的是有,這不是自相矛盾的嗎?禪宗和凈土宗難道是截然相反的嗎?

實則不然,要回答你的問題,我們先把《金剛經》放在一邊,首先搞清楚什麼是凈土,念佛念的是個什麼佛?

一、什麼是凈土?

凈土者,心無染著也,歸入本元,十方周遍,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穢固不立,凈亦不有,是真無上凈土。

如就凈土的本義說來,修行人的心清凈了,則一切土、一切處無不清凈、無不自在,十方世界無不同時化為凈土。心如不凈,即在莊嚴佛土,亦復顛倒煩惱。古德云:心凈阿鼻即為凈土,心穢凈土即為阿鼻。至於西方乃表日升於東落於西,結果圓成之意,故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求生西方凈土,以圓成佛果也。

真修凈土者,時時觀照心念:或用念佛觀,或用凈土莊嚴和阿彌陀佛聖像作觀,更或觀自身即彌陀等,不令攀緣住著。才有念起,即凜覺轉空,或提起佛念,化去妄念,不使相續。久久專註,努力用功,時節因緣到來,忽然能觀與所觀、能念所念,頓時脫落,彌陀真性,灼然現前,親見法身,即當下現生凈土。這在禪宗謂之明心見性,在凈宗謂之「花開見佛悟無生」,語雖異而義則一,故禪凈不分家也。

欲真生凈土,正不待死後往生。必須現生努力,當下能生,方有把握。

《彌陀經》所說之「臨命終時」一般皆解作「等到氣斷死亡的時候」,其實這都是依文解義。如按經的精義來說,蓋所謂臨命終時者,不是死下來的時候,而是「等到生死命根終斷的時候」。什麼是生死命根呢?就是我人的顛倒妄想啊!所以《彌陀經》在臨命終時接下來就說心不顛倒,彼佛現前。當我們用功作觀或念佛,用到著力時,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孜孜兀兀,除佛念外,別無他念,這生死命根——妄念,即將終斷。到最後忽然根塵脫落,一心不亂,當下即親見真佛,生到凈土了。

到那時,方知娑婆即是極樂,極樂即是娑婆,平日分東分西、說凈說穢,皆如白日做夢。故云真生凈土者,生而無生,去而不去也。如果仍有娑婆、極樂之分,凈土、穢土之別,正是心未清凈、妄念未盡也。

永明壽大師說:「行人凈業成熟,心地清凈,與佛相應,方見佛現前,接引生西。」佛雖現前,實無來去。如月在天,千江萬水,一時俱現。而月實無分,心猶水也,如心不凈,猶水混濁,月雖在天,而不現影。故心顛倒混亂者,佛雖放光接引,猶生盲不能見日。

二、什麼叫「念佛」

念佛有好幾種方法,觀想念佛,觀相念佛,持名念佛,等。因觀想或觀相比較心細,功夫較持名念佛難,故晚近凈土行人都只修持名。

現在我們就持名念佛法門來談一談它的修法與奧妙。釋迦佛默察末法眾生垢染深重,難以打開玄關識鎖,離苦得樂,從悲心中運用廣大智慧,巧妙地設一念佛法門,將一粒清凈佛珠——萬德洪名——安放在眾生妄染心中,密密轉移其顛倒妄想,從切近處斷其生死根株,而得心花開敷,見彌陀佛性,往生凈土。一切唯心造,而人不能無念,不念佛、法、僧,必念貪、瞋、痴。念貪、瞋、痴則殺、盜、淫惡業起,惡業起,生死輪迴無有止息。佛乃因勢利導,抓住眾生不能無念的習氣,善巧方便地用一佛念來代替妄念,使人於不知不覺中將妄念轉為佛念,染心換為凈心,從而輕而易舉地往生凈土,出離生死。古德云:「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蓮池大師云:「念佛就是於眾生生死切近處(妄心)作最親切、最簡易的轉換。」我們如果不體察佛祖的深心和偉大的教導,認真以念佛的功行來改造自己,單靠依賴彌陀之願力接引往生,又怎麼能達到目的呢?古德云:單修(單靠彌陀願力)生西難,雙修(自己用功和佛力相應)生西易。真是不朽的名言!

