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槍斃對隊形的要求很高,蘭徹斯特方程現代兵棋推演和作戰理論的基礎在核武器時代如何使用?

文 | 劉耘菲

轉自十五言社區(微信ID:www15yancom)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

英國陸軍獨特的兩排隊列由何而來?歷史上取得過哪些驚人的勝利?這種線式隊形的背後,又有什麼樣的運籌學原理?為啥喜歡後發制人的英國陸軍損失卻比對手小?最後英國人為何取消了這種沿用數百年的戰鬥隊形?今天我跟大家聊聊英國陸軍(紅衫軍)冒著炮火前進,排隊玩槍斃,並且屢戰屢勝的故事。

115分鐘的決戰

1759年9月13日早晨,加拿大的魁北克城外,亞伯拉罕平原,當時還是新法蘭西。

英軍沃爾夫少將( James Wolfe)指揮英國陸軍第43和第47步兵團,還有少數蘇格蘭第78高地團的士兵,總數約3300人,前一天晚上,偷偷爬上50多米高的懸崖,在魁北克城外排成了長達約1000米的前後兩排的線式隊形,對約2000米外的魁北克城虎視耽耽,圍城戰已經打了三個月,今天應當見個分曉。

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更別說排隊示威了,魁北克城裡的法軍統帥蒙特卡姆侯爵更咽不下這口氣。本來安排了一位騎兵軍官每天去巡視這塊地段,沒想到頭天晚上,那位仁兄的的馬居然被偷了,其它兩匹馬也跛了腳,他就省了例行的公事。

1759年,魁北克之戰(也叫亞伯拉罕平原之戰)示意圖,紅色的是進攻的英軍,藍色的是法軍。粗線道是五十米左右高的懸崖,英國佬出人意料的偷偷爬上去,背水一戰,沒有退路

蒙特卡姆將軍得到消息的時候,英國佬已經列好了陣,侯爵手下有一萬多兵可用,他怕英國人抄他後路,留下大部分人守城,自己帶著約3500人出城迎戰,法軍也排好了三排人的線型隊型,向英國人壓過來,走到差不多200-300米的距離時,法國人停了幾分鐘整理隊形,然後繼續前進,先後打了兩排槍,英國人約有20%的被打倒了,卻一槍未發,靜靜的地挨槍斃。被打趴下的英國佬里,包括英軍的最高統帥沃爾夫少將,沃爾夫穿著士兵一樣的軍服站在隊列里,身上被打了三個窟窿,血流如注,不過他倒下前,已經給手下的士兵們傳達好了命令,要求每隻槍裝兩顆子彈,而且:「看清敵人的眼白之前,不許開火!」

油畫《沃爾夫將軍之死》,注意他穿的普通士兵的紅制服,身前是他的燧發槍和子彈包。身邊的幾位都是當時參戰的高官,當時軍官們也人手一隻長槍,列入隊列,增強火力。其實戰場上他們各忙各的,並沒有跑到一塊。這是畫家的藝術再現。

毫髮無損的法國人氣勢如虹,繼續接近,終於到了27米(30碼)左右的距離,英軍的軍士揮刀喊出了射擊口令,剎那間,硝煙敝日,聲若滾雷,頭一輪齊射就把法國人打倒了30%,就在法國人目瞪口呆的時候,英軍戰鼓敲響,奏起了行進曲,英國佬前進幾步,開始了第二輪齊射,法國人如同崩潰的沙堤,一泄千里,夾著挨了一槍蒙特卡姆侯爵,向魁北克城瘋狂逃跑。此役,英軍死傷約600人,法軍死傷約2000人,從法國人開槍到結束戰鬥,約15分鐘。

