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陶瓷,因為缺了什麼而領先不起來呢?

我們技術上很缺嗎?

還是設計上缺?

市場應該不缺吧?

現在平常的瓷器是不是大多都是進口的呢?

現在會有大量陶瓷業的人出國學習他國技術嗎?

像瓷器這曾經我們引以為傲的現在卻淪落到這般田地的還有別的什麼例子嗎?

茶葉我們還厲害嗎?

抱歉哈,問題一下又變多了,請大家快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知識和見解吧!~


你先告訴我那裡落後了好嗎?謝謝。


1.中國陶瓷界頂尖的幾位大師,他們哪裡做得出來好瓷器呢,他們都只是大畫家而已。

2.拉坯、利坯、燒窯的師傅都是工匠,中國向來不重視工匠,在車間工廠裡面幹活的,手藝再高社會地位也不高,所以長輩們自然就不希望把小孩往那方面培養,年輕人也大多不願意去做這些事情了。


傳統陶瓷藝術我們國家是頂尖的OK?景德鎮陶瓷大學隨便拉個學陶藝的學生也比國外的陶藝大師青花畫的好真的。

脫離實用功能的現代陶藝,在中國真正意義上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一批早期的陶瓷藝術家開始探索的,但是美國走泥社和日本八木一夫引領的現代陶藝變革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差了幾十年呢……你說那時候我們飯都吃不飽還搞得來藝術嗎。

不過說回來我們的現代陶藝並不差,只是你見得少......

還有我們用的瓷器並不是進口的,倒是法蘭瓷出口了不少,一個杯子便宜的也要幾百塊,還有唐山、淄博、景德鎮、佛山都是做陶瓷的足夠您用了


謝邀~

缺錢。


這個問題有點寬泛,下面說下我的見解。

技術方面

高精尖陶瓷

由於有國家資瓷,不差錢,敢投入,技術方面基本是和國外差不多,有專利的產品比較多,部分領先國外。我小姨夫做特種陶瓷,一個家庭小作坊,兩三個工人夫妻店,現在也生活的很好。所以,有技術含量的東西很能來錢。

普通工業陶瓷

隨著國企的拆分,大部分落到了私人手裡,他們沒資金資瓷,技術方面是吃老本,偶爾有突破,但是生產線上絕大部分還是人工石膏模和鋼模衝壓為主,然後還要人工修坯,達不到機械化。窯爐技術還是比較落後,同款產品尺寸偏差值大,說到底就是沒錢導致同質化競爭,整體行業凋敝。舉例,在2010年的時候我在一家廠子實習,當時領導上了200多w的燃氣窯,仿日本的成品研製2m*5cm*5cm長方體空心陶瓷管做牆體干掛,掛燒,一爐200多根,出來兩根達標的,比大理石挂面重多了。

日用陶瓷

小型的技術比較好(如餐具之類),不過也是沒錢,市場認可的高技術日用陶瓷少。

大型(如衛浴類),品控區別對待,A類以上供出口,B類,供一線城市, C類,鐵質,變形,脫釉什麼的你懂的。

藝術品陶瓷

工作室沽名釣譽,

tb網購吹牛天花亂墜,

青花在吃老本,那幾個纏枝紋看的都要吐了還在畫,景德鎮出來的都敢冒充官窯,擱土裡淋尿淋酸都能元青花

仿古也喜歡忽悠點別人聽不懂的名詞,加點剛玉就敢說我加的是藍寶石紅寶石粉。

建盞,天目什麼的一出來都被仿了,能說有高技術嗎?創新的90%象,你敢賣五千一萬,仿的80%象,也敢賣一千兩千。而且大部分也是仿日本人已經研製出來的。

抽象派新陶瓷隨著房地產的衰弱也越來越艱難,技術仿,抄嚴重。反正也沒什麼人關注國外怎麼樣。

中國陶瓷在技術方面的總結

非常缺錢,非常缺技術,總是喜歡現成飯,吃老祖宗留下的老本,總是被看扁。好不容易創個新,馬上就被低劣的仿掉。然而還在艱難的前行。

設計方面

絕對缺少設計人才和技術。

分割線--------------------------回來再補充


國內陶瓷工藝確實是頂級的,到目前而言是這樣,但國外已經快追趕上了,只有中國的彩繪(新彩,古彩,粉彩,青花之類)國外是做不來精品的,當然我大學時有老師也一直強調陶瓷不是用來畫畫的。國內還是一味的仿古器型,這樣就不需要設計只是換紋樣,也很少有人會請人去做設計,古人流傳這麼久的器型當然也是經得起推敲的,但中國缺少了創新,我並不是指要去顛覆式的創造新的東西,而是我們現在需要去做一些符合當代審美需求的陶瓷新設計,目前我知道有很多人已經在做了,但打破這個現有市場格局還需努力。


當中國人民對吃飯這件事情很隨意的時候,陶藝必然發展不起來!說到底陶瓷是食物的器具,當人對待食物沒有耐心和追求的時候,器具還有什麼意義呢?

中國唐宋發達的時候,僅僅是喝個茶都能搞一堆東西,對器具的講究能差嗎?看看現在的日本就知道,不得不承認小鬼子在吃的方面和陶瓷技藝確實有過人之處.在看看美國,一個漢堡可以吃半年,陶藝還不如在加個雞腿……

不過,我相信中國的底蘊還是在的,當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吃這件事情有必要講究起來的時候,陶藝也就開始講究起來了……


中國瓷器曾經遙遙領先於全球,不論是裝飾設計,還是技術分工,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那只是曾經…

關於陶瓷的發展,要從歷史的角度去解讀。全世界都在發展,唯獨中國玩起了閉關鎖國,從那時候開始,瓷器就已經漸漸落後於西方了。當中國陶瓷文明延續至清末時期,因國內連年戰亂不斷,局限於封閉型舊生產方式的中國陶瓷行業,缺少刺激發展的驅動力。西方工業革命的浪潮,幾乎沒有波及中國這個東方古國。因而,20世紀上半葉,中國陶瓷總體上處於一種岌岌可危的狀態,只是依靠傳統慣性的推動而苦於支撐和維繫。陶瓷工業幾乎是一片空白。自然,工業化產品設計的格局和思路等,離我們相去甚遠。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陶瓷產業大體上經歷了50-70年代的恢復、改造期。期間既有逐步建立了相應的以日用陶瓷為主的陶瓷工業規模體系,盲目引進設施,缺少生產管理方法的引進,一旦融入市場經濟,便有諸多不適應的遺憾。隨著70年代改革開放的來臨,國外新鮮的設計思潮及信息的傳播,國內企業經濟體制的改革,人們生活方式的改進,國內陶瓷設計也出現活躍的局面。

就拿景德鎮來說。景德鎮算是瓷器發展之鄉了,從元代起成為全國制瓷中心,最著名的要屬青花瓷以及釉里紅。景德鎮成為瓷都也是天時地利人和,匠從八方來,分工明確。但是到今天,景德鎮制瓷工藝依然延續當年的方式,到處是工匠,大街小巷都是陶瓷作坊。但是卻難得看到一個現代化制瓷工藝。反觀國外,設備先進,不論是技術還是工藝,都遠遠超出國內。再說景德鎮陶瓷大學,我個人覺得完全是在培養一個又一個藝術瓷大師…設計呢?創新呢?跳不出傳統的怪圈。


只是一味追求仿古,而全然忘了推陳出新、融入現代的藝術和設計。

總的來說,是缺少了一顆「心」,歸根到底還是錢給鬧的。


你所說的陶瓷是日用瓷,藝術瓷還是工業陶瓷,日用瓷和藝術瓷只是在學校粗略學過,不夠專業不好妄加評論,但是就工業陶瓷來說,結構陶瓷,功能陶瓷,和美日的差距不僅僅是一兩個層次的問題,差太遠了,技術工藝整個產業鏈都差老多。身為一個陶瓷人,除了嘆息之外只能默默埋頭追趕。


上世紀90年代,中國人民吃飽飯沒幾年呢,建水紫陶一個好大的彩填缸,花費陶人們諸多心血,賣5塊錢1個都沒人要。2005年前,迫於生計,建水陶坊不到十家。好在,現在這個陶種,開始被人重視,因著上面書畫的文人氣息,陶藝師們也陸續回歸,增加,外來者湧入......

有一篇拙見《為什麼手工藝品還特么不!消!失!》,在微信「紫陶君ztj」中有,歡迎拍磚,不要打臉。謝謝!


半專業人士隨口答幾句,落後的是材料,其實材料的研發非常非常燒錢。國企我們就不討論了,私企和作坊很難燒的起那個錢。曾經想和朋友做個項目,一討論,發現要投入上億,還緊巴巴的,後來國家據說在這方面投入了,但國企···總之現在還沒看到任何成績


錢和?


真正

意義上創新上的缺陷,很多企業都是換湯不換藥,換造型,顏色,溫度,白度等等,重金砸進去最後只聽一聲響,並不能真正的迎合市場。國人的惡性競爭也是一大缺陷,今天我比你便宜點明天比我便宜點,最後利潤還沒有中間人的多很大程度制約創新


為啥我們周邊的陶瓷廠為了起家都是先靠出口來養活自己... 特種瓷的話不清楚,有中日合資的

當然現在許多陶瓷廠的主攻方向不是日用瓷

是耐火材料和工業瓷


不懂,我們陶瓷廠的生意太一般了,出口的數量也不多


缺的是創新意識,以及保護創新意識的知識產權環境。每個人都想一步登天,看見別人小有成果就想模仿他,而不是創造一個不一樣的與其競爭。這是各個行業的通病,在極易被模仿的陶瓷企業更是水深火熱。


人才、品牌、推廣、國家扶持,強有力的經濟增長,才能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


品牌沉澱,創新理念。


推薦閱讀:

傳統陶瓷和3D列印之間有什麼關係,這之間誰會被淘汰?
青瓷、影青、粉青、汝瓷是不是只是對釉色而言的?

TAG:中國文化 | 陶瓷 | 陶瓷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