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自我的思想有怎樣的結果?

這個沒有意義的問題困擾了我很多年,我經常會想,人死之後,自己多年活著而產生的思想和回憶會有怎樣的結果。是隨風幻滅,還是借另一物重生。如果是消失,那我為什麼是我,我為什麼要來到這個世界,我的存在和思想有什麼意義,我將會去哪裡。世界建立在我的思想里,如果我消失,就我自己來說,這個世界是不是也會消失。(阿彌陀佛我只是打個比方,我熱愛生活

我知道這個問題不可能有確切的答案,但我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你的思想是你的大腦和感官系統接觸外界環境之後所形成的投影;當人死後,大腦隨之死亡,意識當然就沒有了;你的這一生就結束了,你的思想也沒有了

但是,你這一生的各種行為、語言、念頭都會產生相應的「業」;這個「業」會導致你繼續投生成其他的生命,這個生命就是俗稱的來生

但是這其中並不是說你的體內有一個獨立於肉體的靈魂從你今生的肉體進入到你來生的肉體,不是這樣的,人並沒有靈魂;而是說你今生所做的"業"是不會消失的,這個「業」會導致新的生命的形成,而這個新的生命並不會帶有前生(也就是你今生)的記憶

然後回到你的問題:如果是消失,那我為什麼是我?答:「我」只是一個錯覺,並沒有「我」存在,而人們總是把自己每一世中的「腦意識」當成了獨存的「我」,進而愛惜這個「我」然後造作種種自私自利的行為,進而形成新的「業」,然後一遍一遍地輪迴

我為什麼要來到這個世界,我的存在和思想有什麼意義?答:是你上一世的「業」把你帶到這個世界的,這個「業」決定了你的存在

我將會去哪裡?答:你今生所說、所做、所想而產生的「業」決定了你下一世將會去哪裡

世界建立在我的思想里,如果我消失,就我自己來說,這個世界是不是也會消失?答:世界的形成,是大家共同的「業」決定的,你消失,因為大家共同的業不會消失,所以這個世界不會消失

當然以上只是最為粗淺的解答


謝邀。

宰我曾經問過孔子這樣一個問題:「我聽榮伊說,黃帝活了三百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黃帝他老人家是人嗎?還是壓根就不是人?為啥說他活了三百年?」

孔子回答很有意思:「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黃帝有沒有死,有沒有成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但是黃帝的治國理民的思想,是延續了好幾百年,這是孔子的回答。

人的肉體只是個皮囊,蘇格拉底的徒弟柏拉圖說「身體是靈魂的監獄」,因為肉體的存在,我們的靈魂、思想被這具肉體束縛,不能到達與聖靈合一的境界。這是柏拉圖的認識。

而東方的哲學中,老子是這樣回答的:「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莊子更發揮為:「人之生,氣之聚氣,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聚而生,散而死,不過氣之化耳。

不認識事物的本來,妄圖保有狹隘的肉體的意思,難道不是杞人憂天嗎。


神智正常的人在未來也可能會發瘋,也可能得老年痴呆,也可能變成植物人

所以不要認為自己正常的思想可以保持到死後


前一毫秒的「想法」,早已消失,何況死後。

反過來說,不會為當下每個消失的念頭而悲傷,又有何必要恐懼死亡。

若以此為「我」,今日已死了萬億次。

一輩子的思想,就像多米諾骨牌依次倒下的軌跡。這條軌跡,真的曾經存在過哪怕一剎那嗎?沒有!一輩子結束時一切都結束了嗎?也沒有!最後一塊骨牌倒下的力,將在桌面上繼續流淌。也或許,某日再推動另一堆骨牌。


七識已散,還有什麼思想。唯阿賴耶識仍在。

修行成就者,即身成佛(極少),大部分去了凈土(已出六道、終將成佛)

未成就者,仍在六道,但有希望在三善道。

不學佛修行者,基本都下三惡道。絕不是嚇人,法爾如是!佛祖也沒辦法。

(法爾如是的意思是:我們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這樣,並不是佛祖造的)

佛祖只是來教導我們,幫我們出六道的。

佛祖並不能直接救我們走。你就不相信有六道,你也不想出六道,而且惡業連佛祖自己也要承受,怎麼救的了你!(因此,佛祖是實語者,不說假話,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真相,他並不承諾「信我得救」。真相如此,怎麼救的了!)