沃爾夫將軍奄奄一息,拒絕了弟兄們的搶救,他知道自己沒救了,仗沒打完,他也不想分散兵力。周圍的人喊「逃跑了!」,垂死的他掙扎著起身,問什麼情況,得知法國人跑了,他安心的倒下了,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一天之後,法軍統帥蒙特卡姆侯爵,因為槍傷發作掛了。六天之後,魁北克城向英軍投降。法國人經營了上百年魁北克,還有整個加拿大,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此歸了英國人。為啥英國人要那麼近才開槍?這還得從滑膛槍說起。

2滑膛槍和線式戰術

大航海時代,歐洲人瘋狂出海,追求一夜暴富,終於有了金銀,經濟發展很快,到處搶,到處打,自已也互相打打殺殺,越打越起勁。當時的步兵開始裝備前裝滑膛槍,最早是火繩槍,到1650年前後,有個法國鐘錶匠發明了燧發機,各家都很快跟風搞出了燧發槍。競爭永遠是技術發展的最大動力,燧發槍忽如一夜春風來,先風靡歐洲戰場,隨後遍及世界各地。


燧發槍和刺刀

一支典型的燧發槍,長約1.5米,重量大約5公斤,口徑約17.5毫米,彈丸大多是鉛制的,威力很大。燧發槍採用紙包裝的整裝子彈,使用步驟比較複雜,大體上,先平端火槍,打開燧發火藥槽,用嘴咬開子彈包,倒一點火藥在火藥槽里,然後再把槍立在地上,從槍口把火藥和子彈裝進去,用通條壓實(紐西蘭的毛利人也用火槍,他們直接在地上墩一下),然後再聽統一口令放槍。整個過程挺複雜,但經過反覆訓練的英國步兵,能達到每分鐘3-4發的水平,最高紀錄大約是每分鐘5發。

當時燧發槍的定裝子彈,採用豬油或牛油浸過的紙殼防潮,使用時,先用牙咬開後面,在發火槽撒一點火藥,再把火藥倒入槍管,最後是鉛彈,並用通條壓實。

當時的歐洲陸軍,已經採用隊列和方陣來對付騎兵。零散的步兵,在快速移動的騎兵面前,和一個個草靶子沒什麼區別,大批的騎兵衝鋒過程中,騎兵其實用不著電影里瀟洒的揮刀大砍,只需要平端著馬刀,借著馬匹前進的力量,調整刀的高度,就能象割草機一樣收穫敵人的上半部。零散的步兵不是騎兵的對手,就只好抱團抗爭,最初的步兵陣前端是長槍兵,長槍兵把長槍支在地上,對準馬的頭部和的眼睛,火槍兵在長槍兵的身後開槍,後來發明了刺刀,就一點點取消了長槍兵。

滑膛槍彈丸威力大,不過好在這玩意準頭太差,射程也不遠。早年的滑膛槍大多連準星都沒有,早年的機械水平差,子彈和槍械的配合很難做到精確,只好留下較大的公差,這樣的話,射擊的時候,子彈在槍膛里被火藥氣體推著,磕磕碰碰向前跑,出槍口的時候,往哪邊跳還真不一定。當時滑膛槍的有效射程約100米,不過準頭就真不好說,後來有人試驗過,在50碼左右的距離上,打1米寬2米高的靶子,好射手能有75%的命中率,不過在硝煙瀰漫,殺聲震天的戰場上,不被嚇尿就不錯了,那還能保證精度,所以排成一排,利用火力密度彌補精度的不足,歐洲列強很大達成了共識,只要把槍平端,打不著A也能打到B,線式戰術主導了歐洲戰場,排隊槍斃開始流行。

排隊槍斃對隊形的要求很高,一般來說大家不能走得太快,也不能走得太慢,得聽著鼓點和小曲一步一步走,這需要反覆的訓練才行,隊形就是戰鬥力,就是勝利的保證。英國陸軍很注重這方面的訓練,當然少不了體罰和打罵,體罰通常是軍棍和鞭子,反反覆復,沒完沒了的訓練,最終把士兵練成了雷打不動的機器人,裝彈、端槍、射擊幾乎成了第二直覺。戰場上,不但不會轉身跑路或裝死,還得在前排士兵倒下後,主動填空,保證射擊時的火兵密度,好在多數情況下,英國陸軍的軍官們也是在前面和大家一同進退,士兵們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3沒有「皇家「二字的英國陸軍

和皇家海軍、皇家空軍相比,英國陸軍是一支「後娘養」部隊,沒有「皇家」這兩個字在前面,為啥呢?

