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木留克(Mamluk)騎兵的坐騎到底是阿拉伯馬還是駱駝?或者是兼而有之?

今天看到有人說,馬木留克騎兵能戰勝蒙古騎兵是因為他們騎駱駝。。。

可我始終看到的說法,都是馬木留克騎兵的坐騎是阿拉伯馬。

獨家盤點:世界十大騎兵之最

這是我懷疑自己觀點的原因。


謝邀。

馬穆魯克的坐騎主要是馬。但不一定是阿拉伯馬。

其實上,阿拉伯馬是一種速度見長的馬,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作戰場合。另外,這種馬既是在古代,也實在太貴了。

據說埃及的麻木最常見的馬匹是北非的柏布馬。而且平時勞役用馬和戰馬是不同的。一個馬穆魯克有多匹馬很常見。後期麻木軍閥化之後,其裝備和個人的經濟實力關係很大。當然這是一個複雜而反覆的過程。

至於駱駝,相對於馬,算是特種裝備。類似坦克和兩棲戰車的關係。麻木不一定不騎駱駝,但絕不是主流和常態。

至於說蒙古馬怕駱駝,只能說是個奇聞,毫無科學根據。其實,麻木嚴格的訓練等制度因素才是擊敗蒙古的關鍵。


馬穆魯克不是騎駱駝的也不是騎馬的,「馬穆魯克」不是一個兵種。歷史事實和帝國時代2是有不同的.。。。。

馬穆魯克本身的意思是奴隸,這幫人本來是阿巴斯王朝的貴族家奴。

後來由於這幫人又能打又忠誠,就成了僱傭軍,後來成了軍隊主力,

成了主力之後他們覺得自己萌萌噠,就憑藉著軍權掌了政權,後來甚至成了王朝(馬穆魯克王朝),成了一個大國家。西起利比亞,東止伊拉克,北抵土耳其,南至北蘇丹。

我說這些的意思是想表達,馬穆魯克可以代指一支軍隊,但是不是一個兵種。這支軍隊可能什麼兵種都有,有騎馬的,也有騎駱駝的,可能還有騎騾子。。。

此外擊敗蒙古的軍隊很有可能有大量的駱駝兵,駱駝兵克制騎兵是對的。

關於駱駝克制騎兵,我認為是可信的,至於原因,我認為可能的有三點

1.馬特別厭惡駱駝的氣味。我沒有研究是否屬實,但是大量的說法這麼主張。

2.高度優勢,駱駝比馬高大,氣勢上對馬匹有威懾作用。

3.駱駝更加適合沙漠地形,補給消耗低,阿拉伯地區經常會有成建制的駱駝騎兵,在沙漠地形和乾旱地帶發揮會更好


馬木留克騎兵全部是重騎兵,頭戴精鋼打造的頭盔,身披鋼絲密織而成的鎖子甲。馬木留克騎兵的盔甲比歐洲騎士的全套行頭輕便很多,但防護效果並不差。武器裝備包括一張強弓,一支長矛,一柄鋒利的大馬士革彎刀和一面盾牌。馬木留克的強弓射程遠,穿透力強;而坐騎均是世界聞名的阿拉伯純種馬,身高腿長,衝刺速度極其驚人

他們時間跨度500年這樣622到1300年奧斯曼土耳其時代,中後期甚至全部被閹割。貼切的說是阿拉伯終身騎兵,是綁架蘇聯地區的少年做炮灰。以蓋茨的身家不可能犯什麼低級錯誤,可能是特定時期的武裝配備,當然是阿拉伯馬,駱駝並用,敵人是馬出駱駝,敵人是駱駝就出馬吧,特色兵種為王,沒有什麼不可以,在奧斯曼時代叫蘇丹親兵,完全是相同招募法,從蘇聯綁架,只不過集中給蘇丹,和阿拉伯時代各個國王自己招兵買馬完全不同,某些小國完全可以使用駱駝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何帆

從喀爾巴阡山脈往東,直到中國的內地平原,北至北冰洋,南到喜馬拉雅山脈,這一大塊浩瀚無垠的空曠地區,被通稱為大草原。帕米爾高原以東和以西的乾旱牧場,是大草原的心臟地帶。一支支游牧民族在這裡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偶爾,他們也會像撕破夜幕的閃電一樣,突然照亮歷史。

