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中的分類單元是如何界定的?

1、高中生物學過「門綱目科屬種」,這些分類單元的界定依據是什麼?

舉例來說,2個「種」,有多大的相同特徵才會被歸在同一個「屬」里?或者說,有多大的不同特徵才會被分在不同的「屬」里?這是有著明確的定性分析法的?還是基本靠經驗和傳承來分的?

在其他幾個級別的分類單元里,我也存有同樣的問題。

2、後來看各種科普文章,發現「門」上面還有「界」,甚至更上面還有「域」,這兩個分類單元又是什麼樣的概念?「域」和「界」的數量應該不多,能否簡單列舉介紹一下。

3、經常看到一些有前綴的分類單元,比如「亞門」「亞綱」「亞目」「亞科」「亞屬」「亞種」「總綱」「總目」「總科」「下綱」「下目」「次綱」「小綱」「變種」「超綱」「超目」,為什麼會有這些帶前綴的分類單元?「亞綱」「下綱」「次綱」「小綱」「總目」「超目」哪個大?「亞種」和「變種」是一個概念的不同翻譯還是兩個概念?

4、最近看科普文章,有提到『綿羊和山羊都屬於羊亞科的羊族』。這個「族」又是什麼概念?屬於標準的分類單元嗎?

5、醫學科普文章中經常看到「菌株」這個概念,「株」也是一個分類單元嗎?等於「種」?

6、存在「節」和「系」兩個分類單元嗎?似乎很久以前在某些文章看到過,但印象不清了。

7、病毒在分類學上是怎麼分的?

以上。問題比較多也比較混亂,希望專業人士解惑。


1,一般認為,種的分類是自然的,而所有種以上的高級分類單元,都是人為的。當然也是依靠「經驗和傳承」來分的。如果按照嚴格的分支系統學,那麼每一個分支都應該是一級分類單元,不過這樣分類單元將多得沒有任何使用價值。

每一級別的分類單元,在專業研究者眼中都有其特定的意義。雖然是人為,但也是有規矩的。比如對於動物界,門一級分類單元通常表示「身體模式」(body plan)的區別。

2,印象中高中生物會介紹兩界法和五界/六界法分類,但是在分子生物學大行其道之後,界的劃分有了較大的改變,特別重要的是對大雜燴並系群「原生生物界」的拆分,具體分類請參考wiki。域比較簡單,即細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這三者的遺傳物質複製模式有區別。

3,因為六級/八級分類不夠用啊,而且不同的高級分類單元其下屬的數量不同,大家族當然要多分幾個等級才夠用。比如昆蟲一個屬能有幾百個成員,對於研究是很不利的。小綱我沒見過,不知道英語是啥。總目和超目是一回事,都是superorder,同理下綱次綱也是一回事,都是翻譯問題。這些加詞的順序是總/超&>()&>亞&>下/次&>小。

4,族tribe是正式分類單元,可以理解成「超屬」,因為屬一級是沒有超屬的。

5,完全不同,菌株可以理解成育種的血統。

6,是組系吧,屬下分類單元,在植物學很常用的。

7,病毒分類首先是按照遺傳物質複製模式來分,往下我也不太清楚。

參考:生物分類法


推薦閱讀:

為什麼比較高等的生物都是對稱的?
人們是如何定義生物的性別的?
有哪些生物外形相似,但實際上分別屬於不同門或不同界生物?
家貓能和哪些貓科動物混血?
有什麼動物長相極為相似卻不屬於同一目?

TAG:生物分類學 | 生物學 | 動物學 | 微生物學 | 植物分類學 |