我們明白了念佛的作用和生西的道理,就知道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是確切不移、無可改變的至理名言了。上中下三根,不問哪種人,都須遵照這確切的指示,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放下,將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統統攝在一句佛號上,綿密提持不絕,自然於不知不覺中將妄心轉化為佛心,與西方彌陀感應道交,打成一片。所以古人說:「萬修萬人去。」

節錄一段印光大師《念佛三昧》如下:

「若論證三昧之法,必須當念佛時,即念反觀,專註一境,毋使外馳。念念照顧心源,心心契合佛體。返念而念,返觀而觀;即念即觀,即觀即念。務使全念即觀,全觀即念;觀外無念,念外無觀。觀念雖同水乳,尚未鞠到根源!須向著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及至力極功純,豁然和念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所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此之謂也。功夫至此,念佛得法,感應道交,正好著力。其相如雲散長空,青天徹露。親見本來,本無所見,無見之見,是名真見。到此則溪聲山色,咸是第一義諦;鴉鳴鵲嘈,無非最上真乘。活潑潑應諸法相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了諸境而了無一物。語其用,如旭日東升,圓明朗徹;語其體,猶皓月西落,清凈寂然。即照即寂,即寂即照,雙存雙泯,絕待圓融,譬如雪覆千山,海吞萬象,唯是一色,了無異味。論其益,現在未離娑婆,常預海會,臨終則一登上品,頓證佛乘。唯有家裡人,方知家裡事,語於門外漢,遭謗定無疑!」

請看這一段說話,豈不盡與禪宗同出一轍?念佛時,非但要觀念一致,還要在阿彌陀佛這一佛念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豈不即是禪宗參話頭的功夫?及至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力極功純,豁然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的境界與下面一大段所描繪的悟後境相,豈不即是禪宗參究豁開本來面目、明心見性的境界?我們現在對一般人不說參究提撕,只說心念耳聞,觀念一致,極力追究,功夫純熟,自能豁然脫落,證入三昧,與禪宗明心見性,完全無二。

這時候,我們再回頭看《金剛經》里講的那幾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

無二無別啊!

(本文部分內容摘錄自母音老人開示)


這裡的「不能得見如來」的如來並不是指的釋迦牟尼佛,而是指的空性,實相。

凈土法門的見佛分幾種情況,根據你自身水平來定,證到念佛三昧了,已無佛道可成,無眾生可度,見人人都是阿彌陀佛,也就是見到了法身佛。

差一點的見到的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佛,阿彌陀佛變化的,說到底也是假的。

所以與金剛經的這句並無矛盾。

再者,之所以能見佛,是佛的願力加持,和念佛人的心感應的產物,念的也是自性本具的阿彌陀佛,見的還是自性本具的阿彌陀佛,這個阿彌陀佛也不是外來的,是自性本具的。

從這一點來講,與「若人以音聲求我」中的人我的分別執著有著天壤之別。

最後,絕大多數人,見不到阿彌陀佛的話,那也絕對見不到「如來」。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學佛讀經千萬別依照字面的意思亂解,也不要僅截取其中一句,有時候要放到整部經中聯繫上下文理解,甚至要放到整個三藏十二部經中,互相印證。

我把這段話一起給你貼出來:

  • 法身非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其實《金剛經》分品,這一品的標題你仔細讀讀就已經給你點題了「法身非相」,眾生因執四相,所以一聞佛「法身」,這個「」字,心中升起邪見,以為如同人身,有個色相、有個方位、有個處所。所以執相而求「法身」,這便是因邪見故修行,是緣木求魚,是行邪道。