這還得從「英格蘭共和國」(1649-1660)說起,那幾年英國人議會勢力大,把國王查理一世剁了腦瓜,大事聽議會滴,不搭理王室,其中最聽議會話的,就是當時已經很強悍的英國陸軍,這筆仇英國王室一直記到今天,所以相當於中國「御用」這塊金字招牌,是不給英國陸軍掛的。不過,畢竟四處征伐離不開這幫大頭兵,所以英國陸軍之下的各步兵團,有的因為戰功,還掛著「皇家」的稱號。

英國陸軍非常重視訓練,對兵源不挑不撿,能吃苦,守紀律,再加上皮鞭的修理和賞金鼓勵,所向披靡。

滑鐵盧戰役中的威靈頓公爵,他要求戰士們等法國人接近到20碼再開槍。

1805年,比利時的滑鐵盧,英國人再次排成了四面迎敵的方陣,迎戰拿破崙的騎兵。按著威靈頓公爵的要求,敵人接近到20碼之前,不準開火。拿破崙的法國近衛騎兵戴著高高的熊皮帽,如同泰山壓頂,沖向英國佬的步兵方陣,英國佬的方陣,就象洪流中的礁石,或者被吞沒,或者巋然不動,伴著陣陣風笛聲,等著法國人接近,開火,直到最後取得勝利。那場戰鬥中,法國人被打死很多,英國人繳獲了大批的熊皮帽,從此英國皇家近衛軍,有了戴熊皮帽子的傳統(真不環保)直到今天。近年來,有人試圖用化纖的熊皮帽取代傳統的帽子,省得每年去加拿大買300張熊皮,不過化纖帽子不通風透氣,非常難受,不受歡迎,就沒改過來,接著挨環保分子罵。

那麼,為啥先吃點虧,把敵人放近了再打能取得勝利呢?你問沃爾夫將軍或威靈頓公爵估計也回答不出來,背後的學問得等到二十世紀初,一位新大神來解答。

4蘭徹斯特先生是個跨界牛人

英國是最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大到議會和公務員制度,小到交通規則和出租汽車,政治傳統完整而成熟,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深厚的政治智慧,從不衝動行事,絕不標新立異,政治道路有失算的時候,但即使失算也不是輕率衝動的結果,而是算計錯誤,而有些事情,很難說對錯,比如當年歐洲搞歐元一片叫好,只有撒切爾夫人一夥特立獨行,絕不加入,今天看來,他們不用為希臘操心,未來好壞真不確定。英國的歷史上,奇葩人物和跨界大神更是汗牛充棟,以前有牛頓(數字家、物理學家、金融家)和赫歇爾(天文學家和音樂家),近代有丘吉爾(作家、畫家、政治家)和拜倫(詩人,革命家),不過他們放一塊,比起蘭徹斯特先生來說,都是弱爆了。