所以,出離這五濁惡世、出六道,關鍵靠我們自己能不能聽聞到並真正學修佛法。

這也是佛教和其他宗教最大的區別。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我本來不曾有,今後也不會有,我只在當下這一刻。


不妨給題主一個好消息,你聽過「安利」嗎?哦呸呸呸!是你聽過「最終人擇」嗎?

強弱人擇告訴我們,正因宇宙的屬性適合生命出現我們才能感知到宇宙(後者語境較委婉)。

而最終人擇告訴我們,包含智慧的信息處理過程一定會在出現,因為不出現就無法察覺它所處的時空,而且,它一旦出現就不會滅亡

為什麼?因為消失的意識不能感覺自己的存在,更不能感覺自己的消失,所以有智慧的意識會獲得永生,這樣才能保持觀測與被觀測的存在現實。

那麼從古至今光人類就已經死去多少億了,更不用說象、犬、海豚等動物,既然它們會永生,那為什麼我們根本看不見?他們到底去哪兒了

我只能說沒見過,但不能說他們不存在,畢竟人擇是與多重宇宙理論是緊密相連的。


第一、你死後,如果你不是修行人,又或者即便是修行人,但沒有證得空性,那麼你不會知道你已經死了。

第二、你死後,因為沒有物質的身體,所以你會短時間內處於心靈狀態,在這個心靈狀態下,你所感受到的世界是快速變化的,而且與你活著的生活狀態,心理狀態是相關聯的——如果你活著的時候是一個真誠而善良的人,經常因為自己做了好事而心懷喜悅,並且在死亡的時候沒有恐懼,那麼你將感受到輕盈的喜樂,眼前的景象也是喜樂,但如果你是恐懼的,眼前的景象則為恐懼,就象你在做夢,夢中的你並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夢;如果你是一個內心陰暗比較多的人,死亡到來的時候必然會恐懼,而內心的陰暗加上恐懼,就會導致你死亡之後在恐懼、痛苦和惡夢中掙扎,急於尋找一個出口,就象你在惡夢中期待快點醒過來一樣,這時就會投胎轉世到與你心理狀態相應的那一個生命體中,所以你不會消失,而是會不斷地輪轉,在佛法中稱為輪迴。

第三、當你執著「這是我」「這是我的」的時候,「我」就誕生了。當你不執著,「我」便是空明不二。你為什麼要來到這個世界,只能問你自己,你的生命有什麼意義,那要看你是否去尋找了生命的意義,而我能告訴你的是,一切眾生,無論他是否學佛,是否修行,他都最終會走向涅槃,不在今生,便在未來,這條路是一切眾生的生命終點,在未到達終點之前,所有的一切都只是過程而已,而修行者和一般人的差別僅僅在於,修行者知道自己在修行,而一般人並不知道什麼是修行,也並不知道自己在修行,不知道並不等於沒有在做,只不過是沒有分別而已。但涅槃不是消失。

第四、世界並不是建立在你的思想里,你沒那麼牛*,世界就是世界,物質世界來自於因緣合和,而你的思想中存在的是你對這個世界中人、事、物的理解,你自己生活的世界才是在你的思想中。比方說積極的人,看待這個世界就是積極的;感恩的人,看到這個世界處處都值得感恩,而抑鬱症患者看到的世界,一切都是灰色的毫無生命力,沒有任何價值。基於你不會消失的這個特點,你所看到的世界也不會消失,會隨著你的輪迴,不斷地重複出現,直至你願意去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靈真正獲得成長。


去火葬場看一下,別看什麼佛學,每個人的路都不同的,我上午剛送走我爺爺…就再沒想過這些虛的玩意。

我現在覺得人生這麼幾十年,可能回頭看就是眨眼的時間,想那麼多,可能什麼都沒做就過去了,所以還是不要想這些沒意義的東西了…埋頭做吧。


即使你活著,很多事情你也想不起啊。反過來,轉世的人記得自己的前世,也是有的。終極層面,我這概念是沒有意義的。你在這個宇宙中誕生,你身上的每一個原子都是從宇宙大爆炸的時候形成至今,你為什麼只認為你僅僅是這個肉體?整個大海都是你,你卻以為自己是大海中的一個泡沫。。。。