  • 所以《華嚴經》出現品云:『諸菩薩摩訶薩,不應於一法一事一身一國土一眾生見於如來,應遍一切處見於如來『譬如虛空,遍至一切色非色處,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虛空無身故。如來身亦復如是,遍一切處,遍一切眾生,遍一切法,遍一切國土,非至非不至。何以故,如來身無身故,為眾生故示現其身』
  • 在《金光明最勝王經分別三身品中佛也對三身做了說明:「善男子,一切如來有三種身。云何為三?一者、化身,二者、應身,三者、法身。如是三身具足,攝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正了知,速出生死。云何菩薩了知化身?善男子,如來昔在修行地中,為一切眾生修種種法;如是修習至修行滿,修行力故得大自在,自在力故,隨眾生意、隨眾生行、隨眾生界,悉皆了別,不待時、不過時,處相應、時相應、行相應、說法相應,現種種身,是名化身。善男子,云何菩薩了知應身?謂諸如來,為諸菩薩得通達故,說於真諦。為令解了生死、涅槃是一味故,為除身見眾生怖畏歡喜故,為無邊佛法而作本故,如實相應如如、如如智,本願力故,是身得現,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項背圓光,是名應身。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了知法身?為除諸煩惱等障,為具諸善法故,唯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前二種身,是假名有;此第三身,是真實有,為前二身而作根本。
  • 如來身無身故,為眾生故示現其身」雖法身非相,但諸佛為了攝受不同眾生,依眾生種種心,依於法身,攝取佛土,現種種身,或報身,或化身。
  • 為了攝受眾生「報身」有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項背圓光」,有方位有處所:「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化身亦然。
  • 所以《金剛經》這段,講的便是法身。同時也要放到其他經典中互相印證,才不至於錯解。
  • 但真正對佛法生起圓信圓解便知:其實一真法界,不二唯一,絕待圓融,一身即是三身,三身即是一身,乃至千萬億身,千萬億法,何處不是法身顯現?只不過:「覓即知君不可見」,下面還有句:「不離當處常湛然」。

而凡夫智慧不足,聞經後不能通達,在有無、生滅、一異、斷常等相上打轉,皆是妄想執著。佛菩薩的無礙智是怎麼樣的?

  • 看《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解脫長者是怎麼說的:『我入出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見十方各十佛剎微塵數如來,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我若欲見旃檀世界金剛光明如來、妙香世界寶光明如來、蓮花世界寶蓮花光明如來、妙金世界寂靜光如來、妙喜世界不動如來、善住世界師子如來、鏡光明世界月覺如來、寶師子莊嚴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如是一切悉皆即見』。

解脫長者上段先談到自己見十方微塵如來,欲見皆見,下面這一段即是講的自己的證悟境界:

  • 知一切佛及以我心,悉皆如夢。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響。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

  • 然後又說:所謂無礙莊嚴解脫者,離一切相,成一切相。雖然如夢如幻,而亦不壞夢幻諸境。若不入此夢幻法門者,便如舍利弗大目犍連等在逝多林,不見如來神力境界,以善根不同故。

  • 再看《華嚴經》中德雲比丘怎麼說的:『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凈,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善巧觀察,普眼明徹,具清凈行。往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常念一切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切十方諸佛。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以下,即念法身佛也。往詣十方以下,即念報化佛也。隨順法身,起於報化。法身無量,所感報化亦復無量。見於東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是名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諸佛別無境界,唯以智慧光明,隨順眾生而作佛事。

  • 得「自在決定解力」深達實相,智慧無礙,所以能隨順法身,起於報化。知「法身非相」而「所見諸佛皆由自心」見佛報化身,知不離法身。這就是迷者全真即妄,悟者全妄即真
  • 因智慧無礙,所以一切行門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才真是:「無礙、莊嚴、解脫」
  • 賢首國師雲。今佛之三身十波羅蜜。乃至菩薩利他等行。並依自法。融轉而行。即眾生心中。有真如體大。今日修行。引出法身。由心中有真如相大。今日修行引出報身。由心中有真如用大。今日修行。引出化身。由心中有真如法性自無慳貪。今日修行。順法性無慳。引出檀波羅蜜等。當知三祇修道。不曾心外得一法行一行。何以故。但是自心。引出自凈行性。而起修之