蘭徹斯特,好多家,他以前是個搞專利代理滴,他的好多發明都有案可查。

蘭徹斯特(Frederick William Lanchester,1868~1946)是位英國工程師、流體力學家和運籌學家,其實也是位企業家,他是英國汽車與航空工程先驅者。1896年製成英國第一輛汽車,後經改進並發展而成批生產,他創立的汽車公司後來被併入捷豹汽車,今天被印度人買去了,蘭徹斯特仍是捷豹最高端的汽車品牌。1909年起他擔任英國家航空顧問委員會成員,是空氣動力學的先驅。他在1891年的論文中指出重於空氣的飛行器的原理。1894年,他先於德國的M.W.庫塔(1867~1944)、俄國的H.E.儒科夫斯基(1847~1921),解釋了機翼產生升力原理,提出了正確的計算方法,解決了二維機翼的升力計算。1915年他又對有限翼展機翼舉力計算提出附著渦和自由渦的概念(見舉力線理論,舉力面理論)。但他寫的文章很少用公式,文風特殊,因而當時不為人注意。蘭徹斯特還得到表面阻力的公式,闡明分離現象和邊界層中的湍流現象。

那位,這麼一位跨界大神和排隊槍斃有什麼關係呢?

關係很大,他頭一次把排隊槍斃和中國人的孫子兵法說清楚了。1916年,飛機剛在一戰戰場上飛,他就琢磨著飛機該怎麼打仗,一個小編隊多少架合適,怎麼能打贏,這麼一琢磨,就出了一本書《戰爭中的飛機,第四種武器的出現》。該書提出的運籌學思想是運籌學和作戰模擬的基本淵源之一。他建立的描述作戰雙方兵力變化過程的數學方程被稱為蘭徹斯特方程。

蘭徹斯特方程不簡單,是現代兵棋推演和作戰理論的基礎,也被人用商業對戰搶市場,細說起來得好幾天,我在網上找的時候,發現有食用油的生產商,用來指導搶佔市場,X花、X魚這幫賣食用油的,居然也研究這玩意,並且有精確,74%能確保市場一家獨大,真是高啊。俺當年數學差,高考是背題混過去的,就不細說了,只說最基本的兩條,線性律和平方律。

線性律:適用於冷兵器一對一肉博和遠距離非直瞄射擊,一句話,水平相當,拼掉一個算一個,1000打800,最後勝利一方剩200。

平方律:適用於近代條件下,火器射程內互相直瞄射擊,人多打人少,一打一個贏,而且損失不成比例。

如果藍方1000人與紅方1000人交戰,雙方單個戰鬥單位的平均戰鬥力相同,紅方被藍方分割成各500人的兩半。假定藍方以1000人先攻擊紅方的500人,則藍方將以損失134人的代價全殲紅方的一半,接著藍方以剩下的866人再全殲紅方的另一半,藍方在這兩次戰鬥中總共損失293人。

上面那個例子,其實不完整,沒說清楚毀傷率這個很重要的環節,這對最後的結果是不是損失293人,影響很大。

我們回頭用蘭徹斯特方程,解釋一下沃爾夫將軍為啥人少,後開槍反而能取得勝利。沃爾夫將軍3300人,法國人3500人,如果法國人不再前進,面對面一槍一槍打,英國人死定了。

沃爾夫將軍是老兵油子,他知道當年燧發槍精度差,百米開外,打不著幾個人,而且他知道戰場上,槍的可靠性差,會有很多槍打不響,而且會累積,打不響的槍越來越多,最後距離合適要人命的時候,很多槍已經失去了作用。即使百年之後的美國南北戰爭的戰場上,人們也撿到許多沒打響的槍,排隊槍斃的時候,許多士兵面無表情,其實早就嚇尿了,手抖成一團,火藥撒得到處都是,哪能打響?奔牛河戰役的戰場上撿回到的槍里,少則兩顆子彈,多的塞了四五顆子彈的都有,最奇葩的一桿槍里,塞了12顆子彈(估計一次沒打響,不斷的裝,直到裝不進去)。

沃爾夫將軍的部隊後開槍,這樣保證了首輪射擊的成功率和命中率,而且他們還為近距離打法國人,準備了雙料裝彈。法國人先開槍,但距離遠,只能有10%左右的殺傷率,而且能打響的槍越來越少,等到能看清眼白的距離,想打槍的時候,其實法國人的有效火力是低於英國人的,英國人開槍的時候,還剩2800人左右,槍彈完好,以30%以上殺傷率轟法國人,法國人不跑,再打兩輪槍,不出一分鐘,也都會躺下,英國佬精著呢!