站在非常非常理性的角度來說,自我思想是大腦的產物,人死後,大腦死亡,思想隨之消失,肉體也會變成像石頭沙土一樣沒有生命的「東西」。

舉個例子,一個人出生之前,此大腦根本不存在,於是便沒有任何意識。出生後嬰兒時期,大腦發育不完全,於是此人就像小狗小貓一樣,只有身體脊髓反射弧帶來的本能,並沒有大腦形成的意識。長大一點後,大腦發育完成,才有了意識,有了「自我」的概念,有了對世界的看法,有了許許多多記憶。老了之後,大腦功能慢慢退化,意識自然也會受到影響,於是人會「老糊塗」。人死後,大腦死亡,意識消失,黑暗也好,虛無也好,彷彿都不能概括人死後的狀態,但是總之就是人出生之前的狀態,什麼也沒有,什麼什麼都沒有。

死後的人並不能感知這個世界的任何東西,就像你出生前也並不知道母親懷孕的喜悅與對小生命的期盼一樣。由於每一個細胞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形成人的受精卵都是新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自我意識也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能會跟過去死去的人有任何聯繫,也不可能有前世之說。

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愛惜生命。每一個「自我」都是在概率極低的情況下來到這個世界,每一個「自我」都只有一次機會在這個世界短暫存在。所以一定要在這不到100年的時間裡創造自己的價值,留給後人一點可緬懷的東西。


雜阿含經第九○五

我是這麼聽說的: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摩訶迦葉尊者與舍利弗尊者住在城郊的靈鷲山上。

這一天, 有一大群遊方的外道行者來參訪舍利弗尊者,寒喧問訊後,坐在一旁,問道:「尊者!有情眾生在死後還以另一種形態活著嗎?」

舍利弗尊者答道:「根據世尊的教導,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外道行者接著問道:「那麼有情眾生在死後就一無所有了?」

舍利弗尊者答道:「根據世尊的教導,這個問題也沒有意義。」

外道行者聞言,追問道:「這麼說來,有情眾生死後的世界既可說它存在,也可說它不存在?有情眾生死後的世界既不能說它存在,也不能說它不存在?」

舍利弗尊者答道:「根據世尊的教導,這類問題都沒有意義。」

外道行者們問道:「尊者!為何你的老師沙門喬達摩認為這些問題沒有意義?」

舍利弗尊者答道:「因為它們對修梵行沒有利益,修梵行的根基也不是建立在那些見解上。前述那些見解不能使人斷愛去執,無助於心意的安止與內明的開發,不能使人徹悟無生,不能使人止息煩惱,不能通達涅盤。正因為如此,世尊不具說前述那些見解的對否。」   

外道行者們又問道:「那麼,尊者!你的老師沙門喬達摩說些甚麼呢?」

舍利弗尊者答道:「世尊教導我們認識苦、苦的生起、苦的止息、滅苦之道(四聖諦)。」

外道行者們問道:「尊者!為何沙門喬達摩宣說這些?」

舍利弗尊者答道:「因為它們對修梵行有益,修梵行的根基也是建立在四聖諦上。四聖諦能使人斷愛去執,達成心意的安止與內明的開發,使人澈悟無生,令人止息煩惱,通達涅盤。正因為如此,世尊一向宣說四聖諦。」   

聽了舍利弗尊者的回答,外道行者們很不滿地呵罵道:「尊者!為何關於有情眾生身壞命終後之去處的各種見解,你不能明確地答覆其對否,只是一昧回稱『根據世尊的教導,這個問題沒有意義』?你沒有知識,缺乏智能,像嬰兒一樣的無知,實在不配為上座長老!」

外道行者們說完這番抱怨指責的話後,紛紛起身離去。  

外道行者都離去之後,舍利弗尊者來到摩訶迦葉尊者的住處,彼此寒喧問訊後,各自入座。舍利弗尊者向摩訶迦葉尊者談起自己剛才與外道行者對話之事,順口問道:「尊者摩訶迦葉,世尊為何不置答『眾生有常?』、『眾生無常?』...之類的問題?」

摩訶迦葉尊者答道:「因為『有情眾生死後仍存在』、『有情眾生死後一無所有』、『有情眾生死後的世界既可說它存在,也可說它不存在』、『有情眾生死後的世界既不能說它存在,也不能說它不存在』這四種見解,無論採取其中任何一項,都是由於對【色】、【受】、【想】、【行】、【識】(五蘊)的生起、聚集、滅去、覺受、過患,乃至出離,還未能有所認知。

成就正覺的聖者對於【色】、【受】、【想】、【行】、【識】(五蘊)的生起、聚集、滅去、覺受、過患,乃至出離,均已如實了知。

對這樣的聖者而言:

『有情眾生死後仍存在?』

『有情眾生死後一無所有?』

『有情眾生死後的世界既可說存在、也可說不存在?』

『有情眾生死後的世界既不能說存在、也不能說不存在?』

這類的問題,根本沒有意義,因此世尊不具說它們的是非。」   

經過這番議論後,兩位尊者各自回到自己的住處。


目前的我是這麼認為的,思想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只是人類(誰知道最早是什麼東西來的)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繁衍擴大而進化的衍生品而已,而死了之後還有沒有來世,還是化作其他東西,;思想是附著在什麼東西上,還成為世界一部分什麼的之類,沒死過的人是不知道的,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有一點很重要,人活著肯定不是沒有意義的,即使是為自己體驗一次人生(已經被歷代人類完善到很棒的體驗),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也許人類整體的興衰存亡就類似一個遊戲,即使毀滅了,通關了,穿版了,要重打,都會留下一個成就的,就算沒保存記錄,也會存在我的腦海里,比如「我在拿過塗鴉跳躍20w分」。各個領域:藝術,體育,人文,科學,工程等等也都會留下一個類似成就的東西。即使宇宙毀滅,即使沒有了人,即使沒有證據,但人類的存在,會被某種紀錄,到達過這樣一個高度,那就是人類整體存在的意義。


我從小就有這疑問 本來想問問的 結果看回答里怎麼都是神棍。。。


我的話過好當下生活就好,別想太多,試問有哪個活人體驗過真正的死亡呢。


(轉自聖嚴法師)

客問:人死之後,有的會顯靈,有的則毫無音訊,並且不論是兇殺惡死,或者是壽終正寢,都是如此,這是什麼道理?

答:剛才說過,人死之後,可能是鬼,也很可能不是鬼。如果生在鬼道,如有必要,或者由於陽世眷屬的召請,鬼自可能顯靈;倘若生時有大福德,死後即可生天,生天之後,即不會再來人間顯靈;或者生時罪大惡極,死後即墮落地獄,下了地獄,也不會有其自由行動,所以也不會顯靈;再如人死之後,即去旁生畜道之中,自亦無從再來顯靈。另有一個理由:陽壽已盡,已經該死而死者,不論其為惡死或善終,都會納入一個規則的系統,這好像是部隊改編,離開此處的組織,便會去向另一個部隊限時報到,故亦沒有機會在外閒遊肇事的可能;如果命該不死,就要像敗退的散兵游勇了,他們沒有立即的歸趨,只得在外東闖西盪,直到政府為之成立收容所,予以安排之後,此一混亂的現象,才會結束,但在這種混亂的過程中,生人固然害怕他們,他們也是最覺困惱的階段。


念力足夠了,證道。不足繼續輪迴,甚至還可能孤魂野鬼似的飄蕩呢。


我記得上輩子,「我」死前是個老人,病入膏肓,盼望自己早點死掉結束痛苦。突然痛苦沒有了,眼前的東西消失了的那一刻我明白「自己」死了。然後啥都丟了不記得了。不知道多久我一直放心不下的另一個老人,我好像又看到他/她了,他/她站在河邊,「我」心裡非常挂念和傷心。那個站在河邊的老人的景象,和頻死的樣子,等我這輩子在嬰兒時期就一直記得,我以為自己是那個老人或者我以為自己老是看見那個老人。大了就知道了,原來那不是自己,那是記憶。


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說,首先是先有這個物質世界,物質先於意識,物質決定意識。你所說的世界建立在你的意識之上是不存在的。因為物質決定意識,你的意識是客觀存在(也就是這個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印象。是人腦對於客觀存在的反映。至於人的意識是怎麼產生的。那是因為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還有你高度發達的人腦做生理基礎,加上人類社會中勞動和交流的需要,就自然產生了意識。等人死後,大腦停止運行,不在對客觀存在進行反應,意識自然就消失了。至於你存在的意義,我覺得單個人存在是沒有意義的,只有把你放在社會之中,你所做的可以影響他人,你才具有意義。


虛無誕生生命意識,

生命意識誕生物質,

意識生命與物質共同走向破滅誕生虛無。

虛無與物質一直在不停轉換,中間永恆的是生命意識。

所以,你死後沒有世界消失不消失這一說法,意識永遠沒有個體的概念,我們都是個整體。意識生命存在的緯度就永遠對於意識有意義。

而你永遠是有意識的狀態,代表著普遍意識,代表著生命的永恆。


推薦閱讀:

好奇如果全世界的壞人都在一天之內死去,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根據什麼特徵推斷屍體死亡時間最靠譜?
與死亡擦肩而過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說說你最接近死亡的體驗?

TAG:死亡 | 思想 | 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