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江湖稱為「江湖」?
水域被區分為「江河湖海」,那為什麼我們以「江湖」來形容一個圈子、一個社會群,怎麼不說「河海」、「江海」等?
謝邀,@風清陽。江湖出自莊子逍遙遊和大宗師: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這句原本是東周官學崩裂,天子失勢,士隱不出,泛舟江湖,潛心於道的代名詞。史記上說范蠡也是這樣講的「乘扁舟浮於江湖。」一直到宋代都是與朝廷廟堂相對的隱士致仕的說法。後來到了明清,就從民間在野變成了現在這種江湖的概念。當然這也有小說家們的功勞啦。所以江湖相比河海江海而言,是一個出自文明深處,用典習慣的演化問題。而且音韻上也是有講究。這裡不多說啦。
江湖雖大終究不是無涯瀚海。還是方內而非方外。在原本的語境下是隱居而琢磨如何走向更大的世界的一個過程。也就是超脫遷游。這也是我們先輩關心的。而後逐漸變為追求自由擺脫束縛的代名詞。而在世俗層面就是不聽朝廷規矩的俠義精神所在地方的簡稱。現代社會中,江湖演變成一個社會團體的代名詞也不是很準確的說法。圈子不同於江湖。現在仍然有明清傳統意義上的江湖,其中的規矩門道外人也接觸不到。大部分只不過覺得自己在江湖裡,其實並算不上呢。
而但凡名目一立。好其虛名而不顧其實者就會以名壞實。自打宋以後,就被一些以江湖標榜自己是俠義隱士修道之輩用爛。江湖就成了一個大坑。日子久了就成為一種潛規則泛濫,名利權欲人情交織構造的監牢深坑。是紅塵世網中粘連力比較強的部分。有心修行尤其要敝之。因為江湖人追求打破束縛而不知自儉,只嚮往自由,卻不願接受約束。而又有一定能力,一旦和七情濫做結合,惡性結果都會放大,所謂的因果深重是也。過一陣子我也得面對一次」江湖」啦。宗教和這種東西千絲萬縷的聯繫。很麻煩。
修道人忌諱這種江湖氣。江湖氣是被蒙蔽了道心之後,七情造作,勾連疊贅的一種直接表現。江湖在我們嘴裡就從一個褒義詞變成貶義詞。終南隱士變成了終南捷徑。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吧。名實之變,看似簡單,也不被人重視,但確實是推動這個世界前進的一種巨大的力量。不然為啥第二句就是名可名呢?
不管哪裡。江湖氣越來越重都不是一個好事情。網上各種抱團互撕其實就是另外的江湖了。這和對錯關係淡薄,而更多是利益意氣之爭。多少人初衷是求道追求真理,一旦學了點東西,沾了點教門,就開始沾染這種江湖氣。為了名利,變得勢利驕傲攀比貪心算計神叨。當年單純的求知求學之心已經被蒙蔽。浮躁日長,志氣漸喪,直心不再。難怪不進反退。這種是常見的。初學有應,而後心思漸雜,不深求其學,迷於名聲勢利神鬼虛妄,開始琢磨些江湖伎倆,營銷手段。最後完全背道而馳。那麼頂多是靠著點經驗手段拉幫結夥而已。如果再有身體不好,胡修亂練的。最後走偏的也不在少數。直心方能修道。捫心自問汝心可直否?不希望看到知乎變成做生意跑江湖的地方,分享知識的初衷才是知乎存在的理由。一旦變成那個德行,我們也只能離開。
最後走進這扇門的人終究是少數。大部分立志求道之人都是年歲漸長,拖累漸多,心機市儈遮蔽道心,最後流落江湖,打漁謀生罷了。這無可厚非,人總要活下去。而且也有老實用本事吃飯的人。我們也都禮敬有加。所以這篇不是針對「江湖人士」。僅是勸叩門吾道之初學者,想清楚自己要什麼?道心純粹是修道的基石。志氣越純,這路阻礙越小。
江湖是非乃人心造作,山門清靜是道心所歸。沒打算修道的同學,勿怪貧道波及冒犯之言哈。^_^
---------整理評論區----------lee Sunya&>江湖是非乃人心造作,山門清靜是道心所歸受教了,感謝道長。道心總歸要時時檢點,能抱一而不離乎?能毋求諸人而得於己乎?初求學有應,正是該戒惕。想山中宰相,偌大的學問聲名何等的精勤苦修,天梯也不是想往就能登的。道長此篇有拳拳之心啊。今天在想志弱的真意,想來想去,大概也就是不必固我四個字吧。上善若水能自就下,求道之人也該如此才對。
江,長,動,萬世不竭;
湖,圓,靜,心機深沉。江湖,都是我們生存的依靠,一個為我們帶來了三件事,一個給我們帶來了xx社會。謝邀。
莊子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漢書》里說范蠡浮江湖,變姓名,改叫陶朱公。這些江湖的意思跟今意沒什麼區別。
至於為什麼叫江湖呢,我想大概發明這個詞的人是位天津老前輩吧。他以江河湖海四澤之地比喻世界,故而出則為江湖,入則為海河。
江湖嘛,對吧,你要把江改成河,I"m ....I"m angry!你要把湖改成海,那就不科學了
有一個說法, 南嶽懷讓、馬祖道一那個年代,牛逼的祖師不在江西就在湖南。
所以參方一定要跑過江、湖。
慢慢的就有了跑江湖這句話。推薦陳平原先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第七章《笑傲江湖》專門談到這個問題,並比較了江湖、山林、綠林等文化意象的區別和聯繫。電子版可搜索百度網盤。
最早見於《莊子》相忘於江湖,這沒疑問!