5落幕

線式戰術,在英國陸軍堅持了幾百年,大家伴著小曲上戰場,HOLD衝動後開槍,打贏了一場又一場非正義戰爭(我故意不說一鴉二鴉,也不提英國佬只死了兩個人的通州八里橋會戰)。

1883年,一位美國佬來到了英國,他是個發明家,英國專利保護得好,他如魚得水,他最先發明是燙髮棒,煤汽燈之類的玩意,晚年他發明了遊樂場和旋轉木馬,帶給了很多英國人小朋友快樂。不過,他最有名的發明,也為他掙了大錢的主意,是機關槍,一種每分鐘能打上千發子彈的武器,他的發明結束了線式戰術,他叫馬克沁,他發明的機關槍也叫馬克沁重機槍。

馬克沁先生帶著他的發明,向中國人演示用機槍幾秒鐘打斷一顆約50公分直徑的大樹

機槍發明後的那會兒,歐洲和平了好幾十年,大家電燈電話,文明理性,歐洲列強好多是君主制,七大姑八大姨的遠房親戚,誰也沒想到後來爆發了殘酷的一戰。

1914年8月,一戰爆發,德國宣戰,發布總動員令,整個德國象多米諾骨牌一樣,立刻成了一架不可逆轉的的戰爭機器。

本來是工人、職員的預備役士兵,放下手中的皮鞋、鐘錶之類活計,到事先安排好的指定地點,領取槍支、給養,搖身一變成為無情的殺手,然後按指定時刻表,搭上火車,前往指定地點編成連,連再編成團,團再編成師,軍,集團軍,一切都按德國總參謀部的計划進行,分秒不差的沿著發達的鐵路線展開,72小時之後,德國已經有上百個軍開往前線,帶著他們新買的馬克沁機槍。

1916年,索姆河戰役爆發,法國人打了兩年戰爭,已經燈枯油盡,隨時可能停戰,為了穩定這個老對手新朋友的情緒,英國人發動索姆河戰役。因為布爾戰爭吃了虧,大英陸軍已經不在戰場上穿紅軍裝了,不過大家排隊上戰場的線式戰術還保持著,這斷送了一代英國人。

德國陸軍的基本戰鬥隊形是以機槍為中心展開的,交叉的機槍火力,構成一道道看不見的封鎖線,等著英國人飛蛾撲火,德軍班排中的普通士兵,只打停下來瞄準機槍的敵人,一天下來,英法軍傷亡6萬人。機槍不但大量殺傷英國人,也把許多英國貴族家庭打成了絕戶,英國貴族們以帶頭衝鋒為已任,這麼慘重的傷亡,從沒見過。

從此,陸戰的舞台上,再無線式衝鋒,不過,在大海上,軍艦對決,還有過。

今天,托水果大咖的福,我們還能在閱兵場上,象看出土文物一樣,看到線式隊列,聽到「擲彈兵行進曲」,不過戰場再也不是那麼打仗了。隊列行進,做為軍隊文化的一部分,各國都保持著,大家一個整體,肩並肩,共生死,戰場上再也沒有排隊槍斃,「擲彈兵行進曲」依舊悠揚,永遠不變。

作者劉耘菲


推薦閱讀:

一個班全副武裝的PLA,穿越到1644年,能否拯救明朝?
恐龍被子彈打中會如何?為什麼侏羅紀公園裡面被打中的恐龍好像沒事一樣?
日本右翼這麼鬧是政治娛樂化的結果嗎?
高質量的英文軍事論壇有哪些?
《戰爭遊戲:紅龍》模擬的團級戰鬥和真實的相差多遠?

TAG:軍事 | 戰爭 | 戰略 | 核武器 | 兵棋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