  • 這就是「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念佛無礙、求生西方無礙、正如解脫長者言:「離一切相,成一切相。雖然如夢如幻,而亦不壞夢幻諸境


可以看《念佛三昧與修學次第》這本書,幾種念佛方法逐一介紹,從口念開始,心念,心憶,層層深入,根基不同,適應不同方法。沒有開悟,也沒有開悟菩薩指導,很難正確理解了義經典。不管哪位佛,說的都一樣,我們的層次比較low,別以為看看文字就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建議題主別想那麼多,先口念就是,念佛功德多迴向自己的修學道路,終有一日會得遇正法。


念佛不是念誦的念,不是以音聲求,若是以音聲求,則找個播放器,不間斷的播放佛號就可以啦,不用你自己念。。。

念佛是心念的念,要用你的心去念。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大方廣佛華嚴經》

你生活的世界都是你的心畫出來的。

現在這個世界太苦,佛法難聞,人身難得。

所以你要修凈土,修凈土就是用你的心把極樂世界畫出來。

等畫好了,現在這個世界劇終時,極樂世界的劇才能播放出來,片頭就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過來接引你,然後你自見生蓮花中。。。。


看看高票答主極力推崇的南公懷瑾是如何談念佛法門的,顯然和答主有很多不一致。南公所說深入淺出,通達圓融,不會招致非議和錯解,智者自會分辨!

念佛的方法與理論--南懷瑾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亂--南懷瑾


凈土念佛法門是公認的「難信,難解,易至(往生,成佛)」唯有佛與佛才能徹知,請不要低估祖師的智慧,也不要依「自智慧」而過於自信武斷,抬高門檻,說法要圓融.....


我的看法是

佛陀有法、報、化三身

金剛經說的這句是指法身佛,所以金剛經里也說,如來未曾說過法,因為法身是眾生接觸不到的,也是最終要證得的。

但為了度眾生,法身佛就要有眾生能見到聽到的報身佛和化身佛,所以阿彌陀佛是報身佛。


凈土宗不是佛法,反而類似於基督教,只要把阿彌陀佛換成上帝,基本上和基督教找不到什麼區別,所以用念佛法門和金剛經對比,實際就好比用基督教跟佛教對比。

金剛經是正統的大乘中觀的般若系經典,講的是佛家的空性,而凈土宗,套用印順法師的觀點,就是換了名的基督教,所以把基督教和佛教硬往一起塞,怎麼可能圓融?

凈土宗,佛學泰斗印順法師認為它起源於婆羅門教的太陽崇拜,而且在雜阿含經等原始佛經里隻字未提此法門,而且佛陀從來不認為有任何方便法門可以讓眾生得度,如果眾生年老體弱,佛陀直接放棄,不會傳類似於凈土宗這樣的方便法門,所以凈土宗在佛學界是不被承認的。


說下自己的理解。

金剛經是站在 體上 說的,對於我們的本體(自性)來說,地球,西方極樂。。。一切相皆是虛妄,是本體的影子。

站在相上說:沒有相,你又如何能知有體?萬千世界相,正是證明:本體真空妙有。所以地球,西方極樂是呈象(水中的影子)。現在是幻,極樂也是幻,現在修行,去極樂也是修行,只是環境不同,目標都是:回歸本體,自性。

當完全回歸本體,你就是佛,可以像阿彌陀佛一樣,用自性造個南方極樂世界未嘗不可,這是用。

體,用,象,三是一,一是三。

念佛說下自己的一點經驗:

平時修的妄念比較少了。有天凌晨打坐 心念佛號,自性在聽(能聽的是自性,耳朵只是器官)。突然一個想法:乾脆就當自己死了,就剩一聲佛號了,試下效果。就念了十幾遍,突然空檔了,心停下了,不念了,但佛號還在繼續。這時很清楚心不念了,因為心念時,會有些累,但現在根本感覺不到一絲的勞累,心還在問:這是誰在念佛?(自性在念)然後仔細聽,會發現,所有的聲音都是佛號,我現在就是修到了這裡。師兄跟我說的下一步是:心境頓消融,有二種方法到達,我就先不寫了,如有需要的我在補上。建議:上坐時心要掐死,念佛時心能更快脫落。

要學會停留在自性上(空性上),不斷的加深與自性在一起的時間,慢慢就會發現:你保持住自性如如不動,看書時字會通過眼睛流進你的虛空中,走路時,是路在走你。極大的保持住了精氣神不外泄。

很多是師兄的指點,我去實踐了一下,真是進步神速!感恩佛菩薩 師兄以及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早得智慧,回歸圓滿自性。


以音聲求阿彌陀佛,抱著這樣的念想念佛,念一百年都是在妄想里打轉。貼一段,且看:

大師答言:「向上一著,非禪非凈,即禪即凈,才言參究,已是曲為下根。果大丈夫,自應諦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設一念與佛有隔,不名念佛三昧;若念念與佛無間,何勞更問阿誰?凈土極則事,無念外之佛為念所念,無佛外之念能念於佛;正下手時,便不落四句百非,通身拶入;但見阿彌陀佛一毛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但生西方極樂一佛國土,即生十方諸佛凈土,此是向上一路,若舍現前彌陀,別言自性彌陀;舍西方凈土,別言唯心凈土,此是淆偽公案。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凈土;此是腦後一錘。但能深信此門,依信起願,依願起行,則念念流出無量如來,遍坐十方微塵國土,轉大法錀,照古照今,非為分外,何止震動大千世界。」

若真信了,哪個不是彌陀?哪裡不是極樂?


如首楞嚴經雲;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所云大菩薩者。即八地已上。若八地菩薩。尚心外見凈土。以智緣理。不名自住。若十地菩薩。雖心外不見境。猶有色心二習。是以有頌雲;唯佛一人持凈戒。其餘併名破戒者。

~~~~~~~

見與不見,求與不求原理上沒那麼簡單。修行上還是求比較好。


《金剛經》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裡的「如來」,並不是任何一個外在的「如來」,而是你的「真心」,你的「覺性,你的「如來藏」。

凈土法門「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不正是為了「降伏其心」,為了「見諸相非相」嗎?哪裡矛盾了?


51、什麼是有相三昧和無相三昧?

禪宗所說,是依無相三昧發揮。念佛求生西方,是依有相三昧而發揮。
《金剛經》說心地法門,故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汝不知看經上文說的話,獨以此兩句,疑念佛求生西方。不知有有相三昧,有無相三昧。凡般若部中許多經,並禪宗所說,皆是依無相三昧發揮者;凡諸大乘經,備明修因證果,並開示念佛求生西方者,皆是依有相三昧而發揮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17頁 答善熏師問)


人是原子構成的,你能以人的外貌來見原子嗎。不能,那麼,人不存在嗎?

不能以三十二相來見如來,就見不到釋迦牟尼的三十二相了嗎?

題主搞混了法身與肉身,把凈土等同於佛性了

沒搞清楚如來的含義

當然,這純是本六塵緣影的妄想猜測。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致@孫嘉鴻@孫開冒@齊天大聖?
給初學者的建議,如何發慈悲心,精進心?如何滅五毒心?
阿難多聞第一,辯才無礙,為何不能成就?
南傳弟子在知乎上放的佛經,為什麼更像心靈雞湯?
關於釋迦牟尼在涅槃前聽了魔王的話而流淚的典故出自何處?是否是後人杜撰而成?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