這些過著游牧生活的騎馬民族是天生的殺戮者。農夫捨不得宰殺自己飼養的家畜,獵人僅善於追蹤獵物,只有牧民精於屠宰牲畜。對付烏合之眾更是牧民的拿手好戲,他們懂得如何將成群的牲畜驅散、包抄、堵截、合圍,如何孤立畜群領袖,如何恐嚇和威脅大群牲畜。長年的游牧生活鍛煉了他們對艱苦環境的適應能力。騎馬民族來去如風,速戰速決,冷酷無情,他們是令人心驚膽寒的侵略者。

阿拉伯人並不是騎馬民族,但他們成了騎馬民族的主要僱傭者。他們建立了一種奇特的奴隸兵制度,史稱馬穆魯克(Mameluke)。幾乎所有的穆斯林國家都僱傭奴隸士兵。剽悍的馬穆魯克們在穆斯林國家可以積軍功升遷,成為高級將領。從13世紀中期到16世紀初,馬穆魯克們甚至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執掌著哈里發的廢黜大權。

最早,阿拉伯人的對外擴張主要依靠自己拼殺。伊斯蘭教激發了阿拉伯人的鬥志,讓他們成為一個尚武的民族。伊斯蘭教的創始者默罕默德本人就是個戰士。公元625年,他曾在麥地那的一場和麥加人的戰鬥中負傷。默罕默德規定一切穆斯林皆為兄弟,但「信道的人們啊,你們要討伐鄰近你們的不信道者」。只有在整個「戰爭之域」被併入了「服從之域」之後,伊斯蘭教的天命才算完成。阿拉伯人在早期的征戰中,依靠的是對沙漠地形的熟悉和耐久負重的駱駝。他們會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敵人面前,一旦出師不利,就急速地遁入茫茫沙漠。阿拉伯騎兵從不覺得撤退是可恥的,他們能戰就戰,不能戰就逃,等到時機有利,隨時會轉回頭投入戰鬥。

但是,阿拉伯人的對外擴張速度太快了,很快就遇到兵源不足的問題。老兵們關心的是戰利品的分配,不願意再浴血奮戰。虔誠的穆斯林堅持不得對伊斯蘭同胞作戰,沒有人想要從軍。大約在九世紀,阿拔斯(Abbasid)王朝的哈里發阿穆塔西姆(al-Mu』tasim)就組織了一支龐大的奴隸部隊。據說他麾下曾有7萬多名奴隸士兵。

大部分馬穆魯克來自阿拉伯世界與中亞大草原接壤的邊界地區,尤其是裏海和阿富汗山脈之間的地方。這一地帶的突厥人從小就長在馬上。據傳奇故事講,突厥婦女能夠在馬背上懷孕產子。馬穆魯克大多在童年和少年就被賣為奴隸,然後在修道院一樣的營房裡面接受與世隔絕的訓練。馬穆魯克必須接受的教育包括可蘭經、伊斯蘭法規和阿拉伯文字,同時也要苦練騎術和劍術。經過長期刻苦的訓練,馬穆魯克學到的不僅僅是作戰的本領,而且是一套完整的行為規範和價值理念。

馬穆魯克是一種成功的制度創新。一方面,這些奴隸士兵不會受到家族、部落的影響,他們從小受到的訓練就是只效忠於哈里發。哈里發對馬穆魯克有著生殺予奪的完全控制。另一方面,當時的奴隸制度並不像後來歐洲人在美洲實行的奴隸制度,相對而言還是較為仁慈的。馬穆魯克如果作戰勇敢,可以在軍中得到提拔,可以結婚生子。但是,馬穆魯克是不能繼承的。馬穆魯克的兒子無法成為馬穆魯克。只有從新的奴隸兒童中才能培養出合格的馬穆魯克。這保證了不斷有新鮮的血液注入。

正是由於有了馬穆魯克制度,在面臨生死考驗的時候,伊斯蘭世界才沒有遭到滅頂之災。1258年,蒙古大軍從波斯渡過底格里斯河,殺進巴格達,勒死了哈里發阿爾穆扎辛。隨後,阿拉伯人在亞洲的最後重鎮大馬士革陷落。能夠拯救伊斯蘭世界的唯一一支力量是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1260年,從埃及出發的一支馬穆魯克大軍,前往敘利亞和蒙古軍隊決戰。恰好在幾個月之前,蒙古大汗蒙哥在中國死於釣魚城下,忽必烈和阿不里哥為爭奪王位發動內戰。蒙古統帥旭烈兀匆忙趕去支持他的哥哥忽必烈,只留下部將乞忒不花的兩萬人馬鎮守大馬士革。