但是,但是,但是——走江湖概念,更多源於下面這個典故!
唐時禪風吹的猛,馬祖和石頭是當中翹楚,天下皆以參訪為榮!啥。。。你沒見過馬祖和石頭?
沒見識,不和你喝茶玩了!沒辦法一個在江西,一個在湖南!
就來往於江湖咯!社會上就稱參禪的人叫作『走江湖』|。
『江湖』這兩個字,古代本是指的江西馬祖和湖南石頭,沿用到後來,也稱那些浪跡四方以雜技謀食者為『走江湖』。
其實,『走江湖』指的就是過去禪者的雲遊參訪。我們今天說的江湖,更多是『走江湖』的概念 !別老抓著莊子不放,最早出現的不代表就是出處!不打不相識這是基本常識
打人不打臉這是待客之道
先禮後兵是傳統開局
明爭暗鬥這是正式運營
點到即止這是留個台階
不看僧面看佛面這是規矩
好兄弟,講義氣,這是最終結局
經查閱整理,大致有這麼條線:1、「江湖」一詞出自《莊子·大宗師篇》:泉涸,魚雙與處於陸,相掬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詞就算這麼面世了;2、有這麼段故事:當年石頭希遷師在湖南弘法,住衡山南寺;馬祖道一師在江西洪州鍾陵(今江西進賢縣)開元寺。時人必然向兩者之一問道,所以經常來往於「江」、「湖」。接近現在意義的江湖江湖就這麼著講出來了,這是所謂的江湖由來之一;3、「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古龍先生筆下的燕子十三的這句名言,成為了傳世驚言,至此定義了我們現在口頭所說的「江湖」。歡迎指正、補充。
江湖,江是江西,湖是湖南。具體典故已有答主作答,故不在此贅述。
在北京,一次飯局,聽領導說起,他是江西人。摘自徐浩峰訪談:
問:我們這部電影的宣傳語是「再造江湖」,徐克對於江湖的定義就是「我們武林人士出出入入的地方」,相對來說您的這個電影比較的現實主義化,在您的這個電影里我們所熟知的江湖已經不見了,基本上是一種日常化的狀態。那麼您對江湖是怎樣定義的?
徐浩峰:江湖這個定義很明確,宋朝的時候這個「江」就是指江西,「湖」就是指湖北,這兩個地方在宋明時期出了很多出名的禪宗高僧,所以作為一個學習文化的人呢,「跑江湖」就是指跑江西和湖北。後來說的「江湖」呢,指的不是一個好詞,江湖在近代成了騙子的世界,說騙子在的世界裡正常生活非常遠,遠離碼頭、城市這些地方,在這種地方特別多。
好像是古代一群生意人?從江南?(反正是一個帶江字的地名)到湖南?湖北?(反正是一個帶湖字的地名)兩地之間來回奔波,久而久之人們就稱他們行走在江湖之中。所以江湖開始應是指四處流浪、賣藝、賣葯的人的一種生活狀態。與河流、湖泊並無關係,也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場所。後來也泛指古時不接受當權控制指揮和法律約束而適性所為的社會歷史環境。
傳統中國是個陸地農業文明,河流湖泊水系縱橫的地方往往是國家權力無法觸及到的。所以將這種天高皇帝遠的狀態稱為江湖。
用『江』而不用『河』,大概是因為古代將北方水系稱為『河』,將南方水系稱為『江』。最早的『江湖』當指吳越一帶的複雜水系。
『海』在這裡不適用。口為江,眼為湖,故謂江湖。
這要從當時的交通說起。
在沒有汽車、高鐵、飛機的時代,
陸路出行,不是靠人腿,就是靠馬腿、驢腿,帶不了太多東西不說,累了還得歇上好半天。
水路則有天然的優勢,它的流動性和浮力,能帶著人和大包小包的行李,日夜兼程。
所以,長期出差的人們,大多是沿著江河與湖泊來來往往。
當年范蠡帶著嬌妻下海經商,就是「乘舟浮於江湖」。
所以,那會兒說自己是「江湖人士」,相當於現在我們說自己是「空中飛人」。
不過,那時「出差」和現在「出差」不一樣,
那時的中國,是標準的農耕社會,大多數人都忙著在家種地。
出來混的都是特殊職業,比如商人、遊俠。
他們沒有手機、沒有網路。
一出門,就徹底脫離了家長們的管束,
政府的管束又集中在城裡,還沒深入到城際交通道路上來。
這片「江湖」就成了一個沒有家規、沒有法規的自由空間。
雖說自由自在,但也危機四伏:
半路可能會殺出一夥強盜,搶走你的包袱和盤纏,
酒店開房,你還得擔心自己會不會變成人肉包子。
所以,為了保證大家的旅途安全,
「江湖」上慢慢自發形成了一種道德化的法律: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俠肝義膽,懲惡揚善。
執行者,往往是會功夫的武林人士。
從此,「江湖」不只是大自然里的幾處水域,更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空間。
難不成還要叫海河?不怕從解放橋掉下去→_→
你把古風小說所有"江湖"替換成"河海"試試。
漿糊諧音,很好的反映了大多數圈子的現狀。
大白話: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詩意版:人海浮沉飄若浮萍你感受一下
什麼是江湖?
塞外雪峰中起,貫南省北郡,跨西川,入東海,滔滔不息者為江;
群山峻岭內凹,匯天甘地露,接流霞,納日月,盈盈一方者是湖。推薦閱讀:
※江湖上有哪些騙術?
※什麼叫江湖?
※最具有江湖氣息的城市是哪個?
※江湖都說為朋友可以「兩肋插刀」,大家為朋友做出最大付出是哪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