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自近代崛起以來就從沒有對自己的擴張國策在正義上產生懷疑?

侵略別國,奴役人民,是反人類的罪行,是高於戰略戰術錯誤的根本錯誤,是近代日本失敗的根本原因。可為什麼日本的反思很少涉及這個層面,反倒總是在國家的戰略和戰術上進行反思:反思自己的工業能力和美國的差距;反思侵佔滿洲可能造成的國際影響;反思輿論對民眾情緒的煽動,就幾乎沒有對擴張國策的根本——不正義做出過反思?這與日本的民族性是否有關聯?


我覺得19世紀落後就要挨打才是正義……

普遍的反帝國主義思潮是一戰以後慢慢形成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左翼勢力帶來的。

日本一戰沒受損失,對內鎮壓左翼比較成功。

我覺得日本開國時只能算是個半奴隸制半封建社會,只有100年也不太可能發展出多麼高級的思維。

說白了熊孩子都挨揍後才學乖的,如果日本身邊是一圈美國,那打兩次就老實了。


「侵略別國,奴役人民,是反人類的罪行,是高於戰略戰術錯誤的根本錯誤」…………「列強」們表示壓力不大


因為他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因為事分兩頭。對於日本,擴張大陸領土是解決日本一系列問題的唯一手段,近代史中日本的侵略行為,使日本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可能性,為了本民族的發展他仍然會躍躍欲試。對於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恥辱史而不是悲痛史,泱泱大國卻被小國家欺凌,雖然沒有丟掉自己的領土,但恥辱感勝於一切。

至於賠禮道歉,又不是小朋友過家家。語言永遠比不上行動有力,當中國再次回到原本的位置,我們還需要什麼道歉呢?


不是沒有懷疑過,而是懷疑的人都被趕下台或者暗殺掉了。日本當時戰國式的下克上的傳統使得尊重權威這種說法被徹底否定,而激進的思潮永遠是讓人荷爾蒙沸騰的。就像其他網友說的,其實打個幾次就老實了。但問題在於,日本缺少如德國那樣的徹底的重建,大破大立沒有做到,導致一直是對原有體系進行補鍋,所以才會變成現在這樣子。


就那個拳頭決定地位,弱肉強食的時代,征韓侵華對於資源貧瘠的日本其實是正確的戰略。控制朝鮮半島,佔據東三省獲得戰略地帶和豐富資源,以此打造強大海軍控制馬六甲海峽和半個太平洋,成為東亞霸主。這個戰略可行性非常強,日本人為何要質疑。日本的戰略失敗在於少壯派急於侵略全中國和與美國開戰。至於正義性,在一個國家極速發展的鐵蹄面前正義要麼是政治的幌子,要麼就是被徹底踏碎。


侵略別國,奴役人民,是反人類的罪行,是高於戰略戰術錯誤的根本錯誤,是近代日本失敗的根本原因。

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侵略別國,奴役人民,是反人類的罪行」,確實如此,但是世界上太多國家有這樣的黑歷史了,甚至,從一個村莊發家到一個國家的建立,必須要經過流血和奴役的過程(不然奴隸制社會是什麼?)。至於日本為何失敗,扯不到什麼根本原因,這種表述太極端化和政治書歷史書化,說得難聽點成王成寇,說好聽點他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時機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日本不是沒有反思過,不是沒有反戰過,只不過反思的人沒有變成歷史上的主流,開戰的時候很多人都被國內的宣傳所迷惑,以為這是一場輕鬆能贏的戰爭,這是為了天皇的勝利blabla,結果呢?呵呵,然後就被美國爸爸焦作人。

另外一個讓日本人對戰爭認識不深的原因是,焦作人的痛楚沒有讓日本充分感受到,結果國內就產生了很多思潮,責怪當局水平姿勢不高的很多,反而意識到這場戰爭的錯誤性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的感受是,咦,我輸了這場戰爭就是因為我沒打好啊,然後美國人扔了原子彈,當局投降了啊,有種敗得不服氣的感覺。這點,跟德國全面崩盤推倒重來是完全兩碼事。

至於現在,日本又和當年不同了。現在日本國內關心時政的年輕人,非常少非常少,在日本留學這幾年裡,絕大多數的日本年輕人專註的是怎麼玩怎麼享樂,和平年代的孩子們是不願意戰爭的這點很明顯。前幾天不是還有個民調么,每個國家願意戰爭的比例是多少來著,日本排在最後幾名似乎。我留學這幾年,也是接觸的上年紀的日本人比較願意跟你談政治,年輕人對政治歷史普遍認識太淺,遠不如中國國內。

對政治研究不深,僅僅能回答這樣的程度~


竊民為賊,竊國無罪,這是日本分辨男人「器」的大小的標準。再說正義了也沒人給送免費的自然資源不是,如果真的有這好事的話,我想不管他們崛起沒崛起,都應該會反思的。


日本從豐臣秀吉時代起,大陸政策就是國策。日本列島國土狹小,資源有限,日本人口較多,人地關係緊張,要發展,就要擴張。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古時出維京海盜,也是同理。

到了近代,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成為工業國家,要發展工業,必須進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對外擴張,掠奪原料產地與消費市場;大簫條後,各國以鄰為壑,相互封鎖,日本國內矛盾尖銳,為轉移矛盾而走上對外擴張道路。

資本從出生起身上每個毛孔都流著鮮血,二戰中日本侵華戰爭是殖民擴張戰爭,在利益面前,正義與否對他們來說已無關緊要。

更何況,他們是宣稱抗擊西方,建立大東亞共榮圈,許多日本人認為自己是解放者,正如小布希時代美國在進行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時宣傳的那樣。


日本成功的從半奴役半封建社會進化成了半奴役半資本主義社會。


沖繩縣百分之八十的人認為自己是日本人,台灣島一幫子親日份子,日本最大的罪惡是它失敗了,否則真的到日本在整個東亞搞皇民化成功了,整個東亞人民會把它和滿清中共一樣看待,還搞個功過三七開


許多表述比較粗糙,各位看官請見諒。

在我們討論正義的時候,我將先做一組區分:相對的正義和客觀的(認為的)正義。相對的正義是指,我是否正義是在相對的關係之中的,並沒有所謂的大家都覺得正義的事情。客觀的(認為的)正義則是作為公共標準的正義,即在這個社會中的多數人都認同的正義,且大家會踐行之,並依據這個標準去批判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行動。強調認為是為了區別於真正的道德,即這裡強調的是作為實證的正義。

根據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的分析,日本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觀念,是在天皇這一標準之下的,完全的相對主義的觀念。即就是說,他們並不認為某種觀念是正義的或者放之四海皆準的,而是生活在相對的觀念統攝之下,即只在相對之中討論正義與否。對他們而言,行動的合理與否,取決於他人的評價,同樣的他人的評價會隨著他人的不同而變化。所謂的正義,是在一個關係之中在討論其是否存在的。這也是恥感文化的起源。

進一步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相對主義同樣被擴散至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即他們對外的態度。如果一個國家以這樣的態度觀察歷史上其所謂「罪行」,他們不會簡單的說我們之前的主張是錯誤的,而是會說這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作出的行動,而這種行動的評價是相對的。

但是有趣的是,日本似乎並不否認有客觀的,公允的正義,即普遍的正義,而或許是由於天皇在國內,作為這樣一個標準的代表。但是就是在這裡,他們認罪的態度就出現了前後立場的矛盾。

因此他們對於戰爭的態度即為:我輸了戰爭,成王敗寇,國家與國家的關係是相對的,我在你看來不正義(即違反相對正義),不代表我真的是不正義的(即違法客觀正義)。所以我被扣上不正義的帽子。

但是這其實是在一個觀念中使用了兩個立場,即使用客觀正義的觀念去批評認為別國採取相對主義的態度。抱持著相對主義態度觀察戰爭的,只有日本一國而已,但他們卻將這種觀念強加到別國上,認為別國也認同這種相對主義的基礎,進而反在客觀正義的立場,批評別國的批判。因此,他們的主張本身是矛盾的,或者是將他國至於自己的邏輯,而自己又跳脫出這個邏輯來反思自己的行動。因此,他們不會認為自己的國策是不正義的。


我們作為受害國當然要堅持擴張政策不正義啊。

那如果你是資本家,你覺不覺得共產主義是正義呢?

嘛在天朝沒有人敢說共產主義不正義吧。

所以說正義呀什麼的,都是讀者立場啦。


凡是反對的都被天誅國賊,敵在永田町了


對啊,新疆西藏也是這麼想的。


既是傳統思想的作用,也有近代西方殖民思想的影響,自以為文明國家的先進性,鄙視落後的中華文化,以解放者自居吧!


利益面前,正義算個吊


嫩大華夏,最早就黃河流域附近那一點地方……現在這麼大哪來的?

南方的越人都讓嫩殺的殺,同化的同化……都沒有嘍,也沒看見嫩的教科書上道歉反省阿!

正義?誰最後贏了,誰就是書上的電視上的正義!

嫩=你們


中國人也很少反思自己古代侵略別人的時候正不正義呢。


在討論英法等殖民帝國的衰落的時候,好像也很少把原因歸結為不正義和手段殘忍的吧。。。


鐵即國家!


信奉等級制的日本人表示很奇怪,我明明給了你地位,就算這個地位是如此的卑微,那也是個地位啊,你不好好待在我給你的地位上,還搗什麼亂啊~


弱肉強食,贏者通吃,國際政治從古代到今天還是如此,日本和德國其實只是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在當時那個年代並沒有錯。幾個大流氓能混到當時的地位,誰手上也不幹凈,都是靠著海外殖民地日子過的才滋潤,德國和日本只不過因為戰敗了,所以被戰勝國強迫進行反思。

德國反思的徹底是因為德國把歐洲打痛了,所以受的關注格外多,而日本因為冷戰的原因,美國不能讓其徹底反思。


推薦閱讀:

當我們談「愛國」的時候,我們談的是什麼?
德國這個以嚴謹與理性著稱的民族為什麼會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國?
韓國人是不是民族自尊/自信心過分強烈?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反思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民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