決戰的地點在艾因賈魯(Ain Jalut)附近的一個山谷。乞忒不花根本就沒有把馬穆魯克騎兵放在眼裡,結果輕易地就中了計,被馬穆魯克騎兵三面包圍。儘管身處逆境,蒙古騎兵仍然奮不顧身地向前衝鋒,眼看就要衝破馬穆魯克的陣營。就在這時,統帥馬穆魯克的埃及蘇丹忽都思大叫一聲:「啊,伊斯蘭!」,躍馬衝進蒙古軍中,揮舞大馬士革彎刀,砍死了十幾名蒙古兵。馬穆魯克騎兵士氣大振,最後大敗蒙古軍隊。這是蒙古軍隊第一次受到重挫。

這場戰役不僅拯救了伊斯蘭世界,也鞏固了馬穆魯克在埃及的統治。在之後的將近三百年里,馬穆魯克將軍們控制了實權,哈里發不過是他們的傀儡。但到了16世紀,馬穆魯克開始感受到新的挑戰。火藥革命到來了。葡萄牙炮艇時常騷擾馬穆魯克控制的紅海地區。陸地上,奧斯曼土耳其人時常逼近埃及邊境。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中,已經出現了大批的毛瑟槍手。

馬穆魯克蘇丹並非沒有察覺,他們急急忙忙地鑄造火炮,招募炮兵和毛瑟槍手。但馬穆魯克仍然以騎術訓練為主,新招募的炮兵和毛瑟槍手大多來自非洲黑人和北非的馬格里布人。

從騎兵過渡到步兵的過程遠非一帆風順。強大的阻力來自於世世代代的騎士階層。在騎士和武士們看來,火槍是一種卑劣的武器。歐洲有的騎士曾把俘虜的弩手全部處死。日本武士階層很早就學會了使用火槍,但最後出於尊嚴,主動放棄了槍炮,還是堅持使用軍刀。馬穆魯克騎兵在和奧斯曼的步兵交鋒的時候,屢屢失手。馬穆魯克首領庫爾巴伊悲憤地喊道:「戰死沙場的騎士就在我們中間。我們一個人就能打敗你們整個軍隊……你隨身帶著的那個發明,是歐洲的基督徒在自己沒有能力與穆斯林軍隊較量的時候才發明出來的。這發明就是毛瑟槍。即使一個女人要打響它也會阻擋住那麼多男人……願汝遭殃!汝怎敢以火器射擊穆斯林!」

為什麼歐洲與伊斯蘭世界和日本相比,更容易地接受了槍炮?一個最關鍵的原因是,歐洲的騎士階層無論從數量和實力而言,都比不上伊斯蘭世界的馬穆魯克和日本的武士階層。如果馬穆魯克接受新式火器,那就意味著要他們放棄自己的特權地位。1497年,一位年幼的蘇丹薩達特·默罕默德組建了一支黑奴毛瑟槍團,後來還賞賜給一名得寵的黑奴一位色卡利亞女郎,而當時大部分馬穆魯克都是色卡利亞人。這讓馬穆魯克們受到了極大的侮辱。王家馬穆魯克佩上鋼刀,和大約500名黑奴爆發了一場械鬥。黑奴試圖跑到炮台上,向馬穆魯克開火,沒想到馬穆魯克的身手更加矯健,他們衝上去殺死了50多名黑奴,其他的黑奴也四散潰逃。

1515年和1516年,馬穆魯克和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打了兩場戰,結果均是慘敗,埃及從此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但懷舊和復古的勢力始終沒有消失。1798年,當拿破崙入侵埃及的時候,馬穆魯克再次上演了一次悲壯而愚蠢的表演,他們策馬向前,以血肉之軀,迎接法軍的槍炮子彈。就連拿破崙都對他們的勇氣深為折服,他收編了一隊馬穆魯克,做他的個人隨從。倖存下來的馬穆魯克仍然騎在馬背上藐視現代世界。直到1811年,無情的默罕默德·阿里在開羅把剩下的馬穆魯克盡數屠戮殆盡。

如果沒有馬穆魯克制度,阿拉伯征服世界的速度肯定不會這麼快。但也正是因為有了馬穆魯克制度,才使得哈里發的大權旁落,實際控制權落在了一群奴隸的手裡。如果馬穆魯克沒有這麼成功,伊斯蘭世界很可能會完全陷落,被蒙古鐵騎踐踏。但正是因為馬穆魯克的勝利如此輝煌,他們才無法順利地向火器時代轉型。

再強大的敵人你都可以戰勝。唯一戰勝不了的,是你自己的命運。

組織形式:

馬穆魯克和奧斯曼親兵類似,都是年輕時被擄掠或誘拐而來,無親無故的他們作為其所有人的奴隸接受刻苦的訓練,在成為一名合格的兵之後,他們還要依然為原所有人服務。僱主用威望提升他們的地位,而他們則以武力提升僱主的地位。在他們獨霸中東的時代,馬穆魯克部隊炙手可熱的權勢讓很多自由民也自願成為奴隸,只為了擠進馬穆魯克。

馬穆魯克大部分都是騎兵,配備良馬以及官方提供的武器裝備,如騎槍、彎刀、弓箭和重甲。部隊主要依靠《Furusiyya》進行訓練,包括宗教教育,馬術、格鬥術和騎射術,以及傷口處理方法等。

馬穆魯克個人生活基本全在軍營度過,他們的生活樂趣除去戰場上的掠奪就是軍營中每周至少一次的比武,包括騎射競賽和格鬥競賽等。這種千篇一律的生活實際上也有效的提升了他們的戰鬥力。

關於馬穆魯克的閹割問題:

實際上源出自一個譯名錯誤,在努爾丁-薩拉丁時期,其較高等級騎兵被稱為tawashi,擁有全套武器和鎧甲、馬匹、馱畜和侍從,包括了馬穆魯克和自由人出身的常備精銳騎兵。 而伊本赫勒敦指出:在波斯、河中等地,tawashi指的是宦官,甚至在阿尤布王朝結束之後,tawashi也被用於指宦官。悲劇至此開始……

馬穆魯克騎兵來自埃及,但不由埃及人組成,

而是由希臘的色雷斯、馬其頓,高加索的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等地方的人組成的奴隸兵團,

但是這個奴隸兵團和其他不大一樣。

馬穆魯克騎兵都是不到六歲時,

就從他們的故鄉被購買或者拐騙而來,

這些男孩基本都不知道自己的家庭和身世。他們都被送到巴格達、大馬士革、和開羅的奴隸市場販賣,

而阿拉伯各國的蘇丹們要挑選素質最好的孩子.

經過篩選的男孩一律被閹割,

然後就投入冷酷無情的軍事訓練,

他們主要學習的課程接受系統化的身體和軍事技能訓練,

包括熟練使用彎刀、長矛和弓箭等武器,以及基本騎術。

箭法尤其受到高度重視,學員們先練習站在地上射箭,

然後學習馬上射箭,最後掌握策馬飛馳時的射術。

基本軍事技能精熟後,

便開始接受戰術訓練,

演練實戰中進退迂迴的各種隊形和互相策應的基本戰術。

一般都有三分之一的男孩死在成人的過程中,

倖存者自然而然地被訓練為沒有家庭,

沒有親情,甚至沒有**的戰爭機器。

馬穆魯克騎兵全部是重騎兵,

頭戴精鋼打造的頭盔,身披鋼絲密織而成的鎖子甲。

馬穆魯克騎兵的盔甲比歐洲騎士的全套行頭輕便很多,

但防護效果並不差。武器裝備包括一張強弓,

一支長矛,一柄鋒利的大馬士革彎刀和一面盾牌。

馬穆魯克也分種類,也有部分是宮廷太監,做太監事情的,但是作戰部隊都是行割禮,只是割包皮。註:馬穆魯克前期為奴隸太監軍,後期馬穆魯克士兵多為正常男性,由於穆斯林帝國君主多依仗和信任馬穆魯克,將其作為近衛軍。

近東這種傳統(包括馬穆魯克和土耳其近衛軍),其實就是近代軍隊的雛形。

割裂家庭之間的感情,擺脫封建關係的束縛,隔絕榮華富貴的誘惑,強調最高君主的忠誠。

由於超前於時代,不得不使用特殊的方法來加以維持(閹割,改宗),到後來無一例外的嬗化、變質、腐朽了。

由此可以看出,閹割過程是相當殘酷的,被閹割者會因失血過多或過於痛疼而長時間昏迷,止血消炎的措施也非常簡單,只是「以灰火傅之」。二是用利刃割開陰囊,剝出睾丸。用這一方法進行閹割顯然並不需要完全割除生殖器官,但同樣可以達到目的。洪邁所著《夷堅志》卷八對這一方法有所記載。另據記載,古代還有所謂的「繩系法」與「揉捏法」。前者是在男童幼小時,用一根麻繩從生殖器的「睾丸」根部系死,既不影響溺尿,卻阻礙了生殖器的正常發育。久而久之,男童的生殖器便會失去功能。後者是在男童幼小時,由深諳此道之人每天輕輕揉捏其睾丸,漸漸適應後,再加大手勁,直至將睾丸捏碎。然而,專將睾丸割去或捏碎,如果是業已發育之人,儘管能夠完全避免授精,但其性慾及淫亂宮廷的能力在一定時期內會依然存在,甚至有的人反會因此而更加強勁耐久。所以,古代的宦官都是採用「盡去其勢」之法,將生殖器全部割除。

伊斯蘭世界一貫有建設奴隸精兵部隊的傳統,從阿拉伯帝國的馬穆魯克到奧斯曼帝國的耶尼薩利,這些士兵少年時或者被奴隸販子販賣,或者從基督教地區以血稅的名義徵發。他們從小接受嚴格訓練,除了主人,完全沒有任何社會家庭關係——一般來說,他們也是不允許結婚和生育後代的,可能這就是被某些人臆想成太監的原因——作戰時無牽無掛十分勇猛,政治上也不會被其他勢力利用,因而很得伊斯蘭國家君主的喜愛。

但是,無論哪種情況,伊斯蘭奴隸精兵部隊的成員身份雖為奴隸,卻絕對是健全的強壯的男性,決不可能是閹人。

閹人,尤其是少年時就被閹割的閹人,無論體格還是性格都絕對不適于軍事行動,奴隸精兵禁止結婚的紀律是為了部隊沒有家眷拖累和不會產生盤根錯節的軍事權貴階層。事實上,當奴隸精兵紀律鬆弛的時候,無論馬穆魯克還是耶尼薩利,都出現了士兵結婚成家乃至軍職世襲的現象。

至於把馬穆魯克是閹人的說法歸咎於拿破崙更加胡扯,拿破崙選集下卷明確指出埃及馬穆魯克普遍有家眷子女,而且在埃及形成一個世襲的權力集團。


反對zhen-liang的一部分回答,首先馬穆魯克並不是純粹的騎兵兵種,它是一隻軍隊,包括了輕騎兵,重騎兵。馬穆魯克甚至還有海軍,當然這是馬木魯克王朝時期的軍種。另外一開始馬穆魯克是閹人,後來馬穆魯克就已經成為一個正常的軍人階層人,最後反噬了君主成就了一個王朝。

後來的土耳其耶尼色里差點也搞成了這樣,好在火雞人腦子清醒,漸次改革,最終消滅掉了成為干政階層的耶尼色里禁衛軍。

其實這個問題是羅馬帝國開始就存在的,帝國禁衛軍在五賢帝之後就不算干政,直到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解散為止。

反對我頂上那個叫leon zhang的答案。

1,駱駝不適合衝鋒,也就是說,衝擊性戰術完全不適應,這也是為什麼駱駝兵多是遠程或者刀劍近戰。

2.,蒙古人在近東已經大量使用阿拉伯馬等西方馬種,而且戰馬本身沒有害怕駱駝的問題,這種謠言可以休了。小說家希羅多德的故事居然謠傳了兩千多年。

3.阿拉伯馬,哈薩克馬,柏布馬等等本身就是生活在當地沙漠戈壁的耐旱馬種,雖然不如駱駝,但是作為軍用馬,根本不是大問題。

4.馬穆魯克是奴隸近衛軍,不是什麼僱傭軍,這是兩種軍制。

5.馬穆魯克掌權是必然的,因為他們當時已經是很大的勢力了,而且掌握了近衛軍,所以末代蘇丹一死,很快就因為女蘇丹的作死而滅亡。

6,他們是奴隸軍隊,而不是什麼貴族家奴,他們只向蘇丹負責。


騎不騎駱駝不知道 不過拿個大鎚子打絲襪騎兵挺厲害的


推薦閱讀:

阿拉伯語中幾個像h的字母的讀音如何區分?
為什麼中國歷史教材近代史中沒有中東阿拉伯國家的歷史?
如何看待中東多國與卡達斷交?
伊斯蘭世界哪個國家最有可能完成工業化,成為發達國家?

TAG:阿拉伯國家 | 歷史知識 | 世界歷史 | 帝國時代AgeofEmpires | 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