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好中藥學這門課程?

目的可分為兩種,一是應付考試,二是為臨床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前自己自學下來,感覺一類的藥物都差不多的四字功效。而聽了張廷模老師的課程,聽時很爽,關上書就什麼都不記得了


我教你中藥藥性歌訣吧。

有刺能消腫,中空便祛風。苦澀常解毒,甘咸消炎紅。味酸能收斂,粘漿出腐膿。芳香定止痛,藤蔓關節通。葉梗有毛能止血,氣味辛辣治蛇蟲。方梗白華屬寒性,紅花圓梗性溫通。

大致如此,當然也不是每一味葯都符合。


應試這種事兒我就沒辦法給你建議了,就臨床目的給你點兒建議。

這一般分兩個路子說,一個是經方路子,一個是時方路子。

你要有心走經方路子的話,那就直接看傷寒金匱,看各個版本的註解。一個知識點在不同的地方反覆重複出現會很好的幫助記憶。並且,經方遣方用藥體系很精到,加藥減葯都清楚明白,藥味也少,方便學習。

另一個就是時方路子,那就選擇背藥性賦,然後還是找一本你喜歡的神醫的路子,認真反覆看下去再說,等有了自己的體系了,再去看其他的,否則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鬼才曉得怎麼回事?

舉個例子來說不同體系對同一種葯的不同認識。

十八反那玩意兒知道吧?那只是後世部分醫生的經驗說法,比如經方大家胡希恕就把半夏附子一塊兒用。

細辛不過錢?我專門問了我們老師的用藥體會,小青龍他用多少,他說細辛十克,同樣的那些經方家黃煌胡希恕之類一樣不含糊。

石膏有說大寒,但張錫純就根據本草經和臨床認為只是微寒,臨床用的量很大。

我這還只是舉出最簡單明了的認識分歧。你去任意翻出中藥學中某一味葯的各家綜合論述,能看明白么?


除了樓上的方法

我覺得還有就是類比。

比如百合固金湯和沙參麥冬湯。

一個用於陰虛肺熱,一個肺陰虧損。

他們同樣都可以滋陰。

但百合固金湯適用於已經陰虛生內火,虛火灼傷肺絡。

再看看他們的方葯組成。

百合固金湯:百合,熟地,生地,當歸,白芍,甘草,桔梗,玄參,貝母,麥冬。

沙參麥冬湯:沙參,玉竹,甘草,桑葉,麥冬,扁豆,天花粉。

百合固金湯趨於清熱涼血作用,其中包括生地,玄參。

這樣一來是不是把生地和玄參與其他滋陰葯區別開來。

還要很多類比的方劑都可以用來類比記憶。再比如清金化痰湯和桑白皮湯。

我個人覺得這樣同時也把中內鞏固了一遍。對於複習考試作用也大。


同上,掌握方劑比較快,另外多臨床也會有心得。把方歌背好,很有用。

題外話:之前上學的時候,跟同桌無聊就用方劑名稱玩接龍遊戲,很有意思,可以加深印象。

比如出題:瀉白散。答題:白頭翁湯,並且要把組成藥物及功效背出來。然後繼續接龍。

考慮到有些字在方劑中很少見,可以用同音字或者換字降低難度。


第一步就是改變思維,任何問題擺在眼前時先根據自己現有的知識體系去嘗試回答,不要怕分析出錯而裹步不前,同時也要避免有意無意的的把結論往自己的慣有認知上靠攏。還有,多讀中醫方面的經典書籍,很多問題有可能在讀到某條醫理時就醍醐灌頂了。

學習中醫需要做個有心人,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需學會觀察,比如一個人或者事物已經處於某種狀況,比如得了某種疾病,一定有很多蛛絲馬跡的細微狀況同時都會指向這個結論。這有點像望聞問切關注的範疇了。如果有很多證據支撐,就可以對自己的分析進行驗證。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能後鍛鍊出這種思維。

最後,我感覺中醫是一門很有靈性的學科。很多東西不能用實實在在可以看得到的概念來明確表述,比如氣、經脈這些,有點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感覺。還有,除了一些技術層面的把握外,還需通點易學方面的知識,把人放在是否與「道」相符的高度上考量和糾偏。這個了解不深,希望以後能進一步學習。


怎樣學好這個東西感覺又是廢話。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學習方式。

類比未來學習的三類接觸方法,分3個步驟:

1.看過 2.悟過 3.用過

多摸,多看,多認,多記,再多一點點點...


藥性賦總能背吧 背完剩下的葯就到方劑學裡再補充吧


貴在實踐。


有一本書 叫快快記憶法 雖然對我沒什麼用 萬一適合題主呢


推薦閱讀:

如何高效地使用英語流利說?
大家因為學英語發生過什麼趣事嗎??
做一件事如何突破「擅長」達到「精通」?
知乎乾貨越來越少 上哪裡找更適合學習和分享的地方。?
新手如何學習房地產投資測算?什麼時候可以做成投資測算表?

TAG:學習 | 中醫 | 學習方法 | 中藥 